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通常由外伤或意外事故引起。在护理肱骨骨折患者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疼痛管理、肿胀控制、固定维持、并发症预防以及康复训练等。以下将对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疼痛管理

疼痛是肱骨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良好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1.冰敷: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冰袋或其他冷敷设

备对患处进行冰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

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处方。

3.心理支持:疼痛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沮丧和焦虑,因此

给予心理支持非常重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并帮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肿胀控制

患肢肿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愈合和康复。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肿胀:

1.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

胀。可以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

2.压迫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其他压迫性材料对患肢进

行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帮助控制肿胀,如

利尿剂、抗凝剂等。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固定维持

为了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医生可能会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固定装置对患肢进行固定。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维持固定效果:

1.保持固定装置干燥:避免将固定装置浸泡在水中或暴

露在潮湿环境中,以免损坏或影响固定效果。

2.避免移动患肢:在接受固定治疗期间,尽量避免移动

患肢,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3.定期检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固

定装置的位置和效果良好。

四、并发症预防

肱骨骨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骨不愈合、缺血性骨坏死等。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清洁: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的风险。

2.定期换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或药膏,以

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

3.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以

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五、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措施可以帮助促进康复:

1.早期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可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但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或进行剧烈运动。

2.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

行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按摩、牵引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加速骨折愈合。

3.功能锻炼:随着骨折的愈合和固定装置的去除,可以

逐渐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等,以恢复患肢的功能。但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或进行剧烈运动。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踝、肱骨内上髁。其中以前三者为多,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 【护理常规】 1.术前 (1)给予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3)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备患侧上肢及腋窝皮肤,剪指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 8h,禁饮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女患者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圭 2.术后 (1)术后体位:患者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时患肢与心脏平行。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观察患

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 (4)鼓励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坐位或下地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屈肘或呈90°,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及水肿。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指、手腕、肘部及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5)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适当活动,下地活动时避免患肢碰撞,患肢可用前臂吊带保护。 2.饮食指导初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恢复期为高蛋白质、高热量及高营养饮食。 3.用药指导骨折后须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须适当给予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腕、肘关节屈伸、用力握拳;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的活动,肩外展、旋转活动,防止肩关节内固定过久而功能受限;严禁提重物,做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6.复诊须知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切口出现渗液、疼痛,随时复诊;遵医嘱给予及时复诊换药。

肱骨骨折的常规护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肱骨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一、护理评估 1、发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情况。 3、评估肘部、腕部功能、手指感觉及肱动脉搏动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主要护理诊断 1、肢体功能障碍:与骨折有关 2、自理能力改变:与肢体骨折有关 3、恐惧,焦虑:与病人心理因素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创伤后疼痛有关。 5、潜在感染的可能:与开放手术有关。 6、肢端血循环障碍:可能与手术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缺乏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以敏捷的动作和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取得信任争取配合。 2、移动患者或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加重患者的疼痛。 3、观察局部血循环情况及手指活动情况,如有患肢青紫,肿胀,剧痛等,立即汇报医生。 4、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5、体位 U型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肢易枕头垫起,保护复位的石膏不移动。 6、皮肤护理(1)每日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2)定时改变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3)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查房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查房 保山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马富莹一概述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二、分类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3cm,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很易发生骨折。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 2 、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

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3、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

4、肱骨髁间骨折:导致肱骨髁间骨折的外力是相当复杂的,故骨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往曾将骨折分为屈曲型及伸展型,但这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无明显的关系。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而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骨折无分离及错位。 Ⅱ型骨折有骨折块的轻度分离。 Ⅲ型骨折时,内及外髁均有旋转移位。 Ⅳ型骨折时关节面有严重破坏。 这种分类法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其对错位型骨折的描述并不十分详尽。从现有的临床资料观察,虽然骨折的形状很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向及骨折的移位情况及形状,可将错位型肱骨髁问骨骨折分为伸直内翻型及屈曲内翻型两大类骨折。 (1)伸直内翻型:肘伸直位受伤,伴有明显的肘内翻应力作用,骨折块向尺侧及后方移位,依损伤程度而将其分为三度。 (2)屈曲内翻型: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同时伴有肘内翻应力,骨折块向尺侧及肘前方移位 5、肱骨外髁骨折: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骨折。骨折块很大的部分由软骨组成。患者年龄越小,则软骨越多,在X 线片显示仅为肱骨外髁的骨骺化骨中心与干骺端骨折片,而软骨则不显影,实际骨折块相当大,几乎等于肱骨下端骨骺的一半。故在临床上对骨折块的大小要给予充分的估计。对这种骨折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与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6、肱骨内上髁:肱骨内上髁骨折是肘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青少年,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0%,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与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查房一概述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 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二、分类 1、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 2~3cm,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很易发生骨折。 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 2 、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科颈远端 1cm 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 2cm 以上为肱骨干。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 中下 1/3 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 1/3 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3、肱骨髁上骨折: 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小儿四肢骨折的 3%~7%,肘部骨折的 30%~40%。 其中伸直型占 90%左右,多发年龄为 5~12 岁。 4、肱骨髁间骨折: 导致肱骨髁间骨折的外力是相当复杂的,故骨折的类型也是多种 1 / 22

多样的。 既往曾将骨折分为屈曲型及伸展型,但这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无明显的关系。 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而将其分为四型: Ⅰ型骨折无分离及错位。 Ⅱ型骨折有骨折块的轻度分离。 Ⅲ型骨折时,内及外髁均有旋转移位。 Ⅳ型骨折时关节面有严重破坏。 这种分类法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但其对错位型骨折的描述并不十分详尽。 从现有的临床资料观察,虽然骨折的形状很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外力的作用方向及骨折的移位情况及形状,可将错位型肱骨髁问骨骨折分为伸直内翻型及屈曲内翻型两大类骨折。 (1)伸直内翻型: 肘伸直位受伤,伴有明显的肘内翻应力作用,骨折块向尺侧及后方移位,依损伤程度而将其分为三度。 (2)屈曲内翻型: 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同时伴有肘内翻应力,骨折块向尺侧及肘前方移位 5、肱骨外髁骨折: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

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肱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上肢骨折,通常由外伤或意外事故引起。在护理肱骨骨折患者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疼痛管理、肿胀控制、固定维持、并发症预防以及康复训练等。以下将对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疼痛管理 疼痛是肱骨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良好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1.冰敷: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冰袋或其他冷敷设 备对患处进行冰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 疼痛,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处方。 3.心理支持:疼痛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沮丧和焦虑,因此 给予心理支持非常重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并帮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肿胀控制 患肢肿胀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愈合和康复。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肿胀: 1.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 胀。可以使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

2.压迫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其他压迫性材料对患肢进 行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帮助控制肿胀,如 利尿剂、抗凝剂等。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固定维持 为了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医生可能会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固定装置对患肢进行固定。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维持固定效果: 1.保持固定装置干燥:避免将固定装置浸泡在水中或暴 露在潮湿环境中,以免损坏或影响固定效果。 2.避免移动患肢:在接受固定治疗期间,尽量避免移动 患肢,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3.定期检查:定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固 定装置的位置和效果良好。 四、并发症预防 肱骨骨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骨不愈合、缺血性骨坏死等。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保持清洁: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的风险。 2.定期换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或药膏,以 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肱骨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术后疼痛:肱骨骨折术后常伴有术后疼痛。护理措施包括: -观察疼痛情况:及时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及位置,并记录疼痛评分; -使用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如止痛片等; -应用冷敷或热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 -提供舒适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2.感染:术后的创口容易感染,护理措施包括: -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无菌纱布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定期更换敷料; -禁止患者抓搔创面:避免引入细菌,提醒患者勿抓搔创面; -使用消毒液:根据医嘱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保持创面无菌状态; -观察炎症表现:注意观察创面周围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炎症表现,及时报告医生。 3.创面管理:对肱骨骨折术后的创面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 -创面伤口的观察: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并记录; -创面敷料的更换: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创面敷料,保持创面干净; -确保创面通气:使用合适的敷料和固定方法,确保创面通气,避免 滋生细菌; -防止创面压迫:避免让患者用力压迫创面,以免造成创面感染。

4.功能恢复:肱骨骨折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 -早期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如主动屈曲肘关节、 手腕活动等; -建立正确姿势:指导患者建立正确姿势,尽量避免患肢受重力拉扯; -使用辅助工具:如使用手拿杖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 -应用功能训练器械:使用功能训练器械进行肱二头肌、三头肌等肌 肉的恢复训练。 以上仅为肱骨骨折术后护理的一些重点问题及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的 具体操作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促进患者的 康复进程。

肱骨骨折的护理

肱骨骨折的护理 肱骨骨折的分类: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是指肱骨解剖颈2~3cm,肱骨大、 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之间 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以老 年人多见。 护理评估:1.有外伤史2.有骨折专 有的体征3.肩部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但肩关节仍膨隆饱满4.X线片检查可见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尽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抬高床头30度-45度,平卧位时在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放置,避免前驱或后驱或后伸。 外展架固定的护理: (1)维持外展固定的正确位置:肩关节外展70度,前屈30度,屈肘90度,随时予以调整和加固。外展型骨折固定位于内收位,内收型骨折固定于外展位,防止已修复的骨折再移位。告知患者定期X线复查,了解骨折端的位置变化情况,防止畸形愈合。(2)外展架固定期间,鼓励患者锻炼,做手指的握拳、伸指练习。 (3)有明显不适,如疼痛、肿胀、麻木等其他症状时,立即通知医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肿胀的护理: (1)用物理疗法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损失早期(伤后3-5天)局部冷敷,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肿胀,晚期(5天后)热敷可以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2)如肢体肿胀伴有血液障碍,应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必要时拆开固定物,解除压迫。 术后观察:术后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及伤口有无出血、肿胀和疼痛情况。 功能锻炼: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者,当天就在三角巾内进行手指的握拳、屈伸联系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伤后2-3周疼痛肿胀减轻后,做肩部前驱、后伸动作;还可以指导患者用健肢拖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胛骨外旋与内旋练习。活动的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4-6周解除外固定,全面练习肩关节的活动,徒手练习以下动作。 (1)肩关节的环转运动(划圆圈::患者弯腰90度,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体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在水平面三划圆圈,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圈范围。(2)肩内旋运动:降患侧手置于背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3)肩内收、外旋运动: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健侧耳朵。 (4)做手指爬墙动作练习肩外展、上举运动:患者面对侧身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到肩关节上举完全正确。 (5)滑轮:用健肢帮助患者侧肩做上举、外展、内旋活动。 (6)木棒:用健肢帮患侧肩外展、上举 健康教育 宣教:向患者讲清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即使手术复位再好,没有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也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是否脱位以及手术固定方法、牢固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术后肩关节疼痛是影响患者早期锻炼的重要因素,术后采用肌间沟置管法,间止痛泵导管埋入肌间沟内,利用止痛泵,减轻疼痛,以争取早期功能锻炼,此阶段主要行被动功能锻炼,当天指导并协助患肢的前屈、上举、外旋等被动活动,方法如下:1)患侧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度做外展、上举动作,每个动作持续时间10秒钟,每日两次。2)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做钟摆样运动,每日2-3次。3)术后2-3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内收、内旋锻炼,每日2~3次,每次20~30下,,此阶段持续4~6周。 (2)第二阶段:出院后的锻炼:开始进行主动功能锻炼。X线片显示骨折端出现愈合迹象后,壳逐步增加三角肌及肩袖肌力,从等张收缩到抗阻力锻炼,循序渐进。仰卧位世,进行前屈锻炼;站立位时前屈上举;利用橡皮带增加内、外旋锻炼;双手抱头,进行上肢外展、外旋锻炼。 (3)第三阶段:术后三个月开始,主要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1)患者上肢依于墙上,手指在墙上从低向高爬动,用力加强前屈及上举活动,以伸展肩关节,每日2次,每次30分钟。2)主动内旋,加强前屈锻炼,拉伸后关节,进行外旋、内旋、内收锻炼,加强力量训练。外旋力量锻炼、前屈锻炼可加强抗阻力前屈锻炼,增加肩胛骨稳定性的锻炼。逐步开始在器械帮助下行肩部力量锻炼。 肱骨干骨折概述:肱骨干骨折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指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多见于青壮年。 肱骨干骨折的护理评估 1.有外伤史。 2.有骨折专有体征。 3.注意有无生机损伤的表现,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则出现垂腕畸形,伸掌指关节不能,拇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常规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一70%,常见于5—10岁的儿童,以5—7岁的男孩最常见。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高处跌落时产生的过伸或屈曲暴力引起。跌倒时手掌着地所受暴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导致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 一、临床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伤后局部迅速肿胀,疼痛,功能丧失,压痛点明显,完全骨折者很易查觉骨折摩擦征。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注意有无肱动脉损伤或压迫后所发生的血管缺血性病症。 4、X线 CT等检查结果。 二、临证(症)施护: 1、肱骨髁上骨折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中悬吊。 2、患肢瘀血肿胀者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薰洗,中药薰洗时注意水温适宜,防止烫伤。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三、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谈富营养宜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2、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骨头汤、猪肝汤、墨鱼汤、瘦肉、猪腰等。 四、用药护理: 1、遵医嘱服中药,宜饭后温服。 2、遵医嘱局部外敷,观察不良反响。

五、情志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获得患儿的信任,同时注意和患儿家长交流。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并发症的护理 1、感染:亲密观察术后体温的变化,假设体温持续在℃以上,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血管损伤:当发现患肢缺血时,应尽可能使骨折复位,同时伸直患肘,多可解除血管的压迫,恢复血供。 3.骨筋膜综合征:严重的血管损伤未经处理可致骨筋膜综合征,致Volkmann挛缩,临床上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护士应勤巡视病房,亲密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与损伤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被动牵拉痛;前臂张力性肿胀;感觉异常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七、功能锻炼: 1、指导正确进展功能锻炼。如握拳、屈伸手指练习。 2、制止被动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形成骨化性肌炎。 八、安康指导:、 1、保持休息与活动时的患肢体位要求。 2、解除外固定后,鼓励患儿自主活动肘关节,但切忌家长用手给其强力扳拉活动,以防再损伤,使关节活动恢复不佳。 3、嘱患者家属加强患者饮食调护,以促进骨折愈合。 4. 遵医嘱按时来院复查,出现情况随时来院就诊。。

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尽量的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要强化病人角色,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2、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前应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质和铁质易消化的饮食,如肉类、鱼类、牛奶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 增进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3、石膏护理:石膏未干前尽量避免搬动病人、不用手抓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cm 4、术前指导:常规检查均正常的状态下,尽快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备皮、备血、检验血常规,术前常规禁食12 h,禁水6 h等。 【术后护理】 1、饮食指导:患者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如稀饭、鱼汤等,以后过渡到半流食或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富含铁质及钙质的食物为宜,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及机体恢复。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2、体位指导:指导患者术后以半卧位为宜,平卧位时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体平行,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局部麻醉患者可下地活动,患肢用

颈腕吊带制动。 3、病情观察指导:若发现患肢远端青紫、肿胀、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如发现有垂腕、指掌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外展或 手背桡侧皮肤有大小不等感觉麻木区,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疼痛护理指导: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3日内较剧烈,如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波动性疼痛,伴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 液渗出或有臭味,则为继发性感染。告知患者注意观察疼痛的程度,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医生会根据疼痛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5、功能锻炼: ①早期:1周内做患肢上臂肌肉主动舒缩活动,以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如握拳、伸指、屈腕、伸腕及主动耸肩动作10 —20次, 练习强度和频率以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主。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防止移再移位。伴有绕神经损伤者,安装伸指及伸腕弹性牵引装置,使屈肌群能经常别动伸展。 ②中期:第2 —3周开始练习肩、肘关节活动。 1)悬吊患肢:站立位上体向健侧侧屈,患肢在三角巾胸前悬吊带支持下,自由下垂10 —20秒,做5 —10次。 2)伸屈肩、肘关节:健侧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屈肘,后伸上臂。 3)旋转肩肘关节:身体向前前倾,使上臂和地面垂直,以健手握患侧腕部,做画圆圈动作。 4)双臂上举:两手置于胸前,十指相扣,用健肢带动患肢,逐渐双上臂同时上举,再慢慢放回原处。

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1.相关因素①组织损伤后反应性水肿;②外固定过紧;③静脉回流受阻。 2.护理措施(1)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2)可外敷活血消肿、清热解毒剂或用云南白药加药酒调成糊状涂肿胀处;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3)夹板固定后,应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手指活动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有效的外固定。(4)患肢固定后,前臂宜屈曲90°中立位悬吊于胸前。睡眠时要仰卧,头肩部稍抬高,患肢下面垫枕与躯干平行放置。维持患肩于前屈30°位,内收型骨折及骨折脱位应维持患肩于外展位,外展型骨折应维持患肩于内收位,以免骨折发生再移位。【护理问题2】有肩关节强直的可能 1.相关因素①不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②局部解剖特点。 2.护理措施(1)向病人解释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近关节骨折,由于周围肌肉比较发达、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松弛,骨折局部与附近软组织易发生粘连而致肩凝,影响肩关节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为明显,从而提高病人的认识与医护人员的合作。(2)指导病人功能锻炼1)早期复位固定1~2周。指导病人做“抓空增力”、“掌屈背伸”、“左右侧屈”。2)中期复位同定后3~4周。随着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继续上述动作,但运动量需逐渐加大。注意外展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内收活动。3)后期拆除固定即复位后5~7周。让患者做“肩肘伸屈”、“后伸探背”、“手拉滑车”、“上肢回旋”等动作,在锻炼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展筋酊、展筋丹按摩等。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护理问题3】刀口有感染的可能。 1.相关因素①病房环境不符合要求;②抗生素使用不合理;③无菌操作不严格;④病人体质差,抵抗力低。 2.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每日用消毒剂拖地2遍,除晨晚间护理整理床铺外,随即更换污染床铺。(2)换药时,洗净手,带好口罩,备齐用物到病人床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伤口下面铺橡皮布及治疗巾,预防交叉感染。(3)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合理用药。(4)加强饮食调护,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 肱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肘部附近,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在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和康复方法,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 一、了解肱骨骨折的病因和症状 1.1 了解肱骨骨折的病因:肱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比如跌倒、运动损伤等。 1.2 了解肱骨骨折的症状:肱骨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肘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1.3 了解肱骨骨折的分类:肱骨骨折可以分为近端、干骺端和远端骨折,每种类型的康复方法略有不同。 二、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2.1 饮食调理:肱骨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 2.2 保持肢体休息: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肢体休息,避免再次受伤。 2.3 定期复诊: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复诊,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法 3.1 牵引治疗:对于某些复杂的肱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牵引治疗,帮助骨折复位。

3.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 康复。 3.3 功能锻炼:康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恢复肘部的活动功能,避免僵硬。 四、心理护理 4.1 沟通交流:康复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需要与家人、医生进行 沟通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4.2 积极乐观: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康复,避免消极 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4.3 寻求帮助:如果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 医生的帮助,获得更好的支持。 五、预防复发 5.1 避免再次受伤:康复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避免发生复发。 5.2 规律锻炼:康复后,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韧性,预防骨折。 5.3 定期复查:康复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骨折情况,预防复发。 综上所述,肱骨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 病情和康复方法,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更快地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1.相关因素①环境陌生;②怕痛。 2.护理措施(1)护理人员必须热情、亲切、关心体贴患儿,如讲故事等方法,使患儿感到犹如在母亲身旁一样,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利配合治疗。(2)在治疗和检查时,安慰和鼓励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护理问题2】有前臂肌肉缺血性坏死的可能。 1.相关因素高度肿胀、局部内压增高、阻断血液运行、前臂缺血。 2.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伤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感觉、运动、温度、制动情况、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以解除固定或报告医生处理。(2)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以防止外固定过紧造成肢体内压力增高,导致血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缺血性坏死。(3)对不能准确叙述症状的幼儿,应细心观察患儿表现,如有哭闹,应仔细检查患肢血循皮肤温度、末梢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同时向家长说明本征的严重性,使之密切合作。【护理问题3】肿胀。 1.相关因素骨折所致。 2.护理措施(1)使患者平卧,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2)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注意观察疗效。(3)外敷药酒20ml加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涂肿胀处。(4)有张力性水泡时,无菌注射器抽取后,涂片胆紫,使之结痂。【护理问题4】有肘关节强直的可能。 1.相关因素①血肿机化,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②活动不及时。 2.护理措施(1)首先给患儿和家长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2)协助病人加强功能锻炼。1)骨折复位初期即可做活动手指的“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左右侧屈”,肩关节的“屈肘旋肩”及“耸肩”等。在7~10d内不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2)骨折复位中期2周后除加大初期活动的运动量外,再加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如“托手屈肘”、“肘部伸屈”等。注意屈曲型骨折不能做过度的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不能做肘关节过度伸展活动。3)骨折复位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加做沿患肢纵轴轻轻叩击的“壮骨功”或“箭步云手”、“上肢回旋”、“外展指路”、“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严禁粗暴的被动伸屈活动,以免造成肘部的损伤和形成血肿机化,甚至形成骨化性肌炎、骨质增生和关节粘连,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护理方案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 伤后1 周~2 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肩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 2. 瘀血凝滞证?? 伤后2~4 周。瘀血未尽,筋骨未复。 3.肝肾不足证??? 骨折>4 周。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 二、常见症状/ 症候施护 (一)上肢疼痛 1. 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上肢感觉、运动情况。 2. 体位护理: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卧床时床头抬高30~40 度位较为舒适。 3. 遵医嘱给予中药汤剂,中药熏洗,局部外敷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4. 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 或用外展支架固定。 5. 遵医嘱使用耳穴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等。 (二)上肢活动受限 1. 评估患者上肢肌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3. 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中药熏蒸,外敷药物,耳穴压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后的护理 1. 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 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上肢疼痛、活动度、上肢感觉运动情况等。 3. 平卧位时,应在患侧胸壁垫宜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方下坠。 4. 伤后2~3 周,当疼痛、肿胀减轻后,练习肩部前屈后伸动作,还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关节外旋与内旋练习。 (二)围手术期护理 1.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 (3)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前臂悬吊带,指导正确佩戴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2. 术后护理 (1)根据不同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 (2)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查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患肢疼痛肿胀情况等并予以适当处理。 (4)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 (三)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内服。 2、中药涂擦。 3、中成药内服。 (四)特色技术 1、耳穴压豆。 2、中药涂擦。 3、中药离子导入。

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常见的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尺桡骨干骨折等。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宜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根据病症性质使用空调或暖气适当调节室温。 2.加强饮食调理,以增强抗感染和骨折修复能力,根据骨折三期分别指导病人的饮食,忌食寒凉、肥腻、辛辣及发物。 3.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锁骨骨折病人再卧床休息时,两肩部中间区应用40cm*5cm软垫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再仰卧时,头部应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体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 4.小夹板外固定注意事项 (1)需密切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肤温、肤色、肿胀、感觉、活动情况,搬动病人时要防止骨折移位。 (2)根据患肢肿胀消退情况,适时调整夹板绷带的松紧度,以布带能上下移动1cm为度,固定过紧或过松应及时给与调整。 (3)经常检查及时纠正错位,固定后1周内X线复查两次,如骨折有错位,宜拆除夹板重新整复固定。 (4)知道与协助病人做功能锻炼,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压疮。 (5)拆除夹板可用熏洗、按摩等方法促进伤肢恢复肌力和关节运动。(6)先用手法或牵引复位后,再用此法外固定。 (7)夹板固定的时间应在骨折端达到临床愈合后。 5.石膏外固定的注意事项 (1)病人的搬动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需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托起 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患肢抬高,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3)促进石膏干固夏季可将石膏暴露在空气中,或用电风扇吹干,冬天可电烤灯烘干,使用时注意让石膏蒸发的水蒸气散出被罩外,注意用电安 全,烤灯的功率不能过大,距离病人身体不可太近,照1~2小时应关灯 10~15分钟,以免灼伤病人。神志不清,麻醉未醒或不合作的病人再使 用烤灯时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4)患肢的观察石膏固定后,既要用温水将指端石膏粉迹轻轻拭去,以便观察。 1)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是否麻木、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医师,可采取石膏正中切开,局部开窗减压等 措施,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2)观察出血情况: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迹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血迹的边缘用红笔画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处学校多时可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迹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3)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痛等。 二、辩证施护 1.初期——血肿机化期 (1)病室宜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 (2)饮食宜用活血祛瘀、清淡薄素、易消化食物,如山斑鱼粥、胡萝卜、青菜、西洋菜生鱼汤等,多饮水、果汁、茅根竹蔗水、荸荠胡萝卜水,忌 食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 (3)中医治法外治采用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治宜活血化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