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 1 -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 5 -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 9 -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 14 -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 18 -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一)耕地资源概念: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通常,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二)我国耕地资源优势: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三)我国耕地资源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3.耕地资源空间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图表点拨]从教材第27页图2-2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图2-3通过展示2011~2015年新增加和减少的耕地面积,说明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等。

3.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

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问题。

(一)确保耕地数量

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措施

(1)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

(3)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二) 提高耕地质量

1.耕地质量的影响: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2.措施

(1)为了改进耕地质量,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

(2)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三)防止耕地污染

1.耕地污染的危害:耕地污染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污染物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2.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到耕地安全。

3.措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四)提高耕种积极性

1.积极性低的原因:

我国种粮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性成本逐年增加,粮食种植收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降低,扩大粮食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

2.措施

(1)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2)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

(3)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

(4)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1.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2.实际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为国家把握农业生产全局提供多种服务和决策依据。

[特别提醒]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解决的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

[轻巧记忆]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侵吞大量良田;②城市工业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③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措施: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控乱占耕地行为;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耕地退化。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1公顷=15亩),居世界第四位,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4%,占比低于许多国家。我国人均耕地1.47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排在世界120位以后。

材料二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600多万公顷。从耕地的质量来看,

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材料三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问题1(综合思维)通过阅读材料,请用简单话语描述一下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提示: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面积比重小。原因可从我国的土地构成方面寻找答案。

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侵蚀造成土地减少等。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可从材料二得出,但引起土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的不断增加。

问题3(地理实践力)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提示: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退耕还湖和沼泽,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答案可从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多角度分析。

[归纳提升]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耕地少。

(2)耕地资源质量整体欠佳,受污染和退化严重。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5)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2.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1)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污染和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3.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确保耕地数量。

(2)提高耕地质量。

(3)防止耕地污染。

(4)提高耕种积极性。

(5)加强农业科技的应用。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水资源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我国属于世界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方面。

[图表点拨]从教材第37页图2-12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少。

1.时空分布不均

(1)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2)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2.供需矛盾突出

(1)现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土地、产业布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性。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主要表现:一是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二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3.缺水问题突出

(1)原因:当用水需求超过水资源供给能力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2)现状:我国水资源时空不均衡,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多为资源型缺水,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等。南方地区以水质性缺水为主,是由于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污染等造成的。

(二)水污染问题严重

1.来源: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也不高。

2.现状

(1)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为水体自净能力有限,北方的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

(2)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动力平衡,海水侵入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中,发生海水入侵现象。结果使灌溉用水变咸,导致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水田面积减少,并引发水质性缺水。

(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1.农业是用水大户,在我国,“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农业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

2.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高。

3.城镇居民用水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一)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对自然界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进行调控和整治,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旱灾害。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渠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可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安全保护的重要方式,如新疆的坎儿井、黄土高原的水窖、建设“海绵城市”等。

3.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都是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1.结合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改进陈旧的灌溉系统,将大水漫灌改为更加节约的喷灌或滴灌等,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三)水污染防治

1.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的承载能力,把环境污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内。

2.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3.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督管理。

4.地理信息技术在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等,还具有实时预报和动态监测能力。

三、跨境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紧缺有加剧的趋势。各个国家都需要更多的水资源,因缺水而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2.措施

跨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牵涉到所在国家的发展与安全。对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关系到沿河各国的切身利益。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2018年12月12日,在浙江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全省首批22本水权证正式发出,这标志着临安在浙江省率先成功试点制度性的山塘水库水权交易。所谓水权,就是水资源的使用权,即在一定期限内所拥有的水资源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这种改革试点,可以盘活“沉睡”水资源并将其推向市场。

问题1(区域认知)浙江省的水资源是否丰富?原因是什么?

提示:浙江省水资源很丰富,主要是因为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气候湿润,地表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问题2(综合思维)进行水权交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提示: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归纳提升]

1.水资源短缺的分析思路

2.结合水资源短缺的形成原因,归纳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水资源短缺原因解决措施

自然

储量有限海水淡化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增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水污染严重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3.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中国水资源总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③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3)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4.跨境水资源问题与国家安全

跨境水资源问题措施

因缺水引发的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矿产资源及其分类

(一)概念: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埋藏在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又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是有限的。

(二)分类

1.依据产出状态,可分为固态矿产、液态矿产、气态矿产。

2.依据特性及用途分类,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二、我国矿产资源概况

(一)种类多,储量丰富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

(二)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在我国矿产资源中,少部分矿产品位较高,如钨矿、锑矿等,大部分品位较低,如铁、铜、铝土等多为贫矿。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尤其是金属矿产。这些特点使我国矿产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三)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我国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少数省区。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远距离运输。

(一)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1.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矿产资源的开发联动效应突出,采矿业通过产业链广泛拉动相关部门,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3.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但其经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撑。因此,这些国家不得不从别国大量进口,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二)矿产资源与国防外交

1.矿产资源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为武器装备制造提供了

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倘若某些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中断,就会直接影响到国防体系的建设。

2.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国将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晶质石墨等24 种矿产列为战略性矿产,作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3.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时有发生。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资源全球化战略,要么直接进口矿产资源,要么投资别国的矿产资源开发。

4.我国现为世界上消费矿产资源最多的国家,矿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不少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竞争的加剧,境外矿产资源利用成本陡增,矿产资源的供给风险显著加剧。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探明率约为36%,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被探明。因此,需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进一步摸清家底。

(二)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我国对各类矿产资源,尤其是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强管理,制定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法律法规,使矿产的开发与生产更加有序规范,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平时不乱(价格稳定)、关键时不断(供应可靠),”打击非法盗采、走私矿产资源等行为。

(三)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当前,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一方面储备稀土、钨、煤炭等相对优势的矿种,另一方面储备铜、铝、铁、锰、铀等相对短缺的矿种。协调好政府、企业、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完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四)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的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共赢与互利互惠的资源

外交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缓解国内资源缺口,不断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按照以市场换资源,以资金、技术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等方式,积极参与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建立国外矿产资源稳定供给基地,实现矿产资源国际化战略。

(五)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问题: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一种矿产抛弃共生伴生矿产等现象较多,同时造成土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矿区的地下水、大气,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不足4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措施: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必由之路。

[特别提醒]应对矿产资源短缺可以采取的措施:①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②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③积极寻找替代品。

[轻巧记忆]中国矿产资源状况供需矛盾突出原因: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富矿少,贫矿多,开采中采富弃贫,矿产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生产与消费不平衡,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矿产富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来就是“大宗不大、稀有不稀”。铜、铁、锰、铝、天然气及石油等资源较为短缺,这些矿产均为我国工业用量较大的支柱性资源。稀土、锌等稀有金属则相对较为丰富,被广泛用于电子与材料工业、新兴能源产业等。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稀有金属的产量与短缺矿产的消费量都位居国际前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我国仅有300余座完整矿山,如今,中国已位于国际矿产资源大国之列,其中探明资源总储量位居前列,开采总量名列第二。目前,我国矿山行业拥有800余万从业人员、1万多个大中型企业、11万多个小型企业。历经数代地质人员的辛勤勘查,很多矿产资源得以相继发现与探明。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相关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矿产资源的储量与年

均产量快速增长,但资源量人均水平始终在世界水平之下,与其他发达国家依旧存在较大差距。譬如,中国的石油、铝、铜等资源人均消费量不足美国的6%、13%、14%,而钢铁及石油等也不足日本的20%、9%。

当然,尽管资源人均消费量低,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需求将快速攀升,因为我国人口众多,需求总量仍旧庞大。依据我国发展规划到,2020年,预计各项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缺口铜、铁矿石(65%)等重要资源分别约为374万吨、1.58亿吨,缺口石油将达到2.2~3.2 亿吨。

问题1 (综合思维)我国矿产资源现状是怎样的?

提示: 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如何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

提示: 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寻找替代品;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归纳提升]

1.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原因

矿产资

源问题⎩⎪⎪⎨⎪⎪⎧表现⎩⎨⎧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后备资源不足

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原因⎩⎨⎧人口多矿产资源储量有限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储量消耗大综合矿产资源利用率低

2.保护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矿产资源现状

措施 我国国土辽阔,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

源探明率为36%,还有大量矿产资源未

被探明

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储量消耗大

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需求快速增长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的同时,

我国坚持和平共赢与互利互惠的资源外

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交方针,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加强国

际合作,缓解国内资源缺口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方式相对粗放,采富

弃贫、采易弃难、开采一种矿产抛弃共

生伴生矿等现象较多,同时造成土地破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坏、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矿区的地下水、

大气,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石油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可燃矿产。石油不仅是宝贵的燃料资源,而且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代社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石油资源分布

1.世界石油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5% 以上,而中东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2.我国石油分布特点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易错提醒]四川盆地天然气丰富,石油资源并不丰富。

(一)生产

1.石油生产过程分为勘探与开采两个阶段。油田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决定了石油的开采方式。陆地及浅海石油采取钻井开采的方式,海底油田则需要使用石油钻井平台进行开采。

2.影响石油开发的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储量与石油产量通常呈正比关系,但受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石油开发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

3.石油生产现状

世界石油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20 世纪60 年代,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了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维护共同的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二)消费

1.影响因素:石油消耗量受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石油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2.石油消费现状

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石油消费量非常高,其中美国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燃油价格较低,政府补贴较大。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产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其人均石油消耗量居世界前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口大国的石油消耗量也越来越大。2017 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消耗量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一)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

1.尽管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石油储量较低。我国现有油田大都已过高峰生产阶段,继续增产的压力较大。

2.在油气资源丰富的海域,我国面临着与邻国的国际纠纷,严重制约了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的消费量迅速攀升。从1993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矛盾逐渐突出,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二)针对我国石油长期稳定供应所采取的措施

1.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

(1)主要石油进口国家: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和国家。

(2)我国石油进口现状:过度依赖海路进口石油

中东石油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需要经过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等地。其中,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属于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

(3)针对石油进口现状采取的措施:陆上油气管道的建设

为了减少对海路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促使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我国一直在积极寻求陆上石油进口的新通道。如今,我国已相继建成了中俄东北石油运输管道、中哈西北石油运输管道和中缅西南石油运输管道。这些陆上油气管道的建成,显著增强了我国石油的供应和保障能力。

2.提高石油战略储备

除了开拓新的石油进口通道,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也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但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数量偏少,应对风险能力还需加强。

3.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

(1)现状:近年来受油价低迷的影响,我国石油勘查速度减缓,石油产量持续走低。

(2)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加强石油基础地质调查,提高石油勘查技术水平,促进石油储量和产量较快增长。石油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投资国外油气领域,推进资源开发,谋取合作共赢。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为了减少因能源消耗所造成的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我国应注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尽量多使用洁净能源。同时,我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以确保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油市场;“节流”即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2 004万吨,同比增长12.1%。随着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19年的67.4%增长至72.3%,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的警戒线,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问题1(地理实践力)漫画反映出的私家车主感受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油价过高、消费压力较大。

问题2(综合思维)我国目前的石油消费状况有何特点?

提示:经济总量大,石油消费总量大,严重依赖进口,存在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

问题3(综合思维)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应怎样面对石油安全隐患?

提示:积极扩大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储备;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归纳提升]

1.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2)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3)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4)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5)寻找石油的替代品。

2.节约石油和开发石油替代品方面的建议

(1)节约石油方面:①加大科技投入,研制节油设备,提高石油利用率;②加大石油管理力度,杜绝浪费现象。

(2)开发替代能源:①开发研制太阳能动力汽车;②研制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

③研发煤炭液化技术,替代部分石油。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发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已拓展到海域上空和海底。海域上空的利用如航空航线等,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包括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海底资源利用包括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特别提醒]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输电、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易错提醒]海上石油平台虽然开采海底的石油,但属于海面及水体资源。

(一)海域上空

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海面及水体

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从渔业捕捞和养殖、港口航运、填海造陆,到海岛开发、海上城市,人类不断从海洋获取生存空间。其中,海上通道和海岛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尤为突出。

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底空间

海底空间开发现已引起世界主要国家的广泛关注。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海底光缆则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管辖的外海底及其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深海采矿及其规则制定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四)海岸带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人类开发利用强度较大。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广阔的海岸带,这里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随着开发强度的加大,海岸带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缺乏统一规则、陆海统筹,开发过度,生态破坏等。

[易错提醒]围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但也会对海岸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利有弊。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2010年4月4日,海南省迄今为止最大跨度的跨海大桥——洋浦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海口至洋浦经济开发区一小时交通圈全线贯通。厦门新机场造地选址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利用周边海域淤泥吹填造地,新增土地面积10平方千米。预计2022年底,厦门新机场及配套工程基本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

问题1(地理实践力)人工造陆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提示:围海造陆和填海造陆两种。

问题2(综合思维)人工造陆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

地,因此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造陆发展农业的地区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土地退化严重;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

问题3(地理实践力)海洋交通与通讯,已经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利用方式有哪些?

提示:其主要利用方式有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

[归纳提升]

1.海洋空间利用领域、方式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 1 -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 5 -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 9 -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 14 -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 18 -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一)耕地资源概念: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通常,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类,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二)我国耕地资源优势: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三)我国耕地资源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随着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等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日趋凸显,尤其是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3.耕地资源空间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图表点拨]从教材第27页图2-2可以看出我国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图2-3通过展示2011~2015年新增加和减少的耕地面积,说明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2.我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等。 3.从中长期发展来看,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少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降水季节变化大,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读图,完成3~4题。

3.西藏西部诸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最小的原因是() A.利用量大 B.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 C.降水量最小 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4.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太湖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的原因是() A.降水量小 B.地下水使用量大 C.支流少 D.渗漏多 3题,对比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图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图可知,西藏西部诸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最小,主要是因为其降水量最小。故选C。第4题,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太湖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洞庭湖流域的五分之一,主要是因为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地下水使用量大。故选B。 4.B 读图,完成5~7题。 5.由图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是() A.工业节水 B.生活节水 C.农业节水 D.生态节水 6.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原因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为() A.漫灌 B.滴灌 C.喷灌 D.根灌 7.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改进灌溉技术 B.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C.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海水淡化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3 第2章 第32讲 考点一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32讲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1.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2.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理解“资源—资源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像传递过程,增进学生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的理解。2.区域认知:以我国为例,阐述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等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地理专业知识认识和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问题 (1)资源安全 ①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②表现: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 ①概念: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②危害: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

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 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不仅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也受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类调节资源供需能力的影响,是人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2.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现代国家安全:现代社会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战略资源:指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3)影响 ①直接影响:战略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资源安全问题,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间接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可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保障资源安全 (1)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具体体现为: ①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②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 (2)规避衍生安全风险 ①环境友好。 ②和平开发利用。 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 (1)保障资源安全就是维持资源供给与消费之间的平衡状态。 (2)保障资源安全应从资源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考虑,基本途径是开源节流。 (3)人类对资源安全问题的主动应对,是资源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关系的重要表现。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途径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考前必备

考前必背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它兼有“自然属性”(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有用)。 2.自然资源分类 划分依据具体类型自然属性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增殖性能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用途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3.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 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的耕地资源现状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等。 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4.我国水资源概况与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5.跨境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各国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协调一致,统一制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案,促进沿河国家的合作共赢。 6.我国矿产资源概况及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措施 7.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开拓国际石油运输通道;提高石油战略储备;加 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推动石油企业“走出去”;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 新能源。 8.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部分。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导致极端天气多发,改变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影响生态系统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危害人体健康。 2.国际碳减排合作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3.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 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4.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一是通过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二是通过人 为的方式进行转移。 5.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 环保权;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招商引资方向;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6.我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谁污染,谁治理”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5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第2章第5节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2分) [知识点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知识点2: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2018年,世界某知名科技公司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在英国北部海域部署完成,该海底数据中心有近900台服务器。据此完成第1~2题。 1.相比于海面,海底空间的优势主要在于() A.光照充足B.地形平坦 C.环境稳定D.水温高 2.与陆地空间资源相比,海洋空间资源() ①储量巨大②不易开发③价值量小④开发程度高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海底深度大,光照不足;海底地形复杂,并不平坦;海底受风浪等的影响小,环境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海洋表层水温要高于海底。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海洋空间资源储量巨大,价值量大,①正确,③错误;海洋环境较为复杂,加上技术水平限制,目前全球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开发程度较低,②正确,④错误。 [知识点1](2022年广西百色期末)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北端江厦港的潮汐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发电站,涨潮落潮都能发电。图甲为该发电站的平面图,图乙为水库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3~5题。 甲

乙 3.影响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水盐度 C.天体引力D.大气热量 4.关于四个时段水闸开关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①时段关闸,增加水库流出水量 B.②时段开闸,减缓海水流入水库 C.③时段关闸,减少水库流出水量 D.④时段开闸,加快海水流入水库 5.人类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海上冲浪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3.C 4.C 5.D[解析]第3题,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影响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天体引力,C项正确。第4题,①时段为涨潮,应打开水闸增加水库进水量,A项错误;②时段为落潮,应关闭水闸,防止水库海水外泄,增加水库蓄水量,B项错误;③④时段水库水位高,外侧海水水位低,应关闭水闸,减少水库流出水量,C项正确,D项错误。第5题,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巨大,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而海上冲浪是利用波浪(海浪)的力量,D项正确。 [知识点2]下图为我国钓鱼岛位置图(图甲)和钓鱼岛附近海底地形剖面图(图乙)。据此完成第6~8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4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第2章第4节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2分) [知识点1:石油资源分布。知识点2:石油生产与消费。知识点3: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下图是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目前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且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中国B.西欧 C.北美D.中东 2.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确的海上运输路线是() A.波斯湾→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目前石油储量和产量最大且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以波斯湾为中心的中东地区,故D项正确。第2题,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需要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经曼德海峡进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最终到达欧洲和北美,故B项正确。 [知识点2]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我国消费的石油长期以来以进口为主 C.1990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4.为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拓宽石油出口渠道 D.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答案】3.D 4.D[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我国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增长不同步,消费量增长快,A项错误。图示阶段,我国消费的石油长期以来以生产为主,B项错误。1990—1994年,我国石油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属于石油净出口国,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以出口为主,自给有余,D项正确。第4题,为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减少石油消耗,D项正确。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会阻碍经济增长,A项错误。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占主导地位,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目前是不现实的,B项错误。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比例逐年上升,C项错误。 [知识点3]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后来,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不断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致力于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据此完成第5~6题。 5.舟山群岛发展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A.岸线资源丰富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D.岛上植被茂密 6.舟山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发展转变,将() A.提升产业层次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D.改善海洋环境 【答案】5.A 6.A[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这是舟山群岛发展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岛屿面积较小,储水条件较差,淡水资源不足;环保工业和岛上植被覆盖率不是主要的优势。第6题,舟山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发展转变,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物流压力与商品运输量有关;可能会导致环境的破坏。 [综合思维](2022年北京朝阳区期末)下图示意世界石油资源储量分布,图中圆圈面积越大,表示石油储量越多。读图,完成第7~8题。

高中新教材湘教版地理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Word版含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基础巩固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 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2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3~4题。 3.四大工程中的“资源”,完全为非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A.煤炭和天然气 B.水资源和电力 C.煤炭和水资源 D.天然气和电力 4.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 A.总量丰富 B.人均不足 C.地区分布不均 D.种类齐全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煤炭和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为可再生资源。第4题,“西气东输”“南水北 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四大工程表明我国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5.读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耗竭年限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作用制约。 (2)矿产资源属资源,其数量是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消费量占比大的是国家。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是。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 问题。 答案:(1)地质 (2)非可再生有限发达 (3)消费增长率越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衰减的越快 (4)最优耗竭,提高利用率耗竭时间 解析: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是有规律的。发达国家的矿产资源消费量占绝大多数。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消费水平提高,矿产开采寿命衰减;消费增长率越大,矿产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快;针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矿产资源,要合理开采利用,延长耗竭时间。 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一些采矿人员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处,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一些自然原因,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我国有许多共生矿床,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1.材料反映出的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含答案)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 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第2题,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 2.D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4.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我国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夏季 C.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5.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更有利于井矿盐的形成 C.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3题,我国东部地区濒临海洋,所以东部沿海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多产井矿盐。A正确。第4题,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小,因此其盐场高产期为冬季,C正确。第5题,四川气候湿润,少咸水湖发育,所采盐矿多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盐矿,A错误;气候潮湿的地区降水较多,不利于井矿盐的形成,B 错误;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如果岩盐矿埋藏较浅,盐分很容易流失,C错误;从地质构造来看,地势较低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盐矿的形成,D正确。 4.C 5.D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6~7题。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素养评价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单元素养评价(二)(第二章)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2019年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 A.1999~2000年 B.2000~2001年 C.2001~2002年 D.2002~2003年 2.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 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 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 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 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1选D,2选D。第1题,根据图示面积数量,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02~2003年,约减少0.38亿亩;其他年份减少的面积数量相对较少。第2题,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①正确;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大量土地闲置,导致耕地减少,②正确;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③正确;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④正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增强,⑤正确。 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 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 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 4.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 【解析】3选A,4选A。第3题,生态安全维护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4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的安全保障功能将持续得到强化并处于首位。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各省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黑龙江省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 B.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稠密,粮食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C.浙江省土地沙漠化加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 D.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6.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含答案

第2章第1节 【A培优基础练】 (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 [知识点1:耕地资源概况。知识点2:耕地资源现状。知识点3: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2]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2.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有()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②退耕还林还牧③控制人口增长④围湖造田⑤提高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⑥改善耕地质量 A.②③⑤B.①④⑥ C.①⑤⑥D.③⑤⑥ 【答案】1.B 2.D[解析]第1题,我国人均耕地逐渐减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第2题,增加人均粮食拥有量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等方面考虑。 [知识点2、3]读我国江南某地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第3~5题。

3.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B.20% C.19%D.21% 4.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D.温室效应 5.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3.C 4.B 5.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20%,不适宜地占1%,所以,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19%。第4题,该区域宜林地的面积占54%,宜牧地占33%,宜农地占12%,但是实际利用中耕地占40%,林地占18%,草地占20%,说明植被破坏现象严重,再加上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所以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第5题,解决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植被,所以现阶段应该退耕还林还草。 [知识点2](2022年广东茂名期末)2020年10月,新疆岳普湖县耐盐碱海水稻实验基地的海水稻正式收割,亩产达到了548.53千克,意味着我国沙漠海水稻亩产又一次实现了产量的突破。据此完成第6~8题。 6.与我国沿海盐碱地相比,新疆海水稻试种获得高产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盐碱度高 B.光照充足 C.病虫害少 D.水源充足 7.新疆盐碱地能够种植海水稻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水平高 B.劳动力丰富 C.土壤改良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综合测试卷)(附答案)—高二下学期地理选择性必修3(湘教版2019)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目前世界各地的垂直农业各具特色。新加坡的“天空绿蔬”工厂(图1),占地较小,各种蔬菜垂直排设在“A”字形框架上“轮转生长”,让人们实现了城市菜园的梦想。英国北约克郡的垂直农场(图2),采用水耕栽培和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可全年为本地市场提供新鲜蔬菜。据此完成1~3题。 1.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主要是因为() A.交通运输发达 B.耕地面积不足 C.粮食生产过剩 D.居民饮食多样 2.与英国相比,新加坡发展垂直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高度大,光照条件好 B.科技发达,成本低廉 C.热量充足,蔬菜生长周期长 D.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3.垂直农业的发展,可以() ①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②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专家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激烈争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将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 将“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4~6题。 4.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镇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5.近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6.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开始的时间应在()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读某年份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及单产情况统计表,完成7~8题。 7.我国部分地区用玉米取代大豆,进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下列地区中,调整规模最大的是() A.东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8.下列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节省土地 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人工合成纤维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用石油作为原料生产乙烯,再对乙烯进行高压压缩生产的合成纤维。我国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向发达国家低价出口乙烯。用超细纤维生产的时装柔软、舒适、凉爽、吸汗且不贴身,为满足高档轻纺工业对合成超细纤维和高强长丝纤维的需求,我国每年花巨额外汇从德国进口合成纤维。据此完成9~11题。 9.超细纤维受到轻纺企业青睐是因为() A.原料供应稳定 B.适应潮流趋势 C.产品品质优良 D.技术适应性弱 10.德国控制乙烯生产,而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乙烯,其原因是这类工业() A.销售利润低 B.环境污染严重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5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平安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平安的影响1.结合实例,说明海 洋空间的重要性及海 洋空间利用方式。(区 域认知) 2.运用资料,说明海 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 家平安的影响。(综合 思维) 1.什么是海洋空间资源? 2.为什么要开发海洋空间资源? 3.什么是海域上空?有何意义? 4.海面及水体有何意义? 5.开发海底空间有何意义? 6.什么是海岸带?海岸带开发状 况如何? 海洋空间是人类生存与开展的“第二空间〞,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开展空间,而且对沿海国家的平安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1.概念 海洋空间资源: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带四个局部。 2.利用方式 (1)传统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建设、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局部集中在海洋沿岸及近海浅水区。 (2)现代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①海域上空的利用:航空航线等。 ②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跨海大桥、人工岛、海上石油平台等。 ③海底资源利用:海底隧道、海底城市等。 [特别提醒]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输电、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易错提醒]海上石油平台虽然开采海底的石油,但属于海面及水体资源。 把海洋空间资源与其利用形式连线。 二、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平安 (一)海域上空 1.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 2.对国家平安的影响: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平安具有重大意义。 (二)海面及水体

2.3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教案高二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铁矿是生产钢铁的主要原料,其供给直接关系到国家平安。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也是铁矿消费大国。我国铁矿储量仅次于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铁矿贫矿多富矿少,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 1. 查阅资料,说说我国铁矿石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也许占比各为多少。

集体备课 2、人均矿产探明储量小 〔二〕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1、少局部矿产品位较高,大局部品位较低。 2、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矿产以共生的形式赋存。〔三〕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 自然?气资源:我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众多盆地中,主要有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其中以塔里木、四川盆地资源最丰富,共占总资源量的40%以上。 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省区 由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远距离运输。 【合作探究】

某机构检测出一部智能化学成分如以下图 电池及配件中含汞、砷等有毒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损害。电路板含有铅、锌、锡、金等有毒金属,废弃回收处置不当或直接填埋,导致有害物质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入食物链,进而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 智能在转手之前应去除隐私,确保原用户隐私平安。可二手出售,也可送亲朋好友或捐赠,表达旧的使用价值;也可作为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2、调查你家乡的矿产资源,完成以下任务。 (1〕依据特性和用途,你所调查的矿产资源属于哪一类? (2〕这些矿产资源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3〕想一想,矿产资源还可以依据什么方式进行分类? 依据矿产的成因和形成条件,分为内生矿产、外生矿产和变质矿产; 依据矿产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分为无机矿产和有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2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概况,以及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存在 的问题。(综合思维)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我国水资源 安全保护措施。(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说明跨境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综合思 维) 1.目前,我国水资源存 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 些方面? 2.说明我国水资源安全 保护措施。 水资源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水资源丰富,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六位。从人均水资源来看,我国属于世界人均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方面。 [图表点拨]教材第37页图2­12,该图展示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少。 1.时空分布不均 (1)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2)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2.供需矛盾突出 (1)现状: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土地、产业布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性。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主要表现:①供求总量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②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压力。 3.缺水问题突出 (1)原因:当用水需求超过水资源供给能力时,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更新,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角度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华北平原在农田质量提升方面的重点任务是( ) 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②增施有机肥③改善耕层结构④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鄂尔多斯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第2题,华北平原在农田质量提升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善耕层结构等。华北平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 2.A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下图反映2000—2015年我国各地分区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产量的贡献率(产出量/投入量×100%)变化格局。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作物是( ) A.小麦、豆类、水稻、玉米 B.豆类、水稻、玉米、小麦 C.玉米、豆类、水稻、小麦 D.水稻、小麦、玉米、豆类 4.东北区a作物产量贡献率雄踞第一主要得益于其( ) A.地广人稀 B.科技发达 C.土壤肥沃 D.雨热同期 5.b作物生产空间的变化会导致其( ) A.储存难度增加 B.出口数量扩大 C.流通效率提高 D.运输成本上升 3题,读图可知,a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应为豆类;b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应为水稻;c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应为玉米;d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区,应为小麦。第4题,我国东北区黑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豆生产,从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因此,东北区a作物产量贡献率雄踞第一主要得益于其土壤肥沃。第5题,b作物为水稻,图示其产量的贡献率在东北区明显提高;水稻在我国南方地区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促使大量水稻南运,导致其运输成本上升。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总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自然灾害多发 2.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盐碱化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下图)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措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4.“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例,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023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复习提升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1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区分 (2021湖南邵阳新邵期末)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比。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2.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人均土地面积少 D.缺水问题突出 易混点2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区分 下图为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双选)( ) A.海洋牧场 B.海洋盐业 C.海洋捕捞 D.滨海旅游 4.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污染类型关联正确的有(双选)( ) A.海洋捕捞——水污染 B.沿海电站——核污染 C.海洋运输——石油污染 D.港口建设——固体废物污染 易错点不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 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深耕(20厘米以上)有利于提高土壤的( ) A.通气性 B.有机质含量 C.矿物质含量 D.含水量 6.下列耕地类型采用免耕方式,效果欠佳的是( )

A.西北干旱沙地 B.东南丘陵水蚀地 C.东北平原黑土地 D.华北低洼湿涝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A a指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距最大,且南方地区远高于北方地区,对比分析四种指标,可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距最大,所以a指标为水资源总量;b、d指标都是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为土地面积和耕地;c指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距最小,南方地区略多于北方地区,为人口。所以A项正确。 易混辨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矿场、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耕地资源属于土地资源中的一种,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D从图中对比分析,北方地区耕地所占比重高,但水资源总量所占比重低,水土资源搭配极不协调,所以会导致缺水问题突出,D项正确。 3.AD图中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是海洋牧场和滨海旅游,它们分别开发利用了海洋水体和海岸带,A、D正确;海洋盐业开发利用的是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捕捞开发利用的是海洋生物资源,B、C错误。 易混辨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