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界现代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主题特征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此时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也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在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这一过程中,各国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知识梳理

一、二战后国际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 年,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年,主义的出台。

(3)冷战的表现:政治上,主义,经济上,计划,军事上,建立组织。(4)正式形成:1949 年组织建立,1955 年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苏美争霸

(1)形成: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其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的划分。

4.结束:年底,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二、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与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为;b.“多强”为:、、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4.决定因素: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5.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出现原因: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具体表现:和迅速增长;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组织建立。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的发展;②有利于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消极影响:①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②一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③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4.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学习先进的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融会贯通

(1)20 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其中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变化是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二战后政治格局的变化常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综合联系考查。(2)本部分知识与现实联系密切,学习时要注重与时政联系,命题的趋向于以有关跨国经济现象的时政热点作为切入点,考查同学们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疑难点拨

1.认识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

(1)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战后40多年间,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激烈的对抗,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力和军事冲突。

(3)两极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各自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

多极化的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见端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它们不愿意再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西欧、日本和美国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一时期,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也逐渐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中考在线

【例1】(2010·浙江杭州)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引人瞩目。对于当今世界局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②和平成为时代主题之一

③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故D项符合题意。

【例2】(2010·山东青岛学业考试)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后,有报纸评论说:“这是北约成立以来首次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里的“主权国家”是指( )

A.伊拉克

B.南联盟

C.阿富汗

D.阿尔巴尼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故B项符合题意。

【例3】(2010·湖南岳阳学业考试)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六方会谈美国只是其中一方,A项错误;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随之瓦解,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不是经济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而六方会谈恰恰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B项符合题意。

【例4】(2010·江苏苏州)当美国人用10 000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买回一辆汽车,其中3 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 750美元支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德国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是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件,250美元支付给英国的广告商,余下的不到4 000美元才能供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险公司分享。上述现象最能反映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 )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行为,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说明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

创新演练

1.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

①扶持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

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关系主导

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各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冷战”开始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苏联解体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3.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4.以下是某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

A.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B.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C.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D.二战结束后至今

5.右图漫画《求援》,讲的是2009年9月23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

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都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诺基亚、三星、皮

尔·卡丹等国际名牌商品,轻松享用肯德基、麦当劳快餐。这都得益于( )

A.贸易自由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7.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下列国际组织中,中美两国都加入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①联合国②欧盟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先后有30 多个国家卷入了战争,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帝国主义创造出了殖民统治的新理论,建立了新的世界体系。

材料二 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根据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材料四 2009 年12 月17 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见包括巴西、丹麦、马尔代夫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他们密切沟通、协调,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以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哥本哈根会议能够取得公平、合理、平衡、可实现的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新的世界体系”指的是哪一个体系?

(2)材料二中杜鲁门的演说,说明美国即将对苏联采取什么政策?为了配合这个政策的实施,美国成立了什么组织?

(3)根据材料二判断,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5)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B 6.D 7.C

8.(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冷战政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多极化。(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相互尊重别国利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 转变。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 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联合国 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其安全理事 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冷 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 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 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这一 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 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 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 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从联合国的成立到超级大国的崛起,再到新兴大国的崛起和地区冲突的爆发,这些事件都在塑造着当今世界的面貌。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背景):二战后, 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惧怕 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于是采取了不用武力的 政策 2、含义:以 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 3、序幕:丘吉尔发表 演说 4、表现 含义:遏制 、干涉 、加紧 (1)政治:“ 主义”的出台 影响:标志着 (2)经济:推行“ 计划”(其目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军事:建立了 组织 5、起止时间:1947年( 出台)至 年(苏联解体) 6、对峙 (1)经济:针对 计划,1949年1月,苏联同5个东欧国家建立了 ,简称 。 (2)军事:针对 组织,1955年5月,苏联和东欧7个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了 ,成立了 ,标志着 的最终形成。 二、美苏争霸 1、背景:课本P86正文第一段 年, ,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 1、背景:东欧 、苏联 , 不复存在 2、发展趋势: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朝着 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

二、冷战后的美国全球霸权战略 1、战略目标:成为 2、实现手段:利用,干涉,还大力发展 ,加紧 3、称霸障碍: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三、威胁当今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因素: 四、科索沃战争 1、性质:地区民族矛盾冲突被霸权主义所利用,转化为国际冲突 2、经过:1999年3-6月,以为首的北约越过,对进行军事打击 3、影响: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的斗争过程;严重削弱了的作用,使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③第三次革命的影响 2、表现:①迅速增长;②的影响增大;③成立(重要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企业可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促进了;各国经济。 2、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竞争中常常。一方面;另一方面。 3、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也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引进 ,学习,促进了;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开展趋势 2.中国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在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开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 1.以“布雷顿丛林体系〞成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成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当代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开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成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成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成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成立“布雷顿丛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成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根底上,战后成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呈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标的目的开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必然区域范围内,地舆位置邻近的假设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成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呈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展迅速。 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整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按捺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本色性的进展。它的开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彼此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根底长进行。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开展,博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财产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开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掉衡。从不利方面看,开展中国家开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程度的掉队,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然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跋扈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底子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保存与开展。 布局要点 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成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丛林会议 1.布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成立有效机制、不变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成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成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藏占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 1、变化原因: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 (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 (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美苏争霸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 (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 (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 (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 (4)中国: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区域集团化趋势: (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 (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 (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 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 (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 )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 44 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 )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 46 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结束 1.两极格局: 形成原因(1)二战刚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美苏均势,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演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并列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之间形成了尽管没有爆发全面战争但却持续了近五十年的对抗和压力。然而,在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其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而美国则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靠其军事、经济和文化实力占领着国际事务的制高点,对其他大国影响力更加深远。 二、多极化趋势明显 与此同时,多极化趋势也逐渐显现。除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大国相继崛起,世界格局从过去的双极化逐渐向多极化演变。在这种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只能通过协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而不能仅依赖于代表自己的单一国家来解决问题。 三、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加速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加速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和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信息革命则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便捷、广泛,大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这种加速的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更加高涨。 四、重心从政治转向经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各国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相继调整其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国战略的重心。各国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寻求经济上的合作和共赢,以此来保证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综上所述,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下,世界进入了多极化、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中,各国只能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以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进步。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世界格局随着历史 的长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世界格 局的演变,主要分为古代世界格局、近代世界格局和当代世界格局三 个部分。 一、古代世界格局 在古代,世界格局主要以帝国和王国为基础。古代埃及、巴比伦等 东方文明的兴起,带动了中东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同时,古希腊与古 罗马帝国的兴起,标志着西方文明的开端。这一时期,帝国和王国在 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征战与扩张,建立 起龙潭虎穴般的地域势力。 二、近代世界格局 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从欧洲的扩张与殖民开始。在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开始向全球扩张,通过海上贸易以及殖民地的开发,积累了 丰厚的财富和权势。随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演愈烈,最终 导致了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地理的重心逐渐从东方转移 到西方,欧洲国家崛起为世界的中心。 同时,在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工业革命的兴起也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经济实 力大幅增长,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时期,经济

实力与技术力量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大国之间开始通过经济角逐与竞争来扩大势力范围。 三、当代世界格局 进入当代,全球化的浪潮使世界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不再仅仅由大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所决定,也受到了全球性议题的影响。国际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为国家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平台。现代社会的快速信息传播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迅捷。 此外,全球化还意味着国家之间的依存度增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国际组织的合作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如环境问题、贸易和经济合作等。另一方面,国家的竞争与冲突依然存在,如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 总结起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帝国和王国,到近代的殖民和争霸,再到当代的全球化与合作竞争,世界格局在不断调整与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全球问题的加剧,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更加多元且具有不可预测性。 结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见证。希望通过对世界格局演变的简要梳理,读者们能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更加全面的把握,进而为未来的世界发展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使之成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力也得到扩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具体表现为: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政治力量的对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及北约的建立等,是形成帝国主义阵营的主要标志,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第一,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二,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分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走向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他们强烈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第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20世纪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加强了团结合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转向关系缓和,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在第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增强,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国家反帝反殖民,反霸的斗争进入了发展民族经济,并以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独立的新阶段,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纲领,并开始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第三,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和西欧的速度增长。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由于指导思想错误,政策失误和体制僵化等原因,美苏关系缓和并没有为苏联、东欧国家赢来转变被动,谋求发展的机会,相反,它方便了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在苏联、东欧国家实施,,91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宣告解散,7月华约终止活动,苏联陆续从东欧撤军,这表明欧洲大陆长达四十多年的两大经济体系,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和对峙消失,两级格局在欧洲崩溃。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的终结。 两级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格局转换过度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雅尔塔体系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但其想一家独霸世界已显力不从心。除美国外,还有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强,世界格局的总体趋势是一超多强,各种力量从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政治格局演变 1.二战结束,战时同盟关系解除,意识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差异导致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对的政策;两方各自结成军事同盟,开展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对抗,形成东西对立,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2.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为中国的崛起,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共体的成立(原子能,煤钢等三个共同体组成),苏联,美国,和第三世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还有东盟等组织聪明的成立,表明多极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加强表现在美苏对抗中,美国霸主地位削弱,西欧经济日益发展,成为超过美国的第一经济体,而同时日本经济也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空前提高,成为美国也不容忽视的大国,加上两格格局瓦解并且这个时期各种国际性区域性的组组职联盟出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世界力量重新分组合,出现了一超多强(超为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有中,日,俄,欧盟等) 雅尔塔体系:二次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新格局。 正面评价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雅尔塔体系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3.雅尔塔体系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负面评价 1.在世界两极格局下,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如外蒙古的独立。 3.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了人口大迁移,世界局势的稳定性减弱。 4.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三:国际新秩序 1.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知识整理:

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及加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90年代以后加强) 4、冷战背景下美苏对华政策的演变 二、练习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 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贸易竞争 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世界原料 2.下列关于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多极化为总体发展趋势 B.东方从属于西方再度出现 C.两极格局阻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美国一度成为世界霸主 3.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华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D.古巴导弹危机 4.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团体认为,如果能在欧洲消除贸易壁垒和增加自由贸易量的话,那么不仅可以为美国带来经济发展机会,而且会为全球资本主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基础。该委员会发表声明支持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欧洲复兴计划”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5.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掩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这里所说的“殖民化” 是指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6.《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 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③推行马歇尔计划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A.华约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 8.1963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了专门热线,以确保危急时刻两个超级大国的首脑能够迅速沟通,同年两国同意禁止在大气层中进行核实验。以下对美苏这些做法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促成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②缓和了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动摇了美苏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④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A.②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9.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0.某同学对下表的解读、分析,正确的有()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12.撒切尔政府在1983年大选获胜后的几年时间,积极开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撒切尔本人甚至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了六次高级会谈。这表明() A.英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B.撒切尔政府外交政策灵活 C.美苏“冷战”格局的终结 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6世界现代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主题特征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此时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也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在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这一过程中,各国间如何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知识梳理 一、二战后国际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 年,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年,主义的出台。 (3)冷战的表现:政治上,主义,经济上,计划,军事上,建立组织。(4)正式形成:1949 年组织建立,1955 年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苏美争霸 (1)形成: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其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的划分。 4.结束:年底,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二、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与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为;b.“多强”为:、、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主要障碍:霸权主义。 4.决定因素: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5.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出现原因:二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2.具体表现:和迅速增长;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组织建立。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的发展;②有利于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消极影响:①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②一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竞争;③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4.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学习先进的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融会贯通 (1)20 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其中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治格局变化是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 (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 (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②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加速因素:绥靖政策(早期:英、法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政策。 ①概念: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伟大的转变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伟大的转变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伟大的转变: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1914年的那个夏天,世界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国际冲突,更是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一战后,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我们今天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塑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颠覆了欧洲旧秩序,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大国霸权体系被打破,新兴的强国崛起。以战胜国为核心的凡尔赛体系取代了曾经的欧洲体系。德国作为战败国,失去了领土和军事力量,并遭到巨额赔款。英法成为世界的新霸主,美国也跻身于主要大国行列。 二、经济格局的变动 一战后,世界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英法等战胜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美国崛起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战后重建成为各国的重要议题,为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全球贸易体系重新洗牌,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呈现出上升趋势。 三、社会文化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多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秩序,给各国人 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战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迅速传播,激起了劳工运动、妇女权益运动等社会运动。女性地位在战争之后得 到了显著提升,一战也成为了许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国际组织的兴起 一战后,国际社会意识到战争对于人类的巨大危害,开始积极寻求 构建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这导致了国际联盟的成立,为后来的 联合国奠定了基础。国际组织的兴起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合作和沟通 机会,成为维持国际秩序和处理国际争端的重要平台。 五、新科技的应用 一战推动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战争中,新兴武器如毒气、坦克、潜艇等被广泛使用,给战争带来了新的杀伤力。同时,也 促进了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无线电通信、飞机、化学工业等 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为后来的现代科技奠定了基础。 六、民族主义和民主意识的崛起 一战后,各国的民族主义和民主意识大幅度增强。战争让人们意识 到战争及其后果的可怕,各个民族都渴望摆脱外来统治,争取自我独立。民主成为各国政治制度的追求目标,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君主专制 制度。 总结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政府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建立了经互会,并且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意味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速查 模块6 世界现代史 第5讲 亚非拉国家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练习

第五讲 亚非拉国家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考试要求) 战后世界,时代特征)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苏联解体为标志而结束。当今世界正处于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时空坐标) ,重难点突破)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1)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了以英、法、美为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通过雅尔塔会议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区域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导致“冷战”的开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3)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考考点动态) ,中考典例) 【例1】(2017云南中考第25题)“二战”结束后,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焦点是( )【考查中东问题】 A.巴以冲突B.争夺水源 C.石油争夺 D.印巴冲突 【解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东问题,中东问题的焦点是巴以冲突,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不要将印巴冲突弄混了。故选A。 【答案】A 【例2】(2017昆明中考第23题)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实际上发出对苏联“冷战”的信号。美国正式实施对苏联“冷战”的标志是( )【考查“冷战”】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只是“冷战”的序幕。故选A。 【答案】A 【例3】(2017曲靖中考第24题)如图漫画反映的国际政治形势最早应出现在( )【考查国际格局】 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a、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b、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a、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b、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a、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b、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c、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a、序幕: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b、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b、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1919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a、“一超”美国。b、“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a、主要障碍:霸权主义。b、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作者:袁凤英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7年第01期 【主题要点】 九年级世界史下册主要讲述的是国际关系的变化,其核心表现是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本专题史实众多,要注意相关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注意把基础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线索。同时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史内容中的重点,也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各种题型都有所涉及,因此要予以高度重视。 【知识链接】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体系 (一)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初~6月。 2.参加国家:27个国家。 3.操纵会议的国家:法、英、美。 4.目的: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5.中心问题:对德和约问题。 6.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 (二)凡尔赛体系 1.组成:《凡尔赛和约》与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保、匈、土签订的和约。 2.影响:①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②内部存在众多矛盾,只是一个暂时的和平体系。 (三)国际联盟的成立

1.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 2.成立:1920年1月,总部设在日内瓦。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4.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二、华盛顿体系 (一)华盛顿会议 1.背景 ①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激化。②凡尔赛体系未调整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看,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2.召开:1921~1922年。 3.目的:缓和矛盾,重新分割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4.参加国家: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共九国。起主要作用的国家:美、英、日。 5结果:签署《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6.《九国公约》 (1)内容:“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影响: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实质: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不平等条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二)华盛顿体系 1.《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2.影响: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