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XXX(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XXX,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XXX。1933年第一次用“XXX”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XXX是继XXX、XXX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XXX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XXX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

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XXX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XXX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墨客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XXX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XXX到一家旅社住宿登记时,旅社人员问他的姓名,XXX说叫XXX,对方误听为“XXX”,便马上嚷嚷开了。XXX一气之下,就在“XXX”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XXX”。于是XXX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群众不喜爱假话,哪怕何等装腔作势,何等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感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小我的痛楚与欢乐,必须融会在时代的痛楚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久的夜晚,世界没有永久的冬天。

5.由于,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生了!——魔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从头XXX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三、精彩赏析

当XXX穿上了白衣

XXX

XXX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XXX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何等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点拨】

这首诗是写XXX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群众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点拨】

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沙哑的喉咙歌颂: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XXX……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拨】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XXX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并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珠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亮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想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前驱,光亮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翻开一切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XXX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广的步伐走在街上吧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请乡村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翻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翻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翻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翻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公理而战争的负伤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灾黎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颂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跳舞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一切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分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一切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芒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点拨】

这首诗写作于1942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整首诗以“XXX”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

失去的岁月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静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魔难。

忽然获得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点拨】

XXX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从头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落空的二十多年的酸楚岁月”。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同伙,当你想起他的时分,他已不在人间。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昔日不再”的情愫,警省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

XXX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固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1979年12月17日,晨一时

《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精彩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点拨】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解读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

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2.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

名著《艾青诗选》 知识点一、《艾青诗选》 【知识梳理】 【作品简介】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作者介绍】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 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 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 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 (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 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 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 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 语文教材。 【写作背景】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 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 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 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 “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 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创作经历】 1、早期诗歌。一九三六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收诗歌九首,它以深沉的感情 和新颖的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最优秀的一首。 2、抗战时期的诗歌。作者“拂去往日的忧郁”,迎着“明朗的天空”(《北方·复活的土地》) 。在抗战前期的几年内,他的诗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重要的进展,《北方》、《向太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黎明的通知》、《火把》等诗集,是作者本人、也是我国抗战前期诗歌创作最丰硕的收获。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附答案版)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一、知识汇总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二)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三)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诗人因此被誉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土地—农民”的复活;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诗人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四)书评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四)代表作品(集) 抗战时期:《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愿春天早点来》《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刈草的孩子》(诗中有画)《吴满有》 建国以后:《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礁石》 (五)读书方法指导 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二、考题探究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艾青抗战时期诗歌作品的一项是( ) A.《愿春天早点来》 B.《旷野》 C.《他死在第二次》 D.《宝石的红星》 2.下列不属于艾青诗歌作品中的人物的是( ) A.李香香 B.大堰河 C.吴满有 D.巴勃罗 3.下面的诗节选自《艾青诗选》中的( )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A.《黎明的通知》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树》 D.《鱼化石》 4.艾青的《北方》主要体现新诗“三美”理论中的( ) A.建筑美 B.绘面美 C.音乐美 D.语言美 5.下列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20年中考语文常考名著专题17《艾青诗选》阅读指导(含答案)

《艾青诗选》阅读指导 1.艾青简介: 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名篇赏析—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艾青诗选名篇摘抄赏析 一、情感。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被誉为“吹芦笛的诗人”“太阳”“火把”诗人。 1、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被侵占国土土地的热爱,常常借助土地这一意象得以表 现)。如《我爱这土地》,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2、热爱农民。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写出了中国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和对善良而不 幸的普通农民的颂歌。如《九百个》写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写出了他们的觉醒与反抗。 3、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期盼)(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如《向 太阳》歌颂了抗日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二、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三、诗歌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赏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通过对乳母“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的回忆,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赞颂之情以及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善良、勤劳、淳朴、坚强,的确是个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的典型。她饱受了“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得到的是“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清早,搭好灶火,操劳饭食;深夜,缝补儿子们被荆棘扯破的衣服。有时还要包好“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掐死“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尽管要做的事很多,但仍要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她含着笑”洗衣、涤莱,“她含着笑”喂猪、晒豆晒麦,不畏艰难困苦,辛勤劳动,表现了她的坚强乐观的性格。 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沉郁而广漠的长诗。1937年12月,艾青在武昌诗人抱着急切投入战斗的决心,从浙江家乡来到了武汉。在武汉这座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城市里,诗人并没有看到民族存亡关头所应有的昂奋和紧迫的气氛,权贵们仍在作威作福,处处是穷困和饥饿,他感到异常的失望,一颗火热的心仿佛被冰封雪埋了一般。民族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道路是寒冷的,泥泞而曲折的。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 接着写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诗人深情地呼号:“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诗人最后在“没有灯光的晚上”痛苦而悲伤地诉说:“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是对危难中的祖国说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现实的严峻性,看到了那些过去迫害过诗人自己和无数民主斗士,欺压过广大人民的权贵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诗人能不感到忧虑吗?结尾的这几行诗不是无告的呻吟,它是声音颤栗的呼喊,是泣血的为祖国急切献身的心声。 《北方》 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无垠的荒漠,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呻吟,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给人浓烈的沉重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一定会出现的曙光。 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私的博大的爱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赏析:1、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礁石人格化。 2、启示:以微笑的方式生活,无论你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 个民族。 3、礁石:毫不畏惧巨浪冲击,依然满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精神:不畏困难,热爱生活的执着精神。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赏析:1、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运用象征的手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其实是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

中考语文名著《艾青诗选》导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艾青诗选》导读、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内容概况

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内容概况 《艾青诗选》是收录了艾青先生的代表性诗篇的一本选集。这本书共分为27个篇章,涵盖了艾青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 本文将主要阐述这本名著的内容概况。 首先,这本书的选材非常精彩。艾青是一位蜚声文坛的诗人,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艾青诗选》中选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思想性、最具感染力和最具艺术价值的诗篇,能够让读者领略到艾青诗歌的风采和感召力。 其次,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艾青的诗篇自然流畅,语言简洁明了,如泉水般清新自然。艾青的诗句鲜明而深入人心,常常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他用“逆旅”,“鸟宿”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思考。艾青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被表达出来,更是深刻地影响了读者的心灵。 再次,这本书的主题鲜明明确。艾青的诗篇不仅有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而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从窗外看》中,艾青描写了贫苦人民令人心酸的处境,表达了自己对贫困、苦难的感同身受,以及对人类自由、平等、幸福的热爱。在《我爱这蓝色的天》中,艾青讴歌了人类的自由,表达了民族独立、人类解放的追求。

最后,这本书弘扬了人类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艾青是一位具有高尚思想、文化自豪感的诗人,他在诗篇中不仅反映了自己对文化、对艺术的追求,而且向读者显示了诗歌之美。例如,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艾青通过描绘自然世界的绮丽和艺术的生命力,表达出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美好生活。在《不愿做隔离者》中,他弘扬了人性的价值和尊严,呼吁读者弘扬爱、人性和理智的精神。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部代表艾青先生高超诗歌创作技巧和人生追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艾青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无论是从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维度来阅读这本名著,都会收获颇丰。希望更多的读者可以认真阅读这本诗集,并在诗歌的启发下寻找自己的人生追求。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及反思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艾青的诗歌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艾青诗歌的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品了解艾青的诗歌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艾青诗歌的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芩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包括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 《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等。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诗选》名著解读

《艾青诗选》名著解读 《艾青诗选》是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涵盖了艾青在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优秀作品。这部诗选不仅展现了艾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更反映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艾青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自由、生命、爱情和民族精神的思考和探索。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用词精准而生动,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艾青诗选》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向太阳》。这首诗以太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赞美。诗中写道:“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看到你的光辉/我像一只蜜蜂/在金黄色的蜂蜜中陶醉/我爱这美丽的日子/它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这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太阳的光辉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除了《向太阳》,我还喜欢《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以艾青的保姆为原型,通过描绘她的生活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诗中写道:“她的双手粗糙/满是裂痕/却温柔地抚摸着我/她用篱笆围住菜园/用石堰挡住江水/用小碗盛出粥水/这些平凡的事物/在艾青的笔下/变得格外生动感人。”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

绘了保姆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激。 总的来说,《艾青诗选》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诗歌选集,不仅展现了艾青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更反映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这部诗选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阅读这部诗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艾青的诗歌作品。 在阅读这部诗选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艾青的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由、生命、爱情和民族精神的思考和探索,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还具有思想震撼力和心灵启迪力。 总之,《艾青诗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诗歌选集。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更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这部诗选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将会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部编版语文九上名著阅读《艾青诗选》说课

《艾青诗选》导读 教材分析 《艾青诗选》是部编版九年级第一单元配套的名著阅读书目。是迄今为止出现的第一本诗集阅读书目。在前期的现代诗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天上的街市》《未选择的路》《黄河颂》和艾青经典诗歌《我爱这土地》等现代诗歌。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设定了“自主赏析”“自由朗读”“尝试创作”三个活动探究任务。学生掌握了阅读现代诗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在《艾青诗选》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用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等诗歌鉴赏方式,感悟艾青诗歌独特的形式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和理性美。 教学理念 从学生出发,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学生真实认知水平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课前调查 1. 你最喜欢的诗是哪一首?它写了什么? 2. 配乐朗诵一段诗歌,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 3.有没有读不懂的诗?是哪一首哪一句? 教学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提升对诗词情感把握的深度,品析艾青诗歌的情感美。 2.通过品味、朗读、描画诗句,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理解艾青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理性美。 3.尝试自主探究,对作品进行评价,感悟艾青诗歌的经典意象美。

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诗句的语言美、情感美、意象美 2.难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更多方法,培养自主探究意识教学过程

评课 一、本课在充分的教材分析和学情了解基础上,带领学生品读艾青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理性美,其中把品读情感美和意象美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设置比较合理。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促进后续阅读的进行开展。 三、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不机械地解读诗歌,而是以情感、意象等串联诗歌,教材处理比较合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名著导读考点梳理《艾青诗选》

中考必读名著《艾青诗选》导读考点梳理 【作者其人】 艾青(1910 年03 月27 日—1996 年05 月05 日),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1985 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诗歌风格】 艾青的诗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和 1978 年以后。 1.20 世纪 30 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 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其中,《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其中,《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光的赞歌》赞美“光”的神奇,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其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 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 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阅读指导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阅读指导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41年赴,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学期)。《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3.诗作风格。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战争开始后,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4.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5.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错里有某种统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是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如 1937 年初《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6.人物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 常见考查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艾青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常识。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断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艾青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 一、主要作品及特征 20世纪30年代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知识梳理、习题(含答案)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一、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二、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2.20世纪30年代(抗战期间)主要作品及特征 (1)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2)作品风格: A.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代表作: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 B.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代表作:《向太阳》《火把》 《向太阳》、《火把》,借助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3.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1)作品风格: ①诗句整齐,诗情深沉,诗意警策。代表作《鱼化石》《镜子》 ②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代表作《光的赞歌》。 ③诗中有画,代表作《刈草的孩子》。 (2)主要篇目: 《鱼化石》《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三.代表作赏析 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