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特点和变化,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点:

1.经济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更加

密切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贸易壁垒的降低、通信和交

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等活动迅速发展,各国经

济相互关联,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2.工业化和城市化:战后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加速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结

构的转变,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同时,城市化现象迅速发展,人们

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中心。

3.科技革命: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互

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数字化经济的崛起。科技

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4.跨国公司的兴起:二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

要角色。跨国公司利用市场开放和全球资源配置,跨越国

界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形成了跨国经济网络。跨国公

司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推动了全球

经济的一体化和发展。

5.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尽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

也存在着不平等和发展差距的问题。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增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地区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发展挑战。这导致了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和发展差距的扩大。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全球化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科技革命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的存在。这些特点深刻地塑造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并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 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appearance of the weld appearance qual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must not have a molten metal stream does not melt the base metal to weld, weld seam and heat-affected zone surface must not have cracks, pores, defects such as crater and ash, surface smoothing, weld and base metal should be evenly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 (1)新变化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特点和变化,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点: 1.经济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更加 密切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贸易壁垒的降低、通信和交 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等活动迅速发展,各国经 济相互关联,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2.工业化和城市化:战后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加速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结 构的转变,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同时,城市化现象迅速发展,人们 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中心。 3.科技革命: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互 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数字化经济的崛起。科技 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4.跨国公司的兴起:二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 要角色。跨国公司利用市场开放和全球资源配置,跨越国 界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形成了跨国经济网络。跨国公 司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推动了全球 经济的一体化和发展。

5.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尽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 也存在着不平等和发展差距的问题。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增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地区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发展挑战。这导致了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和发展差距的扩大。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全球化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科技革命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的存在。这些特点深刻地塑造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并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背景 ①“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③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2、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真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3、作用: ①积极作用:布雷顿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②消极作用: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4、解体 ⑴原因:①70年代,西欧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其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出现并不断扩大②美国在经济上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马歇尔计划等)和军事上的扩张政策(海外开支大),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了美国经济负担。③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美元的实际贬值加剧 ⑵说明:①其建立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的兴起,崩溃则反映了美国全球霸权的相对衰落②兴衰变化的实质基础在于经济的发展变化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结果。 ②国际环境: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③实际需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要求经济互补。 2、欧洲联盟 ⑴成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⑵欧盟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⑶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3、北美自由贸易区 ⑴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⑵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⑶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⑷影响: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③一些美洲国家在其影响下认识到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战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世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各国的共识,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成就让世人瞩目,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经济发展经历了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低谷,九十年代的新经济时代。 图一: 图二: 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3)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是战后经济发展的低谷期。原因(1)1974—1975年经济危机的打击;(2)通货膨胀的困扰;(3)债务负担加重。 九十年代,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原因(1)社会经济改革;(2)加

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三:二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图四: 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组速发展。图三展示了战后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飙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二号经济大国;图四显示日本在战后二十年多年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位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榜首。 《日本经济论》一书这样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丰富的劳动力;超过先进国家的高度教育水平;高速度地引进技术;高度的投资率;高度的储蓄率;低廉的日元汇率;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日本经济有极大的“转化能力”;政府的参与和企业间的竞争极为活跃;在战时和战后的经济衰退下迅速增长了恢复能力;缩减了军费开支。 《大国崛起》则认为战后的改革为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成为现代日本的全新起点。日本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迅速起飞,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三、西欧经济的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q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形成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显著地改变了它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和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状况。美国凭借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的超强实力和突出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领域里的霸权,构建起了一套以它自己为核心、由它主导的世界经济的一元格局。其基本步骤和具体表现包括: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如马歇尔计划、“道奇路线”。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对发展中国家推行以“第四点计划”为代表的新殖民主义。此外,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国还建立了所谓的“军事安全网”和“经济安全网”,对顺从、依附于它的国家进行庇护,对敌对国家进行威胁与恐吓。 演变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基本的态势是美国高开低走,而其他国家则急起直追。作为这种运行的结果,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展了变化,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告别一元走向多元。主要表现有: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美国的地位下降,西欧日本的地位上升,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1975年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苏联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作为一支新兴的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复杂,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1、欧洲联盟。现有25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2、北美自由贸易区。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落后于前两个地区。从发展阶段来看,它仍然属于一个政府间合作的经济论坛;从组织原则看,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组织方式,即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实行互利、协商一致、自愿、灵活的原则,多形式、多结构地推进本地区的经济合作。目前该组织成员有21个。除了上述这三大区域化组织外,还有众多的经济集团遍布世界各地。战后最早出现的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1949年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区域集团组织有30个左右,涉及将近三分之二的国家。 三、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对传统的自身疆界的跨越和突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带来了全球的重塑,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探讨战后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全球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全球格局的重塑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战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以其共产主义理念和东方集团的形成,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中心。这两个大国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架构,也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福利国家制度。许多国家在战后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来保障人民的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最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开始明显增加。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机构进行合作与协商,以促进和维护全球秩序。此外,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

1. 重工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的崛起 二战后,许多国家的重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 战争的破坏,很多国家需要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重 工业的兴起。同时,战争后的和平使得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扩大与自由化 战后世界,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各国也逐渐放宽了贸易限制,逐步实现了 自由贸易的目标。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国际贸易创造了稳定的规则。 3. 跨国公司的崛起 战后世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角之一。跨国公司通过跨 国投资和跨国生产组织,将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展到全球范围内。这些 公司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4.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战后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 影响。例如,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以及中国的 快速经济发展,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概论》第6章思考题解答

第6章思考题解答 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二战以后,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二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国际贸易更是蓬勃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增长速度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是二战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世界生产的增长。各国生产的扩大是以提高世界市场份额为导向的,这种世界生产对贸易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明显改变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改变明显;第二,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作用突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跨国流动。随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涵盖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但主要是产品内贸易,即中间产品的贸易。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了,形成了全球产品价值链的分工。(四)呈现北美、欧盟、东亚三大板块的国际贸易新格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北美、欧盟和东亚三大板块的新格局。上述三大板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但也促进了贸易集中度的提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2.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政策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了许多变化和发展,更具有隐蔽性、挑战性和欺骗性,成为产品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主要障碍,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技术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借口,滥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保护条例,采取的一些阻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性措施。 (二)社会壁垒 社会壁垒是指以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虽然上述初衷是好的,但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其作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

第9课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1.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借鉴。 2.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建立及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识点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1)背景 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社会主义国家 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此后,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这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资本主义国家 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②措施: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拓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专题12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

[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中国的加入。 考点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主线 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一个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 极格局的框架。 (2)两个原因 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 张产生矛盾。 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三个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 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基础;“铁幕” 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 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五个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 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 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 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 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 1.从1962年10月22 日到12月14日间,肯 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 来往的信件就有25 封,……在这些信件 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 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 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 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 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 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 望。 “这场危机”指的是 什么危机?

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答案 古巴导弹危机。 2.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恢复正常。 美国实施该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3.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还有一个部分”指的是哪部分? 答案 第三世界国家。 20世纪50年 代后期至80 年代末90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代初至今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归纳总结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21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学案:第22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含答案)

第22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伴随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区域化也明显加快。继欧共体成立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贸易组织等先后出现。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尤其是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欧元的作用、欧盟扩大。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及社会热点来看,重点反思世界经济区域化存在的问题,“退群”成瘾的美国总统也会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兼有一定数量的非选择题;内容涉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举措及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仍将是关注的重点。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 (1)1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2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2.建立 (1)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①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3.影响 (1) 需要。 (2)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 策。 (2)美国为了扩大商品输出,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3) 2.形成 (1)标志: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2) 3.影响 (1) (2) 三大支柱。 (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 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发展 (1)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 (2)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了

两次世界大战和平时期中的经济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和平时期中的经济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在战争期间,各国经济都非常紧张,政府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军事和战争支出,导致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而二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一战期间的经济影响 1914年至1918年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经济的恶化。在战争期间,许多欧洲国家都遭受了大规模的损失,贸易和货币体系受到了破坏。此外,世界各国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军事和战争支出,导致了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2. 二战期间的经济影响 二战期间,欧洲经济陷入了一片混乱。战争使得工业、交通和通信设施严重受损,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愈发严重。此外,战争期间的恐慌和不确定性也导致人们消费意愿降低,加剧了经济萎靡。 二、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时期 1.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 1944年,世界各国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这个协议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必须保持稳定,而美元则与黄金挂钩。这一协议的签署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争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繁荣。随着各国不断进行工业革命和技术创新,世 界经济也逐渐复苏。此外,国际贸易也随之得以发展。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及缩减关税等政策,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 新兴市场的出现 在战争后的经济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力量迅速崛起,如亚洲四小龙、中国和印 度等。这些国家不断以高速发展和崭新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贸易。 4. 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在尽可能打破贸易障碍和加强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日益互相联系,国际贸易也在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两次世界大战和平时期中的经济变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期间的经济萧条和不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战后的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未来的世界经济会迎来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刘朝阳 教改经144 14121095 第一次国贸作业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特点国际贸易产生的三个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的扩大,剩余产品的出现,商品交换的产生;以及国家的产生。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 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的地位很小,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同时,对外贸易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将着重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展开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第一个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黄金时期)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 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形成了以美国为重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体系,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国际贸易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国际贸易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在国际贸易中占很一部分比重;商品输出依然以农产品等初级商品为主;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绝对份额。这一时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都不再愿意轻易卷入大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纷纷把各国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上来,大规模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战后西方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因;其次是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原子弹,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获得廉价的资源,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另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国际分工的扩大,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⑶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 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⑹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反全球化”的运动在世界崛起,近年来愈演愈烈.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工、环境保护主义者同某些发展中国家一道构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什入主白宫后,美国的单边主义滋长,并在国际舞台上大行其道,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美国经济不景气,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在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后,加强了对边境的控制等,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比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政策的调整。 2.理解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的变化过程,分析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3.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2.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面对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各国政府对自身的职能、对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作出了全面的调整,由此推动了经济快增长。 【新课讲授】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一战前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师活动】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教材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学生活动】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探索找出来,分析一下哪些是成功的?哪些遇到了挫折?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缴纳粮食税,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并可自由到市场交换物品。工业方面,恢复私人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赁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1年7月7日,政府通过《关于手工业和小企业》的决定后,私人企业也有了发展。私企的雇工最初在20人以内,后发展到百人之内。在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实行自由贸易制和商品交换,私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533页 【教师活动】通过材料对比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之处在于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了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展示“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