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舌象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学——舌象综合分析

1.绛舌所主的病证是

A.热入营分证

B.热入血分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郁气滞证

2.热人营分的常见舌象是

A.舌红苔黄

B.舌绛苔灰

C.舌绛少苔

D.舌紫苔黑

ABC C

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

要点一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体颜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一) 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久暂,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的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以及运行的畅滞,或为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二) 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

1.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热极津伤;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等病理特征。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

多提示病因病机复杂,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红绛舌白滑腻苔,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内阻,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

(三) 舌象的动态分析

无论外感与内伤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因此观察舌象的动态改变,

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

1.外感病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邪由表人里;舌苔由白转黄,为病邪化热的征象。

2.舌色转红,舌苔干燥为邪热充斥,气营两燔。

3.舌苔剥落,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气阴俱伤。

4.在内伤杂病的发展过程中,舌象亦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中风病人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如舌色由淡红转红,转暗红、红绛、紫暗,舌苔黄腻或焦黑,或舌下络脉怒张,表明风痰化热,瘀血阻滞。反之,舌色由暗红、紫暗转为淡红,舌苔渐化,多提示病情趋向稳定好转。

要点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象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故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判断邪正盛衰

血尹示员邪正的盛衰能明显地在舌上反映出来,如气血充盛则舌色淡红而润;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气滞血瘀则舌色青紫或舌下络脉怒张。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舌苔有根,表明胃气旺盛;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表明胃气衰败等。

(二) 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特征亦各异。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外感风热苔多薄黄。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热为病,则舌红苔燥;瘀血内阻,舌紫暗或有瘀点等。故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辨别。

(三) 辨别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以外感温热病而言,其病位可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邪在卫分,则舌苔薄白;邪人气分,舌苔白厚而干或见黄苔,舌色红;舌绛则为邪人营分;舌色深红、紫绛或紫暗,舌枯少苔或无苔为邪人血分。说明不同的舌象提示病位浅深不同。

(四) 推断病势进退

病情发展的进退趋势,可从舌象上反映出来。从舌苔上看,舌苔由薄转厚,由白转黄,由黄转焦黑色,苔质由润转燥,提示热邪由轻变重、由表及里、津液耗损;反之,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变润,为邪热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趋势转变。若舌苔突然剥落,舌面光滑无苔,是邪盛正衰,胃气、胃阴暴绝的征候;薄苔突然增厚,是病邪急剧人里的表现。从舌质观察,舌色淡红转红、绛,甚至转为绛紫,或舌上起刺,是邪热深人营血,有伤阴、血瘀之势;舌色由淡红转为淡白、淡青紫,或舌胖嫩湿润,则为阳气受伤,阴寒渐盛,病邪由表人里,由轻转重,由单纯变复杂,病势在进展。

(五) 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薄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之象,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编辑:青柠

中医诊断学——舌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 细目一舌诊原理 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 (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 (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③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2.强硬舌: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①舌红绛少津而强硬:多因邪热炽盛。 ②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多见于风痰阻络。 ③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多为中风先兆。 3.歪斜舌: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颤动舌:肝风内动 ①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②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③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④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所致 6.短缩舌:危重证候的表现。 小结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要点四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 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望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灵枢·经脉》日:“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等。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金匮要略》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一为有瘀血。”以舌青作为有瘀血的依据。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记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进行病机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对辨舌验齿尤为重视,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近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更加深人.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拓展。 第一节舌诊概说 一、舌的形态结构 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故《灵枢·经脉》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领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中藏经·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说:“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舌肌是骨骼肌,呈纵行、横行和垂直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缩、卷曲,柔软而无偏斜,保证了舌的功能活动。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医称为舌面,下面叫舌底。舌背又分为舌体和舌根二部分,舌体和舌根之间有一条人字界沟。伸舌时一般只能看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望舌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望舌 舌诊原理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舌象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 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的病变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 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另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诊的方法 舌诊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

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2.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3.刮舌与揩舌 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望舌的注意事项 光线影响 饮食或药品影响 如进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复摩擦,使舌苔由厚变薄;饮水后,可使干燥舌苔变为湿润。进食辛热食物,舌色可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色转为绛色。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见黑腻苔或霉腐苔。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

中医诊断学——舌象综合分析

中医诊断学——舌象综合分析 1.绛舌所主的病证是 A.热入营分证 B.热入血分证 C.阴虚火旺证 D.肝郁气滞证 2.热人营分的常见舌象是 A.舌红苔黄 B.舌绛苔灰 C.舌绛少苔 D.舌紫苔黑 ABC C 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 要点一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体颜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一) 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久暂,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的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以及运行的畅滞,或为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二) 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 1.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热极津伤;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等病理特征。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 多提示病因病机复杂,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红绛舌白滑腻苔,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内阻,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 (三) 舌象的动态分析 无论外感与内伤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因此观察舌象的动态改变,

中医诊断学-舌诊

舌诊 1.热盛伤津,气血壅滞的舌象是 A.全舌青紫 B.舌有紫色斑点 C.舌色淡红泛青紫 D.舌淡紫而湿润 E.舌紫红干枯少津 答案:E 2.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致寒凝血瘀的舌象是 A.全舌青紫 B.舌有紫色斑点 C.舌色淡红泛青紫 D.舌淡紫而湿润 E.舌紫红干枯少津 答案:D 3.伤阴或气血两虚可见舌的形态为 A.痿软 B.强硬 C.颤动 D.吐弄 E.短缩 答案:A 4.心脾有热可见舌的形态为 A.痿软 B.强硬 C.颤动 D.吐弄 E.短缩 答案:D 5.老舌表现为 A.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B.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 C.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 D.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E.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 答案:A 6.嫩舌表现为 A.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B.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 C.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 D.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 E.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 答案:B 7.舌色红绛而干,舌体短缩者,属

A.气血两虚 B.寒凝筋脉 C.痰浊内蕴 D.热盛伤津 E.风痰阻络 答案:D 8.舌苔黄腻而厚者,属 A.痰浊内阻 B.寒温内阻 C.脾胃湿热 D.脾虚湿困 E.痰热内蕴 答案:E 9.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者,属 A.痰浊内阻 B.寒温内阻 C.脾胃湿热 D.脾虚湿困 E.痰热内蕴 答案:C 10.舌嫩色淡白的主病是 A.瘀血内停 B.邪热亢盛 C.气血不足 D.阴虚火旺 E.脾胃湿热 答案:C 11.舌瘦薄色淡白的主病是 A.瘀血内停 B.邪热亢盛 C.气血不足 D.阴虚火旺 E.脾胃湿热 答案:C 12.舌淡白胖嫩而舌体短缩者,属 A.气血两虚 B.寒凝筋脉 C.痰浊内蕴 D.热盛伤津 E.风痰阻络 答案:A 13.舌红绛、苔白滑腻者,主 A.真热假寒 B.热入营血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 公元前310年,**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汉代*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 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清·*坤安《伤寒指掌》也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必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此要法也”。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辩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可见舌诊是中医学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家都十分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至于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大肠、胆之经气,也可间接的通达于舌。 舌为心之苗,为脾之外候。在脏腑中尤以心和脾,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质的血管丰富,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舌的灵活运动可调节声音形成语言,又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淡红舌舌色淡红润 泽、白中透红 常人,气血调和。病轻。 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浅 淡,白色偏多 红色偏少 气血两虚、阳虚、寒实 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 ③寒实或亡阳 枯白舌舌色白,几无 血色 主脱血夺气,病情危重 红舌正常舌色红, 甚至呈鲜红 色。红舌可见 于整个舌体, 亦可只见于舌 尖、舌两边 主实热、阴虚 ①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 略红 ②实热证:舌体不小,色鲜红 ③心火上炎:舌尖红 ④肝经有热:舌两边红 ⑤虚热证: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 红光无苔 绛舌较红舌颜色更 深,或略带暗 红色 主热盛、阴虚火旺 ①热入营血:舌绛有苔 ②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③血瘀:舌绛少苔而润 紫舌①全紫舌:全 部紫色,或局 部青紫斑点 ②淡紫舌:淡 而泛现青紫 ③紫红舌:红 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 ①瘀血:全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 ②青紫舌:血脉凝滞,阴寒凝滞,热毒炽盛, 外伤 ③淡紫舌:阴寒内盛、血瘀、阳衰

而泛现紫色 ④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 ⑤斑点舌:局部青紫色斑点④紫红舌、绛紫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 软,舌色较暗 实证 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 胖舌舌淡胖嫩(阴证)脾肾阳虚 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先天性舌血管瘤无全身辩证意义 瘦舌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点刺舌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 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 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 舌边生点刺肝胆火盛 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 裂纹舌舌红降而有裂纹热盛伤津 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 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盛 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称先天性舌裂 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 痕 先天性齿痕舌 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痿软舌伤阴气血俱虚舌痿软,淡白无华气血俱虚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 【【舌象与诊断】】 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之脉挟舌本,足厥阴(肝经)之脉络舌本,足太阴(脾经)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1、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2、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裂纹舌主病: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

中医诊断学-舌象

中医诊断学-舌象 《中医诊断学》望舌部分知识在《中医诊断学》中属于重点、难点,知识比较琐碎,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考;为了方面大家记忆,在这里单独把“舌色变化”部分知识拿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一)淡白舌 (1)表现特征: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者(枯白舌)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气血两亏,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1)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水湿内停。 2)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亏。 (二)淡红舌 (1)表现特征:淡红舌指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之轻者。淡红舌为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若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三)红舌 (1)表现特征: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的表现。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 (2)临床意义:红舌主实热、阴虚。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或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故舌色鲜红。 1)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期。 2)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多属实热证。

3)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5)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 (四)绛舌 (1)表现特征:绛舌指舌色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的表现。 (2)临床意义: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其形成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或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五)青紫舌 (1)表现特征:全舌呈现青紫色,或局部出现青紫斑点的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舌体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者,为斑点舌。 (2)临床意义:紫舌,主血行不畅。 1)全舌青紫: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2)舌有紫色斑点: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3)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 4)舌淡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致寒凝血瘀。 5)舌紫红或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中医诊断学——舌诊速记

中医诊断学——舌诊速记 一、舌诊 (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 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 ·老舌:实证 ·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

湿盛虚浊相搏上渍。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 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 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 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 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 1、苔色: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 舌诊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舌诊 [目的要求] 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和舌象分析要点。 [教学内容] 1.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 事项。 2.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的表现、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 4.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 一、舌诊概说 1.熟悉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 2.熟悉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质与舌苔;舌的形态结构。了解舌的组织机构;舌乳头的分类及各种乳头的形态特征;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的影响。 3.熟悉脏腑在舌面的分布理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4.熟悉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了解刮舌、 揩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5.掌握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熟悉舌象的生理变异;望舌质、望舌苔的临床意义。 二、望舌质 1.掌握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表现、临床意义。 2.掌握正常舌形的特征;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舌形的表现、临 床意义。

3.掌握正常舌态的特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态的表现、临床意义。 4.熟悉诊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三、望舌苔 1.掌握舌苔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苔质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四、舌象综合分析 1.熟悉舌之神气(有神、无神)、胃气(有胃气、无胃气)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临床意义。 2.熟悉临床常见舌象的临床意义。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诊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知识要点!

一、舌诊的方法 1.诊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伸舌姿势: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观察的一般顺序是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二、正常舌象 1.特征: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干湿适中。 2.意义: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望舌体: 一、舌色 1.淡红舌: 特征--舌体淡红而润泽。 意义--正常人气血调和的征象;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脏腑。2.淡、白舌: 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多红少,称为淡舌;舌色白,全无血色,称为枯白舌。 意义--主气血两虚,主阳虚。 3.红、绛舌: 特征——舌色较正常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者,称为绛舌。意义——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绛舌比红舌热深。 成因--邪热亢盛;热入营血;阴虚火旺。 主病规律——(1)红绛有苔--实热证。(2)红绛无苔或少苔--虚热证。 4.青、紫舌: 特征——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称为青紫舌。

舌淡而泛现青紫色,称为淡青紫舌; 红绛舌泛现青紫色,称为紫红或绛紫舌; 舌面局部见青紫色斑点,不高于舌面,称为“瘀斑舌”或“瘀点舌”。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成因——阴寒阳虚;热入营血;气滞或气虚;暴力外伤。 主病规律: (1)舌色淡紫或紫暗而湿润——阳虚阴盛或气虚气滞。 (2)舌紫绛苔少而干——营血热甚。 (3)青紫肿大——中毒。 (4)舌色青——寒凝血瘀 二、舌体的形质 1.荣、枯:是估计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 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有神,主病吉。 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属无神,主病凶。2.老、嫩:是判断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主实证。嫩舌——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主虚证。3.胖、瘦: 胖舌 特征——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 意义——多属水湿停滞。 主病规律: (1)舌胖色淡白——气虚、阳虚。 (2)舌胖色红——里热。 (3)舌胖色紫暗——中毒。 瘦舌 特征——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意义——舌失濡养。 主病规律: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望舌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望舌 [单选题]1.望舌诊的临床意义是 A.判断邪正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推断病势进退 D.区别病邪性质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江南博哥)案:E 参考解析: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邪正盛衰; (2)区别病邪性质; (3)辨别病位浅深; (4)推断病势进退; (5)估计病情预后。掌握“舌象综合分析”知识点。 [单选题]2.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 A.舌苔的有无 B.舌苔的厚薄 C.舌苔的颜色 D.舌苔的真假 E.舌苔的润燥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浅深。掌握“舌象综合分析”知识点。 [单选题]3.舌苔薄白而干者多见于 A.湿浊中阻 B.食积内停 C.脾肾阳虚 D.外感风热 E.燥热伤津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苔薄白而干多见于外感风热。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故根据题干所问,最佳的选项是D。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4.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多见于 A.湿浊中阻 B.脾肾阳虚 C.食积化热 D.风热表证

E.外感瘟疫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故此题的最佳选项是E。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5.外感秽浊与热毒之邪相合的舌象是 A.白腻苔 B.黄腻苔 C.积粉苔 D.灰黑苔 E.腐苔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掌握“望舌苔-苔色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知识点。[单选题]6.舌红胖大多见于 A.脾肾阳虚 B.心脾热盛 C.水湿内停 D.脾胃湿热 E.阴虚火旺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呈现青紫肿胀。掌握“望舌质-舌神变化、舌色变化、舌形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知识点。 [单选题]7.舌中部点刺者多为 A.肝胆火盛 B.心火亢盛 C.肺热壅盛 D.胃肠热盛 E.大肠湿热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刺舌是指舌乳头高突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又称芒刺舌。 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因此本题选D。掌握“望舌质-舌神变化、舌色变化、舌形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知识点。

教你舌诊一看就明白

教你舌诊一看就明白 第一章望诊 - 第五节舌诊譬如北辰春草... 腻苔例图→第一章望诊主讲:顾红卫第一章望诊(舌诊)主讲:顾红卫第五节舌诊概述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一、舌诊概说1.舌的组织结构2.舌诊原理3.舌体分候脏腑理论4.方法和注意事项4.1舌诊的方法4.2注意事项5.舌诊的内容6.正常舌象7.舌象的生理变异1.舌诊概说——舌的组织结构舌的结构舌是口腔中一个重要的肌性器官,它附着于口腔底、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舌两边称为舌边。舌色深红者,称为绛舌。 zhuang-jr—医疗养生保健—中医学中医诊断学...养生修行图书... 舌淡红而有齿痕,老嫩适中。舌淡红偏暗,边有齿痕。淡红光莹舌(镜面舌)淡红光莹舌。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与黑点,色泽晦暗。舌淡红,边有许多红点,有齿痕。舌淡红,有齿痕。淡红瘀斑黑点舌白润略厚苔。舌淡红,有齿痕,中显淡紫瘀斑,有红黑小点。舌淡红,胖大而有齿痕,色泽晦暗而有青紫瘀斑。舌质淡红,舌尖略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淡红舌花剥苔(地图舌)舌质淡红。淡红舌白腻花剥苔(地图舌)舌质淡红,舌体左歪。 舌诊中脏腑对应的各部位分属图mbnnn001 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如并发败血症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舌象图谱说明1.正常舌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11.淡红紫斑舌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望舌的方法行OIO者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绛舌一般为红舌进一步发展所致。【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舌象特征】舌

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

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之一,而舌诊则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舌诊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来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及病情轻重。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正是快速准确地分析舌象的一个服务工具,走进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舌质 舌质分为淡红色(少阳证)、红色(阳证)、暗红色(阴证)、淡白色(太阳证)、白色(阴证)、紫色(心包证)。 1.淡红舌:表明病位在少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2.红舌:表明病位在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3.暗红舌:表明病位在阴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4.淡白舌:表明病位在太阳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5.白舌:表明病位在阴脉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6.紫舌:表明病位在心包经或与之相连的脏腑所在部位。 二、舌苔 舌苔的厚薄程度可以反映病情,厚者多是实热,薄者多是虚寒,下面来说说舌苔的分型。 1.白苔:多为寒湿痰浊内盛,不能化热。 2.黄苔:多为暴乱之毒,郁居气分而不得流通,毒邪蕴结所致。 3.薄白苔:多为虚寒证。 4.薄黄苔:多为脾胃虚弱,病邪入侵。 5.厚苔:多为实热证。 三、舌型 舌型也是中医诊断学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血运行,上下升降功能和脏器功能活动情况。 1.正常舌:舌型形态无异常。 2.齿痕舌:因舌侧面津液分泌减少而受到口腔内牙齿的压迫,所以在舌的两侧留有牙齿印记。

3.浅裂舌:指舌面中央有浅裂,舌苔白薄。 4.卷舌:舌两侧向上翻卷。 5.胖舌:指舌头偏大,厚重、向外侧卷起或舌体肥大松软。 四、舌边 舌边的变化也是中医舌诊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1.齿痕:边缘呈不规则状。 2.瘀斑:舌边有淤血的出现。 3.弯曲:舌的形状不正常,呈现弯曲的状态。 总的来说,中医舌诊的要义就是要全面、准确地分析舌象,抓住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维护,比如多喝清淡的水,保持口腔的清洁,少吃辣味等等。希望大家平日里也可以关注舌象,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学舌诊口诀,为自己身体的健康多一份关注。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 1.青紫舌的形成原因有A.血脉凝滞B.阴寒凝滞C.热毒炽盛D.外伤 2.紫舌可见于A.热极B.寒极C.痰湿D.肾虛 答案:ABCD,AB 细目四望舌苔要点一苔质变化 (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一)薄、厚苔 1.表现特征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2.临床意义 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1)薄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成。故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2)厚苔是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所致,故厚苔主邪盛人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3.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人里,为病进。

(2)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人里;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二)润、燥苔苍白 1.表现特征 (1)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滑苔电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3)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4)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2.临床意义 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 是正常的舌苔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2)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外感寒邪、湿邪,或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内生,均可出现滑苔。 (3)燥苔 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4)糙苔 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症。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3.舌苔润燥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润变燥 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2)舌苔由燥变润 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湿邪苔反燥而热邪苔反润者,如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则舌苔反燥;热邪传人血分,阳邪人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均宜四诊合参。 (三)腻苔

中医诊断学学习心得(望诊·舌诊2)

中医诊断学学习心得(望诊·舌诊2) 欢迎大家来学习《中医诊断学》,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舌诊的内容。以下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四、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诊的内容 舌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舌质,即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望舌质包括舌的神、色、形、态四方面,以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感衰。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两方面,以察病位的浅深、病邪的性质、邪正的消长。舌诊时,必须全面观察舌质与舌苔,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二)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来说,舌质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三)舌象的生理性变异 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可产生生理性变异。因此,在掌握正常舌象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了解生理性变异的特征、原因及其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才能知常达变,避免误诊。 1.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是舌象生理性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儿童阴阳稚弱,脾胃功能尚弱,生长发育很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故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老年人精气渐衰,气血常常偏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舌色多暗红。 舌象一般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但女性受月经周期的生理影响,在经期可以出现舌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 2.体质禀赋因素 由于先天禀赋差异,每个人体质不尽相同,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辨舌指南》曰:“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洁者,有稍生苔层者,有鲜红者,有淡白色者,或为紧而尖,或为松而软,并有牙印者......此因无病时各有禀体之不同,故舌质亦异也。”临床肥胖之人舌质多见胖大而色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于先天性者,除有相应病理表现外,一般情况下多无诊断意义。 3.气候环境因素 季节与地域的改变会引起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舌象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季节方面,夏季暑湿盛行,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偏薄、偏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在地域方面,我国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偏寒冷干燥,均会使舌象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