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复习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①形成于宋代

;②元建立后,盛行于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③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3.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年节,新年)。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苏轼:北宋文学家,①改进了词的创作,②扩大了词的境界,③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元曲

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金末元初,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与之齐名)。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西汉司马迁,著有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绘画艺术: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花鸟、风俗画)。

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美术史上不朽之作。

元朝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山水、花鸟、人物画无不传神,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 书法:宋元时期,盛行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书法家是赵孟頫(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易错易混】

1.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加;

2.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

【历史解释】

1.我们如何看待瓦子?

提示:(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里的活动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2.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繁荣与都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

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社会文化需求。

【历史对比】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与《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2022年广西贵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该词风格豪放,充满爱国热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其作者是()A.苏轼B.司马光C.辛弃疾D.李清照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属于豪放派风格,C项正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不是苏轼,排除A项;司马光是史学家,排除B项;李清照是婉约派,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年湖南益阳)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答案】A

【解析】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出中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A 项正确;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与

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 (2022年江西)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 欣赏蹴鞠表演

B. 观看京剧演出

C. 购买《红楼梦》

D. 品尝烤红薯

【答案】A

【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正确;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和C 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4. (2022年安徽)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A.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5. (2022年江苏苏州)下图是某学术论文中的插图(局部).该论文讨论的题目是

A. 布局严整对称的唐长安城

B. 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

C. 南宋临安与经济重心南移

D. 元大都与明清北京规划【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常州、州学、状元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示意图反映了宋代常州城市形态与科举,B项正确;唐代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宫城、皇城、外郭城从北至南平行排列,这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不是常州,

排除C项;明清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讲求中轴对称,凸显皇权至上,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湖南衡阳)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解析】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的“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C符合题意;《木兰诗》和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无关,排除A;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并非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排除B;题干材料说明《木兰诗》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排除D。故选C。

7.(2022年四川乐山)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④④④B.④④④④C.④④④④D.④④④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④“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④“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根据图④“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④④④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8.(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9.(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关汉卿B.李时珍C.宋应星D.曹雪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11.(2022年山东东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三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

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试从战国的“百家”中选一家并指出其治国主张。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哪些?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各国的变法改革;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城市人口众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各国的变法改革,选择儒家,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日本多次派“遣唐使”

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有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城市人口众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2021年湖南常德中考真题)2020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B.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D.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答案】A

【详解】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故A符合题意;南宋岳飞抗金,《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郑和下西洋,排除BCD。故选A。

2.(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图是《元代戏曲家分布图》。据此可以说明当时

A.广大民众生活安逸B.北方文人大量南迁

C.戏曲广泛流行南北D.戏曲表演形式多样

【答案】C

【详解】据《元代戏曲家分布图》可知,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戏曲家都分布较多,这说明戏曲流行南北,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代戏曲家分布”,未涉及民众生活状况、文人的迁移及戏曲的表演形式,故A 、B、D排除。

3.(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历史事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A.夏朝建立B.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秦灭六国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答案】C

【详解】《史记》记载的历史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战国到五代时期。二者都记载秦朝的历史。故C符合题意;夏朝不是《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排除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不是《史记》记载的历史,排除B项;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都不是二者记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

4.(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

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曲者,词之变”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出现了元曲,可以把宋词演唱出来,故C正确;汉朝未出现“词”“曲”,故A错误;唐朝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故B错误;明朝在前人基础上发展的昆曲,故D错误。综上故选C。

5.(2021年湖南永州中考真题)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作品中适应了这种趋势的是

A.《离骚》B.《诗经》C.《窦娥冤》D.《天工开物》【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所以C符合题意;《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B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D不符合题意。

6.(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中后期在东京不但荡秋千十分普及,还有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的“水秋千”,结合所学可知东京城内还有瓦子等娱乐场所,从侧面说明当时北宋都市生活丰富多彩,故选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南宋,A错误;宋朝没有元曲,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繁荣,C错误。

7.(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A.传统习俗的变化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通过春节和中秋节习俗的活动,反映出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选项B符合题意;传统习俗的变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传统节日的起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C排除;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8.(2021年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吹笛吹口哨舞蹈击节板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9.(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有学者认为,某石刻题材中底层社会劳动妇女形象的出现。既是佛教的世俗化,又是五代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推断该石刻可能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大足石刻D.潼南大佛

【答案】C

【详解】根据“既是佛教的世俗化,又是五代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可知与题意描述的特征相符的是大足石刻,故选C;云冈石窟位于山西,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潼南大佛始建于唐代,都与题意描述的特征不符,排除ABD。

10.(2021年重庆B卷中考真题)大足宝顶山石刻中有一位养鸡女形象——她身穿宽大宋式服饰,正掀起覆盖小鸡的筐子,脚边两只母鸡在争夺蚯蚓。这一类形象还有不少,如《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像》。这反映出宝顶山石刻

A.与宗教题材格格不入B.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佛像至尊至上的神态D.意到而笔不到的手法

【答案】B

【详解】题干的“养鸡女形象——她身穿宽大宋式服饰,正掀起覆盖小鸡的筐子,脚边两只母鸡在争夺蚯蚓。”和“《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像》”的这些形象来自于社会生活,反映出宝顶山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B符合题意;与宗教题材格格不入在题干形象中不能体现,排除A;养鸡女形象不属于佛像,排除C;大足宝顶山石刻中养鸡女等形象反映出宝顶山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排除D。故选B。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2020年成都)今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答案】A

【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肆、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清平乐》,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选项A。故选:A。

2.(2020年山东济宁)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如图中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年四川广元)《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A.秦始皇 B.张骞 C.毕昇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而毕昇是北宋人,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因此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都可能出现在《资治通鉴》中,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日,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A.李清照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答案】A

【解析】考查点:宋词。解题思路:紧扣“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结合宋词的相关知识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之交的女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故A符合题意;苏轼是北宋的豪放派词人,排除B;辛弃疾是南宋的豪放派词人,排除C;白居易是唐朝诗人,排除D。故选A。

5.(2020年青岛)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就是南宋都城临安的记忆,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排除;B项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排除;C项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南京),排除。故选D。

6.(2020年福建)宋代,常有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还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

A.科学技术进步 B.娱乐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民众在清明等节日放风筝,出现了“圆社”等专业球类社团,这说明当时娱乐方式多样,故B符合题意;科学技术进步体现在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于航海,故A不符合题意;《清明上河图》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七下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后练习和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后练习 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 1.《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唐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士大夫的提倡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B.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C.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被称为“瓦舍” D.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4.《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瓦舍 B.早市 C.蕃市 D.集贸市场 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达到“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②蕃坊③瓦舍④岁币⑤互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6.王强同学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时,对其主要成就进行了归纳整理,其中有一项出现了错误。这一项是( )

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史诗里的不朽名篇 C.宋代文学家中具有豪放风格的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D.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 7.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授时历》—郦道元 D.关汉卿—《窦娥冤》 8.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交子 B.郭守敬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9.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大唐西域记》 D.《史记》 10.轻抚青史,有尘埃泛起,亦有星光灿烂。下列四个文化名人,就其成就而言,有三个是同一类的,一个是不同类的,请把这个不同类的选项找出来( ) A.苏轼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11.为宋词打开新局面,使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新境界的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关汉卿 12.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 A.散曲的兴起 B.宋词的出现 C.念白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1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期末复习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2022版课标】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①形成于宋代 ;②元建立后,盛行于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方;③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3.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年节,新年)。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苏轼:北宋文学家,①改进了词的创作,②扩大了词的境界,③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元曲 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金末元初,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与之齐名)。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知道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的发展、变化和繁荣不仅对市民的衣食住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关于节庆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词到宋代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3.重要的词人 (1)苏轼: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播放视频,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共同体会该词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并归纳宋代社会生活出现丰富多彩现象的原因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透过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借助图片材料,音乐视频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视频、《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出示《清明上河图》,提问学生,看到这幅画的感受。教师简述这幅画,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含答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答案】D 2.下列有关宋词的叙述,不确切的一部() A. 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B. 是一种新体诗歌,汉朝时已经出现 C.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D. 经过五带到两宋,获得极大发展 【答案】B 3.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夜市有小吃 B. “瓦肆”上演《红楼梦》 C. 百姓中秋赏月 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 【答案】B 4.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繁荣。以下体育活动中,宋代市民不能参与的是() A. 相扑 B. 蹴鞠 C. 跆拳道 D. 水上运动 【答案】C 5.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A. 城 B. 市 C. 坊 D. 瓦舍 【答案】D 6.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A. 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B. 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 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答案】C 7.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宋朝城市经济生活开放的特点表现在( ) A. 娱乐生活丰富 B. 使用交子购买物品 C. 出现夜市等 D. 传统节日丰富 【答案】C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下列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这个朝代的文学主流是?() A. 唐朝;诗 B. 宋朝;词 C. 元朝;曲 D. 明朝;小说 【答案】B 9.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士大夫的提倡 B. 达官贵人的提倡 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D. 农民的需要 【答案】C 10.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 集市 B. 瓦子 C. 勾栏 D. 邸店 【答案】B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A. 元宵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习题 4(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主要原因()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D.《贞观政要》 4.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A.苏轼B.关汉卿C.辛弃疾D.李清照 5.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 6.《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7.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B.商业区C.娱乐场所D.居住区

8.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9.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B.瓦子C.勾栏D.邸店 10.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 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 11.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12.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13.宋朝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假如你生活在北宋,你有可能做到的是() ①去瓦子看节目表演 ②携带交子去买大宗商品 ③贩卖丝绸到海外 ④和回族人做买卖.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 学反思 本次课程是七年级历史课程下册的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探讨了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本文将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特点;二是探讨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三是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过程 本次课程采用了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讨论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宋元时期城市的特点,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提问,进一步探究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活动,让学生 more engaged and interactive。 三、教学反思 虽然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步骤设计要清晰:在本次课程教学中,步骤并没有设置得十分清晰,这会让学生请教一些问题。更详细的教学死,要确保步骤清晰,不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主阴时,省时间。 2.合理安排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问答:“定各一时、分善人”是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师生互动的应用,力求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让学生各传报道一下研究成果,其它学生指出不正确之处或补充。 3.教学内容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至于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需要我们作出不同的应对。今天让学生物注意到更多当时领先的文化成就,这其实是我们理应的但却可能是学生们需要加强的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上的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论 总之,这堂历史课让学生了解到宋元时期城市和文化的特点,也让学生们理解了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尽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互动性不错,但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多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核心内容、学习方法更有针对性和切实性。五、教学评价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有时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19·河南信阳期末改编)宋元时期市民娱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瓦子、勾栏在宋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C) A.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推动 B.宋代对外战争频繁 C.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D.宋代娱乐活动丰富 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三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D)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瓦子和勾栏的产生,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C) 4.(2019·山东滨州期中)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C) A.元宵节B.中秋节 C.春节D.冬至

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出自宋代哪位词人(C) A.王安石B.辛弃疾 C.苏轼D.李清照 6.(2019·山东滨州期中)山东章丘的百脉泉公园里有一座“李清照故居”。对李清照认识错误的是(D) A.生活于两宋之交B.著名的女词人 C.词风婉约D.代表作是《窦娥冤》 7.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A) A.祖国山河的统一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D.个人的离愁别恨 8.(2019·福建厦门期末改编)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学艺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有(B) ①语录②词③曲④小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2019·湖北荆门期末)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D) A.苏轼B.汤显祖 C.马致远D.关汉卿 10.(2019·四川自贡期末)《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B)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宋辽和议 11.《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同一作者的作品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D.记载内容相同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12-21课)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2-21课)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 三、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齐名的还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其中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补充: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至汉武帝。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元驿站制度: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 3、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时,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2 、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攻占大都,灭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练习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元旦(春节) C.元宵节 D.中秋 2、“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3、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时开封有个相国寺,每逢庙会热闹非凡,假如你在元宵节那天穿越到这里,你会看到() ①许多达官贵人乘轿子到这里 ②有皇家乐队在大殿前演奏,供众人观赏 ③集市上有傀儡戏、舞剑、杂耍等各类表演 ④有许多卖丝织品、珠宝以及古玩、字画和书籍的生意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杂剧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①苏轼②郑光祖③王实甫④白朴⑤李清照⑥关汉卿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那么他们最有可能走到了当时的( ) A.瓦厂 B.早市 C.瓦子 D.集贸市场 7、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下图)是()

A.孔尚任B.王实甫 C.关汉卿D.汤显祖 8、在一堂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由此可知,“他”是( ) 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9、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间,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的繁荣 10、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1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突出体现了豪迈奔放的词风。该词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12、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的是( ) A. 开封 B. 临安 C. 大都 D. 泉州 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南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3.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 诗 B. 词 C. 曲 D. 小说 4.某班级正在举办宋词朗诵会,下列哪一人物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这一朗诵会中( ) A. 李清照 B. 苏轼 C. 关汉卿 D. 辛弃疾 5.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 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 食客盈门的酒楼 C. 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 好汉比武的擂台 6.《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 社会分工完成 B. 市民生活丰富 C. 民间艺术精湛 D. 边境贸易繁荣 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当时哪一节日的情景( ) A. 元旦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8.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9.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10.下列杂剧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①苏轼②郑光祖③王实甫④白朴⑤李清照⑥关汉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 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4.(2022春·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杭州城内有瓦子23处,其中北瓦子最大,有勾栏13座,分别表演戏剧、说唱、皮影戏等,昼夜不息的演出,观众数以千计。由此可见,宋朝()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书法绘画异彩纷呈 C.文学创作成就斐然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据载:“北宋开封城,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据此可知,宋代的“瓦”是() A.城镇居住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专供演出的圈子D.娱乐兼营商业场所 6.(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穿越时空隧道,神游北宋东京。看杂耍踢球、听说书唱戏、赏古玩字画……我们来到的娱乐兼商业场所是() A.瓦子B.榷场C.勾栏D.市镇 7.(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瓦市中除有小唱,杂剧,散乐等表演外,还有如算卦、剃剪、卖饮食等服务项目。这反映当时 A.都市生活丰富B.商品交易频繁 C.戏剧空前发达D.节日习俗多样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吉林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2022春·吉林四平·七年级统考期末)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隋朝 C.唐朝D.宋朝 2.(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期末)梁山好汉宋江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说书、杂技、杂剧、影戏等。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 3.(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反映我国古代商业繁荣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动漫作品,广受参观者热捧。其原作如图所示,它产生的朝代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4.(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在宋代的勾栏瓦舍中有唱曲的、演杂剧的、表演蹴鞠的。导致这一娱乐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割据局面的结束 C.城市经济的繁荣D.思想文化的专制 5.(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荡秋千已十分普遍,还出现了‘水秋千’”。材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6.(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七年某历中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它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民族政权并立B.宋代国家统一 C.宋代民族融合D.宋代商业繁荣 7.(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8.(2022春·吉林·七年级统考期末)句子有长短、便于歌唱且成为宋朝主要文学形式之一的是()A.诗B.词C.曲D.诗经 9.(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 10.(2022春·吉林长春·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主题可以用来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A.端午节的习俗B.圣诞节的由来 C.愚人节的起源D.感恩节的传承 二、列举题 11.(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校考期末)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杜甫的诗被称为 (2)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3)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 (4)宋代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 12.(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期末)请到举宋元时期的大都市三例。 13.(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校考期末)请列举宋朝著名词人三位。 14.(2022春·吉林松原·七年级期末)请列举我国的传统节日四例。 三、简答题

2.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江苏省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王得臣《塵史》记载:“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三(初三,十三、二十三)、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史料中的“都城”指的是() A.北宋都城开封B.西夏都城兴庆 C.南宋都城临安D.元朝都城大都 2.(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有学者认为:“两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勾栏瓦舍娱乐活动丰富①用纸币“交子”交易 ①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①都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3.(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宋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这些场所中圈出来专供演出的地方被称作 A.驿站B.草市C.勾栏D.瓦子 4.(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下列文学体裁的内容可用于研究 人物代表作内容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B.民族交融与文化交往 C.民族政权并立与对峙D.宋代手工技术的发展 5.(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在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遍布各个街巷,瓦子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流连之处。说明宋代 A.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科技成就突出 D.中外交通发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

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