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

(1)细菌生化试验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

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

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2)糖(醇)类发

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其代谢产

物也不同。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

来确定。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

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

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因为甲

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

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

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淀

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

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细菌水解淀粉

的过程可以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即碘的测定不再产生蓝色。

(5)有机酸盐及氨盐利用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柠檬酸盐培养基是一种综合培养基,其中柠檬酸钠是唯一的碳源。磷酸二氢是氮的唯一来源。一些细菌,如产气菌,可以使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因此它们可以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呈碱性。此时,培养基中的明辽香草酚蓝指示剂从绿色变为深蓝色。不能使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的细菌不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也不会变色。

2、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

(1)实验仪器

37oc恒温培养箱、20oc恒温培养箱(室温代替)。

(2)微生物材料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这四种菌种的斜面各1支。(3)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叫噪试剂、格里斯试剂(硝酸盐利用试验)、卢戈氏碘液(淀粉水解试验)

(4)实验设备

试管:每份每个试验2根试验,1根对照,8个试验共27根。无菌乎皿:每份2个杜氏小管:每份6个。

接种环,酒精灯,试管架,记号笔。

(5)培养基

葡萄糖发酵培养基和乳糖发酵培养基:每部分6根试管,5-10mi培养基用于灭菌。用于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蛋白陈水培养基:每份3支试管,何支5一10mi培养基,灭菌。用于甲基红和v.p试验。

胰蛋白酶水培养基:每片3片5-10mi培养基,灭菌。用于调用测试。

柠檬酸铁钱或醋酸铅的半固体培养基;每份3支,每支5一10ml培养基,灭菌。用于硫化氢试验。

营养明胶培养基:3片/片,5-10ml培养基/片,灭菌。用于明胶液化试验。淀粉培养基:每个培养基两片,每片培养基约20ml,灭菌后倒入培养基中。用于淀粉水解试验。柠檬酸钠培养基:3片/片,5-ioml培养基/片,灭菌和倾斜。用于柠檬酸利用率测试。

3、实验步骤

(1)糖(酒精)发酵试验

编号在各试管上分别标明发酵培养基名称,所接种的菌名和组号,下同。

接种时取3份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一份按编号接种大肠杆菌,另一份接种普通变形杆菌,第三份不接种作为对照C。同样,取3份乳糖发酵培养基,一份接种大肠杆菌,一份

接种普通变形杆菌,第三种不作为对照接种。

将己接种好的培养基置37oc温箱中培养24h。

观察结果:如果被测细菌能在培养基中发酵糖,培养基的pH值会降低。此时,介质

中的指示剂将显示酸反应(黄色)。如果发酵培养基中的糖产生酸和气体,培养基不仅会

出现酸反应,而且会产生

且在培养基中倒置的小玻璃管(杜氏小管)中有气体。气体占整个倒置小玻管的10%以上。若被检细菌不分解培养基中的糖,则培养基不发生变化。(2)甲基红试验(mr试验)

将大肠杆菌和产气细菌分别接种到葡萄糖蛋白老化的水培养基中,在37℃培养48h,

并加入几滴甲基红指示剂。观察结果显示,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3)伏-普氏试

验(V.P.试验)

将被检菌接种到葡萄糖蛋白陈水培养基中,37oc培养48h,取出,加入40%kolls一

10滴,然后再加入等量的5%。一蔡酚溶液,用力振荡,再放入37oc温箱中保温巧一

30min,以加快反应速度。若培养物呈现红色,为伏一普反应阳性。

(4)在靛蓝基质(口腔噪声)试验中,将被测细菌接种到胰蛋白酶老化的水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至48小时后,沿试管壁添加几滴试剂至培养液液位,观察结果。红

色为正,黄色为负。(5)硫化氢试验:

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以接种针穿刺接种到醋酸铅或柠檬酸铁氨培养基中,37oc培养24h,观察结果,若有黑色出现者为阳性。

(6)明胶液化试验

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纯培养物少许,以接种针分别穿刺接种到营养明胶培养基中,置20oc培养5一7天。观察明胶培养基液化情况。若被检细菌20oc不易生长,可放37oc 培养,但在此温度下明胶培养基呈液状,故观察结果时,应将明胶培养基轻轻放入4oc冰

箱30min,此时明胶又凝固。若放置于冰箱30min仍不凝固者,说明明胶被试验细菌液化,是为阳性。

(7)淀粉水解试验

将配制好的淀粉培养基冷却到sooc左右,以无菌操作制成平板。用接种环取少许枯

草杆菌划线接种在平板的一边,再取少许大肠杆菌划线接种在平板的另一边。置37oc温

箱培养24h。

取出盘子,打开盖子,在盘子上滴下少量Lugo’s碘溶液,轻轻摇动盘子,使碘溶液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盘子上。如果真菌苔藓周围有一个无色透明的圆圈,则表明淀粉已被水解。透明圆圈的大小表明该菌株水解淀粉的能力。(8)柠檬酸利用试验

取少量被检菌接种到柠檬酸盐培养基上,37o℃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培养基变深蓝色者为阳性。培养基不变色,则继续培养7天,培养基仍不变色者为阴性。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九个生化反应

1、糖酵解试验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2、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试验方法:以18~24h的纯培养物,涂布接种于淀粉琼脂斜面或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试验数种培养物)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C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环、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环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关系。培养基pH必须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最适。淀粉琼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临用时制备为妥。 3 、明胶液化试验 有些细菌具有明胶酶(亦称类蛋白水解酶),能将明胶先水解为多肽,又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失去凝胶性质而液化。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以较大量穿刺接种于明胶高层约2/3深度或点种于平板培养基。于20~22℃培养7~14天。明胶高层亦可培养于36±1℃。每天观察结果,若因培养温度高而使明胶本身液化时应不加摇动、静置冰箱中待其凝固后、再观察其是否被细菌液化,如确被液化,即为试验阳性。平板试验结果的观察为在培养基平板点种的菌落上滴加试剂,若为阳性,10~20min后,菌落周围应出现清晰带环。否则为阴性。 4 、石蕊牛奶试验有些微生物能水解牛奶中蛋白质酪素,酪素水解可有石蕊牛奶检测,石蕊牛奶培养基由脱脂牛奶和石蕊组成,是浑浊的蓝色。酪素水解成氨基酸和肽后培养基就会变得透明。石蕊牛奶也常用来检测乳糖发酵,有酸石蕊会转变为粉红色,过量的酸可引起牛奶的固化(凝乳形成)。氨基酸分解会引起碱性反应使石蕊变为紫色。某些细菌能还原石蕊使试管底部变为白色。 试验方法:取两支石蕊牛奶培养基试管,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普通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置35℃恒温箱中,培养24~38h。观察培养基颜色。石蕊酸性时为粉红色,碱性为紫色,还原后为无色。 5、靛基质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试验方法: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壁徐缓加入Kovacs 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6 、硫化氢(H2S)试验 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

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1 目的 1.1 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 1.2 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 2 原理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 材料 3.1 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 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3.3 试剂 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 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 流程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 5 步骤 (一) 糖类发酵试验 1 目的 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 原理 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 材料 3.2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斜面菌种 3.3培养基 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 4流程 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 步骤 5.1 试管标记图9-1 糖发酵产气 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A不产气;B产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实验原理 (1)细菌生化试验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 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 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2)糖(醇)类发 酵试验 不同的细菌含有能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此发酵糖(醇)的能力不同。其代谢产 物也不同。例如,有些产生酸和气体,有些产生酸但不产生气体。酸的生成可通过指示剂 来确定。在制备培养基2(黄色)-6.8(紫色)]时预先加入甲酚紫[PHS],当发酵产生酸时,培养基可从紫色变为黄色。气体的产生可以通过发酵管中倒置的杜氏管中是否存在气 泡来证明。 (3)甲基红(methylred)试验(该试验简称mr试验) 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然后分解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将培养基的pH值降低到4.2以下。此时,如果添加甲基红,指示器将显示红色。因为甲 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4(红色)-ph6 2(黄色)。如果某些细菌,如产气菌,分解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但迅速解吸丙酮酸并将其转化为酒精,培养基的pH值仍高于6.2。因此,此时添加甲基红指示剂以显示黄色。(4)大分子代谢的实验。靛蓝基质(口服吸收)试验 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叫睬),靛基质与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红色化合物)。 硫化氢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肌氨酸、半肌氨酸等),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 基中的铅盐或铁盐,形成黑色沉淀硫化铅或硫化铁。为硫化氢试验阳性,可借以鉴别细菌。 明胶液化实验 某些细菌具有胶原酶,使明胶被分解,失去凝固能力,呈现液体状态,是为阳性。淀 粉水解试验(在紫外诱变中做,本实验不做) 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淀粉。它们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 小分子糊精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或麦芽糖),然后被细菌吸收和利用。细菌水解淀粉 的过程可以通过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即碘的测定不再产生蓝色。 (5)有机酸盐及氨盐利用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在微生物学中,鉴定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本报告将介绍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二、目的 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包括试剂、操作步骤、结果解释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实验。 三、材料与方法 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基; 2. 硝酸盐还原试剂; 3. 糖类试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4. 氨基酸试剂:天冬氨酸、赖氨酸; 5. 酶试剂:淀粉酶、蛋白酶; 6. 无水硫酸铜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解释

1. 硝酸盐还原试验 步骤: (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 (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 若液体变为红色,则表示细菌能够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是亚硝化菌。若无颜色变化,则表示细菌不能还原硝酸盐。 2. 糖类代谢试验 步骤: (1)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 (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 若在葡萄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代谢;若在果糖或半乳糖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果糖或半乳糖进行发酵代谢。 3. 氨基酸代谢试验 步骤: (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天冬氨酸和赖氨酸; (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 (3)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情况。

结果解释: 若在天冬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天冬氨酸进行代谢;若在赖氨酸试管内产生了气泡,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利用赖氨酸进行代谢。 4. 酶代谢试验 步骤: (1)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淀粉和蛋白质; (2)加入相同量的细菌液体培养物; (3)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解释: 若在淀粉试管内出现了透明带,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若在蛋白质试管内出现了变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分泌蛋白酶。 5. 硫代硫酸盐还原试验 步骤: (1)取一支细菌液体培养物,加入无水硫酸铜溶液; (2)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结果解释: 若液体变为黑色,则表示该细菌能够将硫代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 五、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初步鉴定出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在实际应用中,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汇总

微生物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 各种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其代谢产物也不同。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可用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或称生化反应。生物化学试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1)原理:不同种类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对各种糖(醇、苷)类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即使能分解某种糖(醇、苷)类,其代谢产物可因菌种而异。检查细菌对培养基中所含糖(醇、苷)降解后产酸或产酸产气的能力,可用以鉴定细菌种类。 (2)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如酚红肉汤基础培养基pH7.4)加入0.5~1.0%(w/v)的特定糖(醇、苷)类。所使用的糖(醇、苷)类有很多种,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单糖、多糖或低聚糖、多元醇和环醇等,见表6-4-1。将待鉴定的纯培养细菌接种入试验培养基中,置35℃孵育箱内孵育数小时到两周(视方法及菌种而定)后,观察结果。若用微量发酵管,或要求培养时间较长时,应注意保持其周围的湿度,以免培养基干燥。 (3)结果:能分解糖(醇、苷)产酸的细菌,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呈酸性反应(如酚红变为黄色),产气的细菌可在小倒管(Durham小管)中产生气泡,固体培养基则产生裂隙。不分解糖则无变化。 (4)应用: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不同细菌可发酵不同的糖(醇、苷)类,如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发酵乳糖,大肠埃希菌则可发酵葡萄糖和乳糖。即便是两种细菌均可发酵同一种糖类,其发酵结果也不尽相同,如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可发酵葡萄糖,但前者仅产酸,而后者则产酸、产气,故可利用此试验鉴别细菌。 表6-4-1 常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的糖、醇类 单糖四碳糖:赤藓糖, 五碳糖:核糖核酮糖木糖阿拉伯糖, 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双糖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三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多糖菊糖(多分子果糖)淀粉 醇类侧金盏花醇卫茅醇甘露醇山梨醇 非糖类肌醇 2.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 (1)原理: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能进行无氧降解的为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为产碱型。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而氧化型细菌在无氧环境中则不能分解葡萄糖。本试验又称氧化发酵(O/F或Hugh-Leifson,HL)试验,可用于区别细菌的代谢类型。 (2)方法:挑取少许纯培养物(不要从选择性平板中挑取)接种2支HL培养管中,在其中一管加入高度至少为0.5cm的无菌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作为密封管),另一管不加(作为开放管)。置35℃孵箱孵育48h以上。。 (3)结果:两管培养基均不产酸(颜色不变)为阴性;两管都产酸(变黄)为发酵型;加液

细菌鉴定的生理生化反应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组别:周四晚第四组指导老师:李海花 【摘要】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关键词】细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IMVIC,糖发酵,硫化氢,硝酸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的原理 2. 学习巩固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的接种方式并熟练掌握各种接种方法 3. 观察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它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的原理如下: 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产酸后溴甲酚紫指示剂可由紫色pH(6.8)变为黄色(pH5.2),产气的细菌可使半固体培养基中存有气泡. 2.IMVI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 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 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 哚 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V. P. 反应: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通过缩合和脱羧后转变成乙酰甲基甲醇(亦称三羟基丁酮),然后被还 原为2,3-丁二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成为二乙酰,二乙酰再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的胍基起作用生成红 色化合物。在试管中加入α-萘酚时,可促进反应进行。 甲基红反应: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将培养基中的糖先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被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等。有机酸的产生可由加入甲基红指 示剂的变色进行检测。甲基红变色范围为pH4.2(红)~6.3(黄)。 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将培养液由原来的橘黄色变为红色。 3)柠檬酸盐实验: 肠杆菌科各属细菌利用柠檬酸的能力不同,有的菌可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有的则不能。某些菌分解柠檬酸形成CO2、由于培养基中钠 离子的存在而形成碳酸钠,使培养基碱性增加,根据培养基中的指示剂

实验室微生物鉴定常见生化反应及应用价值

实验室微生物鉴定常见生化反应及应用价值 明胶液化试验 (1)原理:某些可以产生一种胞外蛋白水解酶(明胶酶),能使明胶分解为氨基酸,使明胶失去凝固能力而液化,因而使半固体的明胶培养基成为流动的液体。 (2)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22℃培养7d或更长时间,每天观察结果有无凝固。 (3)结果:如无凝固,则表示明胶已被水解,液化试验阳性。如凝固,则继续培养。 (4)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如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和阴沟肠杆菌等到能液化明胶,肠杆菌科中的其它细菌很少液化明胶。有些厌氧菌如产气荚膜梭菌、脆弱类杆菌等也能液化明胶。另外,许多假单胞菌也能产生明胶酶而使明胶液化 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当加入吲哚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后则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2)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 (3)方法:将待检菌接种于富含色氨酸的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5℃孵育24~48h,沿试管壁慢慢加入吲哚试剂,观察结果。 (4)结果:于两液面接触处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5)应用: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如大肠埃希菌与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等的鉴别。 硫化氢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遇亚铁离子或铅离子则结合形成黑色沉淀物(硫化铁或硫化铅沉淀)。 (2)培养基:醋酸铅培养基。 (3)方法:将待检菌穿刺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中,于35℃孵育24h -48h,观察有无黑色沉淀出现。 (4)结果:培养基变黑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5)应用:主要用于鉴别肠杆菌科中属及种的鉴别,如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爱德华菌属等为阳性,其它菌属大多为阴性。但沙门菌属中亦有部分硫化氢阴性菌株,如甲型副伤寒、仙台、猪霍乱沙门菌等。 尿素分解试验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小木虫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理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分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如下所示: (一) 糖、醇发酵试验 原理: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培养基配制: 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 蛋白胨:2g ,K2HPO4 :0.2g ,NaCl:5g ,糖(醇、糖苷):1% ,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 (NH4)2HPO4:1g ,MgSO4:0.2g ,KCl:0.2g ,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和观察结果: 用18~24h的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 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二) 淀粉水解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培养基配制: 牛肉膏5g;NaCl:5g;可溶性淀粉5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2 121℃灭菌20min。 试验方法: 以18~24h的纯培养物,点接于淀粉琼脂平板(一个平板可分区接种)或直接移种于淀粉肉汤中,于36±1℃培养24~48h,或于20℃培养5天。然后将碘试剂直接滴浸于培养表面,若为液体培养物,则加数滴碘试剂于试管中。立即检视结果,阳性反应(淀粉被分解)为琼脂培养基呈深蓝色、菌落或培养物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或肉汤颜色无变化。阴性反应则无透明圈或肉汤呈深蓝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进行的过程,因而试验结果与菌种产生淀粉酶的能力、培养时间,培养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

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 (一)什么是生化试验? 指通过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谢方式和条件等来鉴别细菌的类别、属种的试验。 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细菌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致,因此其代谢产物各异。在培养基中加入可与被测终产物反应的指示剂,产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如颜色的改变等,利用生化方法来鉴定细菌的试验,统称为细菌的生化试验或称生化反应 (二)生化试验的方法: 1在培养物中加入某种底物与指示剂,经接种、培养后,观察培养基的pH值变化。 2在培养物中加入试剂,观察它们同细菌代谢产物所生成的颜色反应。 3根据酶作用的反应特性,测定酶的存在。 4根据细菌对理化条件和药品的敏感性,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生化试验的注意事项 1.待检菌应是新鲜培养物,培养18~24h。 2.待检菌应是纯种培养物。 3.遵守观察反应的时间。观察结果的时间,多为24或48 小时。 4.应做必要的对照试验。 5.提高阳性检出率,至少挑取2~3待检的疑似菌落分别进 行试验。 (四)检验细菌的生化试验范围 :1、糖(醇)类代谢试验 2、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3、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 4、呼吸酶类试验 5、毒性酶类试验 二、糖醇类代谢试验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 (三)V-P试验 (四)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MR

(五)七叶苷水解试验(六)甘油品红试验(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1、原理:不同的细菌对各种糖醇的分解能力及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各不同,有的能分解多种糖(醇),有的只能分解1~2种糖(醇) ,有的分解糖(醇)能产酸产气,有的分解糖(醇)只产酸不产气,根据这些特点,可鉴别细菌。 常用的糖醇 单糖:葡萄糖、甘露糖醇、木糖、半乳糖鼠李糖 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蕈糖 三糖:棉子糖 多糖:菊糖、肝糖、淀粉 醇类:甘露醇、山梨醇、肌醇、卫茅醇 2试验方法: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糖发酵管中,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置36±1.0℃培养1~3天,每天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和记录: •产酸产气,阳性,以“⊕”表示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确定细菌种类的过程。在细菌鉴定中,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细菌的种类。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1. 氧气需求实验 氧气需求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气需求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气浓度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需氧菌;如果细菌只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厌氧菌;如果细菌既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也能在氧气缺乏的条件下生长,那么它就是一种兼性厌氧菌。 2. 糖类发酵实验 糖类发酵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糖类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酸碱度变化。如果培养基的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糖类进行了发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对哪些糖类具有发酵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3. 氧化还原实验 氧化还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氧化还原剂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如果培养基的颜色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氧化还原剂具有反应能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4. 酶活性实验 酶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它可以用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将细菌接种到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观察底物的变化情况。如果底物发生了变化,那么说明细菌对这种底物具有酶活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细菌的酶活性,从而进一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细菌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酸碱度变化、颜色变化等方面,来确定细菌的种类。在进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其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背景 细菌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和生化反应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特性。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其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物质的代谢情况,可以获取有关其代谢能力、营养需求和产物生成等信息。本报告旨在介绍常用的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提供准确的鉴定和分类建议。 分析 1. 嗜热/嗜冷性 嗜热/嗜冷性是指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 行培养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嗜热菌(适宜高温)、嗜冷菌(适宜低温)或中温菌(适宜中等温度)。 2. 好氧/厌氧性 好氧/厌氧性是指细菌对氧气需求的差异。常用实验方法包括在含氧和不含氧的培 养条件下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好氧菌(需氧)、厌氧菌(不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能在有或无氧的条件下生长)。 3.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观察细菌壁结构的常用方法。该实验通过处理细菌样品,并使用革兰染色剂将其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根据结果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蓝紫色)或革兰阴性(红粉色)。 4. 淀粉酶活性 淀粉酶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淀粉的降解能力。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淀粉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滴定并观察是否出现透明圈。透明圈表示淀粉被降解且产生了淀粉酶。 5. 水解酪蛋白活性 水解酪蛋白活性实验用于检测细菌对酪蛋白的降解能力。该实验将待测细菌培养于含酪蛋白的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盖有硫酸铜的试管放置在平板上,观察是否出现由蓝色转变为紫色的反应。颜色变化表示细菌产生了水解酪蛋白酶。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再解读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再解读知识专栏: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再解读 封面图片: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培养物 导语:在细菌学研究领域,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特性、代谢途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对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进行具体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的鉴定过程及意义。 一、实验背景和目的 在细菌鉴定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待测的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化学试剂的反应,以及产物的生成情况等特征,来判断细菌的性质。本实验的目的即是通过几项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进一步探究待测细菌的特性和代谢途径。 二、实验方法 1. 大肠杆菌的蛋白酶试验(编号:1)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凝固酶试纸。观察到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即从黄色转变为品红色,说明大肠杆菌在此试验中结果为阳性。

进一步解读:凝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胶原蛋白的酶,大肠杆菌能够产生这种酶,因此在这一试验中呈阳性反应。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待测菌株是大肠杆菌,从而对其进行鉴定分类工作。 2.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氧化/发酵试验(编号:2) 我们使用菲斯氏培养基进行此实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如果培养基由绿色变为黄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的进行氧化反应,即为氧化阳性;如果培养基继续保持绿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进行发酵,即为发酵阳性。 进一步解读: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葡萄糖的氧化/发酵反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判断菌株的能量代谢途径是氧化还是发酵,并且可以辅助鉴定菌株的种类。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氧化/发酵试验(编号:3) 氧化/发酵试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实验中,当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表示菌株对葡萄糖的进行氧化反应,即为氧化阳性;若培养基继续保持紫色,表示菌株对葡萄糖进行发酵,即为发酵阳性。 进一步解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氧化/发酵反应结果也能帮助我们确定菌株的代谢途径,并对其分类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通过对以上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常规生理生化试验 摘要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铜绿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进行淀粉和油脂实验,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的水解能力的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使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进行葡萄糖和乳糖发酵试验,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进行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了解两个实验的反应原理以及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生理生化大分子试验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 前言微生物代谢与其他生物代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微生物代谢重要特 征之一,就是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此使得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与途径。人们在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工作中,常利用其生理生化反应作用作为重要依据。 微生物对大分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这些过程均可以通过观察细菌菌落周围的物质变化来证实。 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亦不相同,如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IMViC试验是吲哚(indol test)、甲基红(methyl red test)、伏-普(Voges-Prokarer test)和柠檬酸盐(cirate test)4个试验的缩写,这4个试验主要是用来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检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1.1.2试剂 固体油脂培养基3个、固体淀粉培养基2个、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试管和乳糖培养基试管各3支(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革兰氏染色用卢戈氏碘染液、甲基红指示剂、乙醚和吲哚试剂等 1.1.3仪器和其他用品 无菌平皿、无菌试管、接种环、试管架等 1.2方法

实验十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实验十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摘要 本次实验包括大分子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和IMViC试验(吲哚、甲基红试验)三类试验,根据要求本实验使用六种培养基分别对所需菌种组合进行了大约24h的培养,之后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各个试验。最后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了解了所用菌种鉴别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微生物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大分子水解试验;糖发酵试验;IMViC试验 前言 类的微生物有着不同的代谢类型,例如对一些物质的分解能力及分解代谢的产物的不同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对不同种类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因此可以对微生物的不同生化反应进行试验,以此证明微生物生理特征的多样性,证明微生物分类鉴别的依据。生理生化试验相比其他鉴别方法而言相对简便、快捷、经济实用,在一般的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在微生物种类的初步鉴别中被广泛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大分子水解试验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糖发酵试验 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鉴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3、IMViC试验 了解IMViC的原理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具有酶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在细胞内,称为胞内酶(endoenzymes).许多细菌产生胞外酶(exoenzymes),这些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以催化细胞外的化学反应。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它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的原理如下: 1、大分子水解试验: 微生物对大分子如淀粉、蛋白质和油脂不能直接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篇一: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日期:20XX-5-30]来源:作者:孔庆学[字体:大中 小] 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 1目的 1.1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 1.2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 2原理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 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 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材料 3.1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 3.3试剂 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流程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 5步骤 (一)糖类发酵试验

1目的 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原理 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 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 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 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材料 3.2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斜面菌种 3.3培养基 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 4流程 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步骤 5.1试管标记图9-1糖发酵产气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微生物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 一、实验目的 1.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极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鉴定中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了解IMViC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它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的原理如下: 1.淀粉水解试验:在淀粉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四种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两天以后,再往培养基中加碘液染色,若该细菌能分泌胞外淀粉酶,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淡然在染色后,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 2.糖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分解糖的能力不同,有些细菌能利用糖发酵产酸和产气,有些则不能。酸在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3.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本次不做该试验。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是培养液PH值降至4.2以下,加入甲基红后溶液呈红色。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cocus aureus Rosenbach),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 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 2.培养基 固体油脂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葡萄糖发酵培养基(5支,附德汉式小管),乳糖发酵培养基(5支,附德汉式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3.溶液和试剂 革兰氏染色用卢戈氏碘液,甲基红指示剂,乙醚和吲哚试剂,无菌水。 4.仪器和其他用品 平板,试管,接种环,试管架,电子天平,称量纸,玻璃棒,三角瓶,烧杯,药匙,标签纸,酒精灯,滴管。 四、实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