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术应用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可视对讲)汇总

产品技术应用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可视对讲)汇总
产品技术应用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可视对讲)汇总

可视对讲产品技术应用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是设计、制造、检验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

本标准中除可视功能和视频特性要求外,亦适用于联网型非可视对讲系统。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996.1透射式电视综合测试图

GB/T6996.12透射式电视灰度测试图A型

GB12663-20XX&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5279- 20XX自动电话机技术条件

GB5034—20XX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2- 20XX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368-20XX人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三?术语和定义

GA/T72- 20XX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videointercomconnectednetworkssystem

由管理机、可视门口机、可视室内机、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系统电源等构成的具有选呼、对讲、监视、电控开锁,并实现网络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3.2

管理机centermanageunit

.能对门口机和室内机的呼叫和/或监视、事件信息等进行接收、管理和控制的装置。

3.3

可视门口机videooutdoorunit

安装在出人口处,具有选呼、对讲、摄像、控制等功能的装置。

3.4

可视室内机video in door un it

安装在用户室内,具有呼叫、对讲、监视及控制开锁等功能的装置。

3.5

中间传输控制设备media丨transferandcontrolunit

系统中对各种信号具有接人、中继、再生、放大、分配、转发、交换或控制等功能的装置。

3.6

音频通道audiochannel

传输音频信号的通道。分为主呼通道、应答通道和联网通道。

3.6.1

主呼通道callingchannel

门口机发话输入端至室内机或管理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6.2

应答通道respondingchannel

室内机或管理机发话输入端至门口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6.3

联网通道connectednetworkschannel

管理机与室内机之间的通道。包括管理机发话输入端至室内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和室内机发话输入端至管理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7

视频通道videochannel

可视门口机摄像机单元至可视室内机或可视管理机图像监视器单元间的通道。

3.8

报警终端alarmterminal 在系统中能对探测器信号进行检测并且判断是否应该报警以及具有显示、

控制和通信等功能的装置。

4.1系统构成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主要由管理机、可视门口机、可视室内机、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系统电源等部分构成。

4.2联网模式

4.2.1按管理方式分类

主要分为独立单元联网模式、多通道联网模式和片区集成联网模式,但并不局限于这些模式。4.2.1.1独立单元联网模式由一台可视门口机、若干台可视室内机、管理机和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等部分构成。

4.2.1.2多单元联网模式

由若干台可视门口机与可视室内机、管理机和相关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等部分构成。

4.2.1.3片区集成联网模式

由若干个多单元系统构成,各多单元系统由若干台可视门口机与可视室内机、管理机和相关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等部分构成。

4.2.2按传输方式分类

主要可分为有线公共网络/ 有线专用网络联网模式和无线公共网络/ 无线专用网络联网模式,有线和无线组合模式,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组合模式。

4.2.2.1有线公共网络/ 有线专用网络联网模式

管理机、可视门口机、可视室内机、中间传输控制设备间的各种信号通过有线公共网络/有线专用网络进行传输,传输协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图 4 所示。

4.2.2.2无线公共网络/ 无线专用网络联网模式管理机、可视门口机、可视室内机间的各种信号通过无线公共网络/ 无线专用网络进行传输,传输协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无线频率的使用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五.系统设计和设备安装要求

5.1系统设计原则

5.1.1规范性和安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34—20XX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出入安全管理要求。

5.1.2实用性与先进性

系统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环境条件、投资规模、维护保养等因素进行设计,应做到实用、合理、经济,并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前瞻性。

5.1.3互换性与扩充性

系统选用的设备应考虑互换性,为建成后的增容或改造留有余地。根据用户要求,系统宜可扩充自动报警、信息发布、出人口管理、图像录放、图像抓拍、留言等功能。

5.1.4开放性与兼容性

系统宜考虑与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统实现联动管理或留有相应的接口。当与其他系统联合设计时,宜建立系统集成平台,使各子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兼容,又能独立运行。

5.1.5可靠性

系统宜进行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应GB5034—20XX中3.7要求。

5.2传输方式、传输线缆与布线设计

传输方式、传输线缆和布线设计应符合GB5034—20XX中3.11要求。

5.3设备安装要求

5.3.1设备结构要求

系统各组成设备的外观及结构应符合GA/T72-20XX中5.1要求。

5.3.2设备安装要求

系统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5034—20XX中6.3.5要求。

5.3.3中间传输控制设备安装要求中间传输控制设备应固定安装在弱电竖井内或其他隐蔽安全、便于维

护的部位,与其

他系统设备间的距离宜不小于200mm并放置于箱体中。

5.4 标识要求

系统中各设备(装置)之间的连接应有明晰的标识(如接线柱/ 座位置、规格、定向等特征,引出线应有颜色区分或以数字、字符标识)。

6 技术要求

6.1系统功能要求

6.1.1基本功能

6.1.1.1选呼功能可视门口机和管理机应正确选呼相应可视室内机,听到应答提示音。

6.1.1.2呼叫功能可视门口机和可视室内机应正确呼叫相应管理机,听到应答提示音。

6.1.1.3通话功能经选呼或呼叫后,应实现双向通话,语音清晰,不应出现振鸣现象。

6.1.1.4电控开锁功能可视室内机和管理机经操作应控制可视门口机实施开锁。

6.1.1.5可视功能可视门口机选呼可视室内机后,在可视室内机监视器上,应显示由可视门

口机摄取的图像,图像质量至少应辨别来访者的面部特征。

可视门口机呼叫管理机后,在可视管理机监视器上,应显示由可视门口机摄取的图像,图像质量至少应辨别来访者的面部特征。

6.1.1.6夜间操作功能可视门口机应提供照明或可见提示,以便来访者在夜间操作。

6.1.1.7报警功能具有报警功能的系统宜采用有线专网联网模式,报警功能应满足附录 A 的要

求。

6.1.2扩展功能

6.1.2.1图像录放功能

系统宜具有拍摄和存储来访者的图像功能,经可视室内机或可视管理机可查看已存储的来访者图像信息。

6.1.2.2留言功能系统宜对来访者进行录音留言,经可视室内机可回放留言信息。

6.1.2.3信息发布功能系统宜具有通过管理机向可视室内机发送图文信息功能, 在可视室内机

上可查看相应的图文信息。

6.1.2.4识别控制功能系统宜具有通过生物特征、卡片等特征信息的识别功能,实现对人员出入的控

制管理。

6.2通话传输特性

系统设备除应符合GA/T72-20XX中531 ? 533,535 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全程响度评定值(OLR)

6.2.1.1联网通道全程响度评定值:13dB±5dB。

6.2.1.2可视室内机和/或管理机采用免提对讲方式时:应答通道的全程响度评定值:18dB±

5dB;主呼通道的全程响度评定值:21dB± 5dB。

6.2.2频率响应

622.1联网通道的频率响应应符合GA/T72-20XX中5.3.2中图2要求。

6.2.2.2可视室内机和/或管理机采用免提对讲方式时,应答通道和主呼通道的频率响应

在400HZ? 3400Hz范围内的典型曲线(图6中虚线)及其允差范围(图6中实线)如图6 所示。

6.2.3失真

6.2.3.1当激励声压为0Pa时,联网通道的非线性失真应不大于7%

6.2.3.2可视室内机和/或管理机采用免提对讲方式时,应答通道和主呼通道的非线性失真应不大于10%.

6.2.4信噪比

6.2.4.1应答通道信噪比应不小于30dB;主呼通道信噪比应不小于25dB

6.2.4.2联网通道信噪比应不小于30dB。

6.2.4.3可视室内机和/或管理机采用免提对讲方式时,应答通道和主呼通道信噪比应不

小于25dB。

6.2.5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管理机手柄端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F应不小于5dB。

6.2.6振铃声级

管理机的最大振铃声级应不小于70d B(A) ,具有铃声调节的管理机,其最低铃声声级应不小于55dB(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报警要求

A.1 设置警戒和解除警戒

A.1.1 报警终端应有设置警戒和解除警戒的装置,在设置警戒和解除警戒时应能向管理机发送状态信息。解除警戒装置的密钥量应符合GB1266—20XX中5.221的要求。

A.1.2 在报警条件下或人侵探测回路不正常时,不应设置警戒,并应能设置部分和全部报警探测回路。

A.2 报警

A.2.1 报警终端应直接或间接接收报警信号,产生报警并向管理机发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的发送应持续至管理机的可靠接收确认。

A.2.2 报警输人分类

具有报警功能的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应至少具有 A.2.2.1 ? A.2.2.4 四种报警输人。

A.2.2.1 瞬时报警:接收到入侵报警信号后立即产生报警指示。

A.2.2.2紧急报警:不受报警终端所处状态和交流断电影响,提供24h紧急报警,报警

终端可无指示。 A.2.2.3 防拆报警: 提供24h 防拆保护,报警功能应不受报警终端所处状态和交流断电影响。

报警终端应有接受探测器防拆报警信号的接口;报警终端及其辅助报警设备应有装在机壳

盖内的防拆探测装置,当打开报警终端机壳或将报警终端移离安装表面时应产生报警。

A.2.2.4 防破坏报警:

当与报警终端互连的探测回路发生断路、短路时,应立即发出报警;当探测回路为阻性,并接负载值的40%时,应立即发出报警或不应破坏报警终端的正常功能。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管理机应发出报警:在有线传输系统中,报警终端、管理机和中间传输控制设备之间传输报警信息的线路发生断路、短路时;

在公共网络传输报警信息的系统中,当网络传输线发生断路时;

在无线传输系统中,当出现连续阻塞信号或干扰信号超过30 s,足以妨碍正常接收报警信号时。

A.2.2.5 延时报警:实现40s 或1s? 255s 可调的进人延时和100s 或1s? 255s 可调的退

出延时。 A.3 报警响应时间

A.3.1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GA/T368-20XX中432要求。

A.3.2 从探测器探测到报警信号与经公共网络线传输到报警控制设备接收到报警信号之间的

响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于市话网电话线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20 s;基于局域网入侵报警系统:不大于 5 s;

基于电力网人侵报警系统:不大于 5 s。

A.4 故障检测

应符合GB1266—20XX中5.2.4的B级要求。

A.5 报警指示

A.5.1报警信号的指示分为可见指示和可听指示,应符合GB12663-20XX中523.3的B 级要

求。A.5.2报警终端和管理机产生可听报警指示时,距告警器中心正前方1m处的报警声压应不小于80dB(A); 故障提示声压应不小于60dB(A)。

A.6 管理机功能要求

应有编程和联网功能;

应具有发出声光报警的功能;

应具有巡检功能;

应具有显示、存储各报警终端发送的报警、布防/ 撤防(含部分)、求助、故障、自检等信息的功能以及打印、统计、查询和记录报警发生的地址、日期、时间、报警类型等信息的功

能;

应有密码操作保护功能,用非正常手段不能改变记录内容;

应能储存最近30 天的报警事件信息。

A.7 报警优先

A.7.1 当有紧急报警和其他报警同时发生时,紧急报警信息应优先传送和处理。

A.7.2 当同时有多组(不少于5组)报警信息传送时,不应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

A.7.3 在有线联网模式中当传输系统上的信号发生并发、短暂强干扰时或传输线发生短暂短路,系统应能确保信号正确传输。

A.8 电源要求

应符合GB1266—20XX中5.3的B级要求。

A.9 无线传输要求

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产品,应使用国家已规定或核准的频率。对接收无线探测器报警信号的产品,在 A.2.2.4a)项不作要求。

产品技术规范书

产品技术规范书 设备名称:SF6气体定性检漏仪 型号:XP-1A 数量:1台套 一、产品应用: XP-1A SF6气体定性检漏仪是30年以来检漏仪制造经验的顶点。作为迄今制造的最稳定与最灵敏的负电晕检漏仪,我们为提供此种工具而骄傲。我们把所有的经验及多年客户的反馈溶入到此产品中,希望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一切:价格、性能及可靠性。 XP-1A SF6气体定性检漏仪的核心是一台先进的微处理机。它采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它比采用的操纵电路及传感头信号更好成为可能。此外,电路中使用的元件数量约减少40%,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及性能。微处理机实时监视传感头和电池电压值,每秒钟可达4000次,能及时补偿即使是最微小变动的信号脉动。这使得该仪表在几乎一切环境的应用中,成为一种稳定而可靠的检测工具。 XP-1A SF6气体定性检漏仪在设计上增加了许多方便用户使用的性能。灵敏度的七级自由设置,使仪表从一级到七级增加64倍的灵敏度;独特的三色发光二极管把渐进的及广范围的泄漏大小的指示出来;指示灵敏度的等级;并提供有关电池电量的实际电压指示。触摸式键盘控制所有使用功能;新颖的外壳设计供使用者紧握,方便操作;安装使用时目视的直观指示器。 二、采用标准 本SF6气体定性检漏仪的制造、试验和验收除了应满足本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如下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ISO780:1997 ●GB/T5048防潮包装 ●GB/T5832.2—1986 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露点法 ●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6587.1—1986 电子测量仪器环境试验总纲 ●GB/T6587.2 电子测量仪器温度试验 ●GB/T6587.3 电子测量仪器湿度试验 ●GB/T6587.4 电子测量仪器振动试验 ●GB/T6587.5 电子测量仪器冲击试验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 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 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 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 第5部分:CRM规范; 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要紧起草人: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治理、实施治理的差不多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 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不 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 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3 定义 本标准采纳下列定义 3.1 验收 acceptance 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同意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以信息化促进规范标准化

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一个引领我国今后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近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也审查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各部门、各行业均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十一五”甚至更加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面对如此好的发展形势,作为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支撑性和超前性的标准化工作,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T),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跨学科的方法,讨论如何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来加快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服务质量提高、安全卫生加强等的速度明显加快,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的生产过程,会涉及到众多行业、企业和技术。同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遵循WTO规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些,都对我们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为抓住和利用好未来十五年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以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其他标准相配套,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实施机制;十年后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再过五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科学的、具有创新思想的纲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以一种科学的、高效的、积极的、务实的方法来实施。 同期,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也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

软件技术规范

软件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技术规范 1、系统实施的总体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软件系统实施后,应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数据集成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尤其实现各事业部可独立完成预算编制的整体运算。 投标人应根据以下要求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 1.1 稳定性和可靠性 ⑴系统应符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 ⑵系统应经过完善的设计和充分的测试运行,具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无故障的运行能力。 ⑶系统应提供全面、有效的系统安全机制。 ⑷系统应具备开放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可方便地与其它业务系统衔接,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间的无缝集成。 1.2 兼容性和易用性 ⑴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安装、配置、升级、维护等管理方面应该简单快捷。 ⑵系统应具备易操作的特点,好记易学、实用高效。 ⑶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容错、数据恢复与稳定运行的能力。 ⑷系统应易于扩展和升级,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快速、方便地定制、扩展原系统的功能。 2、系统实施要求 2.1 系统架构 ⑴XXHyperion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最新版本11的软件实施。 ⑵系统支持集中式部署方式。 ⑶服务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Server 2003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⑷客户端支持32位和64位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⑸优化与Oracle ERP等系统数据对接及数据分析。 ⑹可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进行预算系统操作。 2.2 权限管理 ⑴要求系统可以按照预算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同进行权限的分配,可以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

⑵要求提供用户角色定义、访问权限定义,可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合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 系统实施后达到的效果 主要功能效果如下: 序号功能软件实施描述 1 实现系统基本功 能及最新功能包括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等功能。 实现25个实体(事业部、总部)的全面预算的编制、审批、滚动、分析 1.1全面预算的编制实现实体按月份、季度、年度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 完成所有预算表单及预算报表的编制 1.2 流程与任务管理使用规划单元跟踪预算,审核状态﹑流程问题以及规 划单元所有权实现各层级预算的审批。通过系统及网 络进行信息反馈。实现数据驱动型的图形化审批流 程,满足按部门、表单的流程审批需求 1.3 实现滚动预算的 编制1、实现企业按月份、季度、半年度滚动预算的编制; 2、实现实际数据的数据集成及部分数据的手工录 入,达到滚动预算的编制。 1.4 优化预算计算模 型满足不低于25个实体用户同时自行整体计算的功能。各实体可以独立完成预算编制的整体计算(包括通过层次聚合计算的数据),各实体(事业部、总部)在填报完数据后,可即时自行计算,得到各实体层级的报表 1.4.1 优化计算脚本增加事业部层级的计算脚本,在事业部填报完数据 后,可在WEB界面的规则运行平台直接运行事业部计 算、聚合等规则,即时或者事业部层级的管理报表 1.4.2 调整用户权限调整事业部级用户的权限,事业部层级的用户除了原 有的写入权限外,增加特定脚本的执行权限 1.5 优化预算分析系 统优化全面预算分析模板,通过使用预算分析系统实现预算分析。完成所有预算分析表单的编制 1.6 与ERP的数据集 成 实现11版本预算系统与Oracle ERP的数据集成 1.7 预算插件通过Smartview,essbase等Hyperion插件的使用,实 现与Office Excel、Outlook的无缝集成 1.8 新增其它功能组合表单 文本输入 日期输入 日历选择

信息技术部职责

信息技术部职责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信息技术部部门职责 1部门目标 1.1规划、建设及管理公司信息系统,实现公司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 为公司各项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应用平台及 充分的技术支持,推动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提升。 2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2.1信息资源规划 2.1.1结合公司的经营战略,负责编制年度信息化工作规划,组织相关 工作的实施。 2.1.2负责汇总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及预算和维护费用 计划及预算。 2.1.3追踪行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在麦格钠应用的可行性,为 各业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2.2信息资源管理 2.2.1负责制定企业信息资源应用规范、公司级的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 信息技术相关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和监督工作。 2.2.2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软硬件、耗材供应计划的管理,对信息系统设 备提出技术标准和规格要求,并参与招投标活动。 2.2.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软硬件、耗材与备品备件的登记、巡检、维 护、报废等实物资产管理。 2.2.4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2.2.5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文档管理。

2.2.6负责制定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计划并协助实施。 2.3应用系统实施 2.3.1与业务部门合作,收集和确认对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结 合行业最佳业务实践以及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确定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2.3.2提供项目经理,负责企业级应用系统实施项目的执行(主要负 责:同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管理系统供应商、开发队伍和实 施咨询队伍的工作协调;控制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进度;控制项 目质量;项目相关培训计划等工作) 2.3.3提供项目组成员,参与应用系统的实施,为系统上线后的支持及 技术相关维护工作准备。 2.4应用系统维护及支持 2.4.1负责所有信息系统的技术维护和支持(技术维护和支持主要指: 系统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维护、应用服务器软件维护、系统改变 管理、系统数据库备份和健康性维护、系统客户端软件安装和启 动的支持、最终用户访问和权限管理等技术相关的工作)。 2.5根据业务部门对应用系统提出的新需求,组织进行二次开发或系统配 置改变、测试以及上线工作。 3基础设施运行 3.1网络运行与维护 3.1.1负责公司内部信息网络的拓扑规划、配置实施、逻辑连接的管 理、运行和维护,向网络物理规划和实施部门提供需求和建议。

产品质量、技术标准.doc

附件1产品质量、技术标准 乙方承诺图书达到以下的质量、技术标准: 第一部分:关于乙方资质 1、乙方必须是CALIS联合目录的商业用户(已签署《CALIS联合目录服务协议》); 2、乙方编目数据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具备CALIS联机编目中心三级编目员资格证书及相 应的数据上载权限; 3、乙方须能提供符合CALIS联合目录数据规范的书目数据; 4、乙方须有自己的书库,能提供现采,现采场地规模不得小于1万平米,图书数量不 得少于10万种。 第二部分:关于图书采访数据的要求 1、数量:乙方必须主动收集、整理并周期性(至少2周一次)发布图书采访信息,每年 发布新书的种数不少于8万种(去重后的数量); 2、质量:采访信息需要主动去重,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细分并按照分类排列发布,必 须有内容简介和适读对象; 3、格式:乙方需要以ISO和XLS两种格式发布的采访数据; 4、时间:预发布信息须占乙方的采访数据的80%以上; 5、所提供图书须为正版、正价,图书存在质量问题时,乙方无条件退书。 6、主动剔除线装书、仿线装书、幼教、中小学、高职高专、小开本及大开本图书,如 误购入图书(无论是否加工),都须退回出版社,相关费用及损失由乙方承担。7、多分册图书或丛书在甲方提供书目中未能全部列出的,乙方应自动配齐发送,如不 能配齐,则须及时与甲方采访人员沟通。 8、每年至少能组织参加一次全国书市或其他的灵活购书方式。采购图书配到率不得低 于80%。 9、甲方的核心出版社为: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三联出版社、清华大学出 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冶金工业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 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 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

规模.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 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1所示。

产品技术应用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可视对讲)汇总

可视对讲产品技术应用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是设计、制造、检验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 本标准中除可视功能和视频特性要求外,亦适用于联网型非可视对讲系统。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996.1透射式电视综合测试图 GB/T6996.12透射式电视灰度测试图A型 GB12663-20XX&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15279- 20XX自动电话机技术条件 GB5034—20XX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T72- 20XX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368-20XX人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三?术语和定义 GA/T72- 20XX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videointercomconnectednetworkssystem 由管理机、可视门口机、可视室内机、中间传输控制设备、系统电源等构成的具有选呼、对讲、监视、电控开锁,并实现网络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3.2 管理机centermanageunit

.能对门口机和室内机的呼叫和/或监视、事件信息等进行接收、管理和控制的装置。 3.3 可视门口机videooutdoorunit 安装在出人口处,具有选呼、对讲、摄像、控制等功能的装置。 3.4 可视室内机video in door un it 安装在用户室内,具有呼叫、对讲、监视及控制开锁等功能的装置。 3.5 中间传输控制设备media丨transferandcontrolunit 系统中对各种信号具有接人、中继、再生、放大、分配、转发、交换或控制等功能的装置。 3.6 音频通道audiochannel 传输音频信号的通道。分为主呼通道、应答通道和联网通道。 3.6.1 主呼通道callingchannel 门口机发话输入端至室内机或管理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6.2 应答通道respondingchannel 室内机或管理机发话输入端至门口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6.3 联网通道connectednetworkschannel 管理机与室内机之间的通道。包括管理机发话输入端至室内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和室内机发话输入端至管理机受话输出端的通道 3.7 视频通道videochannel 可视门口机摄像机单元至可视室内机或可视管理机图像监视器单元间的通道。 3.8 报警终端alarmterminal 在系统中能对探测器信号进行检测并且判断是否应该报警以及具有显示、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浅析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状况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现状联系的简单分析 不管你是生活在信息发达的城市还是远离喧闹的山村,你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我们渐渐发现的我们的生活渐渐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带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大到进行高端商务活动,小到我们利用手机玩微信和朋友聊天,离开了信息技术或者说你不了解一些信息技术你就是一个落伍者,就和社会断了联系。作为一个学校,你不能不跟随社会发展去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借助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共工作带来全新的方式。如果在这一环节不能做好,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与社会脱节,我们的教学就是徒劳无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不仅仅是作为此项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积极参与者,创造者,实施者。 二、我校对信息技术利用现状的分析 我校是一个山村小学,基础设施并没有达到标准,教师个人每人配有电脑,教室内也有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各位老师也通过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大多媒体的功能充分利用上,完善我们的教学任务。但是,随着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比较我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城里孩子拿着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时候,我们还在强调不许孩子拿手机进校园,当城里学生回到家在电脑上接受老师的任务是,并通过电脑的助以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依旧让学生用铅笔几下课后作业,形式单一。那

么,如何让我们在这种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利用仅有的信息支持完成学习任务。我们是否真的没有办法去改变这种资源短缺的囧境呢不是的。虽然我们的教育资源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标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阶段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支持来帮助我们完成更有效的学习任务。 三,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方式 首先,老师每个人是配有电脑的,但是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还是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想让教学和信息技术很好的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大难题。因此,首先要强化的并不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我校在对教师信息技术培养上特别重视。一方面鼓励老师自学,在平时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不管是国家还是县级组织的此类培训,要求所有教师认真学习,及时总结。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支持资源。 第二,不只是在教师队伍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在家长、学生中也要求去认识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 例如,利用微信加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现阶段,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上每人具有一部手机,绝大部分家长都会玩微信。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手机微信这项功能,加强同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学校要做的是通过微信让老师和家长建立一个微信圈,在这个微信圈里,老师可以帮教学任务发送给家长,家长和学

采购产品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采购产品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1.0 元器件入库前检验 1.1 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从合格的供方采购合格产品。 1.2 对进厂的采购产品都要按下面的检验项目、方法和标准进行 检验,。对安全件,至少应抽取10%的样品按表中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和试验:对关键元器件,至少应抽取5%的样品进行检验:对一般材料,只须进行确认。 检验/验证项目、方法和标准: 1.2.1 断路器: 依据标准:GB14048.2《低压断路器》 1.2.2 隔离开关、熔断器: 依据标准:GB14048.3《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1.2.3 接触器: 依据标准:GB14048.6《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 1.2.4电流互感器: 依据标准:GB1208《电流互感器》 依据标准:GB14048.5《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

检验/验证项目、方法和标准: 1.2.6母线: 依据标准:GB55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检验/验证项目、方法和标准:

依据标准:GB502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检验/验证项目、方法和标准: 1.2.8绝缘支撑件、母线框、母线夹板 依据标准:GB1408《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检验/验证项目、方法和标准:

1.3凡符合1.2条的初步判定为合格品,如有一项不符即为不合格品,并 填 写入库前的检验记录。出现不合格则全检,合格放行,不合格退货。 1.4 如在出厂检验中出现机械或性能或电性能的缺陷时,最终判定为不合 格产 品,在出厂检验中作记录。 2.0 外协件入库前检验 2.1 外协的各种零部件必须按图纸检验相关尺寸及外观。 2.2 各种型号的低压柜柜体,到厂后都必须按图纸检验外型尺寸、漆的表面、 门的开启、接地螺栓的焊接、防护等级等,合格后方可入库。 3.0 生产过程中的自检 3.1 操作者在生产工程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工艺标准,也不得随意执行未经批准而制定的其他标准。 3.2 在每个工序完成后,转入下道工序前,操作人应进行自检,确认该工序 合格后,在产品随工卡上加盖自己的工序章,并向检验员口头报验,检验员检验 合格,在随工卡盖章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3.3 若检验人员检验后,判定某一项不合格,应进行返工,返工后必须重新检验,直到判定合格为止,加盖检验章,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0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 4.1 对采购产品和外协件初步判定为不合格品的,由检验员将检验结果(缺 陷描述)等,填写在采购产品进厂检验单中,做出标识,另行存放,按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执行。 4.2 过程产品发生不合格时,由检验员通知操作工返修,并在随工卡上作记 录,返工返修的产品重新报验合格为止,若产品确定为不合格,则应作好标识, 另行存放,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 过程产品发生不合格时,由检验员将检验结果,填写在成品检验记录中,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产品技术应用标准——产品验收标准(可视对讲)(1)

可视对讲验收标准 1.楼宇对讲系统检测 楼宇对讲系统检测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选呼功能检测:网楼宇入口处的主机应能正确选呼任一分机,并能听到口铃声。 (2)通话功能检测:用楼宇入口处的主机对任一分机选呼后,应能实施双工通话,话音清晰,不应出现振鸣现象。 (3)电控开锁功能检测:应可在分机上实施电控开锁。 (4)可视对讲系统所传输的视频信号应清晰,应能实现对访客的识别。 (5)联网型的小区楼宇对讲系统,其管理主机除应具备可视对讲或非可视对讲、电控开锁、选呼功能、通话功能外,宜能接收和传送住户的紧急报警(求助)信息。 (6)对带有紧急报警(求助)功能的楼宇对讲系统的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使管理机处于通活状态,同时分别触发2台报警键,管理机立即发生与呼叫键不同的声光信号,逐条显示报警信息包括时间、区域; 2)使系统处于守候状态,同时分别触发呼叫键和报警键,报警信号具有优先功能,管理机应发出声、光报警并指示发生的部位,并应至少能存储5组报警信息。 楼宇对讲机系统检查项目如表1-1所示。

表1-1 楼宇对讲机系统验收要求如下: (1)基本功能要求 1)通话功能:主机与分机间经按键接通后,能实现双方通话,话音音质清晰,不应出现振鸣现象。 2)监视功能:主机与分机间经按键接通后,在分机监视器上能观看到主机摄取的图像信号,便于识别来访者。 3)夜视功能:主机在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夜间可在分机监视器上识别来访者。 4)防破坏报警功能:可视对讲系统应具有防破坏报警输出接口。当主机遇到非正常拆卸时,分机应立即发出报警。 (2)主要电性能指标 1)音频指标 ①主呼通道、应答通道音频响应:在500~3000Hz范围内,相对于1000Hz的幅度

信息技术部职责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信息技术部部门职责 1部门目标 1.1规划、建设及管理公司信息系统,实现公司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为公司各项 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应用平台及充分的技术支持,推动 公司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提升。 2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2.1信息资源规划 2.1.1结合公司的经营战略,负责编制年度信息化工作规划,组织相关工作的实施。 2.1.2负责汇总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及预算和维护费用计划及预 算。 2.1.3追踪行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分析在麦格钠应用的可行性,为各业务、工 作流程的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2.2信息资源管理 2.2.1负责制定企业信息资源应用规范、公司级的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信息技术相 关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和监督工作。 2.2.2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软硬件、耗材供应计划的管理,对信息系统设备提出技术 标准和规格要求,并参与招投标活动。 2.2.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软硬件、耗材与备品备件的登记、巡检、维护、报废等实 物资产管理。 2.2.4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2.2.5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文档管理。 2.2.6负责制定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计划并协助实施。 2.3应用系统实施 2.3.1与业务部门合作,收集和确认对企业级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结合行业最佳 业务实践以及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确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2.3.2提供项目经理,负责企业级应用系统实施项目的执行(主要负责:同相关业 务部门沟通协调;管理系统供应商、开发队伍和实施咨询队伍的工作协调; 控制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项目相关培训计划等工作) 2.3.3提供项目组成员,参与应用系统的实施,为系统上线后的支持及技术相关维 护工作准备。 2.4应用系统维护及支持 2.4.1负责所有信息系统的技术维护和支持(技术维护和支持主要指:系统服务器 端的操作系统维护、应用服务器软件维护、系统改变管理、系统数据库备份 和健康性维护、系统客户端软件安装和启动的支持、最终用户访问和权限管 理等技术相关的工作)。 2.5根据业务部门对应用系统提出的新需求,组织进行二次开发或系统配置改变、测 试以及上线工作。 3基础设施运行 3.1网络运行与维护 3.1.1负责公司内部信息网络的拓扑规划、配置实施、逻辑连接的管理、运行和维 护,向网络物理规划和实施部门提供需求和建议。 3.1.2负责公司各子网与外网和公网之间的接口管理,负责局域网对外连接及客户 端登陆权限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研究 (2006年3月7日~3月27日)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与标准化入手,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的层次结构,描述了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架构,并对信息化标准化体系中各子标准体系涵盖的标准X围进行了论述,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标准,标准化,标准化体系 1 信息化标准化体系概述 1.1 信息化与标准化 (1) 标准与标准化 ●标准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X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X性文件(GB/T 20000.1—2002 2.3.2)。 ●标准化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X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GB/T 20000.1—2002 2.1.1)。 (2) 信息化与信息化之标准化 ●信息化信息化是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抽象和数字化的过程,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 ●信息化之标准化标准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过程中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以及网络互连互通。信息化标准化是围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2 标准化体系组成

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应该涵盖标准以及标准制定、运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因 此,标准化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标准本身)、标准运行机制和标准管理体制。 (1) 标准体系:由一定X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 管理体制:制订和贯彻标准应遵循的标准化管理方针、原则、组织制度 和标准体制。 (3) 运行机制:制订和贯彻标准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体系是针对技术开发、 信息产品研制和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管理而制订的标准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 供标准和技术依据,是指导信息化标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1.3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1) 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 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X。涉 及信息化的国家和国际标准浩如烟海,内容非 常庞杂,且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为了指导信息化建设,必须研究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应该从网络化信息系统模型入手。图1给出的是网络 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一般模型中把物理平台(计算机、外部设备、存储系统、 场地环境等)和网络平台归结为基础设施平台,考虑到物理平台及其标准十分复 杂,把基础设施平台细分为物理平台和网络平台两部分。 (2)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 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该体系框架由下列标准体系组成。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产品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 一.规程、规范、规则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3.《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 4.《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规则》 5.《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 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9. 《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10. GB50273-2009《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 GBJ211-19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 TSG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 13. TSG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 14. JB/T10354-2002《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15.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16. TSGG1004-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 17. GB24500-2009《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18. DL/T964-2005《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二.设计、制造标准 1.GB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 2.GB/T1921-2004《工业蒸汽锅炉参数系列》 3.GB/T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4.GB/T16508-19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5.GB/T11943-2008《锅炉制图》 6.JB/T1626-2002《工业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7.JB/T2190-1993《锅炉人孔和头孔装置》 8.JB/T2191-1993《锅炉手孔装置》 9.JB/T5341-1991《烟道式余热锅炉技术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0.JB/T6503-1992《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11.JB/T6734-1993《锅炉角焊缝强度计算方法》 12.JB/T6736-1993《锅炉钢构架设计导则》 13.JB/T9560-1999《烟道式余热锅炉产品型号编号方法》14.JB/T3191-1999《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技术条件》 15.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16.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 17.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 18.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信息化机房建设标准化文件

信息化机房建设标准化文件

内容CONTENTS 1标准定义目的3 2 标准范围3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标准定义5 3.1基础环境要求5 3.1.1 机房面积及布局要求5 3.1.2 机房设备布置要求6 3.1.3 机房内环境条件6 3.2 机房设备的要求7 3.2.1 市电及UPS的要求7 3.2.2 机房空调的要求8 3.2.3 机房新风设备的要求 (可选) 9 3.2.4 环境监控设备的要求 (可选) 9 3.2.5 地板的要求9 3.2.6 机柜的要求10 3.3 弱电系统要求10 3.3.1 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10 3.3.2 机房安防系统的要求10 3.4 消防系统要求10 3.5网络标准11 3.5.1 广域网标准11 3.5.2 局域网标准13 3.5.3无线局域网标准18 3.6服务器及备份设备标准19 3.6.1设备标准19 3.6.2文件服务器容量规划21

1标准定义目的 本文件将定义信息化基础设实施中将采用的关键数据标准、各子系统特殊定义及和所需的相关资源要求。 *本标准中所有表格及内容为相关系统数据标准,如: 该表格定义了机柜数量1~4台情况下,新建机房面积应在10~15 m2; 2 标准范围 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机房基础架构标准 机房基础建设 市电 空调 UPS

消防 综合布线(包括机房内外) 安防 网络标准 广域网标准 局域网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标准 服务器硬件标准 文件服务器规划

3标准定义 3.1基础环境要求 3.1.1 机房面积及布局要求 小型机房: 中型机房: 大型机房: 如机柜内设备密度较高或采用刀片式服务器时,机房的承重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重点考虑。 其中的机柜数量应包括现有机柜标准化时新增的2~3个机柜,如机房内机柜数量在10个以上,则应该上报进行机房面积设计。

新专业技术,新设备产品,新工艺规范标准,新材料应用

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的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和降低成本。 一、新技术应用 1、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立杆基础采用预制预埋件,以避免挖掘立杆基础时增加工作量。 3、室内电线套管优采用重量轻、能耗低、经济耐用的管材,室内管宜选用隔音标准不低于同类的管材。 4、积极选用安防设备新技术,做好节点处理。 5、在检查其它工序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对设备连接处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二、新工艺应用 1、砖砌体砌筑推广运用现行砌筑法施工。 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各楼层、梁、板、柱砼一次浇捣成型,减少了主体结构砼施工缝的留设,确保了砼的施工质量。 3、选用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标高与水平,提高计量精度。 4、砂浆抹面时砼表面应机械喷浆,提高砂浆与基层粘结强度。 5、地面以及墙面采用清水砼施工工艺。 三、新材料采用 1、排水管道使用UPVC管材,电线穿管采用PVC管材。 2、在有厨房房间、厕所内所在的地面,加做一层M15水泥防水剂(卫生间还需刷沥青玛蹄脂),能保证闭水试验合格后做装修面层。 3、水泥采用散装水泥,砼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高效减少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使砼早期强度提前形成,提早拆模时间,提高模板的周转。 4、窗台、楼梯梁滴水线建议使用按统一标准制作的PVC滴水条,既能确保施工质量,又减少了施工工序。 5、在砼及砂浆中采用掺加粉煤灰技术,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增强砼的和易性,提高砼成型质量,水泥用量的减少可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减少砼内部及表面的裂缝产生,延长结构式的使用寿命。 四、新生设备运用 1、设竖向电渣压力焊机5台。 2、设水准仪、经纬仪各二台。 3、采用十件装型的工程质量监测工具。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信息技术应用作业1 一、选择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C ) A1958年 B1942年 C 1946年 D 1948年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 B ) A晶体管 B 电子管 C 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集成电路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 B ) A计算机与外设 B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C 主机、键盘与显示器 D 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 4、操作系统是一种(A) A、系统 B 编辑 C应用 D实用 5、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B) A工具软件 B 应用软件 C 系统软件 D 字表处理软件 6、操作系统的作用是(C)。 A把握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B便于进行文件夹管理 C 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 D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7、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C)。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算术和逻辑运算 D初等函数运算 8、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器 D扫描仪 9、微机的核心部件是(B) A 总线 B 微处理器 C硬盘 D内存储器 10、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为(C) A CPU B ALU C 主机 D MPU 11、在内存中,每个基本单位都被赋予唯一的序号,这个序号是( C ) A 字节 B 编号 C地址 D容量 12、在多媒体系统中,最适合存储声、图、文等多媒体信息的是( C )。 A.软盘 B.硬盘 13、计算机病毒通常是( D )。 A.一个系统文件 B.一个命令 C.一个标记 D.一段程序 14、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 D )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十进制码 B.十六进制码 C.八进制码 D.二进制码 15、1MB=( D ). 二、填空题

工业4.0技术产品标准

工业4.0技术的产品标准-机械制造论文 工业4.0技术的产品标准 □文/Martin Hankel □编译/张含阳 为了实现工业4.0的标准,一个产品需要赋予怎样的属性呢?“工业4.0体系架构”(RAMI 4.0)以及“工业4.0组成部分”这两个指南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和定向。尽管如此,至今我们想回答这样的问题还很困难。最近,出现了大量词汇和标签,它们均试图定义工业4.0或者物联网(IoT)的性能问题。 基于“RAMI 4.0”和“工业4.0组成部分”,德国电气与电子工业协会正建立一套独立于厂商的产品标准,该标准将为采购者提供关于未来产品在工业4.0性能上的相关信息。设计这样的产品标准不仅可以为采购者提供帮助的方向,而且还能在开发未来工业4.0产品时成为制造商的指导手册,它还强调了科研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工业4.0产品标准 该标准基于RAMI 4.0,特别是基于工业4.0组建的属性而得(见图1)。它被拆分成相互依存的三类:工业4.0基础、工业4.0进阶、工业4.0高阶。如果一个产品属于这三类当中的任何一个,其必须满足问题中的所有分类属性。这些属性中的显著特征是,跨厂商的途径和以服务为导向。 工业4.0基础 这是最基础的分类,它包括那些目前已满足现阶段工业4.0标准的产品。 工业4.0进阶 这类标准是指那些在未来可能与工业4.0兼容的一些产品属性的信息,这些标准会在接下来的1~5年内变得非常有意义。

工业4.0高阶 这类标准是指产品已满足工业4.0的全部特点。该分类的评价标准还非常模糊,并且正在被定义过程中。正因如此,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他们拥有较为前瞻的特点,有助于提供未来工业4.0的蓝图,以及由此带来的标准和规范。 我们能从工业4.0产品标准中获益什么? 该产品标准提供了初始的、跨厂商的、通用的、又独立于厂商的定向和信息。对于为工业4.0的产品分类而言,这样的定向和信息就变得异常重要。它们提供跨企业的、且不会过时的规定措辞。它们为制造商提供有关工业4.0的指引性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早已为工业4.0准备好的,还有针对于那些属性会对未来工业4.0兼容的产品非常重要的信息。 使用工业4.0产品标准 该标准仅涉及产品,而不是整个解决方案。由制造商自己验证他们的产品是否达到了标准,然后就可以为他们分配工业4.0标签了。制造商可自己决定是否使用“工业4.0基础”的指定名称。 该标准被有意识地保持着极简的运作方式,ZVEI也没有任何提供资质认证的计划。该标准可以免费使用,且每家公司都可以免费获取该规范的内容。 下一步计划 ZVEI将根据这三种分类对标准进行审查,并在必要时随时修订。这样,该标准将适应当前的情况和发展态势,这将使顾及新发展态势变得容易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工业4.0基础”将越来越多地向“工业4.0进阶”演进。因此未来,“工业4.0进阶”将更多地用来描述工业4.0产品的公共需求。工业4.0高阶将用来描述工业4.0的最全面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