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第二节化学平衡

●从容说课

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

CO+H2O(g) CO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生]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生]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师]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多媒体电脑]三维动画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生]观看动画效果,进一步理解溶解过程。

[师]这时候我们就说,蔗糖的溶解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是一个动态平衡。

[板书]1.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 〔溶解〕>v (结晶〕

平衡时v 〔溶解〕=v 〔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那么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以CO 和H 2O(g)的反应为例来说明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板书]2. 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请大家在下面阅读教材自学,利用在第一节中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要求把在800℃,1 L 容器中的CO 和H 2O(g)的反应情况,用一个时间——速率图象来表示,并能对图象的含义作出解释。

[学生活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因容器体积为1 L 所以c (CO)=c (H 2O)=0.01 mol ·L -1

CO + H 2O(g) CO 2 + H 2 开始浓度 0.01 0.01 0 0

一段时间后0.005 0.005 0.005 0.005

作草图:

解释:当反应开始时CO 和H 2O(g)的浓度最大,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 2和H 2的正反应速率最大;而CO 2和H 2的起始浓度为零,因而它们反应生成CO 和H 2O(g)的逆反应速率也为零。之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CO 和H 2O 〔g 〕的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就逐渐减小;生成物CO 2和H 2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就逐渐增大,最后二者相等了。

[引导]大家把这一过程同开始的溶解平衡相比较,看是否有相似的地方。

[生]分析、比较溶解平衡和刚才的反应情况:开始溶解速率大于结晶速率,后来二者催化剂 高温

相等了,建立溶解平衡;CO和H2O(g)反应,开始v正>v逆,后来二者也相等了,恍然大悟,说明可逆反应CO+H2O(g) CO2+H2此时也处于平衡状态了。

[师]确实如此,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可逆反应进行到一程度的时候,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此时化学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了。那么,同样是这一反应,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过来进行情况会怎么样。

[生]阅读教材,自学,然后朗读回答:实验证明,如果不是从CO和H2O(g)开始反应,而是各取0.01 mol CO2和0.01 mol H2,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反应,生成CO和H2O(g),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里CO、H2O(g)、CO2、H2各为0.005 mol,其组成与前者完全相同。

[板书]反应开始v正>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少,v逆增大

一定时间后:v正=v逆,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建立。

[师]请大家思考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是否停止进行了?假设停止了说明是一个静态平衡;假设反应还在进行那么应是一个动态平衡。

[生]以溶解平衡作比较,较容易得出结论: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都仍在继续进行,只是由于在同一瞬间,正反应生成CO2和H2的分子数和逆反应所消耗的CO2和H2的分子数相等,亦即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故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板书]〔让学生读出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教师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反应混合物

....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

[启发]大家能否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中,找出化学平衡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分析定义,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师]评价学生总结结果。大家还应注意化学平衡状态是维持在一定条件下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平衡状态就将遭到破坏。动态平衡也表达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2. 特征

〔1〕条件:一定条件下。

〔2〕对象:可逆反应。

〔3〕动:动态平衡。

〔4〕等:v〔正〕=v〔逆〕

〔5〕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补充说明]通过刚才大家的自学,发现无论可逆反应从反应物方向开始,还是从生成物方向开始,只要条件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一样的,所以可以说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化学反应途径无关。

[板书]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师]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判断一个可逆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地利用化学平衡的特征,去灵活地寻找在问题的描述中的各种标志,最根本的原那么就是看这些标志能否说明v正=v逆或反应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浓度一定,就可知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了。

[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化学平衡的特征分组讨论课本P39的讨论材料。〔使学生进一步

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该讨论材料进行分析:首先高炉炼铁的反应Fe2O3+3CO 2Fe +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次在增加炼铁高炉高度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均未改变,说明其前提条件与原来相同;再那么炼铁高炉高度的增加,只是增加了CO 与铁矿石接触的时间,由于条件与原来相同,根据化学平衡建立的特征,当平衡建立后反应混合物的组分将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结论:这个工程师的这种设想是错误的。不能改变炉气中CO的浓度。

[师]那么是不是说这个问题就不能解决了呢?不是的,只要改变维持平衡的某些条件就可以达到减少炉气中CO浓度的目的。〔为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作复笔〕关于这个问题等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之后就很容易解决了。

[投影练习]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表示v〔正〕=v〔逆〕,正确。

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

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错误

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

⑤因不知体积是否变化,因此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已达平衡。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答案]A

[小结]本节课我们以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基础和参照,以CO和H2O(g)为例讨论了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总结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特征是:一定条件、可逆反应、动、等、定等。另外我们通过一个典型例题和对教材中材料的讨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基本特征。

[布置作业]P40一、二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1.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特征)。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 化学平衡的建立

反应开始:v〔正〕>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v〔逆〕增大。

一定时间后:v〔正〕=v〔逆〕,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建立。

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的状态。

2. 特征

〔1〕条件:在一定条件下

〔2〕对象:可逆反应

〔3〕动:动态平衡

〔4〕等:v〔正〕=v〔逆〕

〔5〕定: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3.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

●教学说明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在教学中只能从同学们所熟悉的蔗糖溶解平衡的建立入手,逐步设置知识台阶,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对可逆反应CO+H2O(g)

CO2+H2的数据作图象分析,慢慢地导入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建立了,化学平衡的特征就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来了。最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行了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和一个典型例题,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

[参考练习]

1. 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 反应已经停止

答案:C

2.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答案:B

3. 对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O2+CO NO+CO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平衡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等于开始反应时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B. 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 达到平衡时,NO2、CO2、NO、CO的物质的量均相等

D. 达到平衡时,N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N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和

答案:CD

4. 以下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答案:AC

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第二节化学平衡 ●从容说课 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 CO+H2O(g) CO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二、化学平衡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电离平衡(1)

电离平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第二课时以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移动为主要目的,采用类比、推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具准备 0.1 mol·L-1的NaCl溶液;0.1 mol·L-1的盐酸、NaOH溶液、氨水、醋酸、蔗糖、酒精溶液、蒸馏水 烧杯〔8只〕、石墨电极、电池、导线、灯泡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包括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多种类型,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电离平衡。 [板书]第三章电离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师]我们在初三和高一都曾做过一些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下面我们再做一次几种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请同学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看到的现象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我将要提出的问题。 [演示]①分别做同浓度的NaCl、盐酸、NaOH、氨水、醋酸、蔗糖、酒精溶液及蒸馏水的导电性实验。 ②做醋酸的导电性实验,并逐滴加入浓氨水。 [提问]从实验来看,有些溶液可导电,有些溶液不导电,什么样的溶液才导电呢? [生]电解质溶液 [问]什么叫电解质? [生]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师]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投影]判断正误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 4 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 2、NH 3 、Na 2 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说明: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明确: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方法,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溶于水〞或“熔化〞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

【教学设计】《化学平衡》(人教版)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今后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等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从溶解平衡等已有知识来加以引入有关的概念,来明确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最后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对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性记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形成化学平衡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从熟悉内容引领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产生兴趣,带着美好的心情进行后续的学习。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特征。【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2C(焦炭)+O2(空气)=2CO(放出热量), Fe2O3+3CO2Fe+3CO2。炼制1吨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气体,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之故,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的CO比例竟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示:Fe2O3+3CO2Fe+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条件下已达到该反应的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了。 预习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2)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的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因而可忽略,把这类反应叫不可逆反应,用“=”号表示。例如:Ba2++SO42-=BaSO4↓。 2.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某密闭容器中: 以上过程用v-t图像表示如图所示: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一、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的特征 (1)正反应和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否则,不是可逆反应。 (2)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即进行的时间、地点是相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3)无论一种反应物如何过量,其他反应物不可能反应完全。 2.可逆反应中示踪原子的存在 当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向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一段时间后,SO2、O2、SO3中均含有18O。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化学平衡教案

T 2P T 2P T 1P t 0 n 化学平衡 【双基提要】 1、归纳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分析化学平衡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2、能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平衡问题,学会化学平衡中的常见计算。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认识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课堂反馈】 1.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 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 ,达到平衡后X2为0.4 mol/L ,Y2为0.8mol/L ,生成的Z 为0.4mol/L ,则该反应式是( ) A .X2 + 2Y2 2XY2 B .2X2 + Y2 2X2Y C .3X2 + Y2 2X3Y D .X2 + 3Y2 2XY3 2、x 、y 按物质的量之比1: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 (g )+2y (g )2z (g )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 的转化率( ) A.80% B.20% C.40% D.60% 3、在2升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一定量的氧气发生反应,当反应进行到4min 时,测得此时SO2为0.4mol ,问在反应进行到2min 时,密闭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是( ) A 1.6mol B 1.2mol C 大于1.6mol D 小于1.2mol 4.应2X (g )+Y (g )2Z (g );△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 (Z )]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T1P2 C .T1>T2,P1>P2 D .T1>T2,P1

《化学平衡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知道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教学重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有人认为是CO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长所造成的。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结果发现CO的含量仍然没有减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回答】对于炼铁高炉中的反应为可逆反应:Fe2O3+3CO2Fe+3CO2,CO不能完全转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可逆反应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下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新知讲解】 【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30、31,化学平衡状态内容。 【过渡】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回答】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反应存在的限度 【讲述】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讲述】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第2章 第2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 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 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3.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 的联系。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体系中,当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这表明该反应中物质的转化达到了“限度”,这时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 (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4)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定值。 (5)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 1.浓度商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 c p C·c q D c m A·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表示。 2.化学平衡常数 (1)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 p C·c q D c m A·c n B 。 (2)注意事项

①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②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如N 2+3H 2 2NH 3,K =a 则有:2NH 3 N 2+3H 2,K ′=1a 。12N 2+3 2 H 2 NH 3, K ″=a 。 (3)意义 K 值越大→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 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当K >105 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对于可逆反应:N 2(g)+3H 2(g) 2NH 3(g),其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是什么?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分别增大压强、增大N 2浓度,平衡如何移动?平衡常数K 如何变化? 提示:K =c 2NH 3 c N 2·c 3H 2 ;增大压强,增大N 2的浓度,平衡均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 K 不变。 3.利用浓度商、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 Q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 (2)催化剂既能改变速率常数,也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 (×) (3)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4)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2.在一定条件下,使SO 2和O 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C .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 .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A [根据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v 正最大,v 逆=0,最后达平衡时,v 正=v 逆≠0。] 3.反应3Fe(s)+4H 2O(g) Fe 3O 4(s)+4H 2(g)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讲义之: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之: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状态 (一)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二)建立:图像: (三)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四)特点——逆、等、动、定、变 1、逆: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平衡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 正=v 逆 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平衡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只不过同一物质的v 正=v 逆 4、定: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物质的量、质量、浓度、质量百分数、物质的量百分数、体积百分数等)保持一定 5、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还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注: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五)判断达化学平衡的标志 1、用速率判断:方法:先找出正、逆反应速率,再看物质:若同一物质,则正逆速率相等 若不同物质,则速率之比=系数之比 2、用含量判断: (1)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体积、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转化率、产率都不变 (2)若反应中有颜色变化,颜色不变时可认为达平衡 (3)绝热的恒容反应体系中温度或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平衡 (4)有固态、液态、气态不同状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都可以判断达平衡 (5)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前面的总系数发生改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变,或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都可以用来判断达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二)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则 ) ()() ()(B c A c D c C c K n m q p ••= (三)说明: 1、表达式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时的浓度,系数决定幂次 2、有固体或纯液体(H 2O )参与的反应,其浓度视为“常数”不计入表达式中 3、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底额浓度应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4、K 有单位,但一般不写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节 化学平衡——内容分析〗

第二节化学平衡 在上一节中,我们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本节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在内容的设计上紧紧围绕化学平衡这条线索展开。在学生已经有了化学反应限度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本节引言部分直接指出,在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提示学生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明确学习化学平衡的意义。 本节内容框架如下。 1.化学平衡状态 教材以合成氨为例,通过对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的分析,说明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就是化学平衡状态,由此完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变化观和平衡观。但这只是定性分析,如何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呢?为此,教材引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 教材提出如下问题:“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教材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在相同温度下H2和I2反应生成HI的各种浓度数据,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化学平衡常数。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中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从定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 2.化学平衡移动 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调控化学反应,使化学平衡向人们需要的、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

实际意义。浓度、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从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取证据,结合“思考与讨论”栏目的三个问题,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紧接着,教材引导学生从定性认识走向定量认识,让学生学会依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对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式,即先进行实验,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总结、归纳得出相关结论。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材介绍了勒夏特列原理,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平衡移动的问题,关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关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教材以“科学史话”栏目的形式进行了介绍,以此让学生了解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 本节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图像是表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方式,教材在“方法导引”栏目中介绍了图像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分析图像的方法。另外,对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量的计算,如物质的浓度、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等,需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为此,教材通过两道典型例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模型的建构过程。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二册 第二章 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一 课时)大纲人教版 ●从容说课 本节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掌握化学平衡建立的观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建立化学平衡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学中应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接着再以一可逆反应为例,如 CO+H2O(g) CO2+H2,说明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组织好本节的史实讨论。19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用建筑高大的高炉来减少高炉气中CO含量的错误做法,可以使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 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节化学平衡 [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习题含答案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如图是可逆反应X+3Y2Z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t3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t2时,反应未达到限度 C.t2~t3时,反应已停止进行 D.t1时,反应只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 B.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C.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并且会受到初始浓度的影响 D.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的一个不变的常数 3.(2020福建永安第三中学高二月考)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H2O(g)的浓度或减小H2的浓度,会使平衡常数减小 B.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C.K=c(Fe3O4)·c 4(H2) c3(Fe)·c4(H2O) D.K=c 4(H2) c4(H2O) 4.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为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3v(N2)=v(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5.一定温度下,反应12H 2(g)+1 2X 2(g)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 mol HX(g)通入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则该温度下HX(g)的最大分解率为( ) A.5% B.16.7% C.25% D.33% 6.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随之增大 B.两种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同,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浓度商Q”“<”或“=”)K (B )。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以下选择题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2021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2NO+O 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 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化学平衡2

2-2-1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补充练习] 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以下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A〕可逆反应〔B〕任何反应〔C〕部分反应〔D〕气体反应 2.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以下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说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合物的压强 3.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以下状态属于平衡状态的是〔〕。 〔A〕υ正=υ逆≠0时的状态〔B〕NO2全部转变成N2O4的状态 〔C〕c〔NO2〕=c〔N2O4〕的状态〔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4.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按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A〕恒T、P时,充入NH3〔B〕恒T、V时,充入N2 〔C〕恒T、P时,充入He 〔D〕恒T、V时,充入He 5.以下哪个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形成 6.如下图,600K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应 2HI〔气〕I2〔气〕+H2〔气〕 达到平衡状态A。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为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平衡状态B。按图示观察方向_____〔填“能〞或“不能〞〕看出两次平衡时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理由是___。 假设从水平方向观察,能否看到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_____。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说出可逆反应的定义。 2. 能说出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能用图像表示。 3.知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2.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首先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知识填写学案 [投影]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指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外因即外界条件,包括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3、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1)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少反应物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气体,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3)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中正催化剂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除了需要考虑使原料尽可能快地转化为产品,还需要考虑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这就涉及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即化学平衡问题。 [师]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 2和H 2尽快地转变成NH 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 2和H 2转变为NH 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2.新课讲授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建立 [师]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那么这类不能进行到底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反应。 [投影](1)定义:可逆反应就是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可逆反应用 连接,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进行的反应称作逆反应。 [师]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的合成氨反应就是可逆反应。 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 [强调]可逆反应总是不能进行到底,得到的总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混合物。 [师]以合成氨为例,合成氨反应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投影] [学生活动]观察并表述各物质的浓度变化:由a 图可知:N 2与H 2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NH 3的浓度逐渐增大,而N 2与H 2的浓度逐渐减小。从某一时刻开始,它们的浓度均不再改变。

高中化学考点复习:化学平衡人教版必修二

考点2-4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考点整理】 一、化学平衡: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化学平衡)。 二、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①V(正)=V(逆),即方向相反,快慢相同。 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量(浓度)保持不变。 ③有气体参加的△V≠0的可逆反应,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④对于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存在有色物质的可逆反应,颜色保持不变。 ⑤对于绝热体系的反应,温度保持不变。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会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而使原来的平衡被破坏。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条件有:浓度、温度、压强(有气体参加的△V≠0的可逆反应)。 但是,催化剂、改变有气体参加的△V≠0的可逆反应中的压强,是不影响化学平衡的。【考点训练】 1.反应2NO2(g) 2NO(g)+ O2(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 生成2n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均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而改变 C.可逆反应只是代表少数反应 D.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3.在反应2SO2+18O 2 2SO3中,其中氧气用18O标记上,其中含有18O的物质有A.SO2 B. SO2 O2 SO3 C. O2 SO3D.SO2 SO3 4.可逆反应N2+3H 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专业.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节 化学平衡——栏目使用建议〗

第二节化学平衡 1.实验 【实验2-1】 该实验研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借助Fe3++3SCN-FeSCN)3的平衡体系,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改变反应物浓度后平衡的移动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如下。 (1)实验中,既可以改变反应物浓度,也可以改变生成物浓度。可让学生分析,除了教材中给出的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改变浓度的方法? (2)体系中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所加铁粉的量有关。 (3)改变浓度时,所加入的KSCN溶液浓度要略大,这样可以使现象更明显。 (4)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变量控制及对比思想的融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2-2】 该实验研究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利用反应2NO2(g)N2O4(g),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如下。 (1)通过改变容积的方式来改变压强,要区分是因为容器容积变化引起的颜色变化,还

是平衡移动引起的颜色变化。 (2)因NO2、N2O4会腐蚀塑料和橡胶,建议用玻璃注射器。 (3)该实验颜色变化较快,观察时需要认真仔细,避免错过实验现象。操作时要快速拉、推注射器的活塞,避免实验现象不明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实验2-3】 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利用反应2NO2(g)N2O4(g)ΔH=-569 J/mo,将烧瓶分别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来改变温度,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实验注意事项: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可将两只烧瓶交替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反复操作,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2.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在实验2-1中,向试管b和试管c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和1 mo/L KSCN溶液后,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一、课前预习 预习导航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的化学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单纯考虑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请同学们思考:〔1〕什么叫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的建立与什么有关?〔3〕化学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资料卡片 H2和CO都是还原剂,在冶炼金属时都能把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这两种还原剂,哪一个还原性更强些?回答这个问题,可寻找一个包含H2和CO的反应,讨论其化学平衡的特点来解决。这个反应如下:CO+H2O〔气〕CO2+H2〔放热反应〕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从正反应看,CO能从水中夺取氧生成H2,CO的还原性比H2强;但从逆反应看,H2也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CO,H2的还原性比CO强。看来不能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原来,它们的还原性强弱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向左移动〔吸热反应方向〕,H2的还原性强些;温度降低那么向右移动,CO的还原性强些。这一结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必定存在一个温度,使H2和CO的还原性相当。化学上可以测定达到化学平衡时的CO、H2O和CO、H2的浓度。当以CO、H2O等物质的量混合作起始状态〔或以CO2、H2等物质的量作起始状态〕时,发现在830℃时,c(CO)=c(H2O)=c(CO2)=c(H2),也即这四种物质以相同的浓度稳定地存在于平衡体系中。低于830℃时,CO能把水还原成H2,平衡时c(CO)<c(H2),CO的还原性强,高于830℃时,那么H2能把CO2还原成CO,c(H2)<c(CO),H2的还原性强,而830℃正是H2和CO还原性相当的温度。 二、课堂释疑 要点预览 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内在联系 (1)化学平衡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最终必然趋于相等,从而使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因此要从“速率〞去认识化学平衡的本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当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v′正=v′逆;当v逆>v正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v′正=v′逆。假设条件改变不引起速率变化,那么平衡不移动。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具有“逆、动、等、定、变、同〞六个特点。①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也就是说,只有可逆反应才有正、逆反应,也只有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平衡状态。 ②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速率相等,表达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哲理。③等:指“v正=v逆≠0〞。即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也可以用不同物质的速率表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④定:指反应混合物里各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包含内容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摩尔分数保持一定;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保持一定。如果是气体物质,那么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保持一定。⑤变:指平衡移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暂时的,当外界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向着削弱这种条件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⑥同:指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那么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含量相同,称之为“等效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v正=v逆〞是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其含意是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而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是指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保持不变。不变不能理解为相等。判断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等价标志〞: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和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重点难点 1.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2.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 1.写出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该反应的特点。 2.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和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注意: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能离开反应体系。如,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过渡对于这样的可逆反应,只考虑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什么叫化学平衡?如果把过量的蔗糖放入水中,会怎样? 分析〔P22图2-3〕:得出溶解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 新课 一、化学平衡的建立 正=V 逆 分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CO+H 2O (g)===CO 2 V 正 :大—→小 V 逆 :0—→小—→大 1.什么是化学平衡 1 一定条件下_____反应中_______与_______速度相等,反应混和物中各组分_____ ________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混和物的百分组成一定可引伸为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反应物的转化率〔利用率〕一定。 设问:如果不是从CO和H 2O (g)开始,而是各取0.01molCO 2 和0.01molH 2 ,在相同的条件下 开始,结果怎样? 讲述:实验证明,平衡时完全相同。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V 正=V 逆 ≠0。〔动〕 ⑵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和压强等〕不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不变。〔定〕说明:化学平衡状态与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无关。 ⑶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直至达到新的化学平衡。〔变〕讨论:课本p23[讨论] 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