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解题方法: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各特殊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曲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

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典例分析

例?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学校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0 6 12 18 24 时间0 6 12 18 24 时间

C D

解析此题首先要看清楚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再仔细观察曲线的走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植物在0~6小时光线弱的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这段时间里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是越来越多的。在6~18小时光线较强的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此时呼吸作用相对较弱,而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这样使温室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植物在18~24小时光线暗的条件下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样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室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故二氧化碳在温室内一天的变化是:

0~6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6~18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下降

18~24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答案:C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归纳

(1) 在结构A 上合成物质C 的过程中,如果需要 色氨酸和丙氨酸,两者来源有所不同, 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的是 _______________ 。 (2) C 、D 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其中下列物 质中属于D 类物质的是()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在A 结构上发生的是 过程,其中以 mRNA 为模板,以 为运输 工具,将合成物质 C D 的原料运送到结构 A 上通过 (方式)连接起来。 (4)蛋白质在体内不但有生成,还有降解 ,保持一个平衡的过程,以保证生理活 动的 顺 利进行。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和美 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 泛素 调节的蛋白质降 解。泛素是一个含有 76个氨基酸的多肽,可以以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 高考生物图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归纳 生物图表题具有概括 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 了等特点,是表达、概 括、拓展和深化生物 维过程,所以在高考 题的常见类型有结构 实验装置图、生产流 的类型。 学知识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考查学生思维 试卷中已成为热点和亮点题型。在高考试 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坐标曲线图、 程图、定性定量表、遗传系谱图等,下面 的结果,而且考查学生的思 题和习题训练中,图(表) 二维空间图、研究方法图、 重点介绍学生在答题中易错 1?生理过程示意图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 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 也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 代 谢过程图、激素调 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 个体发育过程图、生物进化 过程 图、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图 等。 解题方法:①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 顺各部分的关系,按照由局部到整体 的思维方式,理解图 意。②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快速 进行知识迁移。③根据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充 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 例1.下列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的示意图,请回答 畑商昭 A.呼吸酶 B .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图表类阅读的策略

图表类阅读的策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图表类阅读的策略 图表类阅读理解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五忌” 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看时要有 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3.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下面往往们来看一看这道题: Many students have already had clear ideas about what jobs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in the future. We believe b oys’ choices are different from girls’. To find out how different their choices are, we made a survey in Green High School. The following diagram shows the results of the 在有图表图画的阅读理解中,有的图表图画出现在阅读理解文章中,有的出现在选项 中,这些图片的出现增加了试题的直观性,同时也暗含着和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在解答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图表题的解题技巧 发表时间:2013-12-23T16:00:43.1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9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肖巍 [导读] 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肖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中学256206 先来看2013年山东高考题第30题第一问: 30.(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30.【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类题型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例如2006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8分,全国卷III第39题20分,江苏卷第35题9分,天津卷第40题12分,四川卷第39题20分,广东卷第39题17分,上海卷第37题20分;2005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第38题(32分),全国卷III第39题第7小题(8分),北京卷(文综)第38题(31分),上海卷第33题(15分),广东卷第34题(10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等;2004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I第38题(32分),北京卷(文综)第41题第3小题(4分),江苏卷第39题(18分);2009年山东卷28题第一小题(4分)、第三小题(3分)等。在备考环节中,这种题型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那么这种类型题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下面我从试题特点、解题思路、例题解析、常备知识等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类型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图表题。图表题是指用图(柱状图、坐标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有表表结合式、图表结合式、文表结合式等形式。图表题是经济学表达信息的主要形式之一,较多的是考查经济常识。它要求考生从所提供的数据、变量、比例等信息中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原因和趋势,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这种题型因其容量大、概括性强、富有条理,近几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门命题方向。 一、设问特点 设问体现了对问题考查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常见的设问形式有: 1.图表(或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或显示)了什么经济现象(经济信息)?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图表反映的问题如何认识、如何解决、有何启示等。 一般来说就这三种形式,不过有时候求新求变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基本设问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动。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设问要求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关键。 1.审图表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设问,通过对各图表式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 2.审读图表内容: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3.读标题: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因为标题往往就是该图表式材料的中心意思,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4.审设问和审读材料相结合:根据设问所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使审读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 5.读附注或注释:附注或注释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把握图表的中心观点或不能揭示图表间的内在联系。 6.特定年份的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图表式材料中有的年份有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 审题主要是明确材料的中心观点,根据这个中心观点,回忆教材及时政材料中与此中心观点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即确定论据,这就是选材。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审读图表式材料。 第三步,组织答案。 1.组织答案时必须做到两个统一: 第一,现象和本质的统一。由图表式材料概括归纳出其反映的经济现象,用理论知识对这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所体现的本质。 第二,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要避免观点材料相脱节的两种

高考政治 秒杀必备 图表题解题方法

一、图表题的特点 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较多考查经济常识。以图表为载体,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与非图表题相比,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图表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图表式论述题通常由2~3个图表组成,有的还加注解。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分析图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图表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试题与党和国家当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强烈反映国家的意志,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图表题往往是一题多问,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高考试题的区分度。 二、解答思路和方法 1.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1)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②“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办”,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

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

中考化学7大题型轻松搞定 题型复习(一)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错误!B.向H2SO4、MgSO4混合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错误!错误! 思路点拨:A.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pH进行解答;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2 A.Z>X>M>Y B.X>Z>M>Y

极化曲线数据处理方法

极化曲线测定数据处理方法 鼠标击Excel图标、“打开”,从“查找范围”里将c盘的electro中的date打开,击“文件类型(T)”中“所有文件”,即可出现实验数据文件图标。 打开数据文件,出现“文本导入向导-3步骤之1”,击“分隔符号(D)”、“下一步”、“空格(S)”、“下一步”、“完成”,出现数据表。 将三列数据都上下对齐,然后删除第三列。第一列即A列,数据是负的电势-E/V(需变换数据的正负号);第二列即B列,数据是电流I /mA。 击C1格,在编辑栏里写入“=-A1”,回车。再击C1格,用鼠标点住C1格围框下角的黑点(鼠标指针变为实心十字)向下拖拽至最后一格,得到C列数据即电势E/V。 击D1格,在编辑栏里写入“=B1/××”(“××”是电极面积数值),回车。再击D1格,点住D1格围框下角的黑点拖拽至最后一格,得到D列数据即电流密度i/(mA·cm-2)。 击四列的列号,然后击“减少小数位数”图标,将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击C、D两列的列号,击图表向导图标,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1”,击“XY散点图”、“光滑曲线”、“下一步”、“下一步”,出现“图表向导-4步骤之3”,填写图表标题、XY轴的物理量名称、单位。击“下一步”、“完成”,出现绘图。 (为了图的清晰,可用鼠标右键击图中的网格线、左键击“清除”,去掉网格线;击图中的“系列1”,去掉“系列1”;击绘图区围框,去掉围框;双击绘图区,击区域的“无”,去掉底色等。) 若极化曲线过长,应适当删去一段。对于钝化曲线,用鼠标指在转折点处取得数据,然后将数据表中的该数据做上标记(如做围框)。 击数据表第一行行号,击“插入”、“行”,在插入行里填写各列的物理量名称和单位。(可将A列数据隐去) 最后保存文件,将文件名中的“DA T”去掉,以Excel工作簿格式保存至软盘或U盘。

解题技巧21: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解题技巧 图表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大纲相关能力要求部分均有: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读懂、读透图表、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不少学生看图、识表读图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平时就得多加强这方面的评解和训练。 一.坐标曲线题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例1.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 关系,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析: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例2.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杂合体连续自交后纯合体的比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卵裂时细胞的体积、细胞有丝分裂中DNA的含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产生的杂合子的比例为(1/2)n,自交次数无限增多时,则杂合体比例接近于0,而纯合体的比例接近于1,A项正确;卵裂时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卵裂期囊胚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但分裂产生的每个新细胞的体积是越来越小,C项正确;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DNA 分子复制加倍,分裂期的前中后期中DNA的含量也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末期复制的DNA分子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NA含量恢复正常,D选项正确;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选项错误。 答案:B 二.图表题 图表题往往是大量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与汇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图、表的形式高度浓缩地再现出来的。 例3.如下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核酸是生物体性状的控制者。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病毒乙,而其衣壳由甲病毒提供,由于生物体的性状是核酸控制的,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很显然应该是病毒乙。 答案:D 例4.下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图表曲线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解题方法: 坐标曲线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1、识图。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各特殊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曲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 3、用图。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 典例分析 例?为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学校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0 6 12 18 24 时间0 6 12 18 24 时间

C D 解析此题首先要看清楚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再仔细观察曲线的走势(上升、下降、波动等变化)‘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植物在0~6小时光线弱的条件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这段时间里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是越来越多的。在6~18小时光线较强的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此时呼吸作用相对较弱,而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二氧化碳,这样使温室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植物在18~24小时光线暗的条件下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样在这一段时间里温室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故二氧化碳在温室内一天的变化是: 0~6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6~18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下降 18~24小时二氧化碳的量是逐渐上升。 答案:C

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一、图表题的类型 生物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 1.文对图的转换 图表具有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比如,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分子数、染色体个数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请在坐标曲线图表示: 2.图对文的转换 识图、析图、用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掌握图示中的符号、自变量的特定含义,快捷准确地识别图、理解图和应用图。如下图所示,用2mol/升的乙二醇和2mol/升的蔗糖液分别浸泡某植物细胞,根据题设条件和图示结果可联想到几个知识点:

3.图对图的转换 教学中常有些生物图示只从某个方面反映生命活动的特征,为了全面系统化地理解生物知识,可进行图对图的转换,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帮助记图、识图,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节内容中,介绍了碳的循环图,那么将这个图简化提炼处理,就可转化成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 二、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1.抓好基础,培养识图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是解图表题的基础和关键。课本中的插图十分重要,它不但是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教材中文字难于表述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富有生命力的直观教学手段,因此,要认真阅读,弄清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再造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2.找出隐含条件,培养逆推能力 图形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包含在文字叙述、图例、图像的变化或比例中。一些比较有技巧的题都巧妙地将信息隐藏在图像中而不会太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能利用逆推法:即要解决问题必须已知哪些条件,再从图形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例如,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①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的倍。②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③该叶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 mg。

生物坐标曲线图解题方法

2011高中生物曲线图形类型(1) 一.常见单曲线类型: 1.升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某一值时,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减小。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温度对呼吸强度、光合强度的影响;(4)叶中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5)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叶龄的关系;(6)绿色植物体内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7)根吸收矿质离子与温度的关系;(8)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9)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关系;(1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等。 2.升平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某一值时,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趋于稳定。如:(1)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酶量一定)的关系;(2)O2浓度与有氧呼吸速率、ATP产生速率的的关系;(3)O2浓度与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的关系;(4)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水分的关系;(5)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6)叶中不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7)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8)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如:(1)O2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O2存在时发酵作用受抑制);(2)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3)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4)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5)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6)恒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4.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加。如:(1)卵裂中DNA总量与时间的关系;(2)理想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4)变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图表题解题方法

高中政治图表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技巧 一、分析说明题的特点 1、要求考生分析出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 2、分析能力,作为一种考试目标,可以被分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等三种类型或三级水平。(注:第一级水平,要求学生把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鉴别交流内容的各个要求,或对它们进行分类。第二级水平,要求学生弄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第三级水平,则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理、排列和结构。如,根据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排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思想感情特性的能力等。)今年分析说明题偏重于考查第二、三组,因为要素分析是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的基础,如果考生不能清楚地分析出材料中各个要素的话,就无法正确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推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3、在试题设问方面,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图表和文字)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二、高考的分析说明题事实上大体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一种是材料说明题(包括引文式,例如来自党和政府的文件,还有叙述材料论述题)分析题。 三、图表数据式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一)“看”。看设问,浏览资料 1、首先主要看设问。审设问,不同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学生在答题时一定把问题看三篇,把问题当作一道作文题来审,把握

是从哪个方向来答题 2、其次浏览资料。 (1)审标题(表格名称)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会告诉你图表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2)审图表(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关键是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 (3)审附注(解释性的和补充性的)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它往往提醒图表内容的关键。 (4)注意特定年份的意义(如78年(改革开放)、97年(香港回归)、05年(免除农业税) (二)“比”。比数据,找结论。 1、纵向比较,前后数据之间比较 2、横向比较,左右数据的比较 3、同类比较,即同类数据之间比较,可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看成一类公有制经济,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看成另一类即非公有制经济。 4、整体比,即表与表之间的比较。 第二步比数据,学生一定要运语言来概括数据,不能用数据说明题目,也就是把数字用文字表达出来,别外除了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之后,一定要得出结论。 (三)“析”。分析原因,找措施。 数据呈现的是现象,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到了第二、三问一般都

高中生物坐标曲线类型和解答策略

高中生物曲线图形类型 一.常见单曲线类型: 1.升降曲线: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温度对呼吸强度、光合强度的影响;(4叶中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5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叶龄的关系;(6绿色植物体内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7根吸收矿质离子与温度的关系;(8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9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关系;(1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等。 2.升平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酶量一定的关系;(2O2浓 度与有氧呼吸速率、A TP产生速率的的关系;(3O2 (4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水分的关系;(5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6叶中不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7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8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O2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O2存在时发酵 作用受抑制;(2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3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的 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4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5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6恒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4.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卵裂中DNA总量与时间的关系;(2理想状态下种 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4 变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5降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DNA溶解度与N

图表题解题方法

怎样解、读高考图表题(一) 答题规范要求: 1.分点分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注意头尾对齐; 3.字迹工整、大小均匀; 4. 处理好写错的内容。 最终的效果:清晰、美观、训练有素。 一.从设问角度来看,高考图表题的问题有何特点,各问题之间有何内在逻辑性? 1.从形式上来看,图+表+文字材料;一题多问。 2.从内容上来看: 第一问主要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属提出问题; 第二问主要考查各图表之间的关系,属分析问题。 第三问主要考查怎样认识或解决上述问题,属解决问题。 二.怎样解答第(1)问?(方法和技巧) 组织答案主要遵循下面的顺序进行: 在什么范围内(可以是年份、国别等),比较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本质。 具体答题模式(以范围是年份的为例): 答:表X反映了:从---年到---年,比较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横比和纵对的结果写出来),这说明了什么本质(取得的成绩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的问题)。 解答第一问需要注意的: 1.注意时间、范围的的界定; 2.变化+本质。 3.把数字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禁止照抄表格数据。 4.特定年份的特殊意义,须准确理解。如1949、1978、1992等。 (这个是我们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重要启示) 5.答题简明扼要,避免啰嗦; 用语准确专业; 认真比较分析,不要漏信息点(尤其注释) 三.怎样解答第(2)问?(方法和技巧) 第(2)问的要求回答表格、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一般多为因果联系,即哪些具体的原因导致了什么样的具体结果。 具体的答案模式如下: 答:具体的“原因”是导致(负面的原因时用)或促进(正负的原因时用)具体的“结果”的重要原因。 (具体的“原因”或“结果”就是第1问中的“本质”。有时还要说明这种联系的本质.) 解答第二问需要注意的: 1. 因果关系准确,防止倒置; 2.严禁写“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结果)”,一定要写清楚具体的原因(结果); 3.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到位、不要漏点。

坐标图解题思路

看准趋势比较关系 ——坐标图解题思路 刘彦强 提要:坐标图试题是对文科考生和数学底子较差的政治老师而言都感到非常棘手的一类试题。本文提出了“依据坐标看趋势,比较曲线看关系”读懂坐标图表、五步解析坐标图题的简单实用且准确又有效的方法,并以2015年出现的所有做标题为例做了解析示例。 关键词:自变量因变量曲线 坐标图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此类试题对文科考生和数学底子较差的政治老师而言都感到非常棘手,属于拉开优等考生与一般考生差距的试题。实践表明,无论是考生还是政治老师,对此类试题感到棘手的地方集中在读懂坐标图,以及从坐标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上。为此,本文想集中讨论如何认识坐标图,如何从坐标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问题。 例一: (2015年海南卷)2.市场上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后,其供应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B A.① B. ② C.③ D.④ 解析思路:

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依然属于典型的坐标图试题。我就一这道题为“麻雀”,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来把握坐标图题这一类“飞鸟”的解题思路。 坐标图的基本要素是纵、横坐标和曲线。按照这三个要素及其关系,解析坐标图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弄清坐标含义。弄清坐标含义是解坐标图类试题的基础。在例一的四个坐标图中,纵坐标为价格,横坐标为商品数量。 第二:判别两个坐标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依据例一题意,价格即纵坐标是自变量,供应量(数量)即横坐标为因变量。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认准曲线内容。搞清楚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是解析坐标图的前提。在例一的四个坐标图中,曲线都代表的是商品需求。 第四:依据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理论,把握曲线变化趋势。这是解析坐标图试题的数学基础。在例一中,价格上涨,引起供应量的增加,是正相关关系。 第五:比较不同曲线差异。判别那一条曲线符合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趋势。这是解析坐标图试题的直接要素。此题的四个坐标图中,①曲线表示负相关关系,③的两条曲线都是负相关关系,两个都应排除。④的两个曲线虽都是正相关关系,但两曲线反映的曲线位移并没有反映出价格上涨(箭头与横坐标平行),②准确的反映了价格上涨,供应量增加的正相关关系,故答案为B。 分析上面的五步解题思路,前四步都说的是如何读懂坐标图。将其高度概括,四步又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即: 依据坐标看趋势,比较曲线看关系。 “依据坐标看趋势”是看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坐标分

高考政治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图表分析题作为主观试题在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山东省的高考中几乎是逢考必考。图表分析题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无论是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在高考中都能发现学生对图表题的解答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表达术语不规范,对图表信息把握不完整,信息分析不到位,图表之间建立不起联系,也有存在答的过多以致淹没重点。下面就针对图表题的解答做出几点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1总体认识图表 一般来讲,相对完整的图表由表头信息、图表本身内容和“注”三部分构成。图表本身内容是最突出的,也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往往容易忽视“注”尤其是表头中的有效信息。有的图表没有注,甚至有的图表的表头信息说的很简单。无论怎样,只要是存在的部分,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关注里面是否有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是否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2正确利用表头信息 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是规范化解答图表题的要求。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这里也可能蕴含着问题的角度。图表题中经常出现的一问:“描述图表的变化”或“说明图表表现的经济信息”,往往这时首先用到的就是表头信息。以2009年28题第一问为例:

(1)描述图9表明的变化。 变化:2005 -2008年我国税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 增速下降。 这里我们都够看出答案中的有些内容就是表头信息,所以巧妙地合理地运用表头信息有利于增强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度。 3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 图表内容本身隐藏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分析好图表内容本身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从一般到个别 以柱状(含曲线)图居多,用来表示发展的量的变化。先总体上看变化的总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然后再对特殊的变化加以说明。(可参考上图9的第一问的答案设置) 其次找出不同主体,不同主体之间作对比

曲线类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曲线类客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仁寿一中 胡建 一、试题特点: 1、 从试题构成看,典型曲线类客观题题的构成一般包括:材料、函数图、问题。 2、函数、图表客观题的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和针对新情景的创新能力等能力。 二、分类: 1、变量关系图; 2、需求曲线; 3、供给曲线 4、拉弗曲线 5、库兹涅茨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变量关系图 【试题特点】主要考查各变量的关系,其关系主要有两种:正相关与负相关关系。 【例题1】(2011年安徽)分析下面表格:2011年11月1日和2010年11月1日100元外币对人民币的汇价表 8.086865.46 632.97 8.3008 930.69 669.25 2012年11 月1日 2011年11月1日 人民币 日元欧元美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二)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的特点: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 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 轴)。 2、需求曲线的规律: (1)需求曲线向下,是指物品的需求数量与价格呈反比关系。价格提高则需求数量减少,价格降低则需求数量增加。 (2)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需求量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与Q 轴夹角)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P Q 如右图,∠α大于∠β, 因此,需求线a 的斜率大于需求线b 的斜率。则需求线a 的需求弹性大,则a 可能是高档耐用品,b 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3)假定P 不变,需求增大,则需求线向右平移;需求减小,需求线向左平移。 Q (4)如果价格变化,需求也变化,则在需求曲线上运动,由A 点向B 点运动。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的误区与策略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的误区与策略 (2011-07-17 11:01:35) 转载▼ 标签:杂谈分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叙事 【摘要】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大动作就是大幅度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师的薄弱环节。折线统计图虽然是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部分,但是折线统计图却出现了很多的误区。本文就分析一下折线统计图在教学中出现的误区以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误区教学策略 【正文】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第二阶段教学里面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四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来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为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第二部分为折线统计图的运用。内容的编排和条形统计图的差不多,先认识,再运用,比较简单和清晰。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相似的内容编排,导致了很多教师没有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区别开来,而仅仅是当做一个知识的补充和扩充。很多的数学一线教师没有花时间好好去研究教材,也没有好好研究折线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它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因此产生了很多误区。 第一,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条件不恰当。 统计学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里定义为“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学通过图表的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借以描述可观现象所呈现的规律性数量特征。所以数据在统计学中是很重要的,有什么样的数据,进行怎么样的分析,就需要采用相应的统计图。

16核心突破图表题之曲线图

2012考前90天突破——高考核心考点 生物图表题之曲线图 1.下列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对其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甲图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B.乙图B 点时害虫种群抗药性个体所占百分比大于A 点时的比 C.生产上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丙图中⑴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 2.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曲线,请指出炎热夏季一天中光合作用 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3. 研究表明,植物的向光性与光能量(受光照强度、时间等影响)有关,其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 .植物在光照下不一定向光生长 B .一定强度的光照会使生长素分解 C .不同能量光照可能会影响生长素运输方向 D .植物的根可能会出现背光生长特性 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 植物在25℃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 照强度和CO 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 .a 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增加 B .a 点不移,b 点左移,m 值不变 C .a 点下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 D .a 点下移,b 点不移,m 值上升 5.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生物学中某些现象,有关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该曲线可用来表示叶片年龄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B .若曲线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时间发生的变 化,则b 点表示环境出现剧烈变化 C .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生长曲线,则c 点是提取青霉素 的最佳时间 D .若曲线表示一个国家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则 a 一 b 段该国老年人数量比例较小 6.下图所示某阳生植物细胞在夏季晴天的某一天内,其光合作 用过程中C 3、C 5化合物的数量变化。若第二天中午天气由光照 强烈转向阴天时,叶绿体中C 3含量的变化、C 5含量的变化分别 相当于曲线中的 A .c-d 段(X),b-c 段(Y) B .d-e 段(X),d-e 段(Y) C .d-e 段(Y),c-d 段(X) D .b-c 段(Y),b-c 段(X) 7.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曲线变化的描述中, 不正确... 的是 A .甲图B 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 光合作用效率 日升 日落

图表曲线题的解法

图表曲线题的解法

————————————————————————————————作者:————————————————————————————————日期: 2

图表曲线专题的解法 一、内容概要: “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和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是当今高考生物学科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要求。在高考生物第二轮的复习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和图解题的分析与表达,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中命题以图表曲线形式出现有渐多的趋势,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高,能很好地体现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水平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故此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比重较大,特别是生理方面的曲线图,应引起注意。 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曲线应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突破口。一般情况下,细胞分裂图象、曲线的分析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或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入手;生态图表的解答要从观察各条曲线的走势、相互间的关系,或者从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入手;遗传系谱图的解答要从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类型着手;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图表曲线分析往往是从影响这些生理作用的内、外因素方面去考虑;等等。但不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求学生能将概念、原理与图形、曲线之间实现信息的转换,即知识的迁移。所以,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此类题型的最基本要求。 二、生物图表题的概念及特点 ㈠、概念:凡是含有图、表的生物题统称为生物图表题。 ㈡、生物图表题的特点是: ?新情景:即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 ?重能力: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对能力要求高。 ?比分大:所占总分约1/3—1/2。 ?考查知识呈递进关系:即前一问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问的条件。 ?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能力的考查。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三、生物图表题解题策略 (1)静心通读:审题时一定要静心,烦躁不安、心不在蔫、心烦意乱是大敌,做题时最易出差错。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注意找出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如正确的还错误的?个还是对?至少还是最多?一个还是多个?多少种还是多少个?等等。 (2)明确条件:首先理清图表中呈现了哪些条件?二是思考题目中还隐含了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还可以推出哪些条件? (3)找出陷阱:陷阱是命题人故意设置的,考查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的高低。在读懂题和明确条件后,要进一步明确哪几个地方设置了陷阱。隐阱有很多,常见的如条件隐阱: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没用的?没用的是陷阱。概念隐阱:相似相近的概念不能混淆;还有原理隐阱、过程隐阱等等。 四.典例精析: 类型一模式图、示意图: 图文转换实质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实验图像,其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等。 解这类题时要求能辨认出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正确理解生理过程的规律,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表述出正确答案。 例2: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__的变化。 例3:(09广东文基)71.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类型二图解和过程图: 是用箭头、字母、文字和数字等表示复杂生命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三者都具 - 1 -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