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领导环境

第四章 领导环境
第四章 领导环境

第四章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基本要素之一,是领导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研究领导科学,不能不研究领导环境。

第一节领导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一、领导环境的涵义

一个事物的环境,是指影响它存在和发展的外在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环境的内涵是不同的。领导环境有领导者的环境,有领导活动的环境。我们这

里所说的是领导者的环境,是指除了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的,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一切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

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因素,包括领导者的学识、品质、能力、体魄等等;另一类是领导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包括组织状况、组织人员的素质及其关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自然条件、国际条件等等。在这些外在条件和因素中,凡是对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包括在领导环境之内。

在领导者的诸多环境因素中,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不仅包括物质的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才情况、市场需求、技术设备等等,还包括精神的因素,如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信仰,传统文化等等。由于它们对领导者的职能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都包括在领导环境之内。

领导环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清醒地认识环境,科学地利用环境,能动地改造环境,以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领导环境的特征

领导者为了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必须认识环境的特征。领导环境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领导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领导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领导者在工作当中必须采取审慎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环境,绝不能采取回避或各取所需的态度。

第二,差异性。环境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环境性质的多样性上,有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技术的、精神的等多种多样的环境。其次,表现在对领导活动的作用上,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有的起关键性作用,有的则起辅助性作用;有的直接起作用,有的则间接起作用。再次,表现在作用的方向上,有的环境对领导工作起支持的、鼓舞的、积极的作用;有的则起消极的、阻碍的、甚至破坏的作用。领导者认识环境的差异性,分清环境的性质、作用程度、作用指向,就能清醒地认识客观形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第三,复杂性。领导环境的差异性进一步表现为复杂性。首先,环境自身的某些界限是难于划分的,常常相互交叉,难于区别。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交叉,物质环境与思想环境的交叉等等。其次,当环境与领导者结合的时候,更是错综复杂。同一环境,对不同的领导者,作用可能截然相反;不同的环境可能造成同一结果,同一环境也可能引起不同后果。再次,领导环境中还包括人的因素在内,而人是有思想、有欲望、有情感的。在社会斗争中,还会出现假相,这些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使领导环境更为复杂化。

第四,多变性。领导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丰富。这种多变性初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仔细研究,却是有一定指向、一定规律的。

第五,可塑性。环境有可改造性。环境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领导者不仅要认识利用环境,更要去改造环境。当然,对环境的这种改造,绝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在认识和把握了环境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动环境的发展。正如斯大林指出的那样:“根据马克思的看法,决不应把人和条件对立起来。正是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的时候,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的时候,他们才能创造历史。”①

领导环境的客观性、差异性、复杂性、多变性和可塑性等特征,是对领导环境从不同角度的考察,从不同侧面的认识,是领导环境的一般特征。具体到某一领导者,他所遇到的环境特征可能会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表现。无论如何,作为领导者必须认识他所处环境的情形和特点,摸索其规律。这样,他才可能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好领导工作。

三、领导环境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领导环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环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等。以范围来划分,领导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指领导者所领导的单位或组织的内部状况。外部环境是指领导者所领导的单位或组织的外部情况。从时序上,可分为过去的环境、现实的环境和未来的环境。领导者要明了现实环境状况,也要明了过去的状况,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纵观全局。以对领导活动作用的方向为标准,可分为有利环境与不利环境。以领导者可以掌握的程度来划分,可分为可控环境、部分可控环境和不可控环境。

第二节领导环境的作用

一、环境是领导工作的客观基础

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只能顺应环境的发展规律,认识它、利用它、改造它;绝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可能去想入非非,否则将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正如列宁在《言论和事实》一文中指出的:“问题不在于愿望,不在于动机,也不在于言论,而在于不依这些东西为转移的客观环境。正是它,决定着某一党派的口号、策略和总方针的命运和意义。”①

环境对领导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为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提供了舞台和客观条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运动,以及他们结合起来共同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都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的。离开了环境,领导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因

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领导者从事任何领导活动的目的,归结为一点,无非就是带领被领导者去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对环境的认识、利用、改造中,把社会推向前进。

二、环境影响领导工作的成败

无论从环境是构成领导活动的重要要素来看,还是从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特性来说,都能说明环境是决定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从环境的客观作用来看,不同的环境条件,将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从领导者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来看,领导者只有依赖于环境,将环境作为领导工作的客观依据,认识它,掌握它的发展规律,才能取得领导工作的成功。比如,选择目标、制定决策是领导的最重要活动之一,而领导选择目标和制定决策的关键正是在于对客观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真实、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不是建立在对客观环境真正认识和掌握基础上的决策,肯定是错误的决策。在领导决策实施过程中,对决策方案的不断调整和修正也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依据对环境的新认识来进行的。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而领导决策仍然不变,或者在不了解环境真实变化情况下,就盲目修改决策,都将导致领导工作的失败。

领导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设计组织结构,发挥组织的力量去完成领导目标。现代组织结构的设置与安排,其根本点在于增强组织活力。所谓增强组织活力,总的讲,就是组织结构的设置与变化必须适应环境的要求和变化,只有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才能成为充满活力和有效的组织结构。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实质上就是解决各种体制同当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的需要等环境相适应这个根本性问题。如果我们的管理体制同现实环境不适应,就不能适应未来的新形势,就会使四化建设的领导工作陷于盲目和被动。

在影响领导活动的环境因素中,领导者要特别注意认识和掌握那些不可控,或不能完全控制的环境要素。忽视不可控或不能完全控制的环境的影响,往往会使领导工作陷于被动境地。因此,领导者要获得领导工作的成功,更要通过调查、预测等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认识,并努力变不可控因素为可控因素。

三、环境影响和决定领导方式与领导情绪

环境不仅影响和决定着领导工作成效,而且也决定和影响着领导方式和领导情绪。

首先,不同的领导环境,将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战争时期的领导方式和建设时期的领导方式不同;从事经济工作和从事政治工作的方式不同;基层领导与高层领导的领导方式也不完全相同。领导者只有根据不同的对象、任务和条件,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领导工作的成功。

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从环境和领导方式的关系上作了深入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伊凡斯和豪斯认为,领导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环境变量:一是下级的特点,如果下级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很需要荣誉和交往,不喜欢指令性领导方式,就应选择支持性领导方式。二是任务的性质,如果工作任务阶性质是常规性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一目了然,领导人还是去发号施令。就会引起下级的不满。但是,假如工作任务变化性很大,下级经常干些自己不熟悉和没有把握的事,在这种环境下如果领导人采取指令性方式,及时告诉他们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下级是会欢迎的,而且也是适宜的。他们认为,领导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四种领导方式方法可供选择使用,这就是指令性方式、支持性方式、参与性方式和放任性方式。类似这样的理论还有一些,如领导权变理论,即领导者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权宜灵活的方式方法,切不可用一种方式方法到处乱套。

其次,环境对领导者阶情绪、精神状态也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保加利亚心理学学家菲利普·格诺夫认为,对领导者情绪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即领导者

的健康和体力情况;个人和家庭情况;自然条件;周围情况;交通和上班途中的其他客观因素;办公室的情况;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与他所在工作集体的关系;工作日的组织安排;工作效果等。①在这些因素中,除一项半之外,全部属于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领导者情绪有重要影响。例如,上级领导者布置的任务不明确,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边界不清,将使下级领导者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他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能。再如,领导者与组织其他成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领

导者心情舒畅地去实现领导目标。如果人们之间关系紧张,领导者就会感到压力和不愉快,不加以调节,就会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列举了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决定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不是全部。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讲认清形势,实质讲的就是认识环境。如果对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决定作用认识不深刻,不是从客观环境出发,而是凭良好的愿望或热情去工作,是绝然不能成功的。

第三节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

一、实现有效领导的环境条件

实现有效领导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领导者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这里仅就各种领导者所需要的带有共性的几个主要环境条件加以叙述。

第一,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工作安排等等,是各级各类领导者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政治环境主要内容,是保证下级实施有效领导的根本性环境因素,是使下级领导者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和决定性因素。正是基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才作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论断。实践证明,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国家的生命,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和最根本的保证。

由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领导工作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所以各级领导者在作指示、作决策、制定计划时,应该慎重,以保证其正确性和明确性。作为下级领导者,应该对上级的政策、指示、计划安排等,深刻理解,正确认识,并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贯彻,使之通过自身工作得以实现。只有如此,才能实施正确领导,否则就会走偏方向,导致失误。

第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实现有效领导的保证。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是指在组织以外,除了上级指示、政策、计划的其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

环境条件。对领导工作直接起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下列几点:

良好的政治环境。对我国领导者来说,一个和平的开放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政策的稳定,改革的顺利进行,人民民主的高度发展,都是使领导工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发达的社会经济环境。一定的经济条件是领导工作的物质基础。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才能逐渐实现领导手段的现代化,使领导科学化的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领导工作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不断提高于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在我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普及以及它们的精神实质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落后腐朽思想意识、传统观念的据弃和对社会主义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的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明和创造……都是实现科学领导的重要条件。

第三,协调的内部环境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基础。这里讲的内部环境,是指领导组织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设备、技术条件和领导班子等情况。

组织机构是领导活动的依托。组织机构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对领导目标的实现关系极大。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为了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领导效能的协调的组织机构,使我们的各级组织机构科学合理,协调运转。这是实现有效领导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协调,是能否实现有效领导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因为任何组织协调,说到底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它是组织的力量所在。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讲融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范围很广,包括上下级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平行单位之间人员的关系,领导者同下级的关系以及下级群众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人员之间彼此了解,相

互尊重,意见沟通,就能使组织形成一个上下一致、团结统一的战斗集体,领导者就能比较容易地实现领导意图。

组织内部环境还包括组织内部人员素质以及设备、物质、技术条件等因素。如果组织内部人员素质好,设备先进,技术条件较高,领导者就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关键条件。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它是否团结一致,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巩固和统一,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这是实现有效领导的最重要的组织环境。

二、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

环境对领导活动具有决定性意义,任何领导者都不能超越环境的可能去想入非非。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领导者充分发挥个人和组织的能动性,却能导演出威武雄壮的话剧来。领导者怎样认识、利用、改造环境呢?周恩来同志指出: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次之,要依此与党的总任务联系起来,确定一定时期的任务和方针。再次,要依此方针,规定当前适当的口号和策略。”①总结我们党和国家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在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问题上,应该做到:

第一,充分认识和掌握环境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环境的充分认识,是领导工作成功的前提。领导者要真正认识环境,一要把握住领导工作的环境特点,即要认识和掌握与自身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正如刘少奇同志说的那样:“总任务与总政策是一个,但一到实际工作上,各地方和各部分就各有不同。我们的同志就要善于细心地去分析各地方各部分的特殊环境与条件,去决定在这个工厂、这个农村,在今天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样做法?这些做好了,明天又做什么?我们的同志如果能这样去做工作,就不会不实际。”②

二是领导者对环境的认识和掌握,主要在于认识和掌握领导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实行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威力,就是深入研究、掌握了农村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

领导者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呢?

一是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观点,防止主观性和片面性。领导者如果不从实际出发,犯主观主义;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地看问题;或只看问题的表面,不去深入调查了解问题的实质,犯表面性的毛病,都无法客观全面地认识和掌握环境,是做不好任何工作的。

二是领导者还应掌握一些认识环境的科学方法。如调查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学的统计与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运用信息机构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等。

第二,确定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方略。这是领导者实现对环境利用和改造的中心环节,也是领导者是否称职的根本标志之一。能适时制定出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方略,除了要求领导者对环境及其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之外,领导者还要具有统筹全局的战略头脑,多谋善断的决策魄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在经验、学识等方面也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

第三,选择随机制宜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即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选择灵活的方式方法。刘少奇同志指出“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

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更,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末,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障碍我们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领导工作不存在应付一切的“万应灵药”。领导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和条件是错综复杂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不同情况,根据时机,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把领导目标转化为现实。

第四,设计适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条件。无论是在人类普遍的社会实践中,还是在领导活动这一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人都是最主要的动能因素。人的思想、文化、能力等素质状况如何,对领导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即是否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则更加重要。充分调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既是领导者成功进行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的必要条件,也是领导者对环境成功地进行利用和改造的必然结果。在领导工作中,影响人们积极性的环境因素很多。比如,一个机构臃肿的组织环境,部门层次繁多,人浮

于事,互相扯皮,内耗丛生,必然不利于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人的才能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充分认识和肯定,就要压抑和限制人的积极性;人员分工不合理,或下层工作责权不统一,就难于使人们发挥出积极性;没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思想文化环境,人员思想混乱,人际关系复杂,人员觉悟不高,环境脏乱,正气不足,邪气上升,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单位经济效益差,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也不可能发挥出积极性,如此等等。领导者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要率领干部群众去改造这些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发挥人们积极性,使其工作精力集中,思想活跃上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条件。

行政领导学

一、单选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首先发生于【军事领域】。 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3、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领导力】。 4、领导活动的归宿是【领导目标】。 5、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 6、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7、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 8、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思想】。 9、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10、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辞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权变理论色彩】领导理论。 11、我国领导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20世纪80年代】。 12、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智能激发】。 13、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神权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14、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15、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 15A、【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权力。 15B、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 16、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和权限的划分】。 17、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二八律】为宜。 18、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19、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直线】组织结构。 20、【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21、根据领导体系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22、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层次制与职能制】。 23、根据上级机关对下级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24、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25、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26、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7、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28、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29、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30、文化的【非自然指向】主要用来说明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 31、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物质文化】。 32、领导生态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 33、对于领导来说,【组织素质】是第一位的。 34、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 90% 】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35、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气质】。

浅谈行政管理环境

浅谈行政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的基础,良好的行政环境有利于行政的有效实施。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所处的行政环境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在此环境的应对政策。 关键词:行政环境、现状、对策 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包括了很多方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等等。行政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否。 一、行政环境 1.自然环境 我国地形复杂多变,海岸线曲折绵延,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强烈差异无疑增加了政府行政管理上的难度。我们的政府在因地制宜这方面已经有了经验,并且做得不错。比如新疆的长绒棉种植基地就是很好的例子,每年为新疆增加了很多的财政收入,这是正确的行政环境带来的益处。 2.经济环境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而我国现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这都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有模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隐患。这与我国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存在漏洞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拿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注重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性,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还要注重调整社会贫富差距,加强宏观调控。政府最近出台的各项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政策,就我个人认为还是由其可行性与积极作用的。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摸索中前进的时期,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也正处于过渡阶段,管理方式很松散,没有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以至于在中国政府中好大喜功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领导们讲求“政绩”,就对过度式的开发方式不闻不问,同时贪污腐败现象的存在,也同样给一些不法的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地方政府对中央阳奉阴违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了破坏性的发展模式屡禁不止。 3.政治环境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这就保证了政府政策的长期稳定,不会反复无常,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的稳定的条件。除此之外,我国的行政管理是层级式的,地方政府要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与要求,这就保证了全国各级政府政策的一致性,一方面增加了政策实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了投机分子投机倒把的机会。 4.文化环境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又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封建思想还依然残留在我们的意识里,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这就直接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此外,封建家长制这种“家庭中的君主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两种情况严重的阻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进程。法制的不健全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今中国向前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就要求政府通过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的不足。 5.国际环境 我国正处于二十年重大发展机遇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虽然世界性的恐怖主义浪潮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钓鱼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日关系仍在恶化,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国际环境还是良好的,是适合发展的。恰逢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国政

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备课讲稿

第四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第一节领导环境的基本原理 一、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 (一)领导生态系统 1.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 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二)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1.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 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 按产生方式的不同,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两种类型: 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指定的正式职位、权力和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 正式领导者可以运用合法的权力来影响下级的思想和行为,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用权力的消极形式 影响下级。 非正式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中,由组织内成员自发推选的领导者,其领导地位主要是依靠个人才能和魅力赢得的。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协助组织成员解决个人化的问题、协调成员间的关系、充当成员的代言人等。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集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于一身。 2.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相对被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而言是被领导者;二是绝对被领导者,即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 职务、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不承担任何领导责任,完全接受领导的人。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第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 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 的命运。 (三)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环境 1.领导环境的基本含义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2.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 (1)客观实在性和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所谓领导环境的客观性,是指领导环境所具有的不以任何个人或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性。 环境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不能有所作为。领导环境不但具有客观实 在性,而且具有部分可塑性。所谓可塑性,即环境的可改造性。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1——12章

第一章导论 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可分为三种:一是柔性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领导环境

一、领导生态系统与领导环境 视频讲解 1、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能够通过反馈作用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或修复,以维持支持的结构与功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 领导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2、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 (1)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领导者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 (2)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而言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相对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相对于上级而言是被领导者;二是绝对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不承担任何领导责任,完全接受领导的人。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和丰富,被领导者可以变为领导者,绝对领导者也可以变为相对领导者。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3、领导生态系统中的领导环境 (1)领导环境的基本含义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领导活动不但受到广泛的、外围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还受到具体的、内部的组织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基本要素。 (2)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实在性和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②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一; ③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④环境的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⑤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二、领导环境的发展和改善

行政领导与决策作业四及答案

《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作业(四)及答案 1. 简述领导的含义及我国领导的本质。 答: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影响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在我国,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领导者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2. 简述领导的基本原则。 答:(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目的,为主体;先人后事;珍惜人才,重用精英;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激发潜能,消解惰性;与人为善,人文关怀。 (2)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统一领导;民主公开;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 (3)法治原则。法律至上,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领导,依法用权。 (4)科学原则。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系统思维;效率和效益相统一。 3. 简述直线式领导结构的特点。 答:优点:统一领导,关系明晰,层级分明,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效率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容易使上级领导陷入日常事务中,难以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 4. 简述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基本要素。

答: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理性的民主政治自觉。 5. 简述社会主义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答:(1)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4)组织作风: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 (5)生活作风:廉洁奉公,艰苦奋斗。 6. 论述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答:(1)敏锐洞察,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 (2)以人为本,全力救治伤者。 (3)主动出击,迅速控制事态。 (4)果断决策,把握全局。 (5)打破常规,化解危机。 (6)加强沟通,主导舆论。 (7)整合资源,协力行动。 (8)重视善后处理,力戒重蹈覆辙。 7. 结合实际试述现代智囊机构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 答: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过程,离不开现代智囊机构的积极参与。现代智囊机构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 领导环境

第四章领导环境 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基本要素之一,是领导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研究领导科学,不能不研究领导环境。 第一节领导环境的涵义和特征 一、领导环境的涵义 一个事物的环境,是指影响它存在和发展的外在的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环境的内涵是不同的。领导环境有领导者的环境,有领导活动的环境。我们这 里所说的是领导者的环境,是指除了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的,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一切时间、空间、条件和因素。 影响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因素,包括领导者的学识、品质、能力、体魄等等;另一类是领导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包括组织状况、组织人员的素质及其关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自然条件、国际条件等等。在这些外在条件和因素中,凡是对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包括在领导环境之内。 在领导者的诸多环境因素中,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不仅包括物质的因素,如自然资源、人才情况、市场需求、技术设备等等,还包括精神的因素,如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信仰,传统文化等等。由于它们对领导者的职能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都包括在领导环境之内。 领导环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清醒地认识环境,科学地利用环境,能动地改造环境,以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领导环境的特征

领导者为了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必须认识环境的特征。领导环境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领导环境是独立于领导者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领导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领导者在工作当中必须采取审慎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环境,绝不能采取回避或各取所需的态度。 第二,差异性。环境的差异性首先表现在环境性质的多样性上,有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技术的、精神的等多种多样的环境。其次,表现在对领导活动的作用上,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有的起关键性作用,有的则起辅助性作用;有的直接起作用,有的则间接起作用。再次,表现在作用的方向上,有的环境对领导工作起支持的、鼓舞的、积极的作用;有的则起消极的、阻碍的、甚至破坏的作用。领导者认识环境的差异性,分清环境的性质、作用程度、作用指向,就能清醒地认识客观形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第三,复杂性。领导环境的差异性进一步表现为复杂性。首先,环境自身的某些界限是难于划分的,常常相互交叉,难于区别。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交叉,物质环境与思想环境的交叉等等。其次,当环境与领导者结合的时候,更是错综复杂。同一环境,对不同的领导者,作用可能截然相反;不同的环境可能造成同一结果,同一环境也可能引起不同后果。再次,领导环境中还包括人的因素在内,而人是有思想、有欲望、有情感的。在社会斗争中,还会出现假相,这些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使领导环境更为复杂化。 第四,多变性。领导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丰富。这种多变性初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仔细研究,却是有一定指向、一定规律的。 第五,可塑性。环境有可改造性。环境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领导者不仅要认识利用环境,更要去改造环境。当然,对环境的这种改造,绝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在认识和把握了环境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动环境的发展。正如斯大林指出的那样:“根据马克思的看法,决不应把人和条件对立起来。正是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的时候,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的时候,他们才能创造历史。”①

2016年秋电大行本《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柔性领导理论。柔性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思想与动机上的互动的过程,组织和社会的发展是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领导者推动的。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方法,依靠其非权力影响力实现下属内心的服从和认同,实现平等、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心灵感召和互动。 2、文化。是在人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方式、状态和结果的综合体。 3、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4、矩阵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 二、判断题 1、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2、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军事力。(×) 3、对领导者的研究和对领导活动的研究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

4、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无关。(×) 5、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超前性原则。(×) 6、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集合。(×) 7、领导权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的主体、客体和目标。(×) 8、根据在授权时所凭借的媒介的不同,可以将领导授权分为正式授权和非正式授权。(×) 9、智能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10、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适应性、系统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三、简答题(含辨析题) 1、简述内部领导环境的内容。 答:内部领导环境的内容:(1)组织的性质与类型(2)职位权力(3)任务结构(4)领导者的特质(5)组织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6)领导关系。 2、简述领导权力的结构。 答: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且进行有序性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它主要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客体和领导权力载体三种构成要素。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 四、论述题(含案例分析题) 1、你认为领导最核心的功能是哪些?请列举三项,并做简要分析。

行政领导学

行政领导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名词解释1.柔性领导: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地行动的领导行为。?2.不充分授权:也称特定授权过刚性授权,使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等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3.矩阵式:是一种在混合式领导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数学上的矩形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领导体制,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形式。?4.文化生态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环境及其关系的学科。他的主要观点是:强调物质环境的作用是不和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1.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 B )。?A.民本思想B.人本思想 C.谋断分离的思想 D.重视纳谏的思想2.从长远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A.经济力B.外交力 C.领导力D.军事力9 H%?3.在(D)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A.原始社会 B.转型社会 C.现代社会 D.传统社会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A)组织结构。?A.直线式B.职能式C.混合式D.矩阵式?5.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D )A.集权制与分权制 B.完整制与分离制C.层次制与职能制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6.任务结构是指(D)A.任务的明确程度B.对任务的负责程度?C.任务的执行程序和方法 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7.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 A.精神文化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D.历史文化8.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B )。?A.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C.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D.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9.( D )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A.直线式B.职能式C.混合式 D.矩阵式10.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B)?A.无关B.呈正相关关系 C.呈负相关关系 D.没有直接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ACD E )。A.管理体现B.融资能力C.个人品质 D.知识与技能 E.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2.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BCDE )。?A.职业经验 B.人际能力C.个人品质 D.目标有效性 E.才能多面性?3.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有( ABCDE )?A.政党 B.地位 C.血缘 D.年龄E.知识4.个人家长式领导主要表现为( ABE)。A.君主专制B.世袭制 C.阴庇制 D.独裁制E.中央集权制;?5.下面列举了有关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BE)。 A.领导者按照产生的方式可以分为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两种类型 B.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指定的正式职位、权力和地位,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领导活动达成组织目标? C.正式领导者可以运用合法的权力来影响下级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不可以采用权力的消极形式强制下级服从。D.非正式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中,由组织内成员自发推选的领导者。他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领导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E.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集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于一身。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1.领导权力只能用权力进行制约。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单靠某一种制约方式,都可能给权力拥有者留下滥用权力的空间,从而以权谋私,产生权力腐败。对于领导权力的制约应该是与领导权力同生并存的,是由权力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而要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除了以权力制约权力这种权力制约机制外,还应有以道德制约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以及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权利制约机制。而且这三种制约机制应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2.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演变历程。?1、1949—1956年,为领导体制的基本确立阶段。这是从分散的根据地政权到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集中领导的领导体制阶段;2、1956-1966年,为领导体制的探索与调整并走向集权化阶段;?3、1966年-1976年,为领导体制的混乱与畸形

第二章-领导环境与文化教程文件

第二章领导环境与文化 一、领导生态系统的含义与要素 领导生态系统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的过程中,与领导环境中的诸要素在不断地互动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其基本要素为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1.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发动者和推动者。 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执行具体决策方案、命令、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执行者。 2.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协调统一又矛盾冲突。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给予认可,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领导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下属的需求并对下属的需求予以适当的满足;领导者通过经常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分享信息,帮助下属了解组织对员工的要求、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2)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决策效能有赖于被领导者执行与实施的程度;领导者权威的大小取决于被领导者心理认同的程度;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命运。它们的互动关系可以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3.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二、领导环境的内容与层次 以组织为边界将领导环境可以划分为内部领导环境和外部领导环境。 1.外部领导环境 外部领导环境是领导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活动中所有能直接、间接地参与或影响领导行为或领导过程的外部有效因素的总和。从其地位作用看,外部领导环境是同领导成败得失直接相关的外在条件,是领导主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综合性客观基础和客观条件。反过来,领导者的行为选择又会对外部领导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领导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领导活动的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 5.行政领导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

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 l.领导权力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 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3.充分授权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充分授权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柔性授权;其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 4.不充分授权也称之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5.制约授权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行政领导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 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 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 和领导的部分对象。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 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 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6、领导 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 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 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 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 理论。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 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1、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性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2、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客观条件。3、充分授权:也叫一般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在下达任务时,允许下属自己进行决策,并能进行创造性工作。可分为三种:一是柔性授权,二是模糊授权,三是惰性授权。4、不充分授权:也称为特定授权或刚性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对于下属的 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在这种形式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5、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 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6、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7、权力***:特指权力的蜕变。即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8、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讲,就是权力的限制与约束。具体说,就是享有制约权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与群体,运用民主、法制与新闻舆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所有人与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关系。1、领导体制: 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2、领导层次: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 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3、领导幅度: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 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4、直线式:是

《行政领导学》形考任务4

《行政领导学》各章综合练习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2、领导主体:是指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合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 3、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属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4、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和方法。 5、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6、领导权变理论:就是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得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7、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望。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8、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二、简答题(含辨析题) 1、领导的属性及其关系.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这关拟题活动的自然需要,是有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即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他们呢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3)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案例分析

领导环境与领导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 唐泊尔是人民快运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在1983 年达到巅峰境界,发展成为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一时成了美国航空业咄咄逼人的新星。 关于人民快运公司的取胜战略,泊尔有一整套严密的构思。泊尔关于公司的发展步骤的设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入航空业市场,从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他的想法是先从薄弱环节入手,以最底的代价杀入航空业;然后,在第一阶段完成后,公司将有选择地进入几条主要的国际及国内航线竞争;第三阶段,一切顺利的话,泊尔的公司将一天天扩大规模,一天天扩大市场,最终成为美国又一家全国性大航空公司。泊尔的行动计划是以低价竞争战略为依靠的。根据经验,泊尔相信“低价+低成本”的竞争手法会使人民快运公司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争取到主顾。 为了降低成本,使公司能在低价的情况下盈利,泊尔和他的一班人马煞费苦心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最终得出结论,只要公司能够做好这样几件事,低价战略就能发挥效用。首先:公司应当建立一个“轴一辐”式航线网络,使得公司只需经营一个主要的航空港,而在其他城市中,只需安置一些基本的地面设施。这样一来,公司的成本大大降低。在“轴心”的选择上,同样贯穿了降低成本的精神。纽瓦克机场的位置正在东北航线的必经之地,能满足公司第一阶段行动的要求,而机场的费用又相当低廉,人民快运公司可以承受。再则,泊尔还考虑到机场的北部终点站为公司独占后,旅客便不能再改乘其他公司的飞机,这无疑又保证了客源,这正是泊尔所希望的。 泊尔还决定取消不必要的空中服务,人民快运公司不再为乘客提供不必要的免费食品,顾客应为饮料、食品付钱。人民快运公司可以先使用旧飞机,这也会大大降低成本。泊尔认为让旅行社代售机票是一种浪费,人民快运公司没有必要把一大笔代售费用付给别人,他要求在飞机上售票,取消代理制。 泊尔还有十分有意义的一招即“堡垒战略。”具体说,也就是拒绝在航空公司间的标准协议书上签字。这样,人民快运公司就在签票、行李和其他各方面的服务中与其他公司不同,其他公司与泊尔的公司之间也就不能互换机票,乘客只能乖乖地乘坐人民快运公司的飞机了。 泊尔早就对工会深恶痛绝,他对工会的提高工资之类的要求头痛之至。人民快运公司要降低成本,也要在雇员的工资方面采取措施,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而实际上人民快运公司的劳动成本已压到了20%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低水平上)。泊尔的用人术基于他的哲学,他认为,对于雇员们来说,金钱的满足不如工作的顺心和地位的平等更重要。这听上去有悖常情,不过倒也并非无稽之谈,很合乎某些行为科学的理论。 但是泊尔的管理哲学却使他的人民快运公司逐渐暴露出一些内部矛盾。泊尔坚持在人民快运公司中实行水平式、参与式管理,让每个雇员都当“经理”,共同为公司奋斗;同时,泊尔一方面奉行其“工作满足胜过金钱报酬”的工作哲学,一方面为了防止工会的出现,在水平管理外还大搞“交叉使用”的用人之道,所有这些,构成了泊尔独特的管理方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特别是在公司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他的这一套的确发挥了积极的效用,而且,泊尔出众的才能和个性魅力也增强了这种管理的作用。因而,在公司发展初期,大家确如泊尔所期望的那样紧密团结、精诚合作。然而,依靠个人魅力的管理并非现代化管理,泊尔虽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却感觉到只靠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做法不再象以往那么有效了。他的管理的失策将会一天天暴露。 12月,人民快运公司召开会议,正式颁布数十项管理条例,其要旨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018年下半年《行政领导学》平时作业

1.第1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领导情境是行政领导环境的组成部分 B.行政领导环境是行政领导情境的组成部分 C.行政领导环境与行政领导情境基本等同 D.行政领导环境与行政领导情境完全不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A.1988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领导风格理论强调() A.领导行为 B.领导范围 C.领导情境 D.领导任务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下列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 A.决策者 B.决策信息 C.决策备选方案 D.决策前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结构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 A.领导者特性 B.组织特性 C.群体特性 D.领导活动特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行政领导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A.强制性方法和非强制性方法 B.说服教育方法和榜样示范方法 C.强制性方法和榜样示范方法 D.非强制性方法和说服教育方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 A.慎重实施 B.决策检查 C.方案修正 D.决策追踪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又称动态授权,是领导者在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授予不同的被领导者以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A.充分授权 B.不充分授权 C.制约授权 D.弹性授权

领导环境的概念

名词 1.领导环境的概念:所谓领导环境,指制约和影响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45 2.领导决策概述: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以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68 3.领导协调的概述:所谓领导协调,就是领导主体为了实现领导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85 4.领导艺术概述: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领导方法以提高领导效能的一种领导技能、技巧。144 5.领导心理概述:领导心理是领导者集体在长期进行组织管理以及与组织内外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思维、意识、品质等的总和。156 填空 1.按决策主体以及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分类,可把领导决策划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71 2.领导协调的类型(1)团体协调(2)个体协调(3)自我协调86 3.领导监督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117 4.领导艺术分类从领导艺术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划分可分为:总体性领导艺术局部性领导艺术专业性领导艺术149 简答 1领导原则有几种?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职权责利相结合原则、系统整体原则、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创造性原则18 2.领导用人的原则:(1)量才任用,扬长避短(2)信任授权,放手用人(3)提携新人,更新标准(4)监督检查,奖惩严明59 3.领导决策的特点:(1)主观性(2)战略性(3)选择性(4)创造性(5)群体性(6)过程性69 4.领导决策的基本原则:7个客观性原则信息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程序原则“外脑”原则74 5.领导激励的原则:5个利益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公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103 论述题 1.作为领导者个人素质要求有哪些?(一)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的灵魂,是素质中的最重要素质。(二)知识素质,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是行政领导者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行政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三)能力素质,包括了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具体要求需具备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和应变力。综合能力具体要求需具备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1.敢于决断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