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

最近,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系统解剖学在医疗和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教育领域,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应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是一种系统性和丰富性地深入了解人

体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方法。它包含全面的系统解剖学知识,涵盖了身体结构,解剖位置,解剖结构,解剖图,器官功能,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等。它将各个解剖系统结构和功能分解成若干部分,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动画,图片,实物示范,实际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系统解剖学的内容。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解剖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系统解剖学知识掌握其它有关学科的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解剖学的知识来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理学知识;同样,学生可以利用解剖学知识来帮助在药理学中更好地掌握器官结构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器官的功能和药物的作用机制。

此外,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操作。例如,实验教学课件可以提供学生完整准确的解剖部位图谱、实际操作顺序以及整个实验的步骤,从而帮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走向正确的路径,加深理解,提高技能。

以上就是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课件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

学生深入了解系统解剖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解剖学基础第三版课件

系统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运动系统:名词解释 1.喉软骨: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喉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2.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的管状结构称椎管,容纳脊髓 3.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4.椎间孔: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骶岬: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岬),参与界线的组成。 6.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管麻醉的定位标志。 7.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8.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9.桡神经沟:肱骨体的后面中份有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静脉经过。

10.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11.关节囊:附着关节面的周缘封闭关节腔的结缔组织其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 12.椎间盘: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有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椎间盘具有缓冲作用,并使脊柱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13.骨连结:骨和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称骨连结,按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4.骨盆: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相连结而成的骨环,骨盆以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两部分。 15.界线:是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翼、髂骨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为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16.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接,使足底形成凸向上的弓。 1.筋膜:肌的辅助装置,分为浅、深筋膜两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构成。深筋膜在浅筋膜深方,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神经等。

解剖学的教案

解剖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 时间: 2004年9月(4课时)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人体结构的意义,并了解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重点与难点: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两对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第一节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 有许多人一提到“解剖”就想到拿刀子在尸体上割。因为“庖丁解牛”“解剖而视之”已经叫人把解剖定论为“支解和剖析”。在医学上这是十分正确的,而对于造型艺术而言,仅仅只知道人体有那些骨骼和肌肉是很不够的。有的人看了几本解剖书,人体有多少肌肉、多少骨骼记得滚瓜烂熟,然而面对模特时却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活人是一个整体,他是许多肌肉和骨骼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构造我们把它称之为结构。 (出示多媒体课件和骨骼标本) 当医生拿起手术刀的时候,他要准确地打开人体身上的某一块肌肉的某一个部位,直取病灶。而当艺术家操起画笔或是一块泥料时,他所想到的不只是某一块肌肉或某一个部位,而是许多肌肉和骨头加起来的东西──结构。这也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或未来艺术家所需要掌握的东西。 人体结构是很复杂的,当我们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体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哪一块肌肉和哪一块骨头,而是他的整体结构。如我们可以把头部理解成一个球体加楔形,或者干脆把它看成是一个卵形;颈子看成是一个柱体;胸部

和臀部是两个楔形;四肢看成是圆柱体和截锥体。对人体结构的这样一种理解我们把它叫做几何结构。世界上所有的人肌肉和骨骼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相同的肌肉和骨骼由于型号不一样,而组装出千差万别的人体形态。 形态和动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体的运动状态叫做动态,人们的动态是可以相互模仿的,例如,军人的步伐可以整齐划一,体操表演者和舞蹈演员可以把动作模拟得微妙微肖,天衣无缝。但是他们的面部五官各具特色,千人千面,剥下他们的外衣其肌肤胖瘦、体表曲线和外形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形态上的不同,是难以模仿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双胞胎也会有区别。人体形态和个体特征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人体形态部分) 第二节学习人体结构的意义 有人认为不学人体结构,只要通过千百次刻苦训练也能画好人体。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样做会使自己走很多弯路,而且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去研究对象,比如哪里是骨点、哪里是肌肉,对象形体结构的转折、比例形态等,你不得不去思考。实际上你还是在研究人体结构。须不知最后还是比学过人体结构的人稍逊一筹。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它。美术作品反映社会反映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我们要画好运动中的人物形象,其肌肉变化和骨点位置光从表面去看是画不准的,必须知道皮下的结构是怎样的,再看表面起伏才知道哪里是重要的结构,哪里是偶然的起伏和非本质的可画可不画的东西。因而“不学人体结构也能画好人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纯粹从表面去模仿必然要走弯路浪费很多时间。西方许多艺术大师都对人体结构和形态有很深的研究,达?芬奇还亲手解剖了十几具尸体并做了

15-20分钟解剖学课件教案

15-20分钟解剖学课件教案 解剖学教学课件(共8篇) 环节绕关节矢状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额状面内的。(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额状轴:通过关节中心的左右方向的轴。 环节绕关节额状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矢状面内的。(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垂直轴:通过关节中心的上下方向的轴。 环节绕关节垂直轴转动时其运动是发生在水平面内的。(提问;哪位同学再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动画和动作视频播放,结合动作实例讲解和启发式提问。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人体基本运动轴的方向,环节绕轴转动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动作,这些动作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之中。这为将来体育动作 的解剖学分析发下坚实的理论基础。(ppt第16-18张)思考(3分钟) 1、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侧手翻(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2、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单杠骑撑前回环(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3、根据本节课所讲“轴”和“面”的知识点分析视频动作---艺术体操转体(播放视频、提问、讲解)。 4、回顾分析讨论片头视频里的几个典型动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ppt视频播放,结合讲解、讨论及启发式提问。教学目的:把本次课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动作实例分析中,为今后动作分析做一铺垫。(ppt 第19-20张)

四、课后作业(1分钟) 1、(看视频)请问右臂绕什么轴运动?其运动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中? 2、(看图片)请问图中所示是什么轴?环节绕此轴转动能产生什么 运动?其轨迹发生在哪个平面中?(ppt 第21张) 五、宣布下节课教学内容(30秒)运动系统---骨骼总论(要求同学们预习) (ppt第22张) 六、公布课外互动渠道(30秒)qq、邮箱等便于师生课后交流。(ppt第 23张) 七、教师单位、姓名、日期第3篇:《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解剖学》教学大纲(网络版)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解剖学》是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由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而成的一门医学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人体各部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学会正确运用人体结构学知识和术语,为正常人体功能学、病理学、药理学及各门临床、助产相关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依照护临床助产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解剖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如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等。2熟悉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助产士大纲中常见疾病的发生与结构改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

【生物课件】《动物解剖学》文本电子教案

《动物解剖学》文本电子教案 说明 一、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7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实习34学时。 二、本门课程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选用全国职技高师教育类统编教材《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9月。 绪论与前言 目的要求:本章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要求重点掌握动物解剖学的概论、分类、学习方法、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等。 教学方法与学时:理论讲授。学时数为1学时。 讲授主要内容: 1、畜禽解剖学的概念。 2、畜禽解剖学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与意义。

3、畜禽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4、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 本章重点:要求重点掌握动物解剖学的概论、学习方法、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等。 本章难点:动物解剖学中常用的方位术语。 本章思考题: 1、畜禽解剖学、正中矢状面、横断面、额面(水平面)的概念? 2、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 3、畜禽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前言 一、自我介绍: 二、介绍本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理论36学时,实验34学时。 三、认识班级干部,并强调课堂组织纪律要求。 四、简要介绍专业性质和选用的教材等。

绪论 [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五个方面问题:畜禽解剖学的概念;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目的;解剖学中常用的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主要参考资料等。 第一节畜禽解剖学的概念 一、定义:就解剖学而言,范围较广,包括人体解剖学、家畜解剖学、家禽解剖 学、野生动物解剖学等。针对畜禽解剖学而言,根据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可分为:大体解剖学(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定义:畜禽解剖学是借助于解剖器械(刀、剪、锯、针),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例如:消化系统从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胰腺等。 心血管系统的心脏的形态位置与结构等。 二、畜禽解剖学的分类:解剖学的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可分为多种学科。

解剖教案

第1、2课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 四、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

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 7、简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8、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功能。 9、肌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和细胞形态。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 第3课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能够说出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 3、激发学生探究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建筑,为它们精妙的结构赞不绝口时,同学们是否想过,还有一种完美的“建筑”:它的曲线是那样的优美,它的组成是那样的精巧,它的功能是那样的丰富与协调。。。。。。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身体。每一种建筑都有着自己的层次结构,那么我们的身体做为一种最奇妙的“建筑”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 板书课题:4、人体的组成 2、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 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指出来。(指名上台指认、介绍) 2、参照20页图和人体结构模型,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

6.神经系统解剖教案

6.神经系统解剖教案 一、教材分析 神经系统解剖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通过对神经系统解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约为XX人,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对于人体解剖和生理机制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各部位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和职业责任感。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神经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准备 教材:选用适合中职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活页教材: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包括神经系统解剖图谱、实践操作指南等,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包括神经系统解剖的教学视频、实践操作的演示视频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教学器材:准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包括神经系统模型、解剖器械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PPT、Flash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教学时间:上课开始后的前5分钟 教学内容:通过提问“什么是神经系统?”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师行为: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行为:思考并回答问题,如“神经系统是控制我们身体运动的”。 教学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思政元素:通过讨论神经系统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学知识对于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教学时间:10分钟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结合教材和活页教材,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教师行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神经系统的解

《功能解剖学》教案

《功能解剖学》教案? 答:《功能解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解剖学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绪论: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与医学的关系; 2. 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3. 运动系统:骨的分类、骨连接和骨骼肌,人体各部位的主要肌肉及其功能; 4.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5. 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和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6. 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7. 泌尿系统: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尿的生成和排放过程; 8. 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

9. 内分泌系统:腺体的分类和功能,激素的作用机制; 10. 免疫系统: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过程和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和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直观认识; 2. 实验授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病例分析:引入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病理变化,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共XX个学时,其中理论授课XX个学时,实验授课XX个学时,课堂讨论XX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1. 第一周:绪论(2学时),细胞和基本组织(2学时); 2. 第二周:运动系统(2学时),循环系统(2学时); 3. 第三周:呼吸系统(2学时),消化系统(2学时); 4. 第四周:泌尿系统(2学时),神经系统(2学时); 5. 第五周:内分泌系统(2学时),免疫系统(2学时); 6. 第六周:病例分析(2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

中国医科大基础医学系统解剖学课件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一、位置和外形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第二节脑-1- 第一节脊髓前正中裂后正中沟一、位置和外形前外侧沟颈膨大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后中间沟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后外侧沟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6条沟:前正中裂1 后正中沟1 腰骶膨大前外侧沟2 后外侧沟2 终丝-2- 脊髓圆锥后正中沟终丝脊髓圆锥马尾脊神经〔31对〕前根〔运动〕终丝后根〔感觉〕马尾第一胝神经终丝后根-3- 前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31个脊髓节段:C8、T12、L5、S5、Co1C1 C4 〔=〕与同序数椎骨相对C5 T4 〔-1〕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T5 T8 〔-2〕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T9 T12 〔-3〕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L1 -L5 〔T10-12与第10-12胸椎相对S1 Co 〔L1〕与第一腰椎相对-4-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前角〔前柱〕后角〔后柱〕侧角〔侧柱〕中间带中央灰质灰质后连合灰质前连合白质前索外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终室-5-〔一〕灰质Rexed 板层板层Ⅰ——边缘层〔海绵带〕板层Ⅱ——胶状质板层Ⅲ内有后角固有核板层Ⅳ板层Ⅴ接受本体感觉传入纤维调节运动板层Ⅵ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中间外侧核——与内脏运动有关板层Ⅶ胸核〔背核clarke柱〕—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骶副交感核—在S2-4节段相当于板层Ⅶ,内脏运动板层Ⅷ—中间神经元,影响γ与α运动神经元-6-板层Ⅸ—前角运动神经元前角内侧核:躯干肌前角外侧核:四肢肌α-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梭外肌纤维→关节运动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并发分支与其形成负反应环路板层Ⅹ—中央灰质:接受某些后根纤维Ⅹ 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7- 肌梭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板层对应的核团或部位Ⅰ后角边缘核Ⅱ胶状质Ⅲ、Ⅳ后角固有核Ⅴ后角颈网状核Ⅵ后角基底部Ⅶ中间带,背核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Ⅷ前角底部,在颈、腰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Ⅸ前角内侧核前角外侧核Ⅹ中央灰质-8-〔二〕白质薄束1.上行纤维束楔束〔1〕薄束T5 以下楔束T4 以上—传导意识性本体感觉-9- 〔2〕脊髓小脑束1脊髓小脑后束2脊髓小脑前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3〕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压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10-2 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躯体运动1皮质脊髓侧束2皮质脊髓前束3Barne 前外侧束〔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4〕网状脊髓束:躯干四肢近端肌的运动控制〔5〕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6〕内侧纵束:调节眼球运动与头部姿势-11- 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功能表现在两方面:①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②反射中枢。〔一〕脊髓反射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完成: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12- 1、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深反射〔腱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

《系统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系统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张海东;孟建;杜振兰;李跃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年(卷),期】2010(009)008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形态学图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讲授内容与结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解剖学教师的一个难题.该<系统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Authorware软件中将图形和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改进了PPT教学课件的不足,大大提高了页面跳转功能和交互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1137-1139) 【作者】张海东;孟建;杜振兰;李跃 【作者单位】271016,泰安,泰山医学院解剖教研室;271016,泰安,泰山医学院教务处;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71016,泰安,泰山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R322 【相关文献】 1.浅谈临床医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及制作——以“前列腺增生”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 [J], 吴文起;麦赞林;钟文;陈文忠;曾国华 2.FormatFactory软件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研究——以《环境科学概论》课件制作为例 [J], 张晶香 3.FormatFactory软件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应用研究——以《环境科学概

论》课件制作为例 [J], 张晶香 4.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规则的探讨——以《普通生态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为例[J], 张昊;陈士超;李治国;杨尚明 5.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几点建议——以高中物理课件制作为例 [J], 于智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解剖学中的“二、颅骨”教案

系统解剖学中的“二、颅骨”教案 一、教材分析 “颅骨”是系统解剖学中关于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颅骨与其他骨骼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内部容纳了脑组织,对人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系统解剖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仍感陌生。学生需要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 用。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颅骨的特点分析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 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提高其探究 人体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难点:颅骨的结构与脑组织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对象 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掌握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学习神经系统等学科奠定基础。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颅骨的组成、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颅骨的结构和特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颅骨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

1.准备颅骨的标本或模型。 2.制作PPT课件,包括颅骨的图片、图解等。 3.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颅骨的结构和功能。 4.布置教学场地,确保教具摆放合理,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九、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颅骨。引导学生思考颅骨的特点和功能。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学习(40分钟) (1)讲授颅骨的组成及特点(10分钟) 教师行为:讲授颅骨的组成及特点,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颅骨的结构,详细讲解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或模型,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观察教具或模型,理解颅骨的组成及特点。记录笔记,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提问。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颅骨的组成及特点,加深对颅骨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讨论与互动(15分钟)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颅骨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探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加深学生对颅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 解剖消化系统教案(四篇)

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解剖消化系 统教案(四篇)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解剖消化系统教案篇一 “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2)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精神。(2)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4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