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

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

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

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

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

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

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反之,若舌苔由黑转黄再变为薄白,是邪热渐消,说明病退。

(5)指导临床立法及处方用药舌象的状况,是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风温初起,外邪袭表,苔薄白为邪在卫分,可用辛凉宣透的银翘散或桑菊饮。苔若转成纯黄无白时,为邪入气分,同时若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症状者,可清气分之热,用辛寒清气的白虎汤。一旦舌色变成红绛,标志邪热已深入营分,可用清营透热的清营汤。若舌色变成深绛或紫绛,为邪热陷入血分,又宜用凉血散血的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等。

舌诊口诀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

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舌苔变化,各有分部:

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

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四

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五

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七

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八

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九

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十

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十一

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

舌体瘦瘪,诸虚证急。十二

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十三

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十四

苔厚苔薄,内外邪结。

表寒均薄,兼证各别;

邪积苔厚,内证多实。

腐苔松厚,揩之即去,

正将化邪,阳气有余。

腻则粘舌,刮亦不脱,

痰湿踞中,阳被阴遏。

腐苔如霉,或如腐脓,

胃气败坏,或有内痈。

十五

苔布满舌,邪气散漫,表证薄白;

白腻属痰,用药宜慎,防多变幻。

苔生一偏,中后或前,或左或右,

按部钻研,苔色变换,顺逆可寻:

由白而黄,黄退生新,此为顺象,邪解正胜。白黄灰黑,逐渐加甚,正气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骤退,不由渐化,邪气内陷,病危可怕。十六

食物染苔,注意分别。

枇杷橄榄,变黄变黑。

甜酸咸物,色酒果汁,

均能染苔,多白润舌。

十七

白苔主表,并湿虚寒。

苔白而滑,外感风寒。

白苔舌红,风温初染。

白苔转黄,邪气内传。

白苔绛底,湿遏热伏。

白苔粘腻,痰湿内搏。

白苔湿润,边尖齿印,

并兼胖舌,湿痰之证。

虚证白苔,望之明净,

舌多嫩滑,阳虚之证。

十八

黄苔主病,属里属热。

微黄不燥,初传当别;

黄而干燥,里热已极。

舌苔黄聚,阳明腑实。

燥生黑刺,或者发裂,

均为热深,阴液消失。

黄而滑腻,痰湿热结。

以上黄苔,均属热实。

别有一种,淡松花色,

色黄而淡,胖嫩舌质,

津润而冷,脾虚有湿。

十九

灰苔主病,寒热阴阳,辨在润燥,察之当详。由黄转灰,苔燥干厚,伤寒传经;里热证候。苔由骤见,并无积垢,薄而滑润,三阴证候。苔灰微黑,滑润舌质,痰饮水肿,细辨自识。二十

黑苔与灰,辨证相近,灰黑渐来,里热日深。黑而燥裂,津伤热盛。苔根黑燥,下焦热甚。均属实热,急下存阴。黑而滑润,阴寒直中;杂病阳虚,苔亦相同。

另一种人,平素痰饮,舌常灰黑,舌面滑润。证无险恶,切勿惊心。

二十一

平素体质,舌苔有别。

常见多苔,灰黄或白,

病在脾胃,属于湿热;

至有病时,苔反薄脱,

中气不足,留心辨识。

舌赤无苔,尖边红点,

见于平时,阴亏可验。

二十二

润燥厚薄,可知邪正;

察舌关键,辨证纲领。

润为津存,燥乃热乘;

厚是病进;薄为邪轻。

结合苔色,病情自明。

若因饮食,混冲当侦。

诊而后食,厚薄分清;

诊而后饮,润燥分明。

以上舌苔,牢记当真;

临证不惑,要用灵活。

【本人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修正】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 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 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 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 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 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 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反之,若舌苔由黑转黄再变为薄白,是邪热渐消,说明病退。 (5)指导临床立法及处方用药舌象的状况,是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如风温初起,外邪袭表,苔薄白为邪在卫分,可用辛凉宣透的银翘散或桑菊饮。苔若转成纯黄无白时,为邪入气分,同时若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症状者,可清气分之热,用辛寒清气的白虎汤。一旦舌色变成红绛,标志邪热已深入营分,可用清营透热的清营汤。若舌色变成深绛或紫绛,为邪热陷入血分,又宜用凉血散血的清热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等。 舌诊口诀 一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 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二 舌苔变化,各有分部:

中医各种口诀大总结

中医各种口诀大总结 , 舌诊顺口溜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

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舌诊心法和中医妇科口诀记忆法

[转] 舌诊心法 一、舌质 (一)红舌 凡见红舌,均系热证,凡温热病初起,舌质深红者都是伏气温病,因为郁热在里的缘故。 1.舌尖红赤起刺,系心火上炎,治宜清凉泻火。 2.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形者,系心火内燔,热毒熏蒸。 3.舌红中有红点者系热毒更盛。 以上二证均可于清凉泻火中加入解毒药品。 4.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觉潮润,扪之干燥无津者名镜面舌,系津液枯竭的现象,温病后期多见此舌。 5.舌淡红无色,干而不荣者,系心脾气血虚弱,胃津已伤,气不化液之证,用药不可过于寒凉,可仿炙甘草汤法治之。 6.舌四边色红,中心干燥,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无形之邪热灼伤津液,切忌早用咸寒滋腻血分的药品,以免邪不外解,有误病机。 7.红舌兼黄白苔者,系上焦气分之邪未尽,不可早用滋腻血分之药。 (二)绛舌 绛,系红色之深者,舌色由红而绛,乃热邪深入,由营分入血分的主要表现,以苔之有无,色之深浅、鲜晦,质之燥润、荣枯为辨证的准则。但必须结合其他营分血分的症状方能准确辨证。 1.舌绛而不干燥,兼有黄白苔者:系邪入营分血分,而气分之邪未尽,滓液未伤。治宜宣气透营,使邪仍由气分而解,不可单纯用凉血药,因血药滋腻,易致邪气遏伏,不能外透。2.舌纯绛无苔,色鲜泽者:乃舌苔尽化,邪已人营血。治宜清营凉血。若邪入心包络则神昏内闭,治宜清心开窍,轻者用菖蒲、郁金开之,重者用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芳香开窍;若兼火痰,必致痰火内闭,更当加西黄、川贝、竹沥、竺黄之类清火豁痰。 3.舌绛,兼有粘腻,似苔非苔现象者:乃营分有热,夹秽浊之气也。治宜清泄营热,兼用芳香逐秽之品。 4.舌绛,望之若干,扪之有津者:乃津液不足,湿热熏蒸,痰浊将要蒙蔽心包。急宜化痰泄浊,清心开窍。 5.舌绛而中心干燥者:系心胃火燔,劫灼津液也。治宜清营救液。 6.舌绛而光亮如镜者:系心营被灼,胃阴亦亡也。治宜急用甘凉濡润之品大剂频服,色转红活者可救,板滞者多不救。(红活、板滞系津液复与否的表现。) 7.舌绛苔少,兼脉虚气弱欲脱者:系温邪深入下焦,劫灼真阴,邪少虚多之证。治宜急用大剂咸寒救阴。兼手蠕动者,宜加潜阳之品以镇摄内风。 8.舌绛不鲜,舌质干枯而萎者:系肾阴将竭之危证。治宜急滋阴液,缓则肾阴涸极,无法挽救。 9.初起舌红绛无苔,经清营透泄治疗后,红绛渐退,苔垢渐生者乃伏气温病,由营分血分转出气分也。 (三)紫舌

佰福堂舌诊口诀

佰福堂舌诊口诀 欲识来君百病源,舌部气色仔细观。五部五色主五脏,表里虚实全昭然。舌为心窍主脾胃,脑肾肝胰外生殖。舌淡苔薄胃气存,纵然有病亦无碍。苔之五色分表里,苔之厚薄晓内外。表寒均薄各症兼,邪积苔厚内多实。由白而黄正胜邪,白黄灰黑渐加重。舌苔聚退不渐化,邪气内陷病危急。染苔一事要分清,枇杷橄榄变黄黑。白苔表湿并虚寒,苔白而滑感风寒。舌红苔白风瘟起,白苔转黄邪传里。白苔降底湿热伏,白苔粘腻主痰湿。虚症苔白多明净,舌嫩苔滑为阳虚。苔黄主病属里热,微黄不糙初传里。黄而干燥里已热,舌苔聚黄阳明实。黑生芒刺或发裂,热深腑实阴液伤。黄而滑腻痰湿热,黄而舌嫩为脾虚。津润而冷为有湿,边尖齿印亦痰湿。灰苔主病阴阳辩,由黄转灰热传里。苔灰薄滑三阴结,苔灰黑滑主痰饮。灰黑渐来里热深,黑而糙裂热极盛。平素痰饮苔灰黑,舌面润滑无险症。淡红明润气血充,干枯无血气将绝。心火炎上尖赤多,红在两边热肝胆。头痛失眠舌尖红,内热深重深红赤。舌心干红阴液动,镜面舌则多主凶。舌红而绛热传里,舌绛鲜明心胞热。干枯而萎肾枯竭,兼见嗌干命将倾。绛红少苔或舌裂,阴精将竭命难全。绛而粘腻湿挟痰,芳香化浊神功见。紫舌主病分阴阳,舌紫苔黄内积热。青紫浮滑中三阴,酒客瘀血舌紫斑。中心白滑醉伤寒,紫舌肿大酒毒患。光蓝无苔元气败,冲心危难命难全。舌蓝苔粉秽浊瘟,黄腻苔浊湿瘟热。黑主热重有阴阳,嫩滑而润寒极殃。粗涩干焦极热盛,坚敛苍老热壅结。浮肿虚寒亦痰湿,娇嫩齿印病属虚。纹在舌质如碎瓷,血热阴虚多见此。光刺阴伤病情重,无苔之舌定主死。舌生芒刺有黄黑,不论先后均化燥。舌体肿大痰热饮,瘦瘪诸虚症更急。痿降阴亏动无力,舌见淡红血气虚。舌体强硬风火痰,舌强瘫痪入心脾。赤肿而硬苔灰浊,无力颤动气血弱。伸舌不便病有三,燥寒痰涎病经脉。舌强语蹇风痰粘,舌歪一侧中经络。吐恶舐舌心脾热,小儿惊风亦常见。光红无苔病已深,舌卷卵缩命顷刻。熟读舌诊七诀歌,再世华佗神话传。

《中医舌诊歌诀》第3期,简单易懂,人人可学!

《中医舌诊歌诀》第3期,简单易懂,人人可学!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的必备技能,今天主要从苔色和苔质两方面讲解。 1.苔色 【歌诀】 舌苔颜色分四类,白黄灰苔与黑色, 白苔主表也主寒,特殊热证积粉苔。 黄苔热证和里证,灰黑热极或寒盛。 【内容】 (1)白苔主表证、寒证,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主热证。 表证——薄白苔。 寒证——舌淡苔白而湿润。 热证——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2)黄苔主热证、里证。 (3)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 灰而燥——热证。

灰而润——寒湿。 (4)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 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热极津枯。 苔黑而润滑——阳虚寒盛。 2.苔质 【歌诀】 薄苔主表风寒轻,亦可呈见常人中, 厚苔食浊痰湿重,燥苔津伤滑寒湿, 剥落总由胃气阴,镜面舌为胃大伤。 腐苔形如豆腐渣,食积痰浊和内痈, 腻苔细腻苔致密,痰饮湿热食顽痰。 【内容】 (1)厚薄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之苔。见于健康人,或疾病初期,病在表,病情轻,未伤胃气,舌苔无明显变化。 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主食浊、痰湿,主疾病在里,病情较重。 (2)润燥苔之润燥,是指舌苔湿润或干燥,通过观察舌苔湿润或干燥可以 了解津液盈亏变化。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表示体内津液未伤。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表示津液损伤。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主寒证、湿证。 (3)腐腻腐苔——苔质疏松而厚,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在舌面上,其边厚,边界清楚,极易脱落。是因阳热有余,胃阳蒸发食积痰浊所致,也可见于内痈。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苔面较光滑,其苔紧盖在舌面上,中、根部稍厚,边周较薄,擦之不去,刮之不脱。腻苔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主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证。 (4)剥落舌面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脱落处光滑无苔而可见舌质。根据剥落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前剥苔——舌苔前部剥落。 中剥苔——舌苔中部剥落。 根剥苔——舌苔根部剥落。 花剥苔或地图舌——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 类剥苔——舌面剥苔处并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 镜面舌——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是剥苔最严重的一种。 剥苔总由于胃气、胃阴亏损;镜面舌多见于重病阶段,胃阴干涸,

中医舌诊大全

中医舌诊大全 望舌 (1)原理:舌为心苗脾外候,肝肾经脉舌本流,脏腑精气荣舌上,观察舌象知病由,舌尖心肺中脾胃,边候肝胆肾根求。 (2)舌象:望舌当看质与苔,注意润燥和色彩,质候脏腑营血病,苔察胃气邪盛衰,淡红润泽正常舌,柔软灵活苔薄白。 舌象 望舌诊病很要紧,判断正气盛衰证。可察病位与病性,能审轻重断吉凶。 六淫浅深舌苔辨,五脏虚实舌质凭。舌为心苗脾外侯,肝肾经脉舌本流。 脏腑精气荣舌上,观察舌象知病由。舌尖心肺中脾胃,边侯肝胆肾根求。 望舌面向日光源,伸舌平展要自然。不可用力或卷缩,排除染苔辨周全。 望舌当看质与苔,注意润燥和色泽。质侯脏腑营血病,苔察胃气邪盛衰。 淡红润泽正常舌,柔软灵活苔薄白。 (一)望舌质(神、色、形、态) 1,望舌色 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 淡白舌是虚寒证,气血两亏瘦薄形。阳虚寒湿舌胖嫩,滑润多津齿痕明。 红舌主热分虚实,润燥色泽详辨之。实热红干有裂刺,鲜红少苔阴虚舌。 绛舌里热色深红,干裂芒刺热入营。少苔而绛虚火旺,阴竭枯萎镜面同。 青紫舌干属热极,淡紫湿润寒盛医。青紫而暗有斑点,痛有定处是血瘀。

2,望舌形 舌形----老嫩、胖大、肿胀、瘦薄、裂纹、芒刺、齿痕、舌下络脉舌体细嫩主虚寒,粗老坚敛实热烦。瘦薄阴亏气血弱,胖大阳虚热湿痰。 裂纹白虚红主热,芒刺热盛发疹斑。齿痕阳虚水肿病,光滑如镜阴精干。 舌态-----强硬、震颤、歪斜、萎软、短缩、吐弄 舌强实证中风歪,痿软气血阴虚态。久病肝风舌振颤,吐弄心脾热为灾。 短缩淡寒红绛热,胖滑痰湿正气衰。 (二)望舌苔 1,望苔色-----白色、黄色、灰黑色 白苔薄滑主表寒,表热苔见薄白干。厚腐食浊滑痰饮,白砂白粉温湿缠。(白痧白粉瘟疫缠) 舌苔黄干里热蒸,深黄热重浅黄轻。黄滑粘腻多湿热,焦黄燥裂腑实成。 灰黑苔主寒热极,灰轻黑重性质一。热极津枯苔燥裂,淡嫩润滑虚寒居。 2,望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真假苔 苔质必须综合观,实热苔黄舌红干。虚寒苔白舌淡润,舌红苔白虚热痰。 苔薄邪浅厚邪深,干燥伤津润有津。滑腻痰湿阴邪盛,厚腐食痰阳热分。 舌苔花剥胃气弱,光洁如镜竭胃阴。有根坚敛实热证,无根浮涂胃衰因。 *望小儿指纹----3岁以下,分、气、命 纹红表寒紫热征,黄虚黑淤青痛惊,风关病轻气关重,命关见之病属凶。 浮显在表沉在里,观纹形色知病情。 ### 望排泄物

【中医口诀:舌诊】

【中医口诀:舌诊】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

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痰饮热湿。舌体瘦瘪,诸虚证急。 (12)软而柔和,正常舌质,运动灵活,气血相得。痿绛阴亏,运动无力,色见淡红,气血虚极。舌体强硬,风火痰别:舌强瘫痪,心脾风入;赤肿而硬,心火已极;痰肿而硬,苔浊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无力,颤动属虚。舌欲舒伸,根如线牵,其因有三,燥寒痰涎,均病筋脉,舌强语蹇。燥干寒急,风痰粘连。舌舒痰热,麻痹虚证。歪于一侧,风中络证。吐弄舐唇,心脾积热,小儿惊风,常可见得。舌忽缩短,干红阴损;白润寒凝;粘腻痰卷。 (13)有根无根,亦须分别,中气存亡,有关得失。有根之苔,从舌生来,紧贴舌面,均匀铺开。无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围净洁,如涂舌面。

“舌象”汇总,舌诊顺口溜!学会顶半个中医

“舌象”汇总,舌诊顺口溜!学会顶半个中医 (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 (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 (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

中医口诀大总结!

中医口诀大总结! 舌诊顺口溜 (1)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2)舌苔变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中央胃腑,舌根属肾,四畔脾土,舌之两旁。肝胆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3)辨舌津液,润燥滑涩。润多正常,湿厚属湿。润而多津,滑苔之色。涩又浮粗。燥则津劫。 (4)有神无神,别在荣枯。荣为荣润,津液充布;红润鲜明,气血丰富。枯无血色。正气将竭,津乏干枯,病属危急。 (5)红舌主热,尚多分别。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红在舌边,肝

胆有热。温病初期,尖边多赤;见于杂病,心肝之色;头痛失眠,烦躁便实。红色鲜艳,亦各有殊;温病热甚,杂病阴虚。舌心干红,阴液被劫。光嫩无津,为镜面舌;病多主凶,津液枯竭。若气血虚,淡红舌质。 (6)绛色深红,温热传营。纯绛鲜泽,包络热盛。干枯而萎。涸竭肾阴;兼见嗌干。大命将倾。更有一种,绛舌少苔,甚至舌裂,阴液将殆。绛舌粘腻,似苔非苔,湿邪挟浊,芳香宣开。望之若干,扪之有津,津液已伤,湿热熏蒸,浊痰蒙窍,清泄生津。 (7)紫舌主病,有阳有阴;有苔无苔,主要区分。润燥深淡,满舌或斑,主病不同,轻重两般。黄苔紫舌,脏腑积热;兼见干燥,通下为急。舌见青紫,浮苔滑润。伤寒初,直中三阴。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润,或见灰苔,重则满舌,轻则斑块;痛久入络,与此同类。酒客成积,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后伤寒。紫舌肿大,酒毒为患,冲心危险,性命难挽。 (8)蓝色变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气未竭。光蓝无苔,色萎不泽,证极危险,元气败绝。蓝不满舌,主证各别:瘟疫秽浊,兼苔粉白;黄腻浊苔,湿温郁热;苔滑中蓝,湿痰之舌。 (9)黑主重病,有阴有阳:嫩滑湿润,寒极为殃;粗涩干焦,热极所伤。血已败坏。古称死证。辨准早救,或可得胜。 (10)苍老娇嫩,亦要分析:坚敛苍老,实热壅结,神气尚存,病多属实;浮肿虚寒,亦属痰湿。娇嫩齿印。虚弱之识。 (11)纹剥芒刺,各有标志:纹在舌质,几如碎瓷,血虚热甚,亦见阴虚。剥如剥落,一块光洁,阴伤现象,每难填没。病情更重,整舌剥脱。舌生芒刺,有黑黄色,不论前后,化燥之志。舌体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