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

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

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

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

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 21天。

(五)进入单病种管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单病种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R ESR 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腹膜炎症状缓解,腹透液常规白细胞<100/卩L,多核

细胞<50%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处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质量控制指标

(一)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全身情况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腹透液常规、血CRP

2、病原学诊断

⑴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腹透液培养;

⑵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腹透液培养;

(四)抗菌药物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2、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⑴起始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

⑵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⑶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五)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六)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

(七)为患者提供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健康教育

(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九)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状况分析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25T14:52:01.050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徐芳李永霞[导读] 武汉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武汉市中心医院徐芳李永霞 【摘要】目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状况进行分析,为腹膜保护、腹膜炎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且发生腹膜炎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发生的原因、致病菌种类、药敏、预后。结果:所有入组腹膜炎患者,除3例因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死亡外,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主要原因为操作不规范和肠道感染;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联合治疗可作为腹膜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方案。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Analysis of the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condition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Wuhan Xu Fang Li Yongxia Abstract Objective: Peritoneal dialysis (PD)-related peritonitis situation analysis to provied the protection for peritoneum and the prevention for periton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in our department in 2014 occurred with peritonitis, studing the causes, types of pathogens, susceptibility testing, prognosis. Results: All peritonitis patients enrolled were cured, in addition to three deaths cases due to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G+ bacteria is the main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PD-related peritonit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peration is non-standard and intestinal infections; cefazolin and ceftazidime combination therapy as initial treatment of peritonitis was effective. PD相关性腹膜炎是患者进行CAPD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1],它影响腹透进行,严重时导致导管损失(堵塞、拔管)甚至死亡。它是目前患者退出PD的主因[2]。本文对本院透析中心2014年以来39例PD相关性腹膜炎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及治疗腹膜炎、保护腹膜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行CAPD且发生腹膜炎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原因、致病菌和耐药状况、预后。所有患者均使用百特公司的连双袋可弃式“Y”形管道系统进行PD,每日交换腹透液总量为6-8L。 1.2诊断标准: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指南[3]中关于PD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xl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3)透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PD患者具备2项或以上者即可诊断。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资料分析:39例病例中男性21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58.7 ± 1 3.1)岁,平均出现腹膜炎症状(5.7 ± 3.1)天时入院,发生腹膜炎时患者平均透析龄为(28. 3 ± 21. 7)月,入院后经药物治疗患者腹痛持续时间平均为(3.3 ± 2.7)天。基础病包括:高血压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8例,多囊肾2例,乙肝2例,其他2例。 2.2发病原因:无明显诱因11例(28.2%);其他诱因:操作不规范9例(2 3.1%)肠道感染6例(15.4%)发热5例(12.8%)导管感染(隧道炎或出口感染) 5例(12.8%)慢性炎症3例(7.7%)。 2.3病原学结果:PD患者发生腹膜炎39例中,除1例未作培养、17例未培养出细菌外,其余21例均为细菌感染,阳性率为(5 3.8%)。其中,大肠埃希菌7例( 33.3%),表皮葡萄球菌6例(28.6%)、溶血葡萄球菌4例(19.0%)、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 (1 4.3%)、尿放线杆菌1例(4.8%)。 2.4耐药性分析:培养阳性者行致病菌药敏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为(2 3.1%);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7.5%)。 2.5预后:所有入组腹膜炎患者,除3例(7.7%)因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死亡案例外,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退出、拔管案例。 三.讨论 高龄是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中心39例次腹膜炎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达58.4%。文化程度低、经济基础差、基础疾病较多、营养状况较差是影响腹膜炎发生及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本研究中有57.9%糖尿病患者发生了2次以上腹膜炎,这和目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本次研究中,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培养阴性率未达到ISPD 要求的20% 以下,这可能与部分患者就诊前使用抗生素、标本的留取及腹透液稀释等有关。总之,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强化培训及再培训、早期诊断及合理的初始治疗方案,有利于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四.参考文献 [1]Cho Y, Johnson DW.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 towards improving evidence, practices, and outcomes. Am J Kidney Dis. 2014 Aug;64(2):278-89. [2]BenderFH, Bernardini J, PirainoB.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peritoneal dialysis: best demonstrated practices. Kidney Int Suppl. 2006 Nov;(103):S44-54. [3]Nikitidou O, Liakopoulos V, Kiparissi T, et al.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 2010 update. What is new? Int Urol Nephrol. 2012 Apr;44(2):593-600.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 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 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 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 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 21天。 (五)进入单病种管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单病种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一选择 1、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 ) a腹膜透析管堵塞。b腹膜炎。c腹痛。d,出口处感染。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要求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为。(b ) a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b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c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d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 3、腹透灌液或排液速度缓慢可能原因是( abcde ) a、管路是否扭曲 b、管路中是否有气泡 c、管路或出液中是否有纤维蛋白 d、灌液袋是否高于腹部排液袋是否低于腹部 e、体位不当或便秘 4、腹透液的加热方法有(abc ) a、微波炉加热 b、电热毯加热 c、温箱加热 d、湿热加热 二、填空 1、腹透液在体内通过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中,然后通过交换透析液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排放到体外。 2、腹膜透析中使用的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是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则必须丢弃该物品! 3、腹透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感及无菌腹膜炎。 4、腹腔引流液主要是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和性质。异常的引流液有粉红色的引流液、浑浊的引流液、含有蛋白凝块的引流液。 三、判断题。 1、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应关闭门窗,天气,热是可以使用空调。(错) 2、停电时可以使用热水浸泡加热腹透液。(错) 3、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错) 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便秘时,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对) 5、腹透管路或出液中有纤维蛋白,应轻压灌液袋或将管路在手指上绕三圈用力挤压,自行处理就行。(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答:症状:可见透析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 处理:1、立即打电话给血液透析中心,咨询医务人员,如怀疑腹膜炎则必须回医院处理;2、保留混浊的透析液,回医院化验,不应随意丢弃;3、加强换液,增加透析组数,缩短保留时间,加大透析液肝素用量及抗菌素用量;4、出现全身症状是,只要全身使用抗菌素。 2、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什么征象? 答:1、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2、肿胀。3、触摸时会疼痛。4、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肾脏的功能: 答:1、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3、调节血压4、促进红细胞的生成5、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4、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答:1、发热、恶寒。2、腹痛。3、腹透液浑浊。 以上是腹膜炎的典型三个症状。三个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 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 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 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 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 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 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 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 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 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 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 -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201x年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

2016年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根据2015年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工作总结,按照腹膜透析标准计划,促进临床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以下: 一、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80透析病人月/例(1:80透析病人月)。 1、根据2015年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每半年实施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强化培训及 考核,注意病人有无鼻炎、口腔疾病等。宣教病人的饮食卫生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定时网络信息温馨提示预防腹膜炎的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及家属更换操作者需到 医院培训及考核。 2、护士严格要求按规范及流程执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要求视力低者佩戴眼 镜执行)。 3、腹透病人住院安置有消毒设施的病房,最好单间或双人间,腹膜炎患者不能 与其它并发症腹透患者同一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30分钟。 二、增加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质量指标。 1、新置管病人导管出口护理的实践操作一律经考核合格才批准出院。 2、手术后6个内每月评估、6个月后每3个月评估导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导管移位、网膜包裹、涤纶套外凸。 3、每次电话随访温馨提示病人导管的固定、洗澡的注意事项。 三、病人培训及管理情况 1、新置管病人分两组责任制管理,病人的术前评估、术后的教育及培训,理 论及操作的考核,被动随访工作。 2、加强腹透病人的随访,每1—2个月电话或门诊及健康教育短信一次。 3、返院复查患者进行状态评估,抽血检查者查阅结果并注意血钾、钙、钠、氯、 磷、血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电话反馈给患者、给 予饮食指导,按医嘱用药指导。 四、护士培训情况 1、加强新入本科护士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核。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诊疗路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诊疗路径 一、概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常见临床表现为透析液浑浊、弥漫性腹痛、腹膜刺激征等。腹膜透出液变浊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甚至可于腹痛之前出现。 二、诊断标准 目前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为符合下列3项中2项:??①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壁反跳痛等;②透出液混浊,白细胞8/L,其中中性粒占50%以上;③透出液中找到致数超过1×10病菌。 三、鉴别诊断 1.纤维素所致透出液混浊 2.急性胃肠炎 3.其他急腹症 四、一般检查 (一)常规必查项目: 尿液分析 血液分析

大便常规+潜血. 生化八项 肝功八项 血尿酸 血肌酐 血清光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脂八项 凝血四项 血型鉴定 血沉 腹水常规 腹水涂片找常见细菌+真菌 腹水培养组合 大便培养(如有腹泻) (二)选查项目: 特殊细菌的培养,如厌氧菌、结核菌等。 尿毒症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甲状旁腺功能检查: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肾性贫血相关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维生素B12、 (暂无项目:叶酸)

五、辅助检查 (一)常规必查项目 1.泌尿系超声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心电图检查 (二)选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检查 2.腹部平片 3.CT或MRA等 六、治疗 (一)治疗原则 及早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正确选用抗生素并足疗程治疗,必要时拔管治疗。 (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常规治疗 1.初始处理和经验选用抗生素 (1)立即留取透出液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更换连接短管。 (2)用1.5%葡萄糖透析液1000~2000ml,每升加肝素1000IU(8mg)进入腹腔内后,不停留即放出,?连续3次。(3)经验性选用抗生素:选用头孢一代(如头孢拉定)%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一选择 1、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 ) a腹膜透析管堵塞。b腹膜炎。c腹痛。d,出口处感染。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要求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为。(b ) a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b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c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d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 3、腹透灌液或排液速度缓慢可能原因是( abcde ) a、管路是否扭曲 b、管路中是否有气泡 c、管路或出液中是否有纤维蛋白 d、灌液袋是否高于腹部排液袋是否低于腹部 e、体位不当或便秘 4、腹透液的加热方法有(abc ) a、微波炉加热 b、电热毯加热 c、温箱加热 d、湿热加热 二、填空 1、腹透液在体内通过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中,然后通过交换透析液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排放到体外。 2、腹膜透析中使用的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是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则必须丢弃该物品! 3、腹透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感及无菌腹膜炎。 4、腹腔引流液主要是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和性质。异常的引流液有粉红色的引流液、浑浊的引流液、含有蛋白凝块的引流液。 三、判断题。 1、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应关闭门窗,天气,热是可以使用空调。(错) 2、停电时可以使用热水浸泡加热腹透液。(错) 3、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错) 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便秘时,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对) 5、腹透管路或出液中有纤维蛋白,应轻压灌液袋或将管路在手指上绕三圈用力挤压,自行处理就行。(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答:症状:可见透析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 处理:1、立即打电话给血液透析中心,咨询医务人员,如怀疑腹膜炎则必须回医院处理;2、保留混浊的透析液,回医院化验,不应随意丢弃;3、加强换液,增加透析组数,缩短保留时间,加大透析液肝素用量及抗菌素用量;4、出现全身症状是,只要全身使用抗菌素。 2、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什么征象? 答:1、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2、肿胀。3、触摸时会疼痛。4、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肾脏的功能: 答:1、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3、调节血压4、促进红细胞的生成5、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4、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答:1、发热、恶寒。2、腹痛。3、腹透液浑浊。 以上是腹膜炎的典型三个症状。三个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或两个。 可编辑

份护理腹膜透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份护理腹膜透析相关试 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腹膜透析相关试题 一选择 1、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 ) a腹膜透析管堵塞。b腹膜炎。c腹痛。d,出口处感染。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要求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为。(b ) a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b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 c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d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 3、腹透灌液或排液速度缓慢可能原因是( abcde ) a、管路是否扭曲 b、管路中是否有气泡 c、管路或出液中是否有纤维蛋白 d、灌液袋是否高于腹部排液袋是否低于腹部 e、体位不当或便秘 4、腹透液的加热方法有(abc ) a、微波炉加热 b、电热毯加热 c、温箱加热 d、湿热加热 二、填空 1、腹透液在体内通过弥散和渗透的作用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通过腹膜进入透析液中,然后通过交换透析液使过量的水分和毒素排放到体外。 2、腹膜透析中使用的双联系统接头、连接短管接头、碘伏帽内部是必须保持无菌状态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无菌部位,则必须丢弃该物品! 3、腹透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过冷易致寒战、腹痛等不适,过热易致腹痛、全身发热感及无菌腹膜炎。 4、腹腔引流液主要是观察透析液的颜色和性质。异常的引流液有粉红色的引流液、浑浊的引流液、含有蛋白凝块的引流液。 三、判断题。 1、进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时应关闭门窗,天气,热是可以使用空调。(错) 2、停电时可以使用热水浸泡加热腹透液。(错) 3、透析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腹膜透析。(错) 4、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便秘时,可能会引起腹膜炎。(对) 5、腹透管路或出液中有纤维蛋白,应轻压灌液袋或将管路在手指上绕三圈用力挤压,自行处理就行。(错) 四、简答题 1、简述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答:症状:可见透析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 处理:1、立即打电话给血液透析中心,咨询医务人员,如怀疑腹膜炎则必须回医院处理;2、保留混浊的透析液,回医院化验,不应随意丢弃;3、加强换液,增加透析组数,缩短保留时间,加大透析液肝素用量及抗菌素用量;4、出现全身症状是,只要全身使用抗菌素。 2、导管出口处感染有什么征象? 答:1、导管出口处周围发红。2、肿胀。3、触摸时会疼痛。4、导管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 3、肾脏的功能: 答:1、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3、调节血压4、促进红细胞的生成5、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 床路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9137834.html,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吕亚旎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4期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 否出现PDAP分为感染组54例和未感染组67例;收集PDAP患者的透出液作为标本送检,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121例患者临床资料,归纳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PDAP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72.22%(39/54),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株占61.54%,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株占28.85%,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5株占9.6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对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较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50%,而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年龄、白蛋白(ALB)、合并糖尿病、使用高糖透析液是PDAP发生的相关因素(P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病原菌;因素分析 引言 尿毒症是肾内科常见病之一,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及改良,腹膜透析由于清除患者机体内分子毒素、控制钙磷水平,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作用成为常见肾功能替代疗法,但是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影响预后[2]。本研 究选取188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患者转归情况,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进行PD治疗的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PDAP分为感染组54例和未感染组67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41012),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诊疗现状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于建平 如何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是腹膜透析改革的主要方向 春节刚过,坚持腹膜透析已经近2年的张妈妈突然发现透出液像米汤样, 并且越来越明显,随后开始持续性腹痛、腹胀,并逐渐加重,还伴有恶心、 呕吐、发冷、发抖,测体温38.2℃。家人赶快将张妈妈送到医院,检查发 现透出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医生说张妈妈患的是腹膜炎,随后腹透液细 菌培养,证实了医生的诊断。维持性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 有效手段之一,而腹膜炎最常见并发症。图1:护士更换透析袋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于腹膜透析有并发腹膜炎的危险,患者应首选血透。仅当由于瘘管、严重贫血等原因不 能行血透时,才考虑腹膜透析 B 腹透需要患者用消毒液清洗透析管道,操作过程较繁琐,容易因污染出现腹膜炎,,或因 不慎消毒液误入腹腔造成化学性腹膜炎的危险 C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腹透并发腹膜炎的关键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一体化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和肾移植。PD作为ESR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数十年了。由于PD简便易行,疗效比HD毫不逊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但是:腹膜炎是PD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PD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在PD的各种方案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感染发生率较间歇性腹膜透析(IPD)高,其感染发生率在1.1~1.3次/病人年。自采用“O“型及“Y“型及双袋装置以来,腹膜炎发生率已降至1次/2~3病人年。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到达腹腔后,并不一定引起腹膜炎。在腹透过程中,进入腹腔的微生物可通过腹腔中的免疫防御系统,淋巴吸收、纤维及网状包裹及交换透析液而得到清除。 腹腔对病原体的防御作用有: (1)细胞因素

腹膜透析腹膜炎诊治指南

腹膜透析腹膜炎诊治指南 全网发布:2011-06-23 20:55 发表者:涂元宝(访问人次:2977) ISPD指南/推荐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推荐方案 2005年更新 Beth Piraino,1 George R. Bailie,2 Judith Bernardini,1 Elisabeth Boeschoten,3 Amit Gupta,4 Clifford Holmes,5 Ed J. Kuijper,6 Philip Kam-Tao Li,7 Wai-Choong Lye,8 Salim Mujais,5 David L. Paterson,9 Miguel Perez Fontan,10 Alfonso Ramos,11 Franz Schaefer,12 and Linda Uttley13 Renal Electrolyte Division,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Albany College of Pharmacy,2 Albany, New York, USA; Hans Mak Institute,3 Naarden, The Netherlands;Sanjay Gandhi Postgraduate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4 Lucknow, India; Renal Division,5 BaxterHealthcare Corporation, McGaw Park, Illinois, USA; Department of Medical Microbiology,6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Leiden, The Netherlands; Department of Medicine & Therapeutics,7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entre for Kidney Diseases,8 Mount Elizabeth Medical Centre, Singapore; 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Division of Nephrology,10 Hospital Juan Canalejo, A Coru?a, Spain; Division of Nephrology,11 Hospital General de Zona #2, 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Hermosillo, Mexico; Pediatric Nephrology Division,12 University Children’s Hospital, Heidelberg, Germany; Renal Dialysis Treatment,13 Manchester Royal Infirmary,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PD)的首要并发症。它可造成患者技术失败和住院,有时和死亡相关。严重和迁延不愈的腹膜炎还会导致腹膜衰竭。因此PD学术界长期关注PD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1-8) 在国际腹膜透析学会(ISPD)的主持下,指南在1983年首次被发表,并分别干1989,1993,1996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9-11)。最初的焦点集中在腹膜炎的治疗上,但最近的指南中包括了腹膜炎预防部分。鉴于腹膜炎的预防是PD成功的关键之一,工作组在本指南里扩展了腹膜炎预防部分。 指南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PD相关感染的预防 第二部分出口处和隧道感染 第三部分腹膜炎的最初表现和治疗 第四部分腹膜炎的后续治疗(特异性微生物) 第五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指南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参考文献并未涵盖自1966年以来发表的所有关干PD患者腹膜炎的9000多篇文献,而是选择工作组认为重要的文献。指南并非单以随机对照试验为基础,因为这样的研究在PD患者中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确切的依据,但工作组成员认为拥有的经验足以提出某种建议,则被称为"基于意见"。本指南仅作为推荐,并不意味着适于每一种情形。每个中心应分析当地的感染方式,致病菌和药敏,酌情调整方案。 工作组的成员是经过仔细挑选的。首先,从世界范围内选择发表PD感染文章较多的肾病学家,尤其纳入了来自PD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的肾病学家。其次,特邀微生物学(Kuijper),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2-27T15:35:32.0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周镈[导读] 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 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二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操作技术以及发病时间等,将所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所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 率越高,在青壮年时期,患者身体机能较好,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抵抗力也比较差,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发病季节有关,夏秋两季天气较热,容易发生感染,春冬季节天气较冷,发病率相对较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病情、操作时的规范性有关。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感染机会相对较大,如果操作规范,则患者感染的几率较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年龄、发病时天气炎热程度、患者病情以及操作时的规范性均有关,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问卷调查 近年来,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目前,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应用[2]。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指患者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由于接触污染、医源性操作以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所引起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为恶习、呕吐、发热以及腹痛等症状。腹膜炎的并发会严重影响患者透析的开展,甚至会导致透析失败[3]。腹膜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采取标准腹膜透析疗法,在8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均在28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43.54±1.25岁,进行透析时间为5个月至43个月之间,平均时间28.74±1.23月。84例患者均患有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其中,透析液浑浊,中性粒细胞数量大于50%,白细胞的含量大于10×106个/L的患者66例,占78.57%,临床出现恶心、发热、腹痛、呕吐、腹膜刺激征等症状的患者59例,占70.24%,透出液的涂片经过检验,革兰氏染色培养中存在细菌的患者36例,占42.86%。 1.2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以及发病时间等,将所得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记录腹膜炎的发生率,详细了解腹膜炎的发病原因,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年龄、发病时天气炎热程度、患者病情以及操作时的规范性关系。腹膜炎诊断标准: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项则确诊为腹膜炎,若出现一项,则为疑诊:①临床出现恶心、发热、腹痛、呕吐、腹膜刺激征等症状;②透析液浑浊,中性粒细胞数量大于50%,白细胞的含量大于10×106个/L;③透出液的涂片经过检验,革兰氏染色培养中存在细菌。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x±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n(%)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根据表1可知,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机体抵抗力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越高,在青壮年时期,患者身体机能较好,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抵抗力也比较差,感染几率较大,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与患者的病情、操作时的规范性有关。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感染机会相对较大,如果操作规范,则患者感染的几率较小,如果操作不规范,透析仪器很容易感染细菌,导致腹膜炎发生率的增加,发生交叉感染。 3 讨论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