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

(1)美元与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补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

1.弊端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倘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

(2)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

(3)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4)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1%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2.解体

(1)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2)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2.标志

1947年,美国、中国等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

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三大支柱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2.影响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考点2 “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

(1)背景

①历史因素:西欧国家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国家的冲突与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②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

①欧共体: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欧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3)特点: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

(4)影响: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教材补遗]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急速扩张: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2)欧盟盟主: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3)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日本实力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建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影响:加强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实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

[概念阐释]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互相建立和发展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而根据自愿的原则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各国签订一定的经济贸易协议,建立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制度化的一体化经济区,也有人称之为经济地区化。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建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了其宗旨和目标。

(3)影响

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易误辨析]经济多极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国、日本、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基础,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

(1)原因

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

(2)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

(3)影响

①世界: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应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概念阐释]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995年

(1)原因: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存在着诸多弊端。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发,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作用

①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②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3)压力及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对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轻巧识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真题演练

1.(2014·全国卷Ⅱ)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2.(2017·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3.(2016·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2014·全国卷Ⅰ)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5.(2013·全国卷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6.(2015·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

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7.(2016·全国卷Ⅰ)

成立时间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解析

1.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排除C项。]

2.A[七国集团原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组织,后来发展为二十国集团,这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一开始出现就涉及贸易金融领域,B项错误。亚非拉国家本身就是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C项错误。七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D项错误。]

3.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排除C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D项。]

4.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欧元对欧洲乃至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欧元的问世,只是有助于解决欧盟部分国家的贸易壁垒问题,并不能消除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排除B项;D项错在“领导地位”。A项彰显欧元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C项反映了欧元的使用促进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A、C两项相比,欧元对推动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作用更大些,故选择A项。]

5.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欧共体成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产生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西欧国家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意图就是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发展。由此分析可知,直接原因为战争重创的影响,故选A项。]

6.A[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8年”“1981年”。从材料中世界银行1968年与1981年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对比,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故选A项。C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才成立,排除D项。] 7.B[题干表格中成立的国际组织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组织,其成员大都属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当时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们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联合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选B项。]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解读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 (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 (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 (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 (4)中国: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 4、多极化趋势加强: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 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区域集团化趋势: (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 (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 (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 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appearance of the weld appearance qual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must not have a molten metal stream does not melt the base metal to weld, weld seam and heat-affected zone surface must not have cracks, pores, defects such as crater and ash, surface smoothing, weld and base metal should be evenly

高中历史_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定位分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该单元把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世界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本课对于学生理解认识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从此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金融控制权;第二部分:美国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复苏。 除此之外,教材还以标志性的图片资料、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多种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能较为容易理解的史实,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世界经济体系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2021新高考历史课后限时集训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D[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不仅仅是材料中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故A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世界各国”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但不一定会推动各国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相符,故正确。] 2.(2019·广元一模)下图是关于2015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SDR(即特别提款权)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美国经济衰落,美元不断贬值 B.贸易壁垒打破,促进自由贸易 C.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 D.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由美国占主导的不合理状况,使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趋向合理,故选C项;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美国经济衰落无关,故排除A项;世贸组织的成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促进了自由贸易,故排除B项;虽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使SDR货币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但并不能说明世界货币格局发生重大变

2016-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13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20年】 1.(2020·新课标I)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故选C。 2.(2020·新课标Ⅱ)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3.(2020·新课标III)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因此七十七国集团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故选择B项,世界多极化目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A项;“遏制了”过

学案4:第23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元帝国”——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 (1)美元与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补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 1.弊端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倘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 (2)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 (3)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

2011高中历史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课题: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使用时间:2012、5、9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7 【知识体系】 :

【巩固练习】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需要能够处理世界经济事务、协调世界经济关系的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为此,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44个国家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是 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的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②德、意、日等战败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三类国③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④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由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而建立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D、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由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签订 4、从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教育事业等.1998年6月18日,该组织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中国农业和能源建设.这个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贸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5、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的实质含义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B、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实行固定比价 C、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D、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6、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当时韩国政府会向 下列哪一国际 组织求援? A B C D 7、下列组织属于国际金融性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 8、《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起的最直接的作用是 A.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 B.维护了世界长久和平 C.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D.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 9、16.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金融危机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形成 10、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贸总协定④联合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回答: (1)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哪两个部分构成?

专题19 20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线索】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⒈形成的背景: ①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日益加剧。(根本原因) (1)特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但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表现: ①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②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相继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为了改变其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

送导弹,并准备建立导弹基地。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60、70年代) ⒈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经济一体化) ①背景: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感;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争霸威胁到欧洲的安全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法德两国的和解。 ②过程:1951年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矛盾化解);1958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影响:经济上——西欧各国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⒉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⑴经济发展原因: ①战后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扶植日本,包括减免战争赔款、提供资金和物质; ③通过朝鲜战争,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还使日本商品进入了世界市场; ④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如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⑵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⑶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逐渐要摆脱美国控制,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又有摩擦; 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②两极格局瓦解后,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振兴 ⑴兴起背景: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为其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独立的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⑵兴起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⑶内容: ①政策:非集团、不结盟②斗争任务(政治):反殖反帝反霸 ③行动纲领(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973年) ⑷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专题4: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 (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 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历史(人教)一轮名师讲义第23讲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23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错误!

[轻巧识记]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图示理解美元地位

[易误指正]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两大机构的不同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美元为中心,美国为主导。 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只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贸易协定,而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它一直发挥着国际组织的作用。 ③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错误!

[轻巧识记]1.欧洲一体化 2.亚太经合组织

3.经济集团化的结构 [概念阐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辨析比较]经济多极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基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①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带来了全球的重塑,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探讨战后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全球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全球格局的重塑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战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以其共产主义理念和东方集团的形成,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中心。这两个大国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架构,也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福利国家制度。许多国家在战后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来保障人民的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最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开始明显增加。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机构进行合作与协商,以促进和维护全球秩序。此外,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

1. 重工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的崛起 二战后,许多国家的重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 战争的破坏,很多国家需要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重 工业的兴起。同时,战争后的和平使得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扩大与自由化 战后世界,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各国也逐渐放宽了贸易限制,逐步实现了 自由贸易的目标。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国际贸易创造了稳定的规则。 3. 跨国公司的崛起 战后世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角之一。跨国公司通过跨 国投资和跨国生产组织,将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展到全球范围内。这些 公司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4.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战后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 影响。例如,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以及中国的 快速经济发展,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 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岳麓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 案岳麓版必修2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落实课标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①必要性:吸收大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的教训,防止战争重演,战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有效机制以规划秩序;②可能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西欧遭受重创,美国实力空前膨胀,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召开:1944年44个二战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内容: ①按照美国意志签署《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1945年成立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个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专业机构;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初期宗旨致力于战后欧洲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4、影响: ①对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国以此建立了国际经济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②对世界: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与世界贸易发展。 二、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①大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和国际贸易协调合作的必要性;②美国为了经济扩张而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目的: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影响: ①对美国: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和经济扩张;②对世界: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组成: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三个支柱。 2、认识: ①美国在体系中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②体系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1.原因:经过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完全被破坏;英、法等战胜国经济实力大大被削弱;苏联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唯独美国经济在战争中不仅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大地膨胀起来。 2.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现 (1)194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出口贸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2)美国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领先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巨大经济实力和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3.美国夺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步骤 (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即《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2)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年,美、英、法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从形式上看,它只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但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它作为《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补充,为美国在经济领域谋取全球霸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贸易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方案”(即“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五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 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原因: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①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成立的必要性(原因、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美苏,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③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

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欧盟:①成立的时间:1993年1月1日(世界最大经济体); ②欧盟的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4)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趋势):(政治经济一体化)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 (5)欧洲的三次统一进程、各自的结果及其原因:①拿破仑对外战争;结果:失败;原因: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遭到了人民的反抗。②希特勒的对外战争;结果:失败;原因: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损害了人们的利益,遭到了人民的反抗。③欧共体、欧盟的成立;结果:成功;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不可能孤立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 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章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掌握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的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经济基础的论述,为后面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教学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的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和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学方式:教师课堂导入,理论授课为主,问题讨论为辅;部分内容翻转课堂式教学;运用超星学习通开展课堂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一、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体。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性经济组织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体。 1 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演变是以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越国与国之间界线而形成的劳动分工或国际专业化生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在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国际分工起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第一次产业革命,形成于第二次产业革命,1870‘s至一战前,是国际分工的扩展阶段;二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国际分工进入了深化阶段。国际分工从传统的垂直型分工为主逐步转变为水平型分工为主,从传统的工业制成品于初级产品的分工逐步转向高技术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国际类型更加多样化。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世界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开拓,从而使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也促使国际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2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发展过程贯穿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就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世界市场产生于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发展经历了区域性的国际市场到早期的国际市场再到世界市场的过程。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有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1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战后初期,美国在科学技术、国内生产、对外贸易和金融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黄金储备占4/3,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

专题17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word打印版衡中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练习题学案含答案和解析

第三部分一专题十七 一、选择题 1.(2018·北京卷·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D)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

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 2.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A)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 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3.(2019·成都三模)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推动了拉美国家迅速现代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解析】根据材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浪潮,尤其是将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拉美国家经济独立,摆脱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A项正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拉美国家刚刚实现民族独立,B项“迅速现代化”表述不符合史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拉美地区受其影响,掀起国有化浪潮,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4.(2019·荆州三模)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时人评论说,不结盟的“一些原则来自万隆会议。”“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反映了(A) A.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B.亚非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

高三人教版历史总复习 第23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当堂)Wo

第十单元第二十三讲 1.(2011·浙江高考)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 2.(2013·海南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解析:选A据题干“共同商业政策”“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等可知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答案选A。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排除B;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资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欧洲联盟的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排除D。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 解析:选A注意关键信息是“直接原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灾难连连,要重建欧洲只能走联合统一道路。法、德、意等六国与英国相比,遭受战争的伤害更大,这是它们率先联合的直接原因。选择A项。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时空坐标 ] [主要线索] 1.“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20世纪60~80年代,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使世界贸易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 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 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形成。 1.了解“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建立的背景,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的基本史实。 2.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形 成背景及其它们形成的目的和实质。 3.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的作用及评价。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在即,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2)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的世界经济体系,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3)经济实力的膨胀使美国企图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建立 (1)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时间: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②内容: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③影响:《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①时间:1945年。 ②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3)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 ①时间:1945年。 ②宗旨: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特点 (1)投票权:两个组织的资金都来自成员国的认缴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2)双挂钩原则:各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4.评价 (1)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2)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3)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4)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图解识记]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