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中西结合专业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人体的器官与结构,培养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严谨求是、勤奋敬业的科学态度。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以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本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时和教学条件,示教讲解重点内容,介绍一般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考评。

实习一绪论、骨和骨连结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解剖学实验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科学地观察和描述运动系统的器官:骨和骨连结,并在躯干骨及其连结的实习中加以观摩和自主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构造,理解其功能。

2.掌握躯干骨、上肢骨的组成、配部,理解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特征,辨认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5.掌握脊柱的位置、组成、连结和形态。

6.掌握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7.掌握骨盆的构成、连结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8.掌握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和构造特点。

三、教学内容

1.观察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形态特点和分布。

2.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和形态;辨认与重力传导有关的骨小梁。

3.观察骨膜的性状和被覆的部位;关节软骨的位置;骨髓的类型和分布。

4.观察煅烧骨、脱钙骨的外形并比较其物理特性,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5.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其结构,骶骨的形态和主要结构。

6.比较颈、胸、腰椎、寰椎、枢椎、隆椎各自的形态特点。

7.观察胸骨、肋骨的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

8.观察脊柱、胸廓、骨盆的位置和组成。

9.观察椎间盘的性状、形态、构造,查看前、后纵韧带的位置,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附着部位及其韧带间的连结关系,查看关节突关节的位置和组成。

10.观察胸廓各骨的位置以及各肋前、后端连结的关系。

11.观察颞下颌关节面的形态,查看关节盘、外侧韧带,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实习二上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骨和骨连结的观察和描述运动系统的器官:四肢骨和

骨连结,并能联系自身骨性标志和生活中的案例运用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上肢带骨及附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2.会触摸躯干骨及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3.掌握下肢带骨和附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4.会触摸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5.了解桡腕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及前臂骨间与小腿骨间的连结形式。

6.了解手骨与足骨间的连结形式。

7.熟悉足弓的组成。

三、教学内容

1.观察下肢骨诸骨的位置及其邻接关系。寻认下肢骨与躯干骨的连结部。

2.观察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

3.观察七块跗骨的形态和排列。跖骨、趾骨的形态和邻接关系。

4.触摸: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小转子、股骨内、外上髁、髌骨、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髁、外髁、跟结节。

5.观察上肢各骨的位置及其邻接关系,寻认上肢骨与躯干骨的连结部。

6.观察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主要结构。腕骨的形态和排列,掌骨、指骨的形态和邻接关系。

7.触摸:第七颈椎棘突、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骶角、胸骨角、剑突。锁骨、肩胛冈、肩峰、喙突、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尺骨鹰嘴、手舟骨和豌豆骨。

8.观察肩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喙肩韧带、关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9.观察肘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10.观察髋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关节唇、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轮匝韧带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11.观察膝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膝交叉韧带、翼状襞、髌上囊,半月板等的位置和形态。

12.对比男、女性骨盆的差别,查看骶髂韧带、耻骨联合的组成,辨认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检查坐骨大孔、坐骨小孔的围成及界线

的围成。

13.观察桡腕关节、距小腿关节关节面的形状、连结形式及主要韧带。

14.查看前臂骨间、小腿骨间、手骨间和足骨间的连结形式,查看拇指腕掌关节、跗横关节的组成、连结形式。

15.观察足弓,查看内侧、外侧纵弓和横弓的组成。

实习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颅的定位、整体观的主要形态结构,重要分离颅骨和新生儿颅的特点,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运用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颅的组成,理解其功能。

2.掌握各脑颅诸骨和面颅诸骨的位置。

3.熟悉蝶骨、筛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主要结构。

4.熟悉颅顶面观。颅后面观的形态和结构。

5.掌握颅底内面观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孔、裂。

6.熟悉颅底外面观及颅侧面观的主要结构。

7.了解眶、骨性鼻腔的构成,熟悉鼻腔侧壁的结构。

8.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9.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

10.会摸颅的骨性标志。

三、教学内容

1.观察脑颅诸骨和面颅诸骨的形态、位置。

2.观察蝶骨、筛骨、颞骨、上颌骨、下颌骨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

3.观察颅顶面观及颅后面观的主要结构。

4.观察颅底内面观;区分颅前中后窝,查看各窝的结构及孔裂。了解其穿行的结构。

5.观察颅底外面主要结构,颅侧面观的主要结构,查看颞窝、颞

下窝、翼腭窝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探查翼腭窝的交通。

6.观察眶的形态、构成,查看其内的结构;骨性鼻腔的形态、构成,查看外侧壁的结构。

7.查看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的位置和形态。

8.观察新生儿颅的特征,查看前、后囟的形态和位置,理解其生后变化的因素,并比较它与成人颅的差别。

9.触摸枕外隆凸、乳突、下颌角、颧弓、下颌髁突和眉弓等。

实习四肌学总论、躯干肌、头颈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骨骼肌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躯干肌、头颈肌的观摩和自主观察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肌的分类、构造和辅助结构。

2.了解面肌的分布特点,掌握咀嚼肌的形态、位置。

3.了解颈肌的分群概况。熟悉舌骨上群的位置,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穿行结构。

4.熟悉背肌的分层,肩胛提肌、菱形肌、后锯肌、竖脊肌的形态、位置。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和起止。

5.掌握胸肌的分群,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形态和起止。

6.掌握膈的位置、形态、结构。

7.掌握腹前外侧壁各肌的位置和形态及各肌的肌束方向。

8.熟悉腹直肌鞘、白线的位置及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和内容。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和境界。

9.熟悉腹后壁肌的位置和形态。

三、教学内容

1.观察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的形态;区分肌腹、肌束、腱和腱膜。

2.观察浅筋膜、深筋膜的结构及分布部位上差别。滑膜鞘腱鞘的形态、位置和构成。

3.观察枕额肌的位置和构造,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咬肌、颞肌的形态和位置。

4.观察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形态和位置。结合活体摸辨该肌的轮廓。舌骨上、下肌群的分层、排列。前、中斜角肌的位置,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穿经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5.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形态,辨认肌束的方向,查认其起止。肩胛提肌、菱形肌、后锯肌、竖脊肌的形态、位置,在活体上摸竖脊肌的轮廓。

6.观察胸大小肌、前锯肌的位置、形态。查认其起止。在活体上摸胸大肌轮廓。辨认肋间内外肌,查看其肌束方向。

7.观察膈的位置、形态和附着部位。辨认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腔静脉孔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的位置。

8.观察腹直肌的位置、形态。查腱划的数目及其与腹直肌鞘前层的关系。弓状线的形成、位置。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的关系。

9.观察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各肌腱性部和肌性部,纤维走向及形成的结构: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皮下环、腹股沟镰、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提睾肌。三层扁肌腱膜与腹直肌鞘的关系。

10.观察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精索等。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和境界。

实习五上肢肌、下肢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骨骼肌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四肢肌的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起止,了解其他肩带肌的位置。

2.掌握臂肌、前群肌的分群、分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起止。

3.熟悉手肌的分群,各群的名称位置。

4.熟悉上肢肌的局部记载。

5.熟悉髋前群肌各肌的位置、形态,掌握髂腰肌的起止,髋后群肌各肌的位置、形态;臀大肌、臀中肌的起止。

6.熟悉大腿前、内侧、后群肌各肌的位置、形态。掌握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的起止。

7.熟悉小腿前、外侧、后群肌各肌的位置、形态。掌握小腿三头肌的起止。

8.熟悉下肢肌的局部记载:梨状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腘窝的位置及围成。

三、教学内容

1.观察肩带各肌的位置、形态,查看三角肌的起止。

2.观察臂肌、前臂肌的分群,查认各群肌的分层,各肌的位置形态及其排列。查看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结合活体摸认该二肌的轮廓。摸认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拇短、长伸肌腱、拇长屈肌腱及指伸肌腱。观察“解剖鼻烟壶”。

3.观察手掌内、外侧群肌及中间群各肌的位置和形态。

4.观察三边孔、四边孔、腋窝、肘窝、腕管的位置及围成。

5.观察手腱滑液鞘的位置、形态和连通。

6.观察髂腰肌的组成、位置、形态,查看其起止及其与髋关节的关系。查看臀大肌的起止和形态。查看臀中小肌、梨状肌、闭孔外肌的形态及其排列。查看闭孔外肌。在活体上摸认臀大肌的轮廓。

7.观察股肌前群的股四头肌四个头的排列、起止和髌韧带的位置。并在自身摸辨髌韧带。在活体上摸认股四头肌的轮廓。观察缝匠肌的位置、形态及其与髋、膝关节的位置关系。

8.观察股肌内侧群的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的位置、形态和排列及其与髋关节的位置关系。

9.观察股肌后侧群的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的位置、形态和排列及其与髋、膝关节的位置关系。

10.辨认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的位置、形态和排列,各肌腱行走方向及其与距小腿关节的位置关系。

11.辨认腓骨长、短肌的位置、形态及其与距小腿关节的位置关系。

12.辨认腓肠肌、比目鱼肌的形态、位置;跟腱的形成、起止部位及其与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位置关系。辨认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伸肌的位置、形态及其腱与距小腿关节的位

置关系。

13.查看梨状肌上、下孔,股三角、收肌管、腘窝的位置、形态及围成。

实习六消化、呼吸系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消化和呼吸系统中不同类型器官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管各段位置、形态、分部、结构和连续关系。

2.了解食管、胃、直肠的毗邻。

3.掌握肝的位置、形态、体表投影,明确肝的毗邻。

4.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连通关系。

5.掌握胰的位置和形态。

6.熟悉鼻的分布。掌握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开口部位。

7.熟悉喉的体表结构;喉软骨的形态、位置、连结概况。掌握喉腔粘膜结构及喉腔分部。

8.掌握气管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毗邻。

9.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差别。

10.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左右肺的区别和肺的分叶。肺段支气管。

三、教学内容

1.观察活体口腔:①辨认人中和鼻唇沟②寻认腮腺的开口③观察软腭游离缘、腭垂、腭舌弓、腭咽弓的形态,察看咽峡的围成④确认扁桃体的位置⑤观察舌的形态、分部和色泽、舌苔、舌乳头、舌系带、舌下襞和舌下阜⑥观察牙的排列,牙冠的形态,牙龈的位置、形态、

色泽、计数牙的总数和各种牙的数目。

2.观察舌乳头、舌扁桃体、舌内肌束走向、颏舌肌的位置及纤维走向。

3.观察釉质、牙质、牙骨质、牙腔、牙根管等结构,各种牙牙根的数目。

4.确认咽的位置,分部及咽与鼻腔、口腔,喉腔与咽的连通关系。咽各部的结构:鼻咽部咽扁桃体、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口咽部腭扁桃体、舌会厌谷;喉咽部犁状隐窝。

5.观察食管的形态和三个狭窄。确认食管胸部的毗邻。

6.观察胃的位置、形态,确认胃的分部,明确胃各壁的毗邻。胃皱襞、胃道、胃小凹及幽门括约肌形态、位置。

7.观察十二指肠的分部和各部的位置,确认十二指肠与胰头的关系,辨认十二指肠空肠曲,寻认十二指肠悬肌。寻认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和肝胰壶腹的开口。

8.观察空、回肠在腹腔内的位置,肠系膜根的走向,比较空、回肠环状襞的形态与疏密,淋巴滤泡的形态与分布状况。

9.观察盲肠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回肠连续;观察阑尾的形态、位置、阑尾系膜,确定阑尾根部与三条结肠带的关系。观察回盲瓣、回盲口、阑尾开口。验证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0.观察各段结肠的形态、位置和活动度,确定结肠右、左曲与肝、脾的位置关系。辨认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比较大小肠粘膜的形态差异。

11.观察直肠的位置及其在矢状面的弯曲,明确直肠邻接器官的性别差异;观察直肠横襞。12.观察肛管粘膜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的形态和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13.观察肝的位置;画出体表投影;明确肝的毗邻。观察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在肝膈面的附着部位。

14.观察肝、胆囊的形态、分部;肝外胆道的组成及其联属,察看胆总管穿经十二指肠的部位,寻认胆总管的开口。

15.观察胰的位置、形态、分部,确认胰头与十二指肠,胰尾与脾的关系。

16.活体上确认鼻根、鼻背、鼻尖、鼻翼和鼻孔。

17.区分鼻前庭、固有鼻腔,辨认嗅区和呼吸区的范围,确认鼻甲、鼻道和蝶筛隐窝;辨认上颌窦、额窦、蝶窦及筛窦的位置和开口,比较各窦的形态和特点。

18.活体触摸喉结、甲状软骨上切迹,环状软骨及吞咽时喉的活动;观察喉的位置。

19.识别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的形态及其连结。

20.观察喉的位置和组成;辨认前庭襞、声襞、喉室。比较前庭裂、声门裂的大小;确认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的范围。

21.观察器官的颈部及其毗邻;气管软骨及其后壁的形态;辨认器官隆嵴的位置形态,比较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异。

22.观察肺的位置及其毗邻。左、右肺的形态差别,肺裂、肺叶,识别肺门各结构及其排列。

23.观察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

实习七胸膜、纵隔、泌尿系、生殖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泌尿、生殖系统中不同类型器官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胸膜的配布和胸膜腔的构成,肋膈隐窝的位置。

2.熟悉纵隔的境界,分部和主要结构。

3.掌握肾的位置、形态、构造,明确肾的主要毗邻。熟悉肾的被膜和包被概况。

4.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和狭窄,熟悉各部主要毗邻结构。

5.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主要毗邻,膀胱三角。

6.掌握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连结关系。

7.掌握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相互间的关系。卵巢和子宫的固定装置。

三、教学内容

1.观察脏胸膜和壁胸膜的配布,壁胸膜的分部,胸膜顶及肋膈隐窝的位置及胸膜顶的毗邻。

2.观察纵隔的境界、分部,辨认主要结构。

3.观察肾的位置、形态。查肾前、后面的毗邻器官,结构。比较左、右肾的位置差异及各自与第十二肋的关系。

4.观察肾门及辨认肾门结构及排列;肾窦及其内容物。

5.观察肾剖面各结构。

6.寻认输尿管并追踪其行程和形态,查和输尿管交叉的结构。

7.观察膀胱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寻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观察输尿管间襞及膀胱三角的粘膜特点。

8.观察睾丸、附睾的位置和形态,睾丸鞘膜的性状及脏、壁层的配布以及鞘膜腔。

9.观察输精管的行程和终止,触摸其硬度;检查精索的位置和构成。

10.观察精囊、前列腺的位置、形态,精囊与输精管壶腹的位置关系,前列腺与膀胱颈、尿生殖膈和直肠的位置关系。

11.区分阴茎头、阴茎体和阴茎根,观察阴茎的构造和三个海绵体的位置和形态关系;查看阴茎包皮及阴茎系带的位置和构成。

112.观察阴囊的构造和内容。

13.观察男性尿道分部,两个弯曲,三个狭窄,三个膨大的形态和部位。

14.观察卵巢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子宫阔韧带的关系;查看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卵巢系膜。

15.寻认输卵管;观察它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征。

16.观察子宫的位置以及其和膀胱、尿道和直肠的位置关系;子宫的形态和分部;子宫腔与子宫颈管的形态及其连通关系;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骶韧带位置、附着和构成。

17.观察阴道的位置和毗邻;查看阴道穹的构成,以及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关系。

18.辨认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及尿道内口与阴道口的位置关系。

实习八乳房、腹膜、会阴、内分泌系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乳房、腹膜、会阴、内分泌器官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乳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掌握腹膜的配布和腹膜腔的形成;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的位置与交通。

3.了解腹膜的分部,腹膜间隙的位置和交通。

4.掌握会阴的分部及通过结构。

三、教学内容

1.观察乳头、乳晕、输乳管的排列方向和乳房悬韧带的形态特点。

2.观察壁腹膜、脏腹膜的配布和腹膜腔的形成,大网膜的形态,小网膜的位置、组成,检查小网膜右缘通过的主要结构及网膜孔的位置和围成;检查网膜囊,明确其位置,范围和交通。

3.观察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肝圆韧带的附着;肠系膜的形态及肠系膜根的附着部位;横结肠、乙状结肠系膜的形态,注意各系膜内包含的血管等结构。

4.确认腹股沟内外侧窝、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和膀胱子宫陷凹的位置。

5.观察看胃、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肝、脾、膀胱、子宫等器官被腹膜覆盖的范围,以确定器官的类型。

6.探查腹膜腔、结肠上下曲的腹膜间隙及其交通道。

7.观察会阴的范围;狭义会阴的位置;盆底肌及会阴诸肌。查看坐骨直肠窝的位置、形态;穿会阴的结构。

实习九心标本观察、运动系统与内脏学标本考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的模型和标本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对学生前半学期运动系统与内脏学实验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及主要毗邻。

2.掌握心各腔的形态结构。

3.熟悉心的构造。

4.掌握心传导系。

5.掌握心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心的静脉。

6.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腔的形成及心包窦的位置。

三、教学内容

1.观察心的位置;查心的毗邻关系。

2.观察心的外形、心尖、心底、三缘、两面的形态,构成和结构;辨认冠状沟,前、后室沟及后房间、房室交点。

3.观察右心耳的外形,寻找界沟;查认界嵴,区分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辨认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和右房室口;查看下腔静脉瓣及冠状窦瓣;寻认卵圆窝;划定koch三角的境界。

4.观察右心室的位置形态,寻认室上嵴,区分右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寻查右房室瓣观察其形态和开口方向,以及瓣膜、腱索、乳头肌的连接关系;鉴别前、后、隔侧乳头肌;寻认隔缘肉柱。观察肺动脉口和肺动脉瓣的形态和开口方向。

5.观察左心耳的形态及其内面的梳状肌。寻认肺静脉口及左房室口。

6.观察左心室的位置形态,左房室瓣的形态和开口方向,以及瓣膜、腱索、乳头肌的连接关系;区分左室流入道和流出道;鉴别前、后乳头肌;观察主动脉瓣及其开口方向。查主动脉瓣及其开口方向。查主动脉窦及左、右冠状动脉口。对比左、右心室壁及乳头肌的形态差别。

7.辨认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以及心内膜与心瓣膜的关系。查认二尖瓣环、三尖瓣环、左房室瓣环及右房室瓣环、右纤维三角、左纤维三角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摸认室间隔膜性部。

8.观察心传导系的蒲肯野氏纤维网。

9.寻认冠状动脉的起始,并追踪观察其行程、分支和分布。

10.辨认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区分浆膜的壁层和脏层,探察心包窦。

实习十肺循环的动脉、头颈部与上肢动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动脉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肺循环的动脉、头颈部与上肢动脉的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

2.掌握颈总动脉的起止、行程、颈动脉窦的位置。颈外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

3.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行程和主要分支。

4.掌握上肢动脉干的名称,行程及主要分支。

5.熟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6.明确头颈及上肢部的压迫止血部位。

7.掌握胸主动脉的行程和主要分支。

8.掌握腹主动脉的行程和主要分支。

三、教学内容

1.观察主动脉的起始、行程、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分支分部概况。动脉韧带。

2.观察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辨认颈动脉窦,颈内、外动脉的行程;寻认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以及上颌动脉发出的脑膜中动脉、下颌牙槽动脉。

3.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发出的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及其甲状腺下动脉。

4.观察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的行程。寻认各动脉依次发出的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骨间总动脉、拇主要动脉。

5.观察掌浅弓、掌深弓组成、位置、分支和分布。

6.触摸头颈部和上肢部动脉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

7.在活体上画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8.观察肋间后动脉在肋间隙内走行部位及其与肋间后静脉、肋间神经的关系。

9.寻认腹主动脉发出的腰动脉、肾动;腹腔干及其发出的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肠系膜下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

实习十一胸腹盆部和下肢的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血管和淋巴管道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胸部、腹部与盆部的动脉、下肢的动脉、静脉、淋巴系统的标本与模型的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2.掌握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的位置。

3.掌握下肢动脉干的名称、行程及其主要分支。

4.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属支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5.掌握下腔静脉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属支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6.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程、主要属支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7.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8.熟悉下颌下淋巴结和颈外侧浅、深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及收集范围。9.掌握脾、胸腺的位置和形态。

三、教学内容

1.观察髂总动脉的位置及其终支;髂外动脉的位置及其发出的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2.观察髂内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①闭孔动脉②臀上动脉③臀下动脉④膀胱下动脉和直肠下动脉⑤阴部内动脉⑥子宫动脉。

3.观察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和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程。

4.观察股动脉发出的股深动脉及其旋股内、外侧动脉,穿动脉;胫后动脉发出的腓动脉。

5.在活体上画出股动脉、腘动脉、胫前、胫后动脉的体表投影。

6.在活体上摸下肢动脉搏动点及压迫止血部位。

7.寻认上腔静脉,检查其合成、行程和注入部位,追踪奇静脉、半奇静脉。

8.寻认颈外静脉,观察其注入部位;寻认颈内静脉,观察其行程以及它与锁骨下静脉共同形成的静脉角。

9.寻认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观察它们的起始、行程和注入部位。

10.寻认下腔静脉,检查其合成、行程和注入部位;观察髂总静脉、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的位置。

11.寻认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观察它们的起始、行程和注入。查认大隐静脉的五条属支。

12.寻认门静脉,观察其合成、行程和注入。

13.寻认胸导管,观察其行程及主要毗邻。

14.观察脾、胸腺的位置、形态,注意脾于左肋弓的关系、辨认脾结构及脾切迹。

实习十二视器、前庭蜗器、脊髓、脑干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视听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类型器官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模型和标本的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眼球的层次,各层次的分部及形态、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其形态。

2.掌握眼睑的层次结构特点;结膜的位置、性状和分布;泪器的组成。

3.掌握眼外肌的名称和位置。

4.了解眶内器官、结构和配布概况。

5.熟悉外耳的组成及外耳道的形态、鼓膜的位置和形态。

6.掌握鼓室的壁及其主要结构、毗邻,听小骨的名称与连结关系。

7.熟悉乳突窦、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的位置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

8.熟悉迷路各部的形态位置。

9.掌握脊髓的位置,熟悉其外形及脊神经根的连接关系。

10.掌握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灰质机能柱的性质、白质中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性质。

11.掌握脑干的主要结构及其与脑神经的连接关系。

12.熟悉第四脑的位置、构成及其连通关系。

13.掌握与第3-12对脑神经有关的核团在脑干的位置和性质。

14.掌握脑干内主要上、下行传导束的走行位置,熟悉脑干网状结构的组成和配布。

15.熟悉丘系交叉、橄榄中部、脑桥中下部、上丘各横断面上结构的配部概况。

三、教学内容

1.在活体上观察上、下眼睑的形态、内眦、外眦、泪乳头、泪小点、泪湖、泪埠、睑结膜、球结膜、巩膜、角膜、瞳孔、虹膜。

2.眼球冠状切面前半部观察:晶状体、睫状突、睫状体、睫状小带、虹膜、瞳孔、角膜、眼前房及眼后房。

3.眼球冠状切面后半部观察:玻璃体、剥离的视网膜、视神经盘、脉络膜、巩膜。

4.眼球矢状切面观察:眼前、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

5.眼睑由浅入深查验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睑板、睑结膜的结构特点。

6.观察上睑提肌、上、下、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的位置和肌

束的方向。

7.观察泪腺的位置、形态;泪囊的位置、形态及其与上下泪小管及鼻泪管的关系。

8.查认眼动脉的行程及其发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长、短动脉。

9.观察眶内眼球、视神经其周围的眼肌、血管、神经、筋膜等的配布情况。

10.观察外耳道分部和弯曲,鼓膜的位置和形态。

11.在颞骨锯开标本和解剖标本上观察①鼓室的位置、形态。②鼓室六壁的毗邻。③岬、前庭蜗窗、面神经管凸。④乳突窦、乳突小房。

⑤咽鼓管的位置与连接。⑥听小骨的位置及其连结关系。

12.在内耳雕刻标本上观察:①明确内耳在颞骨中的位置,以及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的相互位置关系。②根据方位辨认前、后、外三个半规管及三者的位置关系。

13.在内耳模型上观察:①骨迷路和迷路的关系。②骨迷路各部及膜迷路各部,各自的相互关系。③复查前庭外侧壁的前庭窗和蜗窗。

④观察每个半规管的骨、膜壶腹。⑤椭圆囊、球囊及其连通。⑥在内耳寻找蜗轴、骨螺旋、膜螺板、前庭阶、鼓阶、蜗管等。

14.在活体脊髓上观察脊髓的位置,其下端与椎骨的对应关系,终丝的附着部位。自上而下检查脊神经的走向,观察马尾的组成。查认脊髓和脊神经节。

15.在离体的脊髓标本上观察:①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圆锥、终丝、马尾、脊神经前、后根的关系。②沟和裂。③脊髓节段和脊神经节。

16.观察脊髓各断横面上的灰质、白质配部的差别,灰白质的分部,脊髓中央管、表面的沟和裂。

17.在传导路模型上观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外侧束的位置。

18.画脊髓胸段横断面图,标注灰质各部核团及白质各索内的主要传导束的名称、位置和性质。

19.查认舌下神经的行程、位置。观察其分布。

20.在整脑和矢状切面标本上观察各脑部的位置及其连接。

21.在脑干或模型上观察:前正中裂、前外侧沟、舌下神经、锥体交叉、锥体、橄榄、舌咽、迷走、副神经、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脑桥小脑角、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观察: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角、菱形窝的围成。髓纹、正中沟、前庭区、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迷走神经三角、舌下神经三角、

滑车神经、上丘、下丘及上、下丘臂。

22.在脑干神经核模型上观察:①一般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②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③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④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⑤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核及脊束核。⑥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耳蜗前、后核。

23.观察: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上、下丘脑核、红核及黑质。

24.在传导路模型上观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皮质核束、皮质脊髓的走行、位置;丘系交叉、三叉神经传入路、听觉传导路第二级纤维的交叉部位;皮质核束与脑干运动核的连接情况及锥体交叉部位。

25.挂图或教材上的图辨认丘系交叉、橄中部、脑桥中部、上丘各横断面上的传导束、神经核、网状结构的名称、位置。

26.观察延髓、脑桥、中脑标本横断面灰、白质及网状结构的配布概况,对比其差别。

实习十三小脑、间脑、端脑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类型器官的观察和描述分析方法,并能在小脑、间脑、端脑的模型和标本的教学观摩、自主观察和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小脑皮质、髓质及小脑核的配布。

2.掌握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主要结构;背侧丘脑的特异性核。

3.大脑的形态,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各叶的主要沟回。

4.熟悉端脑内部大脑皮质、髓质、基底神经核和侧脑室的配布概况。

5.掌握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的位置、形态。

6.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和连通。

三、教学内容

1.在小脑切面标本上观察: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三对脚切面、小脑扁桃体、绒球、绒球脚、小结、原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

2.在小脑切面标本或模型上观察:小脑皮质、髓质、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

3.在脑干标本或模型上观察:间脑的形态、分部和各部的结构。

4.在脑矢状面或模型上观察间脑的位置、毗邻关系。第三脑室的位置、围成及连通。

5.背侧丘脑模型上查认:正中裂、板内核、内侧核、前核、背外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内、外侧核、内、外侧膝状体核。

6.在脑和脑矢状切面模型上观察:①大脑纵裂、横裂、叶间沟、分叶及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②嗅球、嗅束、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7.在端脑水平切面上观察:①比较大脑皮质不同部位的厚度差别。

②辨认胼胝体、侧脑室切面。③背侧丘脑、豆状核(壳苍白球)屏状核的位置关系。④内囊前肢、膝部、后肢的位置。

⑤从外侧沟由外向内查认脑岛皮质、最外囊、胼状核、外囊、豆状核、内囊、尾状核头和尾、背侧丘脑、侧脑室等结构。

8.在端脑冠状面上观查:①大脑皮质。②胼胝体、联络纤维、穹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 生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从实验 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教 学大纲进行探讨。 一、实验课的目标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准确理解和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 基本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 骨骼系统:学生将进行骨骼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骨骼的构造、特点和功能。学生将学习到人体骨骼系统的命名、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 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2. 肌肉系统:学生将进行肌肉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肌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学生将学习到肌肉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肌肉 系统在人体运动和姿势维持中的作用。 3. 器官系统:学生将进行器官解剖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人体各个器官 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学生将学习到器官系统的分类、命名和相互关系,以及 各个器官系统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操作: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亲自进行解剖和观察。教师将指导学生正

确使用解剖工具,进行器官的切割和观察。通过亲身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 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和特点。 2. 示范演示:教师将进行解剖操作的示范演示,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 技巧。通过观看示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 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解剖操作的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 实验报告要求准确、清晰、完整,能够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操作的准确性、规 范性和效率。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鼓励学生注重实验操 作的细节和技巧。 3. 参与度评价:教师将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学生积极参 与实验操作、与小组成员合作并积极提问和讨论的行为将得到肯定和鼓励。 综上所述,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对 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准确理解和深入认识。通过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器官系统 的解剖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了解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操作、示范演示和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验 操作评价和参与度评价。通过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为后续的临 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概述 一、课程性质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 2.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三、教学任务及基本及基本要求 1.自学能力:大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主要讲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 2.基本技能:人体表面标志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 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4.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5.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6.外语: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词汇及阅读部分贡文参考资料。 绪论

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构造(骨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血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和胸骨)。 1. 椎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的共同特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包括骶骨和尾骨)。 2. 胸骨 掌握胸骨的分部、一般形态、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3. 肋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有 重要意义。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本 文将探讨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其制定的原则和内容。 首先,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解 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它涉及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研究,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 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明确教学目 标和内容,统一教学标准,确保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一致的认识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教学大 纲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其次,教学大纲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 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大纲应 该明确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人体结构的层次和组织的分类等。其次,教学大纲应该详细介绍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涵盖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解剖学标本的制备和 观察技巧等。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教学的结合。教学大纲应该根据研

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内容过于繁琐或过于简单。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大纲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大纲的内容应该包括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以及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合理安排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教程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课程中文名称:系统解剖学 课程英文名称:Systemic Anatomy 实验学时:60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康复治疗学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曾志成主编,《系统解剖学》第3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9. 2.任同明,付升旗主编,《人体解剖实验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 实验一骨总论、躯干骨 实验目标 1. 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生发育过程中如何增长和增粗。 2.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 3.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分部。掌握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4. 掌握肋骨的一般形态、分部、结构和功能及肋弓和剑突的位置。 5.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七颈推棘突、胸骨角、剑突、骶岬、骶角。 实验材料 1、人体骨架标本 2、躯干骨标本 3.纵行剖开的长骨标本,示骨松质、骨密质,骨膜,骨髓腔。

实验方法 1.观察骨骼标本时,应对照书本上插图,准确地将其放在解剖方位上;即分清其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向,因为文字描述是以解剖学方位为基础进行描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若遇有疑难问题,请以完整骨架作为参照。 2.各重要骨性标志需在活体摸认。 3.实习完毕后必须把标本整理好,发现散失和损坏者,应向任课老师报告。 实验内容 躯干骨(51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块。肋骨:24块 骨总论 1.骨的形态 在版装固定的骨上辨认,长骨呈长管状,长径大于横径,且有中空的骨髓腔存在;短骨呈立方体,较规则;不规则骨的突起较多;扁骨呈板状,内、外均为密质骨。 2.骨的构造 在新鲜动物长骨上观察,骨外膜较厚,位于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理解骨膜的作用。骨髓腔居长骨体内,含黄骨髓。骨密质较坚硬,位于外表面,尤其是长骨干;骨松质呈疏松状,位于长骨骺、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多含红骨髓,在长骨干与两端骺的结合处寻找骺软骨或骺线,理解其发生及作用。 3.骨的理化性质 用手指捻捏锻烧骨,极易破碎,借此理解无机质的特性;取出脱钙骨,观察其外形未见改变,如用手触摸、扭转此肋骨,发现可打结,说明了有机质的弹性和韧性。 躯干骨 1.椎骨 (1)椎骨的一般结构:取胸椎标本观察。 解剖方位确定:解剖学形态结构和结构之间关系的描叙通常依据解剖学方位。确定手中所持标本的解剖学方位。胸椎解剖学方位的确定依据是;大的圆柱体结构为椎体,其放置朝

(完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汇总,推荐文档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 一、课程编号:11033 适用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126学时(其中含实验90 学时) 学分数:7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系统解剖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讲授: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机能意义,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2、实验:系统解剖学是以实验为主,分组在实验室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录像等反复实践,加深“三基”内容的训练。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与结构,能正确运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动脉和神经分布及静脉和淋巴汇流。 为适用五年制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大纲,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级,各系统中的掌握内容为面授内容,了解内容为自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四、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 五、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 [目的要求] 一、掌握骨(bone)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生长方式及骺软骨的骨化。 二、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椎骨(vertebrae)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sternal angle)的特征和意义、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三、掌握颅(skull)的组成和功能、脑颅(cerebral cranium)诸骨的位置和分部。熟悉面颅诸骨的位置和分部。掌握上、下颌骨的形态结构。掌握颅的顶面观、侧面观的形态结构;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熟悉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 四、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肩胛骨(scapula)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肱骨(humerus)、前臂骨的形态、位置和主要结构。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及分布,髋骨(hip bona)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股骨(femur)的位置、形成和结构,髌骨的位置,小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研究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掌握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研究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人体解剖学的研究,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人体解剖学的开展简史。 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和面。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研究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2、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发展概况与分科,体型、变异与畸形的概念。【教学内容】 一、人体结构概述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形态学研讨办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5、人体形态学描述的标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骨学总论 第一节概述 重点与难点】 重点: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讲授方针】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教学内容】 一、骨的形态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四、骨的产生和生长 5、骨的表面特征 学时】2学时(理论) 第二节躯干骨 教学目标】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 2、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完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教案 系统解剖学 (第六版)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

前言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多媒体,施行大班理论教学和小班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要求学生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英文解剖学词汇,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位置与形态,并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要求,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26学时,学分为7学分,实习考核占20%,理论考核占80%. 理论与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本科系统解剖学进度表126学时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熟悉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3.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分科及发展简史。 【教学难点】 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3.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4.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和面. 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分类;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的分部及重要标志;颅骨的组成、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颅的整体观;上、下肢带骨,自由上、下肢骨的位置及形态。 2.熟悉骨的构造;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结构、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变化;肋的组成、形态结构;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及排列。 3。了解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腕骨、掌骨的位置、组成及形态;跗骨、跖骨和趾骨的位置及排列。 【教学难点】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形态;颅的整体观。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总学时:90 实验总学时:22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 承担实验室(或教研室):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 系统解剖学课程在高等中医学院校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学以及其它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系统解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XXX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力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针,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形态、位置、结构及其主要机能; 2.了解人整体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整体性概念; 3.了解人体器官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为其他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四、实验项目名称、性质和学时分配

五、各单项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 (一)实验名称:躯干骨和颅骨 实验内容:躯干骨、颅骨 实验目的: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躯干骨和颅骨的配布和形态特征。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二)实验名称:四肢骨 实验内容:上肢骨、下肢骨 实验目的: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四肢骨的配布和形态特征。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三)实验名称:骨连结 实验内容:躯干骨连结、上肢骨连结、下肢骨连结、颅骨连结 实验目的: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主要关节的构成、功能特点和主要运动形式。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四)实验名称:肌学 实验内容: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头颈肌 实验目的: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人体各部主要肌群的配布、形态特征、功能和形成的局部结构。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五)实验名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实验内容: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 实验目的: 1.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消化管各部的形态特征,各主要消化腺的位置、形态,腹膜的分部及其形成结构; 2.通过对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电脑投影及挂图,掌握呼吸道各部的形态特征,肺的形态,胸膜的分部及其形成结构,了解纵隔的概念、分部。 实验要求:30人/小班,5人/组。

系统解剖学大纲

绪论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颅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二、躯干骨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英文名称:systemic anatom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供护理、检验、药学、预防、生物科学等专业使用。 考核方式:主要分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卷面考核、提交实验结果和面试五类,可选取多种方式,实验成绩的构成方式及占总成绩的20%。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通过本门课的教学过程阐明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和医学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为学生学好生理、病理、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总学时60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30学时、实验学时30学时,实验个数为20个。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实验一绪论、骨学总论、中轴骨骼 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骨的基本形态、骨的分类、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椎骨的分部、椎骨的基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的形态结构和分部、躯干骨的主要骨性标志。三、实验内容: 结合骨架和游离骨观察各类的形态结构;结合脱钙骨和煅烧骨标本观察骨的物理特性;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各部椎骨的典型结构区别。掌握颅的组成及其分部。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和位置,下颌骨的形态、结构。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包括主要孔裂、颅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四、学时:1.5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常规解剖器械;人体骨架标本、各类骨标本、躯干骨标本。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爱护标本,轻拿轻放。 实验二附肢骨骼、关节学总论 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上肢骨中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与形态、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髋骨的位置、组成和形态,股骨、胫骨、腓骨、膑骨的位置与形态,跗骨的排列。 三、实验内容: 结合书中片图观察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和其表面的主要结构特征。 四、学时:1.5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常规解剖器械;人体骨架标本、四肢骨标本。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爱护标本,轻拿轻放。 第 1 页共8 页

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内容

大学系统解剖学实验内容 实验一骨学总论、躯干骨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肋骨、胸骨的形态; 3.理解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作业: 1、简述骨的构造。 2、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3、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 4、何谓胸骨角?有何临床意义? 5、绘图:P8:图1-1 全身骨骼 实验二颅骨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脑颅、面颅各骨的名称、各骨在整颅中的位置关系。 2.掌握颅顶、颅底、颅前面及颅侧面的主要形态结构及重要的骨性标志。 3.掌握翼点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掌握鼻旁窦名称、位置、开口。 作业:

1、脑颅、面颅各由哪些骨构成? 2、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可见哪些孔裂?其中哪些孔裂与眶相通? 3、在活体上,能摸到颅骨的哪些重要的骨性标志? 4、简述眶的交通? 5、鼻旁窦有哪些?试述它们的位置和开口。 实验三四肢骨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上、下肢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2.掌握四肢各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作业: 1、在活体上能摸到上、下肢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 2、肱骨下端和尺骨上端各有哪些重要结构? 实验四关节学实验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的位置; 3.掌握脊柱的整体观;骨盆的组成和形态;胸廓的组成、形态; 4.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作业: 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 2、椎间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教学大纲 1. 引言 - 课程简介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课程结构 - 课程总体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 理论课程包括基本概念、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等内容 - 实践课程强调解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 3. 课程内容 3.1 基础解剖学 - 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 - 解剖学术语:常用的解剖学与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的释义和用法 - 大体解剖学: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 整体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2 解剖学技术 - 器械使用:解剖刀、剪刀、手术缝合线等常用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 观察技巧:解剖标本的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 实验操作:解剖标本的正确处理、解剖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3.3 解剖学与临床 - 临床应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包括手术操作的基本解剖知识和解剖学影像学等 - 解剖学病例研究:通过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析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4. 教学方法 - 理论授课:使用多媒体讲解,辅以图示和示例进行解剖学知识的传授 -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剖标本,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讨论和研讨:通过讨论和研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 评估方式 -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础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实际解剖操作中的表现和掌握情况的考核 - 论文或研究报告:学生通过研究和分析一定的解剖学案例,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 6. 参考资料 - 解剖学教材:列出本课程推荐教材的名称和作者 - 解剖学参考书:列出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解剖学书籍和参考资料的名称和作者 以上为解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框架,具体的教学安排和内容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大纲,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 2、理解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 3、了解人体胚胎发生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畸形的形成原因。 4、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敬畏之心,提高其对医学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 骨学: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分类、骨连接和骨的发生等基本知识。关节学:掌握关节的组成、分类、运动形式和常见关节疾病等知识。肌学:掌握肌肉的分类、组织结构和运动原理,了解常见肌肉疾病等知识。

2、消化系统 口腔:了解口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牙的分类和萌出等知识。食管:了解食管的组成、结构和运输机制,掌握食管疾病的形成原因等知识。 胃:了解胃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掌握常见的胃部疾病等知识。小肠、大肠和肛门:了解小肠、大肠和肛门的组成、组织结构和功能,掌握相关疾病的形成原因等知识。 3、呼吸系统 鼻腔:了解鼻腔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鼻炎的形成原因等知识。喉:了解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喉癌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肺:了解肺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掌握肺炎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4、循环系统 心:了解心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血管:了解血管的分类、组织结构和运输机制,掌握高血压、动脉硬

化等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5、泌尿系统 肾:了解肾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掌握肾炎、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膀胱和尿道:了解膀胱和尿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尿路感染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6、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女性生殖系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掌握脑卒中、脑梗塞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 外周神经系统:了解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运输机制,掌握神经痛、神经炎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等知识。8、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解剖教研室编写

第一章绪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任务一观察上皮

组织的结构)。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第二章实验内容 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11030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属性:必修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学时:44 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分:4.0 开课部门:医学院考核要求:考试(闭卷) 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实验课观察、解剖,让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相关功能以及人体各部的层次结构、各器官的配布组合和位置毗邻关系,充分验证、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项目1:四肢骨 1、教学内容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归纳它们的分布部位。 (2)在肱骨上观察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肱骨滑车。 (3)在桡骨上观察桡骨头、桡骨粗隆、茎突。 (4)在尺骨上观察鹰嘴、滑车切迹、茎突。 (5)在肩胛骨上观察肩胛冈、肩峰、喙突、关节盂。 (6)在髋骨上观察髋臼、闭孔、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弓状线。 (7)在股骨上观察股骨头、股骨颈、股骨体、大转子、小转子、内上髁、外上髁。 在胫骨上观察内上髁、外上髁、内踝。 2、教学目标 (1)了解上肢骨和下肢骨的数目和位置。 (2)掌握骨的分类。 (3)掌握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的区别。 (4)掌握上肢骨和下肢骨的名称、形态和构造。 (5)掌握肱骨外科颈、解剖颈的位置区别。 实验项目2:躯干骨、颅骨、关节 1、教学内容 (1)在标本上观察脊柱的位置和组成。 (2)在颈椎上观察横突孔、棘突。 (3)在寰椎上观察前弓、后弓、侧块。 (4)在枢椎上观察齿突。 (5)在骶骨上观察骶骨岬、骶前孔、骶后孔、耳状面、骶管、骶管裂孔。 (6)在标本上观察胸廓的外形、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剑突。 (7)在颅骨标本上观察颅的分布、各颅骨在整颅中的位置和有关的形态结构。 (8)在颅底内面观察筛板、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舌下神经管。 (9)在颅的侧面观察颞窝、翼点。 (10)在颅的前面观察视神经管、骨性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各鼻旁窦的位置和形态。 2、教学目标 (1)了解脊柱的各类骨连接、组成和形态特点。 (2)了解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性强。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组成、正常位置及形态结构,了解人体结构的毗邻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常人体形态学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解剖术语;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辨认能力,综合判断、思维表达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备注:根据专业性质及课程要求,结合实验室条件,灵活调整实验项目。 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骨3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掌握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各部骨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等。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课注意事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2.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4.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5.人体全身主要的骨性标志。 实验项目二:骨连接3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掌握各部分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运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各部骨连接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标本冷藏柜等。 (三)实验内容 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4.人体各部重要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实验项目三:肌3学时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肌的构造、分类、起止点和辅助装置。 2.掌握肌肉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3.掌握人体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各部肌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

影像本科断层解剖学试验教学大纲汇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断层解剖学 课程代码:[1071131155] 学分与学时:1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对象:影像技术本科专业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用断层的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它是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随着CT、MRI和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对照学习连续断层标本与CT、MRI图像,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层中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规律,为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奠定基础理论知识。 三、实验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以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教学以精讲多练、学生观察断层标本为主,辅以局解标本、模型、绘制断层结构图、组织讨论和作业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理解基本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实验一头部(一) 【目的要求】 1.掌握颅脑(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脑池、蝶鞍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2.熟悉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置及形态;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来源、分支、行径和分布。 3.了解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 【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时数】4学时 【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 观片灯,多媒体设备、颅骨标本若干、脑标本若干。 【实验内容】 1.脑表面主要沟回和脑内部基底核区、连合纤维、脑室、脑池的位

系统解剖学复习大纲

系统解剖学复习大纲(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实习项目一骨学总论学 1、填空题 (1)骨的形态包括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每个骨块由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 (3)骨质可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4)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按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四部分。 2.名词解释 骨骼;含气骨;骨质;骨髓;骨膜;滋养孔。 骨骼: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P8 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P8 骨膜: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P8 滋养孔: 3.问答题 (1)试述长骨的构造。P7 (2)试述骨的构造.P8 重点掌握 各部骨的数目;骺;骺线;骺软骨;骨小梁;骨的构造;骨膜的作用;骨髓。 实习项目二躯干骨 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每个椎骨由椎弓、椎体和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 (2)每个椎弓伸出的突起包括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二对关节突。 (3)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4)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它由前弓,后弓,侧块构成。 (5)胸椎的主要特点是有上下肋凹和左右肋凹,棘突特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排列。 (6)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 2、名词解释 椎孔,椎管,椎间孔,隆椎,岬,骶管裂孔,胸骨角。 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椎管: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岬:骶骨底的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骶管裂孔: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问答题 1.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和结构。P12 2.试述颈椎的主要特点。P13 3.试述胸骨的结构P15 4.试述胸椎和腰椎的形态特点P12、13 5.试述骶骨的形态结构P15 重点掌握 各部椎骨的数目,椎骨的一般形态,椎孔,椎管,椎间孔,寰椎,枢椎,隆椎,各椎骨的特点,岬,胸骨角,肋。 实习项目三上肢骨 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上肢自由骨两部分。 2.肩胛骨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侧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3.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隆起称三角肌粗隆,为肌肉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斜行浅沟称桡神经沟,内有同名神经通过。 4.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余尺骨头相关节的是尺切迹。 5.尺骨下端称尺骨头,其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6.近侧腕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7.远侧腕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名词解释 关节盂,桡神经沟P28,桡切迹P29,尺切迹P29。 关节盂:肩胛骨外侧角膨大,有朝向外侧的关节面,称关节盂 问答题 1.试述肱骨的形态结构P28 2.试述腕骨的组成和名称P31 3.试述桡骨和尺骨的形态结构P29 重点掌握 肩胛骨,肩胛骨下角,关节盂,肩峰,肱骨解剖颈,肱骨解剖颈,肱骨內上髁,肱骨外上髁,桡神经沟,尺神经沟,桡骨头,桡骨粗隆,尺切迹,桡骨茎突,鹰嘴,桡切迹,尺骨头,尺骨茎突。 实习项目四下肢骨 复习思考题 1、填空题 1.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下肢自由骨两部分。 2.髖骨由上部的髂骨,后下部的坐骨和前下部的耻骨构成。 3.跗骨由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3块楔骨组成。

解剖消化系统实验报告

解剖消化系统实验报告 篇一: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 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 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 二,实验原理: 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 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 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 三,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

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 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四,实验步骤: 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0.5~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 2,将蟾蜍置于有孔的蛙板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 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拉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

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 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 五,实验结果: 1, 2, 六,实验结论: 1,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流很慢,通透性大。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2,蟾蜍的肝脏在体腔的前部,呈红棕色,不完全地环绕着心包,一般蛙类至少有中,右,左三叶。在中叶的腹面靠近右叶的一边有一颗黄绿色或墨绿色椭圆形的胆囊,具有导管引入胆总管而与小肠相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