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5 1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1节第2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通过生长素的作用特点阐释生物学中适度与平衡观念,并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生长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

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会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2)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的。

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生长素的作用似乎就是“促进”。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

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1、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2、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提 示〗: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器官具

有最适浓度。比如对根来说,A 点(10-10mol/L)对应的浓度是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A'点

(10-8mol/L)是“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点,A'点之前都体现为促进,之后体现为抑制,A'点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提示〗:2、不同的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3.作用特点:

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4.具体体现——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

(3)解除措施:摘除顶芽。

(4)应用:果树剪枝,棉花打顶。

5.具体体现——根的向地性:

思维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请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为什么?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为什么?

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应该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反思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5 1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1节第2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通过生长素的作用特点阐释生物学中适度与平衡观念,并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生长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 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会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2)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的。 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生长素的作用似乎就是“促进”。真的是这样吗?请同学们 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1、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2、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提 示〗: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器官具 有最适浓度。比如对根来说,A 点(10-10mol/L)对应的浓度是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A'点

(10-8mol/L)是“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点,A'点之前都体现为促进,之后体现为抑制,A'点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提示〗:2、不同的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3.作用特点: 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 (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 (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 4.具体体现——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 (3)解除措施:摘除顶芽。 (4)应用:果树剪枝,棉花打顶。 5.具体体现——根的向地性: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5 1 植物生长素教案

植物生长素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 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二、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三、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黄瓜开花图片,引导学生阅读章首页,让学生初步了解乙烯作为植物激素可以诱导黄瓜雌花分化,使得黄瓜多结果实。 引导学生阅读章首页小诗,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存在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那么,除了乙烯,还有哪些植物激素,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生理作用? (二)讲授新课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展示植物向光性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探讨的3个问题,使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进而得出向光性的概念。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 向光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即植物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除向光性外还有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向重力性)等。 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形成原因,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 材料介绍:胚芽鞘是指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能保护胚芽出土后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胚芽鞘分为两部分:尖端和尖端下面一段,即伸长区。(图片展示胚芽鞘) 锡箔纸:锡铝合金,薄而不透光。让学生描述达尔文的四个实验过程及现象,然后分组讨论: ①四个实验哪个是对照组,哪些是实验组? ②1组和2组实验对照,说明什么?(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③1组、3组、4组实验对照,说明什么?(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④达尔文设计对照实验遵循了哪些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⑤达尔文根据实验作出的解释是什么?(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 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科学家进一步探索。 (2)鲍森•詹森的实验 材料介绍:琼脂: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体,常温下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体,果冻的主要成分就是它。在这里琼脂片起物质传递的作用,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云母片:绝缘材料,物质不能透过云母片。 让学生描述鲍森•詹森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然后讨论: ①鲍森•詹森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②顶端产生的“影响”传递到下部后,为什么会造成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因为这种 “影响”在向光面和背光面分布的浓度存在差异) 真的是这种“影响”的浓度有差异吗?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呢? (3)拜耳的实验让学生描述拜耳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然后讨论: ①拜耳的实验为什么在黑暗中进行?(避免光照的影响) ②从拜耳的实验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这种“影响”时,必须有光才行吗? ③拜耳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匀造成的)综上实验,可以初步推测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设计实验证明了这种化学物质的存在。 (4)温特的实验 让学生描述温特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然后讨论: ①温特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②温特的对照组是如何设计的?

高中生物_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茎所起作用的曲线图,根的向地性生长、茎的背地性生长动画、顶端优势图片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学会利用生长素作用特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生物坐标曲线图表的观察分析,归纳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典例进行探讨,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致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讨论合作,培养其协作精神。 (2)对生产实践中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的价值,激发其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 (3)分析顶端优势的原理,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授课: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2)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生长是何关系?另外,它还有其他作用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题目。 课件展示:“问题探讨”中的“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关系”曲线图。 师引导提出问题:①单独观察每一条曲线走向,有何发现?通过分析回答问题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②比较三条曲线,研究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有何特点?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课件展示资料,并请学生分析总结说明生长素具有哪些作用?有何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提问: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哪些?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展示顶端优势图片,提问1:请学生分析植物顶端优势的原因,并思考在农业生产或园艺等方面,哪些利用了顶端优势,哪些又要解除顶端优势?举例说明。展示水平放置植物生长图片,提问2:水平放置的小苗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均能体现两重性吗?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师总结:从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有关生长素的科学道理在林业、农业、园艺等方面可

5.1 植物生长素 讲义【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1节植物生长素 课标要求核心素养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4.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探究) 1.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结合教材第93页“图5-6”理解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 3.结合教材第94页“思考讨论”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 4.结合教材第95页“思维训练”,培养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的能力 知 识 导 图 新知预习·双基夯实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受到__单侧光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实验过程 实验实验过程现象实验结论 ①__向光弯曲生长__ 胚芽鞘尖端受__单侧光__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

② __不生长,不弯曲__ 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__,因而使胚芽 鞘出现__向光性__弯曲 ③ __直立生长__ ④ __向光弯曲生长__ 2.鲍森·詹森实验: (1)实验过程与现象: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 __不生长,不弯曲__。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 __弯曲生长__。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__传递给下部__。 3.拜尔实验: (1)实验过程与现象: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__对侧弯曲生长__。 (2)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__不均匀__造成的。 4.温特实验: (1)实验过程与现象: (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__一种化学物质__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__生长素__。 5.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其化学本质为__吲哚乙酸__(IAA)。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第9课时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科学家及实验过程结论及分析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 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 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 片传递给下部 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 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IAA;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 2.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3.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 (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 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进行拓展思考: (1)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分析,鲍森·詹森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2)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3)拜尔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尖端是否产生某种物质。 1.(不定项)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1.2 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及生理作用(教案)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5.1植物生长素》教学设计 第2课时《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及生理作用》 一、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新人教版)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科学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与生理作用。它属于大概念“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下的教学内容。教材先介绍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为理解生长素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再介绍它在细胞水平、器官水平上发挥的作用,进而深入分子水平解释作用机制。到此学生会认为生长素的作用只是促进,通过教材追问引发认知冲突,通过教师引导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深化植物生长素作用的理解。然后再详细阐述影响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因素,并以植物的顶端优势为例,介绍生长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生对生物体的调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晓植物激素的概念。高二学生已经对科学实验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节课中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小组探究学习来突破难点,利用探究实验,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1)说出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分析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阐释生物学中的适度与平衡观念。 2.科学思维 构建数学模型,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3.社会责任 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分布;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2)倡导探究合作式学习 2.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以豆芽的培养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 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2)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 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根、芽、茎作用效果曲线,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 2.应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案例。 (二)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观。 2.体验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难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植物添加适量生长素前后的生根对比照片,提问:添加适量生长素对植物的生根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生根数量多,促进生长。 教师:继续展示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根的照片,追问:添加了高浓度生长素,为什么植物生根数量反而减少了呢?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新课讲授 ①“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效果是与哪一组别对比得到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生长素浓度对根作用效果的曲线。 学生回答:以不施加外源生长素时根的生长情况为对照。 ②对于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总结后回答:AB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B点: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强,即为最适浓度;BC 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点:不促进也不抑制;CD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 教师总结: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 过渡:那生长素对芽和茎的作用也有类似的效果吗? 教师:多媒体展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作用效果的曲线。生

长素对于芽和茎也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③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学生回答:不同,最适浓度:茎>芽>根。 教师补充:对于生长素的敏感度是根>芽>茎。 ①生理作用 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②特点 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两重性) 生长素所发挥的生理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表现为: 浓度: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优质课比赛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优质课比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等内容。教材从介绍植物的向光性现象人手,结合科学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历程,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科学的本质,阐明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由此引出植物激素调节的概念;同时,有关科学史还可以为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和植物激素调节的重要作用打下基础,接下来可以顺理成章地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植物激素、环境因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来说,都是作为信息而起作用的。植物激素实质上就是信息分子。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建立生命的信息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无论是植物激素之间,还是植物激素、环境因素,以及基因表达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植物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依赖复杂的调控网络进行调节。由此,可以进一步领会生

命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长素发挥的效应与浓度大小有关系,与细胞老幼程度等也有关系,由此可以再次领悟生物学中的适度与平衡思想。 2.科学思维: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蕴含着科学发现的规律:从熟视无睹的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开展科学研究;众多科学家接力,一步一步揭开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生物学新知识。达尔文设计实验时运用了“减法原理”。随后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都在寻找造成向光性的原因:先是基于初步证据推测可能是化学物质引起的,然后基于更多证据判断确实是化学物质,并最终确定它的化学性质。学习这一过程,既可以领悟科学本质,也可以训练科学思维。 从实验结果到得出结论,思维的逻辑严密性在开展科学探究时非常重要。本章的思维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正是训练基于实验结果如何符合逻辑地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教材的问题探讨,思考讨论,思维训练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探究的能力。 4.社会责任:教材中阐述了顶端优势与植物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特点有关,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有关原理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中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可以造福人类,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优质学案5 1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2课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2.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及特点,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能够准确解读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曲线图。2.生命观念:尝试解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应与平衡观。 1.生长素的作用方式及特点 (1)作用方式:不催化细胞代谢,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2)作用 ①细胞水平上: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 ②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③作用实质:通过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3)作用特点: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2.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形成原因 (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4)应用:棉花打顶,果树剪枝等。 判断正误 (1)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可以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能诱导细胞的分化() (3)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受植物的种类、器官种类和生长素浓度等因素影响() (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侧芽部位() 〖答案〗(1)√(2)√(3)√(4)×

1.结合教材P94“思考·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对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一般表现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 (2)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 〖提示〗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3)在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对根起抑制作用,对芽的作用是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起促进作用。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曲线体现了根、芽、茎的敏感程度大小为根>芽>茎。2.在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A和侧芽B、C、D、E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与下图中点①②③④⑤的对应关系为:A-①、B-⑤、C-④、D-③、E-②。 3.下图表示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幼苗的关系,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M。 (2)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芽的关系,在顶端优势中,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3)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小于m。 (4)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i。 核心归纳

2020-2021学年生物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5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植物生长素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生长素的作用特点阐释生物学中适度与平衡观念,并运用这一观念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2)实验处理及现象 (3)结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 实验1实验2 (1)过程及现象 实验1: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实验2: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弯向光源生长。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鲍森·詹森实验和拜尔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温特的实验 A B (1)实验组——A 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2)对照组——B 处理:把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其命名为生长素。 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6.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1.合成部位: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植物生长素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分析,提升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增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和生理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发现生长素的四个实验,通过这几个实验引导学生构建植物激素的概念, 教师通过提供资料,提出问题,以探索的形式教授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向着光源生长的植物图片。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说一说在野外能否明显见到植物的这种生长状况? 引导学生思考:

1.途中植物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的形态改变?植物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什么适应意义?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2、新课讲授 通过"问题探究”并结合教材第90页的第一自然段,尝试总结出植物相关性的概念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达尔文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进行分析,探究胚芽鞘是否会向光弯曲生长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4个实验,每组2个实现,分析每组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结果、结论,并提出问题: 1 .第1组实验产生了什么现象? 2.该实验中哪些可以形成对照组?各种对照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3.由该实验可以推导出的假设是什么? 教师总结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 教师展示资料,展示鲍森•詹森的实验,结合课件图文展示,讲解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并提出问题: 通过实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小组思考并回答问题:实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詹森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怎样改进?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下拜尔的实验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实验示意图教师设问 1 .拜尔为什么要选择黑暗的环境? 2.拜尔为什么要将切下的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单侧光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讲师让学生思考,作出合理推测。 教师总结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对达尔文的假说进行评价和修正。

植物生长素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5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新课标对高二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生物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内容要求”是: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1节内容《植物生长素》。本章主要讲述的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它与前面4章内容共同组成了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本节内容从生长素入手,从生活现象出发,开启新的学习内容,从科学家对生长素的研究过程开始,学生逐步建立植物激素的概念,并为后续学习其他植物激素等内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激素的相关内容,了解了动物激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对于植物激素还十分陌生,不清楚植物激素的发现历程以及种类和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容易和动物激素的内容混淆,同时由于植物激素相对动物激素和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对植物激素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目标 (一)说出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生理作用特点,归纳总结出植物激素的概念。(生命观念) (二)通过学习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历程及实验设计,体会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阐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三)针对生长素的探究实验设计,进行提问、模型建构、交流讨论,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探究) (四)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社会责任)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六、课时安排

高中生物_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学习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后掌握了生长素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而茎的背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但是学生并不知道生长素也可以抑制生长,所以用这个知识的冲突为突破点使学生的知识产生矛盾。全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朋友间的帮助为理由让逐渐学生自主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发现两重性。再引导学生分析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两个案例,最后了解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和拓展,阐述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生产实践应用的关键一节,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 本节课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 3.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植物激素,并且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

4.教学目标 4.1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 (2)说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2能力目标 (1)观察、分析图标,总结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作为依据,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3)通过情境的讨论、思考、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 (2)分析顶端优势等的原理,树立联系的观点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性 5.课前准备 鉴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在上课前除了充分备好教案、备好学生外,还要给予学生相关的预习题目,并可以采用编撰简单内容的表格等方法使学生基本具备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基础知识。 6.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 5 1 植物生长素 第二课时 学案(含习题答案)

学案15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1.产生: ①部位:主要在幼嫩的、、。 ②来源:由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分布:大多集中在的部位(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分布特点: ①产生部位小于积累部位,如顶芽小于侧芽、分生区小于伸长区; ②生长旺盛部位大于衰老部位,如幼根大于老根。 3.运输 (1)运输方式:主动运输(载体、能量) (2)运输方向: ①极性运输:形态学→形态学 ②非极性运输:在组织中的部中 ③横向运输: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 〖思考〗如何区分极性运输和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强调榆树方向(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主动运输强调可以逆浓度,需载体和能量,极性运输的本质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不一定是极性运输。 〖随堂练习〗1.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含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图甲中的A端,不能在图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图甲中的B端,能在图甲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图乙中的A端,能在图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图乙中的B端,能在图乙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3.(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幼芽、幼叶和萌发的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C.生长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挥作用的部位也在尖端 D.拜尔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给细胞,起着细胞的作用。 2.具体作用 (1)细胞水平上:促进生长,诱导等。 (2)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 〖合作探究〗 3.生长素作用特点 (1)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 讨论: ①对于根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 曲线AB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越; B点表示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曲线BC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促进作用越;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第二课时的内容。这是一节很好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素材,因为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中虽然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但还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而本节的重点教学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良好素材。希望通过课外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待反复考虑的是,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有关图片、观看录像,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完成部分探究实验,提高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图形间的转换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长素的发现》这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进行了的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训练,虽然有些问题的解决有困难,但大多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以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虽然如此,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

学习模式,不习惯于探究式学习,不愿意也不善于动手操作,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性。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前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学案》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大屏幕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请大家回想一下,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学生思考回答: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所以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快。 教师评价,继续设问:生长素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促进植物生长。 教师评价,转折过渡:回答的很好。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长素能促进生长,那么是促进细胞分裂还是促进细胞生长呢?研究发现生长素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生长素不仅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具有其他的一些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特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设问: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根的生长,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材料用具的准备

5.1 植物生长素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导学案 主备人:闵锐课型:自主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2020.11.3 【生命观念】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尝试阐释植物生长素作用特点中蕴含的适度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分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阐明其中蕴含的科学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叫作向光性。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和他的儿子,设计了实验来探讨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①、②对照:胚芽鞘的_______必须存 在,才会表现出向光性。 ①、③对照:胚芽鞘的_______必须接 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会表现出向光性。 ③、④对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 芽鞘的________。 【思考】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 目的是什么?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你怎样解释这一结果?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________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________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________面比__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3年鲍森·詹森(P.Boysen-Jensen)实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________。 3.1918年拜尔(A.Paal)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_______分布________造成的。【思考】顶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初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_________,这种________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分布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4.1926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________引起的,并把它命名为________。【思考】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他是怎样作出这一推测的?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1:5-1-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人教版

第1节第2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目标〗 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内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方式 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从而产生效应。 2.生理作用 (1)细胞水平上:促进、诱导等。 (2)器官水平上:影响器官的。 3.特点 (1)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生长。 (2) ①图中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生长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器官生长,超过该范围则植物器官的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体现了根、芽、茎的敏感程度为。 ③曲线在三点生长素的促进效果最佳,A2、B2、C2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分别是。 (3)实例:顶端优势

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不同细胞成熟度敏感度不同: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不同物种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课堂练习〗 1、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 A.只能抑制植物生长 B.只能促进植物生长 C.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 D.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2、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3、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4、下列关于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根部“3→4”的运输需要消耗A TP B.生长素对2处和6处的作用相同 C.两种现象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 D.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5、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面,则其水平方向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D)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