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之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高中美术鉴赏之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高中美术鉴赏之第二单元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编者:孙国栋审核:葛济刚李海棠2012-11 学习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古代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

中外不同的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以及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美术现象及美术特征。

学习活动:

活动一:阅读教材18-22页,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活动二:阅读教材23-25页,完成下列表格

活动三:知识整理

1、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早期青铜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狞厉之美”。

2、青铜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权利的象征,用威严、恐怖形象起震慑

作用;用于统治阶层及贵的生活或祭祀;族铸造方法:范模法和失蜡铸造法

3、金文: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名“钟鼎文”或“大篆”。

4、秦汉雕塑:秦代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重写实;汉代陵墓雕塑(霍

去病墓石雕)重写意,作品采用“循石造型”法表现。

5、“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

写。(选自南朝齐人谢赫《画品》)

6、本课重要作品:《后母戊方鼎》《大盂鼎》《莲鹤方壶》《秦始皇陵兵马俑》《马踏匈奴》《立马》

《长信宫灯》《长沙马王堆T型帛画》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2、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作业纸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2、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3、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5、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 6、提问:视频里的乐器名称、所用材料及朝代? 二、问题探究 (一)探究一: 1、提问:在“文明社会”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思考与讨论。 3、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的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直至士大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 (二)探究二: 1、什么是青铜器? 2、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讨论它们的造型功能: (1)《司母戊方鼎》、拓展提问讲述“楚王问鼎”的故事。 (2)《四羊方尊》、《虎食人卣》拓展青铜器铸造工艺:范模法、失蜡法。(3)青铜器的分类,特别是“礼器”的作用和意义。 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礼器”代表作——司(后)母戊方鼎和大克鼎的区别: (4)青铜器装饰纹样—饕餮纹(重点)、蟠龙纹等。 (5)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为什么?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材料,进一步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观念与背景”。饕餮纹样有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教案及教学反 思 简介 《礼仪与教化》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美术课程,湘美版作为全国知名的美术教材之一,以其内容深入浅出、系统详尽、配图精美等优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主要介绍《礼仪与教化》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教学目标 本学案结合小学美术实际情况,以“赏析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文化”为主题,通过阅读、讲解、课堂讨论、美术欣赏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美的世界中,更好地发觉和领会生活中的智慧。学生能够: 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掌握不同年龄段的人物形象描绘方法,提高描绘能 力; 4.学会运用线条、形状等简单元素描绘礼仪场景; 5.体验共同劳动的快乐,提高优秀品德。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汉字中的礼 汉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独特的韵味。本堂课中我们将学习汉字中与“礼”有关的部

首和字体,并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礼貌的表达方式和优秀品德的内涵。 第二部分生活中的礼仪文化 通过引入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例如小学生走进了一个典雅的餐厅,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其礼仪文化和行为方式各有不同,并与其职业、社会角色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和欣赏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关礼仪的各种文化差异和历史变迁。 第三部分礼仪文化的绘画表现 本课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图画,发现生活中出现的礼仪文化,如过年、过节、婚礼和葬礼等,通过简单的绘画,让学生学会构建礼仪场景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绘画中线条、形状和点的基本元素,并使他们能够通过这些元素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含义。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互动法和创新教学法。如下所示: 讲授法 讲授法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和礼仪文化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此带来的思考。 互动法 互动法是本节课的另一重要教学方法,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看法、发表意见、探究生活中的礼仪文化,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交互性,并能够在其中加入游戏、讨论等多种元素。

高中美术_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制度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以及与其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与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社会制约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创作中如何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埃及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提问:金字塔的这么多未解之谜都涉及到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它是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相信人死了其实是永生,法老死后做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可以成为永久的神灵继续保佑他的子民,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里金字塔这种建筑形式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视觉形象,就成了宣扬统治者思想的重要手段,来达到维护国家等级,约束人民的作用。本节课了解青铜器这类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这方面的作用的。 讲授新课: (一)、青铜器的种类以及鼎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教师讲解中国的青铜时代 2、展示图片,讲述青铜器的分类,并强调其中的礼器具备的特点。 3、展示图片,讲解礼器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种类鼎。 (1)、展示《乳钉纹红陶鼎》图片,介绍此鼎的背景,指导学生观察鼎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并提问:这件鼎在当时社会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烹饪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并讲解夏朝之后,鼎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于鼎的故事和成语,都说明了它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

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 1:1、618 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礼仪与教化 (第1课时 教案)

第二单元 第一课礼仪与教化 【基本信息】 课题:礼仪与教化 教学模块:高中美术鉴赏(必修)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3个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在奴隶社会时期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在商、周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用风格分析的方法研究美术作品,并对风格进行概括。【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不同时期在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了解“礼仪与教化”主题下,中外美术作品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这类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这一阶段美术发展历史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青铜器型、纹饰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图像识读,并掌握图像识读的角度和方法。如何让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所展现的“时代风格”进行概括,并能够对教材没事涉及的图片进行时代风格的图像识读。 【教具与学具】

教具:高清多媒体设备,教材配图。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教学 图像展示: “后母戊鼎” 问题驱动:商代统治者为何要用这么多青铜材料和这么多人力铸造如此大的后母戊鼎 学生讨论,代表汇报。 教师: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制作后母戊鼎,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因为鼎被称为“国之重器”。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结构上有何区别。文明社会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需要一些什么手段。在规范社会秩序上,美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时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社会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产生了阶级对立,有了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 文化理解:青铜礼器与王权统治的关系(商——以强势蛮力制人,周——以礼仪说教育人) 互动新授 一、图像识读——后母戊方鼎艺术分析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评课稿

湘美版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评课稿 一、引言 本文是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礼仪与教化》进行评课。该教材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本篇评课稿将对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 1. 教材主题与内容概述 《礼仪与教化》是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一篇单元内容,主要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教化为主题。通过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2. 学习目标 在学习《礼仪与教化》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将达到以 下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学会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发展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提高美术表现和创作的能力。 3. 教材结构和内容安排 《礼仪与教化》这一单元按照以下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导入与概念引入

–通过图片、文字和问题引入传统礼仪与教化的概念; –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概述 –介绍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来源、发展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分析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第三部分: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 –选择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如书法、绘画和雕塑等; –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礼仪与教化的意义。 •第四部分:个人艺术表现与创作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4. 教材特点和亮点 •细化的内容安排:教材从概念引入到艺术表现与创 作都有明确的步骤和内容,有助于学生逐渐深入理解和掌握。 •多元的艺术形式:教材选取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 进行欣赏和分析,增加了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视野的开拓。例如,书法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雕塑作品则通过立体的形态展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内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鼓励学生通过个人艺术 表现与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对传统文 化的理解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学目标 :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 教学材料分析 :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

礼仪与教化

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 课题:《礼仪与教化》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优秀美术作品。 2、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二)、传授新知: 导入:从“礼”和“教化”说起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那么,“礼仪”这种制度和仪式是什么开始产生的呢?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在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的时候,礼仪规范也同时开始确立起来了。 1、开门见山点明教学主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2、秦朝的统治者把艺术作为宣扬功业、显示王权的手段(直接为统治者服务) 1)、学习秦朝最有名的美术作品——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播放视频:(秦朝统一六国) 教师提问:秦朝用什么统一六国? 学生回答:武力。 教师提问:崇尚武力的秦始皇在死后需要什么来保护他的陵墓,彰显他的皇威?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秦始皇陵的修建和殉葬引出陶俑。 播放视频:(兵马俑的发现和面貌) 教师提问:兵马俑的整体布局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军阵排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教师提问:为何如此布局?秦军的军阵、服装、武器有何特点? 播放视频:(秦军的军阵、服饰及兵器)

第二单元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共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de)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de)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de)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de)影响. 2、在这一时期(de)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de)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de)创造,了解了美术(de)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de)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de)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 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 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de)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de)表格.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 教师对学生(de)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de)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

服务(de)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de)社会阶级.当时(de)社会结构就像埃及(de)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 层(de)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de)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 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de)秩序呢 (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 师:刚刚提到(de)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de)课题: 礼仪与教化 三)、新课: 师:不同时期有不同(de)礼仪与教化.美术作品中所出现(de)直观(de)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de)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由于其所具有(de)形象性,直观性(de)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de)思想.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de)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de)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18——P19中主要介绍(de)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2)、在同学们(de)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de)哪些方面(饮食、酒、礼、乐、水、兵等) 3)、何为青铜 (纯铜与锡、铅(de)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精细,复杂(de)各种器具) 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8——P19 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de)是哪三件青铜器 B、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哪个朝代(de) C、三件青铜器造型纹样(de)特点 A、师:教材文字中主要介绍(de)三件青铜艺术品是 (司母戊鼎、大盂鼎、莲鹤方壶) B、师: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大盂鼎是西周时期,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 (青铜工艺最早出现——夏朝 运用及工艺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de)时期——商周到春秋战国) C、同学们对比分析三件青铜器(de)造型纹样,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教学目的: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创作受到“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讲课类型:欣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教学: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背景,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尝试练习(一)思考并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效劳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效劳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效劳,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效劳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效劳。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答复。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异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三)古代青铜器艺术 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 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司母戊方鼎就是商文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特意制作的。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莲鹤方壶) 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尝试练习(二)观察课本P19页,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四)古代雕塑艺术 秦代、汉代的雕塑艺术的讲解(展示图片) 1、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如《兵马俑》) 2、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标杆,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效劳。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如《立马》(西汉) 尝试练习(三) 展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浮雕,学生根据书本的介绍进行识别。 (五)古代中国画欣赏与讲解

湘版高一美术鉴赏教案

湘版高一美术鉴赏教案 【篇一: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 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 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 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 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 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 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 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 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 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 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习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新版高中美术所有教案说课模板及新教师考试指南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高中美术说课模板 (4)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6)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7)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8) 上篇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1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1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稿 (1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教案 (13)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16)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19)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19)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教案 (22)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 (24)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二 (26)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28)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 (28)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二 (32)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36)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37)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37)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稿 (37)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教案 (40)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案 (42)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 (43)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说课稿 (43)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说课稿 (45)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 (47)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48)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二 (53) 1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55)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 (55)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二 (57)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案 (61) 第四课人间生活 (63) 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 (63) 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二 (65) 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69) 第五课审美自律 (72) 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 (72) 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二 (74) 第五课审美自律教案 (75)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77)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77)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二 (79)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三 (81)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82)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二 (83) 第七课新的实验 (85) 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 (85) 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 (87) 第七课新的实验教案 (90) 下篇 (92)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92)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92)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92)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96)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99)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 (99)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二 (102)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108) 第三课托物寄情 (112) 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稿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