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教育界的名人——吴正宪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为题,介绍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路。

一、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

吴正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认为,学生不是被教育,而是在教育中成长和发展。因此,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二、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他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启发式教学。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认为,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2.注重实践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他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成果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他的

教学方法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结语

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思路。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他的教育方法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应该向吴正宪老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新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张齐华优质

最新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张 齐华优质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张齐华篇一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生: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师:课前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已经提了很多问题,我统计了一下,提的最多的问题是,小数这是怎么产生的,小数是谁发明的,对不对?好,那我们就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好不好? 生:好! 师:在探究之前呢,先做几道口算题。(20÷4,4÷4,3÷4)说答案生:5,1 12,0.5 师:这个3除以4呢,它是不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生:整数 师:好的,我们再来看一道,(17÷4),能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好的,再看一组题啊,(100÷10,10÷10,6÷10,23÷10)生:10,1,… 师:这个是不是也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能用什么来表示它的结果?

生:小数 师:可以用小数,或者分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什么情形? 生:算不清,不够算… 师:是不能用整数表示商的情形,对吧?这时我们可以什么表示商? 生:小数或分数 师:小数或分数。同学们回想一下,课前我们队教学楼进行了测量, 谁还记得,开始时先怎样量的?天宇亲自参与了,你说是先怎么量的? 生:先把那个测量教学楼长度的那个仪器的顶头对着教学楼的最左边 的墙。 师:好,是先把皮尺的零刻度线对准教学楼的一侧,对吧?先多少米 多少米地量,谁还记得? 生:10米10米的 师:谁还记得量出来几个10米? 生:3个。 生:4个 师:有一个记录员给大家报告一下,程子涵! 生:5个 师:用皮卷尺10米10米地量完之后,后面还有一段,改成几米几米 地量了? 生:5米…1米

小数的意义吴正宪课堂实录

小数的意义吴正宪课堂实录小数的意义吴正宪课堂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在数学课上所学到的关于小数的意义的内容。在吴正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小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将通过课堂实录的方式,将我所学到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承载着小数的意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为一种数学形式,小数可以用来表示实际量度上的一点一滴,无论是长度、重量、温度还是时间等等。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上,他给我们讲解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我们从简单的例子开始。吴老师拿出了一卷卷不同长度的绳子,然后要求我们用小数来表示每根绳子的长度。我们发现,每根绳子的长度都可以通过将它与另一根既定长度的绳子进行比较得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实际量度转化为小数,从而更方便地进行数值上的分析和计算。 随后,吴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个关于重量的例子。他拿出了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要求我们使用小数来表示它们的重量。大家愣住了,因为我们并没有什么既定的单位可以作为参照。吴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困惑,他解释说:“尽管我们没有既 定的重量单位,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得到一个相

对的大小关系。”于是,我们开始用秤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并将它们转化为小数。 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开始认识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为数值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小数的使用还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的量度大小,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除了实际问题的转化,小数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上,他引导我们通过小数的运算来发现规律,从而进一步丰富我们对数学的认识。 在一个课堂实例中,我们探讨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吴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将0.5和0.3相加,你们认为等于多少?”大部分同学都立刻回答:“等于0.8。”然而,吴老师对此 并不满意,他希望我们通过分析题目背后的意义,来理解为什么0.5加0.3不等于0.8。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认识到小数的意义不仅仅是数值本身,更是标志着一个范围或区间。0.5和0.3分别表示了一半和三分之一,而相加的结果应该是落在这两个范围内的某个数。于是,我们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示这个范围,将0.5和0.3描绘在数轴上,并将它们相加的结果表示出来。我们发现,这个结果实际上落在了0.7和0.9之间,而不是0.8。这个结果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确定的数值,更是一个范围或区间。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教育界的名人——吴正宪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备受关注和推崇。本文将以《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实录》为题,介绍他的教学实践和思路。 一、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 吴正宪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认为,学生不是被教育,而是在教育中成长和发展。因此,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科的美妙和乐趣。 二、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他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他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启发式教学。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认为,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2.注重实践教学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他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 3.注重情感教育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注重情感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例如,在教学数学的时候,他会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成果 吴正宪老师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赞誉。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知识的美妙和乐趣。他的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 》课堂实录

吴正宪“平移与旋转”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吴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吴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起身一边表演一边说“我这样走就是身体向前平移”,接着他又表演了一个旋转的动作,以示区分。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图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动着……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趣地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你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如下图)(图略) 吴老师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

(完整版)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教学实录 一、排队问题引入重叠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数学。 出示:亮亮从左数是第5个,从右数还是第5个,这个队一共多少个同学? 生:11个。 生:12个。 生:9个。 师:怎么办? 生:计算。 生:画图。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清楚。 教师找计算和画图的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 生:○○○○△○○○○ 师:真聪明,他还把亮亮用不同的三角形来表示。一块数一数多少人。 生快数。 师:11在哪儿?还11吗? 说11的学生摇摇头。 生:5+5=10(个)10+1=11(个) 师:在图上找一找,5在哪儿?圈一圈 生只圈了前5个。 师:这个5在哪儿? 找其他学生再圈出从右边数的5个。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被用了两次。 师:怎么办? 生:10-1=9 师:有一个学生不大一样。4+1+4=9(指那位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对照图解释。 师:谁帮我们弄明白的? 生:圈 二、重叠问题深入探究 1、初步探究重叠问题 师: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知识,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应这么简单了。 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小组的有6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7人,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多少人? 师: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按学号来填。你想让几号参加语文组?几号参加数学组? 师:会不会发生其他情况? 生:参加语文和数学的是一个人。 师:假如有两位呢。你想让那两位参加数学组?

生:1号和2号。 师:这样7人了怎么办? 生:去掉2人。 师:去掉哪2人? 生:7、8号。 师:现在我们对号入座。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语文组和数学组,找两位学生黑板前对号入座。男生完成语文组,女生完成数学组。 师:一起数一数有几人? 生齐数3人。 师:(对完成的男生)问大家同意吗? 生:大家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男生吧1号和2号拿来放在自己处。女生又抢了回去。 师:你在抢谁?抢几号? 生:1号和2号。 师:思考:谁有主意? 生:用品用平均数。 师:行不行? 生:不行。 生:一人一半。 大家都笑。 生:7、8号调到语文组。 师:不行,7、8号已经淘汰了。 生:放中间。 师:行不行。试试。 生把7、8号放在中间。 师:有什么好办法一眼看出来。你能数的更清楚吗/ 生:圈一块儿。 生把语文组用集合圈圈起来。 师:数学组怎么办? 生有用集合圈把数学组圈在一起。 师:这次给他的掌声热烈一些。 师:看图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吗?试试看,不商量。 教师巡视,找三种不同方法的学生进行板演。学生完成后 师:最后结果是多少人?12人的举手。(有10人举手)10人的举手。(人数较多)(看统计表)一起数数多少人? 生一起数。 2、重叠问题方法探究 看第一位学生算式 师:就图看算式,你有什么新启发?

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引言吴正宪分数是一种将数值表示为分数的简化形式,它常被用于数学教育中。本文旨在研究吴正宪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吴正宪分数。 第一节:吴正宪分数的基本概念与意义1.1 吴正宪分数的定义吴正宪分数是一种将数值表示为分数的形式,其中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它能够有效地表示数值的比较大小和运算结果,有助于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吴正宪分数的意义吴正宪分数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更准确地表示数值的大小,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进行比较和排序。其次,吴正宪分数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此外,吴正宪分数还能够用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配问题、百分比计算等。 第二节:教学实录2.1 学生的初步认知在教学开始之前,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吴正宪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我给他们展示了一些吴正宪分数的例子,并要求他们试着比较和排序各个分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吴正宪分数的表示形式和数值大小的比较方法。 2.2 构建吴正宪分数的意义接下来,我通过一些实际的问 题和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吴正宪分数的意义。例如,

我将一块蛋糕分成若干等份,请学生们将每份表示为吴正宪分数,并计算其中一份的比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开始认识到吴正宪分数可以用于表示比例和分配问题。 2.3 吴正宪分数在运算中的意义随后,我以加法和减法为例,向学生们展示了吴正宪分数在数学运算中的意义。我给他们一些计算题目,要求他们先将各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然后进行运算。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吴正宪分数的运算方法,还明白了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4 实际问题的运用最后,我让学生们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运用吴正宪分数。例如,我给他们一些关于比例和百分比的问题,要求他们利用吴正宪分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吴正宪分数的使用技巧,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吴正宪分数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吴正宪分数,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吴正宪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吴正宪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吴正宪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方面: 1、用不同方法计算百以内,将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数数方法。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2、对新计数单位“百”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知100内有10个十,知百内之数,有若干 十、若干一者。 3、通过理解100以内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4、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渗透估计和优化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有效性。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了解100以内数构成和满十进一。 在教学设计中: 一、回顾20内的数字,做好新知准备 师:各位同学,大家都学过很大一部分,具体说就是20之内的数字,哪一个同学能算这个 一些数字? 生:0、1、2、 (20)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几个数,瞧,老师这里面还有几根吸管,随便抓起一把就猜,多了几根吸管怎么办? 生猜数和报告 师:那老师手里到底有几根吸管呢? 如何能够了解? 一起来数一数 师:刚才那个同学猜的比较接近? 真是太强大了 二、知道大于20的数字 1、师:这是18根吸管的话,那这些得有多少根呢? 请同学们自己去计算。超过或少于20?请同学们上来帮忙数数。 师:那么多的吸管,可不可以收拾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方便地看到这28支吸管了?

有什么好处吗 方法上? 生:10个一捆10个一捆,有2捆还有8根 请同学们走过去捆扎,再举向别人。 师: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是28根吗? 如何看出来? 生:有2个十和8个一 师:这个方法好不好?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是“10个一束” 师:这28包括几10,几1,你们能不能讲? 谁能讲得全。 (板书: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 师:也就是说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28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8吗? (一生在前面演示) 师:28怎么写呢? 十位写的东西?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家上面写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合在一起便是28. 师:现在我要从28拨到31,你知道怎么拨吗? 同学们先自己拨弄下,上去示范。 师:从29到30你为什么要这样拨? (板书:满十进一) 刚才有些学生29~30拨得不是很好,你能不能这么说? 我看这个问题不好。那么咱多拨号就可以由了 67拨到72吗? (用计数器演示拐弯的地方应该怎样数) 师:如果我把2和8倒过来,他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这会儿又是几10几1?这个有几个? 2、师:刚才老师数出了28根吸管,你想不想数更大的数?

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

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 引言:小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并不容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小数的意义,吴正宪老师采用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实践和策略。本文将对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教学目标: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他也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在教学开始之前,吴正宪老师详细准备了教学材料和教具,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他使用了具体的物品和图片来展示小数,并准备了练习题和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的现有知识在教学开始时,吴正宪老师首先询问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明确小数的定义吴老师通过具体的示例和图片,向学生解释小数是介于整数之间的数,是实数的一种。他还强调小

数点的位置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3. 展示小数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吴老师使用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例如,他通过分割半径为1的圆形图形,展示了0.1、0.01、0.001等不同大小的 小数,并让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通过这种视觉化的展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4. 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小数 的概念和意义后,吴老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他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加减乘除等操作,并将小数运用到金钱、长度和时间等实际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数。 5. 总结和巩固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吴老师对本节课的内 容进行了总结,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他提醒学生小数的意义和常见的运算规则,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以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分析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他采用了多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他注重使用具体的教具和示例来展示小数,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的意义吴正宪教学实录

小数的意义吴正宪教学实录小数的意义 吴正宪教学实录 引言: 小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案例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吴正宪教学实录是一本教学案例集,记录了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观察、总结和应用。本文将以"小数的意义吴正宪教学实录"为题,探讨小数的定义、应用及其在吴正宪老师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小数的定义及特点 小数是指数值介于整数之间的实数。在数学中,小数通常用数字和小数点表示,例如0.5、1.25等。小数点右侧的数字表示小数位,可以持续到无穷远。小数的特点在于可以表示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值,它丰富了数学运算和度量的精度。 二、小数的应用 1. 测量:小数是度量的重要工具。例如,在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时,小数可以表示更准确的数值,比如0.5厘米或1.25升等。

2. 金融和货币:小数在金融和货币交易中也起着关键的 作用。例如,在计算利息、汇率和价格时,小数可以表示更精确的数值。 3. 科学和工程领域: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小数用于表示 实验数据、计量结果和设计参数。小数的使用可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4. 统计和概率:小数在统计和概率领域也广泛应用。在 统计学中,小数可以表示百分比、频率和比率等。在概率学中,小数可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三、吴正宪教学实录中的小数应用案例 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实录中运用了许多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应用。 1. 直观理解小数:吴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物体的分割和 划分,让学生通过将物体划分成相等的部分来理解小数的概念。例如,把一根蜡烛划分成十份,每份就是0.1,然后再划分每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01、0.001等。 2. 小数的实际运用:吴老师通过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运用 小数进行计算,比如在购物情境中计算折扣、在旅行情境中计算时间和距离等。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数的比较和排序:吴老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大小和排序,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直观感知。例如,让学生比较0.2和0.25的大小,或者给出一组小数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被认为是一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以下是该课的课堂实录和评析。 一、课堂实录 1. 课堂导入 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然后,吴老师展示了一张平均分的蛋糕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回答:“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每份都是一样的。” 2. 讲授新知 接下来,吴老师让学生看书,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平均数”。吴老师讲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她告诉学生,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比如这组数据是 10,20,30,40,那么它们的平均数就是 (10+20+30+40)/4=25。 3. 学生操作 吴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告诉他们要用统计的方法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计算自己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 课堂总结 吴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最后,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二、评析

该课的课堂实录体现了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特点,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导入部分,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在讲授新知部分,吴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种授课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总结部分,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教学主题: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学 教学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1. 了解吴正宪小数是如何表示一个数的一部分的;2. 掌握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吴正宪小数的概念:吴正宪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小数表示方法,可以将分数表示为无限的小数尾数。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数的大小。2. 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可以通过长除法或者分数的小数除法来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 教学过程及设计:Step 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同时,介绍吴正宪小数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将在本节课学习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 Step 2: 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方法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做演算,以加深对分数转化为吴正宪小数的理解。 Step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并向全班展示答案。1. 将分数转化为吴正宪

小数:3/8,5/6,4/10;2. 利用吴正宪小数的概念,解释为什么5除以2会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Step 4: 深入探讨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吴正宪小数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例如,为什么吴正宪小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一个数的大小?为什么5除以2会得到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Step 5: 小结和讲评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吴正宪小数的意义和转化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回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和深度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对吴正宪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小组练习和教师的及时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使学生能够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吴正宪《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 吴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开始了知识的学习。“有4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不仅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 义。只见吴老师停在了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 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写1/2的同学想了想回答说:“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写2/1的同学则很自豪的说:“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吴老师笑着说:“挺好嘛,自己创造的。”伴着老师的声声赞许,同学们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吴老师示意大家坐下,不紧不慢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她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同学们不敢肯定地回答:分数。吴老师边出课题边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接着,吴老师又一次回到1/2前,给同学们引荐这位数的大家族中的新朋友---“分数”。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指导探索 新课的学习开始了,吴老师举起一块大月饼,请一个同学从中间切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月饼?”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吴老师带领同学们边比划边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1/2的理解。这时,吴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一个同学很快地跑到前面,在月饼的另一半写上了1/2。在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又很快掌握了1/2的读法、写法并知道了这个分数表示的含义。 这时,吴老师看着一开始到黑板上表示“一半”的同学们,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刚才你们画的图、线段和文字都表示把这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如果你认为1/2这个分数能表示你的意思,就可以擦掉你写的;如果你认为你的表现方法更好,也可以保留意见。”很多同学纷纷跑上去擦掉自己画的图、文字、线段。只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自己画的图更好执意不擦,吴老师尊重了他的意见,并把这幅桃子图框起来保留在黑板上。 大屏幕上出现了各种彩色图形,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丰富了对1/2的认识。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我应该说“对不起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蒙,所以飞机稍稍的延迟了一会儿才起飞,就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事儿,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来向老师们作汇报,那么今天不管是什么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谢谢老师们,谢谢! 师:小朋友们,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儿好? 生:上课好 师:玩儿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 生:是 师:让我说,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事儿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好 师: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一会儿呢小朋友就可以了解吴老师,吴老师呢,也会认识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批准啦? 生:批准了。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那么我说这边的同学算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好极了,那这边的同学呢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搞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了吗? 生:听清楚了吗?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给她 师:你拍完了呢?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的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 吴正宪教学实录:《解决问题》 师:谁能大点声音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生:老师们大家好 师:这个同学真勇敢,刚才不好意思说一下 师:谢谢你们的礼貌请坐 师:在这个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桃子,桃树 师:就看到猴,树,还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第一只猴子采了4个桃子,第二只猴子采了7个桃子 师:瞧,她除了看到猴,树之外还发现了数学信息。我们把什么这只叫做猴哥哥,下面这只叫做猴弟弟。吴老师把你们发现的信息用文字记录下来。 师:请问你看到这两个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师:多好啊,她提的问题,这个题目你会做吗? 生:会。4加7等于11个桃子。 师: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你能理解吗我们用一个圈圈表示弟弟的4个桃子,那哥哥7个桃子大一点还是小一点

生:大一点 师:你们对数的感觉还真好,那一共有几个桃子,要怎么办? 生:把两个圈圈合起来 师:用手势帮助我们理解,真好。我画一个打圈圈,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旧知识。那么今天研究点新的问题。猴哥哥跟弟弟开个玩笑:弟弟啊,弟弟,我不行告诉你,你猜一猜哥哥会怎么说? 生:弟弟啊,我比你多采了3个。 师:真厉害,哥哥就是这样说的,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求呢? 这个时候来个小智慧人,前看看后看看,你猜猜智慧人会喊什么呢? 生:同学们你们要动脑筋 生:你们要多动脑筋好好学习 师:你们可真冠冕堂皇啊,这些都没问题,这个小智慧人喊得话可会让你眼前一亮,就告诉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啊生:你要先算出哥哥的桃子啊 师:你可要算哥哥的'桃子,不然就麻烦了,第二个智慧人就会喊 生:再把它们合起来 师:小智慧人已经喊出来了,今天我们就尝试着通过画图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请学生来黑板上画

《相遇问题》 课堂实录 吴正宪

《相遇问题》的课堂实录——吴正宪 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 1、请一位学生在教师里走一走。 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 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 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 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 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 a、速度×时间=总路程 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 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 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 (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 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 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 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 三、出示例1、 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 、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 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b、学生甲说:在中间就相遇了。 学生乙说:在靠近乙地的地方相遇了。 c、教师:出现不同方法思考他们谁说的更准确些? d、生说:小强和小丽的速度不一样小强的要快些,但他们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相遇的时候离乙地要近。 e、学生独立做。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讨论第一个算式,你们想向他们提怎样的问? a、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乙回答:100是小强的速度他走了4分钟所以要4乘10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b、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生乙回答:是50米小丽走的她也走了4分钟所以要用:4乘5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c、生丙:为什么要用400+200?生乙回答:400是小强走了200是小丽走了把他们走的加在一起。 d、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强的路程和小丽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甲乙的总路程了? e、学生讨论回答并配以线段图讲解. (3)、讨论第二个式子. a、生甲问:为什么要用(50+100)?生乙回答:50是小丽的速度100是小强的速度加在一起是他们的速度和. 板书:小丽的速度+小强的速度=速度和 b、请两位学生演示:1分钟走150米、2分钟走300米(2个150米)、3分钟450米(3个150米)、4分钟走600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吴正宪 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教授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首先,在引入分数的概念之前,我会与学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让他们尽可能地列举出平时生活中与分数相关的例子。例如,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比赛的得分情况,也可以用来表示食谱中的配料比例等。通过这个活动,我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数学符号。 接下来,我会使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帮助学生感受分数。例如,我会给每个学生发一块巧克力,然后告诉他们,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将巧克力分成几份。在他们分完之后,我会询问学生为什么要将巧克力分成这样的份数,以及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是用来表示物体被分成若干等分的数量。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例如,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其分成若干个等分,并用不同颜色的面积来表示不同的分数。通过观察图形,学生会发现分数较大的部分所表示的面积也较大,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分数和整数的转换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例如,我会让学生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并与相对应的整数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够发现分母较小的分数所代表的物体是比分子较大的分数所代表的更大。这样的转换和比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大小和意义。 最后,我会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用练习,以检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程度。例如,我会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将分数的意义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发现学生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够将分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实录和实践,我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分数意义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