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

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

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 w+K 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

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

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

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15、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w↑,等产,劳动L1-L2被资本K2-K1取代,等产量曲线曲率越小,替代的可能性加大)。

规模效应: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13、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图1-2)

(1)弹性等于0(完全无弹性),△L=0;

(2)弹性小于1(无弹性),0<△L<1(资本密集型);

(3)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L=1;

(4)弹性大于1(需求有弹性),△L>1(劳动密集型);

(5)弹性无穷大(完全有弹性),△L=∞。

14、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曲线向原点靠近(希克斯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都减少)。

15、长期劳动量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缓。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2、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

(1)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获得的;

(2)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

(8)其他因素。

4、劳动力参与率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失业率↑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悲观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失业率↑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5、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图)

(1)供给无弹性,即E=0(A);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B);

(3)单位供给弹性,即E=1(C);

(4)供给富有弹性,即E>1(D);

(5)供给缺乏弹性,即E<1(E)。

6、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效用最大化原理。

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

8、基数效用论假设:

(1)每个人都是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

(2)每个人都具备完全的信息。

(3)每一个消费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都具有一定的收入。

(4)效用和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的。

(5)边际效用递减。

9、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

用增量。

10、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余暇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不能达到的。)

11、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

12、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纯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余暇↑)

替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余暇减少。

13.道格拉斯-有泽法则:丈夫收入↑、妻子劳动参与↓、妻子市场工资率↑、劳动参与↑。

第三章

1、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能使劳动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2)能让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可以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

3、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2)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还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3)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受人的主观偏好等因素的调节;

(4)信息不足;

(5)过度选择;

(6)制度和政策的因素。

4、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如最低工资法),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法定最低工资率以下,总之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现象,它不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形成数量限制情况下发生的失业。

5、劳动力短缺累积效应:是指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助长懒惰、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不好等弊端,于是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

6、劳动力短缺溢散效应:指某一工厂的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使以这个工厂的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发生原材料短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

7、劳动力过剩:表现是劳动力滞存,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8、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

(1)预算软预约束下劳动力投入数量冲动引起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

(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劳动囤积;

(3)劳动力短缺引起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

(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

(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下降。

9、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是指在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组织结构、组织原理。)

第四章

1、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2、准固定成本: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如:招聘成本、教育培训费用、退职金、交通津贴、福利保健费等。

3、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

(1)劳动力生理方面:在最初工作的1小时内,劳动者的工作绩效最高,其后变依次递减;在临近下班的2个小时内,工作绩效急剧下降。

(2)道德风险方面: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或不便监督或由于监督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的付出程度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

4、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短期性经济复苏会使企业为适应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延长加班时间,而长期性经济复苏会使企业在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中,为确保一定人数的劳动力,加紧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且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5、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2)使劳动产品增多;(余暇↑消费产品↑产品↑)

(3)有利于节约资源;

(4)有利于扩大就业;

(5)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6)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

1、为什么要上大学?(经济学角度)

(1)把大学教育看做人力资本投资;

(2)把大学教育看做消费。

2、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因素:

(1)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程度;

(2)工作兴趣;

(3)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减少率;

(4)社会经济环境:再就业机会多寡的影响;

(5)个人生理条件:健康程度的影响。

第六章

1、工资刚性与效率工资理论

工资刚性理论: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效率工资理论:员工的有效劳动供给量,或者说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绩效与工资水平的高低成正比。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A、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B、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决策的影响;

C、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D、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E、行业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2)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A、劳动差别因素(岗职劳动差/个体劳动差);

B、分配形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C、企业经济效益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3、补偿性工资:因为工作环境噪音、危险程度不同,为了吸引劳动者而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就称为补偿性工资。

第七章

1、工资差别的种类(企业职业个人地区年龄)和成因:

(1)经济状况;

(2)劳动者的个人因素;

(3)职业的劳动特点。

2、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因为有些职业的劳动环境恶劣,会给劳动者带来经济损失、健康损失,这种由于“劳动负效用”造成的“非货币损失”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企业必须支付的这额外工资就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3、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有的职业工资较稳定,有的则变动大;有的职业较稳定,有的则不稳定甚至有失业风险;因此,虽然其他条件相同,工资却会有差别,这种差别称为风险性补偿工资。

4、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们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要取得回报的,劳动者进行了教育费用等的投资后,在工资上就应有所回报。因此,不同职业之间工资就会有差别,甚至在同一职业中的不同劳动者,其工资也可能会有差别。

5、竞争性工资差别:这种由于劳动力素质(劳动技能)差异产生的工资差别称为竞争性工资差别或技能性工资差别。

6、垄断性工资差别:它是由于劳动者的特殊素质或特殊阶层而产生的。前者主要变现在某些劳动者在某一方面有超常的天赋,能从事别人很难胜任的工作;或者有些工作需要高素质劳动力,而这种劳动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

7、基尼系数(0~1)=完全均等的洛伦兹曲线与实际洛伦兹曲线的面积÷完全均等的洛伦兹曲线之下的面积:

(1)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2)0.2~0.3:收入比较平均;

(3)0.3~0.4:收入合理;

(4)0.4~0.5:收入差距过大。

第九章

1、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2、人力资本的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本通常是以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资历和工作经验与熟练程度表现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3、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各级正规教育;

(2)职业技术培训;

(3)健康保健;

(4)劳动力流动。

4、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5、一般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即受一般培训的员工可以借此去其他企业谋职,并获得一个与其当前技能相称的较高的工资率。

6、特殊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的更多。这类培训的价值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益。

7、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1)年龄;

(2)家庭;

(3)教育;

(4)流动的距离;

(5)失业率;

(6)职业许可制度;

(7)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8)流入地的影响因素;

(9)工会;

(10)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

————END————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排版)

第一章导论 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最普遍的现象,是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济学家说,劳动创造了财富,“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所以,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开始就有了人们对许多劳动问题、经济问题的研究,有的人甚至提出至今仍有影响的劳动经济思想。但是,总的来说,人们对劳动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形成、独立发展和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劳动经济理论。 第一节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含义 劳动和劳动力,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从理论上界定劳动力范畴有很多种。其中,马克思给出的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有以下几层意思: ⒈劳动力是一种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自然界的水力、电力、风力不同。而且,还从概念上将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与其他能力区别开来,人的能力很多,交际能力、应试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人在生产使用价值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就不是劳动能力。 ⒉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系的劳动能力,所以会有以下特征:一是受人的意识支配和控制,所以劳动力的发挥是有弹性的,如何发挥人的劳动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二是具有再生性,如何保证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可持续性,也是值得关注的;三是劳动力的存在以人的生命的延续和身体的健康为条件,所以认定生命与健康是劳动力存在的基础。 ⒊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和智力分别产生于人的躯体和大脑,它们是相互分工、共同合作的。所以,劳动力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现象,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在一体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力、智力在劳动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变化的,智力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大。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劳动力有着不同的含义,通常有三种意思: 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通常说的“节约劳动力”、“开发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即“劳动者”,如“管理劳动力”、“招收劳动力”、“调配劳动力”等;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如“工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等等。 所以,现代的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在上述的含义中,涉及到两个界定要素: 1.劳动年龄: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成长到一定阶段才能承担一定的劳动。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衰老,到不能从事劳动。所以人的一生会有两个转折点,两个点之间的年龄阶段是劳动适龄阶段,这期间的人口就是劳动适龄人口。现代社会对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规定是不固定的,会随着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身体发育状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国际劳工组织规定最低就业的年龄为14周岁,美国、我国都是16岁,日本、英国15岁,泰国11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 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 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π=R-C=QP-(L w+K 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都先增后减/AP与MP的交点是AP的最大值/MP=0,总产量最大)

8、假设企业的产量X增加,价格P不变(完全竞争),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12、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L*W=L1W1+L2W2+…。 13、在长期劳动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 14、等产量曲线:表明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资本和劳动投入的不同组合,其产量相等。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导论 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成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配置: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力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力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运行规律的科学 劳动力具有的特征? 1、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2、劳动力的形成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3、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为什么说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单个)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全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为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加总 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劳动力参与率即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和功能组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的含义: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攻击的工资弹性 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的满足,这种满足的程度高即为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小效用论。 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用主体获得最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考试 知识点 第1章导论 1.1劳动经济学的产生 1.1.1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1)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萨利克法典》:指出劳动所得归农户所有 《庄园敕令》:庄园管事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 (2)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简答) 第一,贵金属是一国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财富源于天然财富和劳动创造。 第二,立法保护本国熟练技工,培训本国技工和吸引外国技工可以增加国家财富。 第三,以高报酬刺激劳动的发展,增加国家财富。 第四,低利率可促使技工勤劳及熟练程度的提高,物价上涨对固定收入者不利。 1.1.2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1)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社会分工、劳动力供求关系 大卫·李嘉图:工资自然价格、市场价格 让·萨伊:市场法则论 1.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1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而言的。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门学科。 1.2.4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劳动力市场主体:企业、个人、工会、政府 (两个组织机构:供给方、需求方) 1.4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1.4.1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 新古典学派劳动经济理论 第一阶段(19世纪末)马歇尔。强调市场性供求决定劳动力市场运行。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 庇古:贡献在于他的著作促进了劳动问题与经济原则的更加系统的结合 《财产与福利》,强调了教育和培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 希克斯:在《工资理论》中创立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提出了劳资双方都认识到在分歧代价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的办法,并对集体谈判条件下的工资决定体制进行了纯理论分析; 保尔·道格拉斯 希克斯(工会)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刘易斯和舒尔茨 第2章劳动力供给 2.1劳动力供给概述 2.1.1劳动力的一般界定 (1)劳动力具有的三层含义: 第一,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 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 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以下是微观经济 学的知识点: 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 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 变化的程度。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 定性。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 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填空题题库

1、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简单地说,劳动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2、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3、实证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是什么”的研究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实证方法的两个基本前提是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4、规范方法是解决客观世界“应该是什么”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规范方法的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 5、互惠的含义是没有人在市场交易行为中遭受损失,所有各方均受益;或一些人受益,而无人遭受损失;或有受益者,也有损失者,不过受益者都受益程度超过损失者的损失程度和数量。 6、妨碍互惠活动的因素:不知情、交易障碍、价格扭曲和市场缺位。 7、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人们的工作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 8、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是由于人们对产品需求而引致的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 9、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技术、时间长短、企业目标和社会制度。 10、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12、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13、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在分析问题时,我们一般假设:只有两种投入要素;各投入要素都是同质的;劳动在短期内变化, 劳动和资本在长期内变化, 劳动资本和技术则在超长的时期内变化 14、社会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15、企业使用劳动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内使用劳动的原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VMP=W 。 16、所谓等产量线就是有生产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组合形成的曲线。等产量线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斜率为负;位置较高的等产量线具有较高的产量;等产量线是连续的;其没有常数斜率,在左边较陡直,在右边较为平坦。 17、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是: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18、弹性系数= 因变量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 19、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用公式表示为: ed =- (|△L|/L)/(|△W|/W)=-(|△L|/|△W|)/(W/L) 20、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21、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2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的自然结构和劳动者的身体条件。

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

,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而在其他情况下,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动力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决策以及就业、劳动报酬、工作环境等有关公共政策。更确切的说,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雇主和雇员对于工资、价格、利润以及劳动关系中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复存在。 4 ⑴劳动力市场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需要独立研究。 劳动力的独特性——①劳动力服务(劳务)只能被租用。劳动者本身不能被买卖。②工作的非货币因素非常重要 ③对劳动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⑵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越来越多与其相关的问题。 诸如: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与调整问题,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就业培训、就业保护问题,以及工作环境安全问题、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资差距问题,工作机会专业问题等等 ⑶国民收入中的绝大部分由劳动要素占有。数量上的重要性 ●实际劳动力=就业人口+失业但一直在寻找工作的人 ●潜在劳动力=人口总量-16岁以下的人-被制度管制的人 ⑶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化 ⑷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动(新增工人效 应;气馁工人效应) (PPT上: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 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 迹。)

在无差异曲线上,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收入和闲暇的组合都具有相等的满足感,曲线上的每一点对个人都产生相同水平的效用。 ①负斜率。(工作与闲暇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②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当一种物品变得越来越稀缺时,人们越发不愿意放弃它。(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ab段,个人拥有相对多的收入和非常少的闲暇,因此他愿意放弃相对较多的收入(4单位)以换取1单位(1小时)的稀缺的闲暇,也就是说增加1小时的闲暇获得的效用完全能抵消减少的4单位的收入带来的效用损失。 ●而在cd段,此人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收入相对稀缺,而闲暇比较充足,他将只愿意放弃少量的收入(1单位)换取1单位的额外闲暇。随着获得闲暇的增多,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闲暇而愿意放弃的收入越来越少,这样,无差异曲线越来越平坦,最终呈现凸向原点的特征。 ●当沿着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曲线斜率反映了个人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相互替代的主观意愿; (●)个人以闲暇替代收入或者以收入替代闲暇的意愿是随着开始拥有的收入和闲暇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用闲暇对收入的边际替代率(MRS L,Y)来衡量的。MRS L,Y是指用于补偿增加1单位(1小时)闲暇而必须放弃的收入量。在曲线的左上部分MRS L,Y 较大,即无差异曲线较陡峭。右下部分MRS L,Y 较小,无差异曲线较平坦。这种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反映了闲暇与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 ③存在着一个无差异曲线组合图,在该组合图中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④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 的心理愿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 的东西,受到许多与社会经济地位、职 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言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角度来看) 1、劳动经济学中“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也即它是指“劳动力”。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它也可以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更多是涉及“劳动力”。 外延:劳工:在市场经济国家所广泛使用的劳工概念,包括以下特征的几类人:1)受雇于其他个人、公司或机构2)使用雇主所提供的设备3)在工作中遵循上级指示4)在国民收入等级中地位较低。用这些衡量特征,所有获得雇佣工资的生产工人都属于劳工之列。 目前大量企业、甚至各类组织都开始广泛使用“员工”这一范畴。 2、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项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是解决“实际是什么”的方法。 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1)劳动力稀缺性 2)人是有理性的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 走向。 2、规范法:(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方法) ●实证法会告诉我们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实际的状况,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通常我们所 说的“实际是什么”,但它不会告诉我们这究竟是“对”是“错”。 ●从本质上讲,规范法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 ●告诉我们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偏向什么 (三)劳动经济学的意义(即为什么学这个) 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2、为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学,比如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考研还是工作的问题 3、劳动力市场上“劳务买卖关系”体现的特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读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指企业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在某个时期内,在每一个劳动力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招聘到的劳动力数量。 (二)企业视角的劳动需求分析模型: 1)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技术和资本生产要素都不能重新配置,只能重新配置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要素 决定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5)对外开放程度、(6)相应的市场环境、(7)政府政策等。 9、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2)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经济学原理是我们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础,因此掌握经济学 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经济学原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 大家备考并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市场上商 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供和求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从而 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行。 2.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在做 出决策时,通过比较行动的利益和成本,选择最优的方案。通常情况下,在决策时,成本和效益应该达到平衡。 3.边际原理:边际的意思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或消费,会带 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边际原理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决策 应该基于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4.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放弃做某件事情所付出的代价。在做 出决策时,我们应该也考虑机会成本,因为机会成本同样是一种成本,并会影响我们最终的利润。 5.货币价值:货币价值是指货币的购买力。货币价值的变化会影 响整个市场的价格和经济运行。货币价值通常受到持续通货膨胀和货 币政策的影响。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有按照供求关系的平衡点运行。市场失灵通常是由于存在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因素。 7.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是经济学的另外两个核心概念。生产 是指生产和供应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而消费是指消费和使用这些商品 和服务。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成本和效益,并采取最 优的决策方案。 以上是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我们就能 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希望 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继续深入学习经济学的更深层次内容。

2023西方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2023西方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 的决定1500字 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个领域,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个体劳动力的选择行为,探讨人们在给定工资率下提供劳动的意愿和能力。下面将从劳动力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劳动力的供给是指个体或家庭愿意在一定工资率下提供劳动的数量和时间。与劳动力供给有关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率、个人偏好、工作机会和其他非经济因素。 首先,工资率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学家认为,个体的供给决策受到工资率的影响。一般来说,工资率越高,个体提供劳动的意愿越强,供给的劳动力数量也会增加。这是因为高工资率可以提高个体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劳动市场。 其次,个人的偏好也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个体在做出劳动供给决策时,通常会权衡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之间的取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个体往往会倾向于在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收入。然而,也有一些个体会优先选择休闲和其他非工作活动,而不愿意提供过多的劳动力,这取决于他们个人对于时间的价值评估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此外,工作机会的存在对劳动力供给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经济中存在大量合适的工作机会,个体更有动力去参与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然而,如果工作机会有限,个体可能会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 除了上述因素,其他的非经济因素也可能影响劳动力供给。例如,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习惯和家庭责任等因素都可能对个体的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社会中,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在家庭生活和照顾孩子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而减少工作时间。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解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有效决策的社会科学。考 研是经济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掌握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对于备战 考研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如家庭、企业、市场参与者等)在资源有限 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决策和协调。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1. 需求和供给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上两个重要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 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则是指生产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服 务的数量。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描述了市场上不同企业数量和类型的分布情况。常见的市 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的市场 结构会对价格、竞争和产量等方面产生影响。 3.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消费量时所获得的额外满 足程度。边际效用理论对于解释消费者决策和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和政府如何通过调控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1.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常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劳动力参与率、通货膨胀等。 2.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研究经济体长期内的总体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增长。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周期内的波动。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对于了解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财政政策则是通过政府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以下是产业经济学的几个重点知识点: 1. 市场竞争与市场力量 市场竞争是指企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进行的竞争。市场力量则是指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的力量。

北京市考研常见知识点总结经济学

北京市考研常见知识点总结经济学经济学作为考研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知识点。在 备考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北京市考研常见经济学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对北京市考研经济学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以及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北京市考研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是不可忽视的。常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包括: 1.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减 指数(GDP deflator)、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 2. 政策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 调控。 3.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外生增长理论等。 4.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态、移动及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二、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 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的运行。在北京市考研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 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包括: 1. 市场结构: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市场结构的定义和特征。

2. 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信息等导致市场失灵的原 因和影响。 3. 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产出的关系,以及各种成本 概念和成本曲线。 4.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人力资本、工资决定等相关知 识点。 三、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贸易活动的学科。在北 京市考研经济学中,国际经济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知识点。常见的 国际经济学知识点包括: 1. 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新贸易理论等。 2. 汇率与汇市: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体系和汇市运作机制。 3. 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等相关知识。 4.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相 关政策。 四、经济思想方法 经济思想方法是研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在 北京市考研经济学中,经济思想方法的知识点也是不可忽视的。常见 的经济思想方法知识点包括: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 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 组成; 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 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 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 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 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小编与读者分享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

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

2021考研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021考研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要素价格不变时,在存在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中(即长期中),生产者在其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化或者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化所需要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组合。 标准是MPL/PL=MPK/PK 其中,PL为劳动的价格(例如工资),PK为资本的价格(如利息率或租金等),MPL和MP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 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 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生产的技术效率);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生产的经济效率)。 这一最优组合的分析与消费者均衡的分析十分相似。我们先得到一组生产的等产量线(同一产量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然后通过厂商的成本方程得到等成本线,也即生产预算约束线,在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之处即得到生产的均衡点,该点的要素组合我们称为最优要素生产要素组合,指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大的要素组合,或者,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能满足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处,即要

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一、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当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时,其切点即为生产的均衡点。 二、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把企业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企业在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者均衡点。

803劳动科学综合笔记背诵版——劳动经济学1

中国人民大学803劳动科学综合笔记(背诵版) ——劳动经济学

复习说明 一、写给正在尽力的你们…… 同窗你好,很快乐你能读到帖子,咱们才能够进行深切的交流。我是一个走个考研历程的侥幸者,深知其中的不易,因此我发了这篇帖子,希望能帮到你。因为我明白,你也离我不远,只要你在路上,只要你已经开始尽力。 考研路途艰辛,但请你相信,最后的胜出者是必然坚忍不拔的强者。 二、如何高效备考 1公共课与专业课 之因此把公共课第一提出来,是要大伙儿明白,考研是四门学科的综合取胜,任何一科的不合格都将功亏一篑。因此打算温习内容,合理安排时刻是重中之重。数学拉分专门大,英语难以得分,这两点实际上是温习的关键点之一。关于考数学的同窗,做题的时刻需要很多;每一个同窗的英语都是从一开始都要长期积存的进程,突击不得;政治相对好备考,专业课其实劳人院每一年分数都不低,大伙儿的温习重点应当在于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踏实把握。因此大伙儿不要忘了,这是一场全面考量的竞争,有太多的低分和不合格教训,切记! 2 专业课考试考什么,如何备考 ①劳人院的考试要紧以简答、论述的主观题为主,专业课每科考试时刻3小时,题目大体4-6道左右,考卷4A纸多达16页之多。对真题的分析发觉,试题大体源自劳经和人力的两本教材的要紧内容,有小部份考点取自对教材知识点的深切明白得和应用考察,或来自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②考试的进程从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反馈的进程,通过咱们对大体知识点的明白得把握和专业前沿的了解,再通过试题反馈而进行书面表达出来。因此归纳起来,专业课考试并无多余神秘的地方,也没有必要过度的恐慌,咱们需要做的无外乎三点:一是对基础知识内容的明白得。这是把握专业学科知识最大体的进程,建议对教材要通读做大体的阅读和明白得,通过做笔记提取其中所有可考的内容,尽可能细致不要有遗漏,因为咱们要明白,题目量少,任何一个知识盲点都是致命的。二是重点深切。这需要结合历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对应到教材的各章节,那些显现频率高常考的知识点无疑是该学科的知识重点,要完全把握;在此基础上,要对与真题考察内容相类似、考察频率低或尚未考过的点做细致的比较分析,因为它们都是能够考察的内容。三是知识点整理经历。这也是整个温习备考进程最关键也是最需要花时刻的地址,它需要咱们对知识点进行高效的经历,而且是记牢、记住。对讲义知识粗略的明白得与在试卷上完整反馈还相差很远,因为把知识点准确高效的写到试卷上既需要对知识的结构和内容熟悉,更需要在有限的时刻内迅速分层分点描述出来,因此咱们需要有效的经历方式。 ③记什么,如何记住。关于记什么很多同窗困扰的是讲义内容那么多,知识又分散,从头至尾背诵讲义既记不住,时刻上也必然不许诺,因为你还有那么多公共课需要花时刻。因此咱们需要进行关键经历,即结合教材和真题分析理出每一章的的所有可考点,明确每一个可考点的分层分条作答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关键文句的提取,而这些关键文句,确实是你要记住的东西,这也是咱们的资料帮忙大伙儿已经做好了的。很多同窗疑心如此的整理是不是有遗漏,回答不全面第一,若是是对教材和真题的每一个可考点做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和提取,那么遗漏又在哪里第二,关键文句是你要记住的内容,是你对知识进行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