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分类

肱骨近端骨折分类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照骨折程度分类

1.肱骨近端裂纹骨折:这种骨折仅涉及肱骨近端的细小裂纹,通常是由轻微外伤引起的。

2.肱骨近端部分骨折:这种骨折涉及肱骨近端的一部分,通常是由较大的外力引起的。

3.肱骨近端完全骨折:这种骨折涉及整个肱骨近端,通常是由严重的外伤或车祸等高能量损伤引起的。

二、按照骨折位置分类

1.肱骨头骨折:这种骨折涉及肱骨头的部分或全部,通常是由外伤或撞击引起的。

2.肱骨大结节骨折:这种骨折涉及肱骨大结节的部分或全部,通常是由肩关节脱位或外伤引起的。

3.肱骨小结节骨折:这种骨折涉及肱骨小结节的部分或全部,通常是由外伤或撞击引起的。

4.肱骨干骨折:这种骨折涉及肱骨的主体部分,通常是由外伤或撞击引起的。

三、按照稳定性分类

1.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在移位前能够保持稳定状态,通常是由

较轻的外力引起的。

2.不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在移位后不能保持稳定状态,通常是由较大的外力引起的。

在诊断和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文掌握肱骨近端骨折

一文掌握肱骨近端骨折 1► 导言 大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发生在年龄稍大的成年人,而且是稳定骨折,保守治疗可敢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遗憾的是,同样的受伤原因以及同样的骨折类型,在一部分年轻人却是不稳定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它和骨的质量和骨折类型密切相关,但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治疗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微创技术和锁定钢板的出现,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应该制定一套对所有肱骨近端骨折都适用的符合逻辑的治疗方法。 2► 解剖 Codman (1934) 指出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四个骨折片(图1)。 •第一片是肱骨头,即解剖颈上面那一部分。由于它几乎全被关节软骨覆盖,且无软组织附着,血液循环很差。因此,如果肱骨头骨折片发生移位,必将发生缺血坏死。 △ 图1 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1.解剖颈上方的肱骨头; 2.小结节; 3.大结节; 4.肱骨干 •第二片是附着在肩胛下肌上的小结节。在肱骨颈有骨折的情况下,小结节撕脱骨折可导致肱骨头过度外旋。 •第三片是和肩袖附着的大结节。单纯的大结节撕脱骨折相当于肩袖的撕脱伤,在合并外科颈骨折时,使肱骨头内旋。 •第四片是位于外科颈以远的骨折片,它最为常见。如同其他部位的干骺端骨折,如果在此区域发生压缩型(或嵌插型)骨折,则属于稳定骨折;如果发生剪切型骨折,则属于不稳定骨折。如果肱骨头骨折片有较多的软组织附着,发生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就很小。 这一解剖特点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肱骨近端骨折很像股骨近端骨折,如果肱骨近端从解剖颈发生骨折,则很像关节内的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片大部分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很少,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很高(图2a、b)。通过肱骨外科颈发生的骨折很像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关节外骨折,血液循环丰富,缺血坏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图2c、d)。 △ 图2 a~d 比较肱骨关节内解剖颈骨折 (a)和关节内股骨颈骨折;(b)两者几乎都被关节软骨覆盖,血运差,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高。c、d比较肱骨关节外外科颈骨折;(c)和关节外股骨近端转子间骨折;(d)由于都属于关节外骨折,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低 3► 血管解剖 如股骨头一样,肱骨头表面被关节软骨覆盖,所以血液循环较差。了解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情况,对估计骨折的预后非常重要。术中要避免过度牵引,防止肱骨头分离而影响肱骨头残留的血运。旋肱前动脉是供应肱骨头的主要动脉(图3),它来自肱动脉的前旋支。 △ 图3 肱骨头的血液循环 其主要的血液供应来自弧形的旋肱前动脉,它从肱骨头的内下方干骺端进人肱骨头 肱骨头骨折时,如干骺端保留一个楔形骨块和肱骨头相连,说明弓形的旋肱前动脉仍然保留,肱骨头仍然保持存活(图4)。正如Szyszkowitz等(1993、1999) 指出,保留肱骨软组织附着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肱骨头的血液供应还有一部分来自肩袖和旋肱后动脉,但每一支都不能单独维持肱骨头的存活。 △ 图4 肱骨头前脱位 大小结节撕脱,肱骨头下方可能有少量关节囊附着,也许完全没有软组织附着。肱骨头下方有一个三角骨块,这是一个好的征象,说明可能有一部分血液供应仍然保留 4► 四部分骨折分类法 Neer(1970)根据Codman提出的解剖概念对肱骨近端骨折进行了实用的分类。按照他的观点,保守治疗只适用于移位小于10mm,成角小于45°的骨折。它的分类主要基于骨折片的数量和是否存在脱位。

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 分型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分型 Gartland 分型是评估和指导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分型系统,可靠性好。美国华盛顿大学Alton 教授在近期CLIN ORTHOP RELAT R 杂志上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现整理如下。 历史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由于肱骨髁上骨折常常会出现骨骼畸形和Volkmann 挛缩,因此在19 世纪50 年代称为「被错误理解的骨折」。1959 年,Gartland 提出了针对肱骨髁上骨折的简单分型方案,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图1. Dr. John J. Gartland 肱骨髁上骨折发生于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近端,骨折线可以是横行、斜行或者粉碎。Gartlnd 描述了骨折的旋转和横向畸形,骨折远端常常向后移位(伸直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他将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为 3 型,I 型:无移位;II 型:轻度移位;III 型:严重移位。而屈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则应使用另外的分型。

图2.Gartlnd 分型X 线摄片 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无需手法复位,将肘关节屈曲75° -80°前臂旋转中立位进行固定。强调重视神经、血管系统的检查,反对石膏包扎过紧以及肘关节固定角度屈曲超过80°。 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首选全麻下进行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如果初次复位手术24 小时后的X 线片显示骨折仍有移位或者继发移位,则认为骨折是不稳定的,需要进行尺骨基底部的过顶骨牵引。 对于严重移位的髁上骨折,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但该型骨折的不稳定情况和神经血管损伤比例会增加,可以使用切开复位不锈钢克氏针固定。 目前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建议仍是基于改良的Gartland 分型。 I 型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制动3 周- 4 周,每周复查X 线了解骨折对位对线情况。IIA 型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固定,而IIB 型骨折则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以避免出现冠状面或其他角度的旋转畸形。 III 型和IV 型骨折同样需要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因此可以被视为需要固定的骨折类型,当闭合复位无法获得良好复位效果时需要考虑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的入路选择--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还是前方入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需要清创冲洗开放性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换做切开手术、骨折肢体远端无血供(无脉,手部颜色不是粉红色)等具体不同情况会决定手术的入路选择。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近端骨折 【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 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 I型:无移位或移位

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少见。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3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 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骨折的AO分型讲解

骨折的AO分型 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 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

5个要点,全面解析肱骨近端骨折!

5个要点,全面解析肱骨近端骨折! 一、外科解剖 肱骨近端解剖特点 •肱骨头关节面呈半圆型 •前外为大小两结节 •大结节靠外,其下为大结节嵴 •小结节居前,相当肱骨头中心,下为小结节嵴 后倾角与颈干角 肩袖的组成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穿插附着于大结节,可从后上方牵拉骨折块。肩胛下肌附着于小结节,可向内侧牵拉骨折块 •肩袖中以冈上肌的血运最重要,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相连处血运较差,称危险地带,损伤后较难愈合 腋神经及其走行 •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肌支)

•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皮支) •肩峰前下缘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5-7cm 损伤后: •感觉:三角肌表面皮肤感觉障碍,肩部、臂感觉障碍 •运动:三角肌麻痹、萎缩,肩外展功能障碍

肱骨近端的供血 注意事项要正确辨别解剖颈骨折和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后肱骨头骨折块的主要血供通常被破坏,很有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肱骨外科颈骨折相对好些,因为肱骨头的血供通常保留得较好。 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二头肌腱沟的后外侧几毫米处并平行上行;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对于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血管遭到损伤,就会导致缺血性坏死;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的解剖位置对于分类和预后、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放置都非常重要。关节囊内侧面的血供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肱骨头内侧如果有较大、完整的骨折块,对于骨折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肱二头肌长头腱对于辨认旋肱外侧动脉升支和复位大、小结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骨折不能通过闭合的方法进行复位,有可能是肱二头肌长头腱嵌入骨折块之间而影响了复位。肩峰、喙肩韧带和喙突形成喙肩弓,将肱骨头的运动限制在其下方,肩袖在喙肩弓下方滑动。在内固定手术和假体置换术时,使大、小结节解剖复位将能很好地恢复肩部的力量和活动范围,能够防止诸如撞击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骨今中外 二、影像学评估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重点难点掌握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原则了解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能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轻度骨折位移可采取非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一、概述 1.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外科颈三个重要的解剖部位 2.肱骨近端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为多。 3.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由于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肢体的位置及病人的骨质情况等,可发生不同类型的骨折。 二、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Neer分型,根据肱骨四个解剖部位,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及相互之间移位程度(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45°为移位标准)来进行分类 ·一部分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无论骨折线数量是多少,只要未达到上述移位标准,说明骨折部位尚有一定的软组织附着连接,有一定的稳定性。四个解剖部位相互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45度。 ·二部分骨折:当肱骨近端4个解剖部位中,仅一个部位发生骨折或移位时,称之为两部分骨折;它有4种形式:即解剖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或外科颈骨折。 ·三部分骨折:当肱骨近端4个解剖部位中,有2个部位骨折并且移位时,称为三部分骨折,它有2种形式,常见的是大结节、外科颈骨折、另一种是小结节、外科颈骨折。 ·四部分骨折:当肱骨近端4个部分都发生骨折移位时,形成四个分离的骨块,称为四部分骨折。此时肱骨头向外侧脱位,成游离状态;血液供应破坏严重,极易发生缺血坏死。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常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并可见淤血斑,且可能伴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症状。 根据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的病史、X线和CT检查(包括CT三维重建),可做出明确诊断。X线检查除了正位(或后前位)外,应进行穿腋间位X 线拍片。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无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包括大结节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上肢三角巾悬吊3~4周,复查X光片示有骨愈合迹象后,行肩部功能锻炼。 对于有轻度移位的Neer两部分骨折,病人功能要求不高者也可使用三角巾悬吊3~4周,复查X光片示有骨愈合时,可行肩部功能锻炼。 2.手术治疗 多数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是两部分以上的骨折,应及时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大部分病人可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对于特别复杂的老年人四部分骨折也可选择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四、并发症 血管损伤 被大型机械撞击及交通伤可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常见腋动脉损伤,腋动脉损伤不会引起肢体坏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应探查修复。 神经损伤 可能受到影响的神经有腋神经、肩胛上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其中腋神经受影响最为常见。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大多经保守治疗即可恢复。2~3月后神经无恢复,可行手术探查。 骨折不愈合 肱骨近端骨折不愈合较为少见,通常与骨折粉碎程度、移位大小和治疗方式相关。常发生于保守治疗之后,手术失败也会导致不愈合情况的发生。通过X线片或结合CT即可诊断不愈合,一旦确诊即应手

肱骨颈骨骨折

肱骨颈骨骨折 肱骨颈骨折是指肱骨近端的颈部发生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肱骨颈骨折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跌倒、惯性受伤、直接外伤等。下面我们就肱骨颈骨折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肱骨颈骨折的分类和分型 1.按照临床病程分型:肱骨颈骨折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2.按照解剖位置分型: (1)内侧位置型:即肱骨颈骨折线趋向肱骨干轴线内侧,占全部肱骨颈骨折的15%; (2)外侧位置型:即肱骨颈骨折线趋向肱骨干轴线外侧,占全部肱骨颈骨折的75%; (3)基底位置型:即肱骨颈骨折发生在滑车基底近端或山状突上部,占全部肱骨颈骨折的10%。 3.按照骨折程度和稳定性分型: (1)完全性肱骨颈骨折(涉及肱骨颈骨皮质全断裂); (2)不稳定性肱骨颈骨折(髁间骨折或髁上骨折);

(3)稳定性肱骨颈骨折(肱骨颈骨皮质未完全断裂或仅纤维搭桥)。 以上的分类和分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诊断肱骨颈骨折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和骨折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二、肱骨颈骨折的症状和表现 肱骨颈骨折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的疼痛和明显肿胀,患者因疼痛而无法活动肩部和手臂,严重者还伴有肌肉松弛、肢体疼痛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在检查时可发现肩部明显压痛、肿胀和畸形等。如果是老年人骨密度较差,肱骨颈骨折后还可能伴有心律不齐、呼吸浅快等症状。 三、肱骨颈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针对较为稳定的肱骨颈骨折,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拍托、牵引、肢体固定等。对于某些不稳定的肱骨颈骨折,增强骨密度、减少压力,在保守治疗中应该注意。另外,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不活动,即使是在保守治疗模式下也如此。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活动范围,以防止骨折部位失去稳定性、引起非活动性肌肉萎缩或降低抗压能力等。 2.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全面掌握!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全面掌握!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5%,在发病年龄上有两个高峰,即30岁左右和60岁以上。年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有脏器损伤或其它部位骨折;60岁以上以老年女性为甚,约占肱骨近端骨折人群的70%,多是在严重骨质疏松基础上发生的骨折。 目前,在肩肘外科领域,肱骨近端骨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多数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治疗方式尚没有完全定论,临床中须根据骨折类型、患者特点、合并症、功能恢复,深刻理解每种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 肱骨近端血供及解剖特点1 血供特点 1.肱骨头血供由腋动脉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供应,主要从前外侧进入。 2.来自旋肱前动脉发出前外侧动脉的分支弓形动脉。 3.另有旋肱后动脉发出后内侧动脉。 2 解剖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1 NEER分型 NEER于1970年提出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根据四部分的关系分为: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二部分骨折 三部分骨折:坏死率17%~38% 四部分骨折:坏死率33% ~56% 肱骨头劈裂骨折 根据骨折部位分为: Ⅰ型:未移位骨折 Ⅱ型:解剖颈骨折 Ⅲ型:外科颈骨折 Ⅳ型:大结节骨折 Ⅴ型:小结节移位骨折 Ⅵ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移位<1CM或成角<45°,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分骨折。

收藏备用系列:骨科常见的骨折分型大全

收藏备用系列:骨科常见的骨折分型大全 统一的骨折分型有利于国内外学者间的交流、比较治疗效果及更好的描述骨折的特征等,指导治疗以及方便骨科医生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不同部位创伤骨折均存在纷繁多样的骨折分型,有些分型年代较早使用仍较普遍,有些分型则逐渐被其他更适合临床评价的分型所替代,但一般骨科医生或科研工作者,则难以全面掌握不同部位骨折分型的种类及临床使用状况。 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吐血整理了骨科常见的骨折分型,各位赶紧收藏备用! GUJINZW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GUJINZWGUJINZW 一、锁骨 Craig分型 Ⅰ组:中1/3骨折。 Ⅱ组:远侧1/3骨折。根据喙锁关节韧带与骨折的关系分成以下亚型: •Ⅰ型:轻度移位:锥形和斜方韧带间的骨折,或是肩锁与喙锁韧带间的骨折。 •Ⅱ型:喙锁韧带内侧滑折继发移位——不愈合率很高。 ⅡA:锥形和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相连。 ⅡB:锥形韧带撕裂,斜方韧带与骨折远端相连。 •Ⅲ型:肩锁关节的关节面骨折,不合并韧带损伤——可能与Ⅰ型肩锁关节分离混淆。 Ⅲ组:近侧1/3骨折 Ⅰ型:轻度移位。 Ⅱ型:明显移位(韧带撕裂)。 Ⅲ型:关节内骨折 Ⅳ型:骨骺分离。 Ⅴ型:粉碎骨折。 肩锁关节 Rockwood分型 Ⅰ型:肩锁韧带扭伤。 •肩锁关节触痛,手臂活动时轻微疼痛,喙锁间隙无疼痛。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Ⅱ型:肩锁韧带撕裂合并关节分离,喙锁韧带扭伤。锁骨远端在肩峰稍上方,可触及活动;喙锁间隙有触痛。 •影像学检查显示锁骨远侧段轻度抬高,肩锁关节增宽。应力位摄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学术术语来源--- 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文章亮点: 通过对12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技术及临床疗效的分析,说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半肩关节置换中肩袖的有效修复和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以及置换后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人工假体|半肩关节置换|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肱骨骨折 主题词: 肩骨折;肱骨;肱骨骨折;关节成形术,置换 摘要 背景:半肩或全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在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有效恢复关节功能等方面临床疗效较好。 目的:分析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12例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按Neer 分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四部分骨折10例。以X射线观察、Neer评分标准对半肩关节置换后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与结论:12例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6-48个月)。Neer评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随访期X射线显示内假体位置良好,无关节周围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脱位和松动等并发症。说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半肩关节置换中须注意肩袖的有效修复和大、小结节的正确重建,结合置换后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肱骨近端骨折的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部位是肱骨近端骨折的常见发生部位? A. 肱骨头 B. 肱骨干 C. 肱骨外科颈 D. 肱骨髁上 2肱骨外科颈骨折易发生于哪个年龄段的人群? A. 儿童 B. 青少年 C. 成年人 D. 老年人 3以下哪种情况最容易导致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 A. 直接暴力打击 B. 间接暴力传导 C. 肌肉强力收缩 D. 病理性骨折 4以下哪项不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表现? A. 肩部疼痛 B. 肩部肿胀 C. 肩部畸形 D. 手指麻木 5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中,以下哪种方法最常用? A. 手法复位外固定 B.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C. 肩关节置换术 D. 药物治疗 二、简答题 1请简述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及特点。 2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治疗? 3请简述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 4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如何预防?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肱骨外科颈 2 D. 老年人 3 A. 直接暴力打击

4 D. 手指麻木 5 B.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二、简答题 1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及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包括肱骨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等类型。特点包括易发生在老年人群,受伤后肩部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可伴随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2 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和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肩关节脱位、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及时就医、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康复训练等。 3 请简述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治疗原则及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的康复治疗原则包括早期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个体化治疗等。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药物治疗等,具体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生指导进行。 4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肱骨近端骨折?如何预防? 老年人容易发生肱骨近端骨折的原因包括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退、平衡能力下降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肌肉锻炼、提高平衡能力、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同时,老年人应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你全都掌握了吗?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你全都掌握了吗?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大结节基底部以上部位的骨折。其中包括外科颈。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见。北京积水潭医院资料统计约占全身骨折的2.15%。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的相关性,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之一,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1/3.女性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肱骨近端的分型不但能充分区别和体现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并能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目前Neer分型在临床中普遍认同且应用最为广泛。此外,AO 分型法在临床应用中也较多。 Neer分型 1、依据:肱骨近端4部分理论(肱骨头、大小结节、肱骨干近端),和骨折移位情况。 2、移位标准:以肱骨头为参照物来判定骨折的移位程度。参照肱骨头,骨折块≥45度成角或者骨折块间距离超过1cm时视为移位;此定义过于精确,显得较为教条,但在指导治疗上仍有参考价值。 3、Neer分型方法

一部分骨折:是指一条或多条骨折线,但无骨折移位。 二部分骨折:指肱骨近端四部分中,某一部分发生移位。临床常见外科颈骨折和大结节撕脱骨折,小结节骨折和单纯解剖颈骨折少见。 ①大结节骨折:多种暴力可引起打结节骨折,如肩猛烈外展、直接暴力等。骨折后,主要由于冈上肌的牵拉可出现大结节向上、向后移位,骨折后往往合并肩袖肌腱或肩袖间隙的纵行撕裂。大结节撕脱骨折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类型的肩袖撕裂。 ②外科颈骨折:发生于肱骨干骺端、大结节与小结节基底部。多

见,占肩部骨折的11%,外科颈骨折由于远端胸大肌和近端肩袖牵拉而向前成角。临床根据移位情况而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骨折。 ③解剖颈骨折:单纯解剖颈骨折临床少见,此种骨折由于肱骨头血运破坏,造成骨折愈合困难、肱骨头坏死率高的特点。 ④小结节骨折:单纯的小结节骨折少见,多数与外科颈骨折同时发生。 三部分骨折:三个主要结构骨折和移位,常见外科颈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并移位。三部分骨折时,肱骨头仍保留有较好的血运。 四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均有骨折和移位,是肱骨近端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种。肱骨头的解剖颈骨折使肱骨头血供系统破坏,肱骨头坏死率高。 4、治疗 骨折的移位程度是评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也是确定治疗方式的依据。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必须通过恢复大小结节和肱骨头颈关系达到股骨近端的正常解剖。 一部分骨折包括无移位和轻度移位骨折,因骨折块有软组织相连,骨折稳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前臂三角巾悬吊或石膏托悬吊治疗即可。 二部分骨折 ①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1cm的结节骨折,由于肩袖的牵拉,骨块常向上方移位,此时会产生肩峰下撞击和卡压,影响肩关节上举活动,往往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一般先行复位肱骨头,然后观察大结节的复位情况,如无明显移位可用三角巾悬吊,如有移位>1cm,则手术切开固定为宜。 ②外科颈骨折:原则上首选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或外固定治疗。复位后三角巾悬吊固定或石膏托固定。 ③解剖颈骨折:对于年轻患者,如有肱骨头移位建议早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患者,解剖颈骨折时应首选一期肱骨头置换术。 ④小结节骨折:骨块较小不影响肩关节内旋时,可行悬吊保守治

第七课:肩关节neer分型(内容参考)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 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于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于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于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于l厘米或成角大于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于“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于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于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于“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于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于“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于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于“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于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作为冈上肌、冈下

AO分型详细解说

骨折经常用到AO分型,AO分型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骨折分型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划分方法: 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 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髌骨,锁骨,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 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 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

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 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

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 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 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

而干骺端骨折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在各型又分为3组,以1、2、3表示 根据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骨折是关节外的一处骨折。肱骨头血循环正常,因此不会发生头缺血坏死。 A1型骨折是肱骨结节骨折。再根据结节移位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A1-1:结节骨折,无移位。 A1-2:结节骨折,伴有移位。 A1-3:结节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2型骨折是干骺端的嵌插骨折(外科颈骨折)。根据有无成角及成角方向也分为三个类型。

A2-1型:冠状面没有成角畸形。侧位前方或后方有嵌插。 A2-2型:冠状面有内翻成角畸。 A2-3型:冠状面有外翻成角畸形。 A3型是干骺端移位骨折,骨端间无嵌插。可分为三个类型。 A3-1型:简单骨折,伴有骨折块间的成角畸形。 A3-2型:简单骨折,伴有远骨折块向内或向外侧的移位,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3-3型:多块骨折,可有楔形骨折块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B型骨折是更为严重的关节外骨折。骨折发生在两处,波及到肱骨上端的三个部分。一部分骨折线可延及到关节内。肱骨头的血循环部分受到影响,有一定的头缺血坏死发生率。 B1型骨折是干骺端有嵌插的关节外两处骨折。根据嵌插的方式和结节移位的程度可分为三个类型。 B1-1型:干骺端骨折有嵌插,伴有大结节骨折。 B1-2型:干骺端骨折有嵌插,伴有轻度的内翻畸形和肱骨头向下移位。合并有小结节骨折。

容易搞混的几种骨折分型汇总

容易搞混的几种骨折分型汇总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一型)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二型)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三型) 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四型) 5、胫骨内、外髁骨折。(五型)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六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Jensen-Evans分型):

Jensen-Evans分型(由Jensen 于1975年通过改良Evans分型而来)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骨折是否稳定首先分为顺粗隆间骨折和逆粗隆间骨折两类,前者分为五型。 I型:两骨折块,骨折无移位 II型:两骨折块,骨折有移位,大小粗隆完整 III型:三骨折块,有大粗隆骨折 Iv型:三骨折块,有小粗隆骨折 V型:大、小粗隆同时骨折,为III型和IV型的合并 R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外方斜向小转子内上方。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型 外展型:Pauwels角<30度,股骨头向外翻,外侧骨皮质有嵌插,

为稳定型 中间型:30度<Pauwels角<50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Pauwels角>50度,为极不稳定型 3.按骨折移位程度的分型(Garden分型) I型:不完全性骨折 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III型:有部分移位 IV型:完全移位 关于GardenIII型和GardenIV型,其主要区别是看髋臼骨小梁与股骨头骨小梁有无移位。临床上还有一个鉴别方法:GardenIII型股骨头往往低头,即内翻畸形;GardenIV型股骨头完全移位,骨小梁力线与髋臼骨小梁重排,侧位x片上可见IV型往往伴有较明显的前后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分型):

「医学笔记」——肱骨近端骨折(一)

「医学笔记」——肱骨近端骨折(一) 对于中老年人,肩关节周围骨折很常见,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其中的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其中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2倍,最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年轻人多为高能量损伤。 应用解剖 •肱骨近端骨折通常分为四个主要解剖部位:肱骨头、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干近端,肱骨头与肱骨解剖颈相连,约为1/3个球体表面,肱骨颈干角平均为135°。骨折移位标准为断端分离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

•大结节位于肱骨头外侧,是肩袖中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的附着处,低于肱骨头最高的6-8mm,在肩关节外展90-120°时接触到肩峰,所以在安置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时,要注意钢板上缘要在大结节下5-8mm,以免术后出现肩关节撞击,引发疼痛。 •肱骨头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的升支,被称作弓状动脉,起源于旋肱前动脉,沿结节间沟伴随肱二头肌长头腱走行,在大结节定点水平进入骨内,在肱骨头内弯曲走向后方,供应股骨头大部分的血供。其他血供来自大小结节附着处进入干骺端的血管及旋肱后动脉的后内侧分支。通常肱骨解剖颈骨折常常出现弓状动脉损伤严重,易并发肱骨头坏死,预后不良。肱骨头骨块上内侧干骺端保留得越长,肱骨头血供越良好。 •随着年龄增加,肱骨头中央及肱骨颈的骨小梁结构逐渐变得疏松,肱骨头软骨下骨的骨密度最高,所以,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时,内固定螺钉理想长度是尖部止于软骨下骨5-10mm,从而保证固定强度。

手术入路 体位:沙滩椅位;Marker笔标出肩胛骨、锁骨、肩峰、喙突的骨科标志,选择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切口始于喙突与锁骨之间,斜行向远端至三角肌附着处。切口远端三角肌与胸大肌分离,故在此处容易寻找到头静脉,头静脉外侧钝性分离三角肌纤维,将头静脉与小条三角肌向内侧牵开。 •切口远端:沿肱骨表面向外侧松解三角肌止点的前1/3。 •切口中部,在肱骨大结节嵴部位松解胸大肌止点的上部。 •注意避免损伤肌皮神经。

骨折分型参照表(干货分享)

骨折分型参照表附件2: 骨折分类参照表 上肢骨折

显脱位; 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 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四部分类) 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肱骨远端骨折——AO分类

C2单纯关节类,骨骺部多块骨片型:a横行骨片相连;b多块横行骨片型;c复合型; C3多块骨片型:a单纯干骺部型;b干骺部横行骨块;c干骺部复合型 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类 I型:小头完全骨折; II型:小头部分骨折; III型:小头粉碎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型

Ⅰ型:撕脱骨折 Ⅱ型:斜行骨折 Ⅲ型:横行骨折 Ⅳ型:斜行伴有粉碎骨折 Ⅴ型:粉碎性骨折 Ⅵ型:骨折脱位 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 Ⅰ型:单纯的冠状突尖端撕脱;Ⅱ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少于50%; Ⅲ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的50%以上。 桡、尺骨远端骨折--Compbell分类法

1.未进入关节的桡骨下端骨折:向掌侧成角及向背侧移位的称为Colles骨折;项背侧成角及向掌侧移位的称为Smith骨折。2。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边缘骨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称为背侧Barton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边缘骨折,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称为掌侧Barton骨折。 桡骨头骨折(改良Mason分型)I型:小的或边缘骨折,骨折无移位; II型:边缘骨折有分离移位;III型:粉碎或明显移位的骨折,包括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 胸锁关节脱位 按脱位的方向可分为:1.前脱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