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一、教材简介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是一套适用于中学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材。本教材一共由13册组成,分别是初一上下册、初二上下册、初三上下册和选修一至三册。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初一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

•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能够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能够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

•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

•重视、尊重、欣赏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熟悉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2.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

(1)初一上册

•第一课:艺术与创意

•第二课:线条的表现力

•第三课:素描的基本技法

•第四课:用水彩颜料绘画

•第五课:色彩的运用

•第六课:静物的构图与绘画

•第七课:肖像的构图与绘画

•第八课:大自然的构图与绘画

(2)初一下册

•第九课:手工艺术的基本知识

•第十课:布艺的基本工艺

•第十一课:编织的基本工艺

•第十二课:造型艺术与手工艺术的结合

•第十三课:将艺术运用于生活中

2.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艺术创作;

•观察和分析名画、模型和真实的自然、人物、静物等;

•课堂示范;

•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料和实践机会;

•分享、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价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本套教材提供丰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

•课堂观察和记录;

•在课堂上的表现;

•课后作业和艺术作品;

•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

•考试或测试。

六、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建议

1.教师指导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鼓励并引导学生表达和想象;

•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供学生练习和创作。

2.学生学习建议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创作,发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观察、多分析名画、模型和真实的自然、人物、静物等,积累经验;

•在课外时间多进行练习和创作,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能。

七、参考资料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初一上、下册)》

•《苏教版中学美术教师用书》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 初中美术教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

欣赏*评述 第一课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绘画理念,让学生意识到绘画风格的多样性。 2、在欣赏画家作品的同时感受画家的创作思想和情感流露。 3、在小组研讨型学习模式下,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学生对不同绘画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相关作品幻灯片; 学生——美术课本,一支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方法:讨论、释疑 教学过程: 一、自习发现,提出疑惑 让学生自习课本,看课本范作提出疑惑。 二、小组合作,研究释疑 通过几幅作品的分析、研讨,认识新的绘画风格。 具体作品: 《水果静物》油画(法国)塞尚 《日出·印象》、《睡莲》组画 -----(法国)莫奈 《向日葵》(荷兰)凡高 三、观念更新,联想表达 以新的观点重新认识画家作品,并通过欣赏作品作出相应联想与表达。

美术知识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画家介绍: 莫奈:法国画家。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1926年12月5日卒于吉维尼。早年受业于革新画家.布丹门下,1859年来到巴黎和许多艺术 家结识。其后服兵役到阿尔及利亚。1862年进入C.格莱尔画室,因 对学院派教学法不满,很快离开,并和一群画家到枫丹白露森林中 的巴比松对景写生,同时积极参加印象主义社团的活动,成为印象 主义的中心人物。早期作品《日出·印象》等,重在对外光的探索,追求光和色的独立美。和其他印象主义画家一样,莫奈倾慕于东方 绘画语言。代表作《睡莲》不仅对光色的处理达到高峰,而且技巧 纯熟,笔法纵横不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含有浓郁的 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大写意之杰作。他逝世之后,法国政府根 据其生前愿望决定在伊勒里宫的橘园大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教案(初一) 一、教材简介 苏教版中学美术13册是一套适用于中学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材。本教材一共由13册组成,分别是初一上下册、初二上下册、初三上下册和选修一至三册。 本篇教案主要介绍初一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了解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基本的绘画和手工技巧; •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教学,学生能够: •能够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能够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人物和静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 •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 •重视、尊重、欣赏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熟悉绘画和手工艺术的基础知识; •学会用线条、色彩和构图表达想法和情感; •进行手工艺术创作。

2.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艺术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1.教学内容 (1)初一上册 •第一课:艺术与创意 •第二课:线条的表现力 •第三课:素描的基本技法 •第四课:用水彩颜料绘画 •第五课:色彩的运用 •第六课:静物的构图与绘画 •第七课:肖像的构图与绘画 •第八课:大自然的构图与绘画 (2)初一下册 •第九课:手工艺术的基本知识 •第十课:布艺的基本工艺 •第十一课:编织的基本工艺 •第十二课:造型艺术与手工艺术的结合 •第十三课:将艺术运用于生活中 2.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艺术创作; •观察和分析名画、模型和真实的自然、人物、静物等; •课堂示范; •提供丰富的教材资料和实践机会; •分享、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价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本套教材提供丰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包括: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教学设计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布上画 1432年 175X283cm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 1447年,画家出生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时的他非常顽皮,不思学业,父亲只得把他送到一间金银作坊里学艺。不久,他喜欢上了绘画,菲利普·利比收他为徒。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银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在美第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 1477年,波提切利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左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1485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巨作,《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同时还接受教会的定单,为教堂作壁画;也曾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钢笔画插画。 1492年,罗伦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会政治形势多变。贵族复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动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在《诽谤》这幅画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抗议。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诗意的、充满优美曲线的、别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议的天才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最伟大的艺术家。然而,由于他挥霍无度,晚年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1510年5月,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葬于佛罗伦萨“全体圣徒”教堂的墓地里。 大家都知道,维纳斯即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

苏教版初一上学期美术概要

苏教版初一上学期美术概要 备注:1、美术已经加入中考,此内容为初一学生寒假需进一步强化的内容。其中,红笔标注内容、PPT图片展示内容为必须记忆内容。黑体为了解内容,大概记忆即可。小字部分为辅助记忆内容,大致了解即可(比如,选择题出现关键字的时候,同学们须有联想能力,小字部分即为联想部分,相当于题目的引子)。2、以下内容课堂均讲授,如有疑问,请结合课堂笔记加深理解。3、开学第一节课老师进行考察,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中国画(内容/体裁):1、人物2、山水3、花鸟 花鸟画: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是一种以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为题材的独特绘画表现形式。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草鱼虫中发现自然之美,然后运用笔墨技巧去表现它,并藉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花鸟画(表现技法): 1、工笔2、写意 3、兼工带写 1、《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呈现“S”型之律动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2、《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画面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这些动物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一课时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自然界中的动物 2.自然界中的植物

3.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中国画以花草 . 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发。“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鸟画摆脱了客观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唐代的《五牛图》属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七课教案《重复的魔力》苏教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第七课教案《重复的魔力》 教学目标: 1、寻找生活中重复现象,感受重复的形产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现重复,并能设计绘制重复图案。 3、欣赏重复的形产生的美,能对生活中的实物、作品及同学间的作业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这是一节图案设计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重复的形的现象,感受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能用多种方式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重复的形,能巧妙设计新颖的图案,并能在日常生活、设计中灵活运用重复的形。 教学准备:范图、实物、重复的小纸片、演示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来听一段音乐,说说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播放一段重复的音乐旋律) 2、生谈感受,体验韵律美和节奏感。 3、再来看一组数学中循环的数字、动物的脚印、挂钟的钟摆、自然界中的蜂巢。 4、出示课题:重复的形 二、展开: 1、寻找重复:生活中、自然中重复现象随处可见,大家回忆一下,找一找。 2、交流:衣服、鞋帽、手套、枕巾上、地板上、古建筑上的图案、纹样重复排列。 3、制造重复: 拍出重复的节拍、印出重复的手印、身材接近的同学用身体做相同的姿势等。 4、表现重复,欣赏评价(可以拼摆出几种不同的重复图案): 事先准备好的重复的小纸片或相同的小物品拼摆出不同形式的重复的形。 5、欣赏重复: (1)欣赏出示的由易至难的范图,相互讨论,寻找重复的规律。 (2)思考设计的特点:可以是重复米字格、九宫格,也可以设计一个基本形,简单排列或变换方向、组合排列。 6、学习绘制技巧: (1)基本形包括哪些呢?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心形、花朵、菱形等形状。 (2)绘制时可借助工具,如直尺、圆规等,也可以用拷贝纸描画拷贝。 (3)用色最好用对比色或黑白色,效果较为强烈。 三、设计练习: 1、在刚才拼摆的基础上,绘制由一种基本形演变组合成的两到三种不同效果的图案(可以绘制,也可以剪贴)。 2、学生作业练习,教师提示:设计的图案要简洁大方,基本形不宜太过复杂。 3、作业欣赏与讲评。 四、课后拓展: 可以在瓶子上、包装纸上或为自己的毛衣设计重复图案。 用心爱心专心 1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七年级苏教版下册美术教案 单元欣赏评述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知识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力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 情感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重点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②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 难点①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①精选三段音乐:a.自然界的风、雨、雷、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b.(初中音乐课)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c.雅尼音乐选段。②制作抽象三维动画一段。 学生准备: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静物画图片(可能大多数为实物照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 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一、导入:学生聆听音乐,试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诸如缥缈的、激情的、空灵的、令人沉醉的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 ②学生思考: a.你能读懂这些作品吗? b.画家为何要这样来画风景和静物呢? c.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深入讨论各幅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特征等;并推选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 ④再提问: a.你能接受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b.你喜欢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为什么? c.在照相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绘画是否还有存在、发展的空间? ⑥,让学生分析二者在技法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艺术效果。 ⑦让学生就自己所准备的静物画、风景画照片,试创作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一幅(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七上美术书电子版苏教版

七上美术书电子版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补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全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深的主婴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4、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5、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过程 ①音乐导入 从听觉引入,聆听白然中的声音以及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

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激情体验 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才对自然声音及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及制作都可以)。画完后各组学生可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进行白我描述。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行表现。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欧赏中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行比较,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选择1-2辐作品进行重点赏析、评价,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在这里重点突出的是平常的一条路,一排树给人自然、纯朴的感觉。在此并简要介绍荷兰风景画及部分画家,由此得出:自然之美,只有融入了作者、欧赏者的精神、情感,才是最美的风景。 《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638-1709)(油画)霍贝玛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的主要代表这段时期是荷兰风景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形成了完全独立的风景画。16世纪,风景画已取得了支配地位,但还并未摆脱人物而存在,风景仍然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至17世纪,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已完全消失,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在沙丘、海滩、风车、牛群、平坦的土地、茂密的森林,这些典型的荷兰风光中,无处不流露出荷兰画派的画家们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 霍贝玛的风景画具有白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尽

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教案标题】苏教版美术教案全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2. 掌握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各阶段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 苏教版美术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 学生的美术作品集和素描工具。 3.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4. 美术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苏教版美术教材的封面和目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根据苏教版美术教材的不同阶段,依次介绍每个阶段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每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3. 引导学生对每个阶段的教材进行思考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重点。 三、教学活动设计(20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 2. 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步骤,并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实践操作(30分钟) 1. 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3.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所取得的成果。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苏教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的 核心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 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图表设计案例

《生活中的图表》案例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美术第13册中的《生活中的图表》一课属于美术课程四 个学习领域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 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标和用途进行设计于制作,传 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 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 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 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 践能力。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 本领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 图表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常以直观的形式来传达多种 信息。图表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的 重要视觉语言形式。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图表很多:从 地图、站牌到钟表,课程表。所以“图表”是贴近学生学习经验的一个学习内容。虽然“设计”设计的内容繁杂,但 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应用”才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主旨所 在,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 图表设计的知识与方法,更要让学生 参与图表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培养学 生美化生活的设计意识。比如:给自 己设计一个实用美观的课程表、设计 制作一个有趣的钟表等。 二、关于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思路: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图表设计”的三个基本特性,即图表 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这三个概念较为抽象,为了 让学生理解掌握图表设计的这三个基本特性,教学中采用大量 的学生和老师搜集的图表,在其欣赏讨论过程中理解信息传达 的准确性是图表的基础,如果一张课程表的内容有误,他对使 用者来说再美观也缺乏实用价值。图表的可读性指直观形象的 识别性往往优于文字的表达,比如:天气预报中风、雨、雪采用直观图像让读者一目了然。图表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性。教师与学生从图表的色彩、形象的选择等 方面讨论图表艺术性的设计手 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最初的 对图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图表 设计的理性认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图表设 计”的创意。对于该难点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课程表的 设计:教师分析一到两个课表设计的案例,与学生讨论总结出课表设计的基本要点,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发散式的思维、举一反三的方式自己思考设计课表,有了案例的基础,同学们设计起来就不会感觉很困难。同时对有新颖独特想法的学生充分肯定,鼓励他们将设计构思用各种方式制作出来。 三、教学细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类图表,认识和了解图表设计的知识。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设计绘制课程表、统计图表 等各类图表,让学生参与图表的设计和 制作过程。 情感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 和体会图表设计的艺术美感。 教具: 《图表设计》多媒体课件,图表实例。 教学实施: 一.引导阶段: 1、对比学生自己的课表与立体课表的设计实例:

初中美术课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美术课教案(精选11篇) 初中美术课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泽运用。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独特的见解,表现欲望较强烈,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喜欢探究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教学重点 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 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 教具:教科书、卡片、多幅不同材质制作的范作、各种材料。 学具:搜集多种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工具。 七、教学方法 教法:开放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练习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综合创作的活动能力。 学法:欣赏中理解、比较中总结、练习中创新、讨论评价与反思。 八、教学程序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4分钟) 1、出示国画《猫头鹰》和装饰画《猫头鹰》,问: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猫头鹰,但它们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其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用毛笔画的中国画,一个是用芦苇、竹节、布、扣子等材料做成的猫头鹰) 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2、欣赏作品: (1)出示装饰画《风车》,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出示装饰画《乡村美景》,问:这幅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触摸美丽》 体验探究认识材质(4分钟) 1、认识材质。问:你手中的材料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感受体验石头、布、毛线等不同材质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学生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增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日常生活中的材质在人们心中有什么感觉?例:石头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棉花是什么感受?要表现现代感用什么材质?要表现古朴感用什么材质?

苏教版初一美术教案

苏教版初一美术教课设计 【篇一:苏教版八年级美术教课设计】 八年级美术教课设计 第一单元赏识与评论 第一课在绘画中长生 教材剖析 本课内容是第一课《外国肖像画赏析》的延长。从对人物肖像画历 史的认识到让学生关注身旁的人物;经过察看掌握人物的个性特色、 人物的比率、不同的表现方法,直至抒发个人情义。教材从美术作品 中运器具象的表现手法表现身旁的人物,指引学生察看剖析人物的性 格、特色以及动向,掌握人物的内在心理,达到关注人、关爱人的目 的。教材启迪为何要画身旁的人,由于画熟习的人更简单栩栩如生, 更简单画出熟习人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简单将自己的感情表露在 作品之中。画家们更是将街坊、家人、朋友像为描述的对象,以寄望 自己的感情,表达某种爱意。教材启迪多彩人生是我们作画的源泉, 能够用线造型、电脑绘画、色彩等工具资料去表现身旁的人物。同时 启迪如何关注人物的动向、人物的特色、人物的比率,各种使用工具 的办理,还有表现时如何对照协调等,以丰富学生的感情。教材还启 迪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教课,让画笔传达情义。以全班同学肖像画册为 切进口,用多种资料和方法,去反应每个同学的喜、怒、哀、乐。在 表现他们外面特色的同时,特别重视内在的性格。其次再将自己个人 的感情和对同学的认识,倾注于画笔之中。教材中采纳的一些图片, 表现了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充足表现了美术教课的过程。 1.教课目的 ①让学生认识人体成长过程中的比率关系。②让学生试试运用必定 的工具、资料和方法较写实的去表现自己熟习的人物。③让学生在 描述过程中,更关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 情,更多的去发规别人的优点(优点)。 2.教课要点赏识和认识人物表现的多种方法、资料工具,认识人体在不同成长过程中的比率 关系。 3,教课难点对人物神态、动向、比率、色彩的合适掌握。4.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

苏教版_中学美术13册教案设计(初一)

美术教案 初一 第1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全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开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与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过程 ①音乐导入 从听觉引入,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以与优美的音乐,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不超过6个字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例如是陶醉的、沉迷的或胸怀宽广的等〕。 ②激情体验 出示一些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提示,把刚刚对自然声音与优美音乐的体会、感受以绘画的形式简单表现出来〔在这里作画的手段学生可自行选择,如绘画、拼贴与制作都可以〕。 画完后各组学生可选择比拟典型的作品,进展自我描述。 设问:你所创作的这幅画中景色是否曾经见过,如见过的话可向大家共享你真实的感受。 从中可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家和我们有着一致的感受,只是他们在描绘的时候更深入、更富有激情,他们用绘画语言进展表现。 ③欣赏探讨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欣赏中采用风景照片和风景油画进展比拟,小组讨论照片与油画有着怎样的不同的感受。 ④经典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 研究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颜色运用。 - 练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如湿法、乾法、渐变等。 - 创作一幅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2. 第二单元:素描与立体造型 - 研究素描的基本技法和透视原理。 - 练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和质感表现等。 - 进行简单的立体造型实践。 3. 第三单元:色彩与构图 - 研究色彩的基本理论和运用技巧。

- 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方法。 - 进行一幅色彩丰富、构图合理的作品创作。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技法和知识。 2. 实践与创作相结合: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后,进行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3. 艺术欣赏与答辩相结合:通过观看名家作品、讨论和答辩,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 1. 学生作品评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和评比,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2. 研究笔记和课堂表现评估:通过研究笔记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参与度。 3. 考试和测验: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1. 教材: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2. 画具:水彩颜料、画笔、素描铅笔等。 3. 范例作品:收集一些优秀的作品作为参考和欣赏。 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的简要内容,具体教学安排和课时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希望通过本教学计划,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苏教版3篇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苏教版3篇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苏教版篇1 《乘上列车去画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乘上列车去画画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 录音机、水粉、范画、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学生用具: 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学生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部分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己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学生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己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学生练习 1、再次提示学生物体被遮挡部分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学生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学生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4篇)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篇一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湘版) 教材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运用风景画为载体来学习写生色彩的知识。七年级上册《向日葵》对主观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学习,而本课则把重点放在了对客观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上。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为进行色彩写生奠定基础。 教材虽然全面介绍了写生色彩知识、色彩的情感和风景画写生的步骤,但其重点应摆在对写生色彩知识的观察与认识上。 注意选择能充分体现条件色的资料图片,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最好结合现场演示的方法,将条件色展现出来。 在调色练习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练习调色,力求把颜色调准确。 在进行风景画的写生练习中,应降低难度使学生在训练中,将重点放在写生色彩的表现上。 在体会色彩的情感练习中,可借助一些音乐作品来烘托画面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色彩写生,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同是还能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①得出结论: 1 .受光面:固有色+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环境色的反光 4 .投影:固有色加暗+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