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

言志”。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

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21

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

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

(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

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小组2阐述研究结论:

《潇湘竹石图》(图片2)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潇湘竹石图》上有元明26家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苏轼也偏爱“竹石”题材,《潇湘竹石图》正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组3阐述研究结论:

《鹊华秋色图》(图片3)

元代画家赵孟頫,元贞元年(1295),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

2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0页

明朝中后期,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基础上提出“文人画”的理论)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

作者虽然受召于元朝,却终其一生都对隐而不仕的南宋遗臣表达出相当程度的理解和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鹊华秋色图》也是在向那些对南宋一朝忠心耿耿而隐居不仕的士人传达作者自己的真实意图。

在《鹊华秋色图》中,作者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即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任务二: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通过任务二完成学习目标:结合既有的美术知识,体会文人画的特征。分析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意趣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教师活动22

(1)教师出示

徐渭的《墨葡萄》(图

片4)、潘天寿的《露

气》,结合图片讲解。

师生一起探究文人

画的特征。通过对徐

渭生平的解读,和画

作上提诗“半生落魄

已成翁,独立书斋啸

晚风。笔底明珠无处

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解读,我们了解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从而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比兴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学生活动22

鉴赏分析《墨葡萄》师生一起探究文人画的特征。品鉴题诗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托物言志情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画上题诗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徐渭的画风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跟随老师鉴赏潘天寿的《露气》(图片5)进一步体会抒情写意的艺术境界。

引导学生得出文人画的艺术特征之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4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2页

通过对以下三位文人画家的人生经历与其艺术特色的形成展开讨论,并简要评价其艺术特色。

注明:文中图片引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一、教学背景: [课型] 高中美术鉴赏课 [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取材于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本节课讲授文人画这一范畴。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做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 三、设计理念: 1、以"形成学科素养、延续审美"为核心,欣赏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和美术作品一起直观形象地演示,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补课界的大难题,极大调动了学习学生探究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和审美层次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记忆,打造高效课堂。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学生能按照要点分步骤地鉴赏文人画作品。情感态度:在欣赏画家作品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体验水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及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借助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文人画中包含的艺术特征及理想含义。、 2、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认识文人画的程式化特征,了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卷有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作者借兰花的自叙,表达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自傲的襟怀。 《雪溪图》可以看出他所推崇的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画面富有诗情画意,清晰淡雅,自然超脱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王维:我国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诗句中描绘了很多优美的画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王维那些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诗;比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评王维的诗画王维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一种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因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鼻祖,这也表明文人画在唐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 二、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作用: 1、是用诗文补充说明画意。 2、通过题诗、印增加构图的均衡感。 元代,王冕《墨梅图》这件作品中,有诗文,书法,印章,和绘画,一同构成,画面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补充说明画面意境,同时使画面更加均衡。)(明代)徐渭《墨葡萄图》画面中墨色层次分明,浓、淡、干、湿、焦应有尽有,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之感。画面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正好放映徐渭的生活状态。 (1958年)潘天寿《露气》亦是如此。作品中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使得画面意境更胜。 三、笔墨交织的审美意趣 文人画强调笔情墨趣,重在抒发胸臆,而不是强调形似,不重视写实。 用笔:通过勾、勒、皴、摖等笔法变化,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 用墨: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 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课时:1课时 所用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人画家及经典作品的探究,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理 解文人画独特的审美趣味。 2.初步掌握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并能运 用美术专业语言对文人画进行判断评价。 3.通过对文人画的深入学习,增强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热爱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助经典作品的分析认识并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理解并感知艺术家“画为心声”的价值追求和“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教学方法:讲授法、启示法、展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文人画(10分钟) 1.文人参与绘画。 提问画面内容是什么?介绍分析《真赏斋图卷》。 2.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 分析《墨梅图》,提问其特点。引导回答得出结论:诗书画印有机结合。 3.得出文人画的概念。 文人画一般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二、文人画的主要特征(20分钟) 1.阅读书本,选择竞猜。 (1)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是谁? 提问王维有哪些有意境的诗句? 分析王维《雪溪图》,了解水墨技法。分析《竹里馆》体会以诗为据作画。

(2)“诗画本一律”概念是谁提出的?(使文人画趋向成熟)分析《潇湘竹石图》,得出不求形似的特征。 (3)书画同源是谁提出的? 分析《秀石疏林图》,根据诗提问结合了什么书法笔法?得出书画同源的结论。分析《鹊华秋色图》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文人画所标榜的特征? 分析《泼墨仙人图》《三虾图》提问画面内容是什么? 分析得出结论文人画不求形似求神韵。 2.了解杰出文人画代表人物——徐渭。 (1)了解人物简介 (2)以《墨葡萄图》,提问画面内容是什么?你能看懂这幅作品表达的什么?分析诗,提问诗中“明珠”是什么? (3)观看视频,了解徐渭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4)分析《墨葡萄图》构图,提问回答。 (5)共同分析《墨葡萄图》了解水墨技法。 (6)欣赏《四时花卉图》并提问从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中你能理解文人画的写意手法和审美趣味吗? 3.对比学习,不同水墨传达不同情感。 以《荷石水禽图》《古搓短荻图》《淮扬洁秋图》为例。 三、课后总结。(2分钟) 总结文人画的四个特征并齐声朗读 四、交流讨论。(5分钟) 对倪瓒、徐渭、朱耷三位文人画家的人生经历与艺术特色的形成展开讨论,并简要评价其艺术特色。

【教案】+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中国文人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欣赏和评述文人画作品 2.通过作品的鉴赏能够分析文人画情感的表达 3.理解中国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理解文人画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在欣赏画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抒情与写意是文人画的价值追求;“借景抒情,画为心声”是文人画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学难点: 理解文人画主要特征之一: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人对自然山水花草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诗人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意志,画家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而且热衷绘画。那么他们参与绘画有什么价值追求呢?今天我们走进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以鉴赏八大山人作品为例,和同学们一起探索中国文人画的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结合教师独白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文人画作品) (二)讲授 展示《芙蓉锦鸡图》、《出水芙蓉图》、《莲池水禽图》 中国历代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国画作品。例如《芙蓉锦鸡图》、《出水芙蓉图》、《莲池水禽图》简单介绍它们有着写实细腻、设色柔和华丽的共同点,做好引导性思考。

展示八大山人作品《荷石水禽图》,重点观察画面内容,分析该画在形式和笔法上与工笔画的区别。(以提问形式与学生互动) 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描绘的是荷塘边的景色,画中的荷叶数张,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形态各异,错落有致,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来,显出盎然的生机,一支荷叶向右就快要倾倒下来,动感十足。我们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荷叶作对比,可以发现八大山人描绘的荷叶并不真实,可以看出笔法上雄健酣畅,墨色浓淡相容,生动且富有变化,形成一种光怪陆离、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画面的下方,横卧着一块顽石,两只水鸭站在顽石上,一前一后,相向而立。它们在神态和姿态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展示生活照片)与我们生活中的鸭一样吗?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以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为例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单元化教学设计初探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是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很高代表性的一个流派。文人画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又开启了古典和现代 中国美术发展的新秩序。为了充分挖掘文人画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认真实施单元化的文人画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此次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抒情与写意——文人画的概念,了解其特征、特点,了解文人画的基本技法,学 会欣赏文人画的名家作品。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首先根据次单元课程的学习目标,制定好有序 合理的设计流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活动:(1)教师结合实物介绍 文人画的概念,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文人画,并理解其特征和表现手法; (2)教师展示文人画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欣赏文人画的好坏;(3)提高 学生实践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文人画作品创作任务,并进行

相关技法示范,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技法;(4)品味文人画那一份抒情、写意,可以布置一些文人画欣赏创作活动,让学生以乐趣形式走入文人画的创作世界。 教学调查与评价:本次教学调查与评价,需要实现上述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再采取以下教学调查与评价:(1)试题式的教学调查,让学生反映和评价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上的问题,从而指导教学活动的变更和调整;(2)作品收集的实物评价,让学生作品得到有实质性的评价,了解哪些地方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实践加强; (3)采取教学观察,集中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总结:以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为背景,教师应建立良好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文人画知识,拓展文人画审美观,让文人画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独特的美学体验,从而使教学抒情与写意——文人画的单元化设计取得最佳的效果。

教案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罗老师授课对象高一(9)班课题名称抒情与写意——文人画课时一课时(40min) 教材版本/ 学习模块选自人美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人画的概念,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 传统和审美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能对中国文人画中影响深远的人物及其作品 进行分析判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人画的精神内涵。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增强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及传承传 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借助经典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文人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难点1、能够感受到文人画中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 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展示花中“四君子”国画绘画作品, 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涵义,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 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从而进入课题:文人 画。 (教师展示PPT,板书:文人画) 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进 行回答。 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 一、分析讨论:什么是文人画? 1、通过欣赏文征明《夏赏斋图卷》,使学生从 中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趣味。 教师总结:文人画的概念。 二、思考与讨论:文人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通过四道知识竞题,并结合几幅经典的文人画 作品展开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1、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是谁? 学生认真欣赏并体会 文人的乐趣。 学生联系课本知识进 行回答,并大胆的分享 自己对画家、作品的看 法。 鼓励学生从 画中寻找乐 趣,提高学 生对中国画 的浓厚兴 趣。 提高学生的 自我表达能 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 主题二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教案

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学生能够按要点分步骤的鉴赏文人画作品。在欣赏画家作品过程中,体会水墨表现的效果,培养国画的兴趣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基本思路 教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从文人画的常表现题材入手,具体讲解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轴》和清代朱耷的《荷石水禽图》 重点 了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助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文人画中包含的艺术特征及思想含义。 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了解艺术家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 教材分析 课本开始选择俗世的《潇湘竹石图》和倪瓒的《六君子图》学习了解文人画的形式特征,分析文人画的风格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文人画是以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点为基础的诗书画印综合为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的画种。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轴》潘天寿的《露气》分析传统文人画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艺术趣味上

的独到之处。 学情分析 学生经由初中时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美术欣赏的相关内容,但仍然需要鉴赏方法上的引导。整体上高中生的知识面较宽,认知水平有所发展、理性思维、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增强尤为明显。 板书设计 程式与意蕴——文人画 一、什么是文人画? 二、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2、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教学过程

2.2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学科美术授课年级高一

言志”。我们把这一类用于抒情的国画作品属于历史上的“文人画”。从而进入课题:文人画。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进行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力。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通过导入教学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蓄积学习活动的展开,引导学生进入文人画的主题情境。达成相关目标。 环节二:小组探究,探究新知 任务一:文人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21 观看视频:名家采访话谈文人画的。为学生引导研究方向。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分析出的对作品进行鉴赏,分别找三个小组的分享给全班同学。 倪瓒《六君子图》(图片1)学生活动21 欣赏视频素材,结合教材和搜集整理的素材,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进一步整合知识。 (1)通过任务一:查阅资料,了解三位以上文人画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初步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1阐述研究结论: (1) 作者: 《六君子图》是元代后期画家倪瓒所画的一幅墨笔画。 (2) 画面内容: 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 描绘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 (3) 艺术特色: ①此图以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 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②借用简净而清淡的画面, 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 又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③以树喻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4)意义: 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

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小结,讲解文人画概念及发展历程的核心阶段与重要知识人物的贡献。 (最早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的王维、郑虔等人。 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成熟。 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小组2阐述研究结论: 《潇湘竹石图》(图片2)为北宋苏轼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以湖南零陵以西的潇湘二水合流处为背景,画面上景物不多,只土坡一片、石头两块、疏竹几丛;“左右烟水云山,渺无涯际,恰似湘江与潇水相会,遥接洞庭,景色苍茫”,画卷之末,题有“轼为莘老作”字样。《潇湘竹石图》上有元明26家计3000多字的题跋,这些题跋有的叙事,有的赏析,有的仅是发表赞叹之情。 苏轼绘画喜作枯木竹石,所作之物象,多形象简练却寓意丰富。苏轼作画用笔颇具书法意味,为后世文人画“书写化”用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枯木之外,苏轼十分喜爱竹子,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苏轼画竹初师文同之法,但苏轼所作之竹“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是典型的文人画创作风格。 竹与石在中国绘画题材中备受青睐,久盛不衰。苏轼也偏爱“竹石”题材,《潇湘竹石图》正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组3阐述研究结论: 《鹊华秋色图》(图片3) 元代画家赵孟頫,元贞元年(1295),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 2美术.美术鉴赏/黄宗贤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第50页

抒情写意文人画试讲稿

2.2抒情写意-文人画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啊,带来了一些植物,我们通常喜欢用好的词句来形容他们,现在请每个小组选一种植物来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植物代表的品德。请派一个代表上来选取。一组同学选择了柱子,你们觉得他象征坚强,来二组的同学,嗯,你们选择了梅花因为梅花象征清高,孤傲!嗯两个组都回答的非常好!其实不管是现代的人或者是古代的画家,都喜欢把梅兰竹菊等等作为主题进行创作,那么历史当中呢?有这么一位画家特别喜欢画梅花,让我们来看他是谁呢?是王冕。初看这幅墨梅图,他画了一幅怎样的梅花?好,你来说嗯,枝干遒劲梅花点点嗯,很好,既然这位同学说到了枝干,那我们来看一下王冕在画这幅梅花的时候,枝干可有变化了,首先来看他的主枝干从右到左贯穿了整幅画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枝干,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呢?蜿蜒细瘦,非常的连贯,我们再来看一下它旁边的侧枝和主枝干一样吗?不一样。哎这位同学说他想表达什么呢?诶,这位同学说正直,坚强不屈,说的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我们再来看下她的花瓣,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观察她的花瓣,老师把这个花瓣放大,看一看花瓣的用色,红色白色等等颜色都可以塑造梅花,但是王冕却用了墨,淡淡的墨?同学们想想看这又是什么样的含义呢?这位同学说冰清玉洁,想一想王冕借用梅花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来我们可以通过画面中的这种诗来体会,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求清气满乾坤,到底要表达什么样

的情感呢?这同学来说一下,嗯你认为是高贵,还有有没有同学来补充一下?孤芳自赏,两位同学概括的都非常好。王冕将诗句和画面进行了融合,这样的作品形式,在历史当中称作什么呢?文人画,也叫士大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1.有这样一位画家,它的画面非常古怪,有的同学已经猜到了,他就是朱耷,他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再来看一下朱耷的这幅孔雀图,有的同学知道这个作品,他与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孔雀有什么不同?后面的同学你来说,哦没有生活中的孔雀高贵,也不漂亮,很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来补充?你来!嗯,作品中的孔雀尾巴不见了,头上的翎羽也没有啦,孔雀翻着白眼。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坐。那朱耷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孔雀呢?让我们先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朱耷的生平故事。明灭亡后,国毁家亡,作为明朝后裔,他心情悲愤,继而落发为僧。所以他的画中都表现了对清朝的不满,甚至画中景物全是白眼瞪天。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他画中的孔雀象征着什么?哦,有的同学已经猜到了,你来说,没错就是清朝官员,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因为清朝官员帽子后方的三眼雀灵恰恰是孔雀的尾巴,请坐!那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哎对,表达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我们都知道朱耷号“八大山人”但其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好似哭之笑之,真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同学们我们再来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朱耷这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叫什么?哎对借景抒情。 其实呀,在我们古代有很多画家都会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文人画则很好的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倾诉。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的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的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研究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研究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XXX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研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研究,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研究时间为10分钟左右。研究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成果展示。

人美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高中美术教案 【篇一: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