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细菌-尿路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细菌-尿路感染

病例概述:

患者信息:

- 年龄:52岁

- 性别:女性

- 主诉:尿频、尿急和尿痛

- 体征:腹痛、发热

- 检查:尿液培养显示细菌感染

背景信息: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特别是在女性中较为常见。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造成了挑战。

诊断及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主诉、体征以及尿液培养结果,确诊患者患有尿路感染。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步骤:

1. 细菌敏感性检测:为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需要进行细菌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细菌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对患者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给予足够的治疗时间: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确保细菌被完全清除。

4. 渗透疗法: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渗透剂进行预防治疗。

预后及随访: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尿路感染通常可以很好地治愈。但需要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治疗,并进行相应的随访,以监测病情是否有恶化或复发的迹象。

结论: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细菌敏感性检测和药学咨询,可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建议,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案例分析及防控要点

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案例分析及防控要点 一、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66岁,主因大便黏液带血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黏液,带血,为鲜红色血迹。覆盖于大便表面,无脓液便等。伴大便形状改变,次数增多,大便量减少等,最多可达每天10次。无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发病期间不伴有发热、头晕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某医院,查肠镜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病理结果不详。为进一步诊治于4月15日收入院。自发病来,精神可,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如前所述。病程中体重、体力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重症肌无力病4年,行胸腺瘤切除术后症状好转,服新斯的明控制病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否认外伤史、输血史。诉对氨茶碱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70mmHg。患者老年男性,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一般状况好,心肺一、。腹平,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未见异常静脉曲张,腹软,未及肌紧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一、。腹部叩诊鼓音,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4次/分。直肠指诊未及明显异常。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外院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6月15日,血常规:WBC 8.86×109/L,NE%为58.1%,尿常规无异常。 入院诊断:结肠多发息肉(癌变),胸腺瘤切除术后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诊疗过程: 入院后第7天(4月22日),患者实施结肠癌根治术,术后予静脉营养、补液、头孢替安(2.0g, bid)联合奥硝唑(0.5g,bid)(4月22~25日)预防感染、新斯的明处理重症肌无力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及明显异常。术后两天患者可排气,3天后已可进食,拔除胃管。伤口愈合良好。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4月28日拔除尿管。 二、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及分析 1.医院感染发生及演变过程 4月30日,患者术后8天,尿管拔除后2天,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寒战,自诉排尿疼痛,未诉腹胀、腹痛等不适,已进半流质饮食,无恶心呕吐,夜间睡眠欠佳。5月1日,体温最高达39℃,查血常规:白细胞13.41×109/L,NE% 84.6%;尿常规:WBC+++,亚硝酸盐++,镜检WBC 200~250/HP。考虑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菌血症。已行腹部B超,未见盆腔脓肿等征象,引流通畅,引流液大致正常,暂不考虑盆腔感染。针对泌尿系统感染,开始应用头孢唑肟(3.0,bid)抗感染治疗,并嘱患者多饮水,积极对症处理,并送血培养。 5月2日,患者已无发热,无明显排尿疼痛,小便清亮,小便通畅,说明治疗有效,继续当前治疗并注意血象及体温情况。 5月4日,血培养结果回报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头孢唑肟耐药,但目前治疗有效,没有更换抗菌药物。 5月6日,体温正常,无尿频尿痛等不适,小便清亮,尿常规:白细胞微量,亚硝酸盐阴性;血常规WBC 7.49×109/L,NE% 57.0%。无感染征象,停抗菌药物,继续嘱患者多饮水。

尿路感染-百科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病因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路感染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 (2)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 无症状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抗感染药物专业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将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训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及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

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 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科室时间(月)临床微生物科1 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6 外科2 ICU2 总计11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与体会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与体会 摘要: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的增多,细菌耐 药性和不合理应用带来的威胁在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感染治疗;实践 引言 在感染治疗中,准确鉴定病原体是感染性疾病获得确诊并取得满意疗效的前 提和关键,但由于病原体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和临床医师药理知识的局限性(如药 敏结果解读不准确,无法判断污染菌或定植菌,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欠缺),在抗感染治疗中对药物品种的选用及给药方案的制订仍有不足之处。 1、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 案例-1,患者,男,68岁,身高172cm,体重78kg,因咳嗽咳黄绿色痰,发热,体温最高达38.9℃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入院时查白细胞(WBC)计数 1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91.2%、C反应蛋白(CRP)156.3mg/L 和降钙素原(PCT)3.13ng/mL,胸部CT提示双下肺炎症,入院诊断为社区获得 性肺炎,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g,q12h,治疗4d后,患者仍有中低热(37.5℃~38.2℃)。2次痰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给予抗感染对因治疗和对症治 疗后,呼吸系统和发热症状得到改善,但改善不佳。医师向临床药师咨询治疗方案,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调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给药方案为3g,q8h。方案调整 2d后,该患者痰量明显减少,体温平稳未发热。 会诊分析:该患者老年男性,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史,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 治疗,咳黄绿色痰,2次痰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根据痰液颜色,结合患者病史, 不排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初始治疗方案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粘附素能与尿路上皮细胞受体结合,是细菌黏附于尿路黏膜,并开始繁殖。不仅如此,尿路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含黏蛋白、氨基葡萄糖聚糖、糖蛋白、粘多糖等,均有抵制细菌黏附和调节粘附结合力的作用。粘液为一层保护屏障,致病菌如能与粘液结合,损害保护层,就能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表面而引起感染。此外,有研究指出尿路感染的易感性可能与血型抗原、基因型特征、内分泌因素等相关。 【诊断方法】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一般都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急性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是,诊断中必须注意寻找病灶及其病理基础,对病原和病变程度要有精确的估计。明确泌尿系感染首先取决于尿液中找到细菌或出现白细胞。由于留取尿标本时往往因污染而混淆诊断,采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尿标本是诊断中的重要环节。 1.尿标本采集有三种方式 (1)分段收集尿液,一般采用中段尿 (2)导尿,常用于女性病人 (3)耻骨上膀胱穿刺,最适用于新生儿和截瘫病人,用此法留取的尿标本最为可靠。 尿培养常采用清洁中段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标本。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处理,避免污染和杂菌生长。 2.尿液镜检尿标本应及时进行涂片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亚甲蓝染色一滴新鲜尿, 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革兰阴性杆菌或阳性球菌,另一部分尿标本再送尿细菌培养 和药物敏感试验。此外,尿沉渣检查有无白细胞,如如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 则为脓尿,提示有尿路感染。无菌尿的脓尿要警惕结核等疾病存在。 3.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如菌落计数多余105/ml应认为有感 染,少于104/ml可能为污染,104/ml~105ml之间为可疑。此值在急性尿路感染和未 曾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有意义,在慢性病例和已用过药物者则常常难以判断,必

抗感染临床药师实践与体会

抗感染临床药师实践与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在参与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老干科1列肺部感染患者的会诊工作,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及药敏结果,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药物的PK/PD特点,采用两步点滴法抗感染治疗。结果:患者感染情况逐渐好转,得到了有效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不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使患者得到最大的收益,而且可以使临床药师逐步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关键词临床药师;两步点滴法;药学监护 Clinical Pharmacist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s.MRTHODS: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 Laogan Division 1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onsultation work, combined with the Court the cas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results for patients to develop the bes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drug PK / PD characteristics, using a two-step drip method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RESULTS: Patients infected condition gradually improved, have been effectively treated. CONCLUSIONS: Clinical pharmacists use their expertis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process,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clinical treatment so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maximum benefit, but also can make clinical pharmacist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clinicians.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Two-step drop method; Pharmaceutical Care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药学由怎样发好药到怎样用好药转变,药事服务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管患者500例,采集尿液送检,尿细菌培养后鉴定。结果:52例感染,感染率10.4%。结论:导尿是尿路感染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想要实现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就必须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指征,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尿管后做好导尿的各项护理工作及院感防控措施,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02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urethral cathet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an Liangmin, Deng Xiaoxue, Li Xingqiu,Ma Ying. Mianzhu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Mianzhu 618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ethral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ethral 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500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were selected to collect urine for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10.4.Conclusion Urinary catheter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urinary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e must strictly grasp the indication of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 strictly carry out the aseptic operation standard, and do well the nursing work of catheterization after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Hospital sen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shorten the indwelling time of catheter,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Key words】Urethral catheter; 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 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是指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以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感染类型[1]。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一项主要影响因素[2]。本文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管患者500例进行研究,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管≥2d的患者500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24例、276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59.2±4.7)岁。 1.2 方法 1.2.1采集标本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选择集尿袋引流管与导尿管连接部位,集尿袋以及导尿管打开之前,靠近尿道短5-10cm位置反折导尿管,使用5mL注射器传穿入乳胶导管,抽取尿液5mL,选择无菌容器存放并及时送检。 1.2.2判断标准

泌尿系统案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55 岁,右侧腰痛伴血尿3 个月3 个月前,右侧腰部胀痛,持续性,活动后浮现血尿并伴轻度尿急、尿频、尿痛。去医院就诊,反复化验尿中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赋予抗炎治疗。1 月前B 超发现右肾积水,来我院就诊,腹平片未见异常。静脉尿路造影( IVP ) 右肾中度积水,各肾盏成囊状扩张,输尿管显影,左肾正常。发病以来,食欲及大便正常。近 2 年来有时双足趾红肿痛,疑有" 痛风" ,未作进一步检查。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吸烟30 余年, 1 包/ 日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双肾未及,右肾区压痛( + ),叩痛( + )。右输尿管走行区平脐水平,有深压痛。化验:血常规正常,尿,尿蛋白 ( + ),RBC30-50/ 高倍,WBC2-4/ 高倍,血肌肝141umol/L ,尿素L ,尿酸596mmol/L (正常90-360mmol/L ),肝功能正常,电解质无异常。24hr 尿酸定量1260mg (正常<750 )。B 超:右肾盂扩张,皮质厚度变薄,未见结石影,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左肾未见明显异常。膀胱镜检查正常。右逆行造影,插管至第 5 腰椎水平受阻,注入造影剂在受阻水平有一× 大小充盈缺损,上段输尿管显著扩张。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8 分) (一)诊断 1. 右输尿管结石(尿酸结石) 2. 右肾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 (二)诊断依据 1. 右侧腰痛,活动后血尿,既往疑有"痛风" 病史 2. 右肾区压、叩痛,右输尿管走行区有深压痛 3. B 超及IVP 所见: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充盈缺损,上段输尿管扩张 4. 血尿酸及尿尿酸均增高,尿.

临床药师病例讨论——1例宫颈癌术后摩氏摩根菌致尿路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讨论——1例宫颈癌术后摩氏摩根菌致尿路感 染 尿路感染是国内外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近年来妇科肿瘤尤其是宫颈癌发病率提高, 妇科肿瘤手术后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使尿路感染率增加,现就1例宫颈癌术后摩氏摩根菌 致尿路感染病例,通过学习讨论,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药学思维能力,提高对药物合理使用 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1.病例介绍 患者情况:患者女性,35岁,因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双 侧卵巢悬吊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检查+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阴道流液20天,增 多2天,色透明,似尿液,无腰痛、腹痛、发热。入院诊断为(1)宫颈磷状细胞癌Ⅰb1期 术后;(2)膀胱阴道瘘可能,输尿管阴道瘘可能。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入院体温38.4℃;尿沉渣检查:白细胞酯酶2+,尿隐血3+,白细胞397.8U/L,提示尿路感染?引流液肌酐(ECr)1241umol/L;C反应蛋白54.5mg/L;降钙素原0.33ng/ml;血常规:红细胞3.49×109/L;血红蛋白102g/L;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18%;淋巴细胞数0.95;肝肾功能:总胆红素23umol/L;直接胆红素9umol/L;球蛋白33g/L;尿素氮1.5mmol/L;前白蛋白:194mg/L;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u/L;碱性磷酸酶130u/L。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时体温38.4℃,当天尿沉渣检查:白细胞酯酶2+,尿隐血3+,白 细胞397.8U/L,引流液肌酐(ECr)1241umol/L,提示尿路感染可能。第2天患者体温最高升 至38.6℃,仍有阴道流液,血象检查偏高,医生考虑不排除尿路感染,给予经验治疗硫酸阿 米卡星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各0.4g ivgtt qd抗感染治疗,另给予苯扎氯 铵溶液和强力碘溶液阴道冲洗。第3天患者体温未下降仍有38.0℃,请求临床药学室会诊, 当天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摩氏摩根菌摩氏亚种阳性,临床药师根据药敏结果及其患者病情,结 合患者药物过敏史即对头孢类过敏,建议临床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医生采纳建议, 改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 ivgtt q8h抗感染治疗连用5天,并予膀胱冲洗,缓解阴道 流液现象。换用抗生素第2天患者体温明显下降,之后几天患者体温平稳。入院第10天行 膀胱镜检查术,术后去除导尿管,入院11天患者自解尿畅,无尿频、尿急,残余尿量10ml,予入院第12天出院。 2.讨论 临床药师根据以下三方面对该病例进行讨论:(1)尿路感染经验性治疗该选用的药物 及合理性分析;(2)摩氏摩根菌介绍及耐药性分析;(3)摩氏摩根菌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 丁钠是否合理? 2.1 尿路感染经验性治疗该选用的药物及合理性分析 首先,依据《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断复杂 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1]。该患者符合这2条标准,即尿培养为阳性,有留置导尿管和输卵 管支架,所以符合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断,可确诊为复杂性尿路感染。 其次,依据该专家共识,经验治疗选用何种药物治疗。该专家共识对轻中度或初始经验 治疗推荐药物:(1)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2)头孢类,主要为2代或3a代,2 代头孢如头孢呋辛等,而3a代头孢为头孢噻肟等。(3)磷霉素氨丁三醇可用于非发热性尿 路的经验治疗。对重症或初始经验治疗失败推荐药物:(1)氟喹诺酮类:如果未被用于初 始治疗。(2)哌拉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头孢类:3b代 头孢增加了对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如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4)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1]。该患者因头孢过敏不能选用头孢类,同时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1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引起肺部、泌尿系统与烫伤创伤表面等感染。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策,对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74岁,身高170cm,体重63kg,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喘累30+年”入院。 现病史: 30+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以黄脓痰为主,伴活动后喘累,偶有痰中带血,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自行吸氧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近半年一直卧床。2+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喘累明显,入我科行胸部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考虑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双肺支气管扩张”,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伴发热、虚汗、胸闷,自测体温37. 8℃,自行服用“银柴冲剂”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急诊血气分析:pH 7.45,PCO2 38mmHg,PO255mmHg。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无其它基础疾病与伴发疾病。否认其他病史与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0℃,R30次/分,P 135次/分,BP 180/100mmHg,咽喉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正常、对称,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双闻与湿啰音,少量哮鸣音。余未见特殊。 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 3、支气管扩张症 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显示“双肺间质纤维性改变伴支扩,并感染,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抗感染方面先予以莫西沙星(400mg qd)治疗,D14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显示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其余全耐药,但未使用头孢哌酮做药敏,医师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3g q8h),以上治疗30天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有所缓解,仍诉喘累,体温不高,哮鸣音较前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缓解,复查两次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同上,患者主动坚持出院,予以签字出院。 二、临床药师分析 1、初始使用莫西沙星抗感染的分析 该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入院,急性加重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加重、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根据“COPD 全球策略2011修订版”中急性期治疗原则[1],该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潜在的病原菌除要考虑最常见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患者病史长,还要考虑到耐药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肠杆菌科细菌,以与支气管扩张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因此抗菌药物选择应兼顾上述细菌。莫西沙星为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上述细菌均能有效覆盖,是理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将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训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及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 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与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引言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多数由肠道内正常菌群进入泌尿系统引起。 本文将对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及抗生素敏感性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一、常见病原菌 1. 革兰氏阴性杆菌(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导致尿路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约占70%~95%的病例。它 通常来自于肛门附近区域,如大肠和直肠。其特点是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快速适应,并且具有各种毒力因子。 2. 革兰氏阳性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导致尿路感染的第二大常见病原菌,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它主要通过外源性传播进入泌尿系统,如从皮肤和会阴区。虽然相对比较罕见,但其感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尿路感染。 3. 其他病原菌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菌株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病原菌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这些包 括肠球菌、变形杆菌等。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在特定人群中可能表现出更高的发病率。 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针对不同的病原菌,在治疗尿路感染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下面 将针对不同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1. 革兰氏阴性杆菌(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如氨苄西林、甲氧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目前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仍然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 2. 革兰氏阳性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因此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在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时,可考虑利福平、万古霉素等口服药物。 3. 其他病原菌 针对其他尿路感染引起的菌株,如肠球菌、变形杆菌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来说,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三、预防与治疗建议 除了确保正确选择抗生素外,对尿路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增加尿液产量,有助于冲洗排除潜在的致病细菌。 2. 维持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区域清洁干净,注意局部卫生。 3. 注意排尿习惯:定期或按需排尿,并避免憋尿过久。 4. 避免过度用药: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5. 寻求专业医疗建议: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结论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尿路感染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对该疾 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通过系统的研究,为尿路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临床路径 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1. 引言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 肾炎等。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 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尿路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研究临床路径 的优化,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病例分析 以某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收治的尿路感染病例为对象,共计收集了1000例。对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病例特点 该病例群体以女性居多,占80%,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之间。 其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同时伴有部分患者有发热、下 腹疼痛等症状。 2.2 病因分析

经过排查,发现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其中 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性 生活、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3. 临床路径分析 在病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路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3.1 诊断路径 根据已有的病例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针对尿路感 染的诊断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诊断路径。该路径主要包括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3.2 治疗路径 基于已有的病例分析和临床经验,针对不同阶段的尿路感染患者, 提出了相应的治疗路径。治疗路径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辅助治疗以 及预防措施等。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尿路感染病例的分析与临床路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 结果。在诊断路径方面,通过系统化的流程,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 的病情。在治疗路径方面,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病情的复发率。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病例会诊3例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病例会诊3例 摘要:患者××x,女,46岁,以“确诊“右乳腺癌”2月余,入院化疗”为主诉入院。患者2月余前于我科行“右乳肿物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右 乳穿刺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根据肿瘤生物特性,需进一步行化疗、手术、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于2011-05-14进入CEF方案(表阿霉 素90mg/m2d1;环磷酰胺600mg/m2 d1;氟尿苷:600mg/m2d2 21天)第1周期 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现已顺利 完成2周期化疗。肿物缩小不明显,给予更换为ET方案,已完成1周期化疗。 本次入院继续给予ET方案化疗,化疗第4天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体 温最高达39℃,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促,查体:咽部稍红,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提示:WBC4.1×10*9/L,NE%:86.7%。已给予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好转不明显,今主任查房提示不能排除 病毒性感染可能,给予联合炎琥宁抗病毒治疗,行胸片检查提示:左肺部炎症。 复查血常规提示:WBC1.1×10*9/L,NE%:62.90%。请贵科会诊,协助指导抗菌 药物使用,谢谢! 1.2临床药师会诊意见:该患者入院4天后出现上述症状、体征,属于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根据院感的定义判断为院内获得性肺炎,根据医院获得性 肺炎的指南,发病早期的患者并不重,且没有危险因素,可以用单一药剂治疗, 包括非抗假单胞菌的2代和3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抗肺炎 链球菌的氟喹诺酮。结合患者血培养阴性,那么患者对最初用药的反应应该被用 来作为是否换药的指征。该患者对阿莫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效果不佳,考虑以下情 况(1)最初抗菌药物不能覆盖致病菌;(2)抗菌药剂量不足,不能有效控制感染;(3)其他一些原因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如由于致命性基础疾病导致 的机体抵抗力严重受损。该患者用法用量合理,所以考虑第(1)(3)两种情况 可能性较大。结合可能致病菌和我院近期细菌培养情况,建议选用低耐药性的左 氧氟沙星0.2g,bid抗感染治疗,考虑该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使用过程应严 密观察。考虑患者在化疗期间,自身抵抗力较低,建议适当给予静脉用人免疫球 蛋白支持治疗,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1.3跟踪病史:患者改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后48小时评价,体温降至正 常范围,咳嗽、咳痰症状缓解抗感染治疗有效。因患者个人经济原因未加用静注 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96小时评价,复查胸片提示:左下肺炎症明显吸收,再 次血培养阴性,痰培养为正常菌群,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考虑为使用重 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所致。目前肺炎临床症状已明显好转,CRP,胸片提示炎症控制,继续原方案治疗。更换药物治疗第7天,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血常规 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给予办理出院。 2 产后出血合并盆腔腹膜炎 2.1病例摘要:患者因产程中子宫破裂急诊行子宫破裂修补术+双侧输卵管结 扎术。因手术时间长、术野累及盆、腹腔及产道,产后出血,贫血等增加感染机会,术后予以头孢唑肟及甲硝唑二联抗感染治疗,患者术后发热,今晨体温达38.2℃,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2%;且患者生化全 套提示胆红素升高,胆道炎性疾病不能排除,故拟更换并升级抗生素,特邀贵科 会诊,指导抗生素使用。 2.2临床药师会诊意见:复习病史,患者症状、体征提示感染,考虑存在盆腔

病例分析部分-泌尿系统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泌尿系统疾病 概述 泌尿系统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病(慢性肾脏衰竭)★、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

一、泌尿系统功能 ①排泄代谢废物;②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所以泌尿系统题的副诊断常常有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高钾血症,大家请注意。 二、泌尿系统肿瘤无需考生掌握,再次提醒考生第一诊断不要出大纲的范围。 三、泌尿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四、工具箱 1.泌尿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一般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 免疫学检查抗O、补体C3、乙肝两对半、抗核抗体谱、抗GMB抗体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培养+药敏(泌尿系感染) 酶学检查尿NAG检测(肾功能不全) 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慢性肾盂肾炎),腹平片(腹痛疾病),泌尿系B超(泌尿系统疾病万金油),肾上腺B超(肾上腺占位),前列腺B超(前列腺增生),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不全) 专科检查尿相差显微镜(血尿)、肾小管功能检查(肾间质疾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尿动力学检查(前列腺增生),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蛋白尿) 内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 病理检查肾活检 1.尿相差显微镜:通过相差显微镜来观察人体的尿,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

的尿的成分的改变。需要受检者在前一晚起禁水12小时,第二日留新鲜晨尿10ml,30分钟内送检。 2.尿NAG酶: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极其重要价值,也是肾小管早期损伤标志酶。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诊断公式 急性肾炎=青少年+链球菌感染史+血尿、蛋白尿、高血压+C3↓+ASO↑ 慢性肾炎=慢性病史+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二、慢性肾脏病分期及建议(八版内科学524页)

泌尿外科病例分析

1. 患者,男,40 岁,因有腰部绞痛3 天,无尿3 天入院,体查: 急性病容,心肺 (一),右下腹部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病,双肾未及,右肾区叩压痛。生化检查:E4A: K+ 6.5mmol/L ,Na+ 128 mmol/L ,cl- 90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率:14 mmol/L 血尿素氮:25mmol /L 血肌酐 800umol/LKUB: 右第三腰椎横突下高密度影约1.2cm x I.Ocn大小,左肾鹿角形高密度。 请问: ① 患者的诊断?② 处理方案? 参考 答案: ①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右侧输尿管结石,左肾多发结石无功能。 ②急诊血液透析,病情稳定后尽早行右输尿管切开取石。 2. 男性患者56 岁,因尿频、尿急、尿痛2 年,左侧阴囊肿痛并破溃流脓1 月,无尿2 天入院,患者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白天1-2 小时/次,夜尿5-6 小时/次,进行性排尿困难,1 周前出现左侧阴囊红肿疼痛,并破溃流脓,在当地医院就诊: 尿R: UBC 2+/HP,PC +/HP,RBC 2-8/HP,KUB+IVP:

右侧肾脏不显影,左侧肾脏轻度积水,左输尿管上、下段均存在狭窄,膀胱容量偏小。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无尿,入院时Bun 12.7mmol/l,cre 497umol/l ,血K+ 6.6mmol/l ,CO 12nmol/ml, 请问: ① 患者的诊断?② 处理方案? 参考 答案: ①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双侧泌尿系结核,右肾无功能,左侧输尿管狭窄,左侧睾丸附睾结核并感染。 ② 急诊左肾造瘘术,术后加强抗炎、抗结核治疗,病情稳定后择期行右肾切除术,以后再择期行肠道代输尿管术。3.患者,28岁,女性,因食鱼胆后,无尿3 天入院。生化检查: E4A: K+ 6.3mmol/L ,Na+ 125 mmol/L ,cl- 89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率:12mmol/L ,血尿素氮:30mmol /L 血肌酐1050umol/L 请问: ① 患者的诊断?② 处理方案 参考 答案: ①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② 急诊血液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