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笔记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例4,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

维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

发现连续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

艺术。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

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的折叠剪纸就运用到了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它适用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

对称图示,例如花鸟虫鱼等。剪纸的变化形式多样,如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等,

使它能得以长久流传。

师:剪纸在我国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欣赏了这些绝美的图片,同学们想学剪纸吗?我

们不可能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从简单的开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试试

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体会艺术美、数学美,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

察、判断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欣赏美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图。

师:试一试,再拿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看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过程说清楚。教师根据学生表达,随机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画出一整个小人,然后再剪。

预设2:画半个小人,但头部画的不是半圆,打开后头部成了8字形。

预设3:腿没有分开。

预设4:画的是半个小人,但剪出来后成了两个半个。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比自己的剪法,生生互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注意收集典型案例,教师拿出错误案例与正确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师:一起来总结剪1个小人的方法吧!

结合学生表达的先、然后、最后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1个小人的剪法:一折,二画,三剪。

师:看来,大家在剪小人的时候都非常用心,不仅会剪,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剪,真棒!

【设计意图】先观察、思考、交流,再进行实际操作,思路清晰才能更好地达到要求。

2. 课件出示教科书P32例4。

师:按照刚才的步骤可以吗?剪两个小人要对折几次?怎么画?怎么剪才能剪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呢?请大家拿出袋子里的1号纸,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师:(学生交流)看来大家都有想法了,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开始剪吧!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收集正确案例和错误案例,提醒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1)交流正确案例。

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剪完了,并且把剪刀放回了学具袋,把学具袋放在了桌子的上方,剪下来的废纸放在了桌子的左上角,剪好的小人放在桌子的右上角。他整理得井井有条。

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设计意图】对于操作练习,部分学生会沉浸在自己的学具中一发不可收拾。整齐的桌面,良好的操作习惯也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

师:老师收集了两幅作品(展台展示),和第一幅一样剪成功的同学有多少?带着你的作品到前边来展示给大家。

师:失败的同学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呢?我们请两位同学到这里来,先让成功的同学演示一遍他是怎么做的,失败的同学一定要仔细听,看看你的做法和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自己找到失败的原因。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利用好“先”“然后”“最后”所表示出来的操作顺序。

师:你的表达真清楚!谢谢你。请问大家听明白了吗?

(2)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

师: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老师还要请你帮个忙。◎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注意事项:从闭口处画起。

【教学提示】

注意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分类分析。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找到失败的原因,老师先把这两幅作品还原到剪之前的样子(这是失败的作品,画上“×”,这是成功的作品,画上“√”),观察一下,这两幅作品中的手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必须要把“手”画到边(教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师:好,请回。谢谢你们帮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教师重新拿出一张纸,展示把“手”画到边剪出来的图形和没有画到边剪出来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深入体会“手”要画到边,也要剪到边的原因。

(3)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作品(展台展示两个半个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

师小结: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两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师: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那我们就来比赛,希望失败的同学能剪成功,成功的同学剪得更快、更漂亮。请大家拿出2号纸,音乐响起就开始。认为这次剪得比上次更好的同学请举手,奖励有进步的同学。

学生小组内比赛剪纸,完成后评比,交流心得。

三、巩固应用,强化提高

1.师:你能剪出一排3个手拉手的小人吗?6个呢?

【学情预设】剪一排3个手拉手的小人和一排6个手拉手的小人都需要翻折。可分析对折和翻折的优缺点。对折需要折的次数少,但厚度增加,后期不好折,而且得不到6个、10个等。翻折折的次数多,但可以根据需要得到相应的个数。

2.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师:仔细观察这组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隐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学情预设】头对头小人不能通过平移得到,但可以通过旋转得到,这个图形也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而是手拉手站成一圈,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动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师: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怎么折才能剪出来?

【学情预设】需要正方形的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最后对折一次成三角形。画的时候要注意小人头所在的位置是正方形的中心位置,而且手是连起来的,不能被剪断。

师:这些小人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旋转。

师小结:剪成一圈手拉手的小人时,我们是把纸围绕中心点对折。

3.自由创造,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剪得太好了!请大家用刚学到的剪纸技巧,再剪出更多美丽的图案吧!

学生自由创作与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操作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问题的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逐步调整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一节课就要接近尾声了,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先从简单的剪1个小人入手,再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最后剪出◎教学笔记

复杂的4个手拉手的小人。由易到难,这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对折,从闭口处画起,手要画到边。

连接处不能剪断。

对折1次,画半边,剪1个。

对折2次,画半边,剪2个。

对折3次,画半边,剪4个。

对折4次,画半边,剪8个。

有些情况更适合用翻折。

由易到难。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重在操作,合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半个人、单独的一个一个的人、头掉了、脚没分开等等。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明白先要观察图形的特点再来下手会更准确。在纠错中成长,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注意归因训练,同时厘清思路,这对后期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笔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图形的运动(一)例4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一)第4课时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凌娟惠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通过剪出的图形,找出规律,加深对平移的认识; 3.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图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学具准备:直尺,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嘉兴智慧教育云课堂。前面的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剪纸问题。在剪纸之前,请同学们先准备好以下材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师:请看这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有同学会说,这些小人是手拉手的,也就是这四个小人是连在一起的;还有的同学发现,其中的这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另外的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每个小人平移就是下一个小人。

师:这样的手拉手的四个小人你能剪出来吗?想一想,可以怎么剪?(停顿5秒) 师:有些同学说,这太难了。当我们碰到难题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对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研究。 2化繁为简 (1)剪出1个小人怎么剪? 师:1个小人如何来剪呢?同学们肯定会,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们就剪过类似的图形。我们来回顾一下。师:先将一张纸对折,对折之后画上半个小人,然后再剪一剪,就会出现一个完整的小人。 师:但有同学剪出来是这样的,两边分开的小人,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吗?对了,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沿着折痕画,让小人的身体紧贴着折痕。而这位同学在画的过程中没有贴着折痕,这样剪出来的小人是两边分开的。 (2)剪出2个小人怎么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例4,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 发现连续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的折叠剪纸就运用到了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它适用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图示,例如花鸟虫鱼等。剪纸的变化形式多样,如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等,使它能得以长久流传。 师:剪纸在我国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欣赏了这些绝美的图片,同学们想学剪纸吗?我们不可能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从简单的开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试试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体会艺术美、数学美,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欣赏美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图片。 师:试一试,再拿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看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过程说清楚。教师根据学生表达,随机板书。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9页情境图及做一做,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核心能力 轴对称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运动”部分的内容,借助生活中对称现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慢慢从具体到抽象,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比眼力”的游戏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和操作,会结合实例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判断、连线等练习,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卡纸、彩纸、剪刀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用彩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作品 (二)课堂设计 1.导入:比眼力 思考1:根据看到的部分,猜出这是什么。 活动1:学生根据出示的提示,猜出物体名称。 思考2:为什么大家在猜的时候,最多给出一半就都能猜对了呢? 活动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理由,初步能说出两边一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学生感受对称的特点——两边完全一样,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做好铺垫。】 思考3: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活动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哪边和哪边一样,尽量说完整。 活动4: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对称的普遍性。】 2.认识轴对称图形 思考4:(将游戏中的图形抽象为平面图形)怎么能一眼看出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 活动5:学生通过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体现两边一样;引导学生利用对折的方法,观察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现象,通过交流体会重合的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思考5:能将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吗? 活动6:学生拿出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自主尝试对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折后的情况,进一步体会对折后重合是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衣服图案)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平移【教案】

◎教学笔记 第2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0例2,P33~34“练习七”第3、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 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在观察、操作、想象中丰富对图形平移特点的认识,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提升语言表 述、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理解、掌握图形平移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小汽车图片(用教科书P121中的学具照样子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观察动画,了解各项目的运动方式。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 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 是如何运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动态展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 学生聚焦物体运动的方式,观察思考。 2.按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各个项目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28的游乐场主题图。 师:这些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大家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 【学情预设】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观光梯、滑滑梯;另一类是健身器 材、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揭示课题。 师: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很会分类。像观光梯、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板 书课题:平移) 二、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1.观察图片,并用手势比画动作,初步感知平移特点。(课件出示图片)

图形的运动(一) 对称(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图形的运动(一)对称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学情分析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本节的知识。 2.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通过折叠寻找对称点,会对所给图形作出正确地判断。观察——操作——归纳——判断。 3.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寻找。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 教师活动: 帮暖羊羊找角

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确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帮暖羊羊找角。 活动2【讲授】分类 教师活动: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表象来给学具袋里的图形来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理由。 引出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动手分类将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分成一类,将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类。汇报发现 活动3【活动】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说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集体展示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觉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教师示范画的方法,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 (摸折痕。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不准确的画法。) 4、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4【导入】练一练,“巩固”对称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从许多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瓢虫、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翻到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1、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J) 三、图形的运动(一)

三、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丰富的实例出发,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循序渐近,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观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 巩固应用―→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K 【情境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特征呢?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上面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向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 生:可以将它们对折。 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课件演示对折重合)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左边和右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探究新知】 1.设疑,激发兴趣。 师:老师用彩纸剪出了一些图形,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1:可爱的小鱼。(板贴:鱼) 生2:美丽的小花。(板贴:花) 师:观察一下,这样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对,它们都是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这些对称图形很漂亮吧!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吗?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呢?(小组讨论怎样剪,然后汇报) 请一位学生说怎样剪出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彩纸自己创作一个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剪的最快。(放音乐,教师巡视,并把部分学生作品展于黑板上,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3.认识对称轴。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这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你们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而感到骄傲、自豪。虽然大家剪的图案不一样,但是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什么? 生:折痕。 师: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沿着这条对称轴对折,对称图形的两边就能完全重合,可见这条对称轴很重要。谁能说说小鱼、花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指认,师指导画对称轴)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对称轴,下面请同学们用笔和直尺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巩固应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共3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学生独立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断。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 运动》教案 2、引入轴对称。 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形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发言。)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条特殊的线,这条线叫做轴对称线,它把整个图形分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这种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3、练判断轴对称。 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谈话:同学们,现在我给你们出几个图形,请你们看一看,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发言。) 三、练巩固 教师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谈话:同学们,现在我给你们出几个轴对称图形,请你们画出它们的轴对称线。(让学生画图。)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受对称图形的美。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平移和旋转。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具有对称性,这种现象被称为“对称”。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对称图形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案) 师生谈话:大家观察这些图案,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分享你们的发现。 学生自主交流,汇报各自小组的发现。 教学“对称”:同学们刚才都非常细心地观察了这些图案,发现它们都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这种现象在数学上被称为“对称”,而这些图案就是对称图案。 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纸张,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对称图案。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图案,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剪出对称图案,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案的方法:可以先将纸张对折再剪,最后打开就可以得到一个对称图案。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案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案。 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案的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的对称图案的对称轴。 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案的对称轴。 学生找寻周围的轴对称图案。 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判断哪些图案是轴对称图案,并在脑海中将图案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 完成教材“练七”的第1、2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1.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知图形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特点,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1.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并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对于图形的轴对称特征、平移和旋转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些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1 认识轴对称图形1课时 2 平移和旋转1课时 3 练习七1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共4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第28~36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 3.解决问题:剪一剪…………………1课时 4.综合练习……………………………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多媒体展示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图形的运动(一)》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运动现象,如平移、旋转、对称等。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图形运动。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征 1.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通过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再让学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运动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1.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对称现象,说一说见过的对称现象,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直观认识对称轴。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通过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目的,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如以“为什么要对折纸?”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3.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等练习,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课程实施中,如果学生判断某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判断。 (三)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通过观察观光电梯、推拉窗、风车、直升飞机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现象,让学生发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直观感知平移、旋转的特征。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 运动(一)教案(4课时) 3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研究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双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良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XXX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甚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筹办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铰剪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及第33页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 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对折对比。充分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引导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彩纸、剪刀,青蛙、蝴蝶、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有一只昆虫欢快的飞舞着,看!它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只有半个身影。“只要你猜对它是谁,它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这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