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

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八)手术日。

若腹水细菌培养可见真菌或感染严重积极抗感染治疗仍不能缓解,可立即行手术拔除腹膜透析置管。

(九)术后恢复。

注意抗感染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十)出院标准。

1.腹膜炎症状缓解,腹透液常规白细胞<100/μL,多核细胞<50%。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2.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处理。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7天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 诊拆线。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 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成脓期 (3)溃破期 3.疾病分类 (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热毒炽盛证 阴虚毒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感染性疾病筛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底肛门部CT或MRI、直肠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结核性腹膜炎的误诊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的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9T11:37:51.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隋艳华[导读] 囊壁病理切片为纤维组织,3例未见结核病灶,1例肠管粘连较少盆腔腹膜粟粒样结节,病理检查双侧卵巢增殖结核隋艳华 (黑龙江省宾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宾县 150400) 【中图分类号】R5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46-01 结核性腹膜炎为妇科较常见疾病,因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而易误诊。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结核性腹膜炎67例,误诊24例,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24例中25~47岁者17例,占70.8%;未婚者1例,占4.2%;原发或继发不孕者16例,占已婚者的69.6%。 2 临床表现及体征 24例中以急腹症住院者6例,占25%。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痛经、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体征则以腹部肿块为主。合并贫血19例,占79.2%,血沉加快17例,占70.8%。本组包括盆腔腹膜及生殖器结核。 二手术检查及病理所见 本组6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者,术中5例发现腹膜增厚、肠曲广泛粘连。局限性腹水,内为黄色液体,囊壁呈纤维素性粘连,不能进入盆腔,而不能见到生殖器。囊壁病理切片为纤维组织,3例未见结核病灶,1例肠管粘连较少盆腔腹膜粟粒样结节,病理检查双侧卵巢增殖结核。7例误诊为卵巢癌,多为急性结核、盆腔或肠管表面有粟粒样结节或输卵管粘连于官旁形成肿块。其中1例合并腹水,子宫及反折腹膜表面覆以膜状物,双侧输卵管肿大,经冰冻切片检查为增殖结核伴干酪样坏死。5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因腹痛月经期加重,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或巧克力囊肿。5例误诊为异位妊娠,有闭经史,1例不正常阴道出血,后穹窿饱满,后穹窿穿蒯为暗红色液体,血红蛋白98g/L(9.8 g%),术中盆腔广泛粘连,有包裹性腹水。1例误诊为盆腔脓肿,因高热、腹部有10×8cm肿物,手术见为粟粒样结节及包裹性腹水,病理检查为增殖型结核结节。 三治疗 24例均经剖腹探查,术后均给予抗结核治疗。 四讨论 本文67例,误诊24例,占35.8%,因近年来严重结核性腹膜炎较少见,对其临床表现缺乏必要、系统的检查与分析,如常忽视腹壁柔韧感,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1],此外B型超声检查、胃肠X线检查、皮肤OT试验、血沉及血红蛋白等均可做为辅助诊断[2]。 1.良恶性卵巢肿瘤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要点;本组误诊为良性和恶性卵巢肿瘤13例,占误诊病例的54.2%,结核性腹膜炎常可触到下腹或宫旁肿块,此种肿块多不活动。如为包裹性腹水虽为囊性感,但其壁甚薄、界限不清,加之有腹痛和消瘦乏力,腹部柔韧感及其他辅助诊断是不难确诊的。 2.剖腹探查当可疑结核性肿块,病情发展迅速,不能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时,应剖腹探查以免贻误病情。如为慢性病程,包裹性腹水与卵巢囊肿不易鉴别时,在排除卵巢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可试行抗结核治疗。如有显著效果可免千手术,如效果不显著,仍应剖腹探查,尚可起到治疗作用。 3.注意既往病史本组5例误诊为异位妊娠者,是依据其有停经史、腹痛、以及后穹窿饱满,而忽视了5例中4例有肺结核病史及慢性病容。 4.对急腹症患者更应全面系统检查与分析,本文6例中2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为异位妊娠,1例为巧克力囊肿破裂,1例为盆腔脓肿。 参考文献 [1] 王光杰,等.成人结核性腹膜炎的误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7;17:117. [2] 祝增珠,等.结核性腹膜炎330例的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3;22:352.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停 5.瘀毒结 (三)治疗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4)痰湿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讲课稿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 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 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10:T82.7)。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C>100/μ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CRP、ESR及iPTH; (3)透出液常规、病原微生物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培养、CA125、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 (2)超声心动图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感染。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 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 3.出凝血功能 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 5.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粪常规及隐血 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 3.血气分析 4.心肌标志物 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 6.定血型 7.血培养,胆汁培养 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 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 *导读: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的弥漫性腹膜感染疾病,由结核菌引起,由肠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感染灶内细菌而来,会随淋巴、血行播散。结核性腹膜炎症状多种多样,主要症状表现有盗汗、低烧、腹痛腹泻,较为严重者会发烧高及急性腹痛。……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的弥漫性腹膜感染疾病,由结核菌引起,由肠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感染灶内细菌而来,会随淋巴、血行播散。结核性腹膜炎症状多种多样,主要症状表现有盗汗、低烧、腹痛腹泻,较为严重者会发烧高及急性腹痛。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分三大类型,分别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溃疡型三种,不同类型症状不一样。渗出型患者主要症状有腹膜炎和腹水征,腹膜炎轻,腹水量不同患者不一样;粘连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腔内脏器粘连在腹前壁及后壁,因此出现肠梗阻症;干酪溃疡型患者会出现肠梗阻、腹胀满、发烧、腹壁明显触痛、压痛等症状,结核脓肿溃破还会出现肠穿孔、粪瘘、腹壁瘘、阴道瘘等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弥漫性腹膜 感染疾病,治疗方法很多,一般治疗是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糖皮质激素治疗法是口服糖皮激素,促进胸液吸收,

防止胸膜增厚;抗结核药物治疗法是服用抗结核药;胸腔穿刺抽液对富水量大的患者有疗效;手术治疗法是切除结核的一种适合完全梗塞或半梗塞患者的方法。 经过上述分析,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除了这些知识外,常人还可以掌握一些预防的方法,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接种卡介苗。

-肿瘤科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 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为: C20xx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2011年NCC 结肠癌、直肠癌TN 腕期。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 者。 2. 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适合并接 受中医治疗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 》。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 需的检查项目 (1) (2) (3) (4) (5)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 扫描、肠 镜、 SPEC 、T 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2) (3) (4) (5) 2. 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 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随诊计划 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 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十)出院标准 1. 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主症至少一项减轻。 2. 病情稳定。 3.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 图; 肿瘤标志物;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温阳健脾。 滋补肝肾。 益气养血。 化痰利湿。 活血化瘀。

最新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名师资料汇编

一、定义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炎症。是最为常见的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它的发生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胸膜的刺激和机体敏感性增强。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时,结核菌及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干性胸膜炎。少数病人由干性胸膜炎进展为渗出性胸膜炎。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其临床表现各异。 ㈠干性胸膜炎 主要症状为胸痛,为剧烈针刺样痛,深呼吸及咳嗽时更甚,多发生腋侧下胸部。少数病人有轻中度发热、干咳及其他结核毒性症状。体征为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和闻及胸膜摩擦音。 ㈡渗出性胸膜炎 临床症状因发病部位、积液量不等,有较大差异。常急性起病,亦可缓发。 ⒈结核中毒症状: 80%患者有发热,多为中度热,常伴有乏力、纳差、盗汗等症状。 ⒉胸痛:与病程的发展阶段及部位有很大关系,常见于疾病初期及病程后期、呈针刺样或隐痛。 ⒊咳嗽:多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 ⒋大量积液可出现气急、呼吸困难。 积液体征随胸液多寡而异,胸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或消失。大量胸腔积液气管移向健侧。 ㈢结核性脓胸: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多数有结核中毒症状。胸膜下空洞突然破裂,严重感染胸膜,起病急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高热、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可有剧烈刺激性咳嗽,常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音减低,纵隔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三、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病种管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ICD- 10: T82.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透出液浑浊伴或不伴腹痛; 2.透出液常规WB O 100/卩L;中性粒细胞〉50% 3.透出液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 上述三条中符合两条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 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诊断一旦出现腹透液混浊,无论有无腹痛,应怀疑腹膜炎。及时留取第一袋浑浊透出液送检,包括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和病原学培养+药敏。 2.一旦考虑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留取标本后即应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如腹水浑浊明显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数袋 1.5%葡萄糖浓度腹透液冲洗腹腔。 3.初始治疗可经验用药,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应联合使用抗菌素,选用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素,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 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加入腹腔。若对头孢类抗菌素过敏,建议 用氨基糖甙类或万古霉素加入腹腔。尽量选用对残余肾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一般病原菌抗菌素疗程2周左右,金黄色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球菌等为3周。 4.腹水感染时,为避免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可在腹透液中加入适量肝素。 5.腹膜炎时,超滤功能下降,可更改腹透液葡萄糖浓度, 缩短存腹时间,夜间干腹等措施保证超滤量,避免容量负荷。 6.一旦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应拔除导管,使用抗真 菌药物。 7.结核性腹膜炎一般采取四联疗法,局部和全身用药相结合,无效者拔除导管并继续抗结核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 21天。 (五)进入单病种管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T8 2.7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单病种管理。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93:51.22)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s征(+); 3.辅助检查:B超、或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13T15:23:08.5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杨广英[导读] .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 杨广英(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卫生防保站 157600) 【中图分类号】R6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103-02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治疗 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以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缺乏,低热与中等热为最多,60%~80%的病人有腹痛症状,慢性腹痛多见,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多为隐痛或钝痛,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绞痛。肠功能紊乱时,腹泻多见,如果合并肠梗阻或干酪型并发肠瘘,腹泻可加重。部分病人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要表现。 2.体征腹壁可出现局部膨隆,多为腹膜粘连严重时,并可见肠蠕动波;大量腹水时,可见全腹明显膨隆,腹壁发亮。触诊腹壁柔韧感,少数压痛严重,且有反跳痛,常见于干酪性结核性腹膜炎;扪及腹部肿块,多见于粘连型或干酪型,多位于脐周,其大小不一,表面不平,有时呈结节感,边缘不整,活动度小,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积聚而成,包裹性积液也可形成腹块。合并中等量腹水的病人叩诊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后期有营养不良,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体征,肝大亦不少见。另外可出现肠外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体征。 3.并发症以肠梗阻为多见,亦可有肠瘘,多见于干酪型病人,可同时有腹腔脓肿形成。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①对任何不能解释的渗出性腹水;青壮年病人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水和(或)腹部包块和(或)腹壁柔韧感。③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④X线胃肠钡剂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⑤PPD试验呈强阳性。⑥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可确诊。⑦不典型病例,对于主要有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并作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若广泛腹膜粘连者,腹腔镜检查属禁忌,需结合B超、CT等检查排除腹腔肿瘤。⑧对诊断困难而有手术指征者需剖腹探查明确。 2.鉴别诊断 (1)以腹水为主要表现:①腹腔恶性肿瘤。如腹膜转移瘤(多以肝、胰、胃肠道及卵巢癌肿常见)、腹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肿瘤鉴别有困难者,腹腔镜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②肝硬化腹水。③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如结缔组织病、缩窄性心包炎、Budd- Chiari综合征、梅格斯综合征等。 (2)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与腹部肿瘤及克罗恩(Crohn)病等鉴别。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腹部症状体征不明显,需与引起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鉴别。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与常见外科急腹症鉴别。强调注意询问结核病史、寻找腹膜外结核病灶、分析有否结核毒血症等。 治疗 1.休息和营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整全身情况和增强抗病能力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可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如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轻症状。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抗结核化学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肺结核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由于大量纤维增生,药物不易进入病灶达到应有浓度,病变不易控制,故应加强抗结核化疗的联合应用并适当延长抗结核的疗程;对一般渗出型病例,由于腹水及症状消失常不需太长时间,病人可能会自行停药,而导致复发,故必须强调全程、规则治疗。 4.手术治疗 转院要求 无特殊情况无需转院治疗。 预防及病人教育 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许成群.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结肠炎2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包嘉辉;高如珍;张忠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粘连型腹膜炎并肠梗阻540例临床观察[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文魁.治结核性腹膜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2年. [4]郭开龙,杨延平,韩立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44例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 2009年38卷08期.

5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的患者。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ICD-9-CM-3:45、42),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大肠息肉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诊断标准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常见临床证候: 湿瘀阻滞证。 湿热瘀阻证。 脾虚湿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时间为: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约3个工作日晚。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约4个工作日晚。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息肉(ICD-10编码:D1 2、6/D12、8/K62、1/ K6 3、5)的患者。 2、患者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5)其它,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瘀阻滞证: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3)脾虚湿瘀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 2、外治:根据病情需要与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灸疗、贴敷、等治疗方法。 3、护理:辨证施护。

40-(国家)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40-(国家)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ICD-10:A15.6,A16.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可有发热、干咳、胸痛,可伴有呼吸困难。 2.体征:有胸腔积液体征。 3.影像学检查:X线表现、超声波检查显示胸腔积液征象。 4.胸腔积液检查: (1)为渗出液,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2)腺苷脱氨酶(ADA)大于45U/L,胸液ADA与血清ADA比值大于1。 (3)胸液涂片和/或培养结核分支杆菌阳性可确诊。 5.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6.胸膜活检:胸膜组织有典型的结核性病理改变即可确诊。内科胸腔镜检查可直接窥视病变部位,可明显提高胸膜活检的阳性率。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血糖、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血气分析、血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痰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痰培养分支杆菌; (4)PPD皮试; (5)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胸部B超; (6)胸液检查:常规、生化、结核抗体(ATA)、腺苷脱氨酶(ADA)、肿瘤标志物、乳糜试验、涂片找抗酸杆菌、培养分支杆菌、普通致病菌培养+药敏、细胞学检查、TB-DNA 噬菌体法(血性胸液除外)。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痰普通致病菌培养、痰找癌细胞、细胞免疫指标、风湿性疾病检查、肺功能、脏器超声波。 (七)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 2.胸部X线提示胸液明显吸收。 3.胸部B超提示胸液基本吸收或液性暗区<2cm,不能定位抽液。 4.可耐受抗结核治疗,治疗后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