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而是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解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能源清洁。(a常规能源的清洁;b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新能源的开发;d新能源的开发和各种节能技术)2.生产过程清洁。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3.产品清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原料和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减少昂贵和稀缺资源的使用,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合理,产品已于回收且可再生为原料,易处理、降解且无污染。

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体系:1.守恒和平衡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总是保持守恒,既不能无缘无故增减,又不能无缘无故缺位,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2.创新理论。就企业生产而言,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与秸秆的堆肥技术技术原理相同,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减量。

根据堆肥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由于好氧堆肥比厌氧堆肥时间短、肥效好、异味少,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均指的是好氧堆肥。

生活垃圾由于成分复杂,而堆肥过程中只有可降解有机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堆肥前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碎玻璃、陶瓷等必须经过分选去除,分选后的垃圾可单独堆肥,也可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者农业废弃物混合后堆肥。

堆肥后的成品肥料应达到如下标准:1.有机质含量大于。2.成品肥料不得对环境有害,病菌、害虫卵、杂草种子等已经杀灭。3.肥料外观呈褐色或茶褐色,无臭味,质地松散。

农业废弃物堆肥由于比较分散,通常就地处理的较多,机械化程度低,露天堆肥所占比例较大,通风采用翻堆的方法,通常不进行控温。

生活垃圾堆肥的规模更大,尽管也有露天堆肥,但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利用大体积的发酵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温度和通风都可以采用仪器控制。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流程:1.预处理。主要是分选、破碎和加入调理剂,将不可堆肥物质去除后将垃圾破碎至12-60mm的粒径,之后调整含水量和C/N比,

加入结构调理剂和能源调理剂。2.主发酵。是堆肥过程的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通常采用强制通风方式,持续4-12d。3.后发酵。对非过程的降温阶段和后熟保肥阶段,自然通风即可,一般持续20-30d。4.后处理。进一步分选去除预处理阶段未彻底去除的金属、塑料、碎玻璃等杂质,如有需要可进一步破碎堆肥产品。

5.脱臭。在发酵过程堆体内可能有部分时间或者部分区域发生厌氧反应,产生有臭味的气体,因此应进行除臭处理,常用的除臭装置是堆肥过滤器。

堆肥的操作方式主要有静态好氧堆肥(一次性进料,堆肥结束前不再进料)、间歇式好氧动态堆肥(间歇式进料和出料)以及连续式好氧动态堆肥(连续进料出料)。

3、堆肥焚烧

垃圾焚烧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炉温800-1000℃的焚烧炉膛内,通过焚烧,使得垃圾中有机成分被充分氧化,并释放出热量的过程。垃圾焚烧释放的热量可以经锅炉转化为蒸气,再由汽轮机、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

垃圾燃烧后产生的尾气中有二噁英、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多种污染物,需要净化并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排入大气中,因此烟气处理装置也是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的因素:生活垃圾的性质(指粒度、热值和含水率)、停留时间、湍流度、温度和空气过量系数。

焚烧炉的主要形式:炉排型焚烧炉(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适用于大规模的垃圾集中处理)、流化床焚烧炉(中国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是垃圾燃烧更充分、对有害物质破坏更彻底的一种焚烧方式)、回转窑焚烧炉(适用于难燃烧物质,或者水分变化范围较大的垃圾,但处理量小,灰分处理较困难)。

焚烧生成的烟气的去除:1.颗粒物的去除。可以选用中立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喷淋塔、文氏洗涤器、静电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等,除尘装置不仅可以去除灰分,还可以去除挥发性重金属及氯化物、硫酸盐或氧化物,以及吸附在灰分中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2.酸性气态污染物的去除。可以使用碱液为吸附剂进行湿式洗涤,也可以采用干式洗涤剂进行吸收,还可以使用气态污染物与碱液反应生成固态物质而被去除。3.氮氧化物的去除。可以选用非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氧化吸收法或者吸收还原法等。4.二噁英的去除。可以首先用活性炭或活性焦固定床层对二噁英进行吸附浓缩,然后再将其彻底氧化为CO2、HCl、HF等物质,吸附在灰分中的二噁英可在除尘装置中去除,也可通过提高燃烧温度和使垃圾充分燃烧等手段减少二噁英的释放。

4、再制造拆解

再制造产业是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为目标,以绿色环保、优质节材、高效节能为准则,以先进生产技术为手段,进行废旧产品的修复、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总称。

再制造技术是对废旧产品的高技术修复,使零部件尺寸、形位、表面品质等性能恢复到全新零部件的品质,甚至超过全新零部件,通过装配后形成全新产品,

不仅减小了产品或设备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投入的费用。

再制造工艺流程包括:拆解、清洗、检测、加工、零件测试、装配、整机磨合试验、喷漆包装等步骤。

再制造拆装工艺是对废旧产品的拆解和再知道产品装配工艺过程中所用到的全部工艺技术与方法的统称,再制造拆装包括拆解和装配两个步骤。

再制造拆解是系统的从装配体上拆除其组成零部件,要求不对目标零部件造成损害,拆解分为破坏性拆卸和非破坏性拆卸两种。

按拆解程度可分为完全拆解、部分拆解和目标拆解。

再制造拆解工艺方法可分为:击卸法(利用锤子或其他重物在敲击或装机零件时产生的冲击能量把零件拆解分离)、拉卸法(利用专用顶拔器把零件拆解下来的一种精力拆解方法)、压卸法(利用手压机、电压机进行的一种静力拆卸方法)、温差法(利用材料热胀冷缩的性能加热包容件,实现拆解)及破坏法(在拆解焊接时,为保存核心价值件而必须破坏低价值件时,进行破坏性拆解)。

再制造装配是按再制造产品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精度,将再制造拆解和加工后性能合格的零件、可直接利用的零件以及其他报废后更换的新零件安装成组件、部件或再制造产品,并达到再制造产品所规定的精度和使用性能的整个工艺过程。具体装配工艺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

5、再制造清洗

对零部件表面清洗时再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不仅是检测零件表面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粗糙度、表面性能、磨蚀磨损及黏着情况等的前提,而且是零件进行再制造的基础。

清洗工序的基本要求包括:1.彻底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涂料。2.彻底清除工件内部的机油垢和水垢 3.在清洗过程中保证工件不因高温而产生变形或金相组织的改变4.保证工件不因化学物质而被腐蚀5.保证清洗工序的残渣、废液不对环境产生污染。

再制造清洗时借助于清洗设备将清洗液作用于废旧零部件表面,采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去除废旧零部件表面附着的油脂、锈蚀、泥垢、水垢、积炭等污物,并使废旧件表面达到所要求的清洁度的过程。废旧产品拆解后的零件根据形状、材料、类别、损坏情况等分类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清洗。

1.清除油污。主要用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有机溶剂、碱性溶剂和化学清洗剂是常用的清洗液,清洗方式有人工方式和机械方式。

2.清除水垢。一般采用化学去除法,包括磷酸盐清除法、碱溶液清除法和酸清洗法。

3.清除锈蚀。主要方法有机械法、化学酸洗法和电化学酸蚀法。

4.清除积炭。常使用机械法、化学法和电解法等。

再制造清洗技术:1.热能清洗技术。热能对各种清洗方法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2.压力清洗技术。喷射清洗技术通过喷嘴把加压的清洗液喷射出来冲击清洗物表面的清洗方式较喷射清洗。3.摩擦与研磨清洗技术。是用气体喷砂和液体喷砂方法对零件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洗的方法。4.超声波清洗技术。在超声环境下,清洗毛坯表面油脂的过程称为超声清洗。5.电解清洗技术。电解清洗是利用电解作用将金属表面污垢去除的清洗方法。6.化学清洗技术。化学清洗是采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药剂清除设备内侧或外侧表面污垢的方法。

6、铅蓄电池

干电池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主要有锌碳电池、碱锰电池以及氧化汞和氧化银等纽扣电池。二次电池主要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蓄电池可通过电能转换逆反应机制实现再储能操作,从而可以重复使用,但受制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每一个冲-放电循环中俊辉使一定量的的有效组分耗散,放电特性随着循环的积累而劣化,当劣化后的放电特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蓄电池失去使用价值同样变为废电池。

铅蓄电池回收处理方法:铅蓄电池的体积较大,而且铅的毒性较强,所以在各类电池中,最早进行回收利用,工艺较完善。废铅蓄电池的泥渣物相主要是PbSO4、PbO2、PbO、Pb等,其中PbO2是主要成分,它在正极填料和混合填料中所占质量为41%-46%和24%-28%。因此PbO2还原效果对整个回收技术具有重要影响,其还原工艺有火法和湿法。火法是将PbO2与泥渣中的其他组分PbSO4、PbO等一同在冶金炉中还原冶炼成Pb。但由于产生SO2和高温Pb尘等二次污染物,且能耗高,利用率低,故将逐渐被淘汰。湿法是在溶液条件下加入还原剂使PbO2还原转化为低价态的铅化合物。还原剂中以硫酸溶液中加FeSO4还原PbO2法较为理想。

还原过程为:

7、锂电池

锂金属是贵重金属资源,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无论是一次性锂电池还是锂离子蓄电池,由于品种、类型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即电池化学组成及构造不断变化,造成废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比其他的已成熟、稳定的废电池更困难。锂离子蓄电池使用寿命长,投入市场时间短。

一次性锂电池实验室回收流程:将破碎后的锂电池筛分后,就得到负极锂电极。由于金属锂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快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气和可溶于水的氢氧化锂。英雌不能直接在水或酸中溶解废锂电池。实验表明,采用异丁醇水溶液可以使这一反应安全进行,反应的同事,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高统一纯度的碳酸锂沉淀。将沉淀静置分离后,加入盐酸,使沉淀溶解,再通过电解可得到高纯度的金属锂。正极中的金属锰可通过酸溶解、电解得到。此方法还有待生产性实验验证。

8、粉煤灰

粉煤灰是煤燃烧排放出的一种黏土类火山灰质材料。它就是指锅炉燃烧时,烟气中带出的粉状残留物,简称灰或飞灰。它还包括锅炉底部排出的炉底渣,简称炉渣。

粉煤灰的组成:以SiO2和Al2O3的含量占大多数,其余为少量Fe2O3、CaO、MgO、Na2O和K2O及SO3等。

根据粉煤灰中CaO含量的多少,可将粉煤灰分成高钙灰和低钙灰两类。一般CaO含量在20%以上的称为高钙灰,其质量优于低钙灰。我国燃煤电厂大多

燃用烟煤,粉煤灰中CaO含量偏低,属低钙灰,但Al2O3含量一般较高,烧失量也较高。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无定形相和结晶相两大类。无定形相主要为玻璃体,约占粉煤灰总量的50%-80%,大多是SiO2和Al2O3形成的固熔体,且大多数形成空心微珠。此外,未燃尽的细小炭粒也属于无定形相。粉煤灰的结晶相主要有石英砂粒、莫来石、长石、云母、磁铁矿、黄铁矿等。粉煤灰中单独存在的结晶相极为少见,往往被玻璃相包裹。

粉煤灰颗粒通常按其形状分为珠状颗粒和渣状颗粒两大类。其中珠状颗粒包括漂珠、空心沉珠、密实沉珠和富铁玻璃微珠。渣状颗粒包括海绵状玻璃渣粒、炭粒、钝角颗粒、碎屑和黏聚颗粒。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是灰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粉煤灰的活性包括物理活性和化学活性。物理活性是粉煤灰颗粒效应、微集料效应等的总和。化学活性指粉煤灰在和石灰、水混合后所显示出来的凝结硬化性能。粉煤灰的活性不仅决定于它的化学组成,还与它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玻璃体中含有的活性SiO2和活性Al2O3含量愈多,活性愈高。粉煤灰的活性是潜在的,需要激发才能发挥出来。常用的激发方法有机械磨细法、水热合成法和碱性激发法。

粉煤灰中含有铁、铝、空心微珠以及未燃尽炭等有用组分,并且含有多种稀有金属元素,因此从粉煤灰中提取这些有用组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1)提取铁。煤中含有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矿物,当煤燃烧时,其中的氧化铁经高温焚烧后,部分被还原为Fe3O4和粒铁,因此可直接使用磁选

机分离提取这种磁性氧化铁。磁选分离分为湿式磁选和干式磁选两种工艺,目前电厂多采用湿式磁选工艺。

(2)提取Al2O3。提取Al有石灰石烧结法、热酸淋洗法、氯化法、直接熔接法等多种工艺。其中石灰石烧结法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烧结、熟

料自粉化、溶出、炭分和煅烧等5个工序。

(3)提取玻璃微珠。粉煤灰中微珠按理化特征分为漂珠、沉珠和磁珠。提取微珠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干法机械分选和湿法机械分选两大类。

干式机械分选流程为:

湿式机械分选微珠国内多用浮选、磁选、重选等多种选法的组合流程。

漂珠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可利用漂珠与其他颗粒间密度的差异,以水为介

质用浮选将漂珠与其他颗粒分离。(浮选)

粉煤灰中的磁珠是锅炉高温燃烧过程中,煤中含铁矿物在碳及CO的还原

作用下,部分形成铁粒,一部分被还原成Fe3O4而产生的。因此可根据磁

珠在与其他颗粒的磁性差别进行分选。(磁选)

当粉煤灰中选出漂珠、磁珠和炭粒后,只剩下沉珠和少量单体石英等,他

们在密度、形状、粒度及表面性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采用重选、

浮选或分级法加富集分离,得到不同级别的沉珠产品。

(4)提取炭。电厂锅炉在燃用无烟煤和劣质烟煤时,由于煤粉不能完全燃烧,造成粉煤灰中含炭量增高,为了减低粉煤灰中的含碳量和充分利用煤炭资

源,常对粉煤灰进行提炭处理。提炭一般用浮选法和电选法。

浮法提炭适用于湿法排放的粉煤灰,此方法是利用粉煤灰和煤粒表面亲水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P38 1.试述资源与资源循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循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才是资源循环所起的本质作用。 联系:资源循环是以资源为基础上的循环操作,脱离资源则资源循环也没有意义,而资源又可以在循环利用中产生新资源,资源循环可以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高残留的废弃物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可见资源的产生是来自循环的过程。因此,资源与资源循环又是紧密联系的。 11.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它与资源循环有什么不同? ①资源循环利用的学科定义是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利用和废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②与资源循环相比,资源循环利用对资源的利用更细致,它可以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赋存形式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而资源循环则只是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没有更进一步开发、 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资源循环科学原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的科学,分为资源循环科学和资源循环工程两部分。 P72 2.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工?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替代?你是如何理解资源循环的化学化工基础的? ①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生成的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策略与方法,它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绿色化工是在绿色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②进行资源替代可以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释放能量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用新资源,新能源代替旧资源(传统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高选择反应,采用无毒无

科学概论复习大纲【详细】

第一章 第一节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1.现代科学的结构: (1)基础科学。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和各种基本运动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担负着探索新领域,发现新元素,创造新化合物,发展新原理等重大理论任务。 (2)技术科学:技术科学是在基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某类技术的特殊的规律,并解决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科学,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 (3)工程科学:工程科学具体研究你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2.现代技术的结构 (1)实验技术:是为了科学认识,而探索自然客体所采用的技术,包括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 (2)基本技术:按照人工自然过程的四种基本形式,基本技术也可以分为四类: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 (3)产业技术:从技术与产业的关系,特别是技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速化 (1)科学技术自身的加速发展 (2)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缩短 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 (1)科学和技术自身发展的综合 (2)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4)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 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化(出过一次论述) (1)科学技术活动主体社会化 (2)科学技术活动过程社会化 (3)科学技术功能的社会化 第二节大科学与高技术 1.大科学:大科学主要是指,在按指数规律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科学已经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有计划的进行研究的事业。 2.曼哈顿工程是大科学的标志性事件。 3.高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技术群。 4.高技术的基本特征:(1)高智力(2)高渗透(3)高投入(4)高风险(5)高竞争(6)高效益(7)高战略 5.高技术领域包括:(1)电子信息技术(2)新材料技术(3)新能源技术(4)生物技术(5)海洋技术(6)空间技术 6.高技术产业:是指把生产过程和产品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所形成的产业,它是一种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并能对相关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 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 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A 非B 非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A 非B 非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F1202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科目代码:F1202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概论 一、考试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对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总体上的认识,是否较为深刻地理解自然观,理解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否能够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哲学本身的发展进程与趋势。 二、考试内容 1.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以及其学科性质、地位。科学技术哲学(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意义。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2.科学技术发展简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近代科学革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及牛顿体系的意义,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局限。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19 世纪的自然科学的伟大发现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3.自然观。理解自然发展的辩证图景如何说明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生态危机的本质与表现。科学技术与当代全球问题。 4.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方法。技术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5.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与特点。科学技术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防范科学技术的负价值的对策。科技政策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6.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等。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技术哲学代表性人物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主要理论。 三、题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40%,写作题占30%。 四、参考教材 《科学技术学导论——自然辩证法概论》,易显飞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版次不限

系统科学概论(课件整理)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 对系统输出量不断地进行测量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产生偏差信号,按偏差实现控制。 闭环控制又称为反馈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并不直接测量干扰来实施控制,而是根据干扰引起的偏差信息来实施控制,它对干扰处理的方式是通过偏差信息间接的获得的,是一种后处理的方式。 优点:适应面广控制原理简单,易于把握既能应付有规律的干扰,也能应付无规律的干扰 缺点:不能防患于未然 组合控制系统 由预处理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组合而成(补小图) 2>根据控制目的分类 第三节基本控制方式 一、反馈控制 1、反馈控制的定义及其结构 定义:反馈控制就是用反馈的方法使被控量的值和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被控量和目标值一致的控制目的。 由定义可以看出反馈控制中的反馈实际上是负反馈,通常我们把负反馈简称反馈。 结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反馈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反馈控制,需要有几个部分组成,下图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元件和信息传递的方块图。 (自己画图) 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而言,这些元件未必都是完全的,而且各个组成部分的划分也不是十分明确的。

2、反馈控制的局限性 反馈控制的优点:只依据施控结果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信息来进行调节和控制,而不必事先考察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和测量干扰的大小、强弱,从而给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局限性: 1>反馈过时 一方面是指检测装置没有及时的检测出被控量值的变化信息并及时传递造成调节和控制过时; 另一方面是控制器没有及时地依据偏差信息来实施调节和控制,从而造成的系统沿其偏差方向运行一段时间,增大偏差,降低系统稳定性。 反馈过时所造成的后果——积重难返。与其相对应的是反馈及时,就是一旦被控量偏离目标被反馈装置及时检测出来并及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则及时地处理此信息并利用它及时地加以调节和控制。 2〉正反馈效应 负反馈效应的获得取决于施控主体对偏差的性质和方向的判断的准确与否,调节措施得当与否。如果对偏差的性质及方向判断方误,把正向偏差判断为负向的;或把负向偏差判断为正向的;或者虽则对偏差的判断准确,但采取了不得当的调节措施,反其道而行之,都会强化或扩大偏差,加剧系统的不稳定,这就是正反馈效应。 造成正反馈效应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反馈信息失真;第三,比较器不可靠;第三,调节装置变质。 3〉反馈过度或反馈不足 所谓反馈过度就是调节装置获得偏差信息后每次都做出了过头的调节,这样虽然消除了原来的偏差,却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偏离了目标值产生了新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这就是矫枉过正。 反馈不足则是调节装置获得偏差信息后,每次做出的调节都太弱了,虽然对偏差有所克服,但不足以完全消除偏差4〉偏差运行惯性 指施控系统及时地实施适度的反馈调节措施后,被控系统具有沿偏差方向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和距离而并不马上恢复给定状态的性质。 5〉反馈滞后性 任何偏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会经过一个潜行阶段。在偏差运行的潜行阶段,偏差并没有明显地使被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偏离目标值,这样就检测不到偏差,所以也就不能及时地依据偏差实施反馈控制,从而引起控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反馈控制不能防患于未然,把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 2、实施反馈控制的原则 及时性原则反馈过时 适度性原则反馈过度或不足 准确性原则正反馈效应 随机性原则随机应变能力 前馈-反馈互补原则反馈滞后性 二、稳定控制 1、稳定控制的定义及类型 稳定控制是指系统的输出保持稳定的一类控制。 说明:系统的输出实际上是指的被控量; 保持稳定就是指被控量与目标值保持—致,使被控量稳定在某一稳定状态所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稳定控制的目标值为恒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由以上说明可以看出,稳定控制实际上就是定值控制,同时稳定控制的控制机制是反馈,通过反馈来实现其输出值得稳定,所以它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而是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解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能源清洁。(a常规能源的清洁;b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新能源的开发;d新能源的开发和各种节能技术)2.生产过程清洁。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3.产品清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原料和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减少昂贵和稀缺资源的使用,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合理,产品已于回收且可再生为原料,易处理、降解且无污染。 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体系:1.守恒和平衡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总是保持守恒,既不能无缘无故增减,又不能无缘无故缺位,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2.创新理论。就企业生产而言,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与秸秆的堆肥技术技术原理相同,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减量。 根据堆肥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由于好氧堆肥比厌氧堆肥时间短、肥效好、异味少,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均指的是好氧堆肥。 生活垃圾由于成分复杂,而堆肥过程中只有可降解有机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堆肥前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碎玻璃、陶瓷等必须经过分选去除,分选后的垃圾可单独堆肥,也可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者农业废弃物混合后堆肥。 堆肥后的成品肥料应达到如下标准:1.有机质含量大于。2.成品肥料不得对环境有害,病菌、害虫卵、杂草种子等已经杀灭。3.肥料外观呈褐色或茶褐色,无臭味,质地松散。 农业废弃物堆肥由于比较分散,通常就地处理的较多,机械化程度低,露天堆肥所占比例较大,通风采用翻堆的方法,通常不进行控温。 生活垃圾堆肥的规模更大,尽管也有露天堆肥,但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利用大体积的发酵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温度和通风都可以采用仪器控制。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流程:1.预处理。主要是分选、破碎和加入调理剂,将不可堆肥物质去除后将垃圾破碎至12-60mm的粒径,之后调整含水量和C/N比,

核科学概论期末试题

核科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制定了核电“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核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也在竞相成为我国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电建设正向我国内陆地区迈进。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进一步引起政府的思考,加大了发展核电的决心,且有大大增加原定规划目标的迹象。然而,历经30余年发展,201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不过才是910万千瓦。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说,有: 1.核电站布局在沿海,一是满足冷却水需求,二是便于废液排放; 2.我国核安全监管存隐忧,核电项目一哄而上不正常。我国核安全监管27年 无法可依,“多头监管”存隐忧; 3.目前,我国一方面在进行着核能项目的大跃进,但另一方面,政府在监管核 安全方面的基本法律却长期缺位。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巡视员陈金元曾经撰文指出,国际上所有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原子能法》、《核安全法》和类似于《核安全法》的法律,中国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存在法律空白; 4.我国核电规划比较激进,2020年4000万千瓦跃至8000万千瓦核电建设被垄 断企业把持,地方政府争抢。内陆首家核电站从参与核电建设的企业来看,出于种种原因考虑,目前,我国只有中核、中广核和中电投三家公司拥有控股投资核电项目的资质;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大型电力集团只能通过参股投资核电项目、开发核电厂址。核电建设蛋糕已经被上述垄断企业把持,比如有望成为内陆首批核电的湖北咸宁项目、湖南益阳项目和江西彭泽项目,分别由中广核、中核和中电投主导投资建设。 5.核电建设只宣传其清洁能源的一面,对环境污染较少提及长期以来,我国对 核电的宣传一直是主打“清洁能源”牌,对于其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涉及较少。 二.你生活或环境周围有哪些核技术应用,简要列举五例,说明基本原理; 1.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相结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库大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 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历史比较法: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矿物组成的岩块由于风化速度不等,岩石表面凹凸不平;或由于不同岩性组成的岩层,抗风化能力弱的岩层形成相互平行的沟槽,如砂岩、页岩互层,页岩呈沟槽。 4.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以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 4.2km/s突增到 4.4km/s。 5. 矿物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 6. 石林:如果灰岩的层理水平,又发育有垂直的裂隙,在地面流水和地下水沿裂隙溶蚀作用下,使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石林。 7. 洪积面: 8. 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岩石的结构: 9. 苦湖:湖泊沉积到了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因带苦味,所以称为苦湖。 10.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分选性:磨圆度:磨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碎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11. 海蚀凹槽:在基岩海岸的海水面附近,由于海水拍岸浪的机械冲击和海水所携带沙石的磨蚀作用以及化学溶蚀作用,该部位的岩石不断遭受破碎,被掏空,形成向陆地方向锲入的凹槽。 12. 球形风化:如果岩石的矿物分布均匀,并发育有三组近于相互垂直的裂隙,把岩石切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岩块,在岩块的棱角处自由表面积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风坏破坏,经一段时间风化后,岩块棱角消失,在岩石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或椭球体。 13. 波切台: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在海岸带形成一个向上微凸并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 14. 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河口时,水域骤然变宽,再加上海水或湖水对河流的阻挡作用,流速减小,机械搬运物大量沉积下来,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从平面上看像三角。 15. 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地发生变化,最后冷凝成为岩石。 16. 背斜:在形态上是向上拱的弯曲,其两翼岩层一般相背倾斜,即以核部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倾斜。 17. 转换断层:相互错动仅发生在洋脊两侧中脊轴之间的段落上,在该段落以外的断裂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0J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组合优势。本学科面向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废弃资源高效分离利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采用化工、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原理,开展固体废弃物中杂质高效分离新技术研究,探索膜分离技术、新型吸附和结晶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在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为实现资源的高值化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清洁生产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运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不仅使废物产生最小化,而且实现废物综合可持

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视觉,科学的废轮胎炼油技术

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视觉,科学的废轮胎炼油技术 现如今,我国轮胎、汽车营销行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轮胎产量已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同时,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废轮胎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吨,然而国内研发技术还不能完全科学地消耗这些废轮胎,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必然造成黑色污染,此将成为头等环境污染问题。与之相对的,也将是国内能源、橡胶原料、钢材方面的巨大缺口。 据不完全统计,单是国内橡胶行业中的轮胎制造出口,就有超过了11亿条的庞大需求,炭黑行业更是具有将近三百亿的流通交易规模;而钢材行业中,仅是废钢需求量就超过了一亿吨。那么,关于废轮胎炼油设备就将成为“变废为宝”的孵化转换器,我国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技术已经形成一套全球顶尖的生产线,在创新、研发、生产、销售完善成一体化系统的恒誉环保,将“变废为宝,解决黑色污染”始终作为研发生产的核心目标,不仅创造了绿色经济的巨大收益,同时推动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环保建设进程!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废轮胎炼油裂解技术和设备的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所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废轮胎裂解技术的装备,进行资源回收(裂解),节能减排(连续化)、可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是废轮胎最彻底、最有效的终极处理方式。 那么,社会诸多的行业,例如轮胎制造、废轮胎回收再加工、燃料油生产、炭黑生产、钢铁、橡胶、废塑料再利用和废轮胎炼油等行业,都是急需安全、环保的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装备。这实际上就是以废轮胎炼油生产线为核心、带动辐射性行业发展的经济升级!作为工业连续化废轮胎裂解技术、装备的国际顶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绿色、高效、安全的废轮胎、废塑料裂解生产线,不仅让

动物科学概论

动物科学概论 结业论文 薛林媛 2012/1/1

动物科学概论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动物科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伴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动物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启动和阶段成果的取得,人类正逐步在基因层面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分子调控规律。动物科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介绍 动物科学是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育种、消化代谢等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多种需求。随着科学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畜禽、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加工等各个领域,并且借助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的层面上深入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和代谢的规律。 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专业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 动物科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生育繁殖、消化代谢等动物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伴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动物基因组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 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E01金属材料 E0101 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E010102 钢铁和有色合金结构材料E0102 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1 纤维、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02 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3 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01 非晶态金属材料 E010302 纳米晶金属材料 E010303 新型亚稳金属材料 E0104 极端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 E0105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01 金属磁性材料 E010502 金属智能材料 E010503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E0106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01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图 E010602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变 E010603 金属材料的合金设计 E0107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 E010701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其表征 方法 E010702 金属材料的界面问题 E0108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01 金属材料的形变与损伤 E010802 金属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E010803 金属材料的强化与韧化 E0109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01 金属的非平衡凝固与结晶 E010902 金属的凝固行为与结晶理 论 E0110 金属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E011001 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E011002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涂层E0111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E011101 金属常温腐蚀与防护 E011102 金属高温腐蚀与防护E0112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 E011201 金属材料的摩擦磨损 E011202 金属材料的磨蚀 E0113 金属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跨学科应用基础 E02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01人工晶体 E0202玻璃材料 E020201 特种玻璃材料 E020202 传统玻璃材料 E0203结构陶瓷 E020301 先进结构陶瓷 E020302 陶瓷基复合材料 E0204功能陶瓷 E020401 精细功能陶瓷 E020402 压电与铁电陶瓷材料 E020403 生物陶瓷与生物材料 E020404 功能类陶瓷复合材料E0205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01 新型水泥材料 E020502 新型耐火材料 E0206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01 高性能碳素材料 E020602 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 E020603 新型碳功能材料 E0207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01 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 E020702 发光及显示材料 E020703 特种无机涂层与薄膜E0208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01 复合材料的制备 E020802 强化与增韧理论 E020803 界面物理与界面化学E0209半导体材料 E0210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 E0211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01 高温超导材料 E021102 磁性材料及巨磁阻材料E0212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3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 E021301 生态环境材料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规划 一、产业理解 1、政策导向 2005 年9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6 年1 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6 年2 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等等。 表1 近年来有关再生资源产业的政策、法规(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问题出台的多项政策法规,对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给予了方向上的指导。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外,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地方性法规。总之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将我国生态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技术解读 200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在《“ 十一五” 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将再生资源解释为“ 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态赋存,但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途径而使其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 。2007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将再生资源定义为,“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再生资源覆盖了商品和资源在生产和生活环节流通的全过程。从开采和生产过程的尾矿、伴生矿、工业废渣等,到流通环节的包装、运输,再到终端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从类型来看,再生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见表6-2 )。 表2 再生资源分类表 再生资源产业是专门或主要从事再生资源流通(即收购与销售作为各种再生资源赋存形式的物品)与加工利用(即以再生资源为原料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2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以及战略哲学等六个专业。 其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克迪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冯鹏志的信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赵建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哲学。 一共有位3博导,每个导师最多招收2个博士生。本专业一共有6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07科学技术哲学原理③307科学思想史,复试加试科目: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导师介绍 王克迪,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 冯鹏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文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赵建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四、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 1、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教育部社科司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W.H.牛顿-史密斯主编:《科学哲学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麦克莱伦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党校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六、党校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最后一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8分) 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面波是沿地表面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部分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7分) 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它表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60页)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可行性报告(DOCX 60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编制单位: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11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1.8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4) 1.3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5) 1.4可行性报告编制范围 (6) 1.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6) 1.6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7)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承办单位概况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1.1.1氮和磷的污染 (9) 2.1.1.2 恶臭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3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4 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10) 2.1.1.5 抗生素、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11) 2.1.1.6 矿物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11)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3协作单位介绍---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5)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16) 3.1 市场现况 (16) 3.2 市场预测 (18) 3.3竞争对手 (20) 3.4建设规模 (21) 第四章厂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21) 4.1厂址概况 (21) 4.3建设条件 (24) 4.3.1供电 (24) 4.4原、辅材料的供应 (24)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24) 5.1工程技术 (24) 5.2快速无害化生物发酵设备介绍 (26) 5.3设备专利 (31) 第六章项目工程建设 (31) 6.1项目组成 (31) 6.2抗震标准 (32)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85 分

工程项目资源节约利用分析评价方法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关于资源属性的说法,表达不准确的是:() A.矿产资源属于耗竭性资源 B.生物资源为具有自我更新复原能力 C.水资源属于可循环资源 D.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不具有排他性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2.按照()原则要求,应尽可能利用循环再生资源,促进生产循环与生态循环的耦合。 A.大系统分析 B.生态成本总量控制 C.尽可能利用高科技 D.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资源的()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均衡价格,反映的是资源的最优使用效率。 A.垄断价格 B.市场价格 C.经济价格 D.社会价格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建立资源安全预警系统,规范资源产权管理,属于构建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的()。 A.资源利用战略 B.资源回收战略 C.资源创新战略 D.资源管理战略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5.()又称为外部费用和效益或间接费用和效益。 A.社会效益 B.外部效果 C.综合效果 D.连锁效应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6.()不属于生态用地评价指标。 A.人均林木绿化地面积 B.绿化绿地空间占有率 C.水域健康指数 D.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7.空间资源()。 A.属于可耗竭资源 B.属于恒定性资源 C.具有国家主权的强排他性 D.可无限使用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8.环境容量用于反映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前提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 A.可循环量 B.可降解量 C.临界吸附量 D.最大负荷量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9.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方式、方向选择进行比较论证,属于对自然资源的()。 A.技术评价 B.战略评价 C.经济评价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1.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科学的选题(98--107)。 答:科研选题的步骤: 第一步是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以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并提出选题报告。在初步选题后,还要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即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一般按照立题依据、实施条件和预期结果的顺序进行。最后,要评议和确定课题。总结一下,选题的步骤一般是: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所谓创造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定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它应当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而预期又能出新成果的科学问题。 (3)科学性原则。这是指选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又叫现实可能性原则。它是指在选定科研课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确定研究课题。 2.技术预测的基本研究方式是什么?简述本人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的趋势(172--176); 答:技术预测方法大致可归结为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3种基本类型。 (1)类比性预测方法。如果在两个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性,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技术形态的发展历程,类比推演出另一个技术系形态的发展趋势。这种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推演出预测结论的方,称为类比性预测。 (2)归纳性预测方法。归纳预测就是从关于同一技术发展的众多个别性预测中,归纳概括出比较全面的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演绎性预测方法。演绎性预测就是根据技术预测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资料,建构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或绘制出它的发展趋势曲线,从中推演出该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 以上各类技术预测方法各有优点和缺陷,也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因而在进行实际技术预测时,为提高技术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应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和具体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技术预测方法,使之相互补充,以便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航空工程 概述 航空工程包括飞机、直升机、飞艇与气球、有翼导弹、地效飞行器等空中运载工具或空中武器装备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工程,涵盖航空飞行器设计、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设计、航空制造工程、航空工程技术管理等。 航空工程给人类提供了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成为交通运输重要的分支,并且广泛应用于林业播种、农业除虫害、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重要经济部门,为快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作战飞机、导弹等为国防提供了现代的军事装备,是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工程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