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践课。

概念课

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缘由,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应用物理概念解释物理问题。

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重要部分。

概念的教学可分为两类: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

(1)概念与例题应用结合型

这类课包括“速度与平均速度”、“压力与压强”、“功”、“功率”等。

一般教学程序为:

①揭示目标:既要能理解概念,又要能运用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自学指导: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细读教材,老师指导看书。

③学生看书,自学思考导学案问题。

④学生讨论并相互纠正问题中出现的概念理解方面的错误。

⑤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例题部分,要求几分钟后能模仿做同类型的习题。

⑥学生仿做同类题。

⑦学生互评课堂训练题,互评不到位,再由老师点拨。不光让全班学生知道解

题结果的“对”、“错”,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都知道“对”的依据和“错”在哪

里?特别注意讲评过程中的方法指导以及解题思路和对解题规范的严格训练

与要求。

如“压力与压强”,教学的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

①揭示目标。

②学生看书上“压力”部分的内容,练习画压力示意图。

③自学效果检测:学生练习。

④学生讨论,解决疑难。

⑤学生做研究压力产生效果的实验,分析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⑥学生看书上“压强”部分的内容,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⑦评点。

⑧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2)概念与实验验证探索型

这类课又分两种:

一种是先认识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如“摩擦力”、“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质量”、“杠杆平衡条件”等,其一般的教学步骤为:

①揭示目标:知道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什么规律;明确做好本次实验要掌握哪些实验操作技能;知道实验得出的结论有哪些重要的应用。

②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或看完整个步骤后独立完成实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老师可作适当的指点帮助。

③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结论(有数据的要分析数据),完成对所学概念的实验验证过程。

④练习:可运用实验知识解答1—2道练习题,也可运用实验结论解决1—2个实际问题。

再一种是通过实验探索自主建构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新建构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阿基米德原理”、“焦耳定律”、“功的原理”等。这类课一般可分八步完成。

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其具体操作步骤可设计如下:

①揭示目标。

②指导学生自学实验1的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过程及需要探究的内容。

③学生完成实验1,探究浸入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操作技能指导与纠错。如:怎样往溢水杯中倒满水;石块浸入水中后要注意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称小桶重力时要把桶中的水倒干净;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等。

④学生完成实验2,探究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水重的关系。

⑤引导学生分析实验1、2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自行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⑥要求学生板演例题1和2。

⑦评点:针对板演出现的问题评点。

一般做法:

①实践引入激发兴趣②自学解惑初步感知③深入质疑发现问题;

④讨论交流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规律课

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利用图像等多种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应用的前提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并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做法: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②设计方案体验过程③总结概括感知规律

④明确条件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延伸迁移巩固提高。

实验课

要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规范;并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学生实验课

(1)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大致可分为下述3种类型:①技能训练型。如“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②测量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等。③实验探索型。如“研究液体的压强”、“研究电磁铁”等。

(2)学生实验课的一般流程:

①揭示目标:明确实验任务和要求。

②知识准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回答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熟悉实验方案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③实验前指导:突出仪器使用规则、操作规程、预防人身伤害和仪器损坏的注意事项。如测开水温度的实验中,倒开水要特别小心,防止开水溅出烧杯发生烫伤事故;学生使用电源前应把控制输出电压的旋钮调至零值,实验时不接触电源插头金属部分;记录数据要尊重事实,不可随意改动数据等。

④实验操作:学生自己做实验,教师巡视。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发生操作错误,让学生讨论,找出错因后自行纠正。

⑤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在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进行与本次

实验有关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的教育。

(3)下面是“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揭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目标是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第二步:知识准备。

自学前的指导:①规定看书范围;②怎样看;③看后要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④看多长时间等。先学:学生看书、看录像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生按要求紧张地看书自学,迅速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帮助、指导少数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完成自学任务。

第三步:检测自学效果。指名学生上前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其余学生观看并协助纠正。

第四步:实验前指导:①倒开水的正确方法;②倒入开水的量。

第五步:学生实验。

第二、三步两个教学环节完成后,学生已基本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使如此,有些实验步骤仍需要教师作适时必要的指导。如温度计的选择;温度计进入水中的位置;读数时的视线等等。在学生动手测量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使实验过程既统一管理,又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会出现意外事故而使课堂秩序混乱。

第六步: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的方法有两种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体会本实验的收获或要领,也可以由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要求。

第七步:完成实验报告。

一般做法:

①教材导读自学准备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③规范操作记录现象

④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⑤归纳小结延伸提高⑥清洁整理方可离室。

实验探究课

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明确探究目的。在实验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本实验的背景和原因,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明确探究目的,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2)了解实验原理。通过预习,了解实验依据的原理,并能够尝试找出理论依据。

(3)知识链接。依据实验原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对实验所涉及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回顾,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认识。

(4)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能利用日常经验或已知事实进行猜想与假设,对一些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猜想(对于验证性、现象类实验,学生重点要做的是放在设计实验上,可以没有猜想环节)。初步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步骤、材料和器材,初步弄清设计该实验过程的目的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课内探究

(1)明确任务,强化要求。学生要明确本节课应完成的实验任务,知道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2)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假设,会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具有科学方法的初步意识。

(3)小组互动、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存在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明确:设计该实验的目的、该实验具体体现了教材中哪一部分知识、交流评估实验方案,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后,组内成员可进一步规划好实验程序并做好分工。最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步骤,结合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探究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记录每步实验的数据及现象等。实验完成后,应归纳形成完整的实验记录。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对待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

(4)交流体会,升华提高。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实

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思考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实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总结实验结论。

3、课后练习

(1)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可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写好)。

(2)拓展思考训练。教师设计少量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思考题和实验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教材中部分实验进行变式重现,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及时批阅。

习题课

物理习题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教材中的“路程与时间的计算”、“密度的应用”、“液体压强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等等都属于这一课型。

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步骤为:

(1)揭示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将练习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重点要学会哪些方法等。

(2)引导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规律或方法(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前先行整理和复习),可列成图表,也可写成文字或公式,便于学生记忆。

(3)指导自学:要求学生自学例题的解析过程,重点看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完成同类型练习题打好基础。

(4)学生自学(练习或板演)。

(5)点评。若板演出现错误,可让学生直接对照板演内容进行互评,要求说出错误在哪儿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订正。另外,也可将巡查中出现的问题列出,引导学生分析和纠错。

(6)布置作业。主要训练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解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训练。

例题和练习选择的注意事项:

(1)所选的例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用性,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尽量采用书本上的语言或与学生水平接近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和取得好的效果。确定习题的量有一个原则,即既要保证基本知识的覆盖面,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

(2)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练习,既照顾优等生又照顾后进生。每次练习题均要有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为主,提高题为辅,基本题为全体学生必做题,提高题供学有余力者选做,以保证各类学生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各自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可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公式变形,再让学生自学例1、例2的解题过程,着重理解解题思路和规范。接着仿做例1、例2的同类习题来检测自学效果,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板演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更正,归纳出注意点。最后当堂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一般做法:

①提出问题精选习题②实战演练规范作答③交流评价反馈矫正

④理清思路总结方法⑤举一反三延伸迁移⑥巩固训练总结升华

复习课

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复习课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检测—评点—练习复习课

适用于单元复习和知识的归类复习。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一般教学步骤为:

①揭示目标。

阐述复习的内容和要求。

②检测。

发给学生一份检测题,采用填空题或选择题,针对本阶段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命题。规定时间(一般5—8分钟)让学生完成。一方面是为了学生自我回忆和整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摸准学情。

③检测点评。

先让学生互阅检测的内容,再让学生交流、讨论互阅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最后针对练习中典型的或共性的问题,由教师精点、精评。

④练习。

精选一定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题目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⑤评议。

分小组评判练习情况,汇报出现的问题,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补充或更正。

(2)组合实验复习课

这种方法适用于光学、电学的实验复习。可以把课本中有相互联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机的进行组合。如电学部分的所有学生实验和大部分演示实验就可组合在同一块教板上进行复习,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揭示目标。阐述复习内容及要求。

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类整理(一般安排在实验复习前)。

引导学生从书本上查找本阶段共学过哪些实验,实验目的、原理、器材、装置图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是什么。

③实验与讨论。

学生分别上讲台进行操作表演,在同一示教板上做出几个不同的电学实验。如伏安法测电阻的装置,就可完成电学部分的好几个实验。一个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其他学生就认真观察、思考与分析,然后再讨论:实验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必要时还要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最后学生就下列内容进行小结:组合实验中涉及到哪些概念、方法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核心装置和主要元件的作用是什么?组合实验中联系各个实验的纽带又是什么?还可提供其他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用纸遮住凸透镜的某一部分,观察和分析成像情况并与原先的假设相印证,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④实验总结。

学生用文字整理出组合实验中形成的实验知识和方法体系。

(3)典型习题为中心的复习课

利用典型练习题进行变式复习,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与讨论。这种模式适用于对规律和原理应用的复习,如浮力计算、热量计算、电功率计算等。其一般操作步骤为:

①揭示目标:阐述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要求。

②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出表达物理原理、规律的公式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复习浮力时,可先复习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复习电功、电功率时,先写出所有计算电功、电功率的公式。

③出示典型题,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教师给出题目主干或中心,学生由简到繁

提出问题并解答。通过增减条件,或改变条件形成新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④点评:针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⑤课后合作学习训练:让学生自由合作,在课后练习时相互提出命题,进行变式和解答训练。

一般做法:

①明确考纲考点,基础知识回顾;②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③重点难点剖析,专项实战训练;④总结规律方法,跟进巩固提高。

试卷讲评课

试卷讲评课的具体要求是:课前要分析学生考试的基本情况,统计错误的类型,确定讲评重点;要将试卷发给学生,要求分析错因;讲评应做到“突出重点,抓薄弱环节。不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或省,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需重点突破;学生主体,教师点拨。尽量让学生谈选项及选此项的原因,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倡学生讲和评;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落实,典型错误和难点问题要加强巩固练习。

一、教学流程

二、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分析体验。要让学生明确本次测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重要程度。教师可将《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要求以及各种考试中的典题链接在学案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体验知识的重要程度。

(2)纠错寻因。学生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找出每道错题的出错原因,把做错的题进行错因归类。

(3)查漏解惑。教师根据出错情况总结出学生对知识的遗漏点和迷惑点,并进行归类,设计相关问题加以强化。可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回顾再现,解决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同时记录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4)总结反思。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内容包括:本次测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哪些知识点需强化等,并写在试卷的空白处。

2、课内探究

(1)考情分析,确立目标。教师对试卷、试题及答题情况做概要分析。(试卷讲评课最重要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求教师逐题进行错题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层次,使教师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将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在“难题”和“中档题”中仔细核查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清楚哪些是由于粗心或审题不透所致,哪些是由于知识没有掌握到位所致。这两种层次也是不同的,应将它们区别对待。同理,在“送分题”中,也可能潜藏着一些问题:答案上没有反映出来,但学生的思路中却有碰运气、“旁门左道”的成分。教师不能被虚假繁荣所迷惑,只有分析过程细致到位,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明确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让学生对号入座,使学生明确讲评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应达到什么目标等。

(2)自主合作,互补完善。在教师进行考情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分析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对错了的题目,要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纠正。对于一般基础类、计算失误、审题不对、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查纠来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深刻认识错因,吸取教训,从而完善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对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题目及疑问,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互查、互帮、互补,达到互惠共赢。尤其是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力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

(3)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展示形式可灵活多样。小组展示后可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将“问题”以及“错因”充分暴露出来,展现学生当时的解题思路。教师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

(4)释难答疑,方法指导。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教师需要重点指导。

这是试卷讲评课的发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强化、规律的总结、认知结构的完善等。

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但只是做到了就题论题,教师应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重点指导;在分析学生解题思路展示的

基础上,找出学生在理解物理学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如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等。还要指导如何快速切题,如何才算完整的叙述和规范的表达等。

(5)变式训练,升华提高。针对有代表的共性题应设计相应的变式练习。以练促思,以练促改,练中悟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思路、规律。通过当堂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这些错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明确此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同时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审题仔细、计算准确、答案规范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6)反思总结,自我整理。根据错误原因、题型、知识点等方面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写出感悟,完成满分答卷。

3、课后训练

(1)二次达标。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题目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题量不要太大,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2)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矫正。

一般做法:

①分析考情评价激励②讨论纠错查找错因③理清思路总结方法

④举一反三延伸拓展⑤多题归一还原模型⑥总结升华巩固提高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物理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如电热器发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物理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二、探索、验证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一般方法:①直接的导入;②直观导入;③故事导入;④实验导入;⑤问题导入;⑥情境导入;⑦温故导入;⑧悬念导入;⑨先学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用恰当的方法. 采用各种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老师每堂课都是那么新鲜,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明确目标、通读课本 师生共同感知目标,学生通读课本,做到不留知识点的缺陷和遗漏。 3.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 4.精讲点拨、深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5.当堂训练、应用创新 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练地加以实际运用。 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 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1.细化问题、明确目标 学案的形式最好是问题式,表述时要把问题说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干什么。要注意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复习,不引导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2.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逐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知识的梳理。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 3.小组交流、研讨疑重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结合自己对本节或本单元知识的把握,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研讨。 4.展示质疑、反思点拨 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在“学案”上预设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5.典例引导、巩固拓展 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例题可以分为基础性的和能力性的。点拨的重点是回扣知识、点拨迷津、培养能力(特别是审题能力)。 6.当堂达标、反馈提升 针对本节课复习目标,进行当堂测试。测试题的容量要适中,最好控制在5分钟能够完成,2分钟批阅,并搞好反馈评价。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双案双辅三模块两提升”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中实践了一个学期,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实际,物理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共同摸索、共同研究,总结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存有的问题和收获的一些经验整理下来,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物理课堂能够分为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以新授课的课堂流程为例,简述一下我们的做法。 1.明确目标、以标导学,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内容 现在大家都在尝试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学后教”模式的范围。怎样引导学生学生学,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准是先学的内容。以此,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尤为重要了。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将学习内容以学案形式表现,在教案中,我们经常用了解、理解、掌握来描述教学行为和目标水准,不过在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水准,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简洁易懂、操作性强。要注意四个方面: (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水准。 (2)学习目标和“学习环节”及“时间分配”大致对应。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要克服了过去习题超前布置的现象,减小了学习难度,减少了作业容量。

(4)学生课后巩固时能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现在倡导的模式,实际上是目标教学的一种。我们把学案给了学生,让他们提前根据目标预习,上课时学生已经熟悉本课内容了,所以,情景的创设就不好操作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情景创设变成了鸡肋,很多时候老师们为了完成这个步骤而设计情景,有时候甚至省略了情景创设。情景创设究竟有没有用?怎么操作?一度引发我的思考。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发现好的情景创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他们更有兴趣和动力。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一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实例、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拓展,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3.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后,首先是学生自学。这个环节有很多存有的问题,因为教学任务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容易随意化、表面化。经常仅仅留下几分钟时间,看书一遍,查找并填写学案的填空。久之,学生没有学会自主学习,不会自学,进而开始溜号,游离在学习之外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要设计好学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关键引导,层次清晰、递进地表现教学内容,使之问题化、练习化、系统化。问题或练习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结论到使用。 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独立解决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主的问题。整理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要即时巡视,适时点拨,经常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怎样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

初中物理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新授课 一、问题导入 目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欲望,提出学习目标。 教师行为:从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出发,将学习目标问题化,重在创设能激发学习欲望的情境。因此,教师是引导者。 问题的提出: 1.从生活场景中提炼问题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或课文中的图片素材、文字材料中提炼问题; 从与知识学习密切有关的新闻事件、最新科技成果中提炼问题。 2.从实验现象中提炼问题 从课文中的演示实验或自行设计的小实验中提炼问题。 二、生成新知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评价的学习形式,解决问题并生成新知。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交流、评价,参与学习对话,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生成新的知识。 教师不是教,而是引;不是灌输,而是启发;不是给结果,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开展。因此,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围绕导入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或结论。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表本组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或结论。 3.全班评价:对不同的方法、方案或结论,再次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评价意见(比较优劣、完善方案、指出错误等等),通过对话交流,获得最优方案或正确结论。 三、应用新知 目的:通过新知应用,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行为:提出新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解决新的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 1.提出新问题: ①提出与导入时的问题相类似的新问题,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新的问题。 ②将导入时的问题进行变换或拓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新的问题。 2.解决新问题:可采用小组合作或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新问题,以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再思考,形成对新知的深入认识。 3.交流与评价: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评价,合作完成对新知的完善和系统化,建构科学而规范的知识规律。 教学流程:

中学物理五种课型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概念课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概念引入的缘由,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会应用物理概念解释物理问题。 ①实践(验)引入,激发兴趣;②自学解惑、初步感知;③深入质疑、发现问题; ④讨论交流、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规律课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实验验证、理论推导、利用图像等多种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了解物理规律应用的前提条件,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并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做法: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②设计方案,体验过程③总结概括,感知规律。 ④明确条件,理解内涵;⑤联系实际反馈矫正;⑥延伸迁移,巩固提高。 实验课要求教师能有效的组织学生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结论)、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规范;并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一般做法: ①教材导读,自学准备;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③规范操作,记录现象; ④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⑤归纳小结,延伸提高;⑥清洁整理,方可离室。 习题课习题课的“功能”主要有: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掌握方法、熟练技巧、总结规律、明确思路、举一反三、升华能力。习题课的基本要求是:选题要精、分析要透、训练要实。课堂教学中要避免“题海战术”,要牢牢把握习题的“载体”作用:以“习题”促知识巩固、以“习题”促技能训练、以“习题”促思路方法、以“习题”促能力提高。在习题教学中一要重视对习题的规范作答(格式、计算、文字说明等等);二要重视习题的优化与重组(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三要重视对习题翻新与创新(一题多变、一题多思)。 一般做法: ①提出问题,精选习题;②实战演练,规范作答;③交流评价,反馈矫正; ④理清思路,总结方法;⑤举一反三,延伸迁移;⑥巩固训练,总结升华。 复习课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注重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做法: ①明确考纲考点,基础知识回顾;②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③重点难点剖析,专项实战训练;④总结规律方法,跟进巩固提高。

初中物理课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教学模式篇一 一、深入探索 探索是问题产生的基础,是进步之源,推理是探究式学习的后继。问题产生,启动思维,深入探索,让学生先寻求,学习“怎样利用 磁场获得电流”这段课程,我先让学生预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 问题,深入探索。学生不断总结诸如: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 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闭合与否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 中运动的速度的快慢和运行的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 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就是深入探索的收获。 二、巧妙的课堂提问 提问会刺激大脑皮层,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莫大的作用。南宋张载说过:“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 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提问要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让学生波澜起伏,教师做好引领工作,物理就是一个钻研和提出疑 问与解疑的过程,要善于激发兴趣,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每一个 过程中,进行及时与适当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能够保持不竭的热情,乐此不疲,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学会研究,“想学、爱学、会学”,能够“学会、学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具备合作意识,这是“探究”性教学的根本意义所在。总之,物理教学要知机识变,教师要掌握新的教学经验,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挖掘学生潜质,让课堂春光熠熠、灵性 闪烁,到处是智慧火花的碰撞,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才 能够在教育天地中愈行愈远、不断提升。 初中物理课教学模式篇二 一、教师要将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了结合在一起

物理教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是实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来加深印象、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物理 知识的一些原理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 观念,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要有效地将实践课程联系在 一起。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将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当然也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二、物理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 1、创设多种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要注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设疑教 学情境,在学习沪科版初二物理“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 可以准备一杯水和一根筷子,然后将筷子插进水里面让学生观察筷 子的变化,那么学生就会发现筷子进入水里面竟然变弯曲了。“同 学们,你们知道筷子为什么变弯曲了吗?是老师变的戏法?还是?”通 过这种设疑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那么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强烈的 欲望要通过学习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那么老师再及时引入新课, 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得到提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性。再如, 沪科版“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情 景教学法,有请几位同学与老师一起观察一下天平,学习调节天平 的平衡性,以及观察量筒的刻度等,学生在参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过 程中,他们的兴趣自然也就被激发出来了,由此可促进物理课堂教 学的和谐性。 2、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小主人。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就要注意留给学生自己学习、思考的时间。就比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这一节内容,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们使用天平和量筒的一些方法、注意 事项等,然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动手去实验操作,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去进一步学习使用它们,教师可 在一旁指导,同学们遇到困惑时与大家一起讨论,要做到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四种基本课型的具体模式

高中物理四种基本课型的具体模式 课型一新授课课堂模式: 准备:先发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基础知识填空,典型例题点析,变式练习,课堂跟踪练习。),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预习和练习 第一、课前五分钟展示: 学生选取一个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者是导学案中的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也可以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帮助老师引入新课。 第二、在学生自学做题的基础上,给他们十分钟时间对于自己预习做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第三、老师对基础知识和练习题的答案,分别找学生对例题进行讲解,完成学生课堂展示的第二部分——激情研讨; 第四、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例题中的不足进行点拨,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和细化,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五、老师找三到五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 课型二单元复习课课堂模式: 准备:学生先完成导学案中,知识填空、整章知识框架、变式练习 第一、课前五分钟展示; 第二、学生书写本章知识框架(一人演板,全体同学自己在试卷的背面总结); 第三、学生十分钟激情讨论,同时老师找五名同学上讲台把自己的五道例题的解题过程展示到黑板上; 第四、学生处理掉简单的例题,剩余重点难点例题先由学生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思维发散,促进课堂气氛活跃; 第五、老师对学生讲解的过程进行精辟点拨,总结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经过本学期的期考复习备考的使用,我们还将对单元复习立标课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课型三习题讲评课课堂模式: 准备:课前,讲评内容经过学生完成,老师批阅检查研究整理 第一、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针对本节讲评内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中的某一个题型或知识点进行展示,要有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和总结; 第二、老师列出学生出错的共性题号,标出要讲的题,对整个讲评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包括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 第三、,针对教师列出的问题,让学生学生十分钟激情讨论,同时老师找同学上讲台把所要讲题的解题过程展示到黑板上; 第四、学生处理掉简单的错题和知识,剩余重点难点错题先由学生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思维发散,促进课堂气氛活跃; 第五、老师对学生讲解的过程进行精辟点拨,总结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课型四实验课课堂模式: 准备:先发导学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误差原因,典型例题和课后练习),学生利用自习课进行预习和练习 第一、课前五分钟展示: 学生针对本节实验的目的,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讲解实验原理,比较与课本中实验原理的优缺点。也可就书中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谈谈自己对实验的理解。也可就导学案中的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针对实验原理步骤误差原因注意事项,让学生十分钟激情讨论,然后老师分别找学生把每一个环节加以分析; 第三、老师对学生讲解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物理教学的四种模式

物理教学的四种模式 摘要: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今天的教学模式更须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文列举几种当今热门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多种方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倡导的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改革;探究活动;目标;模式 作者简介:梁少芬,任教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初级中学。 目前我国中小学新课标全面施行,教改活动方兴未艾。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多种方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多种方式教学。 一、探究型教学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教学突破点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均能充分体现。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等,这是新课标精神所倡导的,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从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学得主动了,学得灵活了,真正觉得物理有趣、有用。 比如,最近我校组织学生去深圳“欢乐谷”秋游,出发前向学生布置作业:在你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10个你目前不知答案的物理问题。学生在游玩中提出的不少问题都涉及到后面学到的知识,比如车上的惯性现象、参照物、摩擦力、能量转换、电磁等。有些问题在回来后通过一些小实验、查资料、问老师等探究活动进行解决,这与我们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 在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如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问题的提出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如在探究熔化的温度特点时,如果直接问“熔化时温度有何特点?”学生就会感到困惑,如果这样问“我们知道给冷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那么给固体海波加热时,温度会如何?” 有了这个常识的对比,学生对问题就能有较清晰的认识了。至此,学生开始动脑了,难道给物体加热温度会不变?难道给物体加热温度会下降?这种好奇与惊奇加强了探索的欲望,学生必将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目标型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问题以目标的形式下达任务,由学生分组承领,教师及时督促指导学生去完成任务,教学中涉及到相关内容时,由学生陈述展示。 比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知识后,学生已经知道汽化要吸热,而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理论上分析液化应当会放热,那么如何用实验证明液化放热呢?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我们尝试了目标型教学法。 首先下达任务:指定四组各3人,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器材。有一小组这样设计:如上图,在试管A未放入容器B中时,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入B中,让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液化,过一段时间,再测量容器B中的水温升高了。有些同学注意到在空气中的玻璃管内有小水珠,一分析原来有的水蒸气

“互联网+”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构建

“互联网+”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构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被颠覆,物理教育也不例外。对于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而言,构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必修课。本文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效果等多个方面详细 介绍了“互联网+”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互联网+”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引入到农村中学。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是一种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 不再是单纯的听课者,而是变成了拥有探究性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在 课堂上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 习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 对于农村中学的物理教育而言,教材内容也是该模式构建的关键点之一。在这里,我 们建议教师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教师应该用简单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学科的关键字汇,避免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 口语表达。 2. 教师应该抽象化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现象的规律性,引导学 生理解物理规律。 3.教师应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能把理论知识与生活 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也是非常 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VR技术。利用VR技术来模拟实验现场,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直观感觉和 把握能力。 2.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手段,来实现教案管理、在线答疑、课标教材、试 卷题型的预测和预习、个性化教育及学习系统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学物理课型分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需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大体课型,才能专门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依照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咱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要紧划分为三种,即实验课,概念、规律课和习题课。 (一)实验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要紧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进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若是使学生取得感性熟悉,培育观看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发学习爱好,同时也能对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必然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成效,课堂演示实验要第一做好预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育学生实验能力,把握实验技术,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式的初步训练的要紧方法。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尽力制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育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慢慢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觉并帮忙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 随堂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爱好的学生志愿进行。 (二)概念、规律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大体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熟悉能力在形成概念、把握规律的进程中取得充分进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样要通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熟悉。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熟悉,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归纳,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转变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物理实验、物理现象、物理模型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可以用PPT或视频来展示相关的实验过程和 结果,以及复杂的物理现象的动态模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 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计算等方式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促进。合作学习模式可 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探究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 观察和计算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来发现和理解物理规律。这种教学模 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听取学生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考。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解决 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六、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 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案例,培养学生运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种课堂类型探析

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种课堂类型探析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种课堂类型探析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的课堂类型很多,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考试要求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观察练习型、实践说写型、创新结合型是较好的类型,可以收到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提高成绩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学科,课堂类型,综合因素初中物理学科是在认识、观察、实验、思维、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的类型,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实际等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观察练习型、实践说写型、创新结合型的课堂类型,收到了寓教于乐、师生互动、提高成绩的效果。 一、观察练习型 物理教学的形式之一是观察和说话训练。看了看懂了,过程才清楚,道理才明白。看不懂说不清自然不明白,看懂了不一定说得清楚,要说得清楚就需要强化练习。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尤其需要加强观察练习型训练。 1、观察,激发兴趣、明确目的、找准角度。 2、说话,将观察所得进行语言组织并口头表达出来。教师可先自己单独说,再让学生的同桌相互说或分成小组说,说时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别人说过程说道理要认真听。 3、练习前,要求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此时教师要适时指导,注重语言的组织归纳。 4、互相评议,采用多种形式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以便共同提高。同桌相互检查错误,提出共同修改意见,有不当的观点可以讨论完成。观察练习型中观察是起点,说话是基础,练习是关键,讨论为交流,评议才是提高。 二、实践说写型 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物理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公式定理定义、实验过程和结论有的需要读写。有些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来。在实施这类课型时,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当今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学习物理课程是很艰难的,教师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初中物理复习课一般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㈠课型模式: 环节一:课前诊断〔时间15分钟左右〕 设置前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所复习知识点先看书复习整理、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并查找在本局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根底练习进展自我训练。 环节二:明确目标 以目标展示为主,并提出复习要求。时间2分钟左右。 环节三:典例讲解〔时间15分钟左右〕 环节四:稳固训练〔时间10分钟左右〕 设计所复习知识相关习题〔提升学习局部〕,注重反响,查漏补缺,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并再稳固。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 环节五:小结整理 学生自主小结本课复习知识,领会形成知识的网络。整理和回忆本节课的收获。时间5分钟左右。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课前诊断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学案的前置学习局部,应该通过设置系列性的问题或提示帮助学生归纳根本知识,并分析出贯穿整个单元或篇章的主线,也就是复习的总纲,进而找出总纲下的各个目,根据纲目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知识构造的图或表。通过回忆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总结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能查找到自己还不理解的方面。由于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构建完成的知识体系很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复习课前预先完成,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相似,提高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环节二:明确目标 展示复习目标,提出复习要求。复习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层次性、可测性,要尽可能使用外显行为动词,提出明确教学要求。复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鼓励、调节的功能。 环节三:典例讲解 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让学生明确了复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环节就要用过程评价等方法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探讨和交流中共同提高。只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复习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果复习课就是做习题,尤其到了期中或者期末复习阶段,讲义满天飞,题目盖地来,学生做得怨声载道,教师评讲得疲惫不堪,这种缺乏针对性策略,面面俱到,泥沙俱下,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篇一 一、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创新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之间只有互相交流,有效互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活跃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有效沟通,最终实现活跃创新教育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讲声现象的时候,教师首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呢,我的声音是怎样进入你们的耳朵里呢. 声音虽然人人都能听到,但是埋藏在声音中道理却不是人人都懂的,通过这种提问就可以逐渐吸引学生的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又例如,在讲解蒸发作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实验来进行讲解,可以通过给冷水加温的小实验来向学生演示水的蒸发作用,在水蒸发的时候在通过温度计测量周边的温度,通过观察温度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蒸发作用的特征. 这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蒸发作用,更好的为实现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要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已经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学. 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来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的创新教育. 我们认为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重点是要提升学生的三种能力:学习能力;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掌握这三种能力是实 现主动创新的重要条件. 我们教学过程中可以着重从这三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素质教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一、新授课 ㈠课型模式: 1、新课引入 时间:不超过3分钟 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课前预习 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注重难度 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新课导入 A.复习提问的形式 B.预习题展示 C.实验引入 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 (试用稿)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年,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构建物理课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鉴苏州大学许国梁教授倡导和组织的“启发式综合教学”,在此制定农二师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 ①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果说课堂教学的最初阶段和环节要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那么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和环节就应设法保持这一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的后期则应设法发展和升华这一兴趣和学习动机。 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课堂教学各基本环节时,就应做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并在课堂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平均来讲,一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50%。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指导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以及对习题的练习,并配合教师必要的讲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和规律。 ④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把必要的几种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谈话、实验、探究、自学、讨论、练习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物理教学。 ⑤重视并加强物理实验。 《课程标准》总共提出的实验项目近30项,其中有20项被规定为学生实验,其他为演示实验。在完成课标要求20个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边学边实验,培养学生不同的科学探究能力。 ⑥课堂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该融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设计,让他们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尽量有观察、质疑、发现、分析、辩论、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