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腹透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腹膜透析并发症可分为相关感染并发症及非感染并发症。 一、腹膜透析相关的非感染并发症主要分五类: 第一类:腹膜透析功能障碍,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原因有导管移位或扭曲,被纤维蛋白、血块或脂肪球堵塞,便秘、肠腔或腹腔气体过多,透析后肠粘连、大网膜包裹等。处理: 可采用变换体位或取半卧位式,按摩腹部。②适当增加活动。③及时排空膀胱。④服用导泻剂或灌肠,促进肠蠕动。⑤0.9%生理盐水50-60mL快速、加压推入腹膜透析导管;如怀疑纤维素或血块堵塞导管,使用尿激酶封管。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内镜复位或手术重置导管。 第二类:腹腔内压力增高所导致的疝、渗漏等。与腹壁薄弱、腹腔压力升高、营养状况差、切口愈合不良等有关。处理:一般需外科手术修补。如严重影响腹膜透析可改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第三类:糖、脂代谢异常等。腹透液中的葡萄糖在透析过程中被吸收,患者易出现高血糖,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可以继发高脂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脂类代谢紊乱。处理:加强活动,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在保证溶质和液体清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的透析剂量和低葡萄糖浓度的透析液。 第四类:腹膜功能衰竭。原因与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反复发生腹膜炎、腹膜纤维化的有关。预防:尽可能使用低葡萄糖浓度的透析液,规范操作减少腹透炎的发生。 第五类:营养不良、心血管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预防:腹透时注意容量平衡;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纠正高脂血症等。 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

当患者出现①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②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值>50%;③透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3项中的2项或以上者则可诊断腹膜炎。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就医,积极抗感染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临床分析_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方法对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辨证施治。结果两组患者经综合治疗措施后,治疗组治愈33例(73.3%),基本治愈9例(20.0%),手术治愈3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2例(78.9%),基本治愈8例(17.8%),手术治愈15例(33.3%),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具有疗效好、无复发,且能免除患者手术之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疗效 急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的常见并发症,常由化脓、坏疽阑尾炎穿孔引起[1]。我院外科收治急性阑尾炎210例,其中根据病史症状与体征可以确诊为腹膜炎9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210例,其中并发腹膜炎90例,发生率42.85%。全部患者均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3.2±2.6)岁。住院时间最短4 d,最长30 d,平均(10.2±1.8)d。发病到入院时长最短10小时,最长9天,平均(1.5±0.6)天。入院首次體温、脉搏,是判断阑尾炎的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75例体温38℃以上;79例脉搏90次/分以上;血象:81例白细胞总数在14×109/L以上,56例中性粒细胞在0.80以上;其它检查:腹腔穿刺,对少数不能确诊,根据抽出液,用肉眼观察,以便帮助确诊、腹透,均无隔下游离气体,无液平,与上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作鉴别。随即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血象等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情况良好,腹腔脓液量不多,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乐意并能够服中药不选择手术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②年老体弱,重病情,需手术,但拒绝采用手术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③阑尾穿孔,感染中毒症状重或体克,选择手术治疗。④拒服中药或服后即吐,并要求手术,选择手术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①一般治疗;禁食,采用半卧位。②维持电解质、水

阑尾炎诊疗方案及优化

急性阑尾炎 【基本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因素虽不肯定。但公认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梗阻: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常见的梗阻原因为:①堵塞阑尾腔的粪石、干结的粪块、食物碎屑、异物、蛔虫等;②阑尾壁曾被破坏而致管腔狭窄或粘连; ③阑尾系膜过短而形成的阑尾扭曲,阻碍管道通畅;④阑尾壁内淋巴组织增生或水肿引起管腔变狭窄;⑤阑尾开口于盲肠部位的附近有病变,如炎症、息肉、结核、肿瘤等,使阑尾开口受压,排空受阻。其中粪石梗阻最为常见,约占1/3。 梗阻为急性阑尾炎发病常见的基本因素,因此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经常先有剑突下或脐部绞痛,这是阑尾管腔受阻、内压增高引起的症状。此外,切除阑尾的标本中常可见到粪石梗阻管腔,远端明显炎症甚至坏疽穿孔。 2、感染: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腔因与盲肠相通,因此具有与盲肠腔内相同的以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菌种和数量。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少数病人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因此也被认为感染可由血运传至阑尾。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入阑尾。 3、其他:被认为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因素中有因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可以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此外,急性阑尾炎发病与饮食习惯和遗传有关。多纤维素饮食的地区发病率低,可能与结肠排空加快、便秘减少有关。因便秘而习惯性应用缓泻药可能使肠道黏膜充血,也可影响阑尾。此外遗传因素与阑尾先天性畸形有关。过度扭曲、管腔细小、长度过长、血运不佳等都是易发生急性炎症的条件。 【症状】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阑尾炎选择题100道(含答案)

外科学(胃肠道疾病之阑尾炎)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伴里急后重(1分) 阑尾炎并发门静脉炎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术后并发盆腔感染 阑尾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阑尾术后并发肠粘连 参考答案:阑尾术后并发盆腔感染 2.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1分) 前6个月内 6-7个月间 妊娠7-8个月间 妊娠8-9月间 妊娠9-10月间 参考答案:前6个月内 3. 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畏寒发热和黄胆是(1分)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右侧输尿管结石 急性阑尾炎 急性肺炎 胆石症 参考答案:胆石症 4. 阑尾切除的适应症,下列哪项错误(1分) 重型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穿孔有弥漫性腹膜炎者 慢性阑尾炎 异位阑尾 妊娠期阑尾炎 参考答案:异位阑尾 5.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分) 阑尾切除术 脓肿切开引流

切除阑尾,冲洗腹腔 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 切除阑尾,湿纱布蘸净脓汁 参考答案:切除阑尾,湿纱布蘸净脓汁 6. 男性,39岁,上腹不适15小时,右下腹持续性疼痛4天,呕吐2次,体温38.1℃。体格检查:右下腹扪及一3cm×4cm肿块,有触痛,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在病情观察中,下列各项对决定是否需急诊手术均有指导意义,除了(1分) 包块大小改变 体温改变 外周血象改变 疼痛程度变化 腹部体征变化 参考答案:疼痛程度变化 7. 阑尾脓肿引流术后,适当的进一步处理方法是(1分) 长期应用抗生素 长期服用中药 定期监测 增加活动防止肠粘连发生 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参考答案:3个月后再行阑尾切除术 8. 女性,68岁,下午起脐周隐痛,至晚上,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持续性加重,来诊,查体:T37.8℃,Bp20/13.3KPa,体胖,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肌紧张且有反跳痛。应考虑为(1分) 克隆氏病 肠结核 阑尾炎 结肠癌 盆腔炎 参考答案:阑尾炎 9. 右下腹痛突然扩散到全腹伴腹膜刺激征和全身中毒症状(1分) 小儿阑尾炎 妊娠期阑尾炎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

妊娠合并阑尾炎整理

妊娠合并阑尾炎 【概述】 阑尾炎的急性发作起因于粘膜下滤泡增长、粪石、异物及肿瘤等引起的阑尾腔排空受阻。阑尾在扩张与发炎的同时可出现脐周阵发性绞痛。当局部炎症向周围腹膜扩散,腹部疼痛逐渐转变为持久性,且局限于阑尾区。妊娠期间并发的阑尾炎因怀孕子宫的逐渐扩大,盲肠及阑尾的位置也随之上移,晚期妊娠病人的腹痛部位可出现在右上腹部(图1)。 阑尾炎的发生率并不因妊娠的出现而增高,但妊娠期间阑尾炎的穿孔率明显增高,除了妊娠期血循环内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增高因素外,主要是诊断及治疗上的延误所致。妊娠期间阑尾穿孔及弥散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比非妊娠期高出1.5~3.3倍。妊娠期间阑尾炎合并症的出现使母、婴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图1妊娠期间阑尾位置的改变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妊娠早期与非妊娠期的阑尾炎在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腹痛是阑尾炎的主要症状。妊娠中、晚期大部分阑尾已移位至髂嵴以上,但阑尾位置的上移并不影响内脏疼痛的部位,仍位于脐周及剑突下。然而阑尾一旦出现化脓或穿孔,疼痛的部位主要出现在与阑尾粘连或紧贴腹膜处,后者随妊娠的发展而逐渐上移。 妊娠期间合并阑尾炎患者常不厌食,但恶心、呕吐的出现常与阑尾腔的扩张与腹膜受刺激有关。妊娠初期出现

恶心呕吐不全部是妊娠反应所致,要想到有发生阑尾炎的可能。 妊娠期间阑尾炎的诊断正确率为50%~65%,诊断困难的原因是阑尾位置的变更及腹壁的松弛。鉴别阑尾炎与子宫疼痛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腹部触诊,病人取左侧卧位,以期获得阑尾的最大触痛区。中、晚期妊娠因阑尾上移后压痛出现至髂嵴以上,但由于腹壁变薄及松弛,不易测出肌紧张和反跳痛。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子宫颈右侧有压痛。三合诊检查盆腔右侧有触痛性肿块,但至妊娠晚期因阑尾上移上述检查常为阴性。 鉴别诊断 因阑尾靠近右侧输尿管及膀胱,阑尾出现炎症时可伴发尿频或脓尿,但需与急性肾盂肾炎相鉴别。此外,还需与卵巢囊肿蒂扭转及韧带综合征相区别。 【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 妊娠不是阑尾炎手术的禁忌证,手术不一定引起早产。过分依赖保胎治疗可能在腹腔内留下感染病灶,一旦出现穿孔、毒血症等并发症会发生死胎或早产,危及母、婴安全。阑尾在穿孔前施行切除术通常不会影响妊娠的发展,因此大多数专家主张早期进行阑尾切除术。采用非手术疗法虽可以改善症状,但妊娠阑尾炎的复发率很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 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 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 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 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 21天。 (五)进入单病种管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单病种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一、症状 1.腹痛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二、体征: 1.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2.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 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3.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三、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 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 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 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 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 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 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 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 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 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 -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一选择 1、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 ) a腹膜透析管堵塞。b腹膜炎。c腹痛。d,出口处感染。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要求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为。(b ) a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b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c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d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 3、腹透灌液或排液速度缓慢可能原因是( abcde ) a、管路是否扭曲 b、管路中是否有气泡 c、管路或出液中是否有纤维蛋白 d、灌液袋是否高于腹部排液袋是否低于腹部 e、体位不当或便秘 4、腹透液的加热方法有(abc ) a、微波炉加热 b、电热毯加热 c、温箱加热 d、湿热加热 二、填空 1、腹透液在体内通过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中,然后通过交换透析液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排放到体外。 2、腹膜透析中使用的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是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则必须丢弃该物品! 3、腹透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感及无菌腹膜炎。 4、腹腔引流液主要是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和性质。异常的引流液有粉红色的引流液、浑浊的引流液、含有蛋白凝块的引流液。 三、判断题。 1、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应关闭门窗,天气,热是可以使用空调。(错) 2、停电时可以使用热水浸泡加热腹透液。(错) 3、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错) 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便秘时,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对) 5、腹透管路或出液中有纤维蛋白,应轻压灌液袋或将管路在手指上绕三圈用力挤压,自行处理就行。(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答:症状:可见透析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 处理:1、立即打电话给血液透析中心,咨询医务人员,如怀疑腹膜炎则必须回医院处理;2、保留混浊的透析液,回医院化验,不应随意丢弃;3、加强换液,增加透析组数,缩短保留时间,加大透析液肝素用量及抗菌素用量;4、出现全身症状是,只要全身使用抗菌素。 2、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什么征象? 答:1、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2、肿胀。3、触摸时会疼痛。4、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肾脏的功能: 答:1、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3、调节血压4、促进红细胞的生成5、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4、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答:1、发热、恶寒。2、腹痛。3、腹透液浑浊。 以上是腹膜炎的典型三个症状。三个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可编辑

治疗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体会

治疗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的体 会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摘要】本文通过降低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发生率。得出结论:通过遵循无菌操作,减少手术中污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辅以腹部理疗,便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切口感染治疗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一2010年10月,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在3—76岁。病史小于1天的2例,1 —3天的25例,大于3天的35例。就诊时均有腹膜炎,下腹压痛,伴下腹部腹膜炎的患者11例,超过两个象限或者全腹膜炎的患者6例,均伴发烧,血象中性增高,WB&1.0 X109/L,B超示化脓性阑尾炎45例,阑尾周围脓肿者9例。术后病理证实,化脓性阑尾炎的54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 1.2 方法 1.2.1 预防措施6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采用麦氏切口者56例,

剖腹探查切口6例,术中见有脓性渗液者45例,17例表现为化脓性改变,6例为坏疽性改变,阑尾穿孔者9例。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即使是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越早切口感染的几率越小。 122 抗生素的应用术前30分钟给予头胞三嗪2.0g,替硝唑 100ml或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给予头胞三嗪2.0g,替硝唑100ml或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以后每日分2次给予抗生素治疗,连用3~ 5天。 1.2.3 术中处理切口选择要正确,依次切开各层并妥善止血。打 开腹膜前估计有脓液者先准备好吸引器,先在腹膜作小切口,吸走可能溢出脓液,再扩大腹膜切口大腹,腹膜要外翻,并固定于护皮垫,使脓液不致污染切口,提夹阑尾要轻柔,以防阑尾破裂造成污染。切除阑尾后要吸净或蘸净腹腔内尤其是盆腔内脓液,并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根据病情放置腹腔引流,缝合腹膜后去护皮垫,用甲硝唑、盐水冲洗切口,并更换手套及部分污染器械,腹膜、肌层、腹外斜肌腱膜用可吸收线或铬制肠线缝合,尽量不缝合皮下层,腹腔引流管从切口引出,对切口明显污染或皮下脂肪较厚者,可放置皮下引流,术后24小时拔除。 2结果 经以上措施处理后,本组62例患者有59例切口1期愈合,有3 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拆线引流换药后痊愈。切口感染率0.05%,明显降低。

201x年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

2016年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根据2015年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工作总结,按照腹膜透析标准计划,促进临床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以下: 一、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80透析病人月/例(1:80透析病人月)。 1、根据2015年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每半年实施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强化培训及 考核,注意病人有无鼻炎、口腔疾病等。宣教病人的饮食卫生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定时网络信息温馨提示预防腹膜炎的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及家属更换操作者需到 医院培训及考核。 2、护士严格要求按规范及流程执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要求视力低者佩戴眼 镜执行)。 3、腹透病人住院安置有消毒设施的病房,最好单间或双人间,腹膜炎患者不能 与其它并发症腹透患者同一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30分钟。 二、增加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质量指标。 1、新置管病人导管出口护理的实践操作一律经考核合格才批准出院。 2、手术后6个内每月评估、6个月后每3个月评估导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导管移位、网膜包裹、涤纶套外凸。 3、每次电话随访温馨提示病人导管的固定、洗澡的注意事项。 三、病人培训及管理情况 1、新置管病人分两组责任制管理,病人的术前评估、术后的教育及培训,理 论及操作的考核,被动随访工作。 2、加强腹透病人的随访,每1—2个月电话或门诊及健康教育短信一次。 3、返院复查患者进行状态评估,抽血检查者查阅结果并注意血钾、钙、钠、氯、 磷、血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电话反馈给患者、给 予饮食指导,按医嘱用药指导。 四、护士培训情况 1、加强新入本科护士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核。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的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的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预防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措施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目的。方法对我院53例急性阑尾炎伴随腹膜炎患者及时切除阑尾炎、规范手术无菌操作、加强切口保护、有效冲洗腹腔及切口、附加理疗等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5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仅为3.7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术前、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保护好切口,减少术中污染,正确放置引流,能够明显降低阑尾炎伴随腹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病率。 标签: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急性阑尾炎伴随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是手术中处理不当,其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几率将明显增加,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势必加重患者的痛苦。我院2005年1月至20012年12月收治了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53例,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切口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14~~68岁;病程3天者17例;就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板状腹的表现,有下腹部压痛伴局限性板状腹者32例,有下腹部压痛伴下腹部板状腹的16例,全腹部板状腹者5例;伴发热50例,其中白细胞>10×109/L48例,中性粒细胞均升高。术中证实均为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切口的处理:⑴切口均选择腹直肌旁探查缺口,大小适宜,不要追求小切口,影响术中操作,延长手术时间。⑵对腹壁脂肪厚者一般不采用电凝刀的使用,防止切口脂肪液化坏死,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⑶依次切开腹壁各层并妥善止血,尽量少用线结扎。⑷打开腹膜前先准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者,用两把止血钳提起腹膜,并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周围,先做一小切口,吸走可能渗出的脓液,然后再逐步扩大腹膜切口进入腹腔,并把腹膜外翻固定在护肤巾上,可有效地保护腹膜外各层组织不受腹腔内脓液的污染。对腹腔内脓液较少者,用纱布蘸净即可;对腹腔内脓液较多者用吸引器吸净脓液,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对脓液局限于腹腔但脓液稠厚或局部坏死组织较多者,找准局限并打开同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为清亮为止。最后一次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冲洗时尤其要吸净盆腔和髂窝内的液体,并根据实际情况放置引流条(管),戳孔从切口外缘侧全层引出,一般术后48小时拔出引流条(管)。腹膜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和无糖甲硝唑冲洗切口,然后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 床路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

腹透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防

腹透常见并发症处理及预 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腹膜透析并发症可分为相关感染并发症及非感染并发症。 一、腹膜透析相关的非感染并发症主要分五类: 第一类:腹膜透析功能障碍,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原因有导管移位或扭曲,被纤维蛋白、血块或脂肪球堵塞,便秘、肠腔或腹腔气体过多,透析后肠粘连、大网膜包裹等。处理:可采用变换体位或取半卧位式,按摩腹部。②适当增加活动。③及时排空膀胱。④服用导泻剂或灌肠,促进肠蠕动。⑤%生理盐水50-60mL快速、加压推入腹膜透析导管;如怀疑纤维素或血块堵塞导管,使用尿激酶封管。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内镜复位或手术重置导管。 第二类:腹腔内压力增高所导致的疝、渗漏等。与腹壁薄弱、腹腔压力升高、营养状况差、切口愈合不良等有关。处理:一般需外科手术修补。如严重影响腹膜透析可改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第三类:糖、脂代谢异常等。腹透液中的葡萄糖在透析过程中被吸收,患者易出现高血糖,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下可以继发高脂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升高,脂类代谢紊乱。处理:加强活动,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在保证溶质和液体清除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低的透析剂量和低葡萄糖浓度的透析液。 第四类:腹膜功能衰竭。原因与非生理性腹膜透析液、反复发生腹膜炎、腹膜纤维化的有关。预防:尽可能使用低葡萄糖浓度的透析液,规范操作减少腹透炎的发生。 第五类:营养不良、心血管并发症、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预防:腹透时注意容量平衡;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纠正高脂血症等。

7月份护理腹膜透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一选择 1、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 ) a腹膜透析管堵塞。b腹膜炎。c腹痛。d,出口处感染。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要求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为。(b ) a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b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c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d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 3、腹透灌液或排液速度缓慢可能原因是( abcde ) a、管路是否扭曲 b、管路中是否有气泡 c、管路或出液中是否有纤维蛋白 d、灌液袋是否高于腹部排液袋是否低于腹部 e、体位不当或便秘 4、腹透液的加热方法有(abc ) a、微波炉加热 b、电热毯加热 c、温箱加热 d、湿热加热 二、填空 1、腹透液在体内通过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中,然后通过交换透析液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排放到体外。 2、腹膜透析中使用的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是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则必须丢弃该物品! 3、腹透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感及无菌腹膜炎。 4、腹腔引流液主要是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和性质。异常的引流液有粉红色的引流液、浑浊的引流液、含有蛋白凝块的引流液。 三、判断题。 1、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应关闭门窗,天气,热是可以使用空调。(错) 2、停电时可以使用热水浸泡加热腹透液。(错) 3、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错) 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便秘时,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对) 5、腹透管路或出液中有纤维蛋白,应轻压灌液袋或将管路在手指上绕三圈用力挤压,自行处理就行。(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答:症状:可见透析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 处理:1、立即打电话给血液透析中心,咨询医务人员,如怀疑腹膜炎则必须回医院处理;2、保留混浊的透析液,回医院化验,不应随意丢弃;3、加强换液,增加透析组数,缩短保留时间,加大透析液肝素用量及抗菌素用量;4、出现全身症状是,只要全身使用抗菌素。 2、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什么征象? 答:1、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2、肿胀。3、触摸时会疼痛。4、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肾脏的功能: 答:1、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3、调节血压4、促进红细胞的生成5、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4、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答:1、发热、恶寒。2、腹痛。3、腹透液浑浊。 以上是腹膜炎的典型三个症状。三个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急性阑尾炎诊疗指南 典型得急性阑尾炎开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与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与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得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得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得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一、症状 1、腹痛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与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得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与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得现象就是暂时得,且其她伴随得症状与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得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与持续性呕吐 二、体征: 1、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与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2、压痛与反跳痛 腹部压痛就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得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 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得中、外1/3交界处。阑尾得这一体表解剖标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得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得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就是右下腹有一固定得压痛点。压痛程度与范围往往与炎症得严重程度相关。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得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得反跳痛。 3、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三、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得90%,就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得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得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得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就是脓毒血症得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得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得泌尿系统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透析中高血压透析中高血压 原因: 1、透析液 Na 浓度透析中高血压过高 2、失衡综合征脑水肿发 生 3、超滤过度引起肾素分泌过高 4、患者精神紧张、焦虑 5、透析 水处理故障造成硬水综合征 6、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贫血纠正 后 7、血管活性物质蓄积处理透析中高血压处理: 1、透析液钠浓度控制在接近血钠水平(< 140mmol/L) 2、调 整超滤,必要时可行单纯超滤,但不宜过快; 3、药物治疗:推荐 RAAS 抑制剂(ACEI+ARB)、受体阻滞剂、CCB。 透析中高血压预防: 1、限钠摄入,盐摄入量<3g/天; 2、制定和保持合理干体重; 3、抗高血压药物的规范应用; 4、必要时适时清除血管活性物质, 血液灌流、血液滤过; 5、高频度透析: 如长时间透析或每日透析。 二、透析中低血压定义: 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 mmHg 或平均动 脉压降低 10 mmHg 以上,并有低血压症状。 临床表现 (1) 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或有黑蒙 , 心悸,脉数, 哈欠连连等症状。 (2) 颜面苍白,大汗,额头冷汗,恶心呕吐,腹痛, 胸痛,抽搐 甚至意识丧失。

原因 1、容量相关性因素: (1)超滤速度过[0.35ml/(kgmin)];(2)设定的干体重过低;(3)透析机超滤故障;(4)透析液钠浓度偏低。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1)透析液温度较高(2)透前应用降压药物(3)透析中进食(4)中重度贫血(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6)采用醋酸盐透析者。 3、心脏因素: (1)心脏舒张功能障碍;(2)心律失常(如房颤);(3)心脏缺血;(4)心脏压塞;(5)心肌梗死等。 4、其他少见原因: (1)出血;(2)溶血;(3)空气栓塞;(4)透析器反应;透析中低血压处理(1)采取头低位。 (2)停止超滤。 (3)降低血流速度(4)补充血容量: 快速输注生理盐水 100 ml,或 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高渗糖等。 (5)脓毒血症等透析中低血压预防 1、应用带容量精确超滤控制系统的血透机,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2、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1)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 5%;(2)重新评估干体重;(3)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如每次透析延长 30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于建平 如何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是腹膜透析改革的主要方向 春节刚过,坚持腹膜透析已经近2年的张妈妈突然发现透出液像米汤样, 并且越来越明显,随后开始持续性腹痛、腹胀,并逐渐加重,还伴有恶心、 呕吐、发冷、发抖,测体温38.2℃。家人赶快将张妈妈送到医院,检查发 现透出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医生说张妈妈患的是腹膜炎,随后腹透液细 菌培养,证实了医生的诊断。维持性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 有效手段之一,而腹膜炎最常见并发症。图1:护士更换透析袋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腹膜透析有并发腹膜炎的危险,患者应首选血透。仅当由于瘘管、严重贫血等原因不 能行血透时,才考虑腹膜透析 B 腹透需要患者用消毒液清洗透析管道,操作过程较繁琐,容易因污染出现腹膜炎,,或因 不慎消毒液误入腹腔造成化学性腹膜炎的危险 C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腹透并发腹膜炎的关键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一体化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和肾移植。PD作为ESR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数十年了。由于PD简便易行,疗效比HD毫不逊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但是:腹膜炎是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PD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在PD的各种方案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感染发生率较间歇性腹膜透析(IPD)高,其感染发生率在1.1~1.3次/病人年。自采用“O“型及“Y“型及双袋装置以来,腹膜炎发生率已降至1次/2~3病人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到达腹腔后,并不一定引起腹膜炎。在腹透过程中,进入腹腔的微生物可通过腹腔中的免疫防御系统,淋巴吸收、纤维及网状包裹及交换透析液而得到清除。 腹腔对病原体的防御作用有: (1)细胞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