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

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

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脉搏波血压测量法获专家认可

2013年6月7日,在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防止医用汞污染,普及环保型合格血压计绿色健康行动》启动仪式上,隆重推出了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脉搏波血压测量法,该测量法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吴小光教授及其研发团队多年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血压无创精密测量的空白。

在当日会上,与会专家在听取了脉搏波测量法和血压计发明人吴小光先生的发明原理介绍并体验了已经量产的脉搏波血压计后,专家们均对脉搏波测量法准确测量血压的结论一致认可!与会专家表示,高血压的治疗依赖于高血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脉搏波血压计的问世,将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为高血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密测量手段。

血压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血压异常的治疗,准确测量是前提,血压测量不准确,治疗依据便不正确,不仅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导致错误的服药和错误的治疗,危及健康甚至生命!

据报道,在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达3.3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但高血压病症的知晓率只有30%,并且,在这30%的患者人群中,真正具有准确测量自身血压条件的人又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要么是没有建立日常测量血压的习惯,要么在于长期被并不准确的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误导,缺乏专业、有效、精准的家庭自测方法。

血压能否准确测量,血压测量仪器的准确与否是关键。据专家介绍,血压测量分为有创测量法和无创测量法,在无创测量法中以柯氏音汞血压计和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最为普遍。柯氏音汞血压计由俄国学者柯洛特柯夫1905年发明,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血压测量金标准,但

柯氏音汞血压计存在由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引起的主观误差,及柯氏音法本身理论缺陷造成的客观误差,如假性高压、假性低压及脉搏两跳之间的压力误差,有时不能给出准确血压测量值,甚至误差较大,但作为高效准确简便的测量方式,柯氏音法至今仍是医疗行业诊病的主流方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指出,业内一直被示波法电子血压仪的设计原理不过关和不能准确测量血压所困扰。因此,在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不敢使用和相信示波法血压计(即市面上的电子血压计,编者注)。示波法血压计之所以能测量血压,是因为与柯氏音法在经过大规模的实验测量之后,平均值较为接近,但对个体来说,血压值测量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尤其是老年人或已经罹患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病症的危险人群,与平均水平相差更多。

自从人类开始测量血压,血压无创精密测量一直是世界难题,以至于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老的柯氏音法仍然作为血压测量的金标准。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医疗界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在更新发展,血压计可能是当今医院里年岁最大的古董级测量仪器了。

据脉搏波测量法发明人吴小光教授介绍,脉搏波法是在柯氏音法的基础上发展的血压无创精密测量法。

采用袖带气囊下游的血流波动(脉搏波)代替柯氏音,采用多点脉搏波采样,代替靠单点柯氏音判断血压,将脉搏跳动的非连续事件转变为连续测量,极大地避免了由于柯氏音和血流不同步,及脉搏跳动的不连续性造成的测量误差,实现了血压的无创精密测量。

据记者了解,由于我国已向世界环保组织承诺了汞污染在医疗行业的清除时限,到2020年以前,至少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有汞血压计、体温计等将全部淘汰。目前正值医疗行业“清汞行动”,建立无汞医疗机构的关键阶段,已经历百年的柯氏音汞血压计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环保、测量准确的新一代血压计。

大家有理由相信脉搏波血压计将成为下一个百年的血压精密测量仪器。

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

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 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脉搏波血压测量法获专家认可 2013年6月7日,在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防止医用汞污染,普及环保型合格血压计绿色健康行动》启动仪式上,隆重推出了世界最新血压测量法――脉搏波血压测量法,该测量法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吴小光教授及其研发团队多年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血压无创精密测量的空白。 在当日会上,与会专家在听取了脉搏波测量法和血压计发明人吴小光先生的发明原理介绍并体验了已经量产的脉搏波血压计后,专家们均对脉搏波测量法准确测量血压的结论一致认可!与会专家表示,高血压的治疗依赖于高血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脉搏波血压计的问世,将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为高血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密测量手段。 血压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血压异常的治疗,准确测量是前提,血压测量不准确,治疗依据便不正确,不仅不能治疗高血压,反而导致错误的服药和错误的治疗,危及健康甚至生命! 据报道,在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达3.3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但高血压病症的知晓率只有30%,并且,在这30%的患者人群中,真正具有准确测量自身血压条件的人又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要么是没有建立日常测量血压的习惯,要么在于长期被并不准确的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误导,缺乏专业、有效、精准的家庭自测方法。 血压能否准确测量,血压测量仪器的准确与否是关键。据专家介绍,血压测量分为有创测量法和无创测量法,在无创测量法中以柯氏音汞血压计和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最为普遍。柯氏音汞血压计由俄国学者柯洛特柯夫1905年发明,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血压测量金标准,但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高血压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13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约有4亿高血压患者,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三分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动态血压监测作为高血压诊断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规范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制定了2020年动态血压监测指南,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24小时不间断记录患者的血压值,包括白天、夜间以及日间工作时间等多个时间段。与传统的血压测量相比,动态血压监测更加准确,可以评估血压的整体水平以及其变异情况。基于此,动态血压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研究与诊断。 根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以下是一些关键指导原则: 1. 选择适当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那些白天正常血压但怀疑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以及已接受治疗但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等,也应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2. 血压测量仪器的选择:应选择经过验证的血压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准确性。同时,医生应挑选合适的手段和合适的时刻进行监测。 3. 动态血压监测的时间安排: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血压数

据,动态血压监测时间应涵盖24小时,并分为不同时间段, 如白天、夜间以及日间工作时间。 4. 血压异常值的判定: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高血压的 患者特点,制定不同的血压异常值标准。同时,对于异常血压值的判定还需考虑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 5. 血压异常值的报警与处理: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值,应 及时报警,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包括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改变生活习惯等。 6. 动态血压监测的评估与分级: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估,明确其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风险,然后进行分级管理和治疗。 7. 动态血压监测的重复测试:对于一些未达到诊断水平 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动态血压监测的重复测试,以确认高血压的存在与否。 通过遵循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医生可以更加准 确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此外,指南还呼吁公众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与了解,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综上所述,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的推出将对临床实践 和患者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综上所述,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的推出对高血压 的诊断、评估和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指南明确了动态血压监测的时间范围和不同时间段的划分,为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提供了依据。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高血压患者特点,制定了血压异常值标准,并强调了患者临床症状的考虑。一旦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血压-高血压-高血压病。 (一)血压的初步认识 世界上最早有关动脉压力升高的文献是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按尺寸,观浮观浮沉滑数,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同时还描述了一个极像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综合征:“盛而紧曰胀”。 中国晋代医家王叔和在《脉经》中这样描述:“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就是说卒中者的脉象表浅而缓慢,如果脉象坚实、快速和洪大是有危险的。 在罗马医学,Cornelius Celsus写到:“脉搏的频率和压力在人们运动、激动,甚至医生到来时会增加。”这就是最早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认识。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肥胖是很危险的,它和猝死相关。他确信卒中会引起肢体瘫痪,二者都是起因于脑供血过多。他还建议对卒中的患者进行放血,这种治疗方法一直持续到18世纪。 (二)血压计的发明 近代生理学之父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在1628

年的出版的《心血运动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循环系统做了比较系统的描述。从而推翻了“血液潮汐轮”,建议了“血液循环学说”。他在实验中发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会像被压力驱使一样从血管里喷涌而出,这种力在触摸脉搏时也可以感受到。 1733年英国皇家学会斯蒂芬·黑尔斯(Stephen Hales,1677-1761)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属管的长9英尺(274厘米)直径六分之一英寸的玻璃管插入一匹马的颈动维持270厘米的柱高。此时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内,高达8.3英尺(270厘米)。 此后,法国医生普赛利(Jean Louis Marie Poiseuille,1797-1869)采用内装水银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这不仅使血压测量方法前进一小步,并开始对血压之于人体生理的意义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896年,意大利医生里瓦罗基(Scipione Riva-Rocci, 1863-1937),终于改制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袖带血压计,但是它只能测量动脉的收缩压,而且测量出的数值也只是一个推测性的约数,欠准确性。 俄国外科医生尼古拉柯洛特(Korotkoff 1874-1920)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测血压时,加上了听诊器。这一点改进使血压测量飞跃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一直到现在仍然是血压测量的基本方法。从此,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进入到快车道。 (三)对高血压的认识 1897年Tigersted和Bergman从肾脏中提取出一种能升高血压

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

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 引言: 血压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健康指标,对于科学研究和医疗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需要使用袖带和听诊器,这种方法不仅繁琐,而且操作复杂,也容易引起误差。近年来,电子血压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电子血压计与新技术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血压计逐渐与新技术相结合,使其在科学研究中更加高效和准确。例如,一种使用光谱技术测量血压的电子血压计已经问世。这种电子血压计通过红外光和光散射原理来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血压;而不再需要传统的袖带和听诊器。这种创新技术不仅使血压测量更方便,同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误差问题,将科学研究中对血压的测量变得更加精准。 二、电子血压计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血压计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不同人群的血压变化,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电子血压计可以提供连续和准确的血压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电子血压计的使用,研究者可以追踪个体的血压水平,发现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电子血压计在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测量生理指标并将其反馈给患者,帮助他们调节身体的功能和心理状态。电子血压计在生物反馈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实时测量血压,患者可以获得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这种自我监测和反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意识到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进而进行自

我调节。研究表明,在血压监测下进行的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血压和减少药物的使用。 四、电子血压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研究是对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学科。电子 血压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相比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电子血压计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指标,例如每日、每小时的血压变化趋势。这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血压数据,以便对特定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通过电子血压计的使用,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五、电子血压计在心理学和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电子血压计在心理学和行为研究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 血压的变化来探索不同情绪和行为对人体血压的影响。通过电子血压计的持续监测,研究者可以获得更细致的数据,了解人体在不同心理和行为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这种应用不仅能够加深对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解,还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创新应用。通过与新技术 的结合,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中提供了更高效和准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同时,它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生物反馈治疗、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心理学和行为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血压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将不断扩展和深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

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血压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加方便和准确的血压测量方式,科学家们研发出了电子血压计。本文将介绍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 电子血压计是一种使用电子技术测量血压的设备。与传统的水银血 压计相比,电子血压计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数字显示等优点。 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压力传感器和电子仪器的组合。 二、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是电子血压计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可以将人体血液对 血压计壁面的压力转化为电信号。压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微型硅片作为 敏感元件,通过压力的作用,使硅片产生微小的形变,并且将形变转 化为电信号。这样,就可以将人体血液的压力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三、电子仪器 电子血压计中的电子仪器负责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转化。首先,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以增加测量 的精确度。接着,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转化,电信号被转换为数字 信号。最后,通过处理芯片,数字信号被转化为人们熟悉的数字显示。 四、放气阀控制

除了压力传感器和电子仪器,电子血压计还配备了放气阀控制功能。在测量血压时,电子血压计会通过放气阀控制系统,逐渐释放袖带中 的气压。当气压降低到与袖带外部气压相等时,血压计会记录下此时 的压力数值,从而得出血压值。 五、测量步骤 根据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正确的操作步骤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至关重要。以下是一般的测量步骤: 1. 选择适当大小的袖带并将其固定在上臂上; 2. 按下电子血压计的启动按钮,血压计开始充气; 3. 在充气过程中,血压计逐渐增加袖带中的气压,直到达到一个较 高的压力; 4. 然后,血压计会逐渐释放袖带中的气压,同时监测压力数值; 5. 当气压降低到与袖带外部气压相等时,血压计会显示测量结果。 六、维护与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维护与注意事项: 1. 定期校准电子血压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清洁仪器的外部和袖带,避免积尘或污渍影响测量; 3. 使用前仔细阅读电子血压计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korotkoff示波法 -回复

korotkoff示波法-回复 [korotkoff示波法], 冠军科学家尼古拉·科罗特科夫(Nikolai Korotkoff)于1905年提出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血压测量方法,即“korotkoff示波法”。该方法通过测量袖带内血流声音的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本文中,我将逐步解释这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korotkoff示波法的理论基础。人体的血压是指血液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对血管壁的压力。收缩压通常是用较高的数字表示,代表心脏收缩时血压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则是用较低的数字表示,代表心脏舒张时血压的最低值。korotkoff示波法利用了血流通过袖带时产生的声音,通过听这些声音的变化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korotkoff示波法的操作流程。首先,需要准备一个血压计,它包括一个袖带和一个听诊器。袖带通常被包裹在测量者的上臂上,以使其与动脉对齐。然后,袖带被充气到一个较高的压力,这会阻止动脉血液的流动。接下来,缓慢释放袖带上的气压,同时使用听诊器来监听血流声。 在缓慢释放气压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一系列的声音,这些声音被称为korotkoff音。这些音是由于血流通过被压迫的动脉时产生的振动引起的。

一开始,当袖带上的气压减小到与收缩压相等时,我们会听到清晰的心跳声,这个时候的收缩压就是听到的第一个korotkoff音。随着继续释放气压,声音会逐渐变得清晰而响亮,这是因为血流速度增加。这个时候继续听到的声音,被称为第二个korotkoff音。随着气压的进一步降低,声音会逐渐变得柔和和低沉,直到完全消失,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被称为第五个(最后)korotkoff音,对应的气压则是舒张压。 最后,我想指出一些在进行korotkoff示波法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确保袖带的位置正确,应该与动脉对齐,并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的袖带可能导致错误的高血压读数,而过松的袖带可能影响行程的正常检测。其次,测量血压时需要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干扰或活动。此外,如果使用手动血压计,操作者需要一定的训练和经验,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重复性。 总结来说,korotkoff示波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测量血压的方法。通过听血流声音的变化,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人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然而,在进行这种测量时需要注意袖带的正确位置以及保持安静。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korotkoff示波法及其应用。

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技术

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技术 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如何从技术上解决高血压患者的担忧? EET电子工程专辑 EET电子工程专辑 2017年07月17日·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学习节奏加快,高血压人群正有扩大化、年轻化趋势,那么对高血压人群的筛查、监护、预防,成为医疗电子的热门课题。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新的更为有效血压检查、血压监测相继得到开发,越来越多的公司、科研机构,投入智能穿戴移动医疗领域做非袖带式血压检测产品。 目前,松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成功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校准后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对血压异常变化提出警示,减少中风、心梗等新年血管引起的猝死机率。 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如何从技术上解决高血压患者的担忧? 现阶段目前通用的准确测量血压主要是基于柯氏音法和示波法,但是由于需要袖带充气,无法连续监测,携带也不方便,只能是一个不友好的测量仪器。于是科学家长期研究了一些可以摆脱充气袖带的方法,目前有三大主流: 1.ecg与ppg结合的血压测量技术,利用同一脉搏波从心电r波传输至ppg特征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ptt,改方法理论上比较准确测试血压,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ecg的获取需要导链,不方便在可穿戴产品上实现,另外ecg对被测者的状态要求较高,所以波形变化复杂,尽管如此,很多研究机构还是坚持这个方向。

2.两路ppg的血压测量技术,通过放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传感器,获取ppg信号间隔同样是ptt计算血压,该方法实现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因为获取装置的一致性、部位的选取,很难产品化。 3.仅仅根据ppg做血压测量,该方法是最人性化的实现方式,可以在人体任意部位设计产品,但是由于仅仅依靠ppg信号,另外ppg 信号的获取途径目前基本基于光电和压力模式,由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处理电路的缺陷,造成ppg信号失真,血压计算就变成理论的可能。) 松恩电子连续血压监测方案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利用领先的脉搏传感器son7015(son1303的低功耗版本)首先做到了使血压连续监测产品化、市场化、人性化。松恩电子连续血压监测技术采用光电方式获取ppg,可以广泛用于手表、手环、耳机、眼镜等智能穿戴产品。松恩经过长期心率采集、脉搏波获取的经验,基本不失真的获取脉搏波。经过松恩电子长期研究发现,脉搏波的变化因素很多,利用高灵敏度光电心率传感器,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身体状态、结合温度、脉率、ppg主要特征点,通过校准学习,针对每个被检测个体的特征,有的放矢长期监测其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变化趋势,提醒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预防正常人群的高血压趋势。松恩ppg连续血压监测对每次心跳的血压都进行监测计算,因此心率不变的情况下,血压也可以有变化,血压的变化完全基于脉搏波对应的血压特征,以脉搏波波形为基础,独特的连续血压算法为核心,2017年5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受理。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移动医疗、智慧养老等领域使用松恩电子的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 ppg脉搏波连续血压监测如何从技术上解决高血压患者的担忧? 硬件搭建: 本方案主要通过传感器SON7015采集PPG 信号,同时在

电子血压计技术发展脉络

电子血压计技术发展脉络 电子血压计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种被称为“奥斯顿 吹气法”的血压测量方法非常流行。这种方法需要一个人通过观察汞柱的 高度来判断血压,操作不仅繁琐,而且不够准确。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尝 试使用电子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的血压测量。 1978年,日本电子公司赛博科技(CyberTech)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血压计“赛博心(Cyber Heart)”。这款血压计使用了光电传感器 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动脉脉搏的反射光强来判断血压。虽然这款血压计比 起传统的压力传感器有了一些改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80年代,电子血压计的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大型电子公司开始加 入电子血压计的研发和生产。1981年,日本公司时岛制作所(Shimadzu)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血压计,采用了能够感应到血脉跳动的传感器,并 结合了微电子处理技术,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血压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1993年,美国公司Physio-Control推出了一种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计算 机进行数据交换的电子血压计,实现了自动化的测量和数据管理,大大提 高了血压测量的效率。 进入21世纪,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突破,电子血压计的 功能不断增强。一些新型的电子血压计开始具备更多的功能,如记录心率、心电图或血氧饱和度等。同时,电子血压计的外形也变得更加便携,更加 人性化。 目前,电子血压计已经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仪器之一、除了传统 的医用血压计之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电子血压计的快速普及。许

多公司推出了配合手机APP使用的智能血压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血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存储和分享。 综上所述,电子血压计在4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最初的试验性产品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配套产品,电子血压计在功能和便捷性上不断超越传统血压计,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电子血压计有望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简化操作流程,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高血压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高血压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高血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 文将介绍高血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在高血压研究中的 应用。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的方法。它通过对大 量人群进行调查和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高血压的 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和相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2.遗传学研究方法 遗传学研究方法旨在探索高血压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不 同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遗传变异,科学家可以发现与高血压相关的 基因。遗传学研究方法包括家族研究、联合分析和基因组关联研究等。 3. 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方法 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方法用于揭示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液、尿液、组织和细胞等生物标记 物的差异,科学家可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状况和生理功能。生物 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血液生化分析、组织学检测和动物实验等。 4.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为高血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使 用PCR、DNA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基 因表达和基因变异。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高血 压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以研究高血压的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 5. 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技术在高血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使用超声波、 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到高血压患者 心脏、血管和肾脏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以用

血压计的分析与讨论

血压计的分析与讨论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疾病,大多是因为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缺运动锻 炼所致。其患病群体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青少年群体中也逐渐出现高血压或低 血压的症状。高血压患者数量相继增加,增加着血压计的使用频率,其准确性不 可忽视。 关键词:血压计;家用式;心血管健康;电子血压计 1.前言 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相较前几年又 有明显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问题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长期难题。随着人口老龄 化加剧高血压的患病人群也在随之增加,同时又不仅限于老年人群体,现今青少 年群体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不注意饮食,缺乏锻炼,生活作息不规律 等都导致青少年群体中也有出现高血压病症的情况[1]。预防血压疾病,首先就是 要能预见血压和心率状况,因此我们需要用到血压计来测量我们的身体血压状况。血压计大体分为两类:机械式血压计和电子式血压计。前者大多为水银血压计, 它通过在人体大臂部位包裹袖带,使用气囊充气,将听诊器放在袖带下的动脉血 管部位,在放气过程中用听诊器听取人体血压信息;而电子式血压计多种多样, 它们有的采用示波法,有的则使用柯氏法,通过电子设备判断人体血液的舒张压 和收缩压数据,使用算法计算得出人体的血压信息[2]。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疗 设备也不断趋于智能化、家庭化。单片机式电子血压计就是家用式设备,能够实 时快捷的监测出人体心率和血压数据,直观显示出来,并具有对数据结果识别报 警的功能。该血压计操作简单,监测精准快速,无需维护,满足各类人群。 2.血压测量方法 血压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压测量是生理压力测量中 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以动脉压尤为重要。在机体正常调节下,血压值会保持在一 定的正常范围内(收缩压:90 mmHg~140 mmHg;舒张压:60 mmHg~90 mmHg) 。但

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参考文献 中英

电子血压计及普通血压计工作原理 血压原理 什么叫做血压? 血压,是血液流经血管壁时的压力。由心脏出来的血液,需要有推力,才能绕行身体一周,心脏就是借着不停的收缩、放松,将血液推送前进。心脏像泵一样将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里我们将心脏比作泵,将血管比作导管。例如:水量大的情况下,若不用力压泵,水就流不出来,若导管堵塞,或前端变细,就需要较大的压力。血压的高低是由血管中流动血液的流量和管的弹性、收缩舒张的阻力等决定的。 1.全身的血液量(越多、血压越高)。 2.血液的粘稠度(粘度增大,血压变高)。 3.动脉的弹性(弹性越低,血压越高)因为有弹性,动脉就会扩张,就可 降低血液的压力。 4.末梢动脉的阻力(阻力增大,血压变高)。 血压有二种表现法 (1)收缩压:收缩压又叫心缩压,是当心脏收缩把血液打到血管所测得的血压。 (2)舒张压:舒张压又叫心舒压,是心脏在不收缩所得的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1)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 (2)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 符合此两个条件,就称为高血压。 脉博是什么? 心脏博动引起大动脉的舒张收缩,这种张缩传到末梢血管所产生的博动叫脉博。在接近体表或在骨头正上方流动的动脉上很容易摸到脉博,通常在桡动脉进行测量。安静时的脉博数一分钟60~80次,但根据身体状况和运动情况有所变动。一般电子血压计在测量血压中同时测量了脉博,脉博值以一分钟内测得的值进行计算。脉博测量精度,脉博测量与血压测同步进行,脉博值以一分钟内测得值计算,落差在±5%以内。脉博极其不规则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测量,显示不出脉博值。

血压测量的原理 血压计的原理: 1.《柯氏音法》1905年,俄国的尼科罗伊,柯罗托夫发现了血管音,现在成了世界广范使的听诊法的基础,柯氏音法就是以柯罗托夫的名字命名的。柯氏音法是以听取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发出的声音(柯罗托夫音)测量血压。卷上臂带送入空气,逐渐加压,截断动脉血液的流通。随着臂带空气的逐渐排出,排到某个压力时,血流开始恢复流动就产生了柯罗托夫音。这时的压力称为最高血压。进一步的排出臂带中的压力,血管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就听不到柯罗托夫音。这时的压力称为最低血压。这是迄今使用最广范的一种测量方法。 2.《振荡法》由于心脏送出血流的作用,臂带内血管产生振动。振荡法是检测这种振动的波形得血压值的方法。难以听取柯罗托夫音的人也能测量,不受外界杂音影响。在国外的医院主要都使用电子血压计。因不使用听诊器,臂带操作简单,任何人都可使用。但有时因血压动荡激烈,不能很好地测量。 血压测量方法 电子血压计测量方法。 1. 振荡法 把从(2)状态到(4)状态的血流量作为脉压,通过计算脉压的变化及波形 振动,表示出最高血压、最低血压值。 测量比较容易,大部份电子血压计都使用这种测量方式。 2.柯氏音法 在(3)的状态下,用听诊器听到的血液开始流通时的柯罗托夫音称为最高 血压值、在(4)的状态下,柯梦托夫音消失时称为最低血压值。 电子血压计究竟准不准 目前市场上电子血压计比较多,许多人用过后又有疑问,电子血压计究竟准不准?下面分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1.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人体血压并不是说体重或身高一样是一个相对的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人在兴奋、紧张、运动时血压要升高,而饮酒、洗澡后、抽烟时血压要降低。医学试验证明,一个正常人,一天当中的血压是有起伏波动的,人在睡眠时血压最低,上午8点到10点时血压最高,一个正常人一天中收缩压(高压)的变化幅度在20至4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的变化幅度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题库)-试卷2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题库)-试卷2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一般而言,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 )。 (分数:2.00) A.4℃ B.6℃√ C.8℃ D.10℃ 解析:解析: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所以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具体还要考虑地形因素。故选B项。 2.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 (分数:2.00) A.钛 B.黑火药 C.小苏打√ D.空气 解析:解析: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钛是一种金属元素,是单质。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组成的混合物。空气是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共同组成的混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 3,是化合物。故本题应选C。 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 )。 (分数:2.00) A.尼罗河√ B.亚马孙河 C.黄河 D.长江 解析:解析:世界第一长河是非洲的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第二长河是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干流总长度为6400千米;第三长河为长江,全长6300千米;黄河为第六长河,总长5464千米。故本题应选A。 4.下列关于医理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阑尾是附着于十二指肠上的一个淋巴器官√ B.测血压时若袖带太紧可导致测得的血压偏低 C.血液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 D.当CO 2浓度适度升高时,可以导致呼吸兴奋 解析:解析:阑尾是附着于盲肠上的一个淋巴器官,故A项不正确。测血压时通过袖带阻断血流,当袖带压力下降到略低于收缩压时就能测到血流通过,如果袖带太紧,会延迟听到血管搏动音,导致测得的血压偏低。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动脉血液中必须保持一定的CO 2分压,呼吸中枢才能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如吸入的CO 2浓度适量增加,可以使呼吸加深加快,导致呼吸兴奋。 5.目前唯一能替代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并大规模使用的工业能源是( )。 (分数:2.00) A.太阳能 B.核能√ C.风能 D.水能

血压计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综述

血压计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综述 组员:段青波、唐依一、尹隆潇、吴菊 刘正勇、魏越、张朝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民众保健意识的提高,身体的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定期的测量自身的血压值可以使人们熟知自己的血压变化趋势,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健康管理,在接受医生诊治时也有帮助,所以有必要对血压计的发展及静候的发展方向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本文主要从血压计的发展历史、常见的几种血压计以及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人类认识血压是从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多发现血液循环开始的。哈维多于1628年发表了他的著作《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他也因此名垂青史。也就是在这篇名作中,他论证了血液是流动的,并公开了自己的发现——血液的“大循环”和“小循环”。随着人们对血压的了解,知道血压的正常与否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于是很多的科学家就尝试用一种方法来观测血压的变化,将其量化,以便于很好的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了解。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血压计的历史及其原理。 血压计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 一、血压计发展历史 18世纪初,英国有一位名叫哈尔斯的人,为了测量马的血压,用一根长9英尺的玻璃管连接在铜管上,然后插入马腿动脉内,测出了这匹马的血压在垂直的玻璃管内上升到8.3英尺的高度,开创了血压测量的先河。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并不准确,铜管过大,影响了血压的测量,只有使用的铜管越小,才越准确。后来,法国人普塞利提出,在测量血压的玻璃管内先装人水银,便于观察玻璃管内血液的高度 1835年,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况下测量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数不准

血压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空间

血压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空间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数据精准度和反应及时性的提升给人体健康检查带来了更精准实时的检测效果。本文就血压计展开相关探讨。探讨为了使血压计所测血压数值更加准确、使用人群覆盖面更加广泛、血压计不断更进的步伐;探讨在世界人口高血压占比逐年增长,血压计的发展和普及显得异常重要的情况下血压计的未来发展空间。 关键词:血压电子血压计高血压智能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data accuracy and response timeliness of medical devices brings more accurate and real-time detection effect to human health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on the sphygmomanometer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discuss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blood pressure value measured by sphygmomanometer more accurate, the use of the population coverage more extensive, the sphygmomanometer constantly more advanced pace;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sphygmomanometer is very important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sphygmomanometer's future development space. Key words:blood pressure、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hypertension、 intelligent 正文: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现今,发达的科技给医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医疗器械在其它领域技术手段与医疗的结合中深入研究,不断改良。除此之外,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也给医疗研究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医疗器械在不断试验中不断改造,力求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检测体验。血压计的发展便印证着这些。 1.血压计与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仪器的发展阶段及其优缺点

血压测量仪器的发展阶段及其优缺点血压测量仪器的发展阶段及其优缺点 在详解脉搏波血压计之前,我 们一定要理解血压测量仪器的四个 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一定要了解脉搏 波血压计在血压测量仪器的历史发 展中所处的地位。我希望大家能够对 血压测量仪器的四个发展阶段能耳 熟能详,烂熟于心。 1、第一个发展阶段,有创插管血压测 量法

有创插管血压测量是Marey在1876年最早发现了在 液袋加压过程中存在的压力波动现象,并且发现压力波动的幅度在液袋压力由舒张压上升到收缩压的过程中由,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随后很多研究人员通小变大过建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动物、人体实验来分析压力波幅度最大值所代表的意义并证实幅度最大值与平均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现在通常用最大波幅法来判别平均压。 有创插管血压测量法的优点:它是目前血压测量精 度比较高的,最为

理想的标准。因为有创插管测量法是将 插管植入血管内,好比是对事物的 本质进行直接考察,而不是道听途说。 有创插管血压测量法的缺点:必须通过手 2009术将导管插入血管内,所以需要一定的 设备和专门的医务人员,而且在测量的时候 患者要承受很大的痛苦,一般只在手术的时候使用,现在一般在心脏手术中使用,以防止其他方法测量不及时或不准确而造成的影响。 现在,我们已经在多家医院开展了有创插管血压测量法与脉搏波血压测量法的试验比对,初步结果非常理想。 2、第二个发展阶段,柯氏音法(水银汞柱法) 柯氏音测量法又称水银柱测量法,属于无创血压测量方法。1905年,俄国学者柯洛特柯夫发现,用臂带绑扎上臂并加压,将肱动脉血管压瘪,然后再减压,随着外压力的降低,从臂带内的听诊器中可以听到血流重新冲开血管后发出与脉搏同步的摩擦、冲击音。由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这种摩擦、冲击音就被命名为柯氏音。 柯氏通过袖带加压和听脉搏音来测量血压解决了无创测压的方法,对人类医学的贡献是很大的,直到现在很多医生还在用此法测量血压,人们为了纪念柯氏称此法为柯氏音法。时至今日,国际医学界依然用此种方法作为血压测量的标准。 柯氏音虽然是国际标准,但它的成立是建立在几个假设上的: A:当袖带加压的时候,外部的气囊压力和肱动脉血管内部血液压力是相同的。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程 血压是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功能以及全身血容量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1733年斯蒂芬·海尔斯首次提出了血压的概念并进行了最早的直接动脉血压测量。此后,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水银血压计与袖带、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血压测量的金标准。1973年的电子血压计和1980年的示波法测量血压成为至今仍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现代血压监测分为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20世纪60年代,电子压力换能器的出现使有创血压监测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无创监测可进一步细分为间歇性测量和连续性测量。无创间歇性血压测量常用的仪器有:台式汞柱式血压计、袖带式电子血压计、腕带式电子血压计和多参数监护仪、指套式血压计。无创连续性测量主要方法有:Penaz技术、动脉张力测量法、动脉延迟检出法、多普勒法以及最新的CNAP· Monitor500连续无创型血压监测系统。每种血压测量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未有涵盖各种条件下的完美的测压方式,监测者应根据使用条件和监测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 标签:血压;有创血压监测;无创间歇性血压测量;无创连续性血压测量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施加的侧压力,它是重要的生理指标,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以及全身血容量,是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在疾病的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下面对血压监测方式的发展历程作一阐述,以助于监测者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测压方式。 1 血压概念的提出 早在公元二世纪,希腊解剖学家Galen就宣布动脉中运载的是血,而不是空气,但他认为肝脏是血液系统的中心。1628年William Harvey在论文《心脏的概念》中更正了Galen的错误,文中提到:”正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一样,心脏控制着整个人体。”Harvey经过对血管的解剖,得出结论是:大量的血液从心脏流出,经过血管流向组织。这些血液不是由心脏产生并在组织中消失,而是从心脏流向组织后又从组织流回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这就是最早的血液循环的概念。 一个世纪后,英国生理学家斯蒂芬·海尔斯认为Harvey提出的稳定的血液循环实际上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1733年海尔斯对狗、羊、鹿、马等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后,提出血压的概念。他在论文中描述了他的实验过程:将一个细小的铜管插入一匹马的动脉中,铜管上垂直安装一个9英尺长的玻璃管。血管中的压力在玻璃管中形成了一个高8英尺3英寸的血柱,马心脏的跳动使血柱上升和下降2~4英寸,最高处的压力反映了心脏的收缩,最低处的压力则反映了全身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2 血压监测的发展历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