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 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了解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基本构图形式。

2.通过详细的欣赏能理解中国绘画的程式与意蕴以及北方山水的特征,了解溪山行旅图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溪山行旅图的构图形式美感以及作品的人文意蕴

难点,如何观看溪山行旅图。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你知道那幅画被称为宋画第一?

2.微课学习

教师列举出微课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介绍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

提问:画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作表现了什么?

这幅画长206.3cm 宽103.3cm,北宋范宽绘制,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一行山间行旅者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见视频)

2、分析溪山行旅图的构图

提问:《溪山行旅图》这幅画的布局是怎样的?我们用怎样的视角来看它?

(1、)三段布景

这幅画还有着很独特的构图,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刚好是1:3:9。等比级数的构图比例,造成视觉的跳跃:一方面产生节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轴主山的巨大感。

从最底部的前景来看,我们像是在俯视这些石头。虽然它们把道路挡住了,但我们因为视角在高处,所以还能够纵览全局。

而从中间部分的中景来看,我们又像是在平视。怪石越堆越高,我们似乎是站在了远端高处,因而能看见山峰上的树木,甚至路上有几头驴,我们都能看得清楚。

但整个画面最主体的部分,那座高山,我们却像是完全地仰视了。我们似乎是站在了山脚下,但又不完全是绝对的仰望。因为你还能看见云雾之上的山,只是你不知道,山还有多高。

(2、)巨碑式构图

中峰鼎立,中轴巨碑式构图,使画面产生中正平衡的效果,朴实而稳定。

(3)《溪山行旅图》我们在观看时需要移动的,多视角的去观看他,这是一幅在一个画面上就完成俯视、平视仰视三个视角的伟大的艺术作品。

高远之势突兀

深远之意重叠

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4、)笔墨分析——“雨点皴”

提问: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出中国山水的独特的程式?

他创立雨点皴,就是为了表达山石的坚硬,使山的形体跟质感俱足。作品笔力雄健,层次丰富,使用了“雨点皴”和“短条子皴”表现山石结构,营造“如行夜山”,存托山势险峻。同时以积墨之法使画面墨色凝重、浑厚,极富美感。

( 5、)留白为虚

打破黑灰色调

3、讲解溪山行旅图的象征意义

提问:画中人物的行旅之途,艺术家这样表现的意图?

《溪山行旅图》用一幅画完成了与天地自然的对话,表达了三重人生境界,也完成了与观众的对话。

第一重境界:凡俗世界的疲于奔命。在画面的1/9处,有一队商旅行走在驿道上,前后各有一人,中间是四匹驮着重担的驴子,驴子被重担压得喘着粗气,即便如此依然奋力前行,勤勤恳恳,不敢慢了脚步。前面带头的人手持长鞭,眼神看着后面,神色焦急,生怕耽搁了时间,后面的人背着重担,一边紧跟脚步,一边看顾着驴子前行。一行商旅行走在溪山美景之中,也无暇欣赏路上美景,反而神色匆忙疲惫,一心只为生活而奔走,看不见更广阔的天空

第二重境界:求道之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画面左侧树丛处,有一行道之人,可见其身着僧侣道袍,头戴宽檐帽,担着担子身子的一半还隐在树从中,前进之路仍旧有着艰难险阻,但僧人的脚步。颇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魄力。而在另一座山头的古寺是这僧人求道的其中一个方向,也代表着一种修行的境界

第三重境界:天地自然的宇宙真理,人生的至高境界。坚实浑圆的主山巨大无比,高耸入天之极处,就像人生心境到达了高峰,面对万事万物都波澜不惊。在这种境界下,人生哪还有什么可烦恼的。

4、讲解溪山行旅的价值

提问: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艺术地位?

评价:该作品在静止的画面中孕育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为宋代北方山水画之典范。体现了范宽的“得山之谷,与山传神”。被董其昌誉为“宋画第一”。徐悲鸿感叹曰:“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是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薄,浑雄高古……”

3.小结反馈

组内交流通过微课学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4.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简单欣赏,有问题先在组内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对那些不能理解的,进行组个指导。

5.总结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能手、基本功等仿真、美术基本能力试题

高中美术教学能手、基本功等仿真试题、美术基本能力 1.绘画的种类有很多,按其使用的不同的工具材料及绘画技法,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素描、水彩、版画等。对以下绘画所属的画种, 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⑤A.油画、油画、版画、版画、中国画B.水彩、壁画、素描、素描、水彩C.油画、壁画、素描、版画、中国画D.蛋彩画、油画、版画、素描、中国画 2.国画又叫中国画,它是用毛笔在宣纸或绢上绘制而成的作品。国画与油画相比更容易长期保存,历久弥新,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纸张特殊 B.所使用的墨及颜料化学性质稳定 C.装裱工艺特殊 D.不容易吸水 3、欣赏画家米勒的这幅作品,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画家当时居住农村,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 这幅作品是画家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立场上 创作的 B.当时法国正处于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时 期 C.作品给人以优雅平和,富有劳动节奏的美感 D.这是一幅油画作品,作者采用了写实的手法 4、《江山如此多娇》创作于1960年,其 艺术效果非凡,与宏伟的建筑空间很协调, 至今仍然装饰在人民大会堂。回答1—2题。 (1).该作品原作是一幅() A.国画 B.油画 C.素描 D.版画 (2)原作者是() ①徐悲鸿②董希文③关山月④傅抱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5、右面是一幅什么作品 A .中国画 B .版画 C .油画 D .年画 6、发明并流行于欧洲的油画是外来画种,我们也称之 为( ) A .水墨画 B.彩墨画 C.水彩画 D.西洋 画 7.图中指的是哪条河 A .尼罗河 B .莱茵河 C .伏尔加河 D .密西西比河 8.图中的河位于下列哪个国家 A .埃及 B .德国 c .美国 D .俄国 9.《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 ( ) A .米开朗基罗 B .达·芬奇 C 、凡高 D .拉斐尔 10、在下列美术的形式规则中,哪一种规则引起心理与情绪的波动?______ A 比例 B 和谐 C 韵律 D 平衡 11、《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 )题材 A.现实生活 B.历史 C.宗教 D.神 12.看下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亲情一直是众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之一,请从美术的种类分析这些《母与子》 作品分别属于哪一类? (2)说出第一幅作品的作者。他和其余哪两位画家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13、.以下哪一项是中国画家石涛的观点( ) A.笔愈简而气氛愈壮 B. 搜尽奇峰打草稿 C.万物用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表现 D.不矩法度自有法度 14、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包括下列 ( ) A .点、线、面、色 B .空间 C .笔墨 D .肌理 (1) (2) (3) (4) (2) (1)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教案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朱晓 邮政编码361101 电子邮箱zhulaoshixm@https://www.360docs.net/doc/7419279428.html,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高一年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网上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内涵。 (2)网上收集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理解山水画的创作原则。 (3)网上观看视频,学习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二、教学课题 遵循美术的教学规律,以欣赏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入手,引导学生从中国哲学思想中感悟山水画的创作原则,课堂教学以认识作者的思想境界为解读山水画意境的立足点;建立“赏析——探究——理解——实践”的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通过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对比,进一步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境的审美特点。 三、教材分析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是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第2课内容。是在学习《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后,具体学习中国山水画课题;也为后续学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内容垫下基础,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课学习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看画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穷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从表现技巧来讲,笔墨就是表达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反映在画面上就是格调高雅或低俗。内容好坏容易明白,而格调如何,就不是容易一下看穿的。因此,本课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1、教学目标: (1)感悟中国哲学思想,理解画家的创作心境。 (2)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3)学会从自然风景中体会山川的美好和抒发个人情感。 2、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 (2)学习山水画技法 3、教学难点 借助笔墨技巧,创造山水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2019下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统考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分类依据,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 )。 A.戏曲 B.绘画 C.雕塑 D.建筑 2.如图1,下列书法作品是哪种字体( )。 A.隶书 B.篆书 C.行书 D.楷书 3.如图2,该作品的作者是( )。

A.徐悲鸿 B.古元 C.刘海粟 D.石鲁 4.中国绘画史上董其昌提出的是( )。 A.南北宗论 B.六法论 C.画山水序 D.写心论 5.如图3,该作品表现的题材是( )。 A.抗日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美战争 D.解放战争

6.如图4,该局部的作者是( )。 A.德拉克罗瓦 B.席里科 C.米勒 D.罗丹 7.雕塑作品《被缚的奴隶》的作者是( )。 A.罗丹 B.吕德 C.米开朗基罗 D.亨利·摩尔 8.吴哥窟所在的国家是( )。 A.越南 B.柬埔寨 C.老挝 D.印度 9.俄罗斯“巡回画派”产生的时代是( )。 A.17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10.如图5,①②③所标注的肌肉分别是( )。

A.腹外斜肌、臀中肌、臀大肌 B.腹外斜肌、臂小肌、臀大肌 C.阔筋膜张肌、臂中肌、臂大肌 D.阔筋膜张肌、臂小肌、臂大肌 11.如图6,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局部)主要使用哪种皴法( )? A.折带皴 B.斧劈皴 C.披麻皴 D.荷叶皴 12.如图7,北宋山水《溪山行旅图》运用的空间表现方法是( )。

A.平远法 B.阔远法 C.深远法 D.高远法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择性必修课程是( )。 A.美术鉴赏 B.雕塑 C.工艺 D.中国书画 1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建议,在每一模块的相关内容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应不少于该模块学习总课时的( )。 A.10% B.20% C.30% D.40% 15.“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系列之一,所包含的模块是( )。 A.摄影/影视制作、卡通/漫画 B.摄影/摄影、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C.电影/电视、电脑绘画/多媒体 D.摄影/影视、动画设计/网页设计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教学设计

【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型】新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浓郁的山水情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传统山水画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与自主探究,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形成分析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客观统一的山水意境表达,确立山水清华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对传统绘画的肩上水平,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并提升文化素养。 【教材构想】本课的“基本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山水画”所绘内容背后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明确欣赏山水画时所秉持的文化立场(或视角),理解山水画创作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美。传统山水画多取材于南北方不同物理、物情的自然山水,教学设计可结合不同授课地区的自然风貌,与相关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山水创作“妙多造化”的艺术表现,感受作品特定的已经传达,并理解中国古人的山水情怀。 【重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观; 对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的理解,以及对经典作品意境的赏析。 【难点】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学生学习表格。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 入 启 发 以《富春山居图》“合璧”的文化事 件作为本科的导入,创设山水画鉴赏 的问题情境。 展示《富春山居图》合璧图片,《富 春山居图》视频 观看《富春山居图》“合璧” 展出图片及视频 展示富春山两岸风景与《富春山居 图》对比 1.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江两岸 的景色吗?为什么要画山水画? 2.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 的山水情怀 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探 究 发 现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 山 水 情 怀 问题情境: 1.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 景画? 2.“山水”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 人的精神家园? 3.为什么说“山水以形媚道”? 4.从文中和图中你是否感觉到 “山水”是“畅神”的乐园? 4.《富春山居图》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内心情怀? 探究、讨论、思考。引用画论 的原文还原山水画创作的时代 背景。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山水画与风景画 中国山水画是主观性的,它不是 客观性的。如果它是客观性的, 那它就成了风景画。而主观性的 画,它就是要靠山水画表现儒家 思想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思想。中国山水画属于风景画, 不叫风景画而称“山水”,是中

第二单元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 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溪山行旅图)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微课了解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基本构图形式。 2.通过详细的欣赏能理解中国绘画的程式与意蕴以及北方山水的特征,了解溪山行旅图的独特艺术风格。 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溪山行旅图的构图形式美感以及作品的人文意蕴 难点,如何观看溪山行旅图。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你知道那幅画被称为宋画第一? 2.微课学习 教师列举出微课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介绍溪山行旅图的基本信息 提问:画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作表现了什么? 这幅画长206.3cm 宽103.3cm,北宋范宽绘制,画面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一行山间行旅者赶着驮货的驴群缓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见视频) 2、分析溪山行旅图的构图

提问:《溪山行旅图》这幅画的布局是怎样的?我们用怎样的视角来看它? (1、)三段布景 这幅画还有着很独特的构图,前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刚好是1:3:9。等比级数的构图比例,造成视觉的跳跃:一方面产生节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轴主山的巨大感。 从最底部的前景来看,我们像是在俯视这些石头。虽然它们把道路挡住了,但我们因为视角在高处,所以还能够纵览全局。 而从中间部分的中景来看,我们又像是在平视。怪石越堆越高,我们似乎是站在了远端高处,因而能看见山峰上的树木,甚至路上有几头驴,我们都能看得清楚。 但整个画面最主体的部分,那座高山,我们却像是完全地仰视了。我们似乎是站在了山脚下,但又不完全是绝对的仰望。因为你还能看见云雾之上的山,只是你不知道,山还有多高。

美术知识点复习(每册重点)

美术知识点复习 一、基础知识: 1、 一般小板报均有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编报者等内容,可适当加上花边等进行装饰,使版面更美观。(第六册p9) 2、国画的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第六册p27) 3、三间色:绿、橙、紫三原色:红、黄、蓝(第六册p31) 4、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线条有粗细、疏密、宽窄、长短、浓淡、曲直等变化。(第七册p21) 5、剪纸的常见形式:(第八册p26) 阴剪:剪去轮廓线,或剪去形象以内的纸。 阳剪:剪去形象轮廓线内外的纸,只留下造型的线。 综合法:即阴剪和阳剪结合。 6、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第九册p25) 7、色轮里相邻的色彩为类似色、相对的色彩为对比色。类似色在同一环境或画面配合时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对比色在统一换环境或画面配合时,则会产生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第九册p29) 8、色彩的三要素或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第九册p30) 9、扇子由扇面、扇骨边、扇骨组成。扇子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羽扇、檀香扇、纸扇、象牙扇、竹扇、芭蕉扇、麦秸扇等,按形式分有团扇、折扇等。(第十册p12) 10、路边景物的大小和路面的宽窄按近大远小的办法处理,画中的路就会产生从深感。(第十册p27) 11、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人们称它为“经化妆、

打扮出来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第十册p30) 12、水平线构图总体给人以宁静、开阔的感觉。S形构图给人以优美、抒情的感觉。对称构图给人以庄重、理性的感觉。(第十一册p4) 13、首日封上的结构大致分为邮票、邮戳;主题;邮编格子;主体图形。(第十一册p10) 14、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山东潍坊、陕西凤翔等地的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代表,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始创于明,在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第十一册p14) 15、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装称为脸谱。它一般用于净、丑角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脸谱可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红脸表示耿直(红脸还大多表现忠义、勇敢善战的人,如关公等),黑脸表示粗豪(黑脸还大多表现正直无私、刚正不阿的人,如包拯等),蓝脸表示勇猛,白脸表示奸诈(如曹操等)。(第十一册p16) 16、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范围之内,使之适合于某种装饰的要求。(第十一册p22) 17、适合纹样在设计时可以采用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形式。(第十一册p23)) 二、名家名作: 1、《日出·印象》(油画)莫奈法国(第一册p14) 《睡莲》,油画,莫奈(法)(第十册p22) 《鹊鸟》(油画)莫奈(法国)(第三册p38)

家乡美之青绿山水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3课家乡美之青绿山水教案 【单元课题】家乡美之青绿山水 【课业类型】新授课 【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 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 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 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具体问题】第3课:山水画中的情怀。 〖图像识读〗第3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清卞隐居图》《搜尽奇峰打草稿》《溪山行旅图》《六君子图》《踏歌行》《千里江山图》,多为宋元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作品,有青绿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作品,笔墨技法及表现形式各有特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山水画如何通过笔墨寄托情怀、塑造形神、营造意境的。 〖美术表现〗第3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审美判断〗第3课结合情、意、境的塑造,以不同的鉴赏角度理解作品。 〖创意实践〗第3课结合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熟悉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 〖文化理解〗第3课在比较作品中理解,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和组成也会有差异,这就造就了个人、时代与地域的美术特征,不同的政治氛围、文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一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案例 一、课标分析: 本单元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画。目的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掌握中国画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与认识中国画作品及美术学科素养中的图像识读,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中国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审关表现,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白己的意图、思想情感,最终使我们对美术作品具备一定的审美判断,了解其艺术特征,感受其艺术魅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本课通过对中国画家作品的分析,从而理解笔墨韵味给人带来的美感。通过画家对用笔用墨、用色等相关内容的鉴赏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进而理解中国画艺术所承载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与认识中国画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对中国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对传统绘画的历史脉络清晰的认识,最终使我们对经典作品具备定的审美判断了解其艺术特征,感受其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提升图像识读的能力和自己的审美判断,在鉴赏学习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文化理解水平。本课教学完成三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学生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习任务二:认识并逐步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体会宋代山水画的笔墨和意境之美。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只是缺乏系统的引导。由于平时接触有限,高中生普遍缺乏美术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初中美术_自然意境——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1课《中国山水画》主备人: 学科:苏教版美术年级:八年级(上册)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本科通过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赏析,丰富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国画的辉煌成就,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平台。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中国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艺术欣赏的兴趣,储存艺术欣赏的知识,开阔艺术欣赏的眼界,提高艺术欣赏的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 初一 美术《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山水》教学设计

第课《程式与意蕴一一中国传统绘画:山水卷》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人:陈思洋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不同时期的特点,主要包括色彩、构图、视角、 细节描绘、画面气氛意境几个方面,以及中国山水画开展过程。 2.技能目标:帮助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能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对山水作品从其画面构图、 色彩技法、情景意境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评述。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体验、感受与分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美与内在含 义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审美观能力的开展。 三、教学重点:对中国山水画不同时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受到哪些方面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 四、教学难点:结合多方面知识对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分析,表达各自对山水画美的理解与看法。 五、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合作探究为主要手段,通过诱导、讲授、问答、参考资料、交流互动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收集相关资料做课前预学。 七、教学过程: 1.课前预学: 提前将导学案发放至学生,请同学们进行课前预学。 导学案包含内容:关于中国山水画几个重要朝代的相关历史朝代与人物简介; 中国历史年表与世界历史年表;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译文节选;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思维导图表2张;还请同学们喜欢的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2.情景导入: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老师讲述的关于西晋曹植辞赋《洛神赋》故事并想象故事画面,从而引出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3.新授: (1)环节一:解决中国山水画的起源。 中国画自古讲究以人和故事为主体,但其实山水画早在东晋已初见端倪,举例展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偏偏会是在这个时期?请同学们通过课前预学,以5个大组(各10人左右)为单位,结合历史资料等进行抢答分析,答对加1分。(老师提示:当时社会形态、地理环境及思想哲学;)播放视频,

2022-2023高中美术人美版教案课件第二单元 主题一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教案

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和人物。领会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赏析中国画,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在对中国画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提高审美修养,分析审美问题。 基本思路 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演变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走进中国绘画的精神世界。从原始绘画开始逐步过渡到成熟艺术作品的形成,然后以中国画表现题材的三大画科为主线,分别就不同时期的重要画家及作品进行讲解,以了解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最后总结出中观传统绘画的主要特征。 重点 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审美特色。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认识不同技法、不同风格的重要中国画作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难点 任何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特色、使学生领会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简述其历史演变过程,慢慢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画,目的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认识中国画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其实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既缺乏一个整体感受和认知,更缺乏对中国画的深入认识。也谈不上对作品的感受和分析,总之一句话,除了骨子里的遗传 基因以外,其他基本都是空白。 板书设计 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问题一:为什么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 问题二: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有哪些? 任务三:学习北宋画家郭熙作品及画论,体会北宋山水画的笔墨和意境之美,认识古代绘画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 课时 中国传世名作|浙美版(2014秋) (1)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传世名作》一课,选自浙江省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第九册的第十八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课时:一课时 执教: 年级: 日期: 教材分析: 教材向我们呈现了中国自唐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的传世名作,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基于教材中的作品较多,需要整理欣赏的思路,扎实有效的进行欣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能说出传世名作所表现的内容,但是传世名作的意义过于深刻,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运用视频欣赏法、小组合作法、谈话法、自主探究学习等方法,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欣赏层次,引导学生欣赏传世名作,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作,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视频欣赏、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魅力, 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世名作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 力,培养热爱传统民族艺术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交流、评述中国传世名作,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难点: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学生作业纸。 学生:笔。 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_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通过对山水画图片的对比鉴赏和分析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逐渐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一.中国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画的分类是山水、花鸟和人物,而山水画成为备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绘画种类。 二.对山水情怀的理解,通过山水画的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文人情怀。 三.对妙夺造化的理解,知道古人是如何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的意思。 四.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知道实境与虚境之间的关系,知道欣赏山水画与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修养有关系。 学情分析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美术的分类,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这对顺利的展开本课图片的欣赏是很有帮助的,课文中的一些古文阅读,也能比较好的帮大家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效果分析 课前同学们能充分地预习课文,上课过程中能按照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积极有效,回答问题准确流畅,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1.定位 中国传统绘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按照题材,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其中,山水画虽然成熟较晚,但后来居上,元代以后成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主流。不论参与者的地位和素养、作品数量、艺术成就、技法的丰富程度、所反映文化的深度与广度,

都是首屈一指的。 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应当理解“山水”是不同于“风景”的文化概念,“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灵魂。 2.内容分析 本课的“基本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山水画”所绘内容背后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明确欣赏山水画时所秉持的文化立场(或视角),理解山水画创作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美。 “情境导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的主要案例由此切入,可以减轻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指出《富春山居图》与真实山水存在差距,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山水画真正的创作目的。 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紧扣“鉴赏”的主旨,依据认知的逻辑,选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 第一部分“山水情怀”,点出作为山水画创作对象一一“山水”的文化内涵。本节指出了中国古人“山水情怀”中与山水画息息相关的三个重要方面:山水是“畅神”的乐园;山水是人们精神的家园;山水是人们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因此,描绘山水归根结底是画家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我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层面、更多角度的思考。最后,回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这一案例,点出了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和寄情山水的情怀,提供了此画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黄公望创作山水画时的心境。《青下隐居图》题目直接、显豁,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山水作为“精神家园”的意义。 这个部分的“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山水”以及“江山”“山河”等文化概念与“风景”的不同之处。 第二部分“妙夺造化”讲解山水画的创作观,指出山水画创作的两个灵感来源一一“造化客观)和“心源”(主观),提示了山水画表现与真实山水的差异。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现实的描蔡,但又不是一时一地的对景写生。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即是在多年慕写山水、搜集素材的基础上,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布置,创作完成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观看画作,提示长卷展现方式与西方“焦点透视”法的差异,理解画家画出的是想象中的世界而非眼前的景色。《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的又一个例子。 第三部分“因心造境”点出了“意境”的概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山水画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再现。本节进而指出山水画是情与景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灵魂,是欣赏时应当关注的核心。《溪山行旅图》《六君子图》《踏歌图》展现出各种不同的意境。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出来。“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中国画中的“留白”,与其对意境传达的影响。不同意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不同笔墨实现的。第一处“相关链接”中通过对“笔墨”概念的解析,引导学生从形式到精神逐步探寻意境的实现过程。第二处“相关链接”通过古人的论述提示了山水画的“移情”作用,可以辅助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同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小结”总结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质,并指出欣赏山水画意境与个人人生经验、文化修养的关系,提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自我丰富、自我提高。 《千里江山图》同样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代表作,同样采取了长卷的形式,呈现的方式和传达的意境却迥然有别。“拓展学习”让学生参照对《富春山居图》的分析,使用同样的方法鉴赏《千里江山图》,指出两幅作品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作背景等方面有何不同。 测评练习 问题探究

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三

教师资格证《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三[单选题]1.李老师上课时,在(江南博哥)讲到中国画的工笔人物画时,把各个朝代画家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李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了() A.分析法 B.总结法 C.板块并列法 D.循序渐进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教学实施有两种方法:循序渐进法和板块并列法。板块并列法就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并列部分进行教学的方法。这几个部分各自相对独立,没有上下关系、前后关系和主次关系,是一种并列关系。故答案选C。 [单选题]2.某教师将《中国山水画》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够使用毛笔、水、墨等工具材料表现出墨色层次”此教学目标所属维度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认知与体验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学生需要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学生能用毛笔等工具表现墨色的层次”是对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要求,属于“知识与技能”维度。 [单选题]3.保持和体现色彩的透明效果是()调色的核心问题。 A.水彩画 B.水粉画 C.国画 D.油画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其调色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和体现色彩的透明效果。 [单选题]4.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A.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 B.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C.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D.预习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选项中的内容是学生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的学习过程是以理解掌握知识为目的,现在注重的是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要有相关的检查和评价。

《中国山水画中的“水”的审美赏析(3800字)》

中国山水画中的“水”的审美赏析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水”的具体形态与作用 (2) (一)山水画中“水”的形态 (2) (二)山水画中“水”的作用 (2) 二、中国山水画中“水”的审美风格表现 (3) (一)曲线美 (3) (二)空寂美 (3) (三)韵味美 (4) 三、中国山水画中“水”的审美视觉表现 (5) (一)水纹形式表现 (5) (二)留白 (5) (三)水的色彩表现 (6) 四、中国山水画中“水”的审美意蕴 (一)意境的营造 (6) (二)“情”与“境”的统一 (7) 五、结语 (7)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山水画的研究中,“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一直处于隐蔽的地位。当我们看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大多数山水画家仍然以山为绘画主体,这可能是因为山的崇高形象和丰富形式可以承载更多的思想意义,而水如云雾,往往成为一种布局画面,显示了山的崇高。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发展非常缓慢,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近年来,对“水”的研究也逐渐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水”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水”的具体形态与作用 (一)山水画中“水”的形态 1.静水 “静水”指山水画中的“水”是平静的,没有大浪和涟漪,容易表现“水”的柔美。 “静水”在山水画中占有很大空间。山水画中的静谧与波光粼粼的水面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元代山水画中的“水”主要是静水[1]。当水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时,结合平远的视角,自然会有中国古代文人所倡导的朴素含蓄的审美境界,体现空灵的意境。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有着广阔的水面,辅助几条简单的水纹,就给人一种纸上满是水的感觉。 图1—1马远《寒江独钓图》 2.动水 山水画中的水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动水”类,如“泉瀑”、“巨浪”等自然界常见的景观,印象中就是激流[2]。水流在人们心中是永恒的运动状态,象征着永恒的变化和延续。流水成为山水画的表现对象给人带来运动的感觉。例如,北宋的范宽就画了《溪山行旅图》。画面中主峰突兀,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雄伟的山脉和岩石以密集的皱纹为代表。石缝中的水一泄千里,有效体现了幽深婉转的感觉。 (二)山水画中“水”的作用

溪山行旅图教案

溪山行旅图教案 篇一:绘画教案 第一周、第二周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