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专题十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战时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科技的进步

特点:经济发展快,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为支柱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2.西欧经济的发展:

(1)原因: 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

(3)欧盟:成立的时间: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的相关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1999年1月成功启动);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目标:朝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4)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日本的崛起(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

①目标: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②中国加入WTO的时间:2001年1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2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的演变 “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3)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形成 (1)确立: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特征: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3.意义 (1)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2)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以有利于其商品输出。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职能: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了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 (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 (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 (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 (4)中国: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区域集团化趋势: (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 (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 (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 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appearance of the weld appearance qual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must not have a molten metal stream does not melt the base metal to weld, weld seam and heat-affected zone surface must not have cracks, pores, defects such as crater and ash, surface smoothing, weld and base metal should be evenly

2021高考历史人民版教师文档-第2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第22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能提升课Ⅰ“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3页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世界金融秩序 混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大危机使各国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每个国家或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等问题,于是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金融关系一片混乱 各国共同希望为规划战后世界秩序,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 英镑丧失国际货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美国经济实力 大增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黄金储备巨大而空前稳固,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金衡制1盎司=31.1035克),美国随时向各国按官价兑换黄金。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1%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主要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现有成员国180多个。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通过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140多个,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 (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 (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

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后就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非常大。它留给了世界三条重要理论,一是各国都认为应该避免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二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进行多边合作,这种合作体现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民主化。三是要建立有序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和国际收支的调节应从属于一种强有力的规则,而不是基于某国自愿。 (二)关于全球化的争论 尽管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时代潮流,但国际学术界在对全球化的认识上依然争论激烈。针对全球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以弗朗西斯·福山、大前研一、沃勒斯坦为代表的极端全球主义派,充分肯定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事实,认为民族国家正在丧失存在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已经形成。 观点二以赫斯特、汤普森为代表的怀疑论派认为,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当今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自近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观点三以吉登斯、罗伯逊为代表的变革论派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而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 观点四全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全球意识,承认不同民族拥有共同性,人类具有共同利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从全球的视野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世界各民族与国家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都有自身特殊的利益。因此,我们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多样化。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2021新高考历史课后限时集训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D[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不仅仅是材料中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故A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世界各国”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但不一定会推动各国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相符,故正确。] 2.(2019·广元一模)下图是关于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SDR(即特别提款权)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美国经济衰落,美元不断贬值 B.贸易壁垒打破,促进自由贸易 C.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 D.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由美国占主导的不合理状况,使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故选C项;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美国经济衰落无关,故排除A项;世贸组织的成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促进了自由贸易,故排除B项;虽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使SDR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但并不能说明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20年】 1.(2020·新课标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2.(2020·新课标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3.(2020·新课标III)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因此七十七国集团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故选择B项,世界多极化目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遏制了”过

专题十八-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专题十八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专题知识梳理】 考点一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后,__________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__________ 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 (1)“冷战”的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__________演说。 (2)“冷战”的表现: 3、对峙与冲突: (1)美苏分别支持成立西德和东德,德国分裂。 (2)在亚洲爆发了____________ 战争和___________ 战争。 4、影响: (1)“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____________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在__________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①1951年,_______成立,促使法德和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___,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3)影响:西欧国家加强__________联合,开始摆脱________控制。

历史(人教)一轮名师讲义第23讲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错误!

[轻巧识记]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图示理解美元地位

[易误指正]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只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贸易协定,而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它一直发挥着国际组织的作用。 ③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错误!

[轻巧识记]1.欧洲一体化 2.亚太经合组织

3.经济集团化的结构 [概念阐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辨析比较]经济多极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基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①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带来了全球的重塑,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探讨战后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全球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全球格局的重塑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战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以其共产主义理念和东方集团的形成,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中心。这两个大国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架构,也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福利国家制度。许多国家在战后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来保障人民的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最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开始明显增加。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机构进行合作与协商,以促进和维护全球秩序。此外,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

1. 重工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的崛起 二战后,许多国家的重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 战争的破坏,很多国家需要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重 工业的兴起。同时,战争后的和平使得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扩大与自由化 战后世界,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各国也逐渐放宽了贸易限制,逐步实现了 自由贸易的目标。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国际贸易创造了稳定的规则。 3. 跨国公司的崛起 战后世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角之一。跨国公司通过跨 国投资和跨国生产组织,将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展到全球范围内。这些 公司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4.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战后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 影响。例如,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以及中国的 快速经济发展,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初中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梳理

初中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冷战政策 1. 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强大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 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目的: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 ③内容: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④作用: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标志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4.苏联对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初中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美苏争霸 1.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领导人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2.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①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②基本态势:美国占据优势。 ③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④典型事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⑤结果:双方让步,危机平息。 (2)第二阶段──高潮 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 ②特点:苏攻美守。 ③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尼克松执政实行战略收缩;苏联经济实力增强,采取进攻战略。 ④典型事例: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 (3)第三阶段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 ②态势:苏联全面收缩。 ③原因:长期争霸使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最大债务国,又受到西欧和日本激烈竞争。 ④事例: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1989年从阿富汗撤兵;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缓和。 3. 美苏争霸的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初中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经济全球 化的影响 1. 对世界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 2. 对中国

二战后经济格局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 (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 (1)原因: 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①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成立的必要性(原因、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③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欧盟:①成立的时间: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②欧盟的相关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1999年1月成功启动);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可自由在任一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③欧盟的作用;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④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⑤欧盟条约: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⑥欧盟总部的地点:布鲁塞尔;⑦成员国的发展:1993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1994年底发展到15个;到2004年5月有25个成员国;⑧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的欢乐颂序曲;⑨欧盟的盟旗:“圆状的12颗星”;(4)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 (5)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欧洲的三次统一进程、各自的结果及其原因:①拿破仑对外战争;结果:失败;原因: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遭到了人民的反抗。②希特勒的对外战争;结果:失败;原因: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遭到了人民的反抗。③欧共体、欧盟的成立;结果:成功;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不可能孤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3)七八十年代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军费大增,发展军事力量;屡次向国外派遣军队;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1.原因:经过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完全被破坏;英、法等战胜国经济实力大大被削弱;苏联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唯独美国经济在战争中不仅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大地膨胀起来。 2.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现 (1)194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出口贸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2)美国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领先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巨大经济实力和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3.美国夺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步骤 (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即《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2)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年,美、英、法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从形式上看,它只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但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它作为《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补充,为美国在经济领域谋取全球霸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方案”(即“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九) 专题九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知识线索 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

线索二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专题演练 1.如果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习主题,以下属于这一主题的内容是 ①巴黎和会②杜鲁门主义③《北大西洋公约》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随着苏联解体、两极解体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地区冲突激烈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世界大战的硝烟因时间推移而消逝,却带给人类永久的反思。下列关联不正确的是 A.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B.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①②③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7.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的是 ①1799——1814年的法国②1933——1945年的德国 ③1933——1945年的美国④1936——1945年的日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极格局的相同点有 ①都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②都由大国所控制 ③都是在大战后形成的④都因大战而解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下列关于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B.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走向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趋向缓和,但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多极化格局形成 10.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A.意大利B.日本C.德国D.奥匈帝国 1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有发生,实现世界和平还需要世界各国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

2020年中考初中历史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训练解析答案

2020年中考初中历史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训练解析答案 1.(2020·新课标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2.(2020·新课标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3.(2020·新课标III)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全国通用版)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 A. 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B. 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C. 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 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BCD三项都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属于中东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方面问题,和经济全球化没有关系。故选A。 2.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在曾经充满动荡与不安的欧洲巴尔干半岛上, 僵持许久的科索沃问题正在考验着塞尔维亚的欧盟梦,考验着整个欧洲的稳定,也让美俄持续的明争暗斗多了一个复杂的回合和砝码,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D.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1999年科索沃战争之后,科索沃最终宣布独立,这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体现,美国已不能独霸世界。故选C。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的浩劫 C. 《九国公约》签订于1922年 D. 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相关内容。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观点和史实的定义。史实就是历史中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观点就是指观察事物时所处的立场或出发点或者从一定的阶级利益出发所形成的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以此判断ACD均属于史实,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初中历史之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3篇

初中历史之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3篇 初中历史: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外因:(1)美国的援助 内因:(2)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3)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成立欧盟 2、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工业生产已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 (2)50—70 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欧洲一体化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2023年,欧盟已有27个成员国。 目前有27个成员国(2023年,英国脱离欧盟) 4、欧盟成立的影响: (1)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 (2)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 (3)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 5、欧盟性质: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崛起的原因: 外因:①美国援助日本 内因:②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发展教育和科技

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等 2、现代日本崛起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拓展延伸 1、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 重视教育;善于引进先进科技; 美国的援助;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中国借鉴: (1)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3)坚持改革开放; (4)制定适合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看材料,分析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美苏争霸的加剧,欧洲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保证自己的安全,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原因(目的): (1)发展经济 (2)维护自身安全 (3)提高国际地位 3、欧盟成立、日本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进展趋势 2.中国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在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进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进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阻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专门地位,但三大支柱的显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进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假设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显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进展迅速。 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阻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阻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进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进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肃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进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看,进展中国家进展资金匮乏、债务繁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惧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全人类的全然利益,直截了当涉及人类的生存与进展。 结构要点 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固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备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