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诗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精彩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点拨】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点拨】

1938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拨】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失去的岁月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点拨】

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1979年12月17日,晨一时

【点拨】

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名著知识要点+课后测试

《艾青诗选》名著知识要点+课后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

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拓展延伸 1.诗人故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名着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诗选文集》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文集》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文集名著导读 简介 本文集为艾青的诗选文集,收录了他最经典的诗篇作品。艾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内容 本文集共包含以下诗歌作品: 1. 《恸歌》:这首诗歌表达了艾青深沉的悲痛与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之情。 2. 《红日》:艾青通过描绘太阳的炽热与光芒,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3. 《月夜》: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月夜,充满了 浓厚的哲思与禅意。 4. 《故乡》:艾青回忆起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 对乡愁的思考。 5. 《山水》:艾青借助山水的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 6. 《思念》:这首诗歌通过描写离别和思念,表达了对亲人的 深深思念之情。 主题与风格 艾青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涉及人生、自然、社会等多个层面。他的诗歌常常具备鲜明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在艺术风格方面,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表达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善于用朴素、直接的词语表达出深入人心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影响与意义 艾青的诗选文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续的诗人和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表达了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激励了无数人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公正。 结论 《艾青诗选文集》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艾青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作品触动人心,展示了诗歌的力量和灵性,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附答案版)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一、知识汇总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二)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三)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诗人因此被誉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土地—农民”的复活;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诗人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四)书评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四)代表作品(集) 抗战时期:《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愿春天早点来》《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刈草的孩子》(诗中有画)《吴满有》 建国以后:《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礁石》 (五)读书方法指导 读现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二、考题探究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艾青抗战时期诗歌作品的一项是( ) A.《愿春天早点来》 B.《旷野》 C.《他死在第二次》 D.《宝石的红星》 2.下列不属于艾青诗歌作品中的人物的是( ) A.李香香 B.大堰河 C.吴满有 D.巴勃罗 3.下面的诗节选自《艾青诗选》中的( )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A.《黎明的通知》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树》 D.《鱼化石》 4.艾青的《北方》主要体现新诗“三美”理论中的( ) A.建筑美 B.绘面美 C.音乐美 D.语言美 5.下列对艾青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中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诗歌风格:①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②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的诗(赏析手法、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情感、体会理性美)

精选练习(一) 1、艾青:原名,浙江金华人,诗人。1931年参加革命,加入了“左联”,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早期诗歌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主要诗集有:、、等等。 2、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__、__、__、__”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__、__、__、__,它们的核心是__。 5、阅读《礁石》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它表现了礁石什么样的精神?

(名师整理)中考语文《艾青诗选》名著导读教案

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艾青及其相关文常知识,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了解《艾青诗选》的主要篇目及其内容,把握不同诗歌的思想感情。 3.赏析作品中一些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4.诵读《艾青诗选》中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过程与方法 1.将诵读、赏析、探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专题,也可以自己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3.安排学生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在小组内朗诵,

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诗人艾青,感受其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主要篇目及其内容,把握不同 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作品中一些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三则名言: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铁凝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翻开《艾青诗选》,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感 受他的赤子情怀。 二、作品介绍 1.作者介绍 见第2课《我爱这土地》的“作者介绍”。 2.内容主旨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资料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1.艾青简介: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2.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2)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3.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光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能深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味诗人深沉的感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艾青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能深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体会诗歌中蕴含深沉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六首诗歌,感受了诗作的魅力。那一行行的诗情与画意,那一句句的激情与怅惘,那一首首的轻吟与壮语……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读诗呢?在这一单元的名著导读中,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看看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名著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时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火把》《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三、名著学习,深入文本 介绍诗人诗歌的写作艺术特色。 1.具有独特的印象和主题。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方面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 预设:艾青作为“土地的诗人”,对于土地有着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

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他的“永恒主题”。 探究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教师提示:同学们在广泛阅读艾青诗歌的基础上,寻找诗歌中典型意象及其蕴含的意义。(学生当堂展开讨论。) 预设:艾青的诗歌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 同学们,下面我们看一下,艾青笔下的土地是什么样子。 教师举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火把》 2.具有忧郁的诗绪。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具有忧郁的诗绪方面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 预设:“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教师举例:如《手推车》。 3.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诗人诗歌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去分析,大家要结合作品进行讨论。 预设:艾青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为了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用恰当的诗句描绘出来,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他反对那种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渗入感觉,二者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探究二:分析诗人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在广泛阅读艾青诗歌的基础上,去分析艾青诗歌中典型含的艺

2022年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案

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 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艾青的诗歌风格, 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艾青诗歌的意象, 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新诗开展的历史当中, 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 好在那雄浑的力量, 直截了当的语言, 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 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原名蒋正涵, 号海澄, 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 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1985年, 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 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 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 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 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 艾青说叫蒋海澄, 对方误听为“蒋介石〞, 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 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 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 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感情诚挚, 诗风清新, 轰动诗坛. 2.诗歌风格 新中国成立前, 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 讴歌光明;新中国成立后, 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 礼赞光明, 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 内容更为广泛, 思想更为浑厚, 情感更为深沉, 手法更为多样, 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 以现实主义为主体, 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 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 明朗并不直露, 时有含蓄也不晦涩, 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 根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目标导学二:学习读书方法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 4.体味诗歌的情感.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目标导学三:探究, 深入体悟 1.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 甚至产生心灵共鸣? 例文:《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

第一单元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走近作品,把握诗人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诗歌特点。 3、学习现代诗歌阅读方法(多种形式朗诵、把握意解读象、咀嚼关键特色词句、感受诗歌整体艺术特色等),能选择一个擅长的角度来读懂并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重温旧诗——走进诗歌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从熟悉的古代诗歌背诵中获得思考,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以及对艾青诗歌的关注,激发同学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导入名著阅读——《艾青诗选》。)“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诗歌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小时候,我们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诗句穿越时空,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但你应该知道,还有一种诗歌,它在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它在内容上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这就是中国现代诗。 今天,这堂课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和诗歌,他便是——艾青。 评价任务一及评价量规:通过朗读,依据课文内容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通过介绍、归纳与概括的活动设计,充分了解艾青生平经历。(针对目标一) 活动一:同桌互议:“我眼中的艾青”。 (2分钟同桌讨论,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明确) 【明确】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活动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些文字,结合材料完成填空,对艾青的生平经历进行归纳。

名著导读《艾青》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都在这里了! 一、作者简介: 艾青就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得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得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得保姆》。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倾诉对祖国与人民得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得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得赞歌》等诗作。 二、主要作品及特征 (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得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得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得关头,满怀对祖国得挚爱与对侵略者得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得诗歌. 作品风格: 她这一时期得诗歌总就是充满“土地得忧郁”,多写国家民族得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得风格,如《雪落在中国得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得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得困苦,忧伤祖国得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得捕捉来表达浓烈得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得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得/沙漠风,/已卷去北方得生命得绿色”,写“我爱这悲哀得国土/古老得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得/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得种族",用近乎散文得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得爱国之情。又如《黎明得通知》,以“黎明"得口吻,呼唤“诗人啊/您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得人们、所有得“城市与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得先驱,光明得使者”得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得胸臆中直接照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得美感.其实,在诗人得成名作《大堰河一一我得保姆》中,这种自由诗得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得呼告、肆意得排叙、长短错落得诗行、不求整齐划一得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得追求。 这一时期,艾青得诗歌中主要意象就是“土地”与“光明”。她得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得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得歌手。这些诗歌也就是自由体诗得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得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得风格,诗中含有大量得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得真切感与表现力. (二)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写作背景: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得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得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她诗歌创作得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得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瞧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得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又如《镜子》,写镜子“就是一个平面却又就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 (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梳理(附:多种题型) 名著导读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唯一一本诗歌选集。虽然考试中对这部作品的考查较少,但题型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考查对作品内容的掌握,还考验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今天,为大家梳理了《艾青诗选》的常见考查点,让我们带着问题与思考,一起走进经典! 常见考查点 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XXX……”此节中所描述的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什么?简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主旨。 2.把握诗歌的意象。如:阅读《礁石》,说说“礁石”象征什么;XXX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3.品析诗歌的语言。如:《礁石》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如:XXX的《太阳的话》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风陵渡》中“……听呵/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赏析此节的写作手法。 5.按照要求推荐这部名著。如:班级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请你选择一首诗歌推荐给大家并阐述推荐理由。 6.了解与这部名著有关的知识。如:给出相关诗句,要求判别出处,或者思考诗人“归来”后的诗歌有哪些。 7.续写、补写、仿写诗句。如:请仿照《镜子》的画线句,以《太阳》为题,仿写四句诗。 解答这样的名著阅读题,首先必须建立在日常阅读的基础上,熟读XXX的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致的主题。阅读在于积累,日常阅读时同学们要在诗歌内容、主题、意象、艺术风格等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认清题型,再根据具体的诗歌内容,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知识点梳理 1、主要作品及特性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1《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 一、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 艾青,现代文学家、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倾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2. 成书过程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 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 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3.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 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二、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中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和诗人的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山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信念。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知识点梳理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经典名言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3.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4.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5.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6.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艾青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 20 世纪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