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封进余央央

内容提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阻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0年农村的面板数据回答两个问题: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以及是如何阻碍到健康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否会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加剧,专门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是否受到更为不利的阻碍。研究发觉,第一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为“倒U”形,在收入差距较高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要紧为负向,一个可能的缘故是由于收入差距阻碍到公共卫生设施的供给。再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强收入效应,其含义是假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

关键词:收入差距假说,健康,公共医疗提供

一、引言

1970年代以来,经济学对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日益深入。最初的跨国研究和一国内部的跨地区研究发觉,健康水平和收入水平并非同步提高,研究指出在收入水平之外,收入的分布可能阻碍到一个地区的国民健康状况(Preston,1975;Rodger,1979)。1990年代逐步形成关于健康决定的收入差距假说(IIH,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即不仅个人收入或社会平均收入阻碍个人健康状况,社会的收入差距也会发生作用。随后显现了一系列文献采纳多种方法和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但现有研究结果并没有有力地验证或拒绝收入差距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0.16提高到了0.33;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0.24提高到了0.37;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由0.24上升到0.45。1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是否对健康状况产生了不利的阻碍。随着整体收入差距的上升,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状态,用当期的收入差距可能无法捕捉到收入差距的效应。本文考虑到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的滞后效应重新检验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收入差距较大时,穷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如何样的阻碍。

文章采纳CHNS数据库1997年和2000年农村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中国约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业劳动的专门性及劳动环境的困难性决定了健康的躯体是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差不多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因而研究阻碍农民健康的因素,提出改善健康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研究发觉,第一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为“倒U”形,当基尼系数超过0.35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要紧为负向,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的渠道之一是对公共医疗提供的阻碍;再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强收入效应,其含义是假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

1全国水平的基尼系数来自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WIID);农村的基尼系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城镇的基尼系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差距》,

《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期。2000-2003年数据引自孔泾源,

本文第二部分综述有关收入差距和健康的研究。2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所用的模型和方法;第四部分是数据和变量描述;第五部分是估量结果和讨论;第六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评述

关于收入差距和健康的最初的研究采纳跨国数据,在总体水平上研究收入差距和健康。健康一样由死亡率和预期寿命衡量,收入差距用基尼系数或一定人口所占收入的百分比衡量,实证的结果大多显示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如最早的研究者之一Rodgers(1979)使用了56个国家(包括发达和不发达国家)的横截面数据验证了以基尼系数度量的收入差距与总体健康指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3Wilkinson(1986,1990,1992,1994,1996)一系列跨国的分析也验证了收入差距假说。然而关于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和跨国数据的可比性都遭到质疑(Judge,et al.,1998;Gravelle,1998;Wildman,et al.,2003;Deaton,2003)。为了幸免上述跨国数据的异质性和不可比性问题,后来的研究采纳一国内部的跨地区研究,大多也验证了收入差距假说。然而宏观数据的结果受到“总体性偏误(aggregate bias)”的质疑,即由于收入对健康的边际奉献递减,因此当收入差距扩大时,总体数据会表现出健康水平下降。

在1990年代后期,采纳微观(个人)层面上的数据成为研究的主流,通过操纵个人收入为区分收入和收入差距效应提供了可能。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中,健康用能够反映个人健康状况的信息,如自评健康状况度量,说明变量除了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外,还包括绝对收入在内的个人特点和家庭特点,以及社区的收入水平等。微观数据研究指出,在美国收入差距和健康之间有专门强的负相关关系(Kennedy et al.,1998;Soobader & Leclere,1999;Blakely et al.,2000;Subramanian,Blakely & Kawachi ,2003等),而另一些研究却说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如Fiscella & Franks,1997;Daly et al.,1998;Mellor & Milyo,2002等)。除此之外,少数研究部分支持IIH假说。4

上述的研究大差不多上指当期的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然而Blakely.et al. (2000) 利用美国CPS中不同滞后期的收入差距(基尼)指标,发觉对健康的阻碍不同。越是滞后多期(专门是滞后15年)的,对健康的阻碍更明显,专门是对45岁以上的人口来说。同样,Subramanian & Kawachi(2004)用同样的数据也证明了15年的滞后收入差距对当期的健康阻碍显著。

通常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这一负面阻碍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第一,医疗公共投资和支出受收入差距的阻碍。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富人与穷人的爱好显现分化,富人倾向于到本社区以外获得更好的服务,对本地公共服务并不感爱好。当人们的偏好差异较大时,公共品的价值会被低估,导致相应的公共支出缩减(Deaton, 2003;Krugman, 1996)。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相关公共政策的实施(Subramanian & Kawachi,2004),导致对公共医疗设施的投资不足,从而通过阻碍社区医疗设施的供给阻碍到个人的健康状况。其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腐蚀社会资本从而阻碍人们的健康(Wilksion,1996; Kawachi & Kennedy,1999)。5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效应还依靠于个人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低收入人群更不易对自身进行医疗卫生与教育投资。除此之外,收入差距所导致的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对穷人健康状况的阻碍也会更严峻。另一方面,从社会心理学上

2有关收入差距与健康的文献综述可参考余央央和封进(2006)。

3基尼系数的扩大对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和5岁时的预期寿命有显著负阻碍,而对婴儿死亡率有显著正阻碍。

4Kahn,et al.(1998)和Leclere and Soobader(2000)分别发觉IIH假说只适用于女性和白种人群;另外一些研究发觉IIH假说只使用于某一健康指标或者某一收入人群(Fiscella & Franks,2000;Shi et al.,2002;Kahn,et al.,2000等)

5社会资本是指能够通过和谐的行动来提高经济效率的网络、信任和规范(Putnam et al.,1993)。即具有市民之间的信任、国内团体之间互惠的规则等诸如此类有利于增加社会凝聚力以及促进市民之间互惠合作的一些

来说,收入差距的扩大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挫败感以及压力,导致情绪低落或引起诸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的行为适应,从而阻碍了其健康水平(Schor ,1998)。

与通常认为的收入差距和健康之间的反向关系相左, Judge & Patterson (2001)却认为,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第一,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先富裕的群体增加了对自身健康的需求,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技术的引进与技术本身的外溢效应促使人们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其次,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假如相伴有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那么政府的公共支出能力将会提高,更有能力改善地区的教育和基础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对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从收入差距阻碍健康的路径看,不管是通过阻碍医疗公共支出和公共品的提供,依旧阻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其发生作用都会有一个过程,因此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就会有一个滞后效应。大部分验证收入差距假说的文献都采纳当期的收入差距作为说明变量,可能的缘故之一是由于在发达国家收入分布相对稳固,当期的收入分配和过去的收入分配状况高度相关。但从理论上讲,过去的收入差距和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更具有说服力(Subramanian & Kawachi, 2004)。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数据显示滞后期的收入差距和当期的收入差距尽管相关,但相关系数比较小,因此,采纳面板数据检验收入差距对健康的滞后效应更有意义。

三、 模型与方法

模型的被说明变量为个人的健康状况。在CHNS 问卷中,通过询问“您认为您的健康状况

如何?”让被调查者在“专门好、好、一样和差”四个等级中汇报健康状况。可供选择的模型有二元选择模型(Probit 模型)和ordered probit 模型。我们采纳Probit 模型,将选择专门好和好这两个等级,我们记为1,而选择一样和差,则记为0。 如此做是基于以下理由:第一,鉴于许多文献(如:Fiscella & Franks, 1997;Mellor & Milyo, 2002;Li & Zhu, 2006等)都采纳二值变量,它能更简便地分析收入差距与健康不平等的关系。6其次,能够和现有文献的有关结论进行更好地比较。我们采纳随机效应的Probit 模型以操纵个体不可观测的异质性的阻碍。一样而言,随机效应模型好于固定效应模型,因为随机效应模型能够反映家庭之间的收入变化对健康的阻碍,用固定效应模型则可能低估收入对健康的效应。

以个人特点、家庭特点和社区特点为说明变量,在操纵了绝对收入和其他特点后,考察收入差距的对个人健康的效应。考虑到收入对健康的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同样可能是非线性的,在方程中分别加入这两个变量的平方项。计量模型为:

2

201234Pr (1)()

ijt ijt ijt jt jt ijt jt ijt ij ob y w w x x Y Z βββββμν==Φ+++++Θ+ψ++(1)

其中,ijt y 为j 社区i 个人的健康状况,赋值为1,可表示健康状况好;为0,则相反。ijt

w 为个人的收入,以人均家庭收入计,jt x 为j 社区的收入差距。ijt Y 代表其他个人特点变量的向量,包括年龄、性别、教育、婚姻状况、参加医疗保险情形和一些个人所在的家庭特点如家庭规模、饮用水情形和卫生环境等。jt Z 为一个包含社区变量的向量。ij ν为不随时刻而改变的非观测变量。

6

在后文运算收入与收入差距的交互项对健康的偏效应时,健康的二值变量有助于我们更简便的进行运算分

我们将做以下几项工作:

1、检验收入差距的当期效应和滞后效应

一方面我们采纳当期的收入差距指标检验收入差距假说,另一方面,鉴于上述分析,即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机制决定了收入差距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滞后期的收入差距和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更加有说服力,因此我们采纳滞后期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比较验证。当当期的收入差距和滞后的收入差距不一致时,二者的阻碍可能是不同的。相关性检验说明不同年度之间的基尼系数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1993年和1997年基尼系数的相关性为0.46, 1997和2000年基尼系数的相关性为0.28。但他们对健康的作用成效是否一致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应地,方程1中的收入差距及其平方项均为滞后一期。 2、检验收入差距阻碍健康的机理

在说明变量中加入能够反映收入差距的阻碍路径的变量重新考察收入差距的效应,通过对回来结果的比较揭示其背后的机理。比如,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医疗服务供给和公共卫生支出对健康有明显的正向阻碍(例如 An& & Barnighausen ,2004;Ruststein ,2000),因此假如收入差距通过阻碍医疗等公共品的提供而阻碍健康,那么在回来中加入医疗供给变量后就应该看到收入差距的效应下降或变得不显著。

3、采纳不同收入差距指标对结果做稳健性检验

有关收入差距的度量指标要紧涉及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人口收入份额、变异系数以及贫困指数等。各种度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不完全可比。以基尼系数为例,它虽为最常用的指标,然而由于它与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比重和人口比重的关系紧密,因此易受到偶然因素的阻碍。比如,在总体居民收入相对平均的情形下,对个别收入户(专门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波动十分敏锐,数值增大,以致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假象。而人口收入份额是以某一或某些阶层的收入份额的变动来反映收入差别变化,其优点是便于分层考察,然而却不能全面反映各个阶层的收入整体变动总体情形。因此鉴于不同收入差距指标衡量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本文另外采纳二个收入差距(泰尔和收入最富有50%人所占的收入份额)指标,旨在更全面的反映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4、考虑收入差距的跨层次效应

个人和社区变量具有多层次数据的嵌套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 ),其含义为社区变量会通过改变个人变量的效应作用于健康,从而收入差距可能通过阻碍个人收入这一路径阻碍其健康,称为收入差距的跨层次效应(cross-level effect )(Blakely & Subramanian,2005)。在模型中采纳收入差距与收入的交互项,能够检验这一效应。具体能够写成以下形式:

2

2012314151Pr (1)()

ijt ijt ijt jt jt ijt jt ijt jt ijt ij ob y w w x x w x Y Z ββββββμν---==Φ++++++Θ+ψ++(2)

其中,交互项的偏效应则为:

3415125151(1)(2)(2)ijt jt ijt ijt jt jt ijt

P y x w w x x w βββββββ---∂='''=Φ⨯+++++Φ⨯∂∂ (3)

假如

1(1)0ijt jt ijt

P y x w -∂=>∂∂,则意味着收入差距加强了收入效应。即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增加

更加有助于健康的改善,收入下降更加不利于健康的提高。因此,当收入差距的扩大致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时,则其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加剧了健康的不平等。在此情形下,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产生发散效应。反之,假如

(1)0ijt P y x w ∂=<∂∂,

则说明收入差距的扩大减弱了收入效应,

对人群健康产生收敛效应。随着收入差距的提高,健康不平等的现象会缓解。

四、数据

本文采纳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0年调查数据,滞后期的收入分布则分别采纳了1993年和1997年的收入数据。样本覆盖了我国沿海、中部和西部等地区的9个省(自治区)的农村与都市居民。7内容包括家庭的差不多情形、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状况、个人的医疗保险状况和健康情形等数据。除了家庭外,还包括村的差不多情形的信息。鉴于本文研究的重点,我们选用农村样本,样本中每个省有4个县,每个县包含4个村,年龄为15-65岁的有效样本共有12349个。8

被说明变量为健康状况,采纳自评健康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自评健康尽管具有专门强的主观性,但却是常用的指标之一,缘故在于它不仅与死亡率等客观指标高度相关,有力地反映个人健康状况,而且数据易获得且质量高(Hornbrook & Goodman,1996;Idler et al.,1997;Gerdtham et al.,1999等)。总体上来说,从1997年到2000年,农村人口中自评健康为好以上等级的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

CHNS中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家庭园艺收入、务农收入、畜牧收入、渔业收入、商业收入、住房补贴、育儿补贴以及其他各种补贴收入。在CHNS的调查数据中,以1989年的价格指数对收入进行调整,在1997年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为1320元,到2000年,下降为1250元。我们采纳人均家庭收入(即总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数)作为收入指标是基于以下几点缘故。第一,农村家庭专门难区分每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家庭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决策单位,用家庭人均收入比劳动力的个人收入更能准确地反映收入和收入差距对健康的作用。其次,对家庭总收入加以均等化,能更好的捕捉家庭各个成员对家庭资源的利用情形(Deaton,2003;Benzeval et al.,2001)。除此之外,我们以县的人均收入水平操纵此地区的经济进展程度,样本中1997年和2000年县的人均收入水平分别为1300元和1210元。

本文采纳的收入差距是在县水平上估算的,之因此选择这一水平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县乡政府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直截了当为农村社区的居民提供各类公共产品。9专门是实行“分税制”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差不多医疗服务差不多差不多上由县乡卫生气构提供(李卫平等,2003)。10其次,通常来说,当代社会交往范畴和经济活动差不多超出了村的范畴,因此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考察收入差距及其阻碍机制。从1997年到2000年,县水平的当期基尼系数的均值从0.35上升到0.39。而滞后期的基尼系数是指1993年的基尼(对应于1997年的健康指标)和1997的基尼(对应于2000年的健康指标),现在期只上升了0.01。鉴于收入差距有多种衡量指标,我们另外采纳了滞后期的泰尔指数和最高收入50%人口所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做稳健性检验,这两个收入差距指标的均值也都在上升,分别从0.22上升到0.23和0.74上升到0.75。

在个人层面上,我们操纵了年龄、性别、教育、婚姻状况、医疗保险。11此外,我们还操纵了各个家庭的特点,包括家庭规模、是否使用自来水和拥有室内厕所。采纳社区可及的公立

71997年的样本中包括江苏、山东、黑龙江、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和河南8个省(自治区),2000年则又增加辽宁省。

8选择15-65岁那个年龄段是参考劳动力年龄标准。

9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县乡财政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有限。然而由于公共卫生服务所具备的以防备为主降低公共健康风险的功能,因此,即使是能力较差的政府,也得承担起爱护公共健康安全的使命(朱玲,2004)。1080年代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后,按照分级治理的要求,在农村实行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治理体制,县级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依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明确了本级财政致负责对本级卫生气构的投入。

11那个地点的医疗保险包括商业保险、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统筹医疗、合作医疗、妇幼健康保险、计免保

医院的个数作为医疗公共投入的一个代理变量,另一个指标家庭是离公立医院的距离,反映农户对公共医疗的可及性。12具体描述可见表1。

表1 变量的定义和描述

变量名称变量说明

总样本1997年2000年均值离差均值离差均值离差

health 自评健康状况(二

值变量)

0.74 0.44 0.8 0.4 0.71 0.45

ginilag 基尼系数(滞后)0.35 0.05 0.34 0.05 0.35 0.05 gini 基尼系数0.37 0.06 0.35 0.05 0.39 0.07 Top50lag 收入前50%的份

额(滞后)

0.74 0.04 0.74 0.03 0.75 0.04

theillag 泰尔指数(滞后)0.23 0.08 0.22 0.08 0.23 0.08 countyinc 县人均收入 1.25 0.38 1.3 0.4 1.21 0.36 pcinc 家庭人均收入 1.28 1.01 1.32 1.05 1.25 0.9

8 edu 受教育年限 6.13 3.89 5.35 3.31 6.74 4.19 Age2 年龄为15-29岁0.38 0.48 0.38 0.49 0.37 0.48 Age3 年龄为30-44岁0.32 0.46 0.31 0.46 0.32 0.47 Age4 年龄为45-65岁0.31 0.46 0.31 0.46 0.31 0.46 marital =1,为已婚0.69 0.46 0.69 0.46 0.69 0.46 gender =1,为男性0.51 0.5

0.51 0.50 0.50 0.50

insur =1,有医疗保险0.15 0.35 0.17 0.38 0.12 0.33 hhsize 家庭规模 4.51 1.53 4.34 1.43 4.64 1.59 w =1,饮用自来水0.57 0.50 0.53 0.5 0.59 0.49 toliet =1,使用室内厕

0.23 0.42 0.19 0.4 0.26 0.44

hospital 公立医院数(个) 2.49 1.03 2.77 0.90 2.27 1.08 distance 到公立医院距离

(公里)

5.49 9.17 4.72 4.07

6.13 11.79 Year2000 =1,为2000年0.56 0.5 - - - - 注:收入单位为千元,以1989不变价计。

五、实证结果与讨论

1、收入差距假说的检验及其中可能的机制

第一利用基尼系数来检验收入差距假说,回来结果列于表2。第一列中,我们只考虑除基尼系数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健康的阻碍,在第二列中,加入基尼,发觉其与健康的关系为显著正。而后,把当期的基尼替换成滞后期(第三列中所示),发觉滞后期的基尼系数不显著。在第四列中,再加入滞后期基尼系数的平方项,发觉两者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收入差距与健康之间出现先为正向再转为负向的倒“U”形关系。运算说明,倒“U”临界点处的基尼系数为0.35,55%的样本在倒“U”形的左边,其余的样本在倒“U”形的右边。类似的,Li and Zhu (2006)采纳CHNS1993年的数据发觉,在中国收入差距与自评健康存在倒“U”形关系,基尼系数的临界点约为0.40,因而当时在大多数地区收入差距和健康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倒“U”形阻碍一个可能的说明是从医疗公共品提供的角度进行。在低收入差距地区,适当的扩大收入差距有利于公共医疗的提供,从而改善那个地区的公共支出(如基础医疗保健等支出)和增加公共病床数的提供,最终有助于健康水平的提高。此类地区公共医疗提供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改善了地区的税收状况,从而增加了政府对其的支出。简单的相关关系说明,在基尼系数小于0.35的县,基尼系数和公立医院的数目成正相关关系。

而在高收入差距地区,富裕群体倾向于到本县以外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贫困群体由于其较低的支付能力,对本地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足。基于富裕和贫困两类人群对医疗服务的偏好存在差异,因此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公共医疗的提供。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研究也指出,1970年代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品的提供趋于减少,这与集体经济的瓦解,公共筹资受到个体偏好的阻碍有紧密的关系(张晓波,2003)。样本县的数据说明在基尼系数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和公共医疗服务数量成负相关关系。因此在高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不利于公共医疗的提高,也不利于个体健康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验证滞后期的收入差距通过阻碍医疗公共投入从而阻碍健康的机制,我们回来中加入表示医疗公共投入数量的变量,公立医院的数量和住户到公立医院的距离。回来结果列于表2第5列。结果发觉,基尼系数及其平方项的系数符号未变,但其效应是下降的,而且显著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收入差距通过阻碍公共医疗的提供阻碍了健康,且此阻碍存在滞后性。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上的显著性。

此处的联合检验是指对滞后期的基尼系数与其平方项系数联合为0的假设检验。

本文所有的回来均采纳非线性面板probit模型的随机效应模型,卡方检验说明cov(μ, ν)显著不为零。汇报的结果为population average的系数和稳健标准差。

2、收入差距假说的稳健性检验

进一步采纳其他滞后期收入差距指标,以检验收入差距与健康关系的稳健性。我们采纳泰尔指数和一定人口所占收入份额(收入最富有50%人所占的收入份额)。表3中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表示表示对上述两个收入差距指标的回来,结果说明,在其他操纵变量的方向和显著性都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泰尔指标、收入最富50%人所占的收入份额这两个指标与健康的“倒U”形关系仍旧存在。而绝对收入对健康的阻碍依旧呈线性,递减的效应不是专门明显。这一结果说明用不同的收入差距指标所衡量的收入差距和健康的关系是一致的,用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考察对健康的阻碍是稳健的。

注:此处的联合检验是指对滞后期的收入差距指标(Top50lag,theillag)与其平方项系数联合为0的假设检验。其他操纵变量的方向和显著性都没有改变,限于篇幅,未在此汇报。

4、收入不平等与健康不平等

为了考察收入差距与健康不平等的关系,我们利用收入差距的跨层次效应方程(2)加以验证。表4为加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与收入的交互项的回来结果,发觉与原先结果相比,其他操纵变量的显著性和方向差不多上都没有改变。第一,收入效应为正,意味着收入高的人有着较好的健康状况,收入低的个体其健康状况也较差。这是同类研究得出的普遍结论。其次,交互项的偏效应为正,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强收入效应,说明收入效应将更强有力地阻碍农村人口的健康,即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时,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贫者的健康将连续恶化,更加脆弱。因此,不可幸免的显现健康不平等的局面。

实际上,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说明,除了人均收入与收入差距阻碍健康外,收入差距的跨层次效应(收入效应)对健康的阻碍,专门是对健康不平等的阻碍专门重要。迄今为止,国内对健康不平等的研究尽管关注这一现象,却没有考察内在的缘故或机制。而上述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收入差距阻碍收入效应的跨层次作用是健康不平等加剧的缘故之一。专门是关于农村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更易遭受收入的负向冲击,因此收入差距扩大对其的危害更大。因此,关于高收入差距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健康不平等的改善。

表4收入差距对收入效应的阻碍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有以下几点结论:

在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健康的即期作用和滞后作用是不同的。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需通过一定的时刻才可能反映出,比如阻碍了医疗的公共投入,阻碍了人们的行为(抽烟、酗酒),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心理反应也有一个时滞,因此滞后期的收入差距和健康之间能够存在因果关系,收入差距对健康的不利阻碍存在滞后效应。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是倒U形的,较高的收入差距将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倒U 形的临界点在基尼系数为0.35左右,那个收入差距水平差不多远远低于近年来农村收入差距的

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有若干途径,这种滞后的阻碍有可能是通过阻碍公共医疗的供给所导致的。在低收入差距的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助于公共医疗服务的提供,而在收入差距较高的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则不利于公共医疗服务的提供。因此,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对健康的不利阻碍需要加大对医疗的公共投入,提供差不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的可及性,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收入差距对收入效应的阻碍意味着收入的两极分化会导致健康状况的分化,专门在高收入差距的农村地区,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体易受到收入的负向冲击,其健康状况更易有恶化的趋势。依照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8年,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愈加恶化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有直截了当改善贫困群体健康的措施。其中对其提供医疗保险或给予医疗补贴是值得考虑的,我们的实证结果发觉,拥有医疗保险(包括合作医疗,商业保险,公费医疗等)会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政府的角色而言,现时期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显得专门重要。关于那些专门贫困地区或者贫困户而言,政府还需考虑加大对其参加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甚至有必要进行医疗救助。

此外,我们发觉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改善健康状况。这其中能够有两方面的阻碍,一是财宝效应,教育程度提高会增加收入从而改善健康;另一方面,教育有助于提高与健康相关的投入的产出效率(Grossman, 1972)。由此可见,在中国农村加大教育的公共投资对提高健康人力资本也有积极的作用。应该看到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政府从总体上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人力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尚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由于数据的限制,我们没有能够验证收入差距阻碍健康的其他机制(如社会资本或心理阻碍等)。其次,按照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用家庭人均收入衡量个人的收入水平,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健康和收入之间的联立性问题,但今后还需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处理。

参考文献

李卫平、石光、赵琨,2003:《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治理世界》第4期。

余央央、封进,2006:《收入差距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第7期。

张晓波,2003:《中国教育和医疗卫生中的不平等问题》,《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2期,。

朱玲,2004:《农村人口差不多健康保证指标的政策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5期。Blakely, T. A., Kennedy BP, Glass R, et al , 2000, “What is the Lag Time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Status?”,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54:318-319.Deaton,A.,2003, “Health,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 evelopment”,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 ol.XLI,113-158.

Blakely, T. A. and S V Subramanian, 2005, “multilevel studies”, In Oakes M, Kaufmman J, eds, Methods for social epidemiology, Jossey Bass: San Francisco.

Deaton, A., 2003, “Health,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 ol.XLI,113-158. Gerdtham,U.G., Johannesson, M., Lundberg,L., Isacson,D., 1999, “The Demand for Health: Result from New Measures of Health C apital”,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15) 501-521.

Grossman, M.,1972,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 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0:223-55.

Hornbrook, Mark C. and Michael J.Goodman.,1996, “Chronic Disease, Functional Health Status, and Demographics: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Risk Adjustment”, Health Service Research,31(3):283-307.

Idler,E.L. and Benyamini,Y., 1997,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 Review of Twenty-seven Community S tudie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38:21-37.

Medicine ,46:567-579.

Kawachi I and Kennedy B,1999,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Pathway and Mechanism”,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34,215-227.

Judge Ken and Iain Patterson, 2001, “Poverty,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working paper No.01/29, New Zealand Treasury.

Krugman. P. ,1996,. The Spiral of Inequality, Mother Jones (November/December): 44-49.

Li, Hongbin and Yi Zhu, “Income,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August, 2006.

Mellor, J. and Milyo,J.,2002, “Income Inequality and Individual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37,510-539.

Preston, S.H., 1975, “The Changing Relation between Mortality and Level of Economic D evelopment”, Popul.Stud.,29:231-248.

Putnam, R., R. Leonardi and R. Nanetti, Making Democracy Working: Civic Tradition and Modern Italy, 1993,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dgers, GB.,1979 , “Income and Inequality as Determinants of Mortality: An International Cross-section A nalysis”, Popul.Stud.,33:343-351.

Rutstein, S.O., 200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ends in Infant and Child Mort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the 1990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78(10),1356-1370.

Subramanian S.V. and Kawchi I, 2004,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What Have We Learned So Far?”, Epidemiologic Reivew, vol.26,2004, 78-91.

Wagastaff Adam and Van Doorslaer, 2000,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What Does the Literature Tell Us?”,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21,543-67.

Wilkinson, Richard,G.,1992,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Life-expectancy”, BMJ.,304:165-168.

Wilkinson, Richard,G.,1994, “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from Material Scarcity to Social D isadvantage”, Deadalus,123,61-77.

Wilkinson, Richard,G.,1996 , Unhealthy Societies ,The Afflictions of Inequality, London: Routledge.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in Rural China

Jin Feng and Yangyang Yu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the effec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n health and health inequality has aroused ever-increasing concerns. Using CHNS 1997 and 2000 survey data, we attempt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two issues: how could income inequality influence health; does the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result in health inequality.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n health is lagged. There is an “inverted-U” association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health in rural China and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ccurs in higher inequality areas. A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income inequality has an effect on public health care provision. We also find that the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strengthens the income effect, which means the health of lower-income group is worsening since they are more easily exposed to adverse income shocks.

Key Words: 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 Health, Public Health Care Provision

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和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分化趋势。收入差距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1. 收入差距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村经济发展困难。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上,更为严重的是工资和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方面。 2. 收入差距发展趋势 未来城乡收入差距仍将继续扩大。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工资水平会不断提高;而乡村从事的是传统农业和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一,收入增长难以跟上城市居民的步伐。除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城市化带来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不平衡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和扩大,是由于多种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下面我们将阐述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1. 经济结构差异 在现阶段,农民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收益增

长缓慢;而城市因为工业化的加速而形成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使得城市居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职业选择。 2. 教育水平不平等 教育水平是决定个人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农村居民能够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导致农村居民在求职市场上处于劣势。 3. 公共服务不公平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差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多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大城市的吸引力 大城市的资源与机会使得很多人慕名而来,导致了“城市病”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到城市里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5. 政策因素 政府在城市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政府应该加强乡村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平衡城乡收入差距。 三、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解决方案。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快过农村地区,这使得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比上年增长6.2%;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021元,比上年增长5.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同时,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人均收入上,也体现在职业分配上。城市的高薪职业如金融、IT等行业招聘要求较高,薪资水平也远高于农村地区的工作。而农村地区则相对集中在非技术性劳动力领域,如建筑工、农民工、服务行业等,总体薪资水平较低。 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地理位置引发的基础设施的差异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都远比农村地区发达。这使得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农村地区受条件所限,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因此也难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2.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复杂,高技术产业、金融保险、教育文化等行业发达,给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薪资丰厚、职业稳定的工作机会。而农村地区的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开采资源有限,难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高薪职业。 3.教育和人才的差异 城市地区的教育、科技等资源较为优越,获得更多优质教育以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机会也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知识经济时代这势必会影响居民的收入。 4.政策因素的影响 一些政策层面上造成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例如: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的高福利、社保、教育等政策只向城市居民提供;而农村居民除基本社保外,很少能享有丰厚的福利待遇。 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式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想要真正缩小,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进一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让城乡居民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1.加大农业改革力度 当今中国已经转变为城市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并重的时代,要想让农村居民走出原有的低收入困境,需要借助科技和产业联动的力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 简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经济收入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在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呈现扩大的趋势。本文将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2.1 教育差异 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城市居民在接受教育机会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往往面临教育资源的缺失和质量低下,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2.2 就业机会 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技能、高薪酬的职位通常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则以农业和低端产业为主。这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就业领域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其收入水平的差距。 2.3 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土地流转和经营活动。农民往往只依靠有限的土地面积进行生产经营,而城市居民则有更多的投资和创业机会。这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2.4 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享有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保障措施,这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 3. 对策分析 3.1 教育均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乡村教育体系,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农村居民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而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2 促进农村发展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创业平台,帮助农民在本土发展,提高其收入水平。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就业机会,也有助于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3 完善社会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福利权益,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 结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教育均衡,促进农村发展,完善社会保障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1000字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大国,近年来经济实力 不断增强,但是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不同地区的收 入水平相差悬殊,导致一些地区的居民贫困、失业等问题严重影响 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将就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进 行分析。 一、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 中国地区之所以一直存在着收入差距问题,主要是由于区域之 间的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从 2019年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已经比中部地区的人均收入 高出了一倍以上,而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中部地区的不到两三 分之一。 此外,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显著。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高出3.3倍以上。同时, 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和基层 工作的低薪职位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 二、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1、区域发展水平 中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等 不同,导致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而这直接影响了 不同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 开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处于国内外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国外投资。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以及贫困偏远的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东部的经济发展势头。 2、教育和技能水平 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衡量个人工作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所处地区发展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获得工作机会和晋升的机会越多,从而获得的收入也会相应更高。然而,中国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比沿海地区和城市地区低得多,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3、行业分布差异 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结构的地区,其收入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些行业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相对繁忙、艰苦、危险,但获得的收入相对较低,如农业和服务业等。而金融、科技、能源和房地产等高技术和高收益的行业的薪资普遍较高。许多沿海省份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从而使得工业劳动力大量聚集。同时,代工产业的旺盛发展,客观上导致了沿海地区的很多产业工人的收入较高,而中西部省份主要依靠农业和资源采集从业者的收入较低。 4、政策和制度差异 政策和制度差异直接决定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和模式。在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中,沿海开发和吸引外资是政府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制度,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产业向东部沿海城市聚集,从而造成收入分配上的不平衡。同时,城市化速度快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也影响了收入分配的

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和正义,也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结构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造成的。 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由于土地和资源等的限制,农村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成分相对单一。此外,农村居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也面临一定的局限。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与各种资源优势相互交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创造了更加丰厚的利润和收益。由此,城市居民普遍享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制度性问题也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历史上,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长期处于“以权谋私、地权不清”状态,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土地使用和经济实力。此外,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也较高,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则较低。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可能会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化。城市居民由于收入水平的优势,也更容易享受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资源,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分化和不公平。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也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居民由于收入较低, 只能购买低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生活条件较差。此外,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障、退休金等方面的福利待遇也相对较低,难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最后,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由于农村居民 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购买力也有限,这可能会制约内需的发展。此外,农村居民的经济动力不足,也限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 城乡收入差距的解决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全面的改革。以下是一些有可能实施的 解决方案: 一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城乡融合。推出更广泛的农村地区的开放政策,在农村 地区吸引更多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为贫困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 二是深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改革。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使用 权和产权,拓宽农民获得经济资源的渠道和空间。此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也可以逐步加强和改进,使得城乡福利待遇更加平衡。 三是扩大教育和培训机会。通过投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机会 和水平,增加他们自主创业或在受灾时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失业和经济饥饿的风险,从而增加家庭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综上所述,城乡收入差距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制度 性的改革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如果能够有效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将促进中国综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创新,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封进余央央 内容提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分配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阻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0年农村的面板数据回答两个问题: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以及是如何阻碍到健康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否会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加剧,专门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是否受到更为不利的阻碍。研究发觉,第一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为“倒U”形,在收入差距较高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要紧为负向,一个可能的缘故是由于收入差距阻碍到公共卫生设施的供给。再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强收入效应,其含义是假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 关键词:收入差距假说,健康,公共医疗提供 一、引言 1970年代以来,经济学对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日益深入。最初的跨国研究和一国内部的跨地区研究发觉,健康水平和收入水平并非同步提高,研究指出在收入水平之外,收入的分布可能阻碍到一个地区的国民健康状况(Preston,1975;Rodger,1979)。1990年代逐步形成关于健康决定的收入差距假说(IIH,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即不仅个人收入或社会平均收入阻碍个人健康状况,社会的收入差距也会发生作用。随后显现了一系列文献采纳多种方法和数据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但现有研究结果并没有有力地验证或拒绝收入差距假说,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0.16提高到了0.33;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由0.24提高到了0.37;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由0.24上升到0.45。1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是否对健康状况产生了不利的阻碍。随着整体收入差距的上升,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状态,用当期的收入差距可能无法捕捉到收入差距的效应。本文考虑到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的滞后效应重新检验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收入差距较大时,穷人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如何样的阻碍。 文章采纳CHNS数据库1997年和2000年农村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中国约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业劳动的专门性及劳动环境的困难性决定了健康的躯体是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差不多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因而研究阻碍农民健康的因素,提出改善健康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研究发觉,第一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存在滞后效应;其次,收入差距对健康阻碍为“倒U”形,当基尼系数超过0.35时,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要紧为负向,收入差距对健康的阻碍的渠道之一是对公共医疗提供的阻碍;再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加强收入效应,其含义是假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容易受到负向冲击,那么收入差距对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更为不利。 1全国水平的基尼系数来自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WIID);农村的基尼系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城镇的基尼系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差距》, 《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期。2000-2003年数据引自孔泾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分析 当今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极为突出,这种状况恶性循环,且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进行一系列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差异 城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其资源配置更能保证致富机会更多。与此同时,城 市的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商业、制造业方兴未艾,人均收入自然也会相对较高。反观农村地区,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科技等综合因素的支持,导致了居民收入的相对低下。 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相比城市要差,而这些设施和服务却 对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优质的道路网络、稳定的电力供应、先进的医疗保健、普及的教育等等,都是推动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地域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始终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难以保障其居民的发展需求。 二、就业机会和收入发展的有机联系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种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农村就业问题,却也导致了很多人失去了土地和自给自足的机会,同时在城市中却很难找到稳定的、高质量的工作岗位。此外,城乡就业市场的市场规模不对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安置困难,导致了就业空间狭窄、工资水平偏低的情况出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中的高端就业机会和创新型产业,以及那些同城 乡地区关系密切的中小企业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这些行业和产业

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大,也因此提供了更为优秀的薪资待遇。可以说,在就业和收入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逻辑。 三、政策方案的实施与效果的切合 政策方案的制定往往影响了现实中城乡居民和各级政府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观念。目前,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其中一些是针对市场和社会层面的,而另一些则更为直接地扶持了我国的农村和边远地区。 以扶持农民的政策为例,如精准扶贫政策、农村卫生保健和教育扶持等,这些 政策旨在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根源。同时,在政策实施中,需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充分尊重地方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切实的改进措施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均衡化。 四、文化习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 尽管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涉及到被社会公认的因素比较多,许多人还是认为这 一现象与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些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中,城市和农村可以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可能反映在两地居民的收入大小上。 例如,我国农村社区中一直流行着家族经营的文化,这提高了企业家和家庭企 业成员的动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但,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较少观念形成的集体以及创业的社区,相比农村所形成的家族聚合力产生的影响则不那么显著。因此,这种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涵盖了很多因素。作为先 进的经济体,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并行着手,平衡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保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均衡,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发展,也较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 一、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产生的原因 1.产业结构差异 我国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而农村经济则以第一产业为主,特别是农业。由于第二产业的薪酬普遍比较高,因此城市居民的平均薪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2.教育水平差异 城乡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城市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普遍更高。而农村则受制于条件和经济限制,以致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薪资。 3.社会保障不同 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农村发达,社会福利待遇也比较丰厚。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退休金等权益,

相对获得更好的生活保障。而农村地区往往由于缺乏社会福利机制的保障,不仅性质受限,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少。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 1.影响社会稳定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导致的不平等现象,容易引起不满情绪,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与农村不同的收入水平,将影响到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差异,也将影响到其消费水平,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3.影响社会公平 城乡居民的welfare 待遇的明显差异,体现了我国社会基本的贫富差距,从而影响了社会公平。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社会公平,成为我国追求的目标。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措施 1.重视农村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推动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平衡全国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水平,从根源上就可以解决农村居民的教育问题。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认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023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23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一系列的政策调整,2023年城乡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首先,2023年我国对农村经济的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农业技术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促进农村非农就业等措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将得到有效提升。相应地,农民的收入将会有所增长。 其次,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匮乏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因此,2023年政府将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将有助于打破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农村发展的支持政策外,2023年我国城市地区的收入也将受益于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我国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这将有助于推动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其次,政府将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这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更加均衡分配。

此外,2023年我国将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 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促进跨国企业的进入,城市居民的收 入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也将受益于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从而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总之,2023年城乡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发 展和农村教育的支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中 低收入群体的扶持,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将实现城乡居民 收入的更加均衡分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城乡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最大的差异之一就是收入差距。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16,021元,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2.64倍。这样的巨大差距不仅影响到了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使得许多农村民众感到无奈和失落。本文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同 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同,城市主要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而农村的经济大部分仍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因此,城市的产业完善度和附加值要高于农村,所以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赚取的收入也就相对较高。 2.教育素质差异 城市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建设完善,教师和教育人才资源也比较充足。而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教育素质比较低,其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相对较少,难以找到高薪的工作。 3.劳动力市场差异 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因此工资相对较高,而农村的劳动力市场则比较沉闷,岗位数量和工资也比较有限。此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也比较低,往往与家庭和土地耕作等紧密相关,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收入。 4.政策性因素

政治上,地区之间的政策和资源优先级分配不均,城市往往优先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例如:前几年一些大城市就推出过人才引进计划,纳入人才库,提供专门的社保等待遇,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流向大城市发展,吸纳人才,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二、如何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1.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应该加快农村产业升级,特别是发展涉农服务、农村旅游、新兴农业、农村电商等,这些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让城市的发展红利更好地传导到农村。 2.促进教育公平 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同时还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民的职业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顺畅地融入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中。 3.改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工资收入。同时,还要鼓励流动人口走向二三线城市,尽快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平等化。 4.加强政策协调 政府还需要协调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应该优先满足基础社会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例如保障农村的饮水安全和义务教育等领域,保证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渐接近,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结语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愈发显著。这 种差距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通常表现为更 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分配,城市居民在享受这些好处的同时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也比较有限。这种差距的存在,无疑会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潜在地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公平感,使社会结构更加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将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也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由于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较低,产业发展和市场扩大的潜力受到限制。这种不均衡发展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增长的局限。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增长为缩小收入差距创造了条件。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可以减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减少收入差距将增加农村地区市场的潜力,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消费和投资机会,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的双赢,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政府可以加大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其次,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是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存在,并逐渐成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和社会福利差距。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是最明显的差距之一。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更好。其次,教育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最后,社会福利差距也是城乡差距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好的医疗、养老和住房福利,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的问题。 城乡差距的形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生产,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这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机会。

收入分配问题是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二是地区收入分配不平衡。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差距。中国的高收入者大多集中在城市,而低收入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分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快速,人均收入水平也更高,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解决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其次,政府应加强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村地区,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最后,政府应加强收入分配的调节,减少收入差距。这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实现。 在解决城乡差距与收入分配问题的过程中,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政府的努力外,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承担起责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促进城乡居民的平等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逐渐凸显出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分析和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收入水平差异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主要源自其收入水平的差别。城市居民由于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平均工资水平,因此其收入相对农村居民来说要高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万元,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约为3倍。 这种收入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居民由于收入较高,可以更好地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享受更多的服务,比如高档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而农村居民由于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基本生活和教育医疗都面临较大的困难。由于缺乏足够的金钱支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教育医疗资源差异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资源的差异上。城市居民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更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比如优质的学校、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农村地区则由于资源匮乏,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质量也较为一般。 在教育领域,城市居民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拥有更大的学习机会,能够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农村居民的孩子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往往面临着较少的学习机会,导致人才培养水平较低。 在医疗领域,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健康。而农村居民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导致健康水平较低。 三、生活环境差异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还体现在其生活环境上。城市居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享受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包括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而农村居民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资源匮乏,往往面临着较为恶劣的生活环境。

城乡差距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城乡差距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而农村的经济发展进展缓慢。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异上,更深层次的影响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 一方面,城乡差距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可见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年轻的农民工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田耕种面积的缩小,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相对于城市里的蓬勃发展的产业和服务业,农业在收入上明显落后,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下降。 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反映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不 平等。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全面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都能够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农民则面临着相对较低的社会保障待遇,许多农民不具备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金,一旦遇到疾病或年老无力劳动时,他们的收入来源就会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此外,城乡差距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还表现在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城市教 育资源丰富,高素质的教育师资力量和优质的学校设施为城市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相比之下,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农民子女在教育上受到的限制使得他们很难拥有优质的技能和知识,这限制了他们进入更高收入领域的机会。 然而,要解决城乡差距给农民收入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容易。首先,政府 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以提高农业的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政府还应该改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此外,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农民子女的教育条件,为他们提供更

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分析

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这 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作为工业化的 主要场所,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而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由于农业生产面临着天气、市场需求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相对不稳定。此外,城市有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使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更高,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其次,教育不公平也是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资源分配的 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农村学生的发展。而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导致了城市居民更具竞争力,更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 另外,户籍制度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在城市居 住和工作的自由。农民不被允许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这导致他们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而城市居民则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这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 为了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有以下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应加 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 水平,改善其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加大补贴力度,引导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 摘要: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和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针对这些差异,政府可以采取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等手段,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原因、解决办法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一直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制约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现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沿海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收入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 三、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1. 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发达地区的农业规模大、农产品质量高,因此农民的收入也相对较高。而落后地区由于土地资源贫乏、技术水平低下,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2.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也是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沿海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经济发展较为困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3.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然而,不同地区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也存在差异,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加大。 4. 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是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程度高的人员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更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而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则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收入相对较低。 四、解决办法 1. 宏观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降低区域收入差距。 2.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取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引导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和非农产业,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降低收入差距。

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不少于1000字 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发展中,农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各省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阐述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差距具体表现 首先,先看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9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0,733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2,35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6,021 元,农村居民收入不足城镇居民一半。但是,不同省份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巨大,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例如,2019 年浙江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1,124 元、22,926 元和22,288 元,而贵州省、云南省和甘肃省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8,331 元, 8,893 元和 9,329 元,差距明显。 二、差距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地理和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我国东部省份的发展优势显而易见,其地理位置优越,与经济发达的海外市场紧密相连,并且拥有更加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在一些西部地区,尤其是农业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社会经济基础情况差,缺乏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导致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2. 产业结构失衡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已由农业转向服 务业和工业。在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相对更加合理,工业和服 务业发展相对较快,农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创造可观的收入来源,但在一些落后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农业依然是主要收入来源,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此外,一些西部地区缺乏人才,工作机会相对较少,就业岗位不足。 3. 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差异 在发达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原因,教育资源相对 丰富,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较高,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 入水平。相反,在一些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较低,导致 劳动力的价值相对较低,工资水平也不高。 三、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 为了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做出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目前的状况。 1. 促进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加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型产业,为落后 地区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 2. 提升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近水楼台的教育水平与 技能水平,减少他们的文化隔阂,创造能更好的就业机会。 3. 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政策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中国农村的收入差距与健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给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的农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一方面,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不同行业的农民收入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从事高效农业的农民往往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 造成农村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政策和体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一些农民失去了生计来源。还有一些农民因为缺乏技能和知识,无法在城市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贫困和收入不足会给人们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农村地区,一些贫困农民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自卑和不公平感,导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营养不良和疾病问题收入差距还导致了营养不良和疾病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食物而出现营养不良,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感染疾病。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会影响到农民的身体健康。 教育水平低收入差距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物质生活,还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水平。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可能因为缺乏教育资源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又会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农村的收入差距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投入,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这样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应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和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创业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这样可以使农民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