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

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

【活动要求】

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4.发展幼儿平衡协调能力。

5.让幼儿尝试着进行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来搭积木。

【活动准备】

每人两块大积木(形状各一)、音乐磁带、录音机、花若干盆放于场地一边,小红旗2面、水桶8个、盛满水的大盆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边听音乐边分散玩积木。

师:我们每人都有两块大积木,大积木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幼儿尝试练习)

二、基本部分

1.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单脚站立在积木上,间隔跳,几个小朋友合作将积木拼起来走、跳等)

2.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

3.传送大积木。

幼儿把大积木放在场地中间,并排成“十”字形四路纵队。

听老师口令“开始”,排头幼儿将大积木传给身后的幼儿,一个传一个,看哪个小组传得快。

4.游戏“给花浇水”。

场地布置:

OOOOO|小|小

OOOOO||

OOOOO|河|花

OOOOO||

师:(1)前面有一条河,小朋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过河?

(幼:用大积木搭座桥)

(2)请四组幼儿搭四座小桥,比一比哪一组的桥搭得好。

(幼:积木间隔着摆放)

(3)请小朋友试着过小桥。

(幼儿尝试练习)

(4)小朋友过桥的时候身体向前不要摇晃,脚踩稳在积木上走,也可以手臂伸向两侧保持身体平衡。

(5)交待玩法:今天我们要给河对岸的小花浇水,第一个幼儿用空桶在盆里舀水,然后一手拎一个桶过小桥,跑到花面前给花浇水,再拎空桶回来,把桶传给第二个幼儿,再以此类推。

(游戏玩2次,给获胜方一面小红旗)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游戏情况,表扬动作正确、拎着水桶顺利过河的幼儿。

2.放松活动:放“划船歌”的录音,幼儿把大积木当成小船,坐在“船”上边唱边表演划船动作,活动结束。

小百科: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结合课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再朗读中体会课文地含义。

学生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强烈,活泼好动善于表演,普遍对生活中的事感兴趣,和生活中的人、事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课后读说中的景物,在生活实际中,只要引导得当,容易唤起学生兴趣。

设计理念

力求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题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景,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看中说、说中创、读中想,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学生喜欢看图画形式为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角色朗读课文──用语气助词呢、啊练习说话──课后读、说为主线,贯穿全课,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初次见面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

生:想。

师:不过,要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必须闯关才能和他见面,听说一(3)班的同学们可聪明了,这儿有一些比较难的词,看谁最聪明,认识的字最多!

师:而且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分别出示色彩鲜艳的梅花,花瓣上分别写着:都是房间这些搭积木平平。花叶上写着:很美往下没有好啊。花茎上写着:还有一间呢?)。

生:我们房间真漂亮。

生:我会搭积木。

生:这朵花很美。

生:今天的天气真的好啊!

师生:好,同学们的这一关闯的可好了!我们就来见见好朋友吧!

(出示课件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平平,我可会搭积木了,你们想和我比一比吗?)

生:想。

(利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

师:平平喜欢用积木搭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3课《平平搭积木》。

板书:(生齐读课题)哪位同学会写这些字呢?(生摇摇头)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师指导写第一个平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会写了吗?(生:会写了)好,你们就来写第二个平字好吗?(生书空并说笔画名称)。后面的字请同学们认真看,看看你们还认识哪几个字。(师写生答)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识字方法,这样识字可快了,看搭积木的积左边是什么字(盖住右边的只)谁认识?

生:禾苗的禾

师:再看右边是什么字?(盖住左边的禾)

生:一只、两只的只。

师:真好!两个认识的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字,同学们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去识字,一定会认得很多很多的字,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一关,我们就进行下一轮的比赛吧!

过渡:现在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

二、朗读活动,理解课文

过渡:平平用积木搭了些什么?我们快快到书中找一找吧,看谁找的最快。

(一)初读课文(生翻书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生:搭房子。

生:平平用积木搭房子(师表扬生说了完整的话)。

师:平平用积木搭了几间房子?

生:四间。

师:谁来读一下这两句话?(生举手读)

平平搭这么多的房子会给谁住呢,奶奶呀最关心这个问题了,谁来读读奶奶说的话!(请生读)

师:因为奶奶特别想知道平平搭的这些房子给谁住,同学们一定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请生读,对读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师:老师做奶奶读给大家听听,听教师读好吗?(师读的声音声情并茂)

全班同学照着老师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同学样读得真好!(师由衷的赞扬)师:我们再来听听电视中奶奶是怎么问平平的(出示课件2)(声音同时出现,激发兴趣)。

师:照着奶奶的样子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学生进步奶大)

过渡:些房子给谁住呢?平平把答案都藏在课文里,我们帮平平找一找吧!

生: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

师:你真聪明,一下子就帮平平找出了答案,老师把这朵漂亮的大红花奖给你!

过渡:平平搭了这么多漂亮的房子高兴吗?

生:高兴。

师:平平又自豪又高兴,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平平说的话呢?

生:自豪的语气。

生:高兴的语气(你们俩说得真好)。

好,我们就按他们俩说的语气来读一读(请生读)。

师:你们读的真不错。平平是不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呢?我们来听听电视中的平平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可是,还有一间房子给谁住呢?

生: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生:穷人。

生: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住的是破房子。

生:给自己住,我们家还没有楼房。

生:给教师住(老师真高兴能住上你搭的房子,教师谢谢你)。

生:给灾区的人住。

师:是的,前不久,山丹和民乐的交界处刚刚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地震,许多房屋都倒塌了,那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没有地方住,这么冷的天,可让他们怎么过冬啊?同学们替他们想想办法吧!

生:让解放军叔叔给他们盖房子。

生:给他们捐些棉衣。

生:给他们捐钱。

生:让他们到我的家里来住。

师:你们真是一些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真喜欢你们,平平听到地震的消息,心里可着急了,他是怎么想的。看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三、游戏活动,动手操作

师:平平准备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你们想不想动手搭几间房子呢?

生:想。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搭房子的材料,不过看谁爱动脑筋。遵守纪律,不吵不闹老师才让他上黑板搭房子。

其它同学快快拿出自己的材料盖房子吧!活动活动你们全身。(合作搭积木,放松学生同时动手操作)

师:这四位同学搭出的房子多漂亮啊!平平也和同学们一样,心里想着别人,他也是一个既懂事,又聪明,关心别人的好孩子。(师边说边完成板书:关心别人)

四、拓展活动,口语训练

过渡:刚才同学们和平平比赛搭房子,你们比平平搭的还好,他呀还想和你们比一比谁读的好,同学们请听。

师:我相信同学们读的比平平还好,谁来读?

师:还有一关,平平很想闯过去,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闯呢?

生:想。

生:很红很红的苹果。

生:很绿很绿的树。

生:很蓝很蓝的天。

生:很漂亮很漂亮的房子。

生:很美很美的花。

生:很长很长的路。

师:你们的眼睛多亮,小嘴多巧,说的多好啊!老师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师:你们在这间教室里还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很多的老师。

生:很多很多的人。

生:很白很白的墙。

生:很大很大的字。

生:很亮很亮的灯。

生:很好看很好看的电视。

生:很美很美的花。

今天,同学们闯的关比平平还多,搭的房子比平平还漂亮,表现非常好,那老师就把这朵漂亮的花奖给一(1)班的同学吧!

五、实践活动,巩固提高

师:最后,老师还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用不同的色彩画一些漂亮的、不同形状的房子,看谁画的最好,拿出你们的彩笔,开始画吧!

师:这位同学画的房子多美啊!(边说边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品,其它同学看后仍在津津有味地画着)

师:好,时间过的真快,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和平平说再见吧!

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说:平平,再见!

师:好了,该休息了,谢谢小朋友们,下课。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三」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1

3+2=513+2=15

教学反思: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会观察图片,并能用简单的词汇讲述图片的内容。

2、会说礼貌用语:“谢谢”、“别客气”、“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3、知道与小朋友游戏时也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地玩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一册P24

2、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打开图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图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会说些什么?(启发幼儿讲清他们在借积木时的对话并练习礼貌用语)

2、幼儿在老师的指示下讲述图片的内容。

(1)讲述内容:红红和东东在搭积木,东东搭房子,红红在搭桥。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就对东东说:“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2):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缺少玩具了要和小朋友商量,不争抢,友好游戏才会很快乐。

3、为图片起名字。

提问:图片说了红红和东东在玩什么?那我们可以给这张图片起个什么名字呢?

4、情景练习。

每组放少量的玩具,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有机会与同伴商量交往,练习使用商量的语言及礼貌用语。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积木的基本概念及构造方式; 2.掌握通过搭积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数和认识基本形状的能力; 3.体验集体合作与个人思考、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数字积木和形状积木; 2.彩色卡纸、胶水、剪刀等; 3.PPT教学讲义及讲师课件; 4.视频资源和音乐资源。 教学流程 引入环节 1.老师展示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要求学生自己想象并说出每一块积木应该如何合理的搭建; 2.老师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用积木,听听学生们最喜欢玩的搭建方式和效果。 教学重点 1.数字积木的使用方法; 2.形状积木的分类; 3.积木搭建增强计数和空间想象的技能。 教学内容 一、数字积木的使用方法 1.老师用教学投影或手绘板书展示数字积木,内容页中显示某个数字几个字,在搭积木时可以拼凑成对应的形状和数量; 2.老师翻译成口语,引导学生反复大声说出这个数字,并开始搭建对应的形状; 3.老师播放视频资源,展示不同数字积木拼装后的形状,引导学生选择其中1-2个进行练习。 二、形状积木的分类 1.老师用电子板书或人造板书来展示不同的积木形状:立方体、长方体、三角棱锥形、正方体、五棱柱等;

2.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颜色和大小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并分成 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 三、积木搭建增强计数和空间想象技能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和胶水,进行组合,搭建出自己心目中 的图案或者纯凭想象进行搭建,并简单记录自己所用的积木数量。 2.导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搭建的图案拍照并上传至讲师PPT,大家轮流分 享自己的作品,老师根据所用积木数量进行简单统计。 课程总结 最后获得票数最多的同学,将获得小小鼓励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孩子们 在开心的氛围下,提升他们的组合想象和能力,培养一个丰富多彩的未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更全面地体验到集体合作、个人思考与创造的乐趣。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 书设计 新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教案及板书设计「篇一」 【活动要求】 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4.发展幼儿平衡协调能力。 5.让幼儿尝试着进行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来搭积木。 【活动准备】 每人两块大积木(形状各一)、音乐磁带、录音机、花若干盆放于场地一边,小红旗2面、水桶8个、盛满水的大盆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边听音乐边分散玩积木。 师:我们每人都有两块大积木,大积木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幼儿尝试练习) 二、基本部分 1.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单脚站立在积木上,间隔跳,几个小朋友合作将积木拼起来走、跳等) 2.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

3.传送大积木。 幼儿把大积木放在场地中间,并排成“十”字形四路纵队。 听老师口令“开始”,排头幼儿将大积木传给身后的幼儿,一个传一个,看哪个小组传得快。 4.游戏“给花浇水”。 场地布置: OOOOO|小|小 OOOOO|| OOOOO|河|花 OOOOO|| 师:(1)前面有一条河,小朋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过河? (幼:用大积木搭座桥) (2)请四组幼儿搭四座小桥,比一比哪一组的桥搭得好。 (幼:积木间隔着摆放) (3)请小朋友试着过小桥。 (幼儿尝试练习) (4)小朋友过桥的时候身体向前不要摇晃,脚踩稳在积木上走,也可以手臂伸向两侧保持身体平衡。 (5)交待玩法:今天我们要给河对岸的小花浇水,第一个幼儿用空桶在盆里舀水,然后一手拎一个桶过小桥,跑到花面前给花浇水,再拎空桶回来,把桶传给第二个幼儿,再以此类推。 (游戏玩2次,给获胜方一面小红旗)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游戏情况,表扬动作正确、拎着水桶顺利过河的幼儿。 2.放松活动:放“划船歌”的录音,幼儿把大积木当成小船,坐在“船”上边唱边表演划船动作,活动结束。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主题:搭积木 年级水平:一年级 主授人:数学教师 时长:45分钟 目标: -学生们能够识别和辨认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 -学生们能够通过搭积木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概念 -学生们能够通过搭积木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分类 材料: -多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 -包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老师展示一些常见的积木,告诉学生们搭积木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老师问学生是否有过搭积木的经验,并给他们一些时间互相交流。 探索(15分钟): 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并告诉他们可以自由地搭建。

2.学生们被鼓励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搭建不同的模型。 3.老师观察学生的过程,并引导他们讨论他们使用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 总结(10分钟): 1.在学生们完成搭建后,老师组织学生们一起展示他们的作品。 2.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指导问题,让他们一起思考他们搭建的模型中有多少个积木?有哪些形状和颜色?哪个模型最高?哪个模型最短? 3.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他们的发现,引导他们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概念。 延伸(15分钟): 1.老师分发卡片给学生们,并要求他们根据积木的颜色和形状分类。 2.学生们根据卡片上的指令,将相应的积木放在正确的分类中。 3.老师收集学生的分类结果,并根据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束(5分钟): 1.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短的回顾。 2.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中,如识别形状和颜色,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数和分类。 3.老师感谢学生的参与,并鼓励他们不断发展他们的数学技能。 评估: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 教师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案一定要具有实用性。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克服情势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重视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会,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控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视察问题和发觉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视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聆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聆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换,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现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视察,发觉、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顺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现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顺序和大小。 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学习 (一)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出示图片: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

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3.锻炼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5.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环节 热身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运动,放松身体,备课教室环境整洁,环境气氛“活跃热烈”。 导入 1.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积木,提示他们对推 理、创造与探究的兴趣,并让他们认识不同的积木,并尽可能列出设计图案。 2.创造一个情境,例如在一座海港或大桥旁,让学生 从自然或建筑环境中观察到某些积木形状,然后以这些积木创造城市景观或其他艺术创作。 学习 1.让学生集体讨论如何把几块积木组成一个单位的形 状,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教师提供几个不同大

小的积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情况下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2.让学生在组成图案过程中学会细心观察、细心分析,并且培养合作精神。最终形成结构完美、比例适合的作品,达到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观察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3.在完成搭积木的图案之后,让学生观察图案的几何 形状,发现它们的特征和属性。例如,在组成长方形的积 木中,有四条直边和四个直角。在组成正方形的积木中, 有四条等长直边和四个右角。在组成三角形的积木中,有 三条边和三个角,等等。 拓展 1.让学生继续观察各种几何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等等。借助线条、纸板,让学生学习如何画 各种几何图案,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属性。 2.让学生将图案按自己的想象随机排列,形成新的积 木图案。同班同学互相比照、比赛,发现相似点,欣赏不 同之处,从而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认识。 3.在学生完成搭积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更多的 数字计算知识和推理能力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让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引导学生思考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化。 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加深教学难度,提高认 识水平,着重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考虑方式。 2.通过本教案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激发了他们对几何和艺术的深 思和意识。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 《搭积木》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常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摆一摆、搭一搭、推一推等实践活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受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积极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 生:我以前玩过搭积木,并且很喜欢玩积木。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朋友”和同学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在黑板上张贴一个)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搭积木”。(板书:搭积木) 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求新知。 (一)摆一摆。 师:现在每个桌子上都有许多漂亮的积木,下面由老师提要求,同桌合作来摆,看哪组同桌配合得最默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互相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学生按老师要求拿出一个长方体,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师:再拿出一个圆柱放在桌子上。谁能说一说你把圆柱放在了长方体的哪一边? 生1:圆柱放在长方体的右面。 生2:圆柱放在长方体的上面。 ...... 师:圆柱只要放在桌子上,它可以放在长方体的任意的位置。我们继续摆立体图形,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在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正方体,互相看一看,放的对吗? (学生按要求各自摆出正方体,互相检测摆放的准确性) 师:在圆柱上面放一个球。 (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方法,若出现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并关注学生同桌合作的情况)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球上面放一个正方体,能行吗?试一试! (学生实际操作) 设计意图: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此环节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玩,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2、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珠、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但是淘气和笑笑说了,只喜欢和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玩,有信心吗? 1、口算: 6+4= 5+3= 9-9= 8+2=

8-4= 5+5= 2+7= 3+7= 2、填空: (1)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 (2)18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淘气和笑笑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搭积木”我们来看 看笑笑搭的积木。大家来看,笑笑搭了多少块?你是如 何知道的?(又加上2块)那你能用“先……又…….”完整地说一说笑笑搭积木的过程吗?(先搭了13块,又加上2块)这就是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你看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几块积木?) 1、学生回答 2、动手操作验证(用你的学具珠子代替积木学着笑笑摆一摆,先摆13个,左边摆10个,右边摆3个,又在 3个上面加2个,一共是15个) 3、用算式来表示:13+2=15或2+同学们和笑笑玩得很开心,但是淘气可急坏了,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淘气是怎么摆的吧。(出示大屏幕) 1、说一说淘气的摆法(左边10块,右边8块) 2、出示拿走2块,用“先……又……”完整地说说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摆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精品教案

搭积木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系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明确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每人一个、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 (二)填一填 (三)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你能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出来吗? 今天,我们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搭积木情境图(说一说:) 1.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板书:13+2=15) 2.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方法,(数小棒、计数器、画石头等)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归纳:(板书:3+2=5 10+5=15) 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不变 (二)出示搭积木情境图:(说一说) 1.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还剩下多少块积木? (板书:18-2=16) 2.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方法,(数小棒、计数器、画石头等)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3.归纳(板书:8-2=6 10+6=16) 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三、练一练 (一)解决下面的问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哪种方法算起来又快又准确(同桌讨论) 3.指名让学生板演 (二)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同桌交流讨论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总结;按一定的顺序接着数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78页第4题 附:板书 20以内数的加减法 13+2=15 18-2=16 3+2=5 8-2=6 10+5=15 10+6=16 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年级上册《搭积木》教学教案

《搭积木》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搭积木活动,理解简单的加减法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20块积木、一个计数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 情境一:笑笑在游戏中发现了数学问题。她先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你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吗? 核心问题:13块积木,再放2块,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思考探讨、交流想法。 (1)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表示一个十,右边再摆3块积木,表示三个一,这就是13了。在右边再放两块积木,就是15块积木了。 注意:最后两块积木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呢? (2)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计数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拨三颗珠子,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13。13加2,再在个位上拨两颗珠子,就是15。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再拨2颗珠子呢? (3)知识迁移 因为3+2=5,13比3多10,所以13+2就等于15。 2.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情境二:笑笑搭了18块积木,淘气拿走了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核心问题:18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多少块积木呢? 学生动手搭一搭、拨一拨、算一算。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交流想法。 原来有18块积木,拿走了两块,应该用减法计算。 (1)用计数器拨一拨 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8颗珠子,表示18。拿走两块积木,就从个位的8颗珠子里面拨去2颗。 注意:应该在哪一位上拨去2颗珠子呢? (2)用积木搭一搭 先摆10块积木,再摆8块,这是18块,拿走2块,就从这8块里面拿走2块,8-2=6,剩下6块,再加上这10块,10+6=16,所以18-2=16。 追问:应该从哪里拿走2块积木呢? (3)知识迁移 因为知道8-2=6,所以18-2=16。 二、知识迁移、小结提升。 1.出示毛毛虫数尺,引导学生看懂数尺表示的意思: (1)从左边开始,顺着数:11、12、13、14、15,每次都多1。

《搭积木》教案

《搭积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教学内容: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1 3+2=513+2=15

部编一年级数学上《搭积木》芮小莫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师大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探索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口算和填空题,快速帮学生回忆之前学习内容 同学们真棒,所以淘气和笑笑又来和大家做游戏啦,我们来看 看今天做的什么游戏。 二、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搭积木。(板书课题) 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课件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可以用先~再~说一说) 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13块,再放2块 ②提出数学问题:现再有多少块? ③你能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 13+2=?(板书) 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借助计数器帮学生理解。 (3)试一试:13+5 15+4 并总结方法 3.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 1 )看笑笑是怎样摆积木? ①说说图的意思?问: 剩下多少块积木 (原来有多少块积木,你怎样知道是18块?可淘气拿走了2块) ②独立列出算式 ③学生汇报,你能不能说说你计算的过程? 18—2=16(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

(2)借助计数器理解 (3)试一试:19-7 16-4 并总结方法 二、我是小法官 1.出示3道判断题 2.出示矛盾情景动画,加强学生对减10和减1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1题 (1)动手写一写 (2)学生汇报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一练2题 3.完成练一练3题 4.比赛完成练一练第4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 搭积木教案含反思

第17课时乘车(1)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和第46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知道它们的运算顺序。 2.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提高加减法的计算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并会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2.连减。 (1)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二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车上有8人,在七里庄车站时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3)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4)同桌讨论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指名一生板演,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8-1-4=3或8-4-1=3 (5)教师说明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6)小练习: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8-1-4=3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它们的差减去第三个数。3.加减混合。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问题三的情境图。 (2)问: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 (3)生:车上有9人,在九棵树站时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4)问: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 (5)学生列式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 解法一:9-5+1=5 解法二:9+1-5=5 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加法和减法)教师指出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运算。 (6)小练习:请你列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式子给同桌计算。 小结: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先算前两个数,再用所得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看图列出算式计算,再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看图编故事,提出一个连减问题,再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五、拓展提升 1.在○里填上4个不同的数,使横行和竖行上3个数的和都是10。 示例: 2.有10个小朋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住了6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捉到? 10-1-6=3 理解题意。 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看图说图意。列式解答。 独立思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搭积木》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捧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 课题搭积木单元第七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材分析 《搭积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淡定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体会计算的多样化。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 1.看图写数。 2.新龟兔赛跑。 二、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独 自完成,然后 集体交流订 正。 学生:喜 欢。 通过复习旧 知,检查学生掌 握知识的情况, 同时为后面学习 新的知识奠定基 础。 结合学生的 心理特点,采用 猜谜语的方式引

《搭积木》(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3课时搭积木· 教案 班级:课时:课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经验,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不会很难,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再加上算式的运算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20 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1.数一数,猜一猜。 (1)一共有多少个? 师:数一数,左边有几个桃?右边有几个桃? 生:左边有3个桃,右边有6个桃。 师:一共是几个桃? 生:9个桃。 (2)一共有多少只? 师:谁来说一说,一共有几只鸭子? 生:左边4只鸭子,右边5只鸭子,一共有9只

鸭子。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完加法,我们再来看看减法。 2.看一看,填一填。 9-4=□ 师:你知道这幅的表示的意思吗? 生:有9个羽毛球,划掉了4个羽毛球,还剩几个羽毛球?即9-4=5(个)。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图表示了什么意思? 生:有8个羽毛球拍,划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羽毛球拍?8-3=5(个) 师: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有进一步巩固了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起来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

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上数学《搭积木》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搭积木》教学设计 苏埠镇八一希望小学张成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2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22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22则积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

两人2022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再放_块多+拿走_块少-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例:(1)14+5=19 再拔5颗(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