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应用的病例分析

一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应用的病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XDR-AB) 感染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XDR-KP) 感染的高发病区,XDR-AB、XDR-KP所致重症肺炎尤为多见[1]。多黏菌素是一种非核糖体类抗生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起到快速杀菌作用。该药物曾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因其抗菌谱窄,毒副作用明显而逐渐被替代[2]。目前,随着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不断增高,多黏菌素作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次被重视。《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均推荐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

二、病例内容简介

患者,男,82岁,以“间断胸闷、气短4年,加重18天,心肺复苏术后7天”为代主诉入院

现病史:4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长期口服"螺内酯、呋塞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孟鲁斯特纳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开同、尿毒清等治疗,上述症状间断发作。18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自行服用"呋塞米片”治疗, 效欠佳,急诊入我院心脏康复科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告病重,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硬化,螺内酯和托拉塞米针利尿,新活素和多巴胺针纠正心衰,促红素纠正贫血,开同和尿毒清颗粒护肾,左氧氟沙星针联合哌拉西林舒他唑巴坦针抗感染,多索茶碱针平喘及护肾、烟酰胺针营养心肌,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困难,改善胃肠功能等治疗;人血蛋白蛋白针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运动康复治疗改善心肺功能等治疗。患者仍有间断低热,咳嗽、呼吸促,胸部CT提示左下肺感染较重,为进一步治疗于11.12入住呼吸内科予吸痰、吸氧、心电监护、告病重,结合既往用药史暂继续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多索茶碱注射液平喘,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并辅以机械深度排痰,留痰送检查找致病菌,短期复查感染指标,患者间断低热,于11.13日11时45分家属喂食时出现呛咳,伴口唇紫绀、氧和下降明显,入我科抢救治疗,紧急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出现爱抽搐,予冰帽脑保护、镇静、止抽;肺部感染予抗感染、营养支持、CRRT等综合治疗,现仍昏迷状态,需气管插管辅助支持通气等治疗,病情危重,需继续重症监护下治疗,现医保结算,再次办理

入院,以“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入科,自发病以来,昏迷状态,留置胃管、尿管,气管插管、体重未监测。

既往史: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损2年余

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T:37.0℃ P:96次/分R:16次/分BP:142/71mmHg SPO2:100% 2021.11.21血常规+CRP:白细胞:13.57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2.52 10^9/L,淋巴细胞计数:0.28 10^9/L C反应蛋白:6.45 mg/l;PCT:0.52ng/ml;白介素-6:24.96 pg/ml。辅助检查:(2021.11.21 我院)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39.4 mmHg,氧分压:139 mmHg,HCO3-:27.7 mmol/L,实际碱剩余:4.1 mmol/L,乳酸:0.8 mmol/L,酸碱度:7.461;

初步诊断:1.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2.脏器功能衰竭(肾脏、肺脏、凝血等)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主要治疗经过及典型事件

结合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患者重症肺炎诊断明确,行气管插管术,且全身留置多个管路,结合患者目前感染指标高,既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考虑有耐碳氢酶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合用药指南,予美罗培南联合多黏菌素B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支气管镜,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11.23日和11.25日,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提示为耐碳氢酶烯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提示对多黏菌素B敏感,继续目前抗感染治疗方案,见下表。随着抗感染治疗进行,患者血常规,PCT,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逐步下降,提示感染治疗有效。

三、讨论:

1.多黏菌素B用法用量

依据《多黏菌素类合理应用国际共识指南》,对于XDR-KP的重症肺炎患者,建议多黏菌素B静脉给药的基础上,辅助以多黏菌素B吸入给药。

多黏菌素B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予负荷剂量可以使该药物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推荐使用多黏菌素B静脉给药时,根据总体重(TBW)给予2.0~2.5 mg/ kg(相当于2万~2.5万IU/kg)的负荷剂量,输注时间大于1 h。在重症感染患者每12小时给予多黏菌素B 1.25~1.5 mg/kg/次的维持剂量(相当于1.25万~1.5万IU/kg TBW),输注时间大于1 h。其中,每日总剂量分为1次/12 h给药的药代动力学优于1次/8 h给药[3]。

说明书中推荐该药物静脉滴注时,50-100万U/d,分两次给药[4]。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调整多黏菌素B的每日维持剂量。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不论是负荷剂量还是维持剂量都不需要进行调整。

推荐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时,25万~50万U/次,溶解于5 ml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中,用常规装置雾化,2次/d。

患者体重为70kg,重症肺炎诊断明确,肺泡灌洗液两次培养出XDR-KP,且存在肾功能不全(进行CRRT治疗)。综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以多黏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为抗感染治疗方案,多黏菌素B静脉滴注使用的剂量高于说明书推荐剂量,但低于指南推荐,鉴于指南的时效性和说明书的法律意义,建议按照指南推荐剂量,同时做好超说明书用药备案。而雾化吸入时,指南中要求使用5 ml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而医嘱中选择使用2ml 0.9%氯化钠,为不合理医嘱。

2.多黏菌素B的给药途径

《中国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中指出,鉴于硫酸多黏菌素B 人体最高耐受剂量限制,肺炎患者静脉用药时很难达到所需的肺组织体液药物浓度,因此国际上推荐对重症肺炎患者同时辅助多黏菌素类药物吸入治疗[5]。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对于疑似或者确诊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HAP 或V AP患者,如果需要多黏菌素静脉治疗,则应尽量辅助多黏菌素雾化吸入治疗[6]。

重症肺炎诊断明确,肺泡灌洗液两次培养出XDR-KP,且药敏结果提示仅对多黏菌素B 敏感,有静脉滴注使用多黏菌素B的指征,鉴于患者为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肺部感染,可以同时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国内目前尚无多黏菌素吸入专用制剂,可以应用静脉制剂替代。

3.多黏菌素B用药疗程

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HAP 或V AP 患者,推荐静脉输注多黏菌素类药物同时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类药物辅助治疗,疗程通常为14 d。

患者多粘菌素治疗疗程大致符合指南推荐,为合理用药。

三、小结

本例患者入院时确诊为重症肺炎,且伴有肾功能不全,肺泡灌洗液多次培养出耐碳青霉

烯的肺炎克雷伯菌,给予美罗培南联合多粘菌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经过治疗患者好转出院。在本例泛耐药的重症肺炎患者中,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多粘菌素B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疗程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多粘菌素B的用药经验。

浙医二院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浙医二院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考试(内科卷)答案 判断题(15) 每题2 分共30 分 提示:对填Y,错填N (1) 诊断为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方有指征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Y ) (2) 急性尿路感染患者周日5:00PM收住病房,主管医生考虑到当时细菌室无值班人员,因此当晚留取洁尿标本后置病区冰箱冷藏,次日送细菌室作病原学检查 (N ) (3)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最常见病原菌是专性厌氧菌即艰难梭菌 ( Y) (4) 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目标要求,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不得大于40 (Y) (5)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属于糖肽类抗生素,适用于颅内感染的治疗(N)

(6) 头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具有较强的抗厌氧菌作用,在治疗需氧和厌氧菌或者感染时,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联合甲硝唑 (Y) (7) 因为影响药物稳定性,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不能以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Y) (8)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予口服治疗,不必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Y) (9) 感染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前有样必采送微生物检查是基本原则,因此在开具抗菌药物医嘱时必须同时开具微生物检验医嘱,这样才能保证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 (N) (1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感染抗菌治疗避免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Y) (11) 为提高感染病人血培养检出率,应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规范采集标本,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作病原学检查,夜间采集的血培养标本可存放在室温下次日送实验室,不应放置冰箱冷藏 (Y)

重症肺炎病例讨论

重症肺炎病例讨论 【一般资料】 女性,62岁岁,农民,于入院前2周“感冒”后出现间断咳嗽、咳痰症状,咳嗽剧烈,夜间明显,痰量多,为白色粘痰,偶有痰中带血,伴咽痛、吞咽困难、全身疼痛、乏力、流涕等症状,无发热、寒战,自服“感冒灵、甘草片”药物治疗2天,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先后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及私人诊所,予以静脉输液治疗13天(具体不详),上述症状仍缓解不明显,且出现头晕、头痛、气短、呼吸困难,就诊于清水县医院,行胸部CT提示两肺肺炎,建议转上级医院,遂转来我院。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7.9℃,P:121次/分,R:35次/分,BP:128/85/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及颜面部略发绀,无明显三凹征。颈软,气管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21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脊柱四肢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深浅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2019-08-26):WBC5.14×109/LNeu86.6%RBC4.34×1012/LHB141g/LHCT40.3%PLT134×109/L;降钙素原:0.52ng/ml;肾功、血糖、电解质基本正常,心肌酶示:AST112.3u/L,LDH573u/L,CK224u/L,CK-MB17.2u/L,HBDH433u/L;血气分析提示(FiO2:45%):PH7.518,PCO228mmHg,PO266.1mmHg,HCO3-24.5mmol/l,BE-0.2mmol/L,Glu7mmol/l,Lac1.5mmol/l;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示:左室增大,射血分数68%,室壁运动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两肺肺炎,肺结核?建议治疗后复查,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初步诊断】 1.重症肺炎;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依据】 1.重症肺炎:患者因“咳嗽、咳痰2周余,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之主诉住院。查体:T:37.1℃R:38次/分P:126次/分BP:126/87mmHg,SPO2:89%(FiO2:45%)。口唇及颜面部略发绀,无明显三凹征。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2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胸部CT提示:两肺肺炎,建议治疗后复查,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血常规提示:WBC4.14

一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应用的病例分析

一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应用的病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XDR-AB) 感染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XDR-KP) 感染的高发病区,XDR-AB、XDR-KP所致重症肺炎尤为多见[1]。多黏菌素是一种非核糖体类抗生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起到快速杀菌作用。该药物曾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因其抗菌谱窄,毒副作用明显而逐渐被替代[2]。目前,随着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不断增高,多黏菌素作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次被重视。《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均推荐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 二、病例内容简介 患者,男,82岁,以“间断胸闷、气短4年,加重18天,心肺复苏术后7天”为代主诉入院 现病史:4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长期口服"螺内酯、呋塞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孟鲁斯特纳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开同、尿毒清等治疗,上述症状间断发作。18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自行服用"呋塞米片”治疗, 效欠佳,急诊入我院心脏康复科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告病重,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硬化,螺内酯和托拉塞米针利尿,新活素和多巴胺针纠正心衰,促红素纠正贫血,开同和尿毒清颗粒护肾,左氧氟沙星针联合哌拉西林舒他唑巴坦针抗感染,多索茶碱针平喘及护肾、烟酰胺针营养心肌,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困难,改善胃肠功能等治疗;人血蛋白蛋白针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运动康复治疗改善心肺功能等治疗。患者仍有间断低热,咳嗽、呼吸促,胸部CT提示左下肺感染较重,为进一步治疗于11.12入住呼吸内科予吸痰、吸氧、心电监护、告病重,结合既往用药史暂继续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多索茶碱注射液平喘,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化痰,并辅以机械深度排痰,留痰送检查找致病菌,短期复查感染指标,患者间断低热,于11.13日11时45分家属喂食时出现呛咳,伴口唇紫绀、氧和下降明显,入我科抢救治疗,紧急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出现爱抽搐,予冰帽脑保护、镇静、止抽;肺部感染予抗感染、营养支持、CRRT等综合治疗,现仍昏迷状态,需气管插管辅助支持通气等治疗,病情危重,需继续重症监护下治疗,现医保结算,再次办理

2016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重症肺炎)

2016第二季度疑难病例讨论 日期:2016-6- 主办部门:抢救室主持人:谢海香主讲人:张洁参加者: 传阅者: 题目:重症肺炎 内容: 一、病史汇报 1.基本信息:床号:抢1床姓名:陈福川性别:男年龄:56岁 2.入院诊断:重症肺炎 补充诊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 3.简要病史: 患者因“发热4天”于2016-3-29-22:50自行至发热门诊就诊, 查胸片提示:“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于23:50送入抢救室。患者入室时有呼吸急促,有心悸,有咳嗽咳痰。发病前两周有淋雨史。既往有高血压,无糖尿病,否认肝脏及胆囊疾病。有青霉素过敏史。入室时生命体征T:39℃、HR:139次/分、SPO :95%、BP:124/73mmHg、 R:22次/分、 2 快糖:5.6mmol/L 。 4.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体型肥胖,巩膜黄染;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罗音,右肺明显;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Murphys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存在。 5.辅助检查 1)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2)胸片:两下肺炎症;两上肺陈旧性结核。 3)胸部CT:两肺炎症伴部分实变,以两肺下叶为著;两肺上叶陈旧性结核; 右肺中叶条索影,两侧胸膜增厚。 4)上腹部CT:脂肪肝;左肾钙化点。 5)血液检查:WBC:6.87*109/L,中性粒细胞:86.0% ,淋巴细胞: 8.7% ,血红

蛋白:132g/L ,全血C反应蛋白:>210mg/L;血钾:4.3 mmol/L,血淀粉酶:32U/L ;肌酐:137umol/L:;总胆红素:121.2 umol/L,直接胆红素:94 umol/L; 血浆肌钙蛋白I测定:0.014ng/ml;B型脑肭肽:417pg/ml ;氧分压:87mmHg ,二氧化碳分压:26mmHg , PH值:7.47,组织间液剩余碱:-4.8 mmol/L;D-D 二聚体:0.87 ug/ml。 6)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 6.治疗常规 1)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2)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4)防治并发症。 5)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7.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 (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 (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2)环境的调整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以18~28℃为宜,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注意患者保暖,以免着凉。尽量使患者安静,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 3)氧疗法 氧疗法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气促、发绀患者应给予供氧并评估治疗效果和记录。 4)保持呼吸道通畅

第1部分:抗生素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的全球流行病学

抗生素耐药——第一部分:抗生素耐药性和抗生素使用的全球流行病学 2014-05-06 23:10点击:91发表评论 分享到 作者:Ramanan Laxminarayan, Adriano Duse, Chand Wattal,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4年1期 耐药性的出现 近年来,抗生素在治疗常见感染时有效性降低的情况有所加剧,随着不可治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菌株的出现,标志着已开始进入抗生素后时代[1]。在一些高收入国家,医院、社区和农业中抗生素的持续高使用率,促使出现持续耐药性菌株的选择压力[2],并迫使人们转而使用更加昂贵和更广谱的抗生素。在中低收入国家(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LMICs),随着收入的增加、住院率和院内感染率的升高,抗生素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 微生物突变和为突变菌株提供竞争优势的抗生素使用的选择压力,导致产生耐药性。未达到最佳剂量的抗生素剂量有助于逐步选择耐药性。耐药性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越来越多地存在于可遗传的染色体外元素上。由此产生的耐药性克隆体,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USA 300、大肠杆菌ST131和克雷伯菌ST258,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这种传播也得益于种间的基因传播、社区、医院中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以及全球化速率、旅游、贸易和疾病传播速率的增加。 耐药性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在引入青霉素之前,人们就已经检测到耐药性细菌菌株[3]。自发明抗生素以来的75年里,人们使用了数百万吨的抗生素,由此造成的选择压力使得几乎所有致病菌均对常用于治疗该致病菌感染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细菌对其耐药性的迅速演变很明显。目前已经确定了近1000种与该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β-内酰胺酶,相对于1990年以前而言已增长了10倍[4]。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多黏菌素是多肽类抗生素,由于其肾毒性大被其他更安全的抗菌药物取代;但近年来随着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等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可选择药物有限,临床重新启用多黏菌素。 我国常用的有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PMB)和多黏菌素E,但尚无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规范和指南,故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一、多粘菌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特性 多黏菌素是一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的总称,主要有A、B、C、D 和E 5 种。多黏菌素B、E 仅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见图1)。多黏菌素B 常用剂型为硫酸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 常用剂型是硫酸黏菌素和黏菌素甲磺酸盐(colistin methanesulfonate,CMS)。

药物代谢动力学: 多黏菌素B 主要通过非肾途径清除(图2A),尿中的原型药物<1%,肾功能不会影响多黏菌素B 血浆浓度。CMS 主要通过肾脏清除,而多黏菌素E 主要通过肾脏以外的途径清除(图2B)。CMS 在体内转换成多黏菌素E 起效。硫酸黏菌素为多黏菌素E。 研究显示70% 的CMS以原型经肾脏排出,肾清除率为103 mL/min,多黏菌素E 肾清除率仅为1.9 mL/min。危重病患者、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血液透析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对CMS 的药代动力学有显著影响,且CMS 和多黏菌素E 均可被肾脏替代治疗清除。

药效学:目前认为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为: (1)其分子中的聚阳离子环与革兰阴性杆菌细胞膜上的磷酸基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嘌呤、嘧啶等小分子物质外漏,细菌膨胀、溶解死亡; (2)可经囊泡接触途径,使细胞内外膜之间的成分交叉,引起渗透不平衡,导致细菌膨胀、溶解; (3)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羟自由基的积累,破坏细菌的DNA; (4)具有中和内毒素作用。 多黏菌素B 和E 在抗菌谱上基本保持一致,属窄谱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活性,如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枸橼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嗜肺军团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抗菌活性欠佳;而所有革兰阳性菌、厌氧菌

我院469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469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 性分析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469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 耐药性情况。通过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我们发现在这些患 儿中,XXX菌种占比最高,其次为YYY和ZZZ菌种。耐药性分析显示,对XXX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性,而对YYY和ZZZ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意义探讨中,我们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 出现。研究方法采用对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 论是,在我院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对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可 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菌种的耐药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结论 总结为及时监测病原菌耐药性对于儿童重症肺炎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关键词】 细菌性重症肺炎、儿童、病原菌、耐药性、分布情况、临床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展望、讨论、总结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是一种威胁儿童生命的严重疾病,常见于儿 童医院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据统计,我院每年接诊的儿童细菌 性重症肺炎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医院的诊疗工作带来了巨 大挑战。目前,对于该疾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情况尚未进行系 统性的分析和研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治疗难度也日益加大。有必要对我院的儿童细 菌性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 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469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病原菌 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法,为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可以为我院改进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诊疗策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我院469例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 布及耐药性,探讨不同病原菌的流行状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 供参考依据和指导。具体目的包括: 1. 探讨儿童细菌性重症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分布情况,为临 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注射用硫酸黏菌素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注射用硫酸黏菌素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对临床注射用硫酸黏菌素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应用治疗 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2年8月,接诊肺 炎鲍曼不动杆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 硫酸黏菌素,研究组应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两组根据药敏结果联用头孢哌 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2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PIS评分 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体温正 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2组患者炎性水平均下降,研究 组下降幅度偏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CP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幅度较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 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P>0.05)。结论:临床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应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炎性水平明显改善,临床情况各项恢复时间缩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硫酸黏菌素;硫酸多黏菌素B;临床效果;安全性评价 近几年由于抗生素滥用,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多种因素造成多重耐药革兰阴性 菌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越来越普遍。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发生院感的患者中超过70%的感染性细菌,至少对1种常见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多种耐药菌中,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对于 此类情况,目前临床可选择使用的药物非常有限。黏菌素类已成为由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或全耐药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最后一线治疗,为全球临床医生提 供有用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明确黏菌素类疗效,为临床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应用 提供更有力数据。本文通过对临床应用硫酸黏菌素及硫酸多黏菌素B的病例进行总结

某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某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石丽丽;周毓萍;程麦莉;权金林;乔登嫣;张民;毛莉 【摘要】Objective: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by investigat-ing epidemic features and drug tolera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s (MDRO). Methods:The inpatients with MDRO were detected from June, 2009 to December, 2012, the features and drug tolerance trend were analyzed. Re-sults:All 719 cases of MDRO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799 strains of drug-tolerance bacteria, the com-mon MDROs were Escherichia coli (E.coli 28.85%), Baumanii (12.66%), Pseudomonas aeruginosa (8.62%), Staphy-lococcus aureus (7.70%), Klebsiella pneumoniae (7.44%)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7.31%);Common infect-ed areas of MDRO were respiratory system (32.68%), surgical site (24.20%) and urinary system (20.72%);E.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resistant to other antibacterial drugs except sensitive to imipenem and meropenem, Baumani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resistant to other antibacterial drugs except sensitive to minocycline and polymyxin B,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Conclu-sion: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enhance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of MDRO infection, the doctor should use antibacterial drugs ratio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目的: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状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并分析2009年6月至

多黏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多黏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多黏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临 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 的90例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 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黏菌素B。比较两组患者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细菌清除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 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黏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 可有效缩短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细菌清除率,提高 治疗效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多黏菌素B;比阿培南;细菌清除率 肺炎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外界致病微生物侵袭患者的呼吸道并蔓 延至肺部,引起的患者肺部出现的感染性疾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属于医院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俗称AB菌,会对人体呼吸系统 造成严重损伤,一旦感染就会出现肺炎,甚至产生致死性疾病[1]。临床中由于抗 生素的滥用,造成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量抗生素的敏感度越来越低[2]。比阿培南是 新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 阳性、革兰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有广谱抗菌活性[3]。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 占比为9.5%,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分别为43.8%、63.9%,而对多粘 菌素B的敏感性高达98.1%,耐药性仅为1.9%[4]。本研究将多黏菌素B联合比阿 培南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治疗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探讨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临床效果

探讨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经纤支镜支气 管肺泡灌洗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下 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88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分离菌 种的构成及分离率较高菌种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菌株568株,培养阳性率 11.6%,去除同一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重复分离的菌株后,共收集菌株472株, 包括革兰阴性菌236株(50.0%),革兰阳性菌116株(24.6%),真菌120株 (25.4%)。分离率排在前6位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链球菌 (14.0%)、白色假丝酵母菌(11.7%)、烟曲霉菌(6.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5.9%)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 为16.7%、15.5%,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 的耐药率都在2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 率3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为3.8%。肺炎链球菌对 青霉素G的耐药率3.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6.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菌种呈多样性,以革兰阴性菌占主要地位,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中检出率较 高的是白色念珠菌及烟曲霉菌。已有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 伯菌肺炎亚种出现,ESBL阳性及MRSA等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也不低。临床应 重视BLAF标本的病原学监测,关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规范化诊治下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重症肺炎;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临床效果 引言

替加环素在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替加环素在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 性肺炎治疗中的运用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 中替加环素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多重或放耐药鲍 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资料,对其中的40例展开重点调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替加环素治疗,每组各20例。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以 及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临床总疗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 其指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选择替 加环素的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关键词】替加环素;多重耐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重 症监护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主要是因为ICU 中的各种侵入操作以及呼吸机插管等,使得肺炎的感染率增高[1]。另外临床大量 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增加,此类杆菌的耐药性强,是引 发HAP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针对此病的治疗措施是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合理 的抗菌、消炎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2]。本研究将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 年6月收治的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替加环素在临床中的药学 价值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取2015年1月 ~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医院获得 性肺炎患者为调查主体,抽选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2~66岁,平均(44.11±3.59)岁,原发病:糖尿病4例,癌症 7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心血管病变3例,其他2例;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3~67岁,平均(44.28±3.71)岁,原发病:糖尿病4例,癌症6例,呼吸系统疾病3例,心血管病变3例,其他4例。纳选的研究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影响后续研究。纳排标准:经胸片、肺部CT等检查确诊,患 者住院时间>48h后发生的肺炎,存在明显咳嗽、喘息、胸痛及肺部啰音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异常,炎性指标升高,肺部分泌物检查出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体质,入院 前患有肺炎,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精神疾病史等。 1.2 方法对照组使用头孢 哌酮/舒巴坦治疗,其用量为3g,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治疗, 每8h滴注一次,连续用药治疗半个月。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接受替加环素治疗,首次取10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随后调整剂量为50mg,每12h滴 注一次,连续治疗半个月[3]。 1.3观察指标疗效:治愈:体征和病症基本恢复 正常,痰菌培养液未发现该细菌,血常规和炎性指标检查明显下降了90%;好转:体征基本恢复,其病症明显好转,痰培养为此菌,但细菌分布少,实验室检测各 指标下降了50%;无效:无改善效果,病情严重。检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 1.4统计学方法用软件SPSS26.0分析,定性资料 的检验用X2,定量资料的检验行t,P<0.05统计意义重大。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结果P<0.05,详见表1。 3讨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耐药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病菌,是诱发HAP的主要病菌之一,近 年来,该病菌的感染范围扩大,不仅会增加临床的治疗难度,还会影响ICU患者

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观察

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观察 杨新良;刘玮;王雪松;刘永安;陈涵 【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ropene and cefoperazone sulbactam associated with minocycline on the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ed by universal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ed by PDRAB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for a succession of 10 to 14 days with the follow-ing regimens:60-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100 ml physiological saline +2 g meropene once every 8 hours;60-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100 ml physiological saline +3 g cefoperazone sulbactam associated with minocycline also once every 8 hours;and 0.1g mino-cycline nasal gavage three times a day .The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bacterial clearance, hepatorenal function, C-reactive protein, calcitonin, blood routine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closely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combined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ed by universal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62.50%,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5.00%, and the bacterial clearance rate was 62.50%,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effects on heptorenal function . Conclusion Combined treatment of meropene , cefoperazone sulbactam and minocycline could produce good effects on the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ed by universal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硫酸多粘菌素b 热原反应

硫酸多粘菌素b 热原反应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 第一篇示例: 硫酸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B,简称梭苏菌素)是一种由枝状拟波状孢(Streptomyces griseosporeus)分泌的天然多肽类化合物。它具有很强的抗生素活性,并且对一些热源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将从硫酸多粘菌素B的结构、抗生素活性以及对热原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结构方面,硫酸多粘菌素B是一种多肽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包括多个氨基酸残基。其化学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抗生素活性的强弱。硫酸多粘菌素B的特殊结构使得其更容易与细菌细胞壁中的特定受体结合,抑制了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硫酸多粘菌素B的分子结构也决定了它对一些热原反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硫酸多粘菌素B对热原反应具有一定的影响。热原反应是一种细菌对受到热伤害时的生存策略,通过调节响应热原基因的表达,细菌可以适应和抵御高温环境。硫酸多粘菌素B可以抑制热原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菌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影响可能会增强硫酸多粘菌素B的抗生素活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对抑制细菌生长产生更为显著的效果。

硫酸多粘菌素B作为一种天然抗生素,对抑制细菌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效果。它可以通过影响细菌的蛋白合成和细胞壁合成等生物学过程,起到杀菌作用。这使得硫酸多粘菌素B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治疗耐药菌感染方面具有潜在的用途。硫酸多粘菌素B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剂,用于防止食品腐败和动植物病害的发生。 硫酸多粘菌素B作为一种具有抗生素活性的天然多肽类化合物,对细菌的生长和热原反应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细菌的蛋白合成和细胞壁合成等生物学过程,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对热原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由于其广泛的抗菌活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硫酸多粘菌素B在医学、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以及开发更多的应用领域,为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二篇示例: 硫酸多粘菌素B(Cetuximab)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具有抗肿瘤和抗炎症的作用。近年来,硫酸多粘菌素B的热原反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热原反应是一种常见且具有影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使用硫酸多粘菌素B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本文将探讨硫酸多粘菌素B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硫酸多粘菌素B热原反应的临床表现

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有效性分析

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 有效性分析 目的:对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等对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单独用药及两者联合用药后进行测定,临床分离出的6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同时依据FIC 指数来判定出联合效应的类型,判定其有效性。结果:多粘菌素B和美罗培南在联用后,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都明显降低,FIC指数处于0~0.5的占全部菌株数量的60%;FIC指数处于0.5~1.0的占全部菌株数量的30%;FIC指数处于1.0~2.0的占全部菌株数量的10%;无FIC指数大于2的菌株。结论:多粘菌素B和美罗培南两药联用后,主要以协同作用及相加作用为主,测定分离的6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备抗菌作用,但是并不具备拮抗作用。多粘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用于疾病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在自然界中比较常见的菌种,一般定植于健康人的皮肤表面和呼吸道等部位,一旦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发呼吸道和伤口等感染,成为医院的感染条件中的致病菌之一。目前随着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标本内的分离率上升,其分离率于非发酵细菌内,也占据第一位,会引发多脏器及多系统类感染,尤其医院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会对临床中常用的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酚胺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多重耐药(MDR)菌株,严重的还会衍生出一种菌株,其对除多粘菌素以外其他抗菌药,均具备耐药性,就是泛耐药(PDR)菌株,增加患者的感染后率和死亡率,使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直接出现治疗无效的现象,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也会增加医院的医患纠纷事件[1]。因此,本研究重点对多粘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后,对临床分离和分纯的6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的效应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菌株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病房的铜绿假单胞菌实施分离,随机选取泛耐药菌株60株,分别来自重症加强护理病房28株,呼吸病房20注,神经外科病房8株,神经内科病房4株。其中痰液标本54株,切口分泌物标准本6株。为了避免发生同一患者的菌株重复收集的现象,所有菌株都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厂家:法国Biomerieux公司)细菌鉴定仪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实施药物敏感试验,并参照美国CLSI制定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来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2]。 1.1.2 抗菌药物多粘菌素B(美国Amresco公司生产)和美罗培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3]。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九):人体健康【word,含答案】

1.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I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2019年l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经过专家等医疗团队的努力,目前大量患者治愈出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治愈的病人体内产生了抗体,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 医生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确保市民安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市民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有遗传物质 2.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来袭让世界恐慌,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民“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近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第一批志愿者已经接种了疫苗,正在度过他们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注射疫苗是通过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B. 注射疫苗的免疫属于免疫学中的特异性免疫 C. 疫苗是一种能引起人体特定免疫反应的抗体 D. 接种疫苗就是让被接种者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可能是暂时性的 3.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出现了“一罩难求”的情况,小金同学购买到N95口罩并查阅资料如下,根据所得资料和生活经验,他得出以下推理和结论,其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 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于N95口罩能够阻挡的颗粒大小,所以佩戴N95口罩是有效的 人体健康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过关(九)

B. 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可能大于3微米,所以N95口罩实际上可能挡住的是这部分飞沫 C. 口罩带有静电,所以可能通过电荷的作用力,捕获直径小于3微米的颗粒 D. 如果口罩保存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口罩的功效会减弱 4.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A. 氧合器代替了呼吸道的作用 B. 经过ECMO后,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 C. ECMO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体循环 D. 动力泵相当于心脏的作用 5.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会通过各种免疫方式保护自身。下图所描述人体免疫方式属于() A. 非特异性免疫 B. 人工免疫 C. 体液免疫 D. 细胞免疫 6.我国已启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疫苗注入人体后() A. 作为抗体,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B. 作为抗体,引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C. T淋巴细胞产生抗原,消灭病原体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及感染暴发知识培训考试试题与答案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及感染暴发知识培训考试 一、选择题 1.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应采取的防控策略为哪些?()[单选题] * A. 标准预防+空气预防 B. 标准预防+飞沫预防 C. 标准预防+接触预防* D 标准预防+普遍预防 2. 管床医生发现MDRO应进行登记,并判断定植还是感染,若诊断为医院感染,()小时内网络直报感染管理科并同时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单选题] * A. 12 B.24* C.48 D.96 3. 发现本病区有( )及以上同种耐药谱相同病原菌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配合做好调查和分析暴发预警及处置()[单选题] * A. 2例 B.3例* C. 4例 D. 5例 4. 所管床患者检出CRE(耐碳青霉烯肠杆科细菌)感染,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尽量专人专用 B.使用后的诊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洁* C.首选单间病房,条件受限时,将同种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用一病房 D.及时开具“接触隔离”医嘱,并在床头、病历夹、手腕带、检查单、转科记录 5. 以下哪项措施不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核心措施?()[单选题] * A.手卫生 B. 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C. 患者单间隔离或集中收治 D.空气消毒* 6. 看到患儿腕带上粘贴有蓝色圆点标识,提示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单选题] * A. 该患儿需要接触隔离* B.该患儿需要飞沫隔离 C.该患儿需要吸氧 D.该患儿不需要隔离 7. 接触隔离标识的颜色是()[单选题] * A. 黑色 B. 黄色 C. 粉色 D. 蓝色* 8. 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防控要点是()* A.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定制度并执行* B.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1. 加强手卫生2.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