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影响

宗法制影响
宗法制影响

宗法制与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文化史》中讲到:“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集成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①

再结合教科书②上的讲解,我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概念是以血缘为基础,有嫡庶系统,使用嫡长子继承制,亲疏严明,有严格的尊卑制度并且个人各司其职的法则。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已经完备,而宗法制对等级关系、尊卑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强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仅分析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

一、宗法制与当时社会

1、上层和贵族对嫡长子的重视。由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嫡长子很受贵族家庭的重视,这在电视剧中也很有体现,所以即使嫡长子是一个非常不贤明的人,也还是必须子承父业,而如果父亲将家业传给庶子,也会受到谴责。

2、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在任人唯亲不为贤的时代,民间的贤能人才很难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为社会、国家作贡献的积极性,同时使社会基层人民对贵族阶级因难以望其项背而产生的反感厌之情。

3、重男轻女、等级分明的观念。宗法制中强调了亲亲、尊尊的规则,嫡长子为大宗,庶子为小宗。在贵族家庭,若正室妻子诞下的是女儿,那么她在家庭的地位也当一落千丈,“母凭子贵”大概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所以庶子对待嫡长子也像是下属对待上级,等级尊卑关系相当分明,可见当时社会的情况并不像现在电视剧那样的嫡庶平起平坐、相亲相爱。

4、父家长制鲜明。宗法制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等,所以父亲为一家之长,理所当然在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享有最高地位,家族一切事务都要父亲点头才能做,父亲是一个家族的“皇帝”,他的话就是一言九鼎,不得有违,所以子辈与父辈也可以看成君臣关系。

①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册,第7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宗法制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而这种道德观念主要由三纲五常构成。三纲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关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而宗法又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的,一个人永远都摆脱不了“血缘”这一层人际关系。所以宗法制对伦理道德的规范有深远而不可忽视的影响。

6、尊祖敬宗观念。在古人心目中,祖先地位非常崇高,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用以存放祖先的灵位,同时也只有家族中地位最高的大宗才有祭祀祖先、山川的权利。尊祖敬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更深层次上维系了以宗族为中心的宗法制度。

7、门当户对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各类小说和电视剧都可以听到这个耳熟能详的词语:“门当户对”。在宗法制下,“士族编订‘百家谱’,不与‘杂类’通婚,士、庶界限严明,地位相差悬殊。”①在严明的等级制度下,恋爱并不那么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当时婚姻的主要依据。

8、重视血缘亲疏关系。与外国文化不同,比如说伯、舅、姑、姨等称呼,在英语中是没有明确的区分的,我们中国在家族人员的称呼上已经体现出了血缘的亲疏有别的观念,而根据这种区别,家族中人与人的关系亲疏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

宗法制中“立嫡以长不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门当户对”等观念在以后的朝代也影响深远。

二、宗法制与现代社会

1、“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深入人心。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不适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都不会强制规划孩子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某些大型企业的家庭中,高层还是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企业。另外,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和裙带关系也可以看做是宗法制中强调血缘关系的影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不断出现。当然,这不是什么好的影响,并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平等、求贤的原则,容易助长腐败,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形成了仇富心理。

2、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留有“后遗症”。虽然在这个强调男女平等的年代,大多数地区和家庭已经不在意性别的问题了,但是在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

依然存在。

3、“国”与“家”密不可分。宗法制使我们格外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有一种“重国而轻己”的精神,一切以集体为大,“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有一批仁人志士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行走多时。在当下,很多的海外华人华侨以及港澳台的同胞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忘建设家乡,纷纷回乡投资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发展与繁荣。

4、尊重传统、重视祖先。我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祭祀逝者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虽然现在社会已经取消了纪念祖先的祠堂,但是很多地方仍然保存着祭祀古时名人、先烈的祠庙。

5、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同样是宗法制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影响了现代人对家庭的理解,让我们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格外亲密与重视。同时,尊重老人,爱护幼小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

总之,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与伦理结合的结构体系。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及现代都具有双重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与人际关系网的形成都是不可或缺并且不可小视的。

编辑出版10级10101540110 朱紫钰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老师: 上课时间: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续到清代,可以说中国历史就是家天下的历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是一姓家族统治一个朝代。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为维护家天下奠定坚实基础,是阶级统治在社会中的一种完善。 2.封国制度不断 宗法直接导致了分封制(或封建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废分封,建立郡县。汉代却又采纳分封制。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仍然沿用了分封制,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究其原因,仍然是宗法关系严重存在造成的。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组织,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

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在封建社会,家族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宗族主要以家族方式体现,家族长盛不衰的依据有祠堂、家谱、族权。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族权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强大影响,是中国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主要标志。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个人的权利,家长却对他们有绝对的支配权力。族权有严格、固定的组织形式,它既与地方绅权结合,同时又与政权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地方政权的职能,成为与政权、神权、夫权比立而四的强劲的社会维系力量。历史上中国社会常常动荡不安,但以血缘关系纽带联系起来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家族却始终非常稳固,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在乱世,中国文化仍然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4.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

西周的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行族权与政权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提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近的制度。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必不可少的工具。 提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 4.王权与神权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制度。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特点:把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实行族权与政权结合。 4.影响:实现族权、政权,国与家的结合,保障各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提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来区别亲疏远近的制度。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必不可少的工具。 提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等级森严的序列。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 4.王权与神权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影响

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正 面影响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古代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影响 在中国古代,宗法制是为了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使社会各层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以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用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在宗法制制度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周王来说,宗法制使王的地位得到了政治组织与血缘组织双重的保障。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之后,完整意义的宗法制虽然遭到破坏,但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并对当代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第一,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古人重孝道,这其推行的宗法政治制度有关,孝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产物;后来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推崇父慈子孝。小孩必须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家庭中的成年人必须孝敬曾经养育自己的老一辈,一代依赖一代,一代孝敬一代。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如今依旧在保持着。孝敬,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也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在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要树立公民的孝敬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孝文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撤地设市十大感动人物之一,王家霞,被视为孝敬公婆

的楷模。而诸如此类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宗法制下的孝文化对现世世界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宗法制对当代人起着增强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于维护家族或是各个家庭的团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说宗法制已经淡出人们的观念,但它无形之中还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举例来说,现在不少村庄里都会有其不同姓氏的宗祠。人们所属祠堂有所不同,将亲疏远近划分开来,每年特定时期,各个祠堂的人都是先在各自姓氏祠堂里聚集,祭拜自己的先人,各祠堂祭拜完毕后,再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人一走进祠堂,一家人,一家亲的感情油然而生,过去的恩恩怨怨也随之焕然冰释。这种模式以家庭为主增强凝聚力,注重发展人际间的温情,充分展示了已经淡化的宗法制的魅力。 第三,宗法宗族思想观念对私企管理的影响甚远。宗法宗族思想观念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思想观念对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国营企业包括台湾家族企业以及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是合情合理的。 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自我中心和要求他人对这个中心的高度服从,尤其在私营企业的管理中影响深远。尽管在具体形式上,它很多时候表现出简单的垂直管理结构、独断专行和任人唯亲等缺点,但它的优点也是可圈可点的,如: 1.高效率的家族管理方式。家族管理方式包涵了一套引发人努力工作的信仰,一种对家庭无条件、无保留的奉献。这样易于形成一套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3题;共66分) 1.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 分封制的形成 B . 宗法制的影响 C . 个人素质的差异 D . 封建家长的喜好 2. (2分)春秋时期,周王向诸侯“求赙(财礼)”“求车”等现象说明() A . 宗法制得到加强 B . 分封制遭到破坏 C . 诸侯势力得以削弱 D . 诸侯展开争霸斗争 3. (2分)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先秦时期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个王朝②西周是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由周文王建立的 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①③④ 4. (2分)《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 A . 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 . 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 . 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 . 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 5. (2分) (2018高三上·防城港模拟) 自周成王起,形成“乡遂制度”,即“国”与“野”对应的制度。“国”指都城及其近郊,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国人”。“野”(或称“鄙”、“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 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谈一谈古代的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文化中所处地位之重要,及其根深蒂固,亦是世 界闻名的。中国老话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之说;在法制上,明认家为组织单位。中国所以至今被人目之为宗法社会者,亦即在此。 ——梁漱溟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 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梁启超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 依据血缘的亲疏远近而形成“贵贱有等、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等级制度,兼具政治和法律两重性。宗法制度虽在西周末年瓦解,但宗法传统、精神理念已广泛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积淀成为中国社会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使中国文化成为伦理型文化。本文在梳理宗法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宗法制的起源及发展 (一)宗法制的形成 宗法制的社会基础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家长制家庭和夫权制婚姻制度。 华夏先祖生活在土壤肥沃的中原一带,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基础。不像牧民和商人那样迁徙不定,农民往往祖祖辈辈定居在一个村落中,并

形成了“固土重迁”的心理传统。由于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世代繁衍,为了自助自卫,血缘关系便自然成为把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形成了宗族自治体。这种血缘宗族不仅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政治组织,形成一套严格规定了“辈分、嫡庶、长幼、主从”的等级秩序。由于财富大都由男子创造,于是夫权和父权得以确立。父亲在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对家族成员具有生杀予夺之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私有财产逐渐产生。父亲权力和财产,在他死后需要有人继承,于是逐渐形成一定的继承程序。父亲生前的权威在他死后仍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及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凡此种种,都为宗族制度的滋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从父系氏族社会对男性的尊崇及夫权、父权的确立,到形成以父权、 族权为特征的完备的宗法制度,还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部落联盟时期,“从尧到舜,从舜到禹”实行的是“禅让制”。然而,在禹死后却将天下传给其子启,这就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王位世袭使统治机构中的血缘关系得以保存,“家族”与“国家”结为一体。经商代对家族中“大示(大宗)、小示(小宗)”的区分,到西周,宗法制发展成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体系,并与分封制结合,形成“宗法等级网络和政治等级网络一体化”的国家组织。 (二)宗法制的发展 春秋时期,作为天下大宗的周天子式微,以下凌上,僭越礼制的现象 普遍发生,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开始瓦解。战国时期,郡县制、官僚制、

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其基本特点有: 1、行政制度的特点: 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如商代的"多尹"、"御事"等政务官,其具体分工还不清晰,看不出谁是主要长官。尤其司法部门,虽夏有大理或士,商周有司寇,但执行审判和刑罚的事务并不是全归这些部门管。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改变,逐步形成"官府各象其事",并且实行文武分职。 第二,政权系统和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从甲骨文中看到,几乎所有职官和参与政事的人物都冠以其族名。商为王宗室贵族和一些异姓贵族的"共政"。周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大小贵族自然就是政府各级官员,国家机构无异是宗族的扩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关系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宗法对君主的约束力也不断被削弱。 第三,"臣仆用事"。在甲骨文中常见的"小臣",本身属于为王家服役的人员,却经常受王委派,分管某一项政务,逐步演变成为国家行政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西周时期有外廷政务官(负责军事、行政、司法等)、内廷事务官(主要是近侍,权限日渐扩大)。春秋以后的官僚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僚是以国王的巨仆身份参与治理,对国王负责。 第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2、其他方面的特点: 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度;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西周监察职能的官员开始出现;此外,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如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雏形和萌芽,它为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人的义务: 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 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 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 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 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宗法制影响

宗法制与中国社会 《中国古代文化史》中讲到:“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集成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① 再结合教科书②上的讲解,我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概念是以血缘为基础,有嫡庶系统,使用嫡长子继承制,亲疏严明,有严格的尊卑制度并且个人各司其职的法则。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已经完备,而宗法制对等级关系、尊卑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强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仅分析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 一、宗法制与当时社会 1、上层和贵族对嫡长子的重视。由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嫡长子很受贵族家庭的重视,这在电视剧中也很有体现,所以即使嫡长子是一个非常不贤明的人,也还是必须子承父业,而如果父亲将家业传给庶子,也会受到谴责。 2、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在任人唯亲不为贤的时代,民间的贤能人才很难跻身于上流社会,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们为社会、国家作贡献的积极性,同时使社会基层人民对贵族阶级因难以望其项背而产生的反感厌之情。 3、重男轻女、等级分明的观念。宗法制中强调了亲亲、尊尊的规则,嫡长子为大宗,庶子为小宗。在贵族家庭,若正室妻子诞下的是女儿,那么她在家庭的地位也当一落千丈,“母凭子贵”大概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所以庶子对待嫡长子也像是下属对待上级,等级尊卑关系相当分明,可见当时社会的情况并不像现在电视剧那样的嫡庶平起平坐、相亲相爱。 4、父家长制鲜明。宗法制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等,所以父亲为一家之长,理所当然在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享有最高地位,家族一切事务都要父亲点头才能做,父亲是一个家族的“皇帝”,他的话就是一言九鼎,不得有违,所以子辈与父辈也可以看成君臣关系。 ①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册,第7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高考复习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略讲)(一)国家的出现 1、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氏族:按血缘关系结成的集团 部落:若干氏族组成部落 2、出现的时间:5000年前 3、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二)早期政治领袖——“王”的出现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早期的政治领袖兼有军事首长的身份(三)城的出现1、军事防御功能和权力、地位象征 2、反映阶级对立尖锐化 (四)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反映社会权力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集合 (五)社会不平等现象 1、贫富分化的出现 贫富分化与产品积累、交换扩大有直接关系 2、政治压迫的加重

(六)“帝”的传说——神话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段材料: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叫一个学生翻译]。从这段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远古社会(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有着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正所谓“大同之世”】 老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是却不给伯益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个大禹吗? 学生:(回答) 老师: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继承父亲的位置。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部落,最后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朝的建立、禅让制的废除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大事件,它标志着氏族公社制的瓦解,从“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大同”社会进入“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也就是阶级社会] 】 夏朝建立后,原来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的继承不再是“选贤为能”而是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被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只有王室家族的人才有王位的继承权,不管这个继承者是否有德、有能;而非王室成员,不管是否有能力,是否受人爱戴,也不能继承王位。原始社会的“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商代政治的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何王权紧密结合 三、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时间始于周武王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那么,何谓“分封制”呢?封:“圭”指“分茅裂土”。指分封时给诸侯一块土地加一把茅草,表示这块土地上的所有都

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 高一(8)班可以小组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而宗法制对于当时以及现在有何影响呢? 首先,宗法制对于当时影响总共有三。一是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二是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三是直接影响到分封制,并成为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的基础。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矛盾。这一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西周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分封抽使国内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被分成无数大小的禄田。由于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于是,中国人的姓氏遍地开花,骤然增多——这就是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产生的根本影响。 其次,是宗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随之而来的“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另外,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中国人固有的文化范式就是注重伦理。一切以伦理纲常来衡量人的品格。违背伦理的认为社会所不齿,“乱伦”则更是对古人灵魂深处信仰的挑衅。自古以来,中国人乱伦现象较少的被文学艺术领域涉及。相对于伦理价值缺失的注重法律来制约人民言行的西方人,中国人的伦理性思维模式是值得推崇的。 宗法制促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这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为后人敬仰的忠孝英雄。战国时期的屈原,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明代抵御瓦刺的将领于谦...... 由此看来,宗法制对于当时和现在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深入地研究和学习宗法制,并了解其好处与缺陷是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影响

古代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影响 在中国古代,宗法制是为了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使社会各层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以自然血缘关系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用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在宗法制制度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对于周王来说,宗法制使王的地位得到了政治组织与血缘组织双重的保障。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之后,完整意义的宗法制虽然遭到破坏,但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并对当代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第一,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古人重孝道,这其推行的宗法政治制度有关,孝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产物;后来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推崇父慈子孝。小孩必须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家庭中的成年人必须孝敬曾经养育自己的老一辈,一代依赖一代,一代孝敬一代。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如今依旧在保持着。 孝敬,是传统孝道文化的根本,也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础。在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要树立公民的孝敬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孝文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撤地设市十大感动人物之一,王家霞,被视为孝敬公婆的楷模。而诸如此类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宗法制下的孝文化对现世世界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宗法制对当代人起着增强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于维护家族或是各个家庭的团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说宗法制已经淡出人们的观念,但它无形之中还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举例来说,现在不少村庄里都会有其不同姓氏的宗祠。人们所属祠堂有所不同,将亲疏远近划分开来,每年特定时期,各个祠堂的人都是先在各自姓氏祠堂里聚集,祭拜自己的先人,各祠堂祭拜完毕后,再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人一走进祠堂,一家人,一家亲的感情油然而生,过去的恩恩怨怨也随之焕然冰释。这种模式以家庭为主增强凝聚力,注重发展人际间的温情,充分展示了已经淡化的宗法制的魅力。第三,宗法宗族思想观念对私企管理的影响甚远。宗法宗族思想观念在历史上对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思想观念对现在中国的私营企业、国营企业包括台湾家族企业以及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是合情合理的。 宗法宗族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自我中心和要求他人对这个中心的高度服从,尤其在私营企业的管理中影响深远。尽管在具体形式上,它很多时候表现出简单的垂直管理结构、独断专行和任人唯亲等缺点,但它的优点也是可圈可点的,如: 1.高效率的家族管理方式。家族管理方式包涵了一套引发人努力工作的信仰,一种对家庭无条件、无保留的奉献。这样易于形成一套良好的工作环境,增进生产力。因此,在采用合理的管理规则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效率。 2.血缘关系是家族管理的组织结构的力量源泉,是充分运用组织

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0-02-13 作者简介:姚伟钧(1953—),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与文献研究。 第41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5月 Vol.41 No.3Jour na l of Centr al China Norm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2002 宗法制度的兴亡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宗法制度虽然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但它的影响在中国却一直延续了二千多年。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揭示出宗法制的残余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不同层面,并积淀成为一种支配中国社会、调整人际关系、规范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和文化精神,进而导致中国文化成为伦理类型的文化。 关键词:宗法制度;中国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D 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2002)03-0087-06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除受特定的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的制约外,社会组织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古希腊社会是由“城邦”组成的,市民在城邦里没有特殊的地位,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血缘关系比较淡薄。然而,中国社会却是由家族和家庭构成的,中国社会有比较完备的以宗法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和家庭结构,而中国古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就在于其血缘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国的特产,它给中国文化打上了极为鲜明的烙印。 一、宗法制度的滋生与萌芽 中国古代家庭制度和家庭组织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种种变异,但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家长 制家庭和夫权制婚姻制度则一直是中国宗法制社会的基础,它成为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极其稳定的因素并延续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有“家”与“族”与“宗”的区别。所谓家,指夫妇共同生活所组成的人群最小单位。所谓“族”,即放大了的家庭,“族者凑也,聚也。谓恩受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 合而为亲。”[1](卷3下) “家”与“族”的关系实质上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所建构起来的。在“家”与“族”之 外,还有所谓“宗”。《白虎通义》说:“宗者,尊也,为 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从这条材料看来,“宗” 是同族之主,是同姓之内的祖先的代表,因其有功或有德于同姓,后代的人就尊其为“祖”或“宗”。 “族”是总称凡与血统有关的人,其中所强调的是亲疏关系,所谓宗族就是共同祖先界定出来的父系群体,其中“宗”是同族中尊一人为主,其余的人则服从他。这种区别主从关系的“宗”,世代相传,有一定法则,这就是所谓的“宗法”,而宗法制度也是宗族的重要表现形式。 宗法制度为什么在国外没有出现,而在中国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呢?这有其深刻的历史与地理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我们的先祖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那里的土壤很适宜农业耕作,因而中国成为农业文明发育很早的国家。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 商业航海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农民不像牧民和商人那样迁徙不定,而往往是祖祖辈辈定居在一个村落中,因而华夏民族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固土重迁的心理。除非严重的灾荒或战乱,他们是绝计不愿离乡 背井,远走他乡的。即便为了躲避一时灾祸而出走 的农民,只要条件可能,又总是迫不及待回到故土。由于一个宗族长期生息在一个地区,世代繁衍,为了自助自卫,血缘关系的纽带很自然地便把他们联结起来,形成为一种宗族自治体。这种血缘宗族不仅仅是体现一种社会关系,而首先是一种政治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详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详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指出农耕经济的出现对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国最早进入早期国家这一历史阶段的地区,并点名了早期文明阶段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促进生产的发展,随即发生贫富分化以及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接下来教材从夏商政治形式、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三个方面概述了早期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开始涉及政治史专题知识。由于目前的初中教育,对古代史的弱化,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朝代的先后顺序等知识上欠缺,而且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等。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及阅读能力。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①夏商的王位世袭制、行政管理制度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③西周宗法制的内容 2.理解:①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对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③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3.运用: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 响 (二)过程与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讲述,联系实际,使深奥的语言变得浅显易懂。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材料的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

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于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懂得中国古人政治智慧。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新课讲解: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必修一的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一的内容是政治史,那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政治呢?同学们有些什么见解,可以起来回答一下。(学生回答) (老师讲解)孙中山先生说:政治史管理众人之事,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文明史社会进步的产物,主要包括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 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向衰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古代史的时间段限,中国古代史始于170 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有哪些突出特征呢?(学生回答) 对,有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西周宗法制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宗法制从诞生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敬仰名门大姓,标榜同姓同宗,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时至今日,宗法制

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宗教法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宗教的教义原则发展成为一种法律宗教法在欧洲影响比较深如一夫一妻就是宗教对法律的深刻影响 西周宗法制的渊源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如弟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正是这位辛使殷商走向灭亡。这说明殷商末期,嫡长继承制已经确立。 据黄河流域周原(今陕西岐山)生活的周部落,在古公亶父时,嫡长继承制还没完全确立。古公少子季历继承了王位,而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奔长江三角洲,后来建立了吴国。季历传位于长子姬昌,姬昌又传位于长子姬发。姬发灭商后,大力推行嫡长继承制。自此宗法制度被作为立国的原则世世代代延续了下来。 根据宗法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不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这就使弟统于兄,小宗统于大宗。庶子

古代的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古代的宗法制对xx社会的影响 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法制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中包括嫡子之制,庙数之制和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国传统社会,它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形成奴隶制度、封建社会之家国一体的局面。而且作为一种制度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各个领域。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宗法制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这使得朝代的更迭就是家天下的延续。从西周时期姬姓家族的统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法制一直延续者,并对王朝统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宗法制对于帝王心理的影响很大,皇帝在制定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决策,都会充分考虑到宗法制的因素。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就是一个朝代。 第二,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具体的体现就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但许多姓氏的家族却依然在发展。到了汉代,由于长时间的安定环境形成的一些地主势力。这些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们不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利,而且广占良田。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家族制度却有着进一步的发展,江南有着名声显赫的大姓,同时也出现了豪门和寒门的区别。家族制度甚至延续到了清代也没有消亡的迹象。 第三,宗法制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影响的现象,就是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家国同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从宗法制的产生来看,阶级产生以前,人们走着大体相同的路线,原始群居以后,氏族发展为部落。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出现重大差异。 第四,宗法制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国外民族没有的。也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年) 中华文明的勃兴、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 1.政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特征。 2.经济: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以石器、刀耕火种为主要耕作方式;工商食官制度,实行手工业官营。 3.文化:中华文明的兴起。 考点整合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 考点整合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 3、文化: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封建社会主流思想逐渐形成。 考点整合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朝时期(220~589年)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考点整合 五、隋唐时期(581~907年) 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重点摘要: (1)宗法制的含义 (2)宗法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 (3)宗法制对王朝和人民的思想影响 (4)总结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宗法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宗法结构不仅是历代帝制王朝正统法律理论的学说,也是帝制王朝法律运行的实践。宗法制度与观念同样渗透在全部社会结构中,是社会结构的主导精神。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一把钥匙。许多我们一直感到难以说清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往往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关键字 宗法制家族社会结构朝代 正文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史,除了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外。社会政治结构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其中包括嫡子之制、庙数之制、分封制度2.专制主义严密。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宗法制的含义。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1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父家长支配着家庭成员。父家长去世后,其权力和财产需有人继承,这就要求有一个继承程序。于是,宗法家族制度应运而生。此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一般由各部落首领协商推选产生,历史上称为“禅让”,如传说中的尧传舜,舜传禹。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制形式。但到了夏禹死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此后,王位世袭成为制度,或弟继兄位,或子继父位,达4000年之久,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宗法家族制度也因此更加根深蒂固。那么宗法制包括哪些内容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 其次,我们来明确一下宗法制的特征。宗法制度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国传统社会, 它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 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之家国一体的“家天下”局面,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乃至观念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形成颇具东方特色的以家族为中心、以明等级为目的的伦理文化观念。具体表现为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名副其实的家天下、血缘关系观念严重、宗法伦理道德深入人心。 再次让我们来具体了解经过了数千年文明的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了那些影响呢? 1.宗法制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使得朝代的更迭就是家天下的延续。从西周 时期姬姓家族的统治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法制一直延续着,并对王朝统 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宗法制的影响下,虽然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公1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