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第26卷 第1期

2010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 e

V ol.26,N o.1Jan.,2010

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1-0104-06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张 之 沧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7)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身体结构;身体场;知觉场;身体智能;身体思维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5-08

作者简介:张之沧(1948-),江苏邳县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当然有其逻辑起点,而且不同的认知主体常常有不同的逻辑起点。比如唯物论者看重的是实践;唯心论者看重的是理念;否证论者看重的是问题;心理主义者看重的是感觉;而神学家看重的则是神谕。只是很少有人把认知的逻辑起点看作是身体。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异化的精神独断地分裂 灵魂与肉体 、 头脑和身体 ,不仅欺压、奴役和宰杀身体,还错误地认为人的全部知识和聪明才智都是来自大脑;局限于单纯的神经系统和理性思维研究,并把理性思维作为本质性的思维规律强加给人类的一切智力运算和认知活动,结果是 一方的进步似乎事实上必陷另一方于退步 1 。这实质是对身体和能力、大脑和肉体、健康和智慧、实践和认知之统一性的无知,没有认识到 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正因为如此,尽管今天产生出试图揭开大脑奥秘的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许多科学实验对大脑认知结构和认知功能的研究也一直追踪到基因、有机大分子和量子层次,然而由于身体和大脑作为一个不可打开的黑箱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总有自身的隐秘,因此从哲学层面对身体的认知功能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思考,将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比如从身体出发,我们就会充分认识身体结构、身体感觉、身体场、知觉场、身体智能(body m ind )和身体思维(body thinking)等身体属性和身体功能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1 身体结构与理性思维

当然不能否定人脑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但这决

不是忽视身体认知价值的理由。毕竟大脑仅是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方面, 科学不能够从外面把行为的 中心区域 构造为某种封闭在颅骨内部的东西 2 。人类 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和针对意识的刺激的传递作用的幻觉,主要是来自于我们单独地从物理身体、解剖身体甚至生理学的机体中认识到的东西,而这些认识就是我们运动着的身体的抽象和快照 。另一方面,也正是人的身体的整体结构决定人类特有的感官和大脑。正如狮子的身体结构决定其强悍的本性一样,正是 作为能够直立行走的、无毛的两足动物 ,才使得人类有别于其它一切物种。没有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就没有人类特有的感觉和思维功能。具体地说,正是人的直立行走使头颅免受地球引力的妨害,为大脑发育提供广阔空间,使其因在各个方向上的自由扩展而较任何其它动物的头颅都更加接近球形,使得头的面积和脑的体积达到最大比例,使人的大脑具有最智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潜质。正是直立的身体,使人的感官产生最大效用;使眼睛能够 高瞻远瞩 ,耳朵能够 聆听八方 ,而触觉则能够感受到最细微的刺激、触摸、暗示和各种难以表达的情感或爱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才说,在人类演化史上,是直立行走 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3

再者,纵观整个人类史,其全部文明也都主要是源自人类身体的需要和欲求、身体的展示和暴露、身体的装饰和打扮、身体的感受和体验、身体的愉悦和痛苦、身体的意象和倾向、身体的行为和实践,以及对身体的审视、思考、训练和提升。在人类的全部探索、发现和认知活动中,正是人的强壮体质、坚毅体

104

魄、有力的肌肉在起着主宰作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及文化艺术活动中,也正是人的特殊的身体结构决定的特殊的生理功能、心理反应和思维形式,一起形成了人类特有的人生观、性爱观、婚姻观、审美观,以及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主体意识和观念。为此福柯说,一个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可能获得全新的理论和认识;只有 用他的肉体、行为、感觉和热情以及他的整个存在,才能制成一件艺术品 4 。在这里,身体和经由身体所知觉到的对象与现象几乎完全融为一体,具有 大致雷同的意义 。

特别是,长期被看作人类本质的理性思维,决不意指绝对的抽象推理或逻辑形式。它也是身体行为的化身和具体经验的详细体现; 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和认知机器一起使得我们能够察觉、领悟、向周围运动,并创造了我们的概念体系和理性模式 5 。它既决定于复杂的神经系统,更取决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具体作用和特殊活动。比如 正是我们的视觉系统,借助于地形图和定位感光细胞,为我们的概念化空间关系的能力提供了某种特定的结构。我们依照某种方式运动和追踪其它事物的运动能力使得 运动 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我们拥有肌肉,并以某种方式利用它产生的力量才导致形成我们的因果关系的概念系统的结构 。另外,也正是 我们的身体的特殊性质构成我们概念化和范畴化的各种可能性 6 。因此,理性决不是空洞的、纯粹字面上的东西,它是无意识的,充满热情、激情和想象力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运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具有独特结构的身体, 这是因为身体自身及其器官始终是我的意向的支撑点和载体 7 。在这里, 只要我不是特意地思考世界,我对我的身体的意识就能直接说明在我周围的某种景象;我对我的手指的意识就能直接说明物体的某种纤维状的或粒状的特征 。当然,也是 我的身体能使我保持与世界的关系 8 。

也正是基于身体,人类才产生以其身体结构、身体行为、身体感受为标尺和立意的诸多解释和界定世界万事万物的名词、概念和范畴。诸如高矮胖瘦、轻重强弱、大小远近以及美丑善恶等概念,都是以人自身的结构、行为和心理做标准。换句话说,由于人的身体具有大自然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以至它不仅能够反映各种有形的存在,构造极为复杂的认知对象,反映着高低长短、前后左右、内外大小、生熟干湿、虚空充实、新鲜腐烂等物质属性和空间形式,也能够反映从机械运动到思维和情感运动等各种运动形式的基本特征。

此外,在社会实践中,类似器乐演奏、编织刺绣、绘画雕刻、书法打字等一切精湛的人工技艺也都是身体反应、身体行为和身体思维的结果,因此认知或大脑思维完全是一种整体性的身体活动,它就像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一样,完全是脑、眼、手、足及整个躯体的综合性实践。尤其是现代医学进行的诸多 换心 技术更是证明:控制全部人类生理的心脏不仅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情感、性格、情绪、审美、意志力,也影响着人的大脑思维、记忆、理想和抱负。

也正是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决定并证明,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都更喜欢利用身体、舞蹈、歌喉和各种古老的仪式、传统来表达他们的认知、习俗和世界;为什么迄今人类还是日盛一日地喜欢创作以人物为原型、以身体为摹本的文学艺术、戏剧电影。因为世界上, 只有人的身体才最美 。人就是身体,而且只有健康、完美的身体,思维才更敏捷,行动才更纯粹,生存才更富有活力。坚实的身体中包含的肯定力量不仅能使身体变得更强壮、更具青春感和生命力,还能将创造物与创造者统一起来,使自我塑造成为人类最高的可能性之所在。换句话说,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将比信仰陈旧的灵魂或知识更有价值和更令人惊异。

因为人的认识不只是要通过自我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进行思考,更重要的是认识直接就是源自身体的需要、欲求、意向、表现、暴露、行为、梦境、幻觉、陈述,以及身体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作用、反应、环节与链条。比如人的认知欲望、认知冲动、认知兴趣、视觉观察的好奇心和观察对象,把真理之神化身为女性、把正义之神化身为男性,直至小孩对自己身体的自慰式的探究、两性之间解剖学差异的感知、为数众多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以及由性而生的法律、社会结构与社会规则等,从根本上说都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

由此,当代的一些后现代主义者也立足 身体学 ,坚持认为人类的起源和文明进步主要得益于人的 直立的姿态、发情期的抑制、性欲的连续性、父权制家庭的建立,以及作为主要才能的视觉的出现和相互联系 9 。身体不仅从来都是全人类密切关注、议论、表达、描述、塑造、展示、刻画、揭露、谣传、赞美、喜爱、亲近、占有、寻欢作乐、蹂躏摧残和奴役压迫的对象,而且今天几乎全人类都试图通过各种努力以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改造、维护和完善身体,将人的生命视为最基本和最伟大的存在。比如法国的罗兰 巴特就 努力想通过进行身体接触的观念来思考与所指的关系 10 。指出,正像乳房能够产生乳汁一样,身体才是产生智慧和创造文明的机器。是生之欲望创造了世界,是生命力生产了现实。力

105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和欲望正是通过身体得以连接和互动,使身体成为一股活跃、升腾的生产力。人类史就是身体生存的历史,就是身体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历史。身体中处处铭记着人类历史的痕迹。只有通过身体思考,回归身体,才能弥合灵魂与肉体的长期分裂;才能够使得那些 试图将倾听物质性的身体的最为热切的欲望与遵从日常生活的逻辑秩序的要求剥离开来的企图变得不可能 11 。

2 身体知觉与身体认知

人的有灵性的身体当然不是指单纯的血肉之躯,或 空间上并列的各个器官的组合 ,更不是一种孤立无涉的存在,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甚至将整个世界都吞没于自身的广大场域,也即一种将全部肢体和器官、肉体和心灵、躯体和环境、身体和自然、主体和对象、自我和他物,都包容与整合为一体的 身体场 和由之产生的 知觉场 。这个 身体场 好像是一棵由智力、大脑和身体构成的 身体树 ,既包含着它的肉体触觉、灵魂触觉和思维触觉,也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统。它所拥有的 知觉场 或内感觉(proprioception)、 思想流 (tho ug ht stream)、主观情感和意向性(intentionality)等感知或认知要素,以及人类意识不仅包括通常的5种感觉,还包括整体性的 身体感觉 。在这里, 身体感觉不只是意指诸如 疼痛 等一类明显的肉体感觉,而且指谓我的感性认识,诸如我的手臂和腿的位置以及我的右膝的痛感等 12 。这种总体性的身体感觉,既包括感受平衡、重量、强度、力度、温度、湿度、高度等感应能力和感应形式,也包括快感、痛感、惊恐、惧怕、性感、美感、亲情感、友情感、怀旧感、思念感、关爱感、留恋感、幸福感等知觉感受;另外,还包括人的心理感受和认知活动难以描述、表达和觉察的各种超感觉,比如普遍存在于亲人间的心灵感应和双胞胎之间的情感、情绪或无意识交往等。正是这些近乎无限的身体感觉构成人的认知基础。至于 情感流 或 思想流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感觉到一种愤怒的突然爆发,一种击打或报复某人的想法,或是想喝一杯水的强烈渴望,还可以将现存的各种记忆及其它感知要素在横向和纵向上结合起来,形成某种感觉经验、认知意向,及至定律、定理、观念、法则和信仰。没有这诸多的感觉、知觉、欲求、渴望、经验和意向,就不会产生语言和形象,生成概念和理论。因而人的认知或概念实际上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实在事物的反应,而是 形成于我们的身体、大脑和感觉运动系统 13 。

因此我们不能把 我、自我或主体意识、主体精神 与身体相割裂。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在认知过程中,人之感觉对象也 只有通过我的身体与它的密切关系才能盲目地被辨认出来;而且它不是在完全的明晰中构成的,它是被一种潜在的和把它的不透明性和亲在留给它的一种知识重新构成或重新采用的 14 。此时,人之认知也不是认识主体在综合,而是身体在综合,是身体固有的认知能力或知觉图式 在感觉间的世界中对我的身体姿态的整体觉悟 15 。是身体及其行动将内心感受、知觉现象或 集体表象 从原初的 身心复合体中 ,外化成为某种姿势、手势、表情、表现,直至形成原初的词语、概念或 解释 。因此语言之本质不仅意指声音和符号的统一,也是通过身体行为 把一个存在者同另一个存在者相调谐的基本形式 16 。而且正是出自身体的这种 沉默不语 和 潜移默化 ,才使得人类最终能够本真地言语。比如数字语言是从儿童的手指和足趾开始的;情感语言是从身体的抚摸、爱恋、关心、给予、暴怒、或心理的愤恨、害怕、担心和妒忌开始的;而抽象语言则是从普遍的表象、共识、想象和集体的意志开始的;即便是哲学, 也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 17 。因为哲学也不能离开语言, 离开语言我们的思想就只是混沌一片。而语言在本质上,既是身体发出的声音,包括情感的声音、经验的声音、象征性的声音,以及反应真相的声音,也是在外部世界中呈现为客观形式的身体的能量,以及通过 发话行为 和 调控节奏 超越肉体感受、知觉形象和事件过程形成的带有秩序和结构性质的词语、符码和语素。为此,在胡塞尔看来,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流的手段和非独立的事实, 是针对某些对象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是思想的身体 18 。

也正是基于身体的经验、感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模糊的梦境,萨德才在 卧室里的哲学 一书中,通过将身体与心灵相联系,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兽性形象。在 身体之迷 中,盖洛普雄辩地揭示了运用智力活动操纵身体的不可能性。至于弗洛伊德 释梦 中涉及的大量病例和人的非常行为,也不得不依靠梦境进行解释。今天,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不论是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是科学或哲学,总是具有或表现为某种身体性的、充满欲望的、本能的、个性化的或纯粹快感的、潜意识和无意识的东西。由此,我们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哲学家、科学家,特别是艺术家,其精神产品、艺术成果总是与其生命体征、个性气质、生存经历、家庭身世,及至性别、种族、肤色等诸多身体要素都密切相

106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1期

关。

因此只有身体,特别是一种身体性思维才能够不断地创造新事物,给人新奇感;展示着它的犹若滚滚风暴或潺潺流水的持续性发展比一种僵化的形式更具有生命力、多样性和丰富性;暗示着一些新鲜、复杂的事物总是能够不断涌现。而且也只有身体的尝试、延伸、趋向或暗示才能够意指一个人行进的正确方向,有助于其期待正确的举措,而无需纠缠于概念的界定。身体的复杂性就意味着拥有一个与某种形式化方向不同的指向。这不只是因为身体感觉、身体经验包括着人的肌肉感觉、四肢感觉、后背感觉,或是有关桌椅板凳的感觉,更是意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感觉。一句话, 我们的身体承载着我们的境遇,承载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身体完全能够担负起平生拥有的各种经验,而且在任何时刻都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新东西,或一种新的和更为复杂的手段与步骤 19 。

基于对身体认知价值的充分肯定,梅洛 庞蒂在 知觉现象学 中指出,人的一切感觉、知觉、体验、联想力、现象场、对回忆的投射,以及客观思维等,都与人的身体结构、身体要素、身体功能紧密相关。在这里,身体摆脱各种离散状态,尽一切手段朝向自身运动的一个结果将协同作用的现象显现在身体中。因此我们不能把自我意识或人的灵魂从身体中清除出去,使身体成为一架彻底清理过的机器或纯粹的躯壳。灵魂和身体的结合不是由那外在的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随意决定来保证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其运动中实现。在运动中, 我 通过生理学的入口进入身体时,就会在身体中发现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的最抽象概念 存在 。这种存在与身体共存,与具体化的主体 我 共存。 我通过我的身体理解和认识他人,就好像我通过我的身体在感知物体 。我的身体,我对身体动作的描述,我的身体拥有的意向性和赋予认知对象的意义,以及我在身体中辨认出的统一性和我所接受的世界结构融为一体;并最终超主体和客体以及身心的两分法,使我的身体和生命每时每刻都朝向超验的物体,并最终使得认知综合 发生在物体中和世界中,而不是发生在思维主体这个形而上学的场域中 20 。

因此身体才是一切认识和文化艺术的起点和全部价值、审美和道德的标准;才是利用各种身体要素和生命表征,书写和表达的一架最精致的 智能机 ;才是积累和储存人类智慧的知识库。正是人的组织器官、身体欲望、行为实践、感性知觉、兴趣爱好、认识冲动、好奇心、求知欲、潜意识、冒险和尝试、非逻辑思维和自由意志,一起构成人的认知和发明创造的源泉。所以 我全是身体;灵魂不过是身体的附属物 。把人看作有信仰的、受控制的、神秘的或神圣的理性话语,完全是对人性的无知。人就是身体的存在。人的进化归根结底就是身体的进化。从身体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历史、文化和传统,有着颠覆乾坤的价值。

3 身体智能和认识活动

如果说,传统认识论是一直强调理性思维的决定作用,并认为 理性的天赋是与我们的身体行为相独立和相脱离的 21 。而在我看来,一种产生感觉并超越感觉的总体性的身体运动、身体能力(bodily capacity)和身体智能(body mind)则直接决定着人的认知活动。因为人的身体智能不仅包括对各种物理要素的感应,还包括比理性思维更为丰富的内心感受、体验、激动、兴奋、冲动、诱惑和欲望,以及比逻辑推理更优越的求生欲、安全感、感知力、领悟力、求知欲与智慧,包括谋生的方法、技巧、勇气、毅力,以及随机应变和灵活多变的机智。人的身体拥有的这些感知和认知能力实质上就是 我们对在场对象的感应、操作、利用、改造和认识 。从认知角度说,就是通过全部身体活动和智能劳动 打破个别观察材料的孤立封闭状态,用力把它从其实际发生的 此地此时 中拔拽出来,使它与其它事物联系起来,并将它和其它事物一道归集到一个涵盖一切的秩序之中、归集到一个 体系 的同一性之中去 22 。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认知和区分不同事物本质的概念化过程,即形成宇宙万物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过程。在这里,一切专名和概念都来自身体的试探、接触、反应、顿悟和想象。当然不能否定大脑的思维功能,即它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推理、判断能力。但在其背后总是 存在一个更深层的和更重要的感知和官能,使得我们的概念能够得以生成 23 。

尽管一切身体化的概念都是通过脑神经结构而完成,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身体感觉运动的产物,而且是一种强感觉(strong sense)的身体化或知觉中心化的结果。具体地说,正是身体固有的生命冲动、感知能力、概念生成功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共生性等因素决定人的总体进程、理性思维及其它意识活动。因此,今天许多学者都日益注重 生命的内在游戏 (the inner g ame of life)、身体的自发作用和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觉,将人的认知活动和赋予话语或概念的意义,都归功于身体化作用;认为 正是通过这种身体化作用,才在我们的身体及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外部环境的共性(comm onality)基础上形成我们

107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的概念系统 24 。

尤其是身体知觉和运动神经系统,在一些特殊概念,如颜色概念、基础层次概念、空间关系概念和事物的方位与结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人们通常都把蓝、白、绿、黄、红等颜色看作蓝天、白云、绿草、月光和血液等外部事物的固有属性,很少有人怀疑颜色的非实在性或虚假性,然而事实却证明所有 颜色都不存在于外部世界。在现有的世界中,这些颜色都是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不断进化创造出来的结果 25 。是身体进化到这一高级阶段拥有感受、吸收、连接、区别和反射一定波长的光的能力;是我们的身体化作用通过 发光条件、电磁辐射的波长、颜色锥状细胞、神经中枢活动、事物表面反射特征以及各种颜色的内在结构 等物理和身体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形成、看见和说出各种颜色。如此形成的颜色一如其它物质属性既非纯粹的客观或主观,也非想象力的虚构或大脑的自发创生,而是身体和事物、主体和客体两者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蓝色不属于 蓝天 ,绿色也不属于 绿草 ,但是 蓝天 和 绿草 的原型毕竟不同。因此人类的知识也不能离开那与我们的身体、大脑、语言、社会历史,以及其他身体化行为不可分割的外部世界和周围环境。

总的来说,就像颜色是源自身体的颜色锥状细胞、空间方向是身体的定位和特征化结果一样,知识就是我们身体化了的悟性和想象;就是身体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踪迹、绘制的图像; 就是从我们的智能或知解力中所涌现的一种连续解释的结果;而这些知解力就置根于我们的生物学的身体化的结构中,并存在于或经历着一个同感活动和文化历史领域 26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人们拥有的常识主要是身体性认识以及关涉身体所创造的历史,比如 人 这个概念就是我们的身体结构、身体行为、身体经验,通过大脑中枢和感觉运动系统,在全部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中概念化、规范化和本质化的产物;即便是康德所谓普遍存在的 因果关系也不是纯粹知性的认识,而是有形的身体生命(bo dily life)在其自身的情感力量和外部世界实际的相互作用中,构成力和原因等 概念 的来源 27 。在这里,康德的 知性 所表达的只是事件的理由和推论,而非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和结果。

为此,美国学者霍尔麦斯(W H olm es)还将人类智能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身体智能、小智能(sm all m ind,理性思维)和大智能(big mind,文化环境),而且特别强调身体智能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身体和大脑而起作用的 body m ind 较作为身体的一个特殊部分而存在的大脑思维具有更大优势。它往往是作为整个身体的控制中心而活动。它是由身体组织的一种整体性力量,或者说一种我们迄今还不能理解的、超越身体的神秘力量。比如,那能够慰抚人的心理的催眠术就证明: 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接受来自mind的有关胃将如何运动的建议,我们的胃就会恭顺遵命 28 。尤其在今后的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身体将会进一步发挥它的认知、书写和从事各种社会实践的潜能。此时,身体不只是整个社会的渴望、焦虑、矛盾冲突和暴力、战争的场所,也将是确立新思想、新观念、批判现代性、弘扬后现代意识、非理性主义和后人类进化,推动整个社会变革、建构全新世界的原动力。通常所谓的理性思维和人的运动神经、神经系统、感觉、知觉、情感、记忆和行为等身体要素共同处于一个连续作用的系统中。

因此人类智能不只是指谓大脑思维,还指谓身体智能或身体思维。只是人们通常没有认识到身体参与思维和从事理智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大脑也服从身体的整体化作用。比如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祈祷和巫术等认知和实践形式,就主要依靠的是将人的情绪、领悟和语言(包括无声语言)相互交织、相互调谐、融为一体的身体活动和内心感受。它依赖的不是科学实验或逻辑推理,而是那些以直观、虚构、想象、猜测、臆想为特征的非逻辑的认识方法和认知能力。没有这类原始思维,包括本能思维、具体思维、形象思维、感觉经验的 高度聚集与整合作用 ,以及发声的急剧变形与解脱作用,即由发声变为专名或概念的作用,就没有后来的成熟思维,即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原始思维拥有的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既是人类智力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和创造途径,也是成熟思维或理性思维的重要构成部分。理性思维也决不是无中生有。它作为 动物理性的一种形式,也是生物智能和动物智慧 长期进化的结果,即如达尔文所言: 动物和人类是进化这一连续统一体中的一部分,这个统一体推动着不同的物种在意识、推理能力、智慧和记忆力等方面向高层次不断进化 29 。比如一些高级动物就具有意识、感知功能,乃至归纳推理与综合概括的能力,只是和人类不是处在同一层次。人的思维特质在于其身体中包含的无限的创造潜能能够不断地制造差异和丰富多彩的事物。

强调身体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当然不是要完全否定大脑思维的重要性,只是旨在强调大脑决不能单独进行思维和认知;认知是融大脑为一体的身体的整体行为。身体是将肉体与兴趣、欲望、冲动、本

108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1期

能、情感、精神、雄心、勇气、魂魄、意志、思虑、情智等诸多内在因素融为一体的有机系统。现实中,人类 对于爱、权力和知识,即对爱欲(libido amandi)、力欲(libido do mandi)和知欲(libido capiendi)的渴望 总是紧密关联的。人的身体是社会化、文化化、生物化和性欲化的产物,而且将日益具有深远意义。 视觉、知识、真理和身体 是一个相互缠绕的整体。古希腊人,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文艺复兴时期,盛行 最优秀的公众的身体乃是世界的尺度 ;今天突出 身体是知识和真理的尺度 ,决不过分。坚持 身心的统一性 和尽可能地调动、挖掘和发挥身体的认知潜能,将会促动人类获得更奇妙的智慧和更辉煌的文明。

参考文献

1 汪子嵩等 希腊哲学史 (1)[ ],人民出版社,1997,831.

2 7 梅洛 庞蒂 行为的结构 [ ],杨大椿等译,商务印书

馆,2005,300,278.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508.

4 理查德 桑内特 肉体与石头 [ ],黄煜文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2006,19.

5 6 13 21 23 24 25 George Lakoff&M ark Joh 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 h[ ] New York:Basic Books,

1999,P 4,19,22,16,20,6,23

8 18 梅洛 庞蒂 符号 [ ],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

2003,109,104.

9 彼德 布鲁克斯 身体活 ,朱生坚译,新星出版社,2005,

13.

10 11 简 盖洛普 通过身体思考 ,杨利馨译,江苏人民出

版社,2005,243,6.

12 J ohn R S earle T he Rediscovery of the M in d L on don:

Th e M IT Pres s,1992,128

14 15 20 梅洛 庞蒂 知觉现象学 ,姜志辉译,商务印书

馆,2001,274,137,297.

16 17 威廉 巴特 非理性的人 ,杨照明等译,商务印书

馆,2004,220,5.

19 M Sh eets-Johns ton e Giving the Body its Du e。Alban y:

State U nivers ity of New York Pres s 1992,206

22 恩斯特 卡西尔 语言与神话 ,于晓等译,北京三联书

店,1988,53.

26 F J Varela T he Emd odied M ind London:T he M IT

Press,1991,149

27 Hans J onasT he Phenomenon of Life,Chicago:T he U niver

sity of C hicago Press,1966,22

28 Stew art W H olmes.Th e Inner Game of Life H averford,

PA:Infinity Publishin g,2001, 11

29 斯坦利 科伦 狗智慧 [ ],江天帆译,北京三联书店,

2007,5.

On Logic of Body Cognition

ZH AN G Zhi cang

(Departm ent of Philosophy,Nanjin 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 g210097,Chin a)

Abstract:For a long term,p eople ignore the function an d value of body cognition,an d only owe people's cognition to the brain Actu ally,it is th at pers on's body structu re,body field,perception field,p ractice field,b ody intention,th e impu lsion of understan ding,ex ploring behavior, b odily apperceivin g,the exceedin g function of cogn ition,the action of conception and category,body mind and body thin king altogether become th e s ou rce of people's cognizing and in tellig ence So,people's body is ju st the bas e of the gainin g know ledge,accomplishin g cause,and perfectin g human nature No other than takin g people's body put the firs t location,it is jus t propitious to drive p eople's cogn itive activity

Key words:b ody stru cture;b ody field;perception field;body mind;body thin king

(本文责任编辑 李伯聪)

109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他连A都知道――认知逻辑EK1-EK31

他连A都知道――认知逻辑EK1-EK31 (修改稿) 李小五2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 广州,510275) 【摘要】首先,我们构造认知系统EK1-EK3,给出它们的一些证明论结果。其次,我们引入邻域语义,给出EK1-EK3的特征公理和规则的框架条件,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可靠的。最后,我们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完全的。 【关键词】认知系统;邻域语义;框架可靠性;框架完全性 Abstract: Firstly, we construct the epistemic systems EK1-EK3, give some results of their proof theory. Secondly, we introduce the neighborhood semantics, give the frame conditions of the character axioms and rules of EK1-EK3, prove the frame soundness of EK1-EK3 with respect to the frame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Finally, we prove the frame completeness of EK1-EK3 with respect to the frame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Key words:epistemic system; neighborhood semantics; frame soundness; frame completeness 中图分类号:B81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600(2005) 04-128-09 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06) 成果之一。 2作者简介:李小五(1955- ),男,河北涞水人,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研究。

团队角色自我知觉问卷及分析-最全版

团队角色自我知觉问卷 答题说明: ?本问卷共有七个部分,每部分有十项陈述。每部分的总分是10分。请将10分分配给你认为最准确地描述你的行为或感觉的项目上。 ?你可以自由分配这10分,你认为哪一项越能反映你的行为或感受,就给这一项一个较高的分数; 这10分既可以分别打给几项,也可以只打到一项上。 ?注意:每一部分的总分必须是1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表”中。 一、我认为自己能为团队做出的贡献是: A.我能很快地发现并把握新的机会 B.无论在一般或特别的问题上,我的建议都易于被他人接受 C.我能与不同类型的人融洽地合作做事 D.我总有许多点子 E.我善于发掘对实现团体目标有价值的人 F.我可使别人放心所交托给我完成的任务 G.技术知识和经验通常是我的主要财富 H.为创造有益的结果,我愿意面对寂寞和冷淡的对待 I.通常我能判断某些计划或主意是否适用在某种特定情况 J.我能理由充分而且不带偏见地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二、如果我在团队中存在某些缺点,这可能是: A.如果会议安排不合理、缺乏控制并不能顺利进行,我就感到不自在 B.我一向迁就那些观点颇有价值但却得不到足够关注的人 C.除我所熟悉的题目外,我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 D.每当转入新的话题时,我都喜欢大发议论 E.我倾向低估自己意见的重要性 F.我十分客观,难以主动、热情地与同事配合 G.当处理重要问题时,人们有时认为我武断、专横 H.我发现难以领导他人,这也许因为我太在乎团队气氛了 I.我太注重捕捉头脑中的一闪念,而忽视了眼前的事情 J.对不完整的建议,我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当跟他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计划时: A.我不需要施加压力就能影响别人 B.我善于防止因大意而引起的错误或遗漏,保证计划的成功 C.我会尽力使会议不浪费时间或者偏离主题 D.我善于提出崭新的见解 E.我乐于支持为了大家利益的好建议 F.大家可以相信我的真心实意 G.我能很快洞察新主张中的可能发生的变化 H.我努力维持自己专业的形象 I.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带来正确的决定 J.别人会信任我用有条理的方法来满足工作的需要 四、我处理团队工作的特点或方式是: A.我会耐心地进一步了解同事们 B.我会先肯定才提出建议 C.我会向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即使处于少数地位也能保留自己的意见 D.我通常能发现争论的线索,以反驳不好的建议

自我认知 (1)

自我认知 ●操作定义: ?对自己的性格、态度等构成有良好的评价; ?兴趣与岗位情况匹配; ?成就动机与岗位情况匹配(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 ?认同组织文化。 ●对自己的性格、态度等构成有良好的评价; ?例题:请做一个自我介绍? ●兴趣与岗位情况匹配 ?例题: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友? ●成就动机与岗位情况匹配(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 ?例题:你为什么报考公务员?你认为你和这个岗位匹配吗?如果录取了你,你有什么工作计划? 一、题目是可以事先准备的。 二、题目的解答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三、题目的准备有助于回答其他题目。 例题:你如何看待有些公务员下海的现象? 四、题目的准备方法: (一)自我准备——自我的梳理 (二)职位匹配的准备——职位匹配的内容梳理 自我的梳理: (一)人生经历梳理 ● 1.人生经历了哪些阶段? ● 2.你在这些阶段里你认为最成功/失败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 3.每个阶段你都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 ● 4.报考公务员这段时间你都做了哪些面试准备? (人生经历重在过去的岁月里考生经历那了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在谈人生经历时注意要积极向上 ●谈经历不是流水账,而要表现出: ? 1.经历获得的经验对职位的帮助 ? 2.经历(成败)对自己的鼓舞和磨练 ? 3.取得的成就 四要四不要 ●要有的放矢,不要无中心 ●要突出重点,不要流水账 ●要有根有据,不要空感慨 ●要展示成果,不要只过程 ● 1.人生经历了哪些阶段?一般说来分学习阶段、工作阶段 ●学习阶段:学习经历为主,包括成绩、奖学金,是否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勤工助 学经历等。注意要有所侧重,挑重点。 ●工作阶段:侧重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锻炼的能力和增长的经验,突出团队协作精神。 ●注意:不要谈跳槽、怀才不遇、同事纠纷等,对过去要有阳光心态。 ● 2.你在这些阶段里你认为最成功/失败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1)你经历的一件成功(快乐、自豪)的事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 主讲:高金虎 “我是谁?”这是哲学的三大命题之一。“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是大学生在生涯发展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和职业定位的结点。根据人——职能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体自我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是职业发展的起点,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楚、就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所需所能,从而在纷繁的职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某些贵你来说很重要和你能想要的东西”。价值观是个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于环境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发生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和支配作用。 在很多的时候,价值观往往对个体的人生方向、生活方式起着核心作用。“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使你实现这个目标?”因此,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许都困惑,决断困难往往与价值观有重要关俩,如高收入而相对不稳定的甲工作和相对低收入而稳定的乙工作,实际上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个体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自己来讲哪个因素更重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认识的人在做生涯决策时较为容易,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更重要,并在选择中坚定自己的决定。大学生正过于职业

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容易陷入误区,如盲目从众,追求热门而忽视自身的特点。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兴趣”。兴趣是“人们为了乐趣或享受而作的事情”。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个体带来兴趣,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激发个体的潜能与创造力。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能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乐此不彼。反之,则最多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很容易导致厌倦与疲劳。更重要的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人从事的时候是自己喜欢的自己,是人们快乐生活的重要源泉。 按此人格偏好和职业对应我们把它分为六大类: 1、现实型: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工具、机械、动植 物:对应工程师、机械式等职业。 2、研究型:拥有数学和科学能力,喜欢独立工作和解决复杂的 问题:对应科研人员、学者等职业。 3、艺术型:拥有艺术能力、创造力、喜欢从事原则性的工作。 对应艺术家、记者、摄影师、室内设计师等职业。 4、社会型:擅长和人相处,热衷于社会关系和帮助他人解决问 题;对应社会工作者、教师、咨询员等职业。 5、企业型:喜欢和人群互动,有影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 经济上的成就。对应律师、企业经理、政治家等职业。

颠覆你对常识模块的认知用逻辑解开常识题目的面纱

颠覆你对常识模块的认知:用逻辑解开常识题目的面纱 作者:孤独的独角兽 看过论坛里一些人对公考常识模块的讲解,也读过一些常识培训老师对常识的讲解。客观说,讲解得还可以,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距离我对于常识的理解还有原则性的差距。 为了让我总结出来的常识解题法造福更多的公考考生,也为了树帖立威我论坛“公考常识第一人”地位,特在此将我的“逻辑法解常识技巧”与众多考生交流,也欢迎自命为常识“大神”的人前来挑战。工作期间,有东西要写先,大家可以先留言,本尊稍后上讲解,敬请期待! 随便说一下本人的战绩吧。本人大概做过约五十套左右常识真题(本人向来不做模拟题目)。按照20道标准计算,正确率最低可以达到15道以上,通常在16-17道左右,印象中只有两套题目是全对的。 当然了,谦虚地说距离我认识的那些真正学霸还是有差距的,可是比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学个几年才考个乡镇职位的所谓大神水平应该高多了! 顺便说一下我的公考成绩吧:我一般只考两种公务员,一种离家近、一种是发达地区仕途有发展的。 众多的公考考生、常识老师、甚至包括所谓自称公考常识大神的人,其实都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常识就是考察相关知识储备的,要想在常识模块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不断积累、加强常识的知识储备。 在这种思路之下,我们看到了所谓“常识几千题练习”、“常识题型分类——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文学、物理、化学、时政”等等试图通过加强常识基础练习,进而提高常识模块成绩的努力。 这种做法无疑是愚蠢,错误的。 首先,别忘了,提高常识模块分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行测分数——为了提高笔试分数——为了上岸。公考笔试成绩只是公考总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还有面试成绩),而行测成绩只是笔试成绩的一部分(还有申论成绩),而常识成绩又只是行测成绩的一部分(还有资料、逻辑、数量、言语等等)。换句话说,就为了提高几分的分值(实际上做到还是很难的),就在常识模块花费大量时间做几千道题目的人,显然是脑子坏掉了。 其次,常识知识浩如烟海,学得过来吗?众多的公考高手中,我听过有人说自己的数量关系计算全对,资料分析全对,逻辑和言语理解模块全对的就很少了,你们有听人吹牛逼说常识模块全对吗?如果你们愿意用整个余生去提高自己的常识知识储备,那么我支持。如果你只是为了考上公务员而学常识,那么显然没有任何必要。 再次,就算考生备考真学过,真练过的知识,你们都能记得住吗?考试时候还能用得上吗?大家看看常识主要考的那些东西,作为一个标准的文科生,我绝大多数都很眼熟。例如文学方面,好多都是我初中高中背过的文学知识。历史、地理、政治,都是高考时候的简单内容。这些东西好多学理的考生都没有认真学过,甚至好多学文科的考生高考后早都还给老师忘记了。甚至是相当多公考考生,高考时候都学懂、学不明白,怎么就寄希望于考公的几个月复习周期,把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短板全都补上了???这不是在意淫呢吗?还是谈谈世界和平的事吧!!!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范文 1、优势盘点: 2、劣势盘点: 3、优点盘点: 本人活泼开朗,乐观;善于坦诚待人,结交朋友,喜欢助人为乐,善于学习,时刻积累知识;善于组织活动,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容易 与人相处,合作和适应能力强,喜欢与人共同工作;而且,我口齿伶俐,胆大,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有毅力、有恒心,能坚 持目标,另外有一股不服输的屈脾气。 4、缺点盘点: 做事不够细心,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有时候也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面对重大事情总是犹豫不决,于是很 多情况下会坐失良机,另外还爱幻想,惰性较大,行动更不上思想。有时候说话过于直率,有时候还会有点霸道,总不能三思而后行, 对此我深感悔恨。 善于理解,而非判断他人。乐观,善于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2)可能的盲点:总是充满热情的寻找新鲜事物,但行事缺少稳定的计划和流程,经常依靠临场发挥,可能因为忽视必要的准备工作,而草率地身陷其中。注意力容易游移,对目标的韧性和坚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不能贯彻始终。一旦主要问题被解决了,就 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能坚持将一件事完完整整地结束。 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革新,容易忽略简单、常规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细节,不愿遵守规则和计划。建议多关注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通常同时展开多项任务与活动,不愿丢掉任何一种可能性,致力于

寻找新的变化,可能使别人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受到影响。要好好考 虑一下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使自己变得更可靠。 1)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2)科学技术方面: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书城与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尝试专业设计方 面的实践。 第一、过分依赖他人的帮助。 这时,女人的依赖心理会在不知不觉当中不断滋生,而日后工作的隐患也在同一时刻日趋显现。当工作直接需要你来完成时,而你 的表现却让上司怀疑起你的工作能力,到那时等待你的将是被淘汰 的命运。 友情提示:工作尽可能亲力亲为。别人帮助,更利于自己更快、更好的熟悉工作流程及掌握工作技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发挥潜能,创造个人价值。摒弃女人特有的依赖心理,增强独立处理能力。 第二、处事优柔寡断,易感情用事。 友情提示:职业女性要想在职场取得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精力。这就要求职业女性更具男儿气概,尤其是身边优秀 的男性的确是值得自己作为榜样好好学习的。从不断学习中提高自 己工作效率和处事方式。 第三、职场切忌猜疑、论事非、口无遮拦。 友情提示: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不要让自己的嘴巴在职场“随心所欲”,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地 做好任何一件事,你的老板和你的同事都有着一双血亮的眼睛,你 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 第四、居安思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女人过了闯劲的年龄之后,都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干得好还不如嫁得好的思想深入女人心。在职场多年,目标实现了,职业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第26卷 第1期 2010年 1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 e V ol.26,N o.1Jan.,2010 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1-0104-06 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张 之 沧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7)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身体结构;身体场;知觉场;身体智能;身体思维 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5-08 作者简介:张之沧(1948-),江苏邳县人,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当然有其逻辑起点,而且不同的认知主体常常有不同的逻辑起点。比如唯物论者看重的是实践;唯心论者看重的是理念;否证论者看重的是问题;心理主义者看重的是感觉;而神学家看重的则是神谕。只是很少有人把认知的逻辑起点看作是身体。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异化的精神独断地分裂 灵魂与肉体 、 头脑和身体 ,不仅欺压、奴役和宰杀身体,还错误地认为人的全部知识和聪明才智都是来自大脑;局限于单纯的神经系统和理性思维研究,并把理性思维作为本质性的思维规律强加给人类的一切智力运算和认知活动,结果是 一方的进步似乎事实上必陷另一方于退步 1 。这实质是对身体和能力、大脑和肉体、健康和智慧、实践和认知之统一性的无知,没有认识到 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正因为如此,尽管今天产生出试图揭开大脑奥秘的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许多科学实验对大脑认知结构和认知功能的研究也一直追踪到基因、有机大分子和量子层次,然而由于身体和大脑作为一个不可打开的黑箱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总有自身的隐秘,因此从哲学层面对身体的认知功能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思考,将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比如从身体出发,我们就会充分认识身体结构、身体感觉、身体场、知觉场、身体智能(body m ind )和身体思维(body thinking)等身体属性和身体功能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1 身体结构与理性思维 当然不能否定人脑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但这决 不是忽视身体认知价值的理由。毕竟大脑仅是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方面, 科学不能够从外面把行为的 中心区域 构造为某种封闭在颅骨内部的东西 2 。人类 对感觉器官的刺激和针对意识的刺激的传递作用的幻觉,主要是来自于我们单独地从物理身体、解剖身体甚至生理学的机体中认识到的东西,而这些认识就是我们运动着的身体的抽象和快照 。另一方面,也正是人的身体的整体结构决定人类特有的感官和大脑。正如狮子的身体结构决定其强悍的本性一样,正是 作为能够直立行走的、无毛的两足动物 ,才使得人类有别于其它一切物种。没有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就没有人类特有的感觉和思维功能。具体地说,正是人的直立行走使头颅免受地球引力的妨害,为大脑发育提供广阔空间,使其因在各个方向上的自由扩展而较任何其它动物的头颅都更加接近球形,使得头的面积和脑的体积达到最大比例,使人的大脑具有最智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潜质。正是直立的身体,使人的感官产生最大效用;使眼睛能够 高瞻远瞩 ,耳朵能够 聆听八方 ,而触觉则能够感受到最细微的刺激、触摸、暗示和各种难以表达的情感或爱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才说,在人类演化史上,是直立行走 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3 。 再者,纵观整个人类史,其全部文明也都主要是源自人类身体的需要和欲求、身体的展示和暴露、身体的装饰和打扮、身体的感受和体验、身体的愉悦和痛苦、身体的意象和倾向、身体的行为和实践,以及对身体的审视、思考、训练和提升。在人类的全部探索、发现和认知活动中,正是人的强壮体质、坚毅体 104

自我认知范文篇

工商管理专业大专生自我认知报告 (一)自我认知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 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二)专业认知 我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当初选择她只因为学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学心理学而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现在通过对这门专业的了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就迫使我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理念,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这需要我们下哦那个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大学生不论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较好的完成在校作业,都要首先学会管理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及管理组织管理自己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其原理都是相通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点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软”因素,由此观之,我不仅要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于管理学覆盖度面太广,所以我要极尽所能是某一方面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是交流手段,可以是市场分析,可以是会计……而且再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的同时将管理学该学的,应该知道的又要学会。时专业知识面不断变宽变长。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

我对逻辑学的认识

我对逻辑学的认识 2013-2014-2、建筑工程学院 12土木3班、20120590343 30号、张彬彬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但具体来说什么是逻辑学?对逻辑学的认识有哪些?我们该怎样学习逻辑学?逻辑学作为大学里的一门课程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又有哪些?作为思维中的思维,我们该怎么对待这门学科呢?下面就来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由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传统逻辑与辩证逻辑两大阶段,辩证逻辑又有矛盾逻辑、对称逻辑两大阶段。对称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由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所它所处理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到溯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 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悉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悉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二、逻辑学的认识有哪些? 逻辑学是关于知性思维(普通思维)的形式、过程、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定义特别地强调了“思维过程”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思维有过程,而且,这也是所有的哲学、逻辑学和心理学都公认的事实。 逻辑学在西方被称之为“工具”,培根把他创立的归纳逻辑称之为《新工具》),很受人们重视。就对社会有用这一点来说,普通逻辑学这种“工具”的作用与其他生产工具的作用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文献综述

一概念 1、体育锻炼的定义 席玉宝(2004):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 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2006):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毛志雄主编,2011):体育锻炼也称身体锻炼,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且重复安排的体育活动。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自尊的定义 William James在1890年在其所著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将自我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并首次提出了自尊的概念:自尊=成功/报负水平,即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 《辞海》(1979年版)中,对自尊的描述为“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欺辱”。 《辞源》(l981年版)中对自尊的中文解释,自是“自己”的含义,尊为“尊重、尊奉”。 Morrsi Roesbnerg(1965)是第一个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自尊进行研究的开拓者,他对自尊研究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贡献。他认为“自尊是针对于某一特定客体—即自我本身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态度。高

自尊如同自尊量表项目所反映的,表明的是一个人是`足够好的’一种心理感受。也就是个体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尊重自己。这种尊重不是敬畏或害怕自己,也不是期望别人对自己感到敬畏,也就是说个体并不认为自己一定会超过其他人。” 国内学者张林在2000年综合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自尊研究的基础础上提出:自尊的内涵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是个体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内在的与自我信息相关的认知加工活动过程。 3、身体自尊的定义 Secord,P.F、 Jourard,S.M (1953)身体自尊(或称身体自我概念)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两个等级主领域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次领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以及身体素质各方面的满意感。 李德显(2001)认为,所谓身体自尊就是指“主我”对“客我”各方面属性或特点的综合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机体及其活动状态,以及自我的地位力量、价值需求、权利义务、责任、动机、行为效果等。 二相关知识 1.自尊结构模型 自尊的单维结构模型: 这一模型是由詹姆斯(James,1890)提出来的。他认为自尊就是指

职业认知中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高估自己或者过于看低自己都会对阻碍自己的发展。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我的兴趣爱好是唱歌、写字、交朋友、学习,看书。性格开朗活泼,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会感觉不舒服,我和周围的人相处的很好,也有较多的朋友和自己的圈子。乐于结交新朋友。同时我的在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勤于思考,做事认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生活中,我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我的不足就是就是办事不沉稳,有点急躁,过于执着和顽固。在面对困难或者巨大的压力时表现的紧张和不够从容。为此我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我最信仰的生活教训就是少说多做,以万变应不变。 同学和朋友对我的评价是很坦荡的一个人,是个很玩的来的朋友。能吃苦耐劳,有毅力,做事能够有始有终。有上进心,心肠好,待人友善。在老师心中是一个上进心强、学习积极的、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良好学生。 对于我个人的认知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得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主客观法即360度主观评价法和心理测评法来完成。360度评估法又称为多渠道评估法,是指通过收集与受评者有密切关系的、来自不同层面人员的评估信息,来全方位地评估受评者。通过评估反馈,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受评者个人特质、优缺点等信息。心理测评法,是指运用现代心理学、测量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通过人机测评、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等技术,对人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才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也可以进行职业价值观测试,通过种种的评价,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想要把自己心中的漂亮的衣服做出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见、穿在他们身上。虽然现在这个目标离我很远,但是我已经在努力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有很多很多的理想,很多都已经被生活所磨灭。但是想成为服装设计师的愿望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我会利用闲暇的时间,努力学习那方面的知识,也会多和这方面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多向他们请教学习。同时会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看这方面的视频。我相信我可以的。 大学这个学习的地方,给了我很多的机会。结合上面的综合评价,

对逻辑学涵义与关于逻辑一些理论的认识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对逻辑学涵义与关于逻辑一些理论的认识 【内容摘要】逻辑学的发展是多层面的,逻辑的涵义也是分层次的,逻辑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对现代逻辑背景下出现的关于逻辑的一元论、多元论与工具主义要作具体分析。事实上,每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上来说,多元论更符合现代逻辑科学发展的实际。 【关键词】逻辑/广义与狭义/一元论/多元论/工具主义 【正文】 一、广义的逻辑与狭义的逻辑 什么是逻辑?要清楚明确地回答这一问题,要将各种各样冠以“逻辑”的学科都统一在一个明确清晰的“逻辑”的定义之下,这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西方,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集其前人研究之大成,写成了逻辑巨著《工具论》(由亚氏的六部著作编排而成:《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辨谬篇》)。虽然在亚氏的著作中他并没有明确地使用“逻辑”这一名称,也没有明确地以“逻辑”这一术语命名其学说,但是,历史事实是,亚氏使形式逻辑从哲学、认识论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门以推理为中心,特别是以三段论为中心的独立的科学。因此,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也是近代归纳逻辑的创始人,他在总结前人归纳法的基础上,在批判了经院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之后,以其古典归纳逻辑名著《新工具》为标志,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 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对人类思维的辩证运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另一种新的思辩逻辑——辩证逻辑。 从以上可以看出,逻辑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至少包括了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基础的传统演绎逻辑、以数理逻辑为核心及基础的现代逻辑及其分支、归纳逻辑、辩证逻辑等等,而这些逻辑相互之间的特性又是十分不同甚至十分对立的。所以,要用一个明确的定义把这些历史上所谓的逻辑都包含进去,确实是很难的。事实上,“逻辑”一词是可以有不同的涵义的,逻辑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逻辑包括归纳逻辑(包括现代归纳逻辑与传统归纳法)、辩证逻辑。将逻辑局限于经典逻辑、非经典逻辑,这就是狭义的逻辑,而将逻辑包括传统逻辑、归纳逻辑与辩证逻辑,则是广义的逻辑。以这一取向为标准,狭义的逻辑基本上可以对应于“逻辑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科学,即如何将有效的推理形式从无效的推理形式中区分开来的科学”这一定义,而广义的逻辑则可以基本上对应于“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这一定义。 由此可见,逻辑学的发展是多层面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考察逻辑学的不同层面及不同涵义: (1)从现代逻辑的视野看,逻辑学的发展从古到今的过程是从传统逻辑到经典逻辑再到非经典逻辑的过程。 (2)从逻辑学兼具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的角度,可以确切地把逻辑分成纯逻辑与应用逻1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关键词:自我认知心理健康自卑过度自信人际关系 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范文个人基本情况 个人性格。本人性格温和,稳重,乐观,自信,开朗大方,做事有耐心,喜节交朋友,善于团队合作,喜欢控制他人,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向往自由,不喜欢被事情和任何人束缚;但有时候会比较激进,在一些事情上强势,不退让;有时候会爱表现自己。 兴趣爱好。喜欢边听音乐边阅读,阅读范围涉及心理学,如《全脑优势》,人物传记类,例如黄光裕等,经济管理类,如《无国界的世界》、《新粤商》等,喜欢上网看新闻,经常浏览财经类和军事类内容,对军事有浓厚兴趣。体育运动偏好乒乓球和台球。对五子棋也有一定兴趣。拥有自己的博客,会不定期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几乎为左脑型的思维方式,既注重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做事条理性强,有条不紊,会按照计划的内容逐条逐项完成,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但往往想象力不足,创意不够,缺乏与人沟通,不会善解人意。 身心情况:身体正常,饮食睡眠规律,没有重大疾病和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没有不良爱好,能够很快派遣压力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正常,能够很好的与同学、朋友、同事相处,交友广泛;在接触上级的时候,会略显紧张,但仍保持稳定,与学校内领导和老师有一定联系。与外界商家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较少,缺少这方面的人脉。 实践技能。参加过学校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较好

完成;曾经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其产供销流程;参加过义教等志愿者活动;担任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一职,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处世态度。人情味低,追逐利益最大化,会比较功利,重视金钱物质方面,对社会上所谓的不公平事件会采取冷漠对待。但仍然有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很少同情弱者,也不会抱怨外界不良环境,能够很快适应各种环境。 职业兴趣——我喜欢做什么 “我喜欢做什么”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将来我做从事的事业,只有在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中,我才能有把这份工作做好的信心。在测评中,我“喜欢做什么”体现为我的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如下表: 类型名称类型解释管理型 乐观主动,好发表意见,有管理才能社会性 为人热情,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研究性 思维缜密,擅长于分析,倾向于创新常规性 忠实可靠,情绪稳定,缺乏创造力,遵守秩序实际型 做事踏实,为人安分,不擅长于社交艺术型 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情感丰富 由表可知我得分最高的职业兴趣为管理型职业,事实上,大二这一年我在校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担任常务副主席一职,在一个组织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接触了很多关于管理方面的技巧,从把握大局到安排工作,从制定计划到现场指挥,这些管理工作的实践都对我有很大帮助。我的次高分

自我认知篇

自我认知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工商管理专业大专生自我认知报告 (一)自我认知 本人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而且具有北方人的热情和豪爽。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强,爱好看书。有很强的自信心。 性格开朗,爱笑,待人温和不会经常发脾气,具有一定的隐忍性,会和认识的人保持较好的关系。是那种别人敬我一尺我敬别人一丈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的对他好。 我兴趣广泛和不同的人聊天时不会有无话可说的情况发生。我爱交朋友,喜欢见到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不是为了和他们交朋友,只是喜欢观察陌生人。 但是我缺乏较好的耐心,和自制能力。 (二)专业认知 我的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当初选择她只因为学这个专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学心理学而不会遭到父母的反对。现在通过对这门专业的了解,我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由于它的覆盖面很广所以就迫使我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涉及的内容广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树立现代管理思想理念,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者首先必须管理好自己。这需要我们下哦那个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这个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大学生不论是为了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社会工作,还是较好的完成在校作业,都要首先学会管理自己,其次是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及管理组织管理自己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其原理都是相通的。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是一门软科学,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点还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在管理学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靠学校的理论学习是造就不出“合格”管理者的。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软”因素,由此观之,我不仅要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眼观六路、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于管理学覆盖度面太广,所以我要极尽所能是某一方面变成自己的特长,可以是交流手段,可以是市场分析,可以是会计……而且再有自己擅长的技术的同时将管理学该学的,应该知道的又要学会。时专业知识面不断变宽变长。 (三)学生生涯规划 希望在自己不断努力奋斗下在大学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升本”或“接本”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案例一 1.测评结果 (1)性格探索报告:智多星型--总有一些新点子 1)优点:喜欢挑战和让自己兴奋的事情,聪慧,许多事情都比较拿手,致力于自己才干和能力的增长;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是事业型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关注事物的意义和发展的可能性。通常把灵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多才多艺,适应性强且知识渊博,很善于处理挑战性的问题。 善于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喜欢从新的角度和独到的方式思考问题,对问题经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机警而坦率,有杰出的分析能力,并且是优秀的策略家。不喜欢条条框框的限制和因循守旧的工作方式,习惯便捷的问题解决方法。 喜欢自由的生活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变化;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以实际行动证明大部分规定和规律都是有弹性,可伸缩的,通常会超出被认可和期望的限度。 善于理解,而非判断他人。乐观,善于鼓舞他人,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2)可能的盲点: 总是充满热情的寻找新鲜事物,但行事缺少稳定的计划和流程,经常依靠临场发挥,可能因为忽视必要的准备工作,而草率地身陷其中。注意力容易游移,对目标的韧性和坚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不能贯彻始终。一旦主要问题被解决了,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而不能坚持将一件事完完整整地结束。

非常注重创造力和革新,容易忽略简单、常规的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细节,不愿遵守规则和计划。建议多关注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通常同时展开多项任务与活动,不愿丢掉任何一种可能性,致力于寻找新的变化,可能使别人的计划和时间安排受到影响。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这有助使自己变得更可靠。 有天生的直觉和预知能力,会误认为知道了别人的想法。应当认真倾听他人,避免表现的不耐烦。 (2)职业兴趣探索报告:职业兴趣前三项是企业型(8.0)、艺术型(8.0)、社会型(6.1)。 1)有明显的艺术趣味,喜欢和人打交道,对经营性活动很感兴趣,乐于施展自己的口才,喜欢去影响别人,喜欢创造性活动,性格外向、冒险、抱负心强。 2)在工作中,有热情,喜欢在工作自由展开想象,做事倾向于追求完美,但也追求新意;胆大,爱冒险,希望有独立主见;对过程和目的都有兴趣,但对教条的制度并不感兴趣,喜欢随机应变,往往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个人的策略,具有强烈的内心感受性和言语表达能力;喜欢出入公共社交场所,喜欢说服和劝导他人的活动。 3)适应的工作环境:有创造性、要求人际交往、有自由度而不过分约束的环境,能发挥个人智慧和支配性。 (3)学习风格探索报告:行动型(9.2,非常强烈的偏好) 1)能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佳:全神贯注于短时间、当时当地的活动,诸如商业游戏、竞赛型的团队任务等练习;能引人注目,如主持会议,主导讨论或进行陈述;思维活跃,适合尝试一下。 2)在以下活动中学习效果最差:听讲座,阅读,分析及解释杂乱的数据等。 (4)技能报告(最擅长的五项技能):

逻辑考点讲解:正确认识概念间的多种关系

逻辑考点讲解:正确认识概念间的多种关系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作为逻辑学科的基础要素,对“概念”的掌握必须到位,尤其是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的多样化逻辑关系,更是历年真题的命题要点之一。下文中跨考教育逻辑与写作教研室李俐老师就为考生详细解析一下概念间的多种关系。 概念看似事小,实则内涵丰厚。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就以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言,从大的角度而言,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所谓“相容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所谓“不相容关系”指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看得更细一些,深入研究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类中更为细节的划分。 一、相容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可以将相容关系分为如下三种小类:同一关系、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首先,同一关系,也称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鲁迅”和“《祝福》的作者”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所以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 其次,包含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比如:“牛津大学”和“大学”两者就是包含关系。我们可以说大学包含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包含于大学。 再次,交叉关系,指的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互重合。比如:“学生”和“党员”,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即:有的学生是党员,有的党员是学生。 二、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也可分为如下三种小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首先,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且也没有相同的属概念。比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