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知识

中医舌诊知识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舌诊知识:

1、舌质:舌质是舌的主体,包括舌的前2/3。正常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富有生气的。如果舌质变为红色或紫色,可能是肝火过盛或气血瘀滞的表现。如果舌质变得苍白或淡白,可能是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2、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由口腔中的细菌和各种唾液酶共同作用产生的。舌苔的厚度和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如果舌苔厚重,可能是脾胃湿热或痰湿过重的表现。如果舌苔变薄或消失,可能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衰弱的表现。

3、舌形:舌形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例如,舌头胖大可能表示脾胃湿热或痰湿过重;舌头瘦小可能表示脾胃虚寒或气血不足。

4、舌苔的颜色:舌苔的颜色也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例如,黄舌苔可能表示脾胃湿热;白舌苔可能表示脾胃虚弱;黑舌苔可能表示肝肾阴虚或寒湿过重。

以上就是一些基本的舌诊知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舌苔辩证》

《舌苔》 舌苔,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中医理论】: 【正常舌苔】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苔质】:即舌苔的形质,分为下列几种: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 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 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 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5、【舌苔的剥落和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6、【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深重,疾病后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 【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 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 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舌苔表现】: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 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 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知识要点!

一、舌诊的方法 1.诊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伸舌姿势: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二、正常舌象 1.特征: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2.意义: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望舌体: 一、舌色 1.淡红舌: 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2.淡、白舌:

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多红少,称为淡舌;舌色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主阳虚。 3.红、绛舌: 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称为绛舌。意义——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绛舌比红舌热深。 成因--邪热亢盛;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主病规律——(1)红绛有苔--实热证。(2)红绛无苔或少苔--虚热证。 4.青、紫舌: 特征——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称为青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色,称为淡青紫舌; 红绛舌泛现青紫色,称为紫红或绛紫舌; 舌面局部见青紫色斑点,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成因——阴寒阳虚;热入营血;气滞或气虚;暴力外伤。

主病规律: (1)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阳虚阴盛或气虚气滞。 (2)舌紫绛苔少而干——营血热甚。 (3)青紫肿大——中毒。 (4)舌色青——寒凝血瘀 二、舌体的形质 1.荣、枯:是估计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 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有神,主病吉。 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属无神,主病凶。2.老、嫩:是判断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主实证。嫩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主虚证。3.胖、瘦: 胖舌 特征——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 意义——多属水湿停滞。 主病规律: (1)舌胖色淡白——气虚、阳虚。

舌诊基础知识正常舌象与不同的舌质(图示)

舌诊基础知识正常舌象与不同的舌质(图示) “家庭用药杂志” 作者:朱抗美职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前言:本文为“中医舌诊基础知识之四”。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舌觉异常的原因(一)、舌苔是如何而来,为何可用于诊断病情(二)以及如何观察舌象(三),本期将借助示意图,继续为大家介绍,正常的舌象是什么样子,并且如何观察不同的舌质。(点击以上蓝色字体可以跳转至相应文章哦) 正常舌象 舌色颜色淡红,鲜明润泽;舌苔薄白,苔质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透过薄薄的舌苔可以隐约见到淡红的舌体,舌根部位的舌苔稍微增厚(见图1)。正常舌象可归纳为“淡红舌,薄白苔”,反映了脏腑功能状态,表明气血、津液充盈,消化、代谢、循环等方面功能均处于协调平衡状态。

舌体扁平,不厚不薄,胖瘦大小适中,舌面中心可见一条纵向裂纹,即“舌正中沟”。舌体无红肿、齿痕、瘦瘪、萎软、短缩等异常表现,柔软而运动灵活,伸缩自如,无强硬、歪斜、短缩、颤抖和吐弄舌等现象。舌体两边无红色点刺或紫色瘀斑、瘀点等。舌下络脉色泽暗红,不带青紫,颜色均匀,脉形柔软,无怒张,不紧缩、弯曲,没有紫黑色瘀点,直径一般为1~2.5毫米,多为并行两条,极少数人可为1条或4条。 影响因素正常舌象也会受到年龄、饮食习惯、生理条件改变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①如老年人的舌质干瘪老瘦、舌色较紫暗;②儿童的舌色淡、舌质嫩;③常年吸烟者舌苔常为干黄;④暑湿季节,正常人也可见舌苔薄腻微黄;⑤女性月经前的1~2天或月经后的1~2天,在舌尖部可见到较明显的红色点刺,月经后舌尖部这些红色点刺就会自行减退,这些都属于舌象的正常变化。 舌下络脉 舌体下面舌系带两侧为淡紫色的静脉,正常的舌下络脉长度一般

中医辨证,舌诊知识大全,收藏一下吧!

中医辨证,舌诊知识大全,收藏一下吧! 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下面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形和舌面 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 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 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 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 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形状 胖大舌:舌体增大为胖大舌。轻者稍大于常舌,重者胖大满口,活动受限,妨碍言语,舌边有齿印。舌质胖嫩色淡,为胖嫩舌,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痰湿内盛;舌质肿胀、深红而少津,为心脾热盛、热毒深重;舌质胖胀、青紫色暗,多为中毒。 瘦薄舌:舌体瘦小而变薄为瘦薄舌。若舌淡而瘦薄,为阴阳两虚,红绛而瘦薄,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而深的沟裂为裂纹舌。裂纹的形状不一,有纵行、横行、斜行沟裂,形成井形、爻形等不同形状。若舌质红绛而裂纹,为热盛伤津、阴精耗伤淡白而裂纹,为血虚失养,老年人见裂纹活为阴亏,常人见裂纹舌为禀赋异常。国齿痕舌:舌边有齿印为齿痕舌。若兼淡白湿润而胖嫩,为脾虚寒湿内盛,红绦胖胀而少非,为内热深重。 芒刺舌: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为芒刺舌。芒恻舌多伴有舌红少津,为邪热亢监,芒刺越多,热势越重。若舌尖起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起芒刺,为肝胆火盛1中部起芒刺,为大肠实热燥结。

舌诊基础知识

舌诊基础知识 以舌诊基础知识为主题,我们将深入探讨舌头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的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舌头上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舌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来了解一下舌头的基本构造。舌头由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组成。舌根位于口腔深处,与喉部相连,是舌头的最底部。舌体为舌头的中部,上面有一条纵向的凸起物,称为舌苔。舌苔上会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斑点或结疤,这些变化是舌诊的重要依据。舌尖为舌头的前端,通常是比较红润的。 在舌诊过程中,医生会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苔膜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舌头表面的裂纹、凹陷等情况,从而判断身体的状况。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舌头在中医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和方法。 舌头的形状:舌头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如果舌头偏大、肥厚,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舌头偏小、瘦长,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同时,舌头的偏向也会给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例如,舌头偏向左边,通常表示肝脏有问题;偏向右边,则表示胆囊有问题。

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变化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来说,舌头的颜色应该是淡红色或粉红色。如果舌头颜色偏红,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颜色偏白,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此外,舌头颜色的深浅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例如,颜色偏暗表示气血运行不畅,需要及时调理。 舌苔的颜色和形状:舌苔是舌头上的一层白色覆盖物。舌苔的颜色和形状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舌苔厚重、黄腻,通常表示身体湿热;如果舌苔很少或者完全没有,通常表示身体气血不足。此外,舌苔的形状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例如,舌苔薄而干燥,可能是因为身体阴液不足。 舌头的湿润程度:舌头的湿润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如果舌头干燥,通常表示身体阴液不足;如果舌头湿润,通常表示身体气血充足。 除了以上几点,医生在进行舌诊时还会观察舌头表面的裂纹和凹陷情况,以及舌头的运动情况等,并结合患者的综合症状进行判断。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苔膜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舌头变化,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调理和保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 希望能帮助中医执考考生复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3)望舌质(体) 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 盛虚浊相搏上渍。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 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 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医,学教育网整理。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舌诊知识总结

舌诊知识总结 第一章舌诊概说 第一节舌的形态结构:人字形界沟前为舌根,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底,舌正中沟是正常状态。 第二节舌诊的原理和意义 一、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舌质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舌苔候六俯病变,侧重气分。 二、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三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二、望舌的方法和时间:进食前或进食后1小时望舌,最好在自然光线下。 三、舌诊的注意事项:正常日光下看,最好不用灯光,也不要光线太暗;防止舌被周围有色体如衣服映色;食过热食物舌红;过多食糖、甜腻食物苔厚腻(重用镇静剂也如此);长用抗生素苔黑黄腻;食瓜子系列苔黄白有渣滓似腐腻苔;食牛奶、豆浆苔白厚;食蛋黄桔子染黄苔;食酸梅橄榄、吸烟变黑灰苔;巧克力苔黑。 第四节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二、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孩子舌嫩;老人舌老。 三、舌象的生理变异:女子经期舌红、点刺;胖人多胖大齿痕舌;瘦人多瘦舌;夏季苔多偏黄厚,秋季苔偏干燥舌红,冬季苔多润。东南方人苔多黄腻舌红。 第二章望舌质 第一节舌神 一、荣舌:红活(有血色且活动灵活),有生气,荣润,预后好。 二、枯舌:白、枯、不红润、不灵活,舌质干枯死板,颜色晦暗无光泽,预后不良。 第二节舌色 一、淡红舌:红润、白里透红、正常,即使有病也轻浅。 二、淡白舌:白多红少,气血、阳虚。1、淡白胖舌:阳气虚。2、淡白瘦舌:气血不足。3、枯白舌:色白全无血色,精血耗竭,脱血夺气,危重症。 三、红舌:鲜红,实热,阴虚内热(如12指肠溃疡、肺炎)。1、舌尖红:外感表热、心火上炎(失眠)。 2、两边赤红:肝胆热盛(高血压、糖尿病)。 3、舌鲜红苔黄厚:实热、有苔胃阴未伤,(脑缺血)。 4、舌鲜红少苔或裂纹、瘦小:虚热(如支气管炎、肺感染) 四、绛舌:比红更深,里热亢盛,阴虚火旺。1、红绛有苔:实热、外感、内伤(如高血压、脑梗)。2、红绛少苔或无苔:胃肾阴伤,虚热(如高血压) 五、青紫舌:气血运行不畅。如冠心病、肾病综合症。1、淡青紫: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如贫血)。2紫红、绛紫:热毒炽盛、气血壅滞(如肝硬化、肺Ca)。3、瘀斑、斑点舌:瘀血内阻(如冠心病、胃肠出血、脑梗、高血压) 第三节舌形 一、老、嫩舌:老舌实证(如矽肺);嫩舌虚证,气血虚、脏腑虚(如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肺Ca转移、末梢神经炎、支气管炎等虚损病)。 二、胖、瘦舌:(一)、胖大舌:水湿内停(如高血压、胸腔积液)。1、淡白胖大:气、阳虚(如肾衰)2、淡白胖嫩舌苔滑:阳虚水停(如血小板减少)。3、红胖大苔黄:脾胃湿热、痰热内蕴,湿热痰饮上溢(如肺Ca、上感)。(二)、肿胀舌:心脾热盛、外感湿热。1、肿胀红绛:心脾热盛(如肾炎、肾衰)。2、舌紫肿胀:邪热酒毒上壅。(三)、瘦薄舌:气血不足,阴虚火旺。1、瘦薄红绛:阴虚火旺(如肺炎)2、瘦薄而淡:气血两虚(如贫血) 三、点、刺舌:尖点刺心火盛;舌中刺胃肠热;舌边刺肝胆火盛(高血压、急肝炎、肺炎、急支、冠心病)。 四、裂纹舌:精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虚湿浸。1、色淡白裂:血虚(胃溃疡大出血)。2、红绛裂:热盛伤津、阴虚火旺(慢性白血病)。3、全舌绛有短小裂纹:阴虚液涸。4、淡胖齿痕裂:血虚脾虚(高血压、

36张图,带你入门中医舌诊

36张图,带你入门中医舌诊 大家好,我是小易。 张瀚文老师,师承张汉臣学派。张汉臣学派,主攻小儿推拿,但张汉臣学派的望诊术,在全中国也是首屈一指。 望诊的重要性 古人云:宁治一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孩童。因婴儿口不能言,古人称儿科为哑科。稍大的儿童虽能言,但叙述病情不确切,故难行其问诊之果;又因小儿的手腕部短小,三部难分,虽可是指定三关,但终难施其切诊之巧,所以望诊在儿科更为重要。 望诊内容 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本期张瀚文老师将为大家分享中医舌诊的基础知识。 中医舌诊基础 中医舌诊基础包括舌质与舌苔两部分。 舌质又分为神、色、形、态、脉;舌苔分为苔质与苔色。 舌面分区 舌神

荣舌 舌象特征:舌质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故谓舌之有神。 临床意义:为气血充盛的表现,常见于健康人。在病中,虽病也是善候。 机理分析:气血旺盛,气帅血液上荣于舌,故而荣润红活。 枯舌 舌象特征:舌质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或活动不灵,故谓舌之无神。 临床意义:为气血衰败的征象。病见枯舌,多属危重病证,是为恶候。 机理分析:脏腑气血败坏,不能荣润舌体,故而干枯死板。 舌色 淡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常见于健康人;外感病见之,多属表证;内伤杂病见之,多病轻。 机理分析: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淡红舌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 舌象分析: ①健康之人,气血调和,故舌见淡红。 ②外感表证初起,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淡红。 ③内伤杂病中,若舌色淡红明润,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淡白舌 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浅淡。舌色白而几无血色者,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机理分析: 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5)中医舌诊

(5)中医舌诊 舌诊 舌诊,又称望舌,主要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的形态变化,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它属于中医传统四诊中的望诊,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由于位于外的内脏器官,通过它可直接观察体内的变动情况,所以可以称舌为内脏情况的一面镜子。另外,舌的变动较望面色来说明显得多,舌象特征也容易辨认,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又准确率非常高的诊断方法。 第一节舌象的基本知识 一、舌组织结构与正常舌象形成的关系 舌的结构:舌是口腔中一个重要的肌性器官,它附着于口腔底、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 舌的上面称舌面,下面称舌底,舌面又分为舌体与舌根两部分,以人字沟为分界 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它是中医舌诊的主要部位。习惯上将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两边称为舌边。舌体的正中有一条纵行沟纹,称为舌正中沟。 舌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皱褶呈许多细小突起,称为乳头。 人体有病,何以能反映在舌头上?这与舌的特殊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正常舌乳头的浅层上皮有轻度的角化脱落现象,脱落的上皮与唾液、食物碎屑和细菌混在一起,共同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舌苔。舌内血管、神经分布丰富,且有较多的腺体,它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必要器官之一,也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接触的要道。血氧的浓度、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舌上皮厚度均可影响舌质的变化。当体内上述成分发生

改变时即可从舌头上反映出来。因此,舌象的形成与这些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的正常组织结构决定了正常舌象的特点;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头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二、内脏与舌的联系 在脏腑中,以心和脾胃与否舌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舌为心之苗窍,为脾之外侯。其他脏腑则通过心和脾间接影响舌象的变化。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三、异常舌象的判断思路 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虚实,审苔垢知邪之寒热深浅。 1、舌体和舌苔诊断规律的差别 ①舌体,又称舌质,观察的内容包括颜色、形质、动态、舌下络脉等,其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盛衰。 ②舌苔,它包括苔质和苔色,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胃气上熏与舌而成,在病理情况下,是由胃气挾病邪之气上熏于舌而成,不同的邪气造成不同的舌苔改变,所以舌苔可以辨别病邪的寒热,邪正的消长。 在实际应用上,上述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对舌体和舌苔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下结论。 2、舌面的脏腑分区 ①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即舌尖部反映上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 (1)淡白色 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 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表示病人患热证。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点,为温热之邪伤于心脾。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将要发斑。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3)绛舌 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内伤之证。绛舌的形成,是由于

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舌绛而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为里热炽盛,热入营血。若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留气分。舌绛有大红点者,为热毒攻心。舌尖绛为心火炽盛。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舌根绛为血热内燥。若舌绛也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为阴虚火旺之证。如果舌绛而枯萎,光滑无苔,称为镜面舌,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 (4)紫舌 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舌质紫暗,为瘀血证。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 舌诊 中医舌诊历史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当时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涉及的舌诊相关知识,包括舌质、舌苔、舌觉等方面的内容。

奇效舌诊秘传心法!一学就会!【珍贵资料,看完必转】

奇效舌诊秘传心法!一学就会!【珍贵资料,看完必转】 天空之城王坚 - 吉他之路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 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

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清·吴坤安《伤寒指掌》也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必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此要法也”。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辩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可见舌诊是中医学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家都十分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大肠、胆之经气,也可间接的通达于舌。 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质的血管丰富,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舌的灵活运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又与心主神明的功能有关。所以舌象首先可以反应心的功能状态,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全身脏腑气血的病变必然通过心而反应于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