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8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交流与实践,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正确的表象,并通过自学,让学生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

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这一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引导出来,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文具盒、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说话: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要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是非常抽象的,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五)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面和

掌握、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的单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研读、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

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

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

的重要性。

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二、说教法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

观察发现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出示两幅面积差别较大的没涂色的画,比一比,谁最先涂完,让学生进行选择。

(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可直观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初步感知,理解面积的概念

A、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B、通过“封闭图形”让学生感知“面积”

(1)学生通过自己找、摸,感受什么是物体的表面。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同时板书)

(2)刚才大家摸的都是什么图形呢?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呢?

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共有的特点:{首尾相连,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再让学生比较图中长方形和圆形的大小,}质疑: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小,这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同时板书)

(3)先由学生自己小结面积的定义,教师再作补充,师生共同得出面积的定义,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把板书补充充完整。

(面积概念的建立学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在教学面积的第一层含义时,我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充分感觉到“面”的存在,并发现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再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比较出封闭图形的大小,使学生充分体会“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

操作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A、面积单位的产生

1、设疑

2、操作体验

3、交流汇报

4、小结

1、比较面积大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

为了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1)提问:如何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观察法)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练习本封面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

(3)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拼摆的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是怎样进行拼摆的,指出要用统一的图形为标准来拼摆。

(从观察、重叠的直接比较法到通过摆图形的间接比较法,学生自主选择学具和测量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通过投影展示、小组交流、学生互评从而得出“方格大小不一样,不能比较”、“只有面积单位统一才可以比较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这样就使统一面积单位成为学生思维的需要。)

B、认识面积单位

(1)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板书)

(2)再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有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学生举例)

(3)应用:先估计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多大,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到底它的面积有多大?

(4)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桌子的大小,学生认为不合适,教师顺势指出我们要用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引出平方分米。并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板书:平方分米)(5)如果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整个会场的大小,合适吗?引出平方米,用实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学生先估计黑板表面的面积,教师进行测量。(板书:平方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制的七册第134页到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面积的意义,面积单

位,也就是常用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物体表面的面积计算其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地实质。同时教材通过方学生看,剪,量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地形状,大小等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这时教材编排地优点,我会加以利用,同时在这过程中融入我自己地想法与设计。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地特征,并能认识象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学生也能理解物体平面图形会有大小之分,在平时地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面积这个词,甚至可能有学生理解面积地意义,根据这样地起点,我认识到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有自己地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时我们应该找准教学起点,在照顾后进生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地拔高教学起点。由于这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学习中,有经历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交流等学习的方式,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基础,我也应该加以利用,并进一步培养。根据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知识起点的分析,我给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经历认识常用面积单位的过程,感性体验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

3、经历观察、实验、操作、汇报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强化积极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可能会根据学生实际或降低或拔高,但是教学的主线不会变。本节课教材的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预设教学重点是经历研究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过程。教学难点暂定为现实生活中物体表面

面积大小的估计。

三、说学法教法

这是一节概念课,根据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以学生感性认识为出发点,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诱发学生敞开思维的“门扉”,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感知和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深刻地理解掌握概念。主要的步骤是自学研究什么是面积?扶着认识1平方厘米,自由研究1平方分米,自学理解1平方米。在认识1平方厘米时有老师引领学生体验。再利用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1平方分米,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分工,会提出猜想,研究,验证,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体验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交流汇报,将本组的合作成绩展示给全班的同学,并根据现实生活情景,展开联想,培养空间观念与估计能力。最后是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认识1平方米。整个过程扶放结合,讲授与探究向结合,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四、说设计理念

教学都应该有一定的理念来支撑,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节课我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实验、讨论中,在现实物体的感性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使课堂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为指导,从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出发,给学生创设学习契机,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能力欲思维自由发展,让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色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是数学课堂的主人

五、说预设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教学对象如此的鲜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能定的太死,那样只会照本宣科。因此我下面的教学设计只是自己现在的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学

主线结合学生动态生成及时调整。

六、设疑引入

1、课前谈话中讲述真实的故事:在天津市的一户人家中,一家三代住的房子只有15平方米,接着让学生想象15平方米有多大?说说你家房子的有多大的?

结合现实故事及学生的实际生活氛围,让学生展开联想,这时出现的情况可能是学生根本想象不出15平方米有多大,或是能比划大小,也有学生能说出自己家的大小,大概是100平方米左右甚至更大。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氛围拉进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亲切感,同时不理解的学生会产生疑惑,或急于解决,对学习新知产生欲望。

2、这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刚才的说房子的大小时用的15平方米,100平方米,150平方米到底指什么?从而引出“面积”一词。接着质疑什么面积?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书本资料,或请教同伴,或请教老师等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丰富的,同时又是有效的。因为面积这一概念并不是探索就能得出的内容,他是约定俗成的,是一个规定,这样的内容我们采用传统的方式可能更有效。在学生自己发现什么是面积时,让学生互相说说或举例说明物体面积,图形面积等等,由此加深映象,巩固新知。

其次是学习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

采用的教学路线是:

扶着认识1平方厘米,自由研究1平方分米,自学理解1平方米。

1、认识1平方厘米

我先出示的是剪好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说明它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接着让大家从资料袋里找出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量一量它的边长

摸一摸它的面,

找一找周围和它差不多大的面。

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有多大?

接着学生完整地说说你认识的1平方厘米。

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对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处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数学概念,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受限制,还不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我采用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性体验1平方厘米大小,

然后测量周围小物体表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其中有一个面可以用平方分米为单位会更方便)

2、研究1平方分米。

这时针对较大面积用什么样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研究1平方分米。学生合作研究前,先让学生回顾1平方厘米是按什么步骤认识的。再提出合作的要求:1、研究1平方分米的大小,2、举例周围1平方分米左右的面。3、测量桌或椅或玻璃等物体的面。在学生明白合作的内容后开始进行合作研究。

1平方分米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研究是因为其一是它的学习方式跟第一块内容是差不多的,同时学生有能力自己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广,思维空间更广,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能力进行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与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进行观察,实验、操作、验证、得出结论,举例,测量等等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场景,结合具体事物展开研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探究后,各组汇报展示。这个过程是概念归纳整理,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组与组的交流中,在生与生的交流中,甚至在生与师的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相互感受,学生对知识不断的自我修正,自我补充,逐步理清思路,水到渠成

3、认识平方米

最后是关于1平方米的认识,这时让学生直接说出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同时举例。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情景,目测教室内黑板的

面.、教室的地面、走廊、活动场地等等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说出你是怎么进行目测的?接着回到我们课的开始阶段:天津这户人家的房子面积到底有多大?这时学生能比较接近实际的想象出大小,结合你自己的住房面积说说你的感想,直接渗透思想教育。

4、在学生理解并认识了三中面积单位后,接下来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面具单位。我设计几个生活物体的面,让学生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说说理由。在举例说明。

这样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材料都是感性的,现实的,具体的,让学生在具体形象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想象。

考虑到本节课的学习容量,我就不设计重复操作的练习了,而是将练习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同伴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表面,用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出他的面积,并写成研究报告单。这样使今天的学习真正服务与生活,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学,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学。让数学课堂得到延伸。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与发展

四、课堂总结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采取让学生谈收获,说体会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等各方面,通过让学生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另一方面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在学生的互动评价中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设想总归是设想,现实的课堂中由于学习主体的鲜活,课堂是动态的,可能预设与生成之间会存在矛盾,因此我今天只能是我作为预设者的一个完美设想罢了,但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该更加的灵活与艺术。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

生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教材通过实际活动、具体推算,说明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得出1公顷的具体观念,再联系实际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接着,教材说明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然后让学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顷,进而引出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得出进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会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自学,使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学习,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了解更多信息的方法,学会网上学习的方式。

(3)、情感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防沙造林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A、掌握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这三者之间的进率关系。

B、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有所收获。

(2)、难点:

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概念,具有空间观念。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具学具:

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的“土地面积单位”网页站点和相关网站链接。

二、说教法学法

1、引路指导法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

点燃的火炬,教师应是火种。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起到指点引路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板块。

2、自我探究法

让学生利用网页上提供的资料、信息,自我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推导出结论,获得新知。

3、交流沟通法

让学生把自己从网上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把收获与体会互相沟通,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群体作用,提高交往沟通的能力,共同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浏览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网上学习具有目的性。

(一)、评改日记,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先创设让学生做“小小评改员”的情境,激起学生评改数学日记的兴趣,与语文学科相联系,说明日记的病因是“不够具体”,然后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到底什么叫做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三种?……”引导学生修改日记,同时复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

最后,让学生回答了日记末尾的三个问题:“平方米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吗?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测量我们市、我们省甚至我们国家还用平方米吗?”从而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单位。”

(二)、浏览自学,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自学新知,并总结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自学“公顷”这部分内容,这张网页上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叙述的内容推出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填写在方框里,同时设有“智慧老人”进行帮助。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并结合一百米赛跑想象1公

顷的大小,接着通过联系身边的例子,确实理解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

2、“世界之最”这个环节,既是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让学生增长了课外知识,了解了两个世界之最,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障碍:出示了一个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很大的数,让学生迅速地读出。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时,教师引导:原来它表示的是我国领土的面积,即使把它化成公顷仍不好读写,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在学生浏览自学“平方千米”时,教师在网页上设计了自学推导出“平方千米与公顷的进率”这样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写出推导过程,这一设计提前渗透了“证明推理”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的进率,他们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4、巩固练习“做一做”采用动态HTML的做法,单击选择答案:单击正确的答案会突出显示,单击错误的,答案将消失。这样,使练习题具有趣味性,学生练得开心、玩得高兴,既巩固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又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三)、练兵闯关,综合练习

“练兵场”里有三项任务,分别通过敌人三个难易不同的岗哨,可由易到难进入,可自由选择,也可直接向最难的岗哨3挑战。

其实,练兵场就是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的地方,通过让学生“练兵、闯岗哨”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乐意接受任务、接受挑战,积极地投身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同时,三种难易不同、层层深入题目的设计,也为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即:分层练习)创造了条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产生成就感。

(四)、资源丰富,拓展深化

资源库里有着丰富的知识信息,供学生浏览拓展视野。如:“你知道吗”介绍了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大开眼界”介绍了许多外国的土地面积单位。还有许多的相关网站,例如: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网等网站,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

所没有的知识,例如:测绘知识、土地测量、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土地资源等,受到“环境保护、防沙造林、善待地球、善待自己”的思想教育,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单靠死板的课本,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五)、互相沟通,架起心桥

“沟通桥”这个板块,我是运用了“讨论组”制作的网页,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公开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和最真的感受,每个同学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发言,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们交流了知识、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有助于今后的教学。

(六)、实践园地,布置作业

这其实是向学生布置作业的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以测量报告的形式整理上交,这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运用。

四、总结

这节课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致的网页与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直到下课仍兴犹未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衔接较为自然,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但是,由于服务器和下面机器运转速度慢,部分学生的机器未能正常工作,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另外,如能在“公顷”这部分内容中添加一个对比“公顷与平方米进率”的FLASH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效果会更好!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5

司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每次都给人别样的感觉。面带微笑,亲和力极强,课堂上激情澎湃,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功底深厚,善于思考,对课标钻研得透,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得准,教学效果很能好。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特点,我用三个字

概括:新、活、实。

一、新

理念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三公开”教学的成果。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这节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的。

二、活:

1、教法灵活,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

2、用活教材。教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源。教师能利用周围环境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源,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3、教活学生。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动课堂。

三、实

1、教学过程真实。体现在环节安排科学,逻辑性强。先讲dm2/。后讲cm2和m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安排上,先制造冲突,让学生明白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然后熟悉实物,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接下来,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现“面积单位”的价值,最后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所以这节课上得很实在,

2、读、写、说三个习惯的培养落实。读、写、说习惯的培养是去年以来,教学常规所抓的重点工作,本节课中,教师上学生读目标、读教材,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只有读到位,才能理解到位,我们知道,看到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看清,看清不等于看懂,看懂不等于看透。看,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写的方面,认真板书,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上台书写面积单位,在自己本子上写。让规范、正确的要求落到实处,说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清楚,说准确,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敢说,会说,能说的习惯。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充分,学生配合的多好,但终究有提高的空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正是因为有缺憾,有不足,才有了教研的必要性,才有了每一个教师进步的可能。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精益求精,最后达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境界。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永远在路上!

这一节课如果说有建议的话,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更充分些,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引着学生按既定的“路线图”走,也就是说,预设有余,生成不足。课改的实质就是教中心转为学中心,师中心转为生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只有重视生成的课才理会有内涵,才更精彩。这种基于解决学生自已提出问题的课堂学习才是真学习,比如这节课上,当讨论“1平方米究竟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时”,有学生提出64个时,教师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流程,说下面我们再研究,让学生高涨的情绪一下子就冷却下来。这个环节究竟如何处理,值得研究。

二是一节课只能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课堂的主要环节,导入、拓展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和重点进行。比如导入,碗的大小指的是容积,而这节课学的是面积,有点不对照。结课前的拓

展,讲面积和长宽的关系,不是不可以,但下课铃已响,学生的心已走了,再讲意义已经不大。再者,练习量也不足,可见前面用时过多,时间分配不太科学。

说到练习,我想多说两句,“语文靠念,数学靠练”,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前段时间,英国引进了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小学版《一课一练》,这是上海小学的教辅,中国的教辅走出了国门,引起了舆论热议,也让我们回归到教育常识,一定的做题是必要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教育上有种倾向,一说书包重,就提出抛弃教辅,一说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就砍掉习题训练,这些实际上都是矫枉过正,我们对中国本土的教育方法要自信,题海战术不可取,但一定量的练习不可或缺,这也符合教育规律。说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我非常赞同张卓玉的观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完全是一个伪命题,他说,关键不在于学习的量有多大,而在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当学习是实现外在目的的手段时,不论学习的量有多大,学习本身就是负担。他还说,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主要原因不是作业量的过大,而是质的过低。评价学生负担轻重的标准,首先看学生作业的意义、价值,即使是几分钟的作业,先要考虑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做,如果没有必要,再少的作业也是负担。其次,看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是否乐意做,只在乐意做,高兴做,作业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减负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于教师责任心和教学水平。扯远了,回到这节课上,瑕不掩瑜,总体说,这节课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6

【教学内容】:2015年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书第60—63面。

【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长度、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单元知识展开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突变和飞跃。教材的编写,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主动探索建立面积的表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8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交流与实践,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法、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正确的表象,并通过自学,让学生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

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这一环节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引导出来,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文具盒、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说话: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说课稿 一、说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76页内容。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 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 (1)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 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5、教学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6、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纸,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学具:每人两张卡片(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边长8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 三、说教法 根据本堂课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学具,以多媒体课件,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比较法。为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重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四、说学法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受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感知再到表象最后到形成概念应用的过程。因此有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动手操作学习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的合作、同桌的合作,让学生共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节课,主要涉及 到面积及其计算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2.能够辨别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对比它们的大小; 3.能够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 米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2.能够根据图形的大小计算面积; 3.能够辨别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对比它们的大小; 4.能够认识和使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并进行换算; 5.能够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面积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2.根据图形的大小计算面积;

3.辨别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对比它们的大小; 4.认识和使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并进行换算; 难点: 1.能够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面积知识。 四、教学方法 1.大班授课法:通过图像、文字、语言等多种手段向学生解 释和说明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 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思考和讨论, 达到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效果; 3.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让学 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出示一个从网上下载的地图图案,让学生尝试估算这个图案所 涵盖的面积,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2. 理解面积的概念(10分钟) 1.通过讲解、图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提供 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面积。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1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材把面积和面积单位结合安排,减少了认识、理解上的难度,即初步认识面积意义后,及时地学习面积单位,使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有度量的标准,两者相辅相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面积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 四、教学和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程 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自主化学习方式。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地面画好格子 1、2、3号纸、 六、教学流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看,由学习长度单位过渡到学习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直观体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估测的能力,发展其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具袋1(三张不同面积的红、绿、黄彩纸) 学具袋2(长方形、圆形、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 2、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3、交流讨论,让学生动口 六、说教学程序: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为此,我将本课设计为4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首先,我会运用课件展示动画来引入课题。这时我就会问:明明绕这个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是操场的什么?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接着我又会问:如果把这个操场铺满草皮,那它又是操场的什么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到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与编排特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4)掌握简单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 (5)理解并体会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必要性; (6)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面积观念; (2)通过对单位面积的学习,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强化直观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 (1)探索不同的比较面积的方法; (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比较现实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获奖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获奖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文/李琳琳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 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

用感性认识,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讲策略 为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1)谈话引入,明确目标;(2)趣味游戏,激发兴趣;(3)充分感知,合作建构;(4)联系实际,达标检测;(5)结合目标,提升。下面我就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具体阐述以下两个重要环节: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课上教师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提出了:“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目的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充分感知,合作建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做到:让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我们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发现教材是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感知概念。但我们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所以我们适当调整了认知顺序。把游戏中的素材当做学材,()抓住“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引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认知。又运用观察、重叠、比较的方法,突破了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顺学而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逐渐清晰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合作探究”的有效措施,给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根据合作要求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中优化方法。教师顺势引出“数格子”的方法,再通过比较6个格子和12个格子的图形大小,使学生意识到:只有统一面积单位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这节课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先扶后放、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2、教材简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3、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据有关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教材的整体安排 物体表面的大小 封闭图形的大小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为什么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 位 认识面积 认识常用 的面积单位 归纳面积 的概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小学数学优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小学数学优质课《面积 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

“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难

面积和面积单位参赛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参赛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参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设计特色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有效教学等于把握数学本质加研究学生,所以在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和学情两方面来进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学情分析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于是我对三年级156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研,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对于“面积”的含义,15%的学生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小学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解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

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 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 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 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 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 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 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 富了学生的表象。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抽象出 面积的概念。第二步,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首先让学 生知道正确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先出示一个 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会有三种答案,用叠起 来的方法比较(试一试),还是不能确定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两次 信息反馈,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新,有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 再演示,在两个图形上分别画上同样大的小方格,通过数小方格的 数量,学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在学生已经知道用数格法来比 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前提下,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比较同样一个图形, 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从而产生了矛盾,达到了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确地比较两 个面积的大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教师巧妙引出面积单 位这一概念。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什么单位?告诉 学生今天先学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积单位还有别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认识面积单位。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第1篇:《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们实际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体,和你家的房子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教师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这一环节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面积的认识》。 说教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来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右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教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互助教学法:以同桌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同桌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说教学程序总体设计: 第一,讲故事导入。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讲《三只小猪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建房子导入主题。 第二,探究新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表面。然后,让学生比一比,感知数学书和黑板的大小,老师手掌和学生手掌的大小。通过这两项理解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以及面积的含义。接着,练一练。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初步感知。最后,验证。学生运用教师课前准备的材料包验证前面所做的习题。 第三,巩固练习。通过验证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这一步主要较强练习,巩固知识。 第四,总结。让同学们说说学习到的内容。 教学反思: 结合新课标,如何上好数学课,当中还有许多值得自己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空间与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1 一、说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既重探究的过程又重学得的结果,湛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76页内容。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尽管这一课时内容较抽象,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应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即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会应用常见的面积单位。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5、教学难点: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6、教具: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纸,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学具:每人两张卡片(长方形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边长8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 三、说教法 根据本堂课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学具,以多媒体课件,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比较法。为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重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四、说学法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表象。对小学生来说,受到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及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感知再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P92-93“面积和面积单位”及相应练习。 2、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上看,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所以这节课也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中比较重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然而,中高年级学生又对“有用”的数学开始感兴趣,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3、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2)学能目标:①使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估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德育与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多种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所以本课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从纵向考虑了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 • • • • • • • • • • • • • • • •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积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认识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习面积的开端,后续学生还会接触到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其中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面积还有立体图

形的表面积,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但缺乏理性认识的支撑。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本篇课题引导学生小组探究面积大小比较过程中进行感知统一面积测量标准的必要性。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课程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教室情境图,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黑板面和国旗面比较,谁更大”,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初步感知面积概念 教师在引入面积概念的时候通过不断地举例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如黑板面、国旗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是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直观的生活实例能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