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作者:梁清梅吴祖怡李雅诗

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18期

[摘要]近年來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文章将从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通过对266位广州市城区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列联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和使用logistic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龄老年人、无退休金和退休前职业是体制内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较高。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积极老龄化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2b19367580.html,ki.zgsc.2021.18.140

1 引言

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有关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那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就踏入了老年型社会。由国家统计局2019年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老年抚养比为19.6%,较上一年度的16.8%,增幅为11年来最大,并呈老年抚养比加速增长的趋势。随着老龄化的加深,我国的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加深,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由于医学水平的进步,人的寿命延长而退休年龄却不变,这在一定层面上相当于提前退休,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养老体系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不足导致政府的养老支出大大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养老压力,这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二次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老年是人生当中必定会经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老年人身体机能和精力渐渐不如年轻人,但这不意味着老年人就一定要退出社会生活。老年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价值,老年人本身的人力资本是不可忽视的,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使得“老有所为,老有所终,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一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

根据2019年广州市《数据手册》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530.59万,老年人口占比18.43%。预测到2030年,广州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21万。近年来广州市的养老问题越发突出,老城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空巢化问题严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纯老”家庭。为何老年人再就业率低呢?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在老年时应该安享晚年或者为子女带孙子;其次是企业的劳动年龄的歧视,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人由于年纪大、精力和学习能力不如年轻人,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远远少于年轻人,因而选择不在聘请老年人再就业;最后是老年人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和知识技能不足也导致他们不再选择再就业。正是由于种种因素的束缚,研究如何促进广州市老年人提高再就业率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以广州市为例通过研究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来研究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通过研究对建立城市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供依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人的年龄界定

根据国际上对老年劳动力的划分标准,一般把60~69岁的老人称为低龄老年人,把70~79岁的老人称为中龄老年人,将80岁以上的老人称为高龄老年人。[3]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一般具有身体状况良好、头脑清断、就业意愿较强的特征,是老年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本文中将老年人群体标准界定在60岁及以上。

2.1.2 老年人再就业概念的界定

老年人口再就业,主要是指老年职工退休以后仍被单位聘用获取一定的收入,可能是原单位也可能是其他用人单位。

(1)文献综述。在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颇多。张翼(1999)在20世纪末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月退休金收入、文化程度、广人均收入等会影响退休职工再就业。[4]陈贵富等(2016)基于CHNS面板数据对我国老龄人口劳动参与和就

业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低龄、大专以上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中部和东部地区、调查失业率低、自雇就业率和工业产值占比低的地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率相对较高。[5]

基于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对个体价值实现的角度的研究,研究发现,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可以激发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对改善代际关系、发挥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扭转家庭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董之鹰把实现老年社会角色的转换价值作为衡量现代老年人口是否幸福的决定因素,把老年人追求人生终身价值的实现作为创建21世纪老龄社会的目标。他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人人共享的,不分年龄,但老年人在分享成果的同时,也要转换角色,不再单独地依靠国家和家庭的帮助和照料养老,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老年人的潜能,让老年人投身于社会发展中,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年人的终身价值的观点。[6]

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的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老年人再就业有助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袁廿一,2011),[7]既可以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龚红,2014),[8]又能提升储蓄、拉动消费(田立法等,2014)。[9]熊必俊详细论述了老有所为理论,他指出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人口老龄化完全可以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可以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他指出要想使我国老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老年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为我国的稳定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作贡献”。即老年人再次投身于社会中,“参与社会发展”。[10]前人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发展上,并未以真正再就业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而且少有对广州市老年人再就业情况的研究,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选取性别、年龄等为解释变量

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致力于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数据来源

文章调查数据来源于生活在广州市内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了使得调研数据更有代表性,此次调研根据广州市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选取了天河、海珠、荔湾、白云、番禺这五个老年人口分布较多的区进行了调查。问卷沿用了王坤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涉及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问题。本次调查一共发放313份问卷,回收313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66份,有效问卷率为85%。

3.1.1 数据的基本特征与列联分析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现实情况影响,文章选取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退休金、退休前单位、家人态度和子女是否有经济支持8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11-13]文章采取列联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由以上列联表分析可知,70岁以下的老年人再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93.6%,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只占了6.4%,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率远远高于中高龄老年人,且相关系数显著;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再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72.3%,健康状况较差的占总人数的27.7%,这说明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β=3.335,p<0.1);除此之外,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再就业率低于无退休金的老年人,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故而很少再去选择就业,这也符合现实情况;文化较高的老年人再就业率反而低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β=2.956,p<0.05),这是由于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多数有退休金,生活保障得以满足并认为就业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故而选择再就业的可能性低;同时退休前的单位为体制内的老年人再就业率显著高于体制外的老年人(β=23.229,p<0.01),体制内的老年人多数知识文化水平高,拥有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经验,选择再就业时的机会明显多于体制外的老年人,找到工作的概率大于体制外的老年人,而且家人支持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家人反对的老年人。

在以上的分析中,性别因素和子女的经济支持因素并不显著,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老年时面对的劳动力市场差异大,对于女性,家政市场扩大对女性人员的需求也大;而男性却没有这种待遇。招男性老年人的劳动力市场多为清洁工和小区安保人员,市场小于女性,因此在客观事实方面导致了男性女性就业不显著。如今家庭养老模式渐渐在弱化,政府养老模式在变大,所以子女的经济支持并不会影响到老年人是否再就业。

所以根据以上初步分析将性别和子女的经济支持两个因素剔除在外,将剩下的因素纳入模型中。

3.1.2模型设定及回归分析

(1)模型设定。文章致力于研究影响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因素,因变量是否再就业是一个二分变量,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如下:

Lnpi1-pi=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1)

其中X1~X6分别为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退休金、退休前单位、家人态度6大因素。对logistic模型的参数估计一般采用的是极大似然,其似然函数如下:

L=∏Ni=1piYi1-pi1-Yi(2)

最大化似然函数又等价于最大化其对数,一般来说将似然函数转换为对数似然函数会使最优化问题更加简单,其似然对数函数如下:

lnL=ln∏Ni=1piYi1-pi1-Yi=∑Ni=1(Yilnpi+(1-Yi)ln (1-pi))(3)

其中pi可以理解为第i个样本再就业的概率;Yi表示样本i是否再就业,Yi=1表示再就业,Yi=0表示没有再就业。极大似然估计就是得到使对数似然函数Ln(L)最大化时的参数b1、b2、b3、b4、b5、b6,是否再就业为因变量,“1”代表已再就业,“0”代表没有再就业。

(2)回归结果分析

文章使用软件SPSS 20.对以上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根据结果显示年龄、退休前职业单位和有无退休金这三个因素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是显著的(p<0.05)。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远远高于中高龄老年人,这是因为低龄老年人具有身体状况较好、头脑清晰和就业意愿也比较强的特征,同时面向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机会也多,因此这部分群体再就业的可能性就大于中高龄老年人。退休金的有无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经济保障,所以是否选择再就業有很大一部分受退休金的影响。除此之外,退休前单位类型对老年人能否再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退休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老年人群体有着更高的学识和更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能,因此面向的再就业机会也多,得到工作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群体的老年人。

广州市是全国一线城市,有着很多群体和不同的老年人就业市场,不同就业市场的人力需求存在偏差,因此在文化水平因素方面,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不显著。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有

45%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原因是经济上的问题,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却占少部分,故而如今家人的态度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在健康状况方面也不显著,这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在填问卷时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并未很明确,自我身体状况感觉的偏差导致了该因素影响不显著。

根据该模型的综合系数检验(β=45.695,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州市老年人再就业的真实情况。

3.1.3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本所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3进行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HL指标为

2.343,其对应的自由度为4的卡方分布的显著性水平为0.673,远大于0.1,这说明有充分理由拒绝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假设,即说明模型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下很好拟合了现实情况。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数据来源

文章调查数据来源于生活在广州市内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了使得调研数据更有代表性,此次调研根据广州市老年人口的分布特点,选取了天河、海珠、荔湾、白云、番禺这五个老年人口分布较多的区进行了调查。问卷沿用了王坤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涉及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问题。本次调查一共发放313份问卷,回收313份问卷,有效问卷为266份,有效问卷率为85%。

3.1.1 数据的基本特征与列联分析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现实情况影响,文章选取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退休金、退休前单位、家人态度和子女是否有经济支持8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11-13]文章采取列联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由以上列联表分析可知,70岁以下的老年人再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93.6%,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只占了6.4%,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率远远高于中高龄老年人,且相关系数显著;健康狀况较好的老年人再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72.3%,健康状况较差的占总人数的27.7%,这说明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β=3.335,p<0.1);除此之外,有退休金的老年人再就业率低于无退休金的老年人,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有了生活的基本保障,故而很少再去选择就业,这也符合现实情况;文化较高的老年人再就业率反而低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β=2.956,p<0.05),这是由于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多数有退休金,生活保障得以满足并认为就业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故而选择再就业的可能性低;同时退休前的单

位为体制内的老年人再就业率显著高于体制外的老年人(β=23.229,p<0.01),体制内的老年人多数知识文化水平高,拥有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经验,选择再就业时的机会明显多于体制外的老年人,找到工作的概率大于体制外的老年人,而且家人支持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家人反对的老年人。

在以上的分析中,性别因素和子女的经济支持因素并不显著,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老年时面对的劳动力市场差异大,对于女性,家政市场扩大对女性人员的需求也大;而男性却没有这种待遇。招男性老年人的劳动力市场多为清洁工和小区安保人员,市场小于女性,因此在客观事实方面导致了男性女性就业不显著。如今家庭养老模式渐渐在弱化,政府养老模式在变大,所以子女的经济支持并不会影响到老年人是否再就业。

所以根据以上初步分析将性别和子女的经济支持两个因素剔除在外,将剩下的因素纳入模型中。

3.1.2模型设定及回归分析

(1)模型设定。文章致力于研究影响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因素,因变量是否再就业是一个二分变量,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如下:

Lnpi1-pi=b0+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1)

其中X1~X6分别为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退休金、退休前单位、家人态度6大因素。对logistic模型的参数估计一般采用的是极大似然,其似然函数如下:

L=∏Ni=1piYi1-pi1-Yi(2)

最大化似然函数又等价于最大化其对数,一般来说将似然函数转换为对数似然函数会使最优化问题更加简单,其似然对数函数如下:

lnL=ln∏Ni=1piYi1-pi1-Yi=∑Ni=1(Yilnpi+(1-Yi)ln (1-pi))(3)

其中pi可以理解为第i个样本再就业的概率;Yi表示样本i是否再就业,Yi=1表示再就业,Yi=0表示没有再就业。极大似然估计就是得到使对数似然函数Ln(L)最大化时的参数b1、b2、b3、b4、b5、b6,是否再就业为因变量,“1”代表已再就业,“0”代表没有再就业。

(2)回归结果分析

文章使用软件SPSS 20.对以上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根据结果显示年龄、退休前职业单位和有无退休金这三个因素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是显著的(p<0.05)。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远远高于中高龄老年人,这是因为低龄老年人具有身体状况较好、头脑清晰和就业意愿也比较强的特征,同时面向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机会也多,因此这部分群体再就业的可能性就大于中高龄老年人。退休金的有无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经济保障,所以是否选择再就业有很大一部分受退休金的影响。除此之外,退休前单位类型对老年人能否再就业有着重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退休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老年人群体有着更高的学识和更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能,因此面向的再就业机会也多,得到工作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群体的老年人。

广州市是全国一线城市,有着很多群体和不同的老年人就业市场,不同就业市场的人力需求存在偏差,因此在文化水平因素方面,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不显著。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有45%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的原因是经济上的问题,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却占少部分,故而如今家人的态度对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在健康状况方面也不显著,这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在填问卷时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并未很明确,自我身体状况感觉的偏差导致了该因素影响不显著。

根据该模型的综合系数检验(β=45.695,p<0.05)说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州市老年人再就业的真实情况。

3.1.3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本所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3进行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HL指标为

2.343,其对应的自由度为4的卡方分布的显著性水平为0.673,远大于0.1,这说明有充分理由拒绝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假设,即说明模型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下很好拟合了现实情况。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重新就业。然而,有一类老年人 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他们被称为“低龄老年人”。所谓低龄老年人,指的是60岁以下的老年人。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背景有多方面,即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个人因素:一些低龄老年人接受教育水平较低,工作经验较少,职业技能可能过时, 因此他们需要重新学习和提升技能以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社会因素:社会对老年人的观念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老年人也应该参与到社 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此外,退休金的不足也是激励老年人重新参与工作的原因。 经济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 仍需有收入来维持其生活水平。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有其优势。首先,低龄老年人拥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验,工作责 任心和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承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顾问工作。此外, 低龄老年人往往有一些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低龄老年人重新就业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老年人的“年龄歧视”问题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招聘流程中。许多公司更喜欢雇佣年轻的员工,因为他们相信年轻的员工更能适 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因此他们可能无法满足公司对新技术和创新的需求。 建议 对于低龄老年人,他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也应该在学 习和职业转型上保持积极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低龄老年 人的扶持和教育工作,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和激励机制,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同时,传 统企业也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指年纪较轻但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在退休后重新寻找工作并重新参加劳动力市场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个人经济情况的原因,退休金不足以满足生活需求,许多低龄老年人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福利政策的改善,低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好,仍然具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 目前,我国的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状况并不乐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率相对较低,远低于其他年龄段的就业率。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对于低龄老年人的需求不高,许多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年轻的毕业生。低龄老年人的就业能力与年轻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包括学历、技能等方面。 影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教育背景等。年龄是影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年龄越大,再就业的困难程度就越大。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身体状况较差,可能无法胜任一些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社会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对低龄老年人的需求、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如果劳动力市场对低龄老年人的需求不高,再就业的机会就相对较少。政府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支持也对其再就业产生影响。 针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例如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支持等措施。企事业单位应该改变对低龄老年人的就业观念,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低龄老年人自身也应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增加再就业的可能性。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视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问题,采取措施来促进其再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涉及到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老年人再就业现状 1.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就业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就业趋势呈现出明显特征。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率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继续从事工作或再度就业。 1.2 城镇老年人再就业行业及就业形态 城镇老年人再就业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文化教育行业。同时,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形态多样,除传统就业外,自主创业、兼职及灵活就业等形式也逐渐增加。 二、老年人再就业问题 2.1 就业竞争压力 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和人才流动性增大,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年轻人的竞争压力,对于一些技能相对较弱、适应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而言,再就业难度较大。 2.2 求职歧视现象 一些企业及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年龄歧视现象,对于老年求职者往往存有偏见,担心年龄过大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机会。 2.3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长时间脱离劳动力市场后,一些老年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已落后于时代发展,导致再就业时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缺乏竞争力。 三、解决办法 3.1 完善再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加大政府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关怀力度,提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老年人员就业权益保障,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养老观念教育。 3.2 提升老年人求职能力 建立老年人职业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老年人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确保老年人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3 鼓励创业和灵活就业 推动并鼓励老年人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及金融支持,激发老年人的创业热情。同时,提倡灵活就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兼职、零工等灵活就业形式,提高他们就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结论: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老年人自身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政策、法律保障和培训机制,同时鼓励创意创业和灵活就业,从而满足老年人在工作、社交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促进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并积极推动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有限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再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关怀力度;同时,提升老年人求职能力,建立老年人职业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越来越重要。老年人再就业对于维护其个人收入、保持社会参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其再就业意愿的高低也受到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老年人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意见,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现状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和再就业率的提高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性。 1、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现状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到个人性格、社会文化、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普遍存在,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再就业意愿会有所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在2019年达到了13.4%,而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长。 2、老年人再就业率的现状 老年人的再就业率在总人数中相对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困难和障碍。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约10%的人有工作。 三、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点、社会文化因素、经济条件及个人动机等。 1、个人特点 个人特点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经验等因素。老年人重新就业的难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健康状况也会是再

就业的制约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就业环境、社会认知、人才培养等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和培育较好的市场就业环境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而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态度和偏见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 3、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老年人再就业中最为核心的问题。经济条件包括再就业的薪酬待遇、职场福利、就业政策等。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行业,老年人的再就业倾向会更高。 4、个人动机 个人动机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动机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使命感、自我实现、经济需求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老年人再就业的动机和意愿。 四、老年人再就业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老年人再就业,政府和社会应重视老年人就业问题,建立严谨的就业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帮扶,提高老年人再就业的薪资待遇、职场福利和保障水平,并建立在不影响平民百姓正常就业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退休人员再就业门槛,鼓励老年人再就业。 同时,应该推广并宣传老年人就业岗位,发展老年人就业产业,扩大老年人就业渠道。同时还可以建立老年人就业促进机制,评估老年人再就业情况,建立老年人就业库。 此外,应建立老年人再教育体系,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老年人的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结论 老年人就业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探讨了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从个人特点、社会文化、经济条件及个人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因素。政府和社会应关注老年人就业问题,针对老年人再就业难度和问题,鼓励老年人就业,加强老年人就业政策制定,提升老年人再就业的机会和收益,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本。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低龄老年人 指的是那些退休后仍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意愿的人群,他们年龄较轻,通常在50岁到60 岁之间,但已经退休多年并对再就业感兴趣。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不仅与社会保障、 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关,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低龄老年人 再就业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其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机会的公平分配和经 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多种多样。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预期寿命不 断提高,导致了工作年限与寿命的巨大差距。一些低龄老年人退休后可能觉得生活单调乏味,也渴望继续为社会做贡献。退休金的问题也是促使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之一。由 于一些特殊原因,一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并不能享有足够的养老金或者生活津贴,因此只 能依靠再就业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再有就业环境的改善和社会对老年人劳动价值的认可,也是影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 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解决。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是就业歧视。由于一些用人单位对老年 人的偏见,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就业机会较少、薪酬待遇不公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其次是职业技能与就业需求的不匹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一些老年人的职业 技能可能已经过时,面对当下的就业市场需求,他们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更新和提升。再 有是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一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原 因无法胜任一些繁重或者高风险的工作。老年人再就业还涉及到社会保障和退休金问题, 需要面对诸多实际问题。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挑战需要通过综合性的研究和措施来解决。 探索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途径和方法尤为重要。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低 龄老年人再就业。政策层面可以对再就业老年人提供社会补助和优惠政策,鼓励其从事各 类劳动。社会需要保障低龄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用人单位应该改变就业歧视现象,提供 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再有,社会应该加大对低龄老年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更新力度,帮助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对于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问题也需要出台相应的 政策,保障低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综合政策、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力量,促进低龄 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 社会应该树立尊老爱老的理念,建立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就业环境。低龄老年人再 就业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行 动去关注和帮助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找到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原因和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低龄老年人开始寻求再就业的机会。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背景、现状和挑战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背景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指那些年龄介于50岁到65岁之间,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有意愿和能力参加社会劳动活动的老年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低龄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与传统的老年人相比,低龄老年人更具备再就业的条件,他们通常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技能丰富,也更愿意继续参与社会活动。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职场的竞争,这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在现实生活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并不容易。尽管他们身体健康,技能丰富,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和职场的竞争,很多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遇到了种种困难。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受到年龄歧视。很多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年轻人,认为他们更有活力和创造力,而忽视了低龄老年人的经验和稳定性。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职业转换的问题。很多低龄老年人原来从事的职业可能已经过时或者不再适合自己,因此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技能或者接受新的培训。由于长时间脱离职场,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也可能遇到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的问题。这些困难使得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再就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接纳低龄老年再就业。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补贴,鼓励企业招聘低龄老年人,推动企业正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社会可以加强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开展相关的再就业指导和培训课程,帮助低龄老年人更新技能,提高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再就业。个人也可以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适应职场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复杂而又新颖的课题,它既关乎着个体的生活和发展,又涉及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背景、现状和挑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所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低龄老年人重回职场,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老年人再就业分析

家庭结构变迁下的老年人再就业分析作者:*** 来源:《中国西部》2021年第06期

[摘要]文章从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出发,运用2018年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不参与子孙照料在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文章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年人综合服务网点,优化社区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促进家庭照护产业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再就业;家庭结构;子孙照料;人口红利 [中图分类号]C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21)06-0096-06 银发浪潮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使得家庭格局减小,养老模式发生改变,家庭赡养压力加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开发“长寿红利”成为当务之急,即老年人再就业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情况下,积极引导老年人再就业、增加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

展,保存社会人力资源,而且有助于改善家庭经济情况,减少家庭赡养压力,也有利于保持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 随着家庭与婚姻观念改变,家庭居住形态也发生改变,即很多年轻夫妻结婚后由以前仍然与父母在一起居住逐渐转变为远离父母住处,由此家庭成员数量缩小,家庭结构呈现以小家庭或者核心家庭为主的特征。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并承担其生活照料和隔代照料逐渐演变成与子女不同住,他们独立居住就会减少在子孙看护、家务料理等方面的家庭协助,也使得自己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发生改变,更多老年人倾向于再就业来改善经济状况,减少孤独感。本文主要基于家庭结构变化背景探讨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目前,一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老年人退休再就业意愿上。张翼等(2000)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主要集中于私营企业的临时性工作;求职途径主要依赖于强关系网,例如亲戚朋友等,人脉关系网越发达的老年人,其就业意愿越强烈。黄祖宏等(2013)认为由于女性在家庭照料中扮演主要角色,故独生子女父亲比母亲就业意愿更强,并且独生子女结婚使得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父母再就业意愿更大。 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原先职业、养老金水平、子女数量、子孙数量等。田立法等(2014)指出老年人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子女态度、受教育程度、当前收入情况和年龄。郑爱文等(2018)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如果老年人的年龄较低且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那么他们更愿意选再就业,而收入、教育并不具有积极影响。连茜平(2018)的研究认为健康状况、家庭支持、再就业经历等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诸如年龄、婚姻状况、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影响因素并不那么突出。由于使用数据及测量方法不同,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大相径庭,并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对于其家庭因素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家庭结构视角来分析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理论假说: 假说一: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假说二:不参与子孙照料在与子女不同住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一、实证设计与研究 1.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结构变化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模型设定为: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逐渐被社会所关注。然而, 与此同时,年轻人也面临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迫选择低薪、低收入的岗位。 一些低龄老年人则在积极就业,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本文将探讨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的情况和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1. 劳动力重返岗位 在退休后,“退休不褪色”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随着社会对老年人的认识逐渐改变,对老年人劳动力重返岗位的态度呈现出积极的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就业人口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6,远高于2000年的1/20。 2. 再就业需要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多数是因为退休后的兴趣爱好不尽于传统休闲娱乐,还因为需要 通过再工作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他们可能是因为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负担过重, 或因其他原因,反而比年轻人的经济支出更大。 3. 选择岗位 低龄老年人的就业选择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岗位。包括清洁工、保安等。而文职类岗位、高端科技职务等较少。一般来说,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没有进行过职业规划,缺乏继续深造、学习新技能的动力。 1.身体状况问题 低龄老年人因年龄逐渐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往往会有各种健康问题,如骨骼关节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再从事体力劳动岗位,容易由于身体原因而出现职业病和工伤事故。 2.职业技能问题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普遍存在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多数是退休前从事的传统工种,随 着技术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其技能并不符合当下的招聘标准。再加上退休后不再接触新 技能,导致在面试中泛滥。 3.心里压力问题 低龄老年人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往往由于口碑、长相等各种条件而面对强烈的竞争压力。同时,在职场中,年龄较大的人普通职工相比,往往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职场歧 视现象。 三、应对策略

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延迟退休是指将退休年龄推迟到原定退休年龄之后的一种现象。近年来,随着人口老 龄化趋势的加剧,延迟退休政策也逐渐被各国采纳。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以此为研究主题,探讨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 延迟退休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以延长老年人在职场上的工作 年限,提高劳动力供给。这样一来,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得以缓解,年轻人的就业机会相应 增加。延迟退休也减少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冲击,有利于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 发展。 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年轻群体,同时也会对中年和老年人群体产 生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本应该退休的工作岗位被延长使用,这就使得就业 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年纪较大的劳动者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往往需要面临更高的竞争,甚至可能面临被年轻人替代的情况。对于已经失业的中年和老年人来说,延迟退休政 策使得他们更难再就业,增加了他们的再就业难度。 延迟退休还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失衡。延迟退休使得老年人在职场上长期占据着岗位,导致对年轻人岗位的垄断。年轻人没有足够的机会进入职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最终形成了职场上的“人才荒”。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结构的失衡将会导致社会经济的不 稳定,也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延迟退休还可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导致老年人继续从 事工作,劳动力供给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力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可能会逐渐下降,工作效率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可 能导致在职场上出现一部分老年人无法胜任其所从事的工作,从而影响到整体劳动力供给 的质量。 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延迟退休 政策可以缓解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压力,但也增加了中年和老年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并且可 能导致劳动力结构失衡和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需要对各种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以实现就业市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员工管理的方式也 越来越多精细化和多样化,但是在企业退休员工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人力部门职能发挥不足、人员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企业员 工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展开叙述, 分析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 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休人员管理;低龄老年人;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退休低龄老年人在脱离企业管理后,可能会受到相应 社区的管理。因此,社区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生活和质量, 但是目前我国社区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管理还不成熟,未形成有效的再就业管 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目前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对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管理不重视 企业对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不重视导致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水平后,各 种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这种情况导致退休低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绝大多数合 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即使存在一些管理条例也是形同虚设,使退休低龄老年 人的日常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直接阻碍了我国整体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再 就业的进一步发展。 1.2企业对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当下企业对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管理中,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 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比如养老金的发放、退休工资的计算和发放、相关福利 的发放等,由于企业与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是协调,导致相关的政策不 能够有效推进。这种情况会使退休低龄老年人感觉不到企业相关政策的温暖,同 时也无法享受到应该享有的政策福利,不利于再就业。 1.3相关再就业的政策法律体系依然不完善 由于我国关于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相关再就业政策和制度还比较不完善, 导致相关企业再就业管理制度即使实行,也不能有效的落实。退休低龄老年人经 过几十年的工作和奋斗,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 国家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管理政策不到位,使退休低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能 得到有效保障。 2退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数量较多,管理难度大。企业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主 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我国企业众多,国有企业中每年退休的人员数量庞大。针对 这庞大的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势必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探索过程。目前大多数 企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果对退休低龄老年人达不到有效管理,不仅会为企业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对公司文化发展和名誉的维护产生不利影响。 ②不同企业的结构、组织和制度各有不同。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受企 业自身主观影响,每个企业对于退休低龄老年人的管理也不同。比如一些企业对 于退休低龄老年人足够重视,制定了充分的制度维护退休低龄老年人管理制度的 有效进行,使各项政策得以落实。而一些企业未对退休低龄老年人加大重视程度,团队管理人员能力薄弱,从而与别的公司产生较大差异,不利于维护退休低龄老 年人心中的企业形象。

基于SPSS分析的宁波市低龄老人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SPSS分析的宁波市低龄老人再就业 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175 摘要: 为了解低龄老人对再就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低龄老人再就业提供建议,本文选取宁波市低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归纳总结成12个有效 指标,运用SPSS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再就业的意愿的因素进行 实证分析,发现低龄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对政府再就业保障的满意程度是影响低 龄老人再就业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建议从自身“关注”、社会“守护”、政府“保障”三个路径来帮助低龄老人实现再就业。 【关键字】SPSS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低龄老人再就业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作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一直受到国家关注和重视。根据第七 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上的数量为2.64亿,占比为18.7%,其中65岁的数量达到1.9亿,占比为13.5%,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将 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老龄化问题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二,人口老龄化造成总供养系数上升,导致劳动力成本 加大;此外,老龄化问题也带来了养老金供应不足等养老体系连锁问题。老龄化 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据《老龄蓝皮书(2019)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报告》所述,低龄老人 在60-69岁的占比为38.2%,自评为“很好”和“比较好”的低龄老人占比为 38.2%。这表明低龄老人身体机能存在普遍较好的实际情况,我国还有着较为充

足的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但同时也反应出低龄老人再就业方面的政策存在着大量 空白,具有较大的发展研究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依据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深入探讨低龄老人再就业倾向和影响 因素,帮助认识老年人潜在的劳动力价值,正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提高社会对 于“银发群体”的关注度,实现“银龄红利”在人口红利中切实增长,对于增加 人口劳动力供给,缓解人才结构性短缺和促进健康积极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和参考价值。 2 样本数据与来源 2.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对宁波市各个社区低龄老人再就业的问卷调查资料,该问卷结合 宁波市老龄人口,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深入宁波市各个社区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发 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问卷有效性为95%。受访者为60至69岁的低龄老人,样本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SPSS25.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利用 因子分析模型对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 四个综合因子,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低龄老人是否愿意再就业这作为 因变量,在4个综合因子维度上选用12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方程, 并根据自变量权重的正负和大小探究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3 实证分析 3.1数据预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对收集的问卷进行概括总结和量化处理,共提取出其中的有 效指标,即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退休前就业单位、子女数量、承担家务情况、家庭成员对其再就业的支持程度、其享受到的退休金/养老金额,

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 作者:张子纯 来源:《理论观察》2021年第04期 摘要:老年人再就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代际支持是指在家庭中,代际之间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即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年轻一代生存压力不断增加,这些生存压力也在间接地转嫁到其年老父母的身上,对子代的代际支持影响着老年人再就业的选择。本文基于家庭代际关系理论,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代际支持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和同子女关系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显著,子女的经济支持则对老年人再就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代际支持;老年人再就业;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72 — 0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近年来,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研究中,学者通常将老年人看做独立的个体,将研究重心放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教育背景、社会保险等个人特征对其再就业的影响方面。然而,老年人再就业深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最注重的是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支持。代际支持作为传统美德在中国世代相传。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养儿防老”的说法,成年子女应该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在传统观念中,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代际支持的主要流动方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当代年轻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活挑战,代际支持的方向也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帮子女料理家务看孩子的方式继续为子女提供支持。那么在中国家庭中,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再就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代际支持将如何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决策?本文将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 家庭代际关系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家庭代际关系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纵向关系,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是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支持,二是生活照料,三是情感交流。陈皆明指出,交换关系实质是父母和子女两代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等价交换,而是一种彼此互助、互惠的过程。王跃生认为,代际交换关系并不是只以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为前提,在将子女抚养成人之后,没有再发生具有互助、互惠性质的交换关系,代际关系将会被削弱。父母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交换能力,能够提高子女的赡养水平,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也面临着失业和经济困难的问题。尤其是低龄老年人,他们在退休后往往还有一定 的劳动能力和积极性,但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探讨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失业;经济困难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再就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的几十 年里,政府和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他 们重新融入劳动市场。目前仍存在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二、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背景和特点 低龄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到65岁之间的老年人。相对于传统的退休年龄为65岁的老年人来说,低龄老年人还保持着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积极性。他们希望通过再就业来维持 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较弱。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的 限制,低龄老年人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被年轻人所排挤。他们在职业技能方面存在滞后。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知识,低龄老年人往往因教育水 平较低而难以胜任。低龄老年人面临的工作机会有限。由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许多 劳动力需求职位已经不再适合低龄老年人。 三、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主要包括 年龄、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社会观念和劳动 市场的需求等。研究表明,年龄、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重要因素。 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为了帮助低龄老年人实现再就业,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加大对低龄老年人的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他 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

影响城镇低龄老人再就业的意愿及因素研究

影响城镇低龄老人再就业的意愿及因素研究作者:董涛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32期 摘要:低龄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的调查发现,其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工作千差万别。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只有少部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处于低端层次。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对其就业权益保障不足,他们面临着侵权伤害、维权困难等困境。在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探讨低龄老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帮助陷入生活贫困边缘的老人获得劳动报酬。 关键词:城镇低龄老人;就业市场;意愿;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因计划生育的溢出效应,青年人生育意愿不高,我国正面临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据2016年我国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成果表明:截至2015年,我国低龄(60~69岁)老年人口占56.1%、中龄(70~79岁)老年人口占30.0%、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9% 。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自身条件允许、生活所迫等原因,低龄老人会选择再次觅职赚钱。曾灿博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虽然拥有十分丰富的老年人力资源,但却存在着老年人所受教育水平较低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社会参与情况不稳定的问题。低龄老人的再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为其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城镇低龄老人的概念 将60~69岁之间的老年人定义为低龄老人是被学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结合我国当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状况以及相关学者在论述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著作中的定义,我们认为低龄老人的年龄上限应划到69岁。此外,为了方便调查的展开和进行,我们选取的对象为城镇低龄老人,即有城镇户口的低龄老人。 (二)调查样本状况

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框架。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概述了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概念和定义。随后从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职业因素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各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再就业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职业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再就业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老年人再就业是指退休后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重新进入劳动力 市场,继续从事有偿工作。老年人再就业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首要因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其再就业有显著影响。拥有较好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更有可能找到工作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老年人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也是影响其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技能水平高的老年人则更容易在相关领域找到新的工作机会。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包括社会网络、社

会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社会网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工作机会,帮助他们扩大就业范围。社会支持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社会认知则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和看法,对老年人的再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职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职业需求和职业匹配直接决定了老年人是否能够顺利再就业。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稳定性较高、工作压力较小的职位,例如咨询、教育和研究等领域。老年人再就业还受到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的就业前景。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得出了一个关于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因素的框架,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职业因素。这些因素在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其中,职业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直接决定了老年人是否能够顺利再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 在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平、公正与平等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重点。中国政府对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与也可见一斑,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探究-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探究-宏观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2000 年,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2%,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6.96%,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尽管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呈现出了与其他国家相异的独特之处,表现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地区分布不均衡等。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也影响了劳动力供给,给储蓄和消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挑战,加大了养老保障负担,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速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

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最热议题。国家也多次在各项会议上表达出了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再就业正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尊重老年人的传统美德。老年人继续参加劳动被视为老骥伏枥、老有所为.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提高,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仍保持一定劳动能力,其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技术、经验并未消失。老年人再就业能够使老年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促进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再就业还有利于减轻社会养老保障负担,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个人角度看,再就业还能增加老年人经济来源,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促进老年人口再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以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主要依据,以老年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对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找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然后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接着通过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再就业问题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必要性,并且通过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原因;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研究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低龄老年 人再就业是指那些已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由于各种原因需要重返职场继续工作的人群。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退休年龄到了就应该享受晚年生活,不再继续工作。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低龄老年人希望能够继续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如何帮助低龄老年人再就业, 实现他们的职业愿望和社会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人,其中不少人在退休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 工作经验。由于年龄限制和就业歧视等原因,许多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愿望往往无法得到 满足。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60%的人处于失业状态,而只有不到20%的人在正式的工作岗位上。这表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 社会现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我们需要分析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 体状况的变化,低龄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力较之以往有所减弱,这使得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 力相对较弱。由于一些岗位对年龄的限制,以及一些用人单位对老年人的就业歧视,许多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渴望往往受到了限制。一些低龄老年人面临着技能更新和转岗难题, 他们的职业技能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所有这 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解决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出发,采取一 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可 以设置一定的退休年龄上限,使得一些适龄老年人能够继续在职场上工作,同时降低用人 单位对老年人的歧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社会需要积极地改变对老 年人的传统观念和偏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老年人的劳动价值和个人意愿。用人单位需要 更多地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低龄老年人自身也需要有信心和勇气,积极主动地充实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不断 地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为自己的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通 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够为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让 他们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姿态重返职场,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