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吹芦笛的诗人”。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这首诗时第一次使用了笔名“艾青”。

【作品主题】强烈的爱国主义,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写作特色】(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光明)和土地(2)具有深沉的忧郁和悲哀(身世和经历)(3)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学习美术专业)(4)艾青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另外,艾青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到诗文的最后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作者生平】

【作品分析】

【诗歌题型】

【习题精选】

(一)黎明的通知(选段)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诗人的任务是: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答: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而在大堰河那,“我”却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爱,大堰河也将“我”当作亲生的,她做着吃乳儿婚酒的梦,这也表现出“我”对大堰河如对母亲般的爱。

2.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写了雪、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让人感觉很悲伤,也透露出“我”对于大堰河的愧疚。

3.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答: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答:“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四)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答:“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对偶。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答:内容上:《礁石》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中修辞方法多种,又重在拟人,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5.全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明朗、纯净,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乐观情绪。

(五)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1979 年 12 月 17 日,晨一时

【点拨】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答:主要写诗人在田野漫步的情景。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动静结合的语句是“由青灰的山坡……乳液似的烟……”,色彩丰富、鲜明美丽的图画。这句运用动态描写,这样使画面具有美感、具有动感,富有活力。

【点拨】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七)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1.认真阅读全诗,请概括这首诗两个部分的内容。

答:第一部分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第二部分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手推车”是全诗的主体意象,这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深刻的含意?

答: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首先,它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其次,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同时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旨.

答:诗人通过对生活中捕捉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手推车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八)北方

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1.诗中的“沙漠风”该如何理解?

答:既指从西北沙漠刮来的干燥的风,又指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北方的残酷侵略,使中国处在深重的灾难中。

2.找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意象:“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色彩:灰暗。这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肃杀相互衬映,表现了当时中国灾难深重的命运。

(九)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一九三七年春

1.文中太阳的象征意义是光明、永生、未来,诗歌通过墓茔、黑暗、死亡等意象来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2.“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这几句诗的含义是什么?答: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心扉,使诗人消除了悲观情绪,萌生出坚强的信念。

3.反复阅读全诗,请你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了诗人渴望有光明的未来、光明的社会的愿

望。(十)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具体描述了“鸟”歌唱的四个意象,请写出这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答:(1)土地: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2)河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 (3)风:中国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4)黎明: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请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答:主旨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理由:这具有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对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时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3.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1)使用了象征手法。诗中的具体形象,如“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都具有象征意义,而各个意象前所加的修饰语又强化了象征的作用,抒发出了缠绵而深沉的爱国之情。(2)比赋结合。第一节以鸟自比,铺陈描绘;第二节直抒胸臆,质朴遒劲。(3)感情不断强化,风格悲愤沉郁。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地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吗?

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地崎岖,是如此地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谨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2.从意象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答:(1)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2)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3)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3.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诗人把自己的苦难和广大农民还有祖国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对祖国的苦难抒写得更加深刻而真切。

4.“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中考复习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知识点整理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怀,抒发了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写作特色 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2.具有忧郁的诗绪 3.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主要作品 第一时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沉而又大气的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代表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深深地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我爱这土地》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

恋土地作比,形象的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黎明的通知》 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热情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 《北方》 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几乎散文的诗行,描绘战争阴云笼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和悲哀,表达了诗人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国土深沉炽烈的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二时期: 1978年以后(归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代表篇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

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精选练习(一) 1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1年参加革命,加入了“左联”,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诗集有:《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2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重要知识点整理与归纳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整理——名著导读之二 《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 经典名言 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③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④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⑤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

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复习资料

九上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复习资料 1.艾青简介: 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他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 《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4.赏析举例: 树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此诗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意象可被理解成许多种含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正是由于意象多样化的缘故,此诗才具有发人思的魅力。全诗字行齐整,颇有现代派诗的格式风范。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知识点 考题考点大全 (排版 带答案)

《艾青诗选》名著阅读知识点考题考点大全(带答案) 说明:本资料已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艾青诗选》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二、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三、主要作品及特征 (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照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其实,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知识点集锦

九上语文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知识点汇编 一、填空题。 1、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2、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当代诗人。1932年因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发表了成名作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3、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4、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5、艾青诗歌表现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6、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凝重、深厚、大气;简洁明快,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 978年以后,诗句变得更加整齐,诗情变得更加深沉,诗意变得更加警策。 7、“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艾青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8、“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北方》,全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9、“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鱼化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艾青诗选》知识点整理

《艾青诗选》知识点 1、《礁石》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答:显然,此诗咏礁石,并非以咏礁石为目的,而是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诗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 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象刀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画面之间,对照鲜明。这里,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案: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

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3.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艾青诗选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艾青诗选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的艾青诗选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一,它包含了艾青先生的多首优秀诗作。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的知识点,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诗作。 一、艾青简介 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艾辰,字青,男,中国现代诗人,被誉为“中国民族抒情诗的奠基人”。他的诗作以自然抒怀、激昂慷慨、反抗黑暗的精神为主题,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内容 《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修课程,共收录了艾青的11首诗作,包括《朋友》、《故国》、《我爱这土地》等。以下是其中几首诗作的内容和特点: 1. 《朋友》 这首诗描述了艾青对朋友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艾青通过描绘朋友的特质,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朋友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

2. 《故国》 这是艾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诗中表达了 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家乡山川的眷恋之情。通过对祖国的描绘和赞美,艾青将自己的情感与家乡的大好河山相融合。 3. 《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歌以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主题,描绘了中国广袤的大地 和伟大的人民。艾青通过赞美祖国的美好和人民的伟大,表达了 对中国的热爱和自豪。 三、艾青诗选的特点 1. 自然抒怀 艾青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 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激昂慷慨 艾青的诗作充满着激情和慷慨激昂的情感。他用豪迈的语言、激昂的笔调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 关怀人民 艾青的诗中时常写到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困苦生活的思考。他用诗歌呼吁社会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并倡导改善社会的办法和思路。 四、艾青诗选的意义 九年级上册的艾青诗选旨在通过艾青的诗作,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 艾青的诗作充满了对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艾青的诗歌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命运,同时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通过学习艾青的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创作思路和风格,培养自己的审美和情感,同时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社会现实,促使我们对生活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艾青诗选》整本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艾青诗选》整本书知识点梳理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中考真题--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中考真题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x”,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作品导图 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 常见考查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 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 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 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 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 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 一、主要作品及特征 20世纪30年代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2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2知识点 一、名著阅读题 1.“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请你从《艾青诗选》中列举出两首以“太阳”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一首诗歌中“太阳”意象的作用。 2.填空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以上这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来自诗人艾青的成名作《___________》,诗人的诗作有着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诗歌中有两个主要意象: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德行”一门。 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 (2)《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3)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无处容身而上山,有的战败后归降而上山,有的被吴用用计骗取上山……下列哪一组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相同的?结合内容,简述其上山的原因。 A.林冲呼延灼 B.卢俊义徐宁 C.公孙胜董平 4.在围绕班级组织的读书活动中,老师给了三首诗,同学们纷纷表达对这三首诗的看法。请你谈谈这三位同学中哪一位说得不对,理由是什么。 甲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乙 凝视着一片化石

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 《艾青诗选》内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

《艾青诗选》知识点归纳及中考链接(附答案)

中考在即: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恒者能胜! 《艾青诗选》知识点(一)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39【九上名著】《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大合集

【九上名著】《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点大合集 《艾青诗选》内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2. 成书过程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山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3.艾青诗歌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吸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这时,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赤、殷夫等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诗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而且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他同时也广泛受到了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遂宁、波特莱尔、蓝波、凡尔哈仑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简言之,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善用比喻象征,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三、拓展延伸 1.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