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第12课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4.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

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

5.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____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对蒙古有什么样的贡献?

2、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3、元世祖在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交往方面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4、元朝建立后民族大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重点 宋元时期大都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漕运和都市街景的图片) 教师: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元时期的娱乐活动和节庆风俗都有哪些呢?这时期的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繁华的大都市 教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学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下第12课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阅读教材66页-67页,第一标题“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完成学案 1.蒙古的兴起:我国北方________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____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___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________,他是一个部落的首领。②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______。 3.蒙古政权的建立: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 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㈡.阅读教材67页-69页,第二标题“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学案 1.蒙古政权的扩展:______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____和_____,对_____形成包围之势。 2.元朝建立:________即汗位,于________年定国号为____,此年定都______。________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灭亡:________年,南宋灭亡。 4.________继续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5、元朝的社会经济:元世祖重视________,治理_____;下令开凿运河________和________,还开辟了_____;元大都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来华, 居住了十几年。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未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②建立者:______。 ③主要内容:在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简称“________”。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朝。 5.对边疆的管辖:①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院,负责管理____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②加强对________的管辖。(今天的台湾)㈢.阅读教材69页-70页,第三标题“民族融合的发展”完成学案 1.前提:____朝统一全国。 2.表现: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②边疆各族包括_____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③黄河流域的________、________等族同汉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________ 3.作用: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_____、_____的发展与融合。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对蒙古有什么样的贡献? 2、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3、元世祖在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交往方面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4、元朝建立后民族大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 (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 生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教师指出: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受大相国寺当年的繁荣场面。 2、瓦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瓦子”和“勾栏”?“瓦子”里面为什么很热闹?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因为瓦子里面有专供表演的“勾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项目,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还有提供交易的摊位,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行业,如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

【教师寄语】 一代天骄,不只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看今朝!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行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 [重点和难点] “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二、知识梳理: 1、1206年,蒙古族尊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年定国号为,定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著名抗元将领的诗句。 4、元朝设立制度,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始于朝。 5、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三、合作探究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诊断评价 1.下列哪一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 A.秦 B.唐 C .隋 D.元 3.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自治区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大都 五【课堂小结】 总结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开拓了辽阔的疆域(2)创立行省制度. (3)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当堂达标】 1.元朝政府中的最高行政机构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总结+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练习 1、繁华的都市生活①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②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的大相国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③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代。 ④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受到重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等一直流传至今。 2、宋词和元曲

①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长短句,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②杰出的词作家有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③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①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 个朝代。 ②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1 1、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A.赋 B .诗 C.词 D .曲 2、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南朝B .隋朝

C.唐朝D .宋朝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4、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集市B .瓦子 C.勾栏D .邸店 5、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6、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 明朝的建立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明朝的建立

第12课明朝的建立 廖赞梅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过程与方法: 1.欣赏《凤阳花鼓》,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 2.学生自设情景,编排历史小品,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凤阳花鼓》歌曲,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歌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 二、明朝的建立与皇权的加强 (一)明朝建立 元朝末年为什么会爆发起义?朱元璋的势力是怎样崛起的?(阅读课文第一目小字部分) (生答完后教师总结):1、元朝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2、朱元璋后来加入义军,足智多谋、作战勇敢,成为起义军首领,先后削平了强有力的对手,1368年初,建立了明朝。都城:应天府(今南京) (二)皇权的加强 自主阅读思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学生阅读P68-69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2、①在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3、②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4、思考:(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元朝) 5、(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刑狱、都指挥使司--军政) 6、2、司法方面: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 《大明律》维护了君主集权,《大诰》汇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稅粮等案例和凌迟、枭首等重刑。 3、文化教育方面: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 明朝的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主要课程有《大明律》和《大诰》及四书五经等。明朝科举制规定三年一试。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练习 一、选择题 1.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 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2.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 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 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双色套印 6.“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8.《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 堂笔记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 1.1 北方的都市 -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 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 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 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 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 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 2.1 文化传承 -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 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 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 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 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 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 合一”的思想。 - 元代的儒家学派主要有张栻、王夫之、黄宗羲等,这一时期 正是儒学讨论最热烈的时期。 - 在此时期,集中讨论论王阳明“心学”。 2.4 诗词、书画繁荣时期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与反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 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 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目标管理: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状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能力体系】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 突出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突破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策略: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分组讨论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在两宋时期,我国北方除了出现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它是怎样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课: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指导看插图《蒙古帐幕车》想像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游牧和狩猎生活) 讲述: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多数过着游牧生活,称为“毡帐中的百姓”。(看录像《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动脑筋”中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从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选题依据本课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元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 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教材教材 分析 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依次描述 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瓦子的热闹非 凡,杂剧的喜闻乐见,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通 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 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文学形式。本课 两部分内容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表格归纳、诵读赏析 设计依据:学生通过神入历史,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加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 学 环 教师教学 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播放《清明上 河图》视频 2、出示史料: 西方学者对宋元 都市生活的评价 ◆13世纪(宋元时 期)中国在诸领 域……具有一切 理由把世界上其 他地方仅仅看作 蛮夷之邦。 ◆当时一位欧洲 君主的生活水平 还比不上东京城 里一名马夫。 欣赏视频,品味语 句,感受宋元都市 的繁华 创设情境, 利用画面 和文字双 重视觉冲 击,让学生 对了解宋 元都市和 文化充满 期待,极大 调动课堂 积极性和 参与度。 课堂设计思路虚拟情境,师生踏上“时空列车”,开启“都市之旅”、“文化之旅” ◆都市之旅——热闹非凡游瓦子、丰富多彩乐节日、喜闻乐见赏杂剧 ◆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雅俗共赏品元曲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经济进展与重心南移》(1)

第12课《经济进展与重心南移》导学案 第一时期预学案 【目标导航】 1.了解宋朝南方生产进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明白得经济重心南移的缘故。 【自主预习】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何时显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什么缘故现在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预习自测】请同窗们看P65页的宋朝经济散布图,试探如此几个问题, (1)找出粮食的要紧产区,农产品要紧产区和手工业发达地域和商业城市。 (2)在图上标出黄河和长江。 (3)回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第二时期教学案 【预习反馈】(预习)请同窗们阅读教材64-70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魏晋南北朝以来,_________全国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转移到___________。 2. 宋代农业的发展的原因:人口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_______________,农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插秧工具_______。表现为优良水稻品种_________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3.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表现为:煤,当时叫________,开采量居世界第一。_________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陶瓷制造业也很发达,中国被誉为_____________。 4.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发展起来,表现为出现大量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增进了城市__________。比如北宋都城__________。北宋前期,四川地域发觉了世界上最先的纸币___________。 5. 宋朝海外贸易有了进展。缘故有_______________,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起与壮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现金,政府的_____________。表现为:重要口岸开始专供外商居住的___________,并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治理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掌握元朝大统一的措施 学习 重点 元朝大统一和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 难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学习 方法 预习——展示——点评 教学过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统一蒙古: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的建立:年蒙古各部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 ,建立以都城的蒙古汗国。 3.蒙古汗国的扩张: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开始对外扩张,相继降服,攻灭、,招降,占领;三次西征中亚及欧洲,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二、元朝大统一 1.元朝建立:年,建立者,都城。 2.元朝统一: 1)南宋灭亡:年。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 2)完成统一:年。 3.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 1)设行省制度:为了加强对的统治 2)设宣政院:为了管辖。标志着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和。今天的台湾省在元朝叫。 4.元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把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手工业: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对棉纺织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是。 3)商业:元朝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过程 1.民族融合:见书 2.回族的形成:信仰伊斯兰教的、迁入中国,同、 、等族融合,形成了回族。 小结 本课涉及三个年代:年、年、年。 三个人物:、、。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的行省制度。

练习 1、下列政权哪些是被元军所灭() A 辽和金 B 辽和西夏 C 西夏和金 D 北宋和金 2、元朝时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少数民族是() A 畏兀儿 B 回纥 C 回鹘 D 回族 3、人们之所以肯定文天祥,主要是因为() A 坚决抗元 B 忠于南宋王室 C 写下了千古名篇 D 崇高的气节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的政权是() A 宋朝 B 辽 C 西夏 D 金 5、阅读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1)该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2)我们从它的身上学到些所灭精神? 6、为了加强对广阔地区的管辖,元朝实行了所灭制度?为什么我们既要肯定元朝的统一,又要肯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预习笔记 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5.传统节日如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6.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8.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11.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点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 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 ,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二、宋词 1.出现: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_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特点: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即词牌,如《念奴娇》《_满江红_》《蝶恋花》等。 3.代表 (1)苏轼: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名家 (1)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预习单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繁华的都市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①,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②,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2.文化娱乐活动 (1)瓦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③”;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④”。 (2)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⑤,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⑥,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3)节日: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也称⑦,便于歌唱。在⑧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代表人物

2.元曲 (1)包括⑩、杂剧和南戏等。 (2)⑪: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2.《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⑫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3.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⑬,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B.统治者纵情享乐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2.南宋时,有位商人来都城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午餐吃的是稻米等粮食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东京夜市去看看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3.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是( ) A.武则天 B.李清照 C.王昭君 D.关汉卿 4.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杂剧作家人才辈出,曾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12-21课)

2023年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2-21课)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 三、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齐名的还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其中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补充: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至汉武帝。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元驿站制度: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 3、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时,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 2 、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攻占大都,灭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

七下历史书第12课讲解

七下历史书第12课讲解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行省制度:(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七年级历史下12课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姓名小组主备人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促进了。 二、合作探究 1、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什么? 2、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了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之后,你有何感想?

3、有人说文天祥抗元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大趋势,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精讲精练 四、课堂训练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 B.藏族 C.蒙古族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铁木真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完颜阿骨打 4、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A、1206年 B、1227年 C、1234年 D、1271年 5、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五、拓展提高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2,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2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东山小学李媚清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❶教学分析➷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