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入伏时间表三伏天时间表(具体日期)

2023年入伏时间表三伏天时间表(具体日

期)

2023年入伏时间表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表

入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入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入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入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入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入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入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入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入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入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介绍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寒气

食疗

1、吃伏叫鸡

农村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的说法,在三伏天要吃伏叫鸡,也就是公鸡,古人认为刚刚会打鸣的小公鸡阳气最盛,有去湿去寒的作用,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通过吃伏叫鸡可以把体内的寒气、湿气都逼出来。

2、喝姜茶

生姜性温,味辛,有发汗、驱寒、除湿、活血的功效,在三伏天喝姜茶,有很好的排湿气、寒气的效果。

泡脚

脚底穴位非常之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体内排出体内湿寒,在三伏天泡脚效果尤佳。

三伏贴

三伏天时身体阳气大盛,毛孔打开,此时使用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鼓舞阳气功效的三伏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冬病夏治、驱除寒湿的功效。

晒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亦是如此,阳气外散外浮,气血聚集体表,毛孔张开,腠理开泄,日夜耗阳,同时暑季多湿,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则必然内阳中虚(内寒),我们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和膀胱经,两条经络恰恰又是容易发生淤堵、受寒的,阳气在督脉中受到围困,去不到该去的位置,人体就会出现“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凉、腿抽筋等。所以,三伏天用晒背来吸收太阳光的“元阳”,不仅可以提升阳气,升级体质,连陈年老寒气、湿气都可以排掉。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从7月11日一直持续到8月19日,总共40天。 由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出现的时间几乎不一样,因此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几乎都不一样,同时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总体来说,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体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即小暑和处暑之间。 夏至后虽然白昼时间在慢慢缩短,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吸收的热量依然比散发的多,地面的热量还将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得热量达到最大;此外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东南风温暖而潮湿,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总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今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1日,出伏的时间为8月19日,整个三伏天有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

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三伏天养生攻略 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民间也有“夏令进补,冬天打虎”的谚语。饮食进补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三伏天,人体出汗多, 应常吃一些利湿消暑、养阴益气的食品,如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迟钝,如果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致损伤胃脾,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应多食荷叶、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此外,苦瓜、苋菜、丝瓜、西红柿等性寒凉,有清暑降火功效,宜适量进食。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祛火。西洋参性凉味甘,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的功效。石斛定神定志、滋阴清热,平时可以煮水代茶饮。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贪食生冷,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肠胃疾病。 总之,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的调养为主。 起居养生

三伏天2023详细时间表

三伏天2023详细时间表 三伏天2023详细时间表 1、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银色情人节)。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2、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 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 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大暑)。

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 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 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 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 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 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 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 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建军节)。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 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男人节)。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 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 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中伏第18天:2023年8月7日。 中伏第19天:2023年8月8日(立秋)。中伏第20天:2023年8月9日。 3、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末伏第1天:2023年8月10日(火把节)。

末伏第3天:2023年8月12日(国际青年节)。 末伏第4天:2023年8月13日。 末伏第5天:2023年8月14日。 末伏第6天:2023年8月15日。 末伏第7天:2023年8月16日。 末伏第8天:2023年8月17日。 末伏第9天:2023年8月18日。 末伏第10天:2023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 三伏天中暑怎么办 1、中暑头晕喝淡盐水 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如果出现手脚乏力、头痛头晕的情况属于中暑症状,这时候应该立即转移到阴凉的通风处,可饮用淡盐水,建议少量都次饮用,能帮助补充钾、钠等无机盐分和水分的补充,从而缓解电解质丢失引起的无力症状。 2、中暑呕吐喝淡盐糖水 如果中暑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建议给患者饮用一些淡糖盐水,帮助体内补充所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还能补充能量。 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表(共40天)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表(共40天)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夏至后太阳直射点虽然在南移,白昼时间在慢慢缩短,但是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依然大于地面辐射到空中的热量,地面的热量还将一天比一天高,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累积到最大。 其次,三伏天主要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海风造成三伏天期间湿度大,而水的比热容大,潮湿的空气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三伏天往往会感到非常闷热,极易发生“中暑”的现象。 最后,三伏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这也是三伏期间天气炎热的主要原因。 三伏天饮食养生攻略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

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几号开始几号结束)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几号开始几号结 束)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至7月31日 末伏:8月1日至8月10日 初伏时间表 初伏是指夏至后第11天到第20天之间的时间,也是一年中最早到来的三伏天时段。由于此时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较小,初伏的高温天气不会过于酷热,一般会在35℃左右波动。 中伏时间表 中伏是指夏至后第21天到第30天之间的时间,也是三伏天中最热的时段。由于此时气温高、湿度大,空气质量差,中伏时的高温天气往往十分难受,一般会在37℃左右波动。 末伏时间表 末伏是指夏至后第31天到第40天之间的时间,在三伏天中是最后到来的时段。由于此时气温略有下降、湿度开始减小,末伏的高温天气相对较舒适,一般会在35℃左右波动。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最好

一、头伏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人们在三伏天适合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该吃什么。这里的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二、吃苦去肝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蔬果增食欲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今天入伏来看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今年将从7月11日这一天正式入伏,并将于8月19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整整40天的时间。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7月11日-8月19日 今年2023年三伏天有40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至2023年8月19日结束,今天是2023年6月16日,距离今年三伏天还有25天。三伏天时间表2023: 初伏 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 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未伏 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2023年三伏天吃什么最好? (1)食用苦味食物: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食用苦味的食物可以帮助去除肝火,苦瓜就是很好的选择,凉拌苦瓜、清炒苦瓜都可以帮助清除火气。

(2)多饮用绿豆汤:绿豆是三伏天中最有利于解暑的食物,在夏季饮用绿豆汤不仅可以帮助增加食欲,也是对于降火十分有利的食物。 (3)多食用扁豆、薏仁:对于很多脾虚的人群来说,扁豆、薏仁具有健脾的作用,除此之外,扁豆、薏仁对于开胃、解暑降火也有很大的功效。 2023年三伏天喝中药可以吗? 适合三伏天喝中药进行调理。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服用相应中药可以调动正气祛邪外出,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可以增加抵抗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或减轻症状。但需注意,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在三伏天服用,需由专业医师辨证后治疗。 2023三伏天怎么算? 三伏天的天数并非固定的,虽然,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2023年夏至时间为:2023年6月21日 2023年立秋时间为:2023年8月8日

超详细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公布)

超详细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公布) 超详细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气候气温分析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怎么排湿气寒气 多喝姜茶

进入三伏天时,可以多吃一些姜祛体内的湿气。因为,生姜辛温,有散寒发汗等各种功效,但生吃较为辛辣。若不喜欢直接吃的,可以拿它来泡姜茶喝。把水烧开,倒入杯子中,然后放几片切好的姜,泡10分钟就拿来喝,是一种简便的去湿保健方法。而且根据调查发现,在三伏天最适宜的排湿方法就是喝姜茶。 温水泡脚 由于三伏天其它炎热,要天天洗澡,但很少有人会泡脚。其实天气越热,体内的湿气也越重,所以泡脚就非常的重要。用温水去泡脚,可以刺激我们的人体中的经络。建议大家在睡觉前用40度的温水进行泡脚,不仅能够去除湿气,还能够提高睡眠质量。 吃健脾化湿的食物 健脾化湿的食物有薏米、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等。虽然辣椒能开胃助消化,但祛湿功效却一般。 三伏天中暑怎么办 1、中暑头晕喝淡盐水 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如果出现手脚乏力、头痛头晕的情况属于中暑症状,这时候应该立即转移到阴凉的通风处,可饮用淡盐水,建议少量都次饮用,能帮助补充钾、钠等无机盐分和水分的补充,从而缓解电解质丢失引起的无力症状。 2、中暑呕吐喝淡盐糖水 如果中暑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建议给患者饮用一些淡糖盐水,帮助体内补充所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还能补充能量。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完整版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完整版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完整版 查询2023年夏至节气到立秋节气之间,一共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1日(庚戌日)、7月1日(庚申日)、7月11日(庚午日)、7月21日(庚辰日)、7月31日(庚寅日)。因此,今年中伏时间有20天,也就可以下结论,今年三伏天是40天,又属于“加长版”三伏天。 综合上述内容,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三伏天哪天入伏?哪天出伏?30天还是40天?都已经了解了计算方法。以2023年来总结,7月11日入伏,8月20日出伏,一共是40天,又属于“加长版”三伏天。或许预示着今年夏天会比较热,建议大家提前做好防晒防暑工作。 2023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至结束? 1、初伏开始至结束: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2、中伏开始至结束: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3、末伏开始至结束: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小暑节气是7月7日;处暑节气是8月23日。因此三伏天是处于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时间段,太阳是直射地面的,地表温度升高,且夜短昼长,“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吹东南风,海风的潮湿造成的三伏天湿气大,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也是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了,同时三伏天也是大家所说的“冬病夏治”最好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 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过不好三伏,会落下病根! 其实,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 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的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三伏天是几号开始几号结束 2023年的三伏天是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完整)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完整) 三伏天在夏季当中是最热的时候,很多人对于三伏天并不是很了解,为此关于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你们了解多少?以下是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完整),欢迎参阅。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7月11日-8月19日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中伏第1天:2023年7月21日中伏第2天:2023年7月22日中伏第3天:2023年7月23日中伏第4天:2023年7月24日中伏第5天:2023年7月25日中伏第6天:2023年7月26日中伏第7天:2023年7月27日中伏第8天:2023年7月28日中伏第9天:2023年7月29日中伏第10天:2023年7月30日中伏第11天:2023年7月31日中伏第12天:2023年8月1日中伏第13天:2023年8月2日中伏第14天:2023年8月3日中伏第15天:2023年8月4日中伏第16天:2023年8月5日中伏第17天:2023年8月6日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最新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来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 “三伏天”详细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7月11日-8月19日 初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头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指消失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 三伏天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协作来打算的。由于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

是10天。又由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消失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头算起 三伏天每年从夏至日开头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开头入伏了。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由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消失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状况。 三伏天的由来 1、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德公(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开头置初伏,用来明确夏季的开头,并定为农历六月上旬的固定日期。 2、《汉书·郊祀志注》中提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意思是农历正月的“蛰伏”之意,后将一年中太阳最偏南的一天称为“伏日”。 3、三伏天是依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明确的。每一年小暑之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含有“庚”字的生活)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未伏,合起来称之为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汲取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

2023年“入伏”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表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三伏天介绍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间段,“伏”表示躲藏,说的就是阴气受阳气压迫藏伏于地下,宜伏不宜动。三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这段时间在古代被称为“苦夏”,也就是说这是夏天最煎熬的日子。 初伏和中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的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有10天,也可能有20天,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三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

入伏含义 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入伏要做的事情 躲伏 古书《后汉书》中注引《汉霄旧仪》说:“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门,不干它事”。这个闭门不干其它的事,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要躲伏,进入三伏天,气温高,人流汗比较多,非常的容易中暑,所以要记得躲伏。 躲伏的方法颇为简单,就是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不要对着空调吹,虽然躲伏是成功了,但是很容易头疼头晕。 伏补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进入伏天,要注意进补,至于怎么补,南北方都不太一样,比如北方,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意思就是进入伏天要吃饺子进补,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这个就变成了头伏鸭子,二伏鸡,指的是头伏要吃鸭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习俗来看,北方人更爱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则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后,我们不妨按照自己所处的地方,入风随俗,北方就吃饺子,南方就吃鸭子,倒是显得颇为合适。

2023三伏天是哪一天开始(具体时间表)

2023三伏天是哪一天开始(具体时间表) 2023三伏天是哪一天开始 2023年入伏从7月11日开始,8月20日出伏,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三伏天基本介绍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

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三伏天养生食物推荐 苦瓜 苦瓜是清热下火的首选之菜。苦瓜有排毒,降温,防署的功效,另外,苦瓜还富含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还有美容养颜护肤的效果。 番茄 番茄是夏季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蔬菜,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是女孩子美白护肤首选的蔬菜。另外,番茄还有杀菌,防癌,凉血,清胃健脾之功效。夏天食用番茄,还可以防暑。 黄瓜 黄瓜中含有粗纤维、维生素B1、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消肿利尿,治咽喉肿痛,四肢浮肿、热痢便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黄瓜还有减肥疗效,夏季蔬菜,黄瓜是不可或缺的。 芹菜 芹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P的含量较多。矿物质元素钙、磷、铁的含量更是高于一般绿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正式入伏)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正式入伏)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查询2023年夏至节气到立秋节气之间,一共有5个庚日,分别是6月21 日(庚戌日)、7月1日(庚申日)、7月11日(庚午日)、7月21日(庚辰日)、7 月31日(庚寅日)。因此,今年中伏时间有20天,也就可以下结论,今年三伏天是40天,又属于“加长版”三伏天。 综合上述内容,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防暑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有空调和电风扇这样子的现代电器,不用再像古人一样担心炎炎夏日。但是我们也需要做好防暑的基本工作,入伏后,空气的湿度增大,加上持续高温,容易中暑。这个时候最适合清补。 吃冷饮的话,会导致湿气入体,外湿入内,虽然刨冰和冰淇淋一类的凉饮很好吃,但还是要克制。 凉拌和清炒是夏天的最佳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另外,夏天不提倡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早晚慢跑和游泳,一样可以强身健体

空调室内温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气再热也要注意空调的室内温度,不要太低,会导致温差大产生落差,容易中暑 不易佩戴,金属首饰。三伏天出汗量会特别大,而金属装饰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接触到皮肤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出门一定要随身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另外生活要尽量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可以预防中暑的。睡眠时注意不要直对着空调出风口。 入伏要做的事情 躲伏 古书《后汉书》中注引《汉霄旧仪》说:“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门,不干它事”。这个闭门不干其它的事,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要躲伏,进入三伏天,气温高,人流汗比较多,非常的容易中暑,所以要记得躲伏。 躲伏的方法颇为简单,就是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可不要对着空调吹,虽然躲伏是成功了,但是很容易头疼头晕。 伏补 “夏补三伏,冬补三九”,进入伏天,要注意进补,至于怎么补,南北方都不太一样,比如北方,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意思就是进入伏天要吃饺子进补,到了南方尤其是湖南江西等地,这个就变成了头伏鸭子,二伏鸡,指的是头伏要吃鸭子。 所以按照南北方的习俗来看,北方人更爱吃面食一些,南方人则是吃肉,所以入伏以后,我们不妨按照自己所处的地方,入风随俗,北方就吃饺子,南方就吃鸭子,倒是显得颇为合适。 扶阳

2023年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和出伏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基本介绍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

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三伏天的习俗 1、北京 关于三伏天,我国南北流传下来的习俗也不尽相同。旧时候的老北京,有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末伏吃烙饼的习俗。人们还会把饺子做成元宝的形状,因为“福”与“伏”同音,所以才如此庆祝。 2、上海 上海一带,有头伏天吃馄饨,二伏天饮茶的习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头伏来临意味着天气酷热,胃口不好,吃馄饨可以开胃消食。而末伏天气炎热,为防止中暑,人们便会饮茶。 3、江南 在江南杭州一带,三伏天也和吃的有关,一般情况下,都是头伏吃火腿,二伏吃鸡,三伏吃猪蹄。 三伏天忌讳 1、不开窗户

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入伏出伏时间

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入伏出伏时间 三伏天2023年日历表入伏出伏时间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2023年入伏时间:从7月11日开始,具体起止时间为2023年7月11-7月20日。 2023年出伏时间:从8月10日开始,具体起止时间为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三伏天出伏了会热吗? 一般出伏后还会热一段时间。 关于出伏期间的气温,需要考虑地区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出伏期间是夏季的重要时期,天气会比较炎热。 而2023年出伏期间天气是否炎热,还需要根据当时气象预测情况来判断。如果气温较高,出伏期间仍可能会很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特别关注老人、儿童等易受高温影响的群体健康情况。 同时,也需要注意相关的预警信息,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健康和安全。总之,出伏期间的天气情况需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三伏天初伏得注意什么?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 3、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2023出伏之后还要热多久? 大概半个月左右,具体看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2023年入伏完整时间表

2023年入伏完整时间表 2023年入伏完整时间表 2023年入伏时间表 入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入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入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入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入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入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入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入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入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入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的气候气温分析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今年三伏天吃什么食物最好 1、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鲤鱼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适当喝些鲤鱼汤,有助于祛湿开胃、利水消肿。而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3、黄鳝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最近一段时间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2023年几月几号入伏_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几月几号入伏_三伏天时间表 2023年7月11号入伏 2023年三伏天是从夏至日第三个庚日开始算,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是一个庚日。而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而第三个庚日正好是7月11日,因此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这天开始算起。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开始与结束的时间: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为什么说三伏天会很热 为什么说三伏天会很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 我们知道太阳是地球上热和光的来源,如果没有了太阳光的照射,地球上就没有了温暖也就没有了四季的变化,一切生物也就无法生长了。 夏季太阳高高挂在天顶上,每年的夏天那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时分,阳光近似于直射地面。这时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最小,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就多,有利于地面的温度升高。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三伏天怎么防暑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是“公伏”还是“母伏”? “公伏凶”,说明三伏天属于“公伏”的话,就会十分炎热,热到简直不敢出门的地步;而“母伏爽”,则说明这一年的三伏天相对而言会比较凉爽,能够更好的度过夏季。 2023年的三伏天入伏时间是公历7月11日,也就是农历的5月24,按照老祖宗的说法来看,今年的三伏天就是“母伏”了。 这个凉爽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不热的话,也就没有了夏天的味道了。 三伏天中暑怎么办 1、中暑头晕喝淡盐水 长时间在高温情况下,如果出现手脚乏力、头痛头晕的情况属于中暑症状,这时候应该立即转移到阴凉的通风处,可饮用淡盐水,建议少量都次饮用,能帮助补充钾、钠等无机盐分和水分的补充,从而缓解电解质丢失引起的无力症状。 2、中暑呕吐喝淡盐糖水

如果中暑后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下,建议给患者饮用一些淡糖盐水,帮助体内补充所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还能补充能量。 三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一、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二、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三、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湿最重的一段时间,所以说这段时间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时候,人们又喜欢吃冷食,喝冷饮,造成身体湿气寒气入体,从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减弱。而这个时候,想要调理身体的话,就应该多食一些甘凉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调理身体,还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湿热。 四、三伏天饮食应注意补气去火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40天)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40天) 2023年三伏天具体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中伏最热 俗话说热在中伏,2023年中伏从7月11日开始,总共10天。在这个三伏的4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天注意6个饮食禁忌 1、三伏天饮食应注意祛除湿气 三伏天的时候,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蚀。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饮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湿气。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呢?其实,我们常见的可以帮助身体排湿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红豆、绿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错的排湿食物。 2、三伏天饮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时候,吃一些甜品,点一杯饮料是很多人的选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话,是会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饮食应注意避开冰冷食物 因为三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天气很炎热,所以很多人为了给身体降温,就喜欢吃一些冰冻的食物。其实,在三伏天的时候,吃冰冻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肠道之外,还容易诱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更甚至,还会造成身体寒气堆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所以说,在三伏天期间,大家一定不要因为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冻的食物,特别是冰淇淋、冰镇碳酸饮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饮食应以开胃为主 在夏日的高温天气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只是,如果三伏天饮食量太少,身体热量补充太少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中暑的。所以说,三伏天饮食,一定要注意开胃。而在夏季,能够开胃的蔬菜选择还是比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话梅等小食。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食欲更好,也可以选择山药、莲藕、木耳等益气养阴的食物来食用。 5、三伏天饮食应多食甘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