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频多中医疗法

夜尿频多中医疗法
夜尿频多中医疗法

60岁的老高一直为晚上频繁跑厕所而烦恼,一晚上起夜五六次,睡眠七零八碎的,整个人都没精神了。与老高有着同样烦恼的人不在少数。正常的起夜为0-2次,尿量不超过300-400毫升,超过的就属于夜尿多。中医角度讲,夜尿多大体分为三类:

肾气不固型

患者夜尿多、尿频、小便清长,甚至遗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耳聋等。可服用六子补肾汤:取韭菜子、菟丝子、五味子、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15克,煎煮后取汁温服,每日饮一剂,分两次饮用。

肾阳虚型

此型最常见,表现为夜尿多、尿频、小便清长,畏寒肢凉、腰膝冷痛、头晕目眩、性欲减退、阳痿早泄、下肢水肿等。可服用胡桃益智山药汤:取胡桃肉、淮山药各15克,益智仁12克。将三种药一起入锅,煎煮后取汁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饮用。

心肾不交型

患者表现为夜尿频、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可食巴戟苁蓉鸡肠汤:巴戟天、肉苁蓉各12克,新鲜鸡肠1具,精盐、姜等调味品适量。将鸡肠剪开后洗净、切段,与巴戟天、肉苁蓉一起入锅,

加适量清水及调味品,用急火炖煮,煮沸后再用小火炖煮60分钟左右即成,每周一次。此方尤其适合伴有阳痿、早泄等症状的患者。

夜尿多的老人平时可用枸杞子、覆盆子、桑葚子、金樱子各9克,泡水代茶饮。或用芡实50克,黑芝麻15克,炒薏米50克,去皮桂圆或桂圆肉10-20个,煮粥食。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 尿道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与尿路感染有关证候,主要指下尿路感染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 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大多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其病因尚不明了,但是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当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的症状可明显减轻。因此,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以解除精神负担,使他们正确认识本病并积极配合治疗。 在行为治疗中,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控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重建正常排尿功能。不可盲目长期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对此症既无疗效,副作用也多。如果病情较重者可按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尿道综合征的外因以湿热为主,内因为肾虚,病久邪气未尽,正气已伤,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膀胱,归类于中医的淋症范畴。一般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②头痛头晕者,加钩藤、菊花。③面红耳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生地、黄连、龙胆草。④溺时尿道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2.气阴两虚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分清泌浊。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克,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克,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者,加黄柏、知母、山茱萸。②头晕耳鸣较重者,加栀子、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③尿频但尿少而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3.心肾不交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弱者。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山药、茯神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辨证加减:①心经火盛者加黄芩、生地、玄参、麦门冬、朱砂等。②心阴不足者,加天冬、麦门、玄参、鸡子黄1枚。③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等。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订)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已公开发表。因此,以此指南代替诊疗方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神经性尿频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神经性尿频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泌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神经性尿频neurogenic urination 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尿急,不伴有尿痛、遗尿、排尿困难、发热、浮肿等。 本病病因不一。小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高级中枢对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控制功能较弱。膀胱容量小,舒缩调节功能欠佳。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导致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以致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排尿反射亢进而引起尿频。此外,还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锌缺乏有关。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尿频”病证。 3 诊断[1-5] 3.1 病史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外伤史,可有受精神刺激的病史。 3.2 临床表现[3-6] 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有尿急,日间及入睡前排尿次数增加,轻重程度不一,分散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症状,入睡后恢复正常。每次尿量较少,总尿量正常。无尿痛和排尿哭闹史,不伴有遗尿、尿潴留、尿失禁、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浮肿、血尿、多饮等。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查体无阳性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泌尿系统B 超检查正常。 必要时可做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3.4 需与神经性尿频鉴别的病种

尿频病中医诊疗方案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 次要症状:小便灼热、滴沥不尽、尿失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情志不舒等。 2.西医诊断:参照《现代泌尿外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具有典型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 (2)排除尿路感染:尿常规多正常,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或多次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 105/ml;排除结核菌、厌氧菌及真菌等特殊尿路感染。 (3)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膀胱结石、异物、尿道憩室、息肉及膀胱尿道神经病变、老年性尿道炎、神经源性疾病、糖尿病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等。 (4)正规的抗生素疗程治疗效果不明显。 综合考虑上述症状、体征、病史和检查,可明确尿道综合征的诊断。 (二)证候诊断 1. 肾气亏虚证:尿频或夜尿频数,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腰脊酸痛,胫酸膝软或足跟痛,下腹部或尿道下坠感,耳鸣或耳聋,发脱或齿摇,头晕目眩,舌淡,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弱。 2. 心肾阴虚证:尿频或尿急,排尿不适,时有心烦,失眠多梦,腰酸困不适,下腹部坠胀,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3. 中气下陷证:尿频、尿急,劳累则发,下腹部或尿道下坠感,或直肠坠胀感,纳少,便溏,声低气怯,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4. 肝气郁结证:尿频、尿急,常与精神紧张、站立过久有关,腰骶部沉重隐痛,烦躁易怒,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下腹部不适,乳房作胀,舌淡红,脉细弦。 5. 下焦湿热证:尿频、尿急、尿痛,溲赤灼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尿频中医辨证与治疗.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尿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经义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论证(共二条)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辩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辩。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共六条)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完整版)中医辩证治疗尿频和肾阴虚和肾阳虚如何区分

中医辩证治疗尿频和肾阴虚和肾阳虚如何区分 摘要:中医标准尿频的常见证候:肺脾气虚尿频:尿频清长,或伴遗尿失禁,兼见唇淡口和,咳吐涎沬,头眩气短,形寒神疲,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标准尿频的常见证候: 肺脾气虚尿频:尿频清长,或伴遗尿失禁,兼见唇淡口和,咳吐涎沬,头眩气短,形寒神疲,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膀胱湿热尿频: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浑浊,口乾而粘,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见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肾气不固尿频:尿频而清长,或兼尿遗失禁,伴面色(白加光)白,头晕耳鸣,气短喘逆,腰膝无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肾阴亏虚尿频:尿频而短黄,伴眩晕耳鸣,咽乾口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寐,腰膝酸软,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硬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前列腺炎 中医认为本病以虚实夹杂者多见,且以肾虚为主,脾虚为辅,或兼血瘀,或兼湿热,其中最常见的证型是肾虚兼有湿热,临床分为湿热、瘀血、中虚及肾虚四型辨证论治。 1.湿热型 主证:大便时尿道口滴白、量多、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大便干结,口中干苦而黏,少腹及会阴部胀满,直肠指检前列腺胀大,压痛明显,前列腺液脓细胞++以上,前列腺液培养多有细菌生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淋浊康饮。 连翘、银花、蒲公英、黄芩、石韦、白花蛇舌草、木通、冬葵子、白茅根、土茯苓、瞿麦、篇蓄、山栀子。 2.瘀血型

主证:病程较长或会阴受伤,会阴部刺痛明显,牵引痛至睾丸阴茎,少腹或腰部,小便滴沥涩痛,或见肉眼血精,眼眶黧黑,直肠 指检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前列腺液中夹有脓细胞,舌质有瘀斑,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散瘀汤。 当归、赤芍、桃仁、川芎、苏木、牡丹皮、槟榔、枳壳、瓜蒌、大黄。 3.中虚型 主证:病程较长,或素体脾虚,终末尿滴白、尿意不尽,尿后余沥,会阴部坠痛,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自汗,纳食不香,舌淡而胖,脉细弱。 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 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4.肾虚型 主证:病程较长,有房劳过度或手淫史,腰酸腿软,阳痿梦遗,肉眼血精,尿末滴白,尿道口时流黏液,小便余沥不尽,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有红细胞,舌红苔少或有剥苔,脉细数。 治则:补。肾涩精。 方药:菟丝子丸。 菟丝子、沙苑、生地黄、熟地黄、川续断、益智仁、牡蛎、茯苓、山药、车前子、远志。 肾阴虚和肾阳虚如何区分 最简单的区分肾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 肾阳虚的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喜欢热饮,少气懒言,容易疲倦等。 肾阴虚的人:体壮热,不怕冷,喜欢冷饮,精神健硕等。 肾阳虚症状:

尿频尿急中医这方子药到病除!

尿频尿急中医这方子药到病除! 林女士已经尿频一个多月了,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做了几次尿常规、泌尿系统B超和妇科检查都显示正常,后来在市里一家大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患了尿道综合征,神经引起的,给我开了一些镇静的药和黄酮哌酯片,但是吃了两个星期也没有好转。究竟我得的是什么病?”林女士说,西药不管用,所以想了解一下中医有什么办法? 中医师表示,从林女士描述的症状和所做的检查看,初步判断你是尿道综合征,在中医上属于“淋证”(主要是热淋、气淋、劳淋)范畴,以小便频、急、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总体上分为膀胱湿热及脾肾亏虚、肝郁气滞。肾虚是发病基础,膀胱湿热及肝郁气滞是发病的诱因。 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随证施治。

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②头痛头晕者,加钩藤、菊花。③面红耳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生地、黄连、龙胆草。④溺时尿道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气阴两虚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分清泌浊。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克,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克,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克,甘草6克。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者,加黄柏、知母、山茱萸。②头晕耳鸣较重者,加栀子、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③尿频但尿少而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肾病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肾病 ?点上方蓝色中国冬虫夏草网订阅.点右上角分享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并多发病,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高血压、知道高血压的危害呢?近年来受心理因素、地理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出现较早,且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并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下面将介绍由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肾玻。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往往会损伤肾脏,引起高血压性肾玻,早期一般只有肾动脉痉挛,所以没有什么症状出现,检查小便也无异常。到了肾小动脉发生硬化的时候,肾脏就会因营养不良而受到损伤和萎缩,,功能逐渐减退,,出现夜间尿频多尿、尿色清淡等情况。高血压肾病患者年龄多在40~50 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

显腰痛。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并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过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资料,常将高血压肾病分为下述几个时期: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异常为特征。肾功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Ⅱ期——临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规蛋白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5g为特征,肾功能正常;Ⅲ期——肾功能不全期:以Ccr下降、SCr升高为特征。分非透析期和透析期(尿毒症期)。非透析期:Ccr在80~10ml/min,133μmol/L 透析期(尿毒症期):Ccr707μmol/L。高血压肾病中医辨证治疗:(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胁痛,面红目赤,便秘溺赤,每因情志刺激或精神紧张头痛头晕发作或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30g,石决明30g,川牛膝30g,夜交藤30g,杜仲,12g,山栀子10g,黄芩12g,益母草30g,桑寄生12g,茯神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炒麦芽15g。若肝火偏盛,可加龙胆草、丹皮清肝泄热,或改用龙胆泻肝汤加石决明、钩藤以清泻肝火。若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浊。眩晕头痛耳鸣,咽

最新尿频中医辨证与治疗名师资料合集

尿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经义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论证(共二条)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辩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辩。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共六条)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固涩等剂主之,如不见效,当责之肾。 肝肾阳气亏败,则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门,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甚者,以四维散之类主之。或加固涩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黄丸去泽泻亦可用。 凡睡中遗溺者,此必下元虚寒,所以不固,宜大菟丝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缩泉丸之类主之。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此惯而无惮,志意之病也。当责其神,非药所及。或因纵以致不固者,亦当治之如前,宜用猪羊溲脬炙脆煎汤,送下前药更妙。 凡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连肝肾而然,宜大补元煎、归脾汤、五君子煎之类主之。 古方壮阳固涩等剂,如茴香益智丸、二气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蛎丸、济生菟丝子丸、固真散,皆可随宜择用。 述古 薛立斋曰∶经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证,治宜温暖下元,清心寡欲。又有产育不顺,致伤膀胱,若内虚寒者,秘元丹、韭子丸之类;若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加五味、杜仲、补骨脂;年老者,八味丸。产育收生不谨,损破尿胞者,参术补胞汤加猪羊胞煎之。窃谓肝主小便,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山栀。若小便涩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小便涩滞,或补而益甚,乃膀胱热结也,用五淋散。其脾肺燥,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饮。 膀胱阴虚,阳无所生者,滋肾丸。膀胱阳虚,阴无所化者,六味丸。若阴痿思色,精不出,茎道涩痛如淋,用加减八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竭复耗,大小便牵痛如淋,亦用前药,不应,急加附子,多有生者。 遗溺论列方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

中医辨证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是青春期后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笔者应用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6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l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例;年龄在25—35岁者42例,35岁以上者26例;病程2个月~lO年。 2治疗方法 2.1血热风燥型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搔之有白屑迭迭飞起,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瘙痒;口干咽燥,溲黄。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数。治以凉血清热,祛风润燥。方药:生地黄12g,菊花12 g,当归12 g,荆芥6 g,防风9 g,蒺藜12g,蝉蜕6 g,白鲜皮12 g,苦参6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 2.2湿热熏蒸型患者平素恣食肥甘厚味,头发稀疏脱落,伴头皮光亮潮红,头屑较明显或头发瘙痒,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以利湿生发,温经通脉。方药:蜈蚣、何首乌、当归、侧柏叶等。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用棉签涂于患处1日6—8次。4周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

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3肝肾不足型脱发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以体弱或脑力过度者为主,头发稀疏脱落日久,脱发处头皮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短发,伴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养发生发为法。方药:黄芪20 g,制何首乌15 g,菟丝子18 g,山茱萸9 g,枸杞子9 g,女贞子18g,旱莲草18 g,黄精12 g,党参12 g,白术12 g,当归15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头发不再继续脱落,并有新发生出;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结果痊愈61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4讨论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难治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对脱发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早期医家认为。肾、脾(胃)虚弱与脱发有关,近代医家认为虚、实(湿、热、瘀)夹杂为其病机关键。所谓湿者,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至使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颠顶而致头发油腻而脱落;所谓热者,血热风动,风动则发落;所谓瘀者,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或久病人络,瘀阻毛窍而脱落;所谓虚者,肝血虚,肾水亏,冲任失调,发失濡养而脱落。本证为久病阴血耗伤,血虚风燥。方中蜈蚣养精血、乌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神效方题库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神效方 1、前列腺疾病正常男子都存在,如果你不在意,这些症状就慢慢好了,如果你在意就永远好不了。这就是潜意识对此病的影响。好多人有思想顾虑。有些大夫就是抓住这些了,他让你治疗一年,你就一年好不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很多病人,都是到处求医,花钱超过几万元者太多了,而且越是治疗,越是不好。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本病的反复性,第二,就是医生的恐吓性。 前列腺疾病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净、肛门重坠、小腹坠涨、阳痿早泄,等等症状,当然,还有很多人会连及到心情烦躁,失眠,心慌等等。 中医认为,此乃元神失调。 如此看来,此病该怎么治疗呢? 一、消炎。消炎最简单,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抵抗力。 二、养心。心理放松,病也就好了。

三、调养元神。潜意识不想了,不紧张了,就好了。 怎么调整元神呢? 1.中药方:生龙牡白芍甘草即可以。此药能调人体元神。 2.消炎方:萹蓄瞿麦车前子。此三药治疗一切炎症。 3.升提方:黄芪枳壳陈皮。此三药可以治疗一切下坠,下坠者瘀血也,水饮也。此三药可以升提之。 如此配合,为思路,至今诊断治疗几百例患者,无一例不愈者。 病例如: 李XX,前列腺炎。北京治疗花钱数万,时好时坏,给予上方治疗,3剂有效。7剂显效。后又断续服药15剂,疾病痊愈。至今3年。烟酒不禁,病没有反复。由此可见,中药治疗此病,确切有效。 2、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湿热下注) 处方:当归、虎杖、车前子、牛膝、草藓各15克,浙贝母8克,败酱草、生苡薏仁、红藤各25克,炮附片3克,

瞿麦、栀子、皂刺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有灼热感,小腹及会阴胀痛,有时痛及睾丸,阴囊潮湿出汗,尿黄赤,尿道口滴白,口于苦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创方者:吴成山张静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肝郁湿热) 处方:当归、茯苓、白术、虎杖、泽兰各12克,白芍、柴胡、台乌、青皮、皂刺各8克,浙贝母6克,甘草5克,败酱草、生苡薏仁、合欢皮、红藤各2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利湿活血。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肝郁湿热型。症见小便不适,或有尿等待或有尿频,小腹及会阴不适疼痛,患者有心烦易怒,喜叹息或失眠,或有焦虑不安,舌淡红或偏黯,苔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动或沉涩。 创方者:吴成山张静 慢性前列腺炎的名中医治疗方(脾虚夹湿) 处方:党参、黄芪、茯苓、泽泻、芡实、金樱子、当归、白术各12克,陈皮、石菖蒲、白果各10克,防风、羌活、桂枝各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升阳化湿。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

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2018)5

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的儿科住院患者。 一、尿频(神经性尿频)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频病(TCD编码:BEZ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性尿频(ICD-10:R35.X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新世纪第四版)(马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1]中尿频的常见证侯及诊断标准。 尿频(神经性尿频)临床常见证侯: 脾肾气虚证 肾虚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神经性尿频(制定)》。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尿频(神经性尿频)。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尿频(TCD编码为:BEZ200)和神经性尿频(ICD-10编码为:R35.X5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观察患儿日、夜间的排尿次数,尿量、尿色及症状缓解的因素,是否伴有尿急、尿痛、遗尿、血尿、多饮等症。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培养、泌尿系统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浓缩试验、垂体加压素试验、尿动力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脾肾气虚证:健脾益肾,升提固摄。 肾虚湿热证:温肾固摄,清利湿热。 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利水。 2.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 3.中医特色疗法: 体针疗法、耳穴贴压、穴位贴敷、推拿疗法。 4.西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尿频症状改善或消失,其他主要症状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家庭康复方案。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泌尿系统中药方(精选.)

泌尿外科中药模板 一、急性前列腺炎 辩证施治 证型:1.热毒内盛 症候(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终末血尿、脓尿,排尿困难,寒战高热,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散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5g 野菊花10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天葵10g 黄柏12g 牛膝12g 败酱草15g 天花粉12g 赤芍6g 甘草6g 王不留行10g 三至七剂,水煎一日一剂。 证型:2.湿热蕴结 症候(症状):小便频急,淋漓涩痛,伴会阴睾丸、少腹疼痛,口苦粘腻,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八正散加减:瞿麦12g 萹蓄12g 车前子15g 木通10g 滑石30g 甘草10g 栀子10g 制大黄10g 五至七剂,水煎一日一剂证型:3 心火亢盛 症候(症状):小便频数,短赤涩痛,心烦面赤,口舌生疮,舌红以舌尖为甚,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利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小蓟饮子加减:黄连6g 黄芩10g 黄柏10g 栀子10g 小蓟15g 生蒲黄10g 滑石15g 生地20g 当归10g 竹叶6g 木通10g 五至七剂,水煎一日一剂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辨证施治 证型:1.湿热下注 症候(症状):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感,小腹、会阴、睾丸坠胀疼痛,

小便黄赤,大便后尿道口滴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分清饮加减:萆薢15g 黄柏10g 莲子心10g 茯苓15g 白术10g 菖蒲10gg 木通10g 萹蓄15g 瞿麦10g丹参15g 车前子10g 7至10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证型:2.瘀阻精室 症候(症状):疼痛为主,痛引下腹、睾丸、肛门、耻骨区,小便淋涩,终末滴白,颜面可有黑斑,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前列腺汤加减:丹参15g 泽泻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6g乳香10g 没药10g 王不留行10g 青皮15g 川楝子15g 小茴香10g 白芷10g 败酱草20g 蒲公英20g 十剂,水煎一日一剂证型:3.肾阳不足 症候(症状):病程日久,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夜尿频多,尿末滴白清稀,腰酸乏力,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性欲淡漠,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益气固精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6g 肉桂6g 干地黄20g 山萸肉10g 山药15g 丹皮12g 泽泻10g 茯苓15g 车前子10g 牛膝15g 十剂,水煎一日一剂。 证型:4.肾阴不足 症候(症状):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早泄,或有血精,尿后余沥不尽,茎中作痛,或阳事不举,甚或欲念萌动时常有乳白色分泌物溢出,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清泄相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0g 黄柏10g 熟地15g 山药10g 泽泻10g 茯苓10g 丹皮10g 山萸肉15g 龙骨20g 牡蛎20g 远志10g 菖蒲6g 五至十剂,水煎,一日一剂。

老年病科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尿道综合征以尿频为主症的老年门诊患者。 一、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频病(TCD编码:BEZ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道综合征(ICD-10编码:N36.2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16751.2-1997)》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2)西医诊断:参照《现代泌尿外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气亏虚证 心肾阴虚证 中气下陷证 肝气郁结证 下焦湿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尿频病(尿道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尿频病(尿道综合征)的60岁以上的患者。 2.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尿路感染、泌尿系器质性病变等引起的尿频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并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尿常规; (2)尿细菌培养; (3)泌尿系B超(包括残余尿测定); (4)男性患者行前列腺B超;女性患者行妇科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流动力学分析、盆腔CT、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前列腺指检、尿抗酸杆菌检查、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测、尿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肾气亏虚证:补益肾气,缩泉止遗。 (2)心肾阴虚证:滋补心肾,固摄缩泉。 (3)中气下陷证:补益脾肾,益气升陷。 (4)肝气郁结证:补益肝肾,疏肝解郁。 (5)下焦湿热证:滋阴清热,利尿通淋。 2.针灸疗法。 3.其他疗法。 4.护理。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尿频、尿急、小便灼热、滴沥不尽、尿失禁等主要症状明显缓解。 2.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 2.既往患有其他疾病,治疗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需进一步检查治疗,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个人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中断用药累积超过7天或单次中断用药超过5天,退出本路径。

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尿频尿急尿不尽吃什么药,尿频的中医治疗

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尿频尿急尿不尽吃什么药,尿频的中医治 疗 尿频的症状有哪些:尿频是泌尿外科、男科疾病所表现的主症,即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严重时数分钟排尿1次,每次尿量仅数毫升。正常膀胱容量男性约400毫升,女性约500毫升,随年龄、气候、饮水量和环境等改变,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亦有不同。一般白天排尿4~6次,夜间0~1次。 尿频的原因有哪些引起尿频原因有泌尿、生殖道炎症使膀胱容量减少,下尿路梗阻致残余尿等,常伴尿急症状,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多采用抗菌消炎或降低膀胱颈压力的药物。中医学将尿频归属“淋证”范畴。中医临床将尿频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辨治治疗。 一、脾肾亏虚型尿频的中医治疗方法表现:尿频,但无疼痛、无热感,夜间为甚,形寒肢冷,或小腹坠痛,舌质淡,脉细。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治则:益肾补气,祛瘀通淋。 处方:黄芪、党参、王不留行各30克,熟地、山萸肉、桃仁、赤芍、泽兰各15克,升麻、柴胡各3克。 1 阳虚.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肾阳虚导致多尿、少尿的机理 肾具有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和温煦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多尿与少尿症状出现的原因与肾主水液和肾温煦脏腑的生 理功能密切相关。肾主水液是指肾依靠气化功能,输布排泄体内津液,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气化功能又赖于肾阳的蒸腾作用。当肾阳蒸腾气化体内水液,使水液中清者上升,浊者下降,下降的浊液注入膀胱,就形成尿液。尿液的排泄通过膀胱的开阖作用完成,膀胱的开阖作用又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肾的精气充盛,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则排尿功能正常。如果肾精气亏虚,气化不利,膀胱开阖失司,则使水液代谢紊乱,出现多尿、少尿。 多尿、少尿可体现两种生理含义,一种是指尿液生成的量,一种是指尿液排泄的次数。当肾阳虚衰,气化作用减弱,使水液代谢不能蒸腾于上,就会出现过多水液下注于膀胱,形

淋证的辩证治疗

淋证的辩证治疗 尿路感染临床以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腰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属于中医学“淋证”于尿道口。检查时耻骨上方常有压痛。淋证是以小便频数 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出不畅,或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临床上的常 见病、多发病。现对对89例淋证病人辩证治疗淋证,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2009年收治的淋证患者8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49例,年龄17-51岁,病程最长10天,最短3h。 1.2中医诊断血淋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尿,或尿中夹紫暗血块;石淋者,尿中砂石,小便急不 能卒出,或尿来中断,或尿出分叉,尿道刺痛甚剧,尿出砂石而痛止;气淋者,少腹满痛或胀坠,小便涩滞,尿后余沥不尽;膏淋者,尿如脂膏或米泔水;劳淋者,久淋,遇劳累、房劳即 加重或诱发。 2辩证治疗 2.1 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或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木通、车 前子、萹蓄、瞿麦、滑石利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泻火。若伴见寒热、、口苦、 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 阴清热;若热毒弥漫三焦,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2.2 石淋尿中时挟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 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砂石不能随尿排出,则小便艰涩,尿时疼痛; 如砂粒较大,阻塞尿路,则尿时突然中断,并因阻塞不通而致疼痛难忍,结石损伤脉络,则 见尿中带血;初起阴血未亏,湿热偏盛,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久则阴血亏耗, 损伤正气,或为阴虚,或为气虚,而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阴虚者,腰酸隐痛,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带数。气虚者,面色少华,精神委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治宜清利湿热,通淋排石,方药石韦散(《证治汇补》)加减。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大部分是利水通淋药物,,其清热作用不及八正散,故只用于石淋,在应用时须 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配甘草以 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藕节凉血止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 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2.3 气淋实证主症:小便涩滞,淋漓不畅,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多沉弦。虚证主症:少腹 坠胀,尿有余沥,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脉虚细无力。治法且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 益气。实证用沉香散(《金匮翼》),虚证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沉香散中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利尿通淋。胸胁胀闷者, 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以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行瘀;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枸杞、怀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2.4 血淋实证主症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挟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苔黄,脉滑数。虚证主症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实 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实证用小蓟饮子(《济生方》),虚 证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方中小蓟、生地、蒲黄、藕节凉血止血;木通、竹叶 降心火、利小便;栀子清泄三焦之火;滑石利水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走 达茎中以止痛;虚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亦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等以补虚止血。若 血多痛甚者,可另吞服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

尿频中医辨证与治疗

尿频的中医辨证与治疗经义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论证(共二条)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辩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辩。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共六条)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尿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尿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系微生物侵犯泌尿道引起的炎症,它可以累及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但在小儿常常不易确定部位,故统称为尿路感染。本病发病率占泌尿系疾病的第3位,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女孩发病多于男孩,男女之比为l:4。小儿尿路感染一般预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反复感染可导致瘢痕形成,甚至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加之小儿尿路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故须高度重视。 本病属中医“淋证范畴”,急性期多属“热淋”,慢性期多属“劳淋”。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证候: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胀满,或有腰痛,常伴有发热,恶寒,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方药:八正散。主要药物:瞿麦、篇蓄、滑石、车前子、栀子、木通、大黄、甘草、灯心草。 尿血明显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尿中有砂石者加海金砂、石韦、金钱草以消热利湿,通淋排石;阴伤口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养阴清热。 2、肝胆湿热证 证候: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纳呆,烦躁不安,可有呕恶,食欲缺乏,腰酸胁痛,小腹胀满,小便频急,短赤涩痛,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胆通淋。 方药:龙胆泻肝汤。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兼有发热者加大青叶、蒲黄、生石膏、金银花以清热解毒泻火;呕吐者加黄连、竹茹清热降逆止呕;胸闷胁胀者加青皮、乌药、川楝子以疏肝行气。 3、脾肾气虚证

证候: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小便淋沥不尽,或尿频而清,夜尿多,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腹胀,腰酸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四君子汤合济生肾气丸。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川牛膝、车前子。 若小便涩痛者去桂枝、附子,加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腹胀者加陈皮、乌药散寒行气。 4、肝肾阴虚证 证候:病情迁延不愈,尿频,尿有余沥,小便黄赤,头昏耳鸣,潮热盗汗,咽干唇燥,腰酸乏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若湿热留连未清,小便涩痛者加蒲公英、车前草、石韦清热利湿通淋;腰酸痛者加川断、金毛狗脊、桑寄生补益肝肾;伴低热盗汗者加鳖甲、银柴胡、白薇退虚热。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15767821.html,/nlgr/2014/0729/18501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