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魅力-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提纲要求:什么是化学,古代,近代,现代,未来的化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体验部分化学实验。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

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

物理变化:1、3、5、8

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名师点击: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的区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两类不同的变化,但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

(1)物质状态的改变: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这些均属于物质的改变。物质的变化,钢水铸造成钢锭、钢锭锻压成钢轨、钢锭用车床切削成机器零件、砂石的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等这些均属于外形上的变化。此外电磁现象、电热现象、振动发声以及物质的位移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燃烧、火药的爆炸、钢铁锈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等等。在化学变化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要将生产、生活和自然界里发生的所有变化截然地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十分困难的。

➢实验一: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二氧化钙碳酸钙+水

•化学方程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怎么样?

➢实验二: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可以换成其他酸吗?

➢实验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反应式

•为什么用砂纸擦亮?白色固体可不可以直接落在实验台上?会不会与空气中的

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四:蜡烛燃烧

•步骤:取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现象:蜡烛安静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有冷凝水形成

•从现象分析燃烧的产物为你什么?

•文字表达式:

➢实验五:碘的升华

•步骤:取碘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碘由固态升华变成气态,瓶内充满紫色气体,停止加热,等到瓶内气体变冷时,碘又由气态凝华变成固态,紫色逐渐消失。这时会看到许多小晶粒附着

在瓶壁,使玻璃的透明度减低。

•上述五个实验都是化学变化吗?如果不是,哪些不是,哪些是。

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

e.g.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

e.g. 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不)稳定性等

【例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用自来水制蒸馏水D.灯泡通电后发光E.镁带燃烧【解析】食物腐败是食物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钢铁生锈是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氧化变成了铁锈,镁带燃烧是镁带在氧气中反应生成氧化镁,A、B、E都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是把自来水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就得到蒸馏水。D灯泡通电后发光是电灯通电后灯丝导电放热而发光,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举一反三】分析下列变化,回答(1)~(4)的问题(若无答案,填无)。

A.电灯泡发光发热;蜡烛燃烧发光发热

B.低温下空气冷凝为液体;在低温下提高温度,氮气先挥发

C.火药受打击后爆炸;火药受潮失去爆炸力

D.矿石粉碎成矿粉;矿粉冶炼出金属

(1)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2)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3)两者均是化学变化的是。

(4)两者均是物理变化的是。

【例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C.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D.有其他物质生成

【解析】A、B、C是化学变化中可能伴随的现象,所以答案为D。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变化中有颜色变化,可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D.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例3】天然气常用作燃料,在通常状况下,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天然气燃烧以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天然气除了可以作燃料,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天然气的物理性质是:

(2)天然气的化学性质是:

(3)天然气的用途是:

【思路点拨】不必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等。

【解析】(1)天然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天然气燃烧以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天然气除了可以作燃料,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举一反三】阅读下列短文,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L氯气大约重3.17g,密度比空气大。1L水中大约能溶解2L氯气。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气能跟碱发生反应,工业上常用氯气跟熟石灰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氯气的物理性质是

氯气的化学性质是

氯气的用途是

【例4】化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化学使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以下不属于化学的贡献的是( )

A.制造人工骨骼、人造关节等

B.合成各种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C.为建筑行业提供水泥、玻璃、合金材料等

D.克隆细胞

【思路点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凡与此四项无关的均不属于化学的贡献。

【解析】A、B、C都属于化学的贡献,D属于生物学的贡献。

【举一反三】用线段把下列左右两列的相关项目连结起来。

(1)化学A.开发抗癌药物

(2)医学B.高层建筑的受力情况

(3)生物学C.研究怎样从海水提取镁

(4)物理学D.蝙蝠会飞是鸟类吗

E.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什么性质不同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照相底片曝光B.牛奶变酸C.燃放烟花D.矿石粉碎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将小麦磨成面粉B.酿制葡萄酒

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汽化D.蒸发食盐水

3.我们从电视中可以看到,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伊拉克开展了“斩首行动”的战争。在下面这些事件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楼的坍塌B.汽车燃料着火爆炸

C.房屋钢筋融化D.玻璃被击碎后到处散落

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发热B.生成沉淀C.生成气体D.生成新物质

5.下列对物质各种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可以燃烧B.镁带较软,可以折断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粉末6.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氢气具有可燃性

C.金属块沉在水底D.节日焰火五颜六色

7.在下列各种活动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是( )

A.车辆在行驶中加速B.钢铁的防腐蚀

C.电脑软件的开发D.引起“非典”病菌的基因分析

8.化学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大洋深处发现“可燃冰”,研究其组成、性质及用途

B.探究金刚石的内部结构

C.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来制造氮肥

D.研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的运动轨迹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废铁、旧塑料等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B.食盐只能作为调味品,不能用作化工原料

C.化学只与化工生产有关,与生活没有关系

D.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0.关于化学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造福于人类的衣、食、住、行

B.化学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C.“变废为宝”正是化学神奇之处,说明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

D.化学只能制造“三废”污染,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11.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填空:氨气极易溶于水,这是氨气的;将氨气加压降温,它会变成液体,这是氨气的;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氨水中滴入无色酚酞后变红色,这是氨水的;说明氨水呈碱性,这是氨水的,当你打开盛放浓氨水瓶子的瓶盖时,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这是氨气的;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这是氨水的。

12.镁带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13.区别水和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物理方法是利用了两者的的差异;而区别它们的化学方法是。

14.将酸滴在大理石上,发生的现象

是。

四、课堂小结

化学研究什么?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有何联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鲸鱼是属于鱼类还是哺乳类B.铁为什么生锈

C.电炉发热的原理D.下一次月食的日期

2.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C.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D.有其他物质生成

4.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酒精擦去油污B.自行车轮胎“放炮”

C.酒精燃烧D.水变成水蒸气

5.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镁带燃烧B.炸药爆炸

C.食品变质腐败D.用液态玻璃吹制玻璃仪器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把金属铜制成导线B.用冰保鲜食品

C.用酒精作为汽车的燃料D.把铝制成炊具

7.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B.氧化性C.硬度D.酸碱性

8.下列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热的铜丝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氧化铜C.汽油难溶于水D.4℃时,水的密度最大

9.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10.下列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D.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1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和的基础自然科学。

1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都是属于化学的成就。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后,指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化学性质有哪几点?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1.013千帕时.氢气在-252.4℃变成无色的液体,在-259.1℃时,能变为雪状的固体。它难溶于水。氢气能填充-气球,它是最轻的气体。但是氢气遇火时会燃烧,所以大型的气球都改用不会燃烧的氦气充填。氢气燃烧时,跟氧气化合生成水。氢气还能跟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氢(HCl)气体。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①;②

14.在下列现象的空格内填写:

A.物理变化B.物理性质C.化学变化D.化学性质

(1)木炭是黑色的固体,这是木炭的

(2)木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是木炭的

(3)水加热到100℃变成蒸气,水发生了

(4)给水通直流电,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了

(5)水冷却到0℃会结冰,这是水的

15.

18.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氯气溶于水后能跟水生成盐酸和具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所以自来水厂常用氯气作消毒剂。

(1)以上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以上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以上描述属于氯气用途的是

六、提高部分(各地中考题训练)

1错误!未指定书签。.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

A.水结成冰

B.湿衣服晾干

C.菜刀生锈

D.开水沸腾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压缩天然气做燃料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

4.日常生活的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A.天然气燃烧放热

B.电灯泡通电发热

C.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D.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5.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钢铁生锈

C.纸张燃烧

D.食物霉变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酒精挥发

C.食物变馊

D.石蜡熔化

8.判断“达菲”的治疗机理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A.病毒的大小是否改变

B.病毒的形状是否变化

C.病毒是否离开宿主细胞

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9.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每一次高一化学绪言课都是我所期待的,更是学生期盼的。以往的绪言课无非是围绕“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样学化学”泛泛而谈,而后强调一些学习纪律、规范等。又上绪言课,“老生常谈”何以常谈常新?笔者在黑板信笔写下“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1 实验是学生发现化学之美的眼睛 “你喜欢化学吗?”学生点头。“化学中最有趣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实验!”“你最感兴趣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学生A:“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学生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学生C:“钠跟水反应,很好玩!”……笔者赞许地点头,时而做些补充。学生得意于自己亲历化学之外在美。 居里夫人在笔记中曾这样描述她发现的镭:“我们在晚间走进实验室,这已成为我们最有乐趣的事情,我们举目四望,那些珍藏着我们产品的小瓶和小管,无时无刻不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白光,这实在是一种可爱的情景。”化学药品是美的,晶体结构的奇妙对称、金属单质的迷人光泽、酸碱指示剂的姹紫嫣红,无不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化学装置是美的,清洁光亮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排列方式、整套装置的比例得当、错落有序、疏密有致体现一种严谨的规范美、悦目的造型美;化学实验是美的,引人入胜的化学反应体现出原子或分子间识别和组装过程的动态和谐之美。 2 生活处处有化学 “你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过哪些实际问题?”学生D:“我用醋清洗过水壶中的水垢。”学生E:“我知道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学生F:“我干过一件蠢事,清洗马桶时,先用洁厕灵,又用84消毒液,会释放出毒气,我差一点被呛倒!”“什么毒气?”“是氯气,我上网查的!”学生F得意地回答。“为什么有氯气放出?”学生F摇摇头,笔者立即板书化学方程式,简介反应原理。“当然,这一问题还需在以后学习中真正解决。”故设悬念。学生G:“我知道,生活中过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倍感欣慰。 3 感悟化学思想,分享科学智慧 黑板上已经呈现了学生所述部分现象和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如何理解这些化学反应呢?”学生H:“有了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学生I:“化学方程式还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例如: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学生J:“化学方程式是一种化学语言,简洁明了!”学生K:“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因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学生K:“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

2021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

2021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镁带燃烧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能也有发光发热现象3~7 C B C C BC 8. ①②③ ④⑥ ⑦⑧ ⑤ 9.(1)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海水中的水被蒸发导致食盐析出。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蜡烛熔化、汽化并不产生新物质。 (二) 1.银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白色氧化镁粉末 2. B 3. B 4.(1)用试管夹夹镁带会烧坏试管夹 (2)用烧杯盛石灰水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 (3)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污染胶头滴管 5. B 6. A 7.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难 8.碳酸钙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木条熄灭

9. B 10. BC 11.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1~5 B C D D AD 6.溶液变红色溶液有红色变无色 7.蓝蓝沉淀蓝色沉淀消失 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9. BD 10.颜色变化热量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小结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 (二) 1.(1)试管烧杯铁架台圆底烧瓶漏斗量筒(2)a b d b d 2. C 3. AB 4.(1)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不易点燃且浪费酒精(2)液体会溢出 (3)放出的大量热会使量筒底部爆炸 5.(a)(1)瓶塞正放在桌上瓶塞应倒放在桌上(2)标签朝下放标签应朝上握于手心(b)(1)加热时试管没倾斜加热时试管应倾斜 (2)试管内液体超过1/3 试管内液体应低于试管1/3处 6. D 7.略 1.3 物质的提纯 1~8 C BC AD C C BD AC 9.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加速溶解沾取少量液体 10.略 11.(1)体积读数产生误差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炼丹术(alchemy) 化学(chemistry) ,炼丹术是化学的起源 2.实验:注意观察 1)实验前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2)变化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产生 3)实验后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等 4)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一:向石灰水吹气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无色透明,液体),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二氧化碳 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作用生成碳酸钙 4.实验二: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白色,固体),逐滴加入盐酸(无色,液体) 观察到的现象:大理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结论:大理石(碳酸钙)跟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实验三:镁带燃烧 取一小段镁带(灰黑色,固体),用砂纸擦亮(银白色),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明亮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6.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7.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

物质的性质 决定物质的用途 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9. 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1)中国古代化学的贡献 ? 最早制陶瓷 ? 造纸、火药 ? 炼丹术、炼金术 ? 最早认识和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最早冶炼黄铜和白铜,最早发现锌和砷。 ? 司母戊鼎 越王勾践青铜剑 2)现代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做出巨大贡献。 3)变废为宝,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还得倚重化学。 地球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可概括为: 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森林锐减; ⑥土地荒漠化; ⑦水质污染; ⑧海洋污染; ⑨大气污染; ⑩固体废物污染。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1+反应物2+…反应条件生成物1+生成物2+… 实验一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实验二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实验三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水+ 二氧化碳 Mg + O 2MgO Ca(OH)2+ CO 2 CaCO 3+ H 2O CaCO 3+ HCl CaCl 2+ H 2O + CO 2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教学目的 1、认识什么是化学,对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的魅力,探讨学好化学的方法; 2、了解并能够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有大致印象。 教学内容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在久不使用的地窖里可能会昏倒,吸烟有害健康与烟民的矛盾,以及“水变油”的骗术等,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 2.化学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如污水处理、海水淡化、食品的搭配等,这些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化学。 3.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如令人头痛的白色污染,南极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 4.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克隆技术及纳米技术,这些高尖端的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都离不开化学。 二、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湿衣服凉干等。 化学变化: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是判断依据。 化学变化判断的唯一依据就是:化学变化的本质,即生成了新物质。 发生了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但发生了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的存在。 (2)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碘的升华 现象:

结论: (2)镁带的燃烧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化学式: 结论: (3)向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化学式: 结论: (4)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物质的化学式: 结论: 这三个属于什么变化? 完成表格: 变化类型_____变化______变化概念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物质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常伴随_____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另举实例 说明化学变化常伴随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但有_____、_____等现象产生的 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注意:_____变化中一定伴随_____变化。但_____变化中可能没有_____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而蜡烛因为温度升高而熔化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之为物理性质。这些性质能被人的感官感知或仪器测出。

化学创新化学技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化学创新化学技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化学创新:化学技术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创新是指通过化学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本文将从食品、医药、环境和能源等方面阐述化学创新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食品领域的化学创新 1. 保鲜技术的创新 食品的保鲜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重要环节。化学创新为食品保鲜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突破。例如,化学物质的防腐特性被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营养强化的创新 化学创新还有助于食品的营养强化。通过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食品的营养价值得以提高,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二、医药领域的化学创新 1. 新药研发的突破

化学技术为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过合成新化合物,设计并优化药物结构,化学创新使得更多疾病得以有效治疗。例如,抗生素的发现和合成为传染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拯救了大量生命。 2. 药物传递系统的创新 化学创新还推动了药物传递系统的发展,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纳米药物载体的研发使得药物可以精准地送达到疾病部位,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环境领域的化学创新 1. 污染物检测技术的创新 化学创新为污染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突破。例如,新型材料的研发使得对环境中微量有害物质的检测更为敏感和准确,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创新在绿色能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光催化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的创新,实现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和利用,为环境友好型能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四、能源领域的化学创新 1. 新能源的开发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复习重点

沪教版化学的魅力知识点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铁生锈、鞭炮爆炸、粮食酿酒、火药、造纸术) 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特征、属性):可、易、会、是 变化(过程):怎么样了、变成什么了、怎么了 体验化学实验 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灼伤: 浓酸:先用棉布吸,用清水、3%~5%小苏打溶液、清水逐一冲洗 浓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 的硼酸或醋酸 反复冲洗 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胶头滴管、

洗涤仪器 洗涤方法:振荡试管,拇食中三指拿,离试管口的1/3处,手腕用力甩动。

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放置:倒放晾干 搭建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试剂取用的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约1~2 ml,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大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小颗粒:药匙、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液体试剂的取用 取用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 操作要点:先取下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再让标签对着手心拿起瓶子,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取用完毕立即盖紧瓶盖,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少量液体试剂的取用:胶头滴管 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大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吸取液体前应排尽滴管中的空气。 滴管要悬空在容器上方,切不可接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滴管,吸有液体的滴管不可以倒转着拿,以免腐蚀胶头。普通胶头滴管,洗净后再吸取其他液体。滴瓶中滴管用清洗不交叉使用。 简便记忆:排尽空气垂直悬空不倒放,普通胶头洗再用,滴瓶胶头不交叉 定量的液体试剂的取用:大小合适的量筒 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改用胶头滴管。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试剂的加热 固体加热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 加热时,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

化学的魅力-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提纲要求:什么是化学,古代,近代,现代,未来的化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体验部分化学实验。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古代:火药、造纸、冶炼青铜(商)、冶炼刚体(春秋战国)、瓷器、酿酒、制药➢近代:炼钢、炼铝、建筑、联合制碱法(侯德榜)、人工合成蛋白质 ➢现代:塑料、合成纤维(光纤)、半导体(电脑)、药物 ➢未来:绿色化学、多学科应用 1、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 2、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 3、两种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区别(判断依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吹制玻璃器皿、蜡烛燃烧、铁在2000摄氏度时化成铁水、铁生锈、电灯通电变亮、煤气燃烧、火药爆炸、轮胎爆炸、植物的光合作用、橡胶老化 物理变化:1、3、5、8 化学变化:2、4、6、7、9、10 •爆炸可为物理/化学变化 名师点击: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的区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两类不同的变化,但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外形发生改变。 (1)物质状态的改变: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这些均属于物质的改变。物质的变化,钢水铸造成钢锭、钢锭锻压成钢轨、钢锭用车床切削成机器零件、砂石的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等这些均属于外形上的变化。此外电磁现象、电热现象、振动发声以及物质的位移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燃烧、火药的爆炸、钢铁锈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等等。在化学变化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要将生产、生活和自然界里发生的所有变化截然地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十分困难的。 ➢实验一: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1~2mL)的澄清石灰水,通过吸管向石灰水吹气。(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二氧化钙碳酸钙+水 •化学方程式: •注解: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怎么样? ➢实验二:盐酸与大理石反应 •步骤: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 •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溶解。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水+氯化钙 •化学反应式:(复分解反应) •可以换成其他酸吗? ➢实验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步骤: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现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 •化学反应式 •为什么用砂纸擦亮?白色固体可不可以直接落在实验台上?会不会与空气中的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 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3篇 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观察、描绘实验的才能,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遨游化学世界”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自然科学。 老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绘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明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绘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根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反响〕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络?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根据什么?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2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12 一、简介: 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要紧教育目标的课题。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动身,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展现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期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关键信息: 以不可思议的化学魔术开场,第一使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奇异,提起爱好。鲜活、精美的教材内容足以让学生大开眼界,顿生要一口气将化学书看完的冲动,因此制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专门重要。结合交流学生们收集的资料,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已不再空泛,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 二、学习者分析: 化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对它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届学生又是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参与意识及创新能力均强于以往学生。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和特点,我设计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体会,从具体事例动身,通过讨论和交流我所了解的化学一同认识得出什么是化学。借助教材饶有味味、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使每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那个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爱好。 课前预备:查找资料 1.我所明白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化学与科学进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明白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紧密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形成靠近化学、热爱化学,期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进展的紧密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突出以学生进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把学生喜爱学化学,情愿学化学作为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会,充分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内容主线,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进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从而达到学得少悟得多的成效。灵活地、制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介和资源,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设计有价值的评判活动,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2.采纳实验导入-问题情形讨论交流应用与进展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趣味实验、周围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味、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师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图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和学习爱好。 3.教学评判方式: (1)通过课堂观看,关注学生在观看、讨论、交流、想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舞、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所感、所需、所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演示三个趣味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的辅助。 多媒体要紧展现搜集的资料,图画,最新的化学技术与材料,直观,丰富。 【板书设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1.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物质的运动和变化》0

化学的魅力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第1课时〕 一、教材剖析 本节教材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也是学生打开化学世界大门的第一堂课。其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性质〞;“两个变化〞;说了然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化学研究的内容;利用化学给社会带来的促动作用,感觉化学的魅力。本节课要让学生意会到化学根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调换学生关于化学学习的踊跃性,为此后的教课打下感情根基。同时,“两个变化〞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初步,逐渐培育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理解世界。知道“两个变化〞的观点和实质差别也是为后边“两个性质〞的学习打下根基。学生可能会对判断经典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问题,要经过重申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这个与物理变化实质的不一样,来辅助学生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 〔2〕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化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注意自然科学根安分类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意会化学的研究对象,感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觉化学的魅力。 三、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 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课难点: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四、教课用品 电脑多媒体、PPT课件、实验用品〔火柴、酒精灯、两张纸、镁带、盐酸、大理 石、澄清石灰水、石棉网、坩埚钳、烧杯〕。

五、流程图 创建情境定义“化学〞物质的变化 体验化学二者实质差别化学的奉献 并判断“两个 变化〞 总结 六、教课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引入:同学们好,我姓陈,大家能 课够叫我陈老师,自然一些同学上学导期就理解我了,本学期大家就要跟入着我来一同理解化学这个新朋友了。我们生活中随地可见的书包、 笔袋、书籍,平常一点叫“东西〞, 好听一点呢叫“物件〞,那我们化 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一点,我 们称其为“物质〞。化学研究的内 容很宽泛,同学们吃零食的时候, 有没有注意过它们的食品包装袋思虑上都会配料表,告诉我们这包薯片 由哪些物质构成。看着这支铅笔, 大家书不信铅笔和钻石实际上是“一 家人〞,由于它们的内部构造不一样,才造成这样大的差别。还有,我们 向来听到钻石的广告:钻石恒长远 一颗永流传。为何能“永流传〞 呢?是由于它的性质很稳固,不易 设计企图 经过举例和指引,辅助学生思虑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历史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水里。 [思考]作为化学老师,肯定要说化学学科关于水的一些知识。要说出化学的特点,又能与水有联系就必须理解化学,研究化学。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呢? [回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分析]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原子、分子论的理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过渡]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发明和创新,同时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化学家,如居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理解到更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建设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分析]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可制造出很多自然界不存有的新物质,如书上讲的超导体、记忆金属等;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治病救人,保障人体健康;农药、化肥的发明和使用,使农作物高产满足人类的需求;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与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投影展示] [思考]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因为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举例]白色垃圾;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污染空气;臭氧层空洞。 [分析]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所以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当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造福人类打好基础。 [提问]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回答]要学好化学,就要上课认真听讲,要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化学作业,一定要养成不懂就问、多质疑、多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课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1、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有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 体现 体现 体 现 二、学化学有什么用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新的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2、化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 3、化学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产生许多边缘学科。 三、化学发展简史 1、古代化学:从事物质转化的探索阶段。 特征: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 2、近代化学:进入研究物质微观阶段。 特征:道尔顿提出原子能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近代化学理论)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3、表现: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二)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1、概念: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3、表现:颜色改变、有气体放出、有沉淀生成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例: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意: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 2、有颜色改变、有气体放出、有沉淀生成等的变化不一定是是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变化,例:吸热、放热、发光等的变化不一定是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上述性质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上述性质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区分“变化”和“性质” “变化”:包含某一过程 “性质”:不包含某一过程,通常包含“易、能、可以、不易、不能、不可以”等字眼。例:下列描述中,哪个是描述变化?是什么变化?哪个是描述性质?是什么性质? ①乙醇燃烧(化学变化)②乙醇挥发(物理变化) ③乙醇易燃烧(化学性质)④乙醇易挥发(物理性质) (四)变化的现象和结论 现象: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指的是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得到事实。 结论:指的是变化的结果,人不能凭感觉器官感觉出来的事实。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中许多重大的发现的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实验。 2、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就是实验。 3、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实验可以发现化学原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化学原理。 4、通过科学探究(科学的实验)可以获得化学知识。 二、实验探究 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探究应包括八个方面的能力因素: 1、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与假设(可能与事实相符合,也可能与事实不相符合) 3、制订计划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作出合理的解释或结论 7、反思与评价8、交流与表达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一章_化学的魅力_1.1_化学使世界更美好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备战2019年中考复习: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 1. 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火的发现和利用②纳米化学③原子分子论的提出④火药() A.④①③②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 2.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 3. 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不锈钢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 4. 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选项,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B.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5. 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B.化学只能研究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C.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化学可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必要的药物保证 6. 下列学习用品中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毛笔 B.圆珠笔 C.塑料直尺 D.课本 7. 我国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是() A.袁隆平 B.杨利伟 C.张青莲 D.刘翔 8. 下列知识归纳中,错误的是() A.化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B.化学与农业 ①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①氮肥: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的魅力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记背提示:字体较大或加粗的为知识重点,划横线处为记背重点。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形变、运动状态的改变等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原分子的结构被破坏,生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判断:(点燃、燃烧、爆炸、生锈、发酵、腐烂、腐败、腐蚀、变质)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 3、辅助判断化学变化的五大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4、三个化学实验: ①往大理石表面滴加盐酸。 现象:大理石表面冒出气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 ③镁带的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5、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6、从化学角度看,“垃圾”不是废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反应仪器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试管或烧杯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外壁应干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管口不能对着人,且与桌面成45°角(增加受热面积,防止爆沸);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蒸发皿给液体加热时,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要不断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倒置液体飞溅。 (二)计量仪器 ①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使用时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平齐。②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②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使用步骤:(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三)加热仪器--酒精灯 ★使用时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四)夹持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铁圈)、试管夹、坩埚钳 ★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铁夹(或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试管夹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反思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反思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反思1 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九年级化学的绪言,是学生化学学科的第一堂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这一新接触的学科有个整体认识,激发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引导不当,学生的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那么学生会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学生一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节课的一些闪光点和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教学反思: 一、吃透教材与教参,充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 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与教参,觉得“激起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堂课的主要情感目标;“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迷人”和“化学”两个词。在这个前提下,我将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删除了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并且根据需要增补了一些有趣的实验,而且根据需要把这些实验结合一定的教学情景有机地串联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内容上更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尽量淡化化学的概念识记,强调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比如通过“神六”图片和“黄龙洞的美好风光”录象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

初三化学全册章节知识点最终版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1.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 3.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4.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知识点二: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1.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2.人类利用材料的变迁。材料的进步一直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 社会进步的标志性材料:石器→陶制品→铜→铁(钢铁)→铝、塑料→高强度轻合金… 3.现代通讯、电脑技术等也与化学密不可分,如光导纤维、电脑等。 知识点三: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通常指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不但生成了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伴随放热、吸热、发光、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两者联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化学变。 知识点四: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知识点五: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