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0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广东0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育意愿。中国改革开放后,“80

后”人口数量的巨大,其人口生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生育水平与性别结构等问题的复杂性,对未来婚姻、家庭形态、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及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伍海霞、李树茁,2008)。实际上,在中国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就有国外学者研究国家政策对于已婚妇女生育率以及结婚年龄的影响(Lavely,1984)。也有学者从文盲率、城乡收入水平和民族等视角来研究生育行为,研究了经济发展、受教育水平和生育行为的关系(NancyBirdsall,1983)。Bongaarts(2001)首先发现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背离现象,并且发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背离的不同规律,认为意愿高于实际生育水平是因为生育的推迟、非自愿的不孕不育和竞争性因素,意愿低于实际生育水平是因为非意愿生育、孩子的死亡替代和性别偏好。

在迁移对生意意愿的影响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四种理论模式,即选择模式、适应模式、干扰模式和终端模式,认为迁移有利于降低生育率(默斯顿,1985)。近些年来,国内关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研究日益增多。黄玥(2006)发现女农民工进城后生育意愿发生了改变,理想子女数减少,性别偏好不那么明显,较重视孩子质量,生育意愿趋于经济理性化;李彩霞(2005)从职业、打工时间、交往群体、大众传媒四个方面考察了影响女农民工的生育意愿的城市经历因素;沈毅(2005)通过对苏南地区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进行调査研究,认为生育

动机是生育意愿中的核心要素;尤丹珍和郑真真(2002)通过对安徽、四川两省农村外出妇女的生育意愿进行分析,认为外出务工的确对妇女理想子女数的减少具有显著作用;庄渝霞(2008)发现不同代别的农民工在生育意愿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时代的演进,生育意愿逐渐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刘爱玉(2008)基于北京、上海、宁波、东莞、长沙五市所作关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内部变化不同步,期望子女数的变迁相对较快,性别偏好与生育动机变迁相对迟缓。林湘华(2011)从妇女自身意愿实证分析了年龄、受教育年限、初婚年龄、户口、工作、居住地和所属地区、生育经历等对妇女意愿生育孩子数的影响,发现生育经历作为一个与年龄密切相关的变量,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妇女的生育意愿选择。

在对农民的生育意愿研究方面,王金营等(2008)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和邯郸市农村居民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实地调査对比,发现当前我国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力度减小,认为宽松的生育政策并不一定导致较高的生育水平,而较严厉的生育政策也需要良好的工作和服务达到预定效果。徐映梅、李霞(2010)利用鄂州、黄石、仙桃农村外出和未外出育龄妇女的调査数据研究发现,育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主要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影响,外出过的妇女的意愿子女数要显著少于未外出过的妇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外出妇女与未外出妇女本身的结构差异所引起的;在生育目的上,外出与未外出妇女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出能弱化传统思想在妇女生育动机中的作用。吴帆(2009)运用半结构式深度个案访谈方法,对我国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生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做出深入探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已经被现代生育观所取代。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从生育观念到现实的生育决策,再到实际的生育行为,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廖庆忠等

(2012)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发现流动人口同城市人口在生育数量偏好上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性别偏好观念上仍有显著差异。

在分区域研究生育意愿方面,潘丹、宁满秀(2010)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査(CHNS)的数据考察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王学义、王春蕊(2011)同样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査(CHNS)数据,对中国18~52岁妇女的意愿生育决策、生育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家庭已有孩子构成、能力稟赋、资本稟赋对妇女生育意愿有着显著影响,技术稟赋对妇女再生育的意愿和强度有重要影响。李建新、骆为祥(2009)利用江苏省的调査数据,从意愿生育子女数、意愿子女性别、意愿生育年龄等三个维度出发,考察了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观念的差异,发现代出生的育龄妇女少生、晚生、优生的意愿趋势明显。郑真真(2011)同样以江苏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査结果为例,发现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是逐步接近现实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在数量上逐级递减,具有明确的数量和时间的生育计划更有可能转化为生育行为。徐映梅、瞿凌云(2011)基于2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査数据,发现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马小红(2011)对北京市和的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作了调査,发现城乡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无论在生育数量还是在子女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上都存在趋同的现象。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节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出生率的大大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育意愿降低的结果。因此,为了掌握和了解广东省“80后”户籍人口生育状况、生育意愿、生殖健康和需求,对广东省“80后”生育意愿和生育数量的实证研究,可以把握未来

一定时期内人口总体的变化,为现行生育政策的评价和调整、老年保障等制度的完善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使得人口发展规划更好地适应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广东省“80后”生育意愿课题调査,问卷数据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査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户口性质、职业、收入、住房及家庭基本情况等等;第二部分是生育意愿情况,包括婚姻生育等基本信息,还包括生育意愿的四维要素:意愿子女数、意愿生育性别、理想生育时间、生育动机;第三部分是调査对象对生育动机及相关政策的认知和期待。

调査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每个市中的3个区,并在每个区随机抽取2个乡镇;通过系统抽样并按抽样比例抽取个人作为被调査样本。此次抽样调査以广东六普1%抽样调査资料为基础分别在珠三角、粵东、粵西和粵北地区分地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户籍、城乡等进行抽样。由于21个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都不一样,因此,为了保证样本数量的有效性,每个地区的抽样比例按照《广东统计年鉴2010》各地区所占人口比例进行抽样。

本次调査发放问卷18500份,实际回收16737份,实际有效问卷数为15273份,有效率为93.28%,剔除非“80后”被调査对象的问卷数据,实际待分析的有效问卷数据为11917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来自广东省21个地市,其中,珠三角地区有效样本数为4878份,占总数的40.93%,粵北地区有效

样本数为2595份,占总数的21.78%,粵东地区有效样本数为2520份,占总数的21.25%,粵西地区有效样本数为1924份,占总数的16.15%。

(二)数据描述

1、生育意愿的基本情况

(1)生育数量

“80后”的理想生育子女数是1男1女。调査结果显示,广东省居民意愿生育的理想子女数平均为1.81个,其中,选择不生育小孩的调査对象有135人,占1.51%;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人的调査对象共有1919人,占21.43%,其中为1男的有308人,占3.44%,为1女的有108人,占1.21%,而对于生育的子女性别顺其自然的占大多数,有1503人,占16.79%;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理想生育子女数为2人,共有6521人,占72.83%,其中为1男1女的有4490人,占

50.15%,为2男的仅166人,占1.85%,为2女的仅57人,占0.64%,而对于生育的子女性别顺其自然的有1808人,占20.19%;3个孩子及以上的有379人,占4.23%。如果完全按理想子女数去生育的话,广东省“80后”居民的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之下。但是也有可能如果实际生育的性别达不到理想的话,实际生育水平会有所提高(见表1)。

根据调査结果得知,与传统的多子多福的观念相比,1男1女是广东“80后”居民理想生育子女数的主流。另外,对于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个孩子的市民来说,对于小孩的性别期望不高,这部分人在孩子性别上更倾向于顺其自然。

(2)意愿生育性别

调査结果综合显示,男性偏好的人数有3455人,占总样本数的29.76%;女性偏好的人数有3037人,占总样本数的

26.16%;对孩子的性别顺其自然的有5119人,占总样本数的44.09%。因此,可以看出,广东“80后”居民意愿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与传统的性别偏好有了很大的转变,与重男轻女相比,“80后”居民对于性别没有明显的偏好,生男生女都一样。这说明,广东“80后”居民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传统的生育意愿向现代的生育意愿转变(见表2)。

从农业户口性质来看,农业户口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9.59%,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8.48%,顺其自然占

26.14%;非农业户口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2.45%,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8.48%,顺其自然占39.07%。因此,可以得出广东农业户口“80后”居民对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强烈些,而且对男孩偏好比较严重,这说明,传统的生育意愿观念仍然影响着广东“80后”农业户口居民的生育决策和行为(见表3)。

从成长环境来看,成长于直辖市、省会或特区的调查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0.24%,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6.35%,顺其自然占43.41%;成长于地级市的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2.74%,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9.35%,顺其自然占37.91%;成长于县城的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

37.22%,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9.35%,顺其自然占30.23%;成长于乡镇的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133%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26.86%,顺其自然占41.81%;成长于农

村的调査对象对男孩的性别偏好占39.33%,对女孩的性别偏好占34.28%,顺其自然占26.39%。可以看出,成长于农村的“80后”居民对意愿生育性别偏好更为强烈,而成长于直辖市特区的居民对意愿生育性别则更倾向于顺其自然(见表4)。

(3)意愿生育时间

已育调査对象初育年龄以24-26岁为主,占48.48%。在已婚已育调査对象中,初育年龄与初婚年龄的间隔基本都是在左右时间,占73.48%;间隔时间为2-的占23.18%(见表5)。

未婚调査对象意愿生育年龄以27-29岁为主,占

41.64%,其次是24-26岁,占25.97%。与已婚调査对象初育年龄相比,平均延后了。在初婚年龄与意愿生育时间间隔方面,间隔时间为0-的占多数,占57.41%,

(4)生育动机

1孩生育动机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号召。意愿生育1孩的调査对象生育动机中,国家政策的原因占45.89%;第二是为了保证孩子教育质量,

占34.33%;第二是提局生活质量,占27.72%。

2孩生育动机主要是由于1孩太过孤单。从意愿生育2孩的生育动机来看,48.83%的调査对象均认为1个孩子太孤单是生育2个孩子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1孩单独成长的风险高,占21.13%;第三是独生子女教育难问题,占19.43%。

3孩及以上生育动机主要是希望儿女双全。

4.23%的调査对象的理想生育子女数为3孩及以上,其生育动机主要是希望儿女双全,占52.54%;其次,是喜欢孩子,占21.64%;另外,

养老有保证、长辈的希望等因素也是其中的原因。

总体来看,广东“80后”居民与父母等上一辈人的生育动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上一辈人更加注重传宗接代和养老,而“80后”倾向于从子女的健康成长角度出发来进行生育。

2、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在本文的模型估计中,选择年龄(X1)、性别(X2)、成长环境(X3)、户口性质(X4)、总收入(X5)、是否独生子女(X6)、自己文化程度(X7)、父母文化程度(X8)、兄妹文化程度(X9)、住房产权情况(X10)、住房面积(X11)、照顾老人数量(X12)、职业(X13)、单位性质(X14)、土地承包数量(X15)等15个自变量,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等3个因变量。

在调査对象中,男性6054人,占总人数的50.8%;女性5833人,占总人数的48.95%。在成长环境方面,成长于农村和地级市的人数居多,分别有3503人和2896人,占29.39%和25.06%;其次是在县城成长的人口,有2177人,占

18.27%;成长于省会城市或特区的分别有1965人和757人,占16.49%和6.35%。在户口性质方面,非农业户口人数居多,有7429人,占总人数的62.34%;农业户口人数为4348人,占总人数的36.49%。在年龄方面,22-25岁年龄段人数居多,有4738人,占总人数的39.8%,其次是26-29岁年龄段的,有4556人,占总人数的38.2%。本次调査的“80后”调査对象中,22-29岁年龄段的被调査者占总调査人数的78%,而

22-29岁年龄段的调査对象最能代表和反映“80后”生育意愿了。另外’30-31岁年龄段的有2623人’占22%。

调査对象中独生子女的人数为3077人,占总人数的

25.82%;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8051人,占67.56%。这反映了广东“80后”大多数有兄弟姐妹。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含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数居多,分别有3912人和3647人,占总人数的32.83%和30.60%;其次是本科学历的,有2126人,占17.84%;初中学历的人数有1713人,占

14.37%;小学及以下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151人和89人,占1.27%和0.75%。在年收入方面,被调査对

象的年收入多数为10001-20000元,有4018人,占33.72%;其次是20001-30000元,占26.42%;元和30001-40000元的分别有66人,占18.05%和10.69%;40001-50000元和50001元以上的共有1001人,占8.48%。

在现住房产权和租赁方面,被调査对象拥有自己的房子(包括继承和自建)的占绝大多数,占51.6%;已购房(全部产权)的调査对象占16.92%,第三是已购房(部分/有限/居住产权)的占10.46%。在住房使用面积上,80后的平均住房面积为20平方左右。

在从事职业方面,非农业户口调査对象中,大多数在办公室任一般工作人员、从事商业、服务业和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24.70%、21.23%和18.87%;其次职业为普通工人占11.87%;少数调査对象的职业为管理者、自由职业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7%、6.03%和3.63%。

在工作单位方面,非农业户口调查对象中,在私营部门与国有公共部门中就业的分别占1546.24%和20.14%。

在家庭照顾老人数方面,需要照顾2位老人的占

46.33%,需要照顾4位老人的占16.95%,而需要照顾1位老人的占11.61%,另外,13%的调査对象目前没有需要照顾的老人。总体上看,调査对象中平均需要照顾的老人数为2.24人。

三、模型估计及其解释

(一)方法说明

广东“80后”生育意愿在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时间和生育动机四部分组成,由于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和难以测度,本文在实证研究广东“80后”生育意愿时,主要从生育数量、生育性别、生育时间来考虑。具体考虑到生育数量、生

育性别、生育时间的数据类型,本文将对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一般回归的方法,而对生育性别的实证研究采用有序LogitModel方法。

(二)模型估计

本文首先采用一般回归方法和有序LogitModel对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别得出Model

1、Model3和Model5,由于存在部分变量不显著的情况,所以通过递回归的方法对模型不断估计,最终得出Model

2、Model

4、Model6,得出最终模型的显著性比较高。

对于“80后”的初育年龄意愿来讲,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成长环境、总收入、住房条件、照顾老人数、职业、单位性质和土地承包数量。其中年龄、性别和总收入对“80后”的初育年龄意愿影响最显著,这实际上说明了“80后”的初育年龄意愿主要是考虑到生育成本的影响,在年龄较小和收入较低的情况下,女性是不愿意过早生育的。这也就为提供女性更为保障的生育权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生育理想数来讲,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成长环境、户口性质、自己文化、父母文化、住房产权情况、住房面积、照顾老人数和职业。其中年龄、性别、“80后”自身的文化程度以及他们照顾老人的数量对生育理想数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了生育理想数量和“80后”的文化程度和面对的小孩的抚养成本有着最为明显的关系,因为文化程度的不同决定了“80后”的生育文化的差异,而抚养老人数量和抚养小孩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抚养老人数量多在一定收入的情况下必然抑制“80后”夫妇生育数量。

对于生育孩子性别意愿来讲,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性别、户口性质、总收入、是否独生、自己文化、兄妹文化、住房产权情况、住房面积、职业和单位性质。其中性别、户口性质、总收入、是否独生子女影响“80后”生育孩子性别意愿最为显著,户口性质和独生子女的特质决定了生育文化的差异决定了“80后”生育性别意愿的不同,在一定的收入情况下,农业户口和独生子女更倾向生育男孩子。

性别、住房面积、照顾老人数、职业和单位性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广东“80后”不同群体生育意愿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意愿生育数量(分别为1.8个和1.79个)和意愿生育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对1男1女的理想子女数要求可能更为强烈。成长于农村与非农村地区的广东“80后”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差异比较明显,在农村成长的“80后”居民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明显要高于在非农村地区成长的“80后”居民。在农村长大的广东“80后”居民理想子女数为1男1女的要求最为强烈,在意愿生育性别上,成长于农村的广东“80后”居民对意愿生育性别偏好也高,而成长于中心城市的居民对意愿生育性别则更倾向于顺其自然。

广东“80后”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少生育。在意愿生育性别上,小学及以下文化的广东“80后”居民对生育子女性别为男性的偏好较强烈,这可能是由于这部分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经济负担较重,生育男孩以扩充家庭劳动力;不同收入群体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差异较大,从意愿生育性别上看,广东“80后”居民中,收入越低者,其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则越强,而且对男性的偏好又高于对女性的偏好,这表明人们心目中的男性经济效用比女性要大的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意愿生育子女数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广东“80后”生育动机主要是为了注重子女生活健康和教育质量,而较低的收入无法满足“80后”的生育意愿;同时相对于农村落后的医疗与社会保障水平,家庭在养老方面也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意愿。

四、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的调研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户籍状况,家庭结构及财产状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初育年龄意愿、理想生育数和生育性别意愿。总体来看,教育程度及经济因素对“80后”的生育意愿的影响越来越大。家庭养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意愿。因此,针对“80后”生育意愿出现的新趋势,需要做到: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80后”居民收入

受社会经济结构和水平影响的经济压力成为影响当地“80后”群体初育年龄、理想子女数量、二胎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面对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提高“80后”居民收入可以降低他们生育孩子的成本,减轻他们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同时要注意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由于“80后”群体中,大部分人还是处于中低收入水平。提高个人的收入对于生育行为的改变、个人生育观念的转变有较大影响。

(二)建立生育补偿基金,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力度

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一支“无形之手”,其作用与政府强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等行政干预手段同样有效。因此,为了稳定生育水平,可以通过对超生罚款所得的资金建立起补偿基金,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补偿,从而激励

“80后”理性生育,同时也补偿生一个孩子所带来的风险,不断完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改变人们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政策与机制。

(三)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生育政策是国家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到人口发展和 社会变迁。但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探讨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对 人们的生育决策起着关键作用。当社会经济繁荣、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时,人们的生育意愿会相应增强;相反,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不佳会导致人们对生育的犹豫和担忧。此外,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也会对人口生育产生影响,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能够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社会发展水平和社 会保障制度对人口生育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水平高且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人们对生育的成本和风险感受较小,生育意愿相对较高;而在社会发展水平低或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社会,人们对生育的成本和风险感受较大,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和决策。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改变,生育观念逐渐从重视繁衍后代转向更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三、文化因素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等也会对人口生育政策产生影响。中国 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儿孙承欢等观念使得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在一些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国家,如印度教对生育持鼓励态度,导致人口数量飞速增长。 四、教育因素

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人口生育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从而减少生育意愿。此外,性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也对人口生育政策起到重要的影响。性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育知识水平和生育态度,从而更好地控制生育行为。 五、医疗因素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人口生育政策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存率大幅提高,人们对生育的安全感增强,生育意愿也相应增加。同时,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生育,如人工授精技术、避孕方法的不断创新都对人口生育产生影响。 六、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直接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不同国家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人口生育政策。一些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如奖励生育津贴、扩大产假等;而一些国家则实行限制生育的政策,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调整能够对人口生育产生重要引导作用。 七、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加剧,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会影响到生育决策,降低生育意愿。 八、传媒因素 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传媒的宣传和报道能够影响人们的生育态度和观念。在一些国家,媒体宣传鼓励生育和家庭观念,提高人们对生育的关注度;而在另一些国家,媒体宣传强调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从而降低人们对生育的意愿。 九、家庭因素

新时代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

新时代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 新时代的育龄人口在不断变化,而对于他们育龄阶段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新时代,生育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改变,都对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 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大城市,很多育龄人员并不愿意在短时间内怀孕和生育,而是推迟生育时间。从生育意愿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 有许多人主张“晚育”。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现代人对于家庭和职业的选择上更为注重平衡。一方面,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职业上的潜力,提高经济收入和职场地位;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庭和孩子。因此,许多育龄人员有推迟生育的意愿,希望在职业生涯顶峰期之后再考虑生育。 2. 担忧经济压力。在当前社会,育龄人口的生育成本不断升高。从购房、装修到养育、教育,育龄人员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明显增加。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稳定的职业收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困难的。面对日益高昂的生活开支,很多人不敢轻易尝试生育。 3. 婚姻观念的改变。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淡

化,而获得自由和独立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价值观。婚姻变得更加自发和短暂,许多人无法找到匹配、值得托付的伴侣,从而使得生育意愿降低。 二、育龄人口的生育行为 相对于生育意愿,育龄人口的生育行为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数据显示,在中国育龄人口中,生育率有了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且出生率也不断降低。在新时代,育龄人口的生育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 超生的比例增加。在过去,超生大多是因为知识水平和意识观念的不好,而现在大多是经济、职业和家庭压力导致的。超生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普遍化,很多家庭认为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才算完整,所以他们会考虑生育第二胎或以上。 2. 生育周期的延长。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晚婚、晚育的趋势加强,育龄人口的生育周期也相应地延长。一部分人在40岁以上才迎来第一个孩子的情况已经很常见了,这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孕期和分娩风险。 3. 生育备孕的比例增加。许多人在做出生育决定之后,会对自身和家庭做好充分准备。他们在经济收入、居住、文化素养等各方面做好相关准备,进行生育备孕,以确保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育龄人口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变化的原因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家庭生育观念和意愿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的“多子多福”到现在的“小家庭幸福”,家庭生育意愿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从我国当前的家庭生育意愿现状出发,探讨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因素,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家庭生育问题。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 1.1 城乡家庭生育意愿的差异 我国的城乡家庭生育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生育率普遍较低;而农村地区的家庭生育意愿较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生育率相对较高。这种城乡差异主要是由于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致。 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通常会选择较小的家庭规模。一项由中国人口科学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小规模家庭。而相对来说,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则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 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容易接受小规模生育,因为他们有能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而收入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会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希望经过子女的劳动来改善家庭生活。 家庭生育政策是直接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一直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在不断调整政策,如去年放开了二孩生育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庭生育意愿。国家对于家庭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例如优待政策、教育政策等,也会影响家庭生育意愿。 2.1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生活方式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家庭生育意愿随之受到影响。社会风气对于家庭生育意愿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那些强调家庭责任和传统价值的社会风气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倾向于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 三、应对我国家庭生育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政策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基于对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与生育意 愿相关的各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生活质量、就业前景等因素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 一、引言 生育意愿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个体或者家庭对于生育孩子的意愿程度。 生育意愿的高低与人口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联。因此,了 解和研究生育意愿对于优化人口政策和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 度的人群进行了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包括了生育意愿的等级评定、影响 生育意愿的因素、生育政策的认知程度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 1.总体生育意愿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整体生育意愿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80%的 受访者表示有生育意愿,但只有20%的人表示希望多于两个孩子。这与现 代社会的经济压力、教育费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2.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1)社会经济地位

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往往更加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因此生育意愿相对较低。相反,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更容易受到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压力的影响,生育意愿相对较高。 (2)教育水平 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相对较低。这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享受生活等因素有关。 (3)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不稳定会对生育意愿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很多人更倾向于延迟生育或者不生育。 四、政策建议 1.完善生育政策 在制定生育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差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比如,可以在购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和支持。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加强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育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大众媒体、网络等平台,积极引导正确的生育观念,建立良好的生育氛围。 3.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包括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我国家庭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生育意愿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 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一些城市甚至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的生育政策提 供参考。 一、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现状 从近几年我国的生育率来看,整体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在2019年,全国总人口 出生率为10.48‰,已经连续下降了13年。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生育率更是低得惊人。例如,北京市的总人口出生率仅为6.1‰,上海市更是只有5.8‰。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降低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育孩子 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参加劳动力市场的比例提高以及生育年龄的推迟,导致了一些家庭选择不再生育或者只生一个孩子。 1.经济压力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物价的上涨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养育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有些城市,一套房子就已经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如 果再加上孩子教育、医疗等费用,就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经济压力往往会成为家庭选 择生育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 2.女性职业发展 女性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女性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水 平逐渐提高,她们更愿意选择在职场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子女 的教育和抚养上。此外,女性日益增加的社交压力和工作压力,也使得她们选择推迟生育,相应地影响了家庭生育意愿。 3.家庭成员结构 家庭成员结构也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那么其 家庭生育意愿将会受到影响。此外,家庭成员关系的稳定和和谐,是否有父母、岳父岳母 等人物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也对家庭生育意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高我国家庭生育意愿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1. 鼓励生育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_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总结: 为了了解人们对生育意愿的态度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过去一个月内,我们在各大社区和医院展开了调查,并得到了来自5000名受访者的有效问卷。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总结: 一、总体生育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有生育意愿,占比约为75%。有约45%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有孩子,但仍有意愿再生育一个或多个孩子;约30%的受访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孩子,但有 生育意愿。 二、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1.经济条件:在受访者中,有约60%认为经济条件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部分 受访者认为抚养孩子的费用较高,需要更好的经济基础才能生育。 2.生活压力:有约40%的受访者表示生活压力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他们认为孩子 的抚养将会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包括时间、精力和精神压力。 3.男女双方态度:约35%的受访者表示男女双方的态度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有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己或配偶对生育意愿存有疑虑,导致了影响。 4.医疗条件:约25%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条件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他们认为良好 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可以提供更好的孕产保障,但目前感到担忧。 三、医院满意度调查总结: 1.医疗设施和条件:在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对医院的医疗 设施和条件感到满意。他们认为医院设施齐全、环境舒适,并且医疗设备先进。 2.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在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中,约75%的受访者对医院的医护人员 服务态度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医护人员热情、亲切,能够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研究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条件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活压力和男女双方态度。在医院满意度调查中,受访者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和条件、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医疗质 量都有较高的满意度。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生育意愿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人口生育意愿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次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并就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 在进行调查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背景情况。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在这个背景下,人口生育意愿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二、调查方法: 为了获得准确的人口生育意愿数据,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区的夫妻,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总体上发现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生育二孩,甚至有些夫妇表示愿意生育三孩。这一现象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有关。 四、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经济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夫妻的经济状况与他们的生育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相对较高收入的夫妻更有可能选择生育孩子,而经济压力较大的夫妻可能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延迟生育。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直观认知是一致的。 五、教育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 于高学历的夫妻,低学历夫妻更倾向于生育孩子。这与低教育水平夫妻对于传统观念的依赖和对于子女养老的期望有一定关系。 六、城乡差异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夫妻的人口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城市 夫妻,农村夫妻更有意愿生育孩子,这与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关。农村夫妻更希望有更多的子女来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七、社会支持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除了经济和教育因素,社会的支持和关怀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调查显示,在社会支持程度高的地区,夫妻的生育意愿更为强烈。这表明了社会支持可以激发人们的生育欲望,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生育条件。 八、女性地位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 在过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也对人口生育意 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更多的女性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导致了生育意愿的下降。然而,一些女性仍然渴望拥有孩子,并且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平衡。 九、个人意愿与家庭利益的冲突: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的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生育政策也会间接的影响生育率的水平。我国在1971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飞速增长。该项政策的实施是采用了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罚并行的措施,此项政策的实施针对的主要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人员及企业事业单位。而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普通人民群众来说超生仅仅意味着是一定数量的罚款而已,这仅仅是经济上的处罚。但是在那一年代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普通人家庭并不多,并不是所有普通居民都能够背负相应的生育成本。而且对于公职人员来说,超生就意味着下岗,所以致使公职人员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但是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更多的家庭有了可以生育二胎的选择。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体现出了这一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涿州市大约有7概的女性都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由此可以观之涿州市的女性对于国家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是十分支持和认可的。并且通过调査问卷可以显示出有33%的涿州市女性之前由于不符合国家二胎政策的标准,所以才会选择生育一个孩子。全面放开二胎之后,他们多数会选择在近儿年内生育第二个孩子。所以才说国家政策的实施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庭经济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影响生育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家庭的经济水平。经过许多的研究调查,生育意愿和家庭的经济水平是呈现出U型波动的,家庭的经济水平极高或者家庭经济水平极低这两种家庭群体的生育意愿是非常高的,而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小康家庭的一般情况下生育意愿都是比较低的,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涿州市家庭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贫困家庭中38%都有二胎其至于三胎,这些贫困家庭主要月收入5000到10000的家庭72%都希望只生育一个孩子不希望生育二胎。而家庭月收入在10000以上的家庭68%都愿意生育二胎。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女性的生育意愿影响非常大。 (三)抚育成本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影响生育意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抚育的成本,这是因为存在生得起养不起的问题。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是构成生育成本的两个方面,从适龄女性怀孕、生下孩子到孩子成年、最后孩子结婚这一整个时间段中的花费都属于直接成本,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其他等各种费用都是父母需要付出的。当然生育孩子所要付出的并不仅仅只有上面所说的那些,还有因养育孩子而失去的工作时间,晋升机会,增加经济收入的机会更有甚

零零后生育意愿调查总结

零零后生育意愿调查总结 本次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00份,其中被调查者大多集中在零零后,大部分是来自乡镇及农村的无宗教信仰的学历较高的学生以及进城务工青年,月收入集中在3000元以下,他们现在多数人仍然是未婚,并且不是独生子女。 生育意愿的调查:生育意愿是有关于人们关于生育目的、生育数量、子女性别的看法。从收集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的比例占53.5%,而且大多数希望为一男一女;在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前提下,对于男孩的期望较大;生育目的中养儿防老、人生完整的重要环节所占比例较大,约占56%。影响因素: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与生育制度、生育规范、生育的物质设备与技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影响生物因素与生育制度的中间变量中被调查者大多数都期望做到晚婚晚育,生育年龄大多集中在27—30岁;生育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方面:被调查者对于偏方、高科技预知胎儿性别,人工流产方面等应用意愿较小;经济因素方面:71%的被调查者认为抚养孩子的最大负担在于经济负担,养儿防老仍占有较大比例;政治因素方面:8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比较严格有效并有一定的必要性,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持一般、不满意的态度比例较大;文化因素方面: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长辈对生育意愿有较大影响,生育男孩的愿望明显强于女性。 总结: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优生优育的认可度普遍加强,而对生育男女性别的重视度下降,在影响生育意愿的因

素中,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得作用仍十分突出,国家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与养老保障制度方面仍需加强改革与完善。

女性生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女性生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女性生育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生育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生育、人工生育、代孕等。而影响女性生育方式的因素也十分复杂,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女性生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生命意义往往与生育直接挂钩,即“女人无子无用”。这 种观念的存在,会对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对于那些十分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女性来说,如果不能在适当的年龄范围内生育孩子,会被视为“延误人生”,因此她们更倾向于早生早育。 然而,另一部分女性则不受传统观念的干扰,她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对生育的 看法不那么机械化,更在乎自己的成就和人生质量。她们可能更倾向于在事业有所建树后再考虑要孩子的问题,甚至会选择不要孩子。 二、心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的心理状态对生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女性十分渴望拥有孩子,然 而却因为生活、经济或者婚姻等原因无法如愿。这种情况下,一些女性会选择人工生育,寻求医学帮助,以满足生育的心理需求。 反之,如果女性不希望孕育后代,可能会选择通过口服避孕药、避孕环等方式 避免怀孕,或者选择堕胎。因此,我们不能将女性选择生育方式的过程简单地看成单纯的生理行为,其也受心理合理性的影响。 三、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 有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在面临经 济压力的情况下,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晚育或不育,因为这样可以更专注于事业发展,

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此外,一些高职位女性可能不愿意怀孕,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她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并可能导致职业机会的丧失。 然而,一些女性却因为担心经济问题而选择早婚早育或多生孩子,以希望更多地依靠儿女支持自己晚年生活。这种选择的代价可能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受到限制,但对于一些女性来说,她们更愿意牺牲职业前景,以达到经济保障的目的。 四、婚姻状况和医学技术 女性的生育方式还受到婚姻状况和医学技术的影响。一些女性因为没有合适的婚姻对象而选择代孕或人工受孕。此外,医疗技术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人工生育或代孕,以满足其对生育的需求。 对于正在婚姻中的女性来说,生育方式的选择也更倾向于自然生育,因为这种方式最符合婚姻关系中“夫妻欢好,儿女成双”的期望。 综上所述,女性生育方式的选择和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最终的选择取决于女性的价值观、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研究女性生育方式和影响因素时,需要通过多种角度探讨,以更深入地了解并分析这一现象。

00后生育意愿调查报告与分析

00后生育意愿调查报告与分析 在生育年龄的选择上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12.5%的认为在24-26岁生第一个孩子,75%的认为在27-29岁生第一个孩子,12.5%的认为在30-34岁生第一个孩子;在男生中,33.3% 的认为在24-26岁生第一个孩子,66.7%的认为在27-29岁生第一个孩子。这说明学生除了在学业期间不能生育外,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婚后5到7年内才要生育孩子,这体现了现代生育观的“晚育”观念。 影响生育的因素 经调查发现在女生中,10.4%是因为不想结婚、更不想生育孩子,29.2%是因为自身的健康状况,43.75%是因为结婚时间的早晚,22.9%是因为养育孩子费用的多少,43.75% 是因为工作压力的大小,29.2%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大小,12.5% 是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男生中,8.3%的是因为不想结婚、更不想生育孩子,58.3%是因为自身的健康状态,33.3% 是因为结婚时间的早晚,50%是因为养育孩子费用的多少,83.3%是因为工作压力的大小,33.3% 是因为父母的压力大小,25%是因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根据数据可知,影响大学生生育的因素日益多样化。其中“养育孩子的费用”、“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成为影响大学生生育的主要因素,男女大学生在某些因素上还是存在着差异。 四、结果及其影响

第一、生育观念有较大转变,总体较为理性。调查显示,尽管对生男、生女的态度因性别、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不同有显著差异,但大多数人持无所谓或顺其自然的态度。选择生一个或两个孩子且无论男孩女孩的人居多,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在这一群体中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并产生实质性的效力。在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尽管一些农村家庭和少数城市家庭仍是多个孩子,但很多在校大学生是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对独生子女的看法不一。总体来说,觉得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孤单,这体现在他们选择生育数量的时候希望是多个孩子。许多理性的大学生认为,在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时机,有利于维系家庭的稳定和给予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调查数据也表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已由最初的早生孩子、多生孩子且偏重于男孩,转变为自愿少生、适当晚生,对子女性别的关注也有明显程度的淡化。 第二、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素质有积极的显著影响。高学历青年的婚恋及生育对中国将来的人口质量影响十分直接。大学生生育观与传统生育观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看到部分大学生对生男孩意愿的不减,反映出我国仍处于生育观念的过渡期。正确倡导顺应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生育观念,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仍是要长期坚持做的工作。

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生育率影响因素研究 人口生育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生育率的变化 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四个维度探讨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育成本也相应增加。高昂的教育费用、住房压力和孩子抚养成本等因素使得部分家庭延迟生育或者放弃生育。此外,经济发展还伴随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城市生活的高强度和快节奏也使得一些家庭犹豫不决,不愿意承担育儿压力。 二、社会因素 社会变迁对人口生育率的影响不可忽视。随着社会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 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增多,使得女性对婚育的时间和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女性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事业,并且独立性增强,这导致结婚、生育的年龄推迟,生育意愿减弱。此外,婚姻制度的变革以及人们择偶观念的改变,对生育决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文化因素 文化传统是影响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社会文化对生育观念与价值 有不同要求,进而影响婚姻和生育的决策。例如,部分传统农业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使得部分家庭只看重子女的数量而不考虑性别平衡,这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同时,宗教信仰、家族观念等文化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生育决策。 四、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在改变人口生育率上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计划生育 政策来调控人口增长,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然而,政策的实施也会对人口生育率产生复杂影响。例如,计划生育政策过于强制会导致负面影响,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寻求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人口生育率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 国家、地区的人口生育率差异可归因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人口生育率的合理调控,实现人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年轻人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十八岁的小孩子会说,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则说,这辈子的目标是奋斗一套学区房。更残酷的是,只有优质的年轻人才有资格去奋斗学区房,普通青年大概率还是别指望了。 现在生个孩子很简单,两个三个都可以,养活也很简单都饿不死,可是育呢?从幼儿园开始上学的费用,生活费至少和他的同学差不多吧和孩子的沟通?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学坏很容易你和孩子的代沟,孩子犯了错你的教育方式,你自己的言行举止,很有可能在一些地方伤害到孩子。童年阴影是个可怕的事情,有的父母根本不在意认为小孩子能有什么事,心里能想些啥,影响之大你想象不到…… 孩子不是养猫养狗,重点不是养,而是享受那个跟孩子一起重新活一次的过程。跟随着孩子的视角,看到的世界都多了一些色彩。 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不生育是最有效的提升生活品质的办法,长期来看,都不生育是最合法最有效对抗甚至改变996的途径。养育一个小屁孩就像发射一颗卫星,花费十几年心血,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差池,时时刻刻核对数据。 有朝一日发送成功,考上大学,然后卫星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地发回来一些微弱的信号:给点钱…给点钱…… 把钱打给了卫星,叮嘱吃好穿暖好好学习。卫星又发回来微弱的信号:别啰嗦…别啰嗦……突然觉得我也就是这么一颗卫星了,现在不要钱了,就只发后一句……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等信号稳定了,又要花一辈子的积蓄帮他建立空间站或者给她找个稳定的空间站。 还要担心哪天被别的卫星给对接了。 换言之,卫星还会带回另一颗卫星,降落过程中指不定把发射基地砸个稀烂。 一开口就是老卫星了,没人比我更懂空间站。 自己的卫星和带回的卫星又有了小卫星,于是他们把小卫星又丢给了你。 如此坑爹的事情,居然还号召大家造了一颗再造一颗…… 然而,你却很享受当初制造这颗卫星的过程?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探讨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看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人类的生育意愿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二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注重自我发展”的生育观念。他们代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剩余价值取向,生育意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倾向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论述。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作为生育意愿较高层次的影响因素,既可以影响一个街 道、一个村庄,也可以影响到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群体生育意愿状况,从而形成一种有区域特点的生育文化,并通过人们的生育观念特别是政府的生育政策而体现出来。 1•国家人口政策。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认为理想子女数2个孩子的比例最大。 2.经济情况。经济状况是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现实物质基础,生育意愿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在生育率、生育水平上得到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生育率的分布却恰好相反。但风笑天等人在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的回顾中,发现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生育意愿并非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变迁,而是在

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 3.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 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孩偏好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可以说, 生一个男孩是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文化的底线。很多社会学家认为:在农民的生育需求中,最为核心的是性别,其次才是数量和时间---- 早 生是为了生男、多生也是为了生男。在这种生育观念下,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多数希望生养男孩。 4.生产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们支付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支付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这样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不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就大,女子体力的劣势不意味着在生产中就处于劣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改变了“多子多福”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但由于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许多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生产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很多重体力劳动需要男性承担,成年男性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柱,在这些地方偏好生育男孩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说生产方式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经济基础之一。 5.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人的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摘要】 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对于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影响着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性别平等等因素;心理因素则是个体心理状态对生育决策的影响;文化因素如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需求。政策因素则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引导作用。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国家生育政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挖掘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兴因素对生育需求的影响,为未来的生育政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关键词】 生育需求,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生育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它涉及到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人们对生育的

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社会、心理、文化和政策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于理解人口增长 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研究背景来看,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因素在影响生育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社会因素如家庭结构、教育程度等也会对生育需求产生影响。心理因素如个人情感、家庭压力等也会影响生育意愿。而文化因 素和政策因素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生育需求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这一重要 社会现象。 1.2 目的 生育需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人 口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生育需求的 影响因素,并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生育需求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内在规律,为相关研 究和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3 意义 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入探讨生育需求的 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生育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探讨 生育意愿是人们对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及看法,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的生育目的,二是对生育数量的看法,三是有关子女性别的看法。人类的生育意愿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关的“多子多孙多福”的观念;二是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关的“注重自我发展”的生育观念。他们代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剩余价值取向,生育意愿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倾向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就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探讨与论述。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作为生育意愿较高层次的影响因素,既可以影响一个街道、一个村庄,也可以影响到一个较大范围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群体生育意愿状况,从而形成一种有区域特点的生育文化,并通过人们的生育观念特别是政府的生育政策而体现出来。 1. 国家人口政策。国家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的生育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一般来说,有没有人口政策限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政策限制人们认为理想子女数2 个孩子的比例最大。 2. 经济情况。经济状况是决定人们生育意愿的现实物质基础,生育意愿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在生育率、生育水平上得到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生育率的分布却恰好相反。但风笑天等人在对近二十年来的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的回顾中,发现有很多调查结果显示, 生育意愿并非完全随经济发展而同步变迁,而是在

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 3.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内在因素。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宗教观念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依靠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不仅在农村根深蒂固,就是在城市里也不乏市场。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靠男性“传宗接代”、“祭祖送终”的传统生育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偏好生育男孩的社会文化根源。这种传统观念中的男孩偏好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念。可以说,生一个男孩是中国农村人口生育文化的底线。很多社会学家认为:在农民的生育需求中,最为核心的是性别,其次才是数量和时间———早生是为了生男、多生也是为了生男。在这种生育观念下,如果有机会可以选择,多数希望生养男孩。 4. 生产方式。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们支付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支付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这样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不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就大,女子体力的劣势不意味着在生产中就处于劣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使人们改变了“多子多福”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但由于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许多农村地区,生产力依然比较落后,生产 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很多重体力劳动需要男性承担,成年男性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柱,在这些地方偏好生育男孩依然存在。所以,可以说生产方式是偏好生育男孩的经济基础之一。 5. 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承担,并且多由儿子来承担,在农村家庭中尤其普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与多层面分析 ——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城乡结合区域居民为例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与多层面分析——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城乡结合区域居民为例 20世纪末,我国政府长期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在城市中普遍实施一胎政策,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实施以来,适度缓解了人口增长,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和发展 水平。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同时,对社会、家庭以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也一定程度 的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独生子女导致两代或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逐渐减少、导致 家庭功能逐渐减弱;年轻人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孩子方面经济压力逐渐增大;因各种原因意 外死亡的独生子女导致失独家庭逐年增多,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与精神抚慰也均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逐步下降,这一 系列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分别于2013年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再次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政策放开后,能否起到减缓 未来人口老龄化、降低老人抚养比严重程度、增强将来家庭养老功能和抑制出生人口性别比 持续升高的作用,取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居民的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生育行为[1]。鉴于此,本文以广州白云区某一城乡结合区域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旨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态势下,将居民的生育意愿、生育动机、生育观念以及客观和主观方面的相关影响因素,进 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预计通过该项研究,对政府部门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提供有价 值的理论参考和可行性建议。现将结果报到如下。 1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该项研究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的人际关系,自行设计问卷,利用问卷星通过微信对广州市白云区城乡居民875 人进行了调查。①调查前制定纳入标准:年龄在19——50岁之间;是否结婚不限;已经生 育有一孩;认知功能正常,能够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能够配合本次的研究与评估。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夫妇双方存在不宜生育的因素;与配偶已经生育二孩、离异且已经生育二孩的女性;拒绝参与该项研究者。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阅读法:为了完成该项研究,笔者通过知网查约有关生育意愿相关文献300余篇,分别了解其研究的角度和切入点,并将其研究的结果作为该项研究的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为全面了解二孩政策落地带来的影响,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 知网文献检索资料,然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后的生育意愿和影响因 素分析》。问卷包括三个方面的模块内容: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一胎 性别、一胎分娩方式、一胎高危妊娠、一胎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就业情况、职业特点、常住区域、户籍性质及家庭类型等条目。②生育意愿:包括理想的子女数量、是否愿意 生育二胎、理想的二胎性别等。③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经济压力、一孩分娩方式 或情况、父母意愿等条目)。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在调查的过程中,排除人为 的暗示和诱导,完全由被试对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填写问卷,规定填写时间,填写完毕当场 收回。共发放问卷875份,回收有效问卷870份,问卷有效率99.4%。 1.2.3研究的变量:该项研究的变量为影响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客观上,问卷调查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通过其与 生育意愿的交叉制表进行分析,在主观上,调查影响家庭及个体生育意愿的原因,包括文化 观念、经济压力、工作环境、体制保障等多种指标,综合探讨影响居民生育二胎意愿的相关 因素。 1.2.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