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作者/来源:华理大附中张继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认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伴随的现象

3、体验化学对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4、养成探究物质,观察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难点、重点]

认识化学变化、特征和化学的魅力

[授课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这些物质,大到太阳、地球,小到尘埃、水雾等,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且,这些物质在不断运动的同时,还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些运动和变化,不光是物理学、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化学的研究对象。

看图讨论:P3图

教师:其中,钢铁生锈、蜡烛燃烧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另外,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之间的反应

现象:酚酞试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接触后变成了红色,往上述混合液中加入盐酸后,液体又变成无色。

教师:这奇迹般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的原因,都是由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决定的。这就是化学研究及我们学习的目的。

板书:一、化学

板书: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阅读;P5图

教师:既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变化。

板书: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举例:1、冰水水蒸气

固液气

2、布匹布片衣服

提问:上述各种变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讨论:略

总结:在上述这些变化中,虽然物质的状态并不一样,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象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板书:1、物理变化

板书: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提问: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请同学们举几个物理变化的实例。

回答:略

教师:生活中物理变化有许许多多。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另一类变化。

板书:2、化学变化

教师: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观察一个实验要做到:(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等。(2)反应时的现象、条件。(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请同学们按照这三个方面来观察以下实验并进行描述。

演示:(1)镁带燃烧

A)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B)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C)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2)向石灰水(主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

A)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B)结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

C)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碳酸钙+ 水

说明:该实验可用来说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也可用二氧化碳来证明溶液是石灰水。

(3)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A)现象:大理石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B)结论:大理石与盐酸作用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提问: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验,这些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回答:通过变化都生成了其它物质。

板书: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

教师:我们日常看到的燃烧(如木头、煤的燃烧或火药爆炸等),及食物腐败等都是化学变

化,因为在这些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教师:其实,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产生气体、沉淀等。根据这些现象,有利于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设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回答:略

板书:3、两种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课后记]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由于是第一堂化学课,做好三个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本节课共设计有四个演示实验,对于危险系数较小的“向石灰水吹气”,可让学生自己来做,以便加深记忆。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作者/来源:华理大附中张继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认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伴随的现象 3、体验化学对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4、养成探究物质,观察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难点、重点] 认识化学变化、特征和化学的魅力 [授课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这些物质,大到太阳、地球,小到尘埃、水雾等,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并且,这些物质在不断运动的同时,还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些运动和变化,不光是物理学、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化学的研究对象。 看图讨论:P3图 教师:其中,钢铁生锈、蜡烛燃烧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另外,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之间的反应 现象:酚酞试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接触后变成了红色,往上述混合液中加入盐酸后,液体又变成无色。 教师:这奇迹般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钢铁生锈、蜡烛燃烧的原因,都是由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决定的。这就是化学研究及我们学习的目的。

板书:一、化学 板书: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阅读;P5图 教师:既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科,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变化。 板书: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举例:1、冰水水蒸气 固液气 2、布匹布片衣服 提问:上述各种变化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讨论:略 总结:在上述这些变化中,虽然物质的状态并不一样,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象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板书:1、物理变化 板书: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提问: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请同学们举几个物理变化的实例。 回答:略 教师:生活中物理变化有许许多多。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另一类变化。 板书:2、化学变化 教师: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观察一个实验要做到:(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最新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资料

精品文档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化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化学使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以下不属于化学的贡献的 是() A.制造人工骨骼、人造关节等 B.合成各种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C.为建筑行业提供水泥、玻璃、合金材料等 D.克隆细胞 2.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蒸馏水煮沸 B. 高粱酿成酒 C. 铁制品生锈 D. 糕点变质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榨取果汁 B. 粉碎废纸 C. 切割玻璃 D. 燃放烟花 4. 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铜生铜绿 B. 铁熔化成铁水 C. 酒精燃烧 D. 铁矿石冶炼成铁 5.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产生光和热 C. 生成新物质 D. 逸出气体 6.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1)钢丝绕成弹簧、石蜡熔化(2)火药爆炸、空气液化 (3)打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阀门喷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4)汽油挥发、酒精燃烧(5)冰融化成水、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A. (1) (3) B. (2)(5) C. (4)(5) D.(3) (4) 7. 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液化制氧气 C. 金刚石转变成石墨 D. 火药爆炸 8. 下列变化既包含有物理变化又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气化后跑到空气中去 B. 白糖熔化制做食品 C. 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D. 布匹先剪裁后缝制衣服 9.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盐酸的挥发性 B. 石墨的导电性 C. 活性炭的吸附性 D. 氢氧化钠呈碱性

2021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

2021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镁带燃烧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能也有发光发热现象3~7 C B C C BC 8. ①②③ ④⑥ ⑦⑧ ⑤ 9.(1)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海水中的水被蒸发导致食盐析出。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蜡烛熔化、汽化并不产生新物质。 (二) 1.银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白色氧化镁粉末 2. B 3. B 4.(1)用试管夹夹镁带会烧坏试管夹 (2)用烧杯盛石灰水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 (3)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污染胶头滴管 5. B 6. A 7.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难 8.碳酸钙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木条熄灭

9. B 10. BC 11.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1~5 B C D D AD 6.溶液变红色溶液有红色变无色 7.蓝蓝沉淀蓝色沉淀消失 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9. BD 10.颜色变化热量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小结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 (二) 1.(1)试管烧杯铁架台圆底烧瓶漏斗量筒(2)a b d b d 2. C 3. AB 4.(1)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不易点燃且浪费酒精(2)液体会溢出 (3)放出的大量热会使量筒底部爆炸 5.(a)(1)瓶塞正放在桌上瓶塞应倒放在桌上(2)标签朝下放标签应朝上握于手心(b)(1)加热时试管没倾斜加热时试管应倾斜 (2)试管内液体超过1/3 试管内液体应低于试管1/3处 6. D 7.略 1.3 物质的提纯 1~8 C BC AD C C BD AC 9.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加速溶解沾取少量液体 10.略 11.(1)体积读数产生误差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炼丹术(alchemy) 化学(chemistry) ,炼丹术是化学的起源 2.实验:注意观察 1)实验前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2)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产生 3)实验后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4)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一:向石灰水吹气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无色透明,液体),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作用生成碳酸钙 4.实验二: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白色,固体),逐滴加入盐酸(无色,液体) 观察到的现象: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结论:大理石(碳酸钙)跟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实验三:镁带燃烧 取一小段镁带(灰黑色,固体),用砂纸擦亮(银白色),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明亮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6.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7.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决定物质的用途 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9. 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1)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 ? 最早制陶瓷 ? 造纸、火药 ? 炼丹术、炼金术 ? 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最早冶炼黄铜和白铜,最早发现锌和砷。 ? 司母戊鼎 越王勾践青铜剑 2)现代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做出巨大贡献。 3)变废为宝,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还得倚重化学。 地球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概括为: 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森林锐减; ⑥土地荒漠化; ⑦水质污染; ⑧海洋污染; ⑨大气污染; ⑩固体废物污染。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1+反应物2+…反应条件生成物1+生成物2+… 实验一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实验二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实验三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Mg + O 2MgO Ca(OH)2+ CO 2 CaCO 3+ H 2O CaCO 3+ HCl CaCl 2+ H 2O + CO 2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复习重点

沪教版化学的魅力知识点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铁生锈、鞭炮爆炸、粮食酿酒、火药、造纸术) 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特征、属性):可、易、会、是 变化(过程):怎么样了、变成什么了、怎么了 体验化学实验 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灼伤: 浓酸:先用棉布吸,用清水、3%~5%小苏打溶液、清水逐一冲洗 浓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 的硼酸或醋酸 反复冲洗 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胶头滴管、

洗涤仪器 洗涤方法:振荡试管,拇食中三指拿,离试管口的1/3处,手腕用力甩动。

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放置:倒放晾干 搭建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试剂取用的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约1~2 ml,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大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小颗粒:药匙、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液体试剂的取用 取用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 操作要点:先取下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再让标签对着手心拿起瓶子,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取用完毕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少量液体试剂的取用:胶头滴管 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大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吸取液体前应排尽滴管中的空气。 滴管要悬空在容器上方,切不可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滴管,吸有液体的滴管不可以倒转着拿,以免腐蚀胶头。普通胶头滴管,洗净后再吸取其他液体。滴瓶中滴管用清洗不交叉使用。 简便记忆:排尽空气垂直悬空不倒放,普通胶头洗再用,滴瓶胶头不交叉 定量的液体试剂的取用:大小合适的量筒 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试剂的加热 固体加热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 加热时,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化学的魅力-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提纲要求:什么是化学,古代,近代,现代,未来的化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体验部分化学实验。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 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 物理变化:1、3、5、8 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名师点击: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的区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两类不同的变化,但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 (1)物质状态的改变: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这些均属于物质的改变。物质的变化,钢水铸造成钢锭、钢锭锻压成钢轨、钢锭用车床切削成机器零件、砂石的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等这些均属于外形上的变化。此外电磁现象、电热现象、振动发声以及物质的位移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燃烧、火药的爆炸、钢铁锈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等等。在化学变化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要将生产、生活和自然界里发生的所有变化截然地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十分困难的。 ➢实验一: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二氧化钙碳酸钙+水 •化学方程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怎么样? ➢实验二: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可以换成其他酸吗? ➢实验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反应式 •为什么用砂纸擦亮?白色固体可不可以直接落在实验台上?会不会与空气中的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 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描绘实验的才能,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遨游化学世界”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自然科学。 老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绘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明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绘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根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响〕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络?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根据什么?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和经历物质发生各种变化的情况。这些变化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虽然这两种变 化都涉及物质的转变,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接下来, 我们将详细探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 1.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状态的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物理变化只涉及物质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 改变。这种变化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2.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 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有的物质会转化为新的物质,伴随着能量的 释放或吸收。化学变化通常是不可逆的。 二、主要区别 1. 物质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仅改变了其外观或状态,但其化学组成不变。 例如,冰的熔化、水的蒸发、固体物体的破碎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在 这些变化中,物质仍然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

与此相反,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新的物质 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例如,木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铁生锈 产生氧化铁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通常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新 键的形成。 2. 生成物 在物理变化中,无论物质以何种形式发生变化,不会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转变只是由于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例如,水的状态从液 态变为固态,但它仍然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然而,在化学变化中,原有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或合成,生成新的物质。这些新产物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化学组成。以火焰为例,燃烧 的木头转化为灰烬和烟尘,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3. 能量变化 物理变化往往不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例如,将固体物质破碎成 碎片,并不产生能量的变化。 然而,在化学变化中,能量的转化是不可避免的。化学反应涉及到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这在能量角度上会导致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例如,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岩浆中化学键的断裂。 4. 可逆性 物理变化通常是可逆的,这意味着物质可以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例如,将水加热到沸点,然后冷却后可以重新变为液态水。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 同步练习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自主梳理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 区别 联系 2、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观察到的 新物质 实验一:把酸 滴在大理石上 实验二:向石 灰水吹气 实验三:镁带 燃烧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 根底稳固 1、以下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21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A.化学变化需加热才能进展,而物理变化不需要加热 B.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或变色的现象,物理变化没有

D.化学变化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也会伴随有化学变化 3、2021年5月奥运火炬在上海传递。以下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 4、节日里的以下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 5、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以下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家庭自制冰块 B.烧菜用过的铁锅放置后常出现红色斑迹 C.夏天轮胎容易爆胎 D.用酒精棉球给发热病人擦拭降温 6、日常生活中的以下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 A.蔬菜腐烂 B.面包发霉 C.灯泡通电后发亮 D.菜刀生锈 7、扬州是第六个国家级“光谷〞,以下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与焦炭制粗硅〔Si〕 A.二氧化硅〔SiO 2 〕制纯硅〔Si〕 B.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 C.太阳能热水器中冷水变热水 D.在催化剂作用下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8、以下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9、乙醇汽油(汽油中参加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以下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10、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以下哪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纸张燃烧 D.粮食酿酒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为标题,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实际应用。 一、物理变化的定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经历形状、状态、大小等方面的变化。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物理变化的特点: 1. 不改变化学成分: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并没有断裂或形成新的化学键,因此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 2. 可逆性:物理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即物质在变化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例如,水的沸腾和冷凝过程。 3. 无放热或吸热:物理变化一般不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例如,物体的形状改变、状态变化等。 物理变化的实际应用: 1. 相变:物理变化中的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如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冰。相变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冷冻食品、制冷空调等。 2. 分离技术:物理变化常用于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例如,通过蒸馏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出来。

3. 物理性质的改变:物理变化可以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等。这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被利用,例如金属加工、塑料成型等。 二、化学变化的定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通过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点: 1. 改变化学成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了断裂或形成新的化学键,导致物质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2. 不可逆性:化学变化一般是不可逆的,即生成的新物质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例如,燃烧是一种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3. 伴随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例如,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化学变化的实际应用: 1. 合成新物质:化学变化可以合成新的物质,用于制备化学药品、合成材料等。例如,化学药品的合成过程中常常涉及化学反应。 2. 能源转换:化学变化可以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燃烧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化学反应,被广泛应用于能源的获取和利用。 3. 腐蚀和防腐:化学变化中的腐蚀反应是指物质与环境中的其他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1、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有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 体现 体现 体 现 二、学化学有什么用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新的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2、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3、化学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产生许多边缘学科。 三、化学发展简史 1、古代化学:从事物质转化的探索阶段。 特征: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2、近代化学:进入研究物质微观阶段。 特征:道尔顿提出原子能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近代化学理论)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3、表现: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二)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1、概念: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表现:颜色改变、有气体放出、有沉淀生成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例: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意: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 2、有颜色改变、有气体放出、有沉淀生成等的变化不一定是是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变化,例:吸热、放热、发光等的变化不一定是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上述性质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上述性质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区分“变化”和“性质” “变化”:包含某一过程 “性质”:不包含某一过程,通常包含“易、能、可以、不易、不能、不可以”等字眼。例:下列描述中,哪个是描述变化?是什么变化?哪个是描述性质?是什么性质? ①乙醇燃烧(化学变化)②乙醇挥发(物理变化) ③乙醇易燃烧(化学性质)④乙醇易挥发(物理性质) (四)变化的现象和结论 现象: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指的是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得到事实。 结论:指的是变化的结果,人不能凭感觉器官感觉出来的事实。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中许多重大的发现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实验。 2、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实验。 3、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实验可以发现化学原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原理。 4、通过科学探究(科学的实验)可以获得化学知识。 二、实验探究 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探究应包括八个方面的能力因素: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与假设(可能与事实相符合,也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 3、制订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 7、反思与评价8、交流与表达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0

化学的魅力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 一、教材剖析 本节教材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也是学生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第一堂课。其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性质〞;“两个变化〞;说了然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化学研究的内容;利用化学给社会带来的促动作用,感觉化学的魅力。本节课要让学生意会到化学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调换学生关于化学学习的踊跃性,为此后的教课打下感情根基。同时,“两个变化〞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初步,逐渐培育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世界。知道“两个变化〞的观点和实质差别也是为后边“两个性质〞的学习打下根基。学生可能会对判断经典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问题,要经过重申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个与物理变化实质的不一样,来辅助学生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 〔2〕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化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注意自然科学根安分类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意会化学的研究对象,感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化学的魅力。 三、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 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课难点: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四、教课用品 电脑多媒体、PPT课件、实验用品〔火柴、酒精灯、两张纸、镁带、盐酸、大理 石、澄清石灰水、石棉网、坩埚钳、烧杯〕。

五、流程图 创建情境定义“化学〞物质的变化 体验化学二者实质差别化学的奉献 并判断“两个 变化〞 总结 六、教课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引入:同学们好,我姓陈,大家能 课够叫我陈老师,自然一些同学上学导期就理解我了,本学期大家就要跟入着我来一同理解化学这个新朋友了。我们生活中随地可见的书包、 笔袋、书籍,平常一点叫“东西〞, 好听一点呢叫“物件〞,那我们化 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一点,我 们称其为“物质〞。化学研究的内 容很宽泛,同学们吃零食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过它们的食品包装袋思虑上都会配料表,告诉我们这包薯片 由哪些物质构成。看着这支铅笔, 大家书不信铅笔和钻石实际上是“一 家人〞,由于它们的内部构造不一样,才造成这样大的差别。还有,我们 向来听到钻石的广告:钻石恒长远 一颗永流传。为何能“永流传〞 呢?是由于它的性质很稳固,不易 设计企图 经过举例和指引,辅助学生思虑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填空及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填空及练习 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XXX和XXX等科学家得出结论(物质是由 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5、“绿色化学的提出”: (1)概念:绿色化学又称,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2)特点: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1.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2.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2、化学变化 2.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又叫) 2.2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改变、放出、生成等。 (2)常伴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3、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物理变革和化学变革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变革肯定同时相伴物理变革,物理变革不肯定相伴化学变革。 5、思考:光放热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比如:灯泡发光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革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1比方:、、、导热性延展性等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革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1比方:稳定性、毒性、、氧化性、复原性等等。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练题与应用 一、选择题

1.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物质的运动纪律(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纪律 A.(1)(2) B.(3)(4) C.(1)(3) D.(2)(4) 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3.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都恶化 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觉得人类研制新能源 D.化学可觉得人类研制新资料4.以下有关化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XXX的XXX的研讨得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B.XXX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C.门捷列夫创立了分子学说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根蒂根基 5.“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未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A.自带布袋购物 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的魅力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记背提示:字体较大或加粗的为知识重点,划横线处为记背重点。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形变、运动状态的改变等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原分子的结构被破坏,生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判断:(点燃、燃烧、爆炸、生锈、发酵、腐烂、腐败、腐蚀、变质)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 3、辅助判断化学变化的五大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4、三个化学实验: ①往大理石表面滴加盐酸。 现象:大理石表面冒出气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 ③镁带的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5、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6、从化学角度看,“垃圾”不是废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反应仪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试管或烧杯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外壁应干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管口不能对着人,且与桌面成45°角(增加受热面积,防止爆沸);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蒸发皿给液体加热时,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倒置液体飞溅。 (二)计量仪器 ①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使用时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平齐。②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②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使用步骤:(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三)加热仪器--酒精灯 ★使用时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四)夹持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铁圈)、试管夹、坩埚钳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铁夹(或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试管夹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绪言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的社会价值: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类研究化学的历史:

一、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翠绿色孔雀石上烧炭火会生成红色的铜。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2.我国古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 3.制取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二、近代化学: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 指导下, 利用元素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的发展前景: 1.纳米技术. 2.绿色化学(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四个实验探究及其现象: 1.水沸腾试管口有水雾生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液态水。(物态变化) 2.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形状改变) 3.研碎的胆矾比块状的胆矾在水里更快的 溶解,先后形成蓝色溶 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消失;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如: 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 可燃物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变质。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化学变化 的根本依据。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