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内容概要

《公共关系学》学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

●“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PR”,简称“公关”。或称“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的概念: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协调和改善组织内外部关系,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的一种思想、艺术和管理职能。

●对公共关系的不同理解剖析:管理职能论、传播沟通论、社会关系论、现象描述论、表征综合论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即公共关系的三要素是组织、公众、传播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和承担者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共关系主体实施公关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的原则

1)真实真诚 2)互惠互利3)尊重公众 4)日积月累5)不断创新

●公共关系的特征

1)传播双向性2)追求美誉度3)全员公关4)遵纪守法5)长远方针

●公共关系的功能

1)社会经济增效功能

一是组织经济增效:通过研究经济政策,开发经济信息,了解公众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掌握同行业的产供销及人员组织管理情况,为组织和公众提供咨询服务,为组织经济增效。二是整体经济增效:经济联合可以打破条块分割,专业化协作和优化组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效。

2)社会环境优化功能

一是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所有社会成员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福利条件,促使社会各部门、各团体协作,改善社会经济中薄弱环节和落后方面。二是社会心理的优化:提高良好关系氛围、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恐惧和忧虑,帮助人们获得心理控制能力和释放能力。

3)民主政治促进功能

一方面,树立“民本位”思想,增强社会管理人员的公仆意识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愿望。

4)人员素质提高功能

促进个人观念的更新-注重个人形象、尊重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发展观念;有助个人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应变能力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不同点:

1)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2)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采取的手段不同

3)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关系源头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期,这是一种客观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也可以称为“准公关”。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有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开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并逐渐形成一门社会职业。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特征

1)愚弄公众时期-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巴纳姆(Phineos Barnum)。特点:为追求宣传效果,不择手段,愚弄公众

2)单向灌输时期-20世纪前后。代表人物艾维·李(Lvy Lee)。特点:为自身利益的单向性向社会公众坦诚、公开传播信息。

3)“投公众所好”时期-20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爱德华·伯内斯(Edwqrd.L.Bernays) 。特点:主张一个组织在做了决策之前,要知道组织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价值取向后,再有目的地开展宣传活动。

4)双向对称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代表人物卡特利普(Scottn Cutlip)和森特(Auen Center)。特点:强调双向沟通、双向平衡、公众参与。

●巴纳姆的公共关系手段是编制神话

●艾维. 李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时期是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时期

●爱德华.伯纳斯被称作现代公共关系的先驱。他的主要贡献是注重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并努力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1923年他出版了论述公共关系理论的著作《舆论明鉴》,这一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因而被视为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卡特利普和森特的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有业和科学,最早产生于美国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1955年

●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国际公共理论;1985年起,大中专院开始设置公共关系学课程或专业;1986年开始,逐步建立公关社团组织。

●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中型企业相继成立了公关机构;社会上也涌现了一些专业性公共关系公司。90年代,公关实践层次的大幅度提高。迄今为止,85%以上的饭店、旅行社都设立了专门的公关部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分别成立于1987和1991年

●中国公关节在12月20日

●开设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的高校是深圳大学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公共关系事业是近代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一是随着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与各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在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好各组织之间的摩擦,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事。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关系、地域关系外,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则由于商品交换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公共关系的思想与实践也随之发展起来。

2)从社会制度发展来看,公共关系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民众社会地位的提高,公众队伍形成并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可能。一是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三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公共关系运行提供了保

证。

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发展,组织内外部公共关系的问题被提出了出来,并获得迅速发展。

4)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及时迅速,为组织与公众的传播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撑。

---------------------------------------------------------------------------------------------------------------------- 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机构与从业人员

●公共关系主体:即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和承担者

●公共关系主体特征:目标性、整体性、适应性、独立性

●根据社会职能,社会组织可分:经济组织、文化组织、政治组织、公益组织

●根据目标特点,社会组织可分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

如: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旅游服务业等组织属于营利性组织

●公共关系部主要的结构类型:直接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部门隶属型

●设置公共关系机构的原则:专业性、协调性、权威性、服务性、灵活性

●公共关系部的职能:信息采集贮存中心、对外宣传中心、环境监测中心、趋势预测中心、公众接待中心、全员培训中心

●公共关系部的主要工作

举办或参加专题活动、对外联络协调活动、编缉出版工作、调研工作、礼宾接待工作、参与组织决策、对内协调工作

●公关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公关咨询、传播信息、组织活动、人员培训

●公共关系公司的主要类型:综合服务型、专业服务型、顾问型

●公关公司的专业优势

1)观察分析问题的客观性

2)提出建议和方案的权威性(胡润排行榜、零点)

3)信息来源的及时性和渠道的网络性

4)提供服务的经济性

5)适应性、灵活性

6)趋势判断准确性

●公关公司的经营具体内容

1)咨询诊断2)联系沟通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

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

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

●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

塑造形象意识、尊重公众意识、双向沟通意识、公关宣传意识、真诚互惠意识、创新审美意识、立足长远意识

●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

自信进取:公关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了自信心和进取心,才能激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公共关系。

热情-热情的态度可以使公众感到诚意、友好和礼貌,为顺利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打下基础。

开放乐观: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敢于大胆创新。能够宽容、接受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不同、风格不同的人,异中求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1)知识结构

1)公关专业知识,是指与公关工作相关的理论、实践知识和技巧。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学、公关心理学及公关实务等。

2)公共关系背景学科知识。一定的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行为科学、广告学、新闻学等知识。

3)操作性学科知识,如广告学、写作学、演讲学、社会调查学、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等

4)方针政策知识。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1)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2)组织协调能力3)公关策划能力4)信息捕捉能力5)随机应变能力6)人际交往能力7)心理承受能力8)倾听和理解能力9)开拓创新能力10)审美能力

---------------------------------------------------------------------------------------------------------------------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

●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有特定的涵义,正确理解公众的涵义,树立良好的公众意识,对于做好公关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共关系主体实施公关活动的对象

●根据组织的内外区别,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以把公众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根据公对组织的重要程度: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根据社会组织对公众的影响程度: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如:电影院观众和事故现场围观的群众属于临时公众;每年开学期间的学生家长和黄金周出现的旅客高峰属于周期公众;酒店宾客关系中的贵宾属于首要公众;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属于稳定公众

●与组织自身密切、更直接的公众是内部公众

●顺意公众-对组织政策、行为和形象等方面的支持者。

●逆意公众-组织思想、政策、行为的反对者。

●周期公众-按一定时间间隔,与组织发生联系的公众。

●临时公众-偶而事件或组织发生联系的公众。或与组织可能只发生一次联系的公众。

●潜在公众-与社会组织已经发生某种关系、面临共同问题,但自身尚未意识到的公众。

●公众分类的意义

1)面对公众的是非常广泛的,只有将公众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才能抓住目标公众,才能抓住公关活动的关键。

2)组织的人财物资源是有限的,开展公关活动不能面面俱到、一视同仁,否则难以实施。

3)不同类的公众,公关活动的方式和技巧是不同的,通过对公众的分类,组织才能有的放矢

●常见的心理定势有:

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效应。●首次效应-组织第一次给公众留下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今后行为的现象。

●移情效应-把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人或事物上的现现象。

●近因效应-事物最后一次留给人的印象可能最为强烈,从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经验效应-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和决策。

●第一印象往往左右着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判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以后发展的长期看法,这一心理现象是首因效应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把认识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这一心理现象是晕轮效应

●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在知觉的偏见的产生原因中称作首次效应

●认为“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定势是经验效应

●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经验效应

●如何利用首次效应,开展公关工作

首要效应指的是组织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组织对公众的第一印象。因此,当组织第一次展现在公众面前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无论是产品、服务和人员,还是环境和活动组织,一定要给公众留下好的首次印象。同时,对公众不能以第一次印象为确定其类型,要注意其全面情况和变化情况。

●公关人员如何针对心理定势开展公关工作

心理定势是主要有:

首次效应-对公众要深入了解决;作为组织,要注意给公众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开展公关活动一定要注意有始有终,特别是最后的环境,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深公众对组织的印象。

移情效应-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让公众对名人的偏爱,转化为对组织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认同。

晕轮效应-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通过某项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服务或事件进行其它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要杜绝利用晕轮效应对其它方面进行坑蒙拐骗经验效应-一方面对已经赢得公众认可的政策、措施、产品和服务等,要进一步提升美誉度,使公众的“经验”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不落俗套,避开公众的“经验”所不认同的做法,使公关活动取得实效。

●影响公众行为的个体心理有:

知觉、价值观、.态度、需要、性格和气质、兴趣和能力

●知觉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人的需要是指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

●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马斯洛,他将需求层次分成五个层次:

生理、安全、交流、尊重、自我价值实现。其中:最低层次需要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关人员如何根据公众不同层次的需要,开展公关工作

公众的需求层次是多样性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流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对公众的生理需求:衣、食、住、行。比如:对贫困公众的公众活动

对公众的安全需求:如体检、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

对公众的交流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公众的尊重需求:物质和精神激励、对不同层次公众的礼仪、风俗习惯

对公众自我实现的需求:人尽其才、鼓励创新等。

●具有显著的跨文化特征的是国际公众

●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社会因素

●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

●有组织的群体心理有:从众心理、逆反心理

●群体心理-公众在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与其他群体成员相似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特征。

●从众心理-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逆反心理-与从众心理相反,是一种背离群体成员产生的个体心理。这种心理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而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逆反心理是由于抵触情绪好胜心、好奇心、好胜心形成

●无组织的群体心理有时尚、舆论、流言、骚乱

●公众有组织群体心理分析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意义

公众群体心理一般分有组织的群体心理和无组织的群体心理。有组织的群体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无组织的心理主要有时尚、舆论和流言、骚乱。

1、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待从众心理,一方面要在处理内部关系时,不断加强及健全管理体制,竭力形成一种团体压力,促使内部公众产生从众心理,服从组织管理,增强组织团体精神,开展组织内聚力,达到内求团结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公众缺乏个性,行为承受大流,毫列目的性,十分盲目。所以,公关人员人员应更多地去研究如何利用从众心理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创造人和的组织气氛,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

2、逆反心理是一种背离群体心理产生的个体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逆反心理所引起的社会现象俯拾皆是,公共关系人员经常在工作中碰到这种情况,因此要分析逆向的原因是抵触情绪引起的,还是好奇心造成的,或者是好胜心所致。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抵触情绪的公众,分析产生抵触情绪是宣传不妥、产品不佳、服务不良原因造成的,还是其个人的性格所致?社会组织应该采取相应的公关行为,化解其抵触情绪,使公众顺应组织愿望,改变其行为和态度。对好奇心的公众,组织既要尊重公众的正确的创新精神,同时更要通过公关活动的创新,使其顺应组织的方向。对待好胜心的公众,既要鼓励其不断创造新业绩,同时要提醒其注意量力而行,警惕其行为的后果。要引导公众向有利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行进,防止并纠正不利于组织的行为和行为趋势。

----------------------------------------------------------------------------------------------------------------------

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桥梁。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沟通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树立形象,引发公众产生预期的思想和行为。

●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借助一定媒介和方式,所开展的传播活动及其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传播基本过程框图。

●公共关系传播的突出特点

1)道德性2)文化性3)情感性4)新奇性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容

1)组织基本信息:性质、业务、规模、历史……

2)事件信息:重要政策和举措、荣誉、危机、新产品、友好往来、领导考察、社会活动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类型

1.组织传播2.群体传播3.大众传播4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一个组织与其内部公众的传播,分为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组织传播的基本类型

1)下行传播是指上层信息往下传播的过程,

2)上行传播是指下级人员向上级表达意见与态度的过程。

3)平行传播是组织内部各层之间的横向传播。

●组织内部信息传播受阻的原因

1)地位不同而导致的心理障碍2)组织内部时空跨度过大3)同级部门观念差异●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为公众报道大量新闻、为各行各业的人们传递和汇总各种信息。

●群体传播-一群人按照一定的聚集方式,在一定的场合接受传播。如报告会、演讲会等。

●人际传播--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它是最常见和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如老板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员工与员工的交往等。

●类言语语言-人们除了言语之外所能给出的一切信息。包括:表情、手势、体势、空间语言、时间语言、饰物言语等。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式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因特网

●在所有传播方式中,灵活性、机动性、随意性最突出的传播方式是言语沟通

●电视和广播媒介的共同弱点是传播效果稍纵即逝

●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主要有:

记者招待会、展览会、开放参观、沟通性会议、庆典活动、社会服务、赞助活动、联谊活动、广告、策划新闻事件

●庆典活动一般程序

第一,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正式场合奏国歌或奏厂歌、校歌等。

第二,宣读重要来宾名单。

第三,剪彩或授奖、签字等。

第四,致辞。主宾分别致词。

第五,可安排余兴节目。

第六,参观。

第七,通过座谈或留言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典礼完毕,可根据情况安排宴请。

●社会服务的基本类型

消费公关活动、各类咨询活动、各类慰问活动、各类便民活动、其他社会服务

●开放参观操作要点

•确定参观日期:内容保证、来宾保证

•成立专门机构:职责明确、组织保证

•宣传准备工作:渲染气氛

•精选参观内容:该看与不该看

•确定参观路线:内容关联性、活动效率、劳逸结合

•做好接待与解说工作:确保效果

•一视同仁的态度:让所有人满意

•意见收集:真情实意

•送行:善始善终

●记者招待会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举行的必要性、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资料准备

2)确定应邀者的范围和具体名单

3)选择地点和时间

4)组织记者参观、小型宴请的准备

5)经费预算、撰写方案

●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传播的优缺点及有效利用它们开展公共关系传播。

1)报刊―优点:版面灵活、报道仔细、内容丰富、重复接受、成本低廉、读者群稳定。不足:信息不够及时、受众面有限。利用报纸可以:向公众详细说明和专业知识的的组织信息,开展社会公众调查,开展公益广告宣传;针对不同的读者传播不同的信息。

2)广播―优点:不受时空限制,传播快,受众面广、方便接受,成本低廉;不足:比较抽象,不能反复。针对中老年公众、汽车驾驶员、有车一族等公众开展传播。

3)电视―优点:形象生动,互动性强;不足:成本高较高。传播受众面广的信息,开展生动活沷的公益广告宣传等。

4)互联网―优点:除传统媒体的优点外,信息丰富、超越时空、高度开放、实时互动、操作简便、个性化等。不足:缺乏控制,可信度差,安全性低等。针对网上一族,传播组织重要的信息、重要的活动、开展信息互动,开展网上调查等。

●组织传播对开展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组织传播是一个组织与其内部公众的传播,分为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1)下行传播是指上层信息往下传播的过程,可以使内部员工及时准确获取上级布置的任务,并员工认识其工作价值,激发其责任感。同时,能消除对上级的疑虑和恐惧,使员

工对组织全力支持,密切协作。

2)上行传播是指下级人员向上级表达意见与态度的过程。良好的上行传播,可以使员工及时向决策层传递具体工作中的各项问题,确保组织决策的顺利实施,同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3)平行传播是组织内部各层之间的横向传播。可以协调组织内部各单位、各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可以弥补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的不足,简化办事手续,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可以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员工之间的友谊,并满足彼此间的需求。

●有效策划新闻事件

策划新闻事件是社会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扩散传组织信息而专门的策划活动。应该抓住以下要点策划活动:

1)奇思妙想-“新、奇、特”。要充分运用共关系策划中的创造性思维:灵感的激发、想像的突破、因素的组合、思维的碰撞等(头脑风暴法、事件组合法、逆向思维法等),使公关活动有新意、有奇效、有特色。如“小燕子来信”、美国碳化钙公司的“鸽子事件”、宾馆策划的房客植树活动等等。

2)时机选择-选择公众敏感点。如奥运会、登月航天等

3)制造氛围-营造公众关注气氛,让公众的关注不断强化,制造心理预期。如加强宣传报道、有计划开展各种前期活动。

4)善于借力-借助权威和名流。有意识将组织与名流联系在一起,借助名流和权威人士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5)传播效果-与媒体合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和交流沟通,引起媒体的关注使他们愿意报道。

6)其它。

----------------------------------------------------------------------------------------------------------------------

第六章公共关系形象

●公共关系形象是公众对组织外在素质和内在素质的综合印象。关形象的塑造,是公关关系的核心工作之一。社会组织通过视觉、行为和理念的设计,使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组织形象要素有:主体形象、客体形象、延伸形象

●企业的主体形象有:领导形象、员工形象

●企业的客体形象有: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服务形象

●企业的延伸形象有:竞争形象、信誉形象、环境形象

●员工形象主要有: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养、精神风貌、言行举止

●领导形象主要有:

政治思想、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指挥组织、决策能力、开拓创新、气质风度

●组织形象识别分为三个层次: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

●视觉识别-组织标识符号化、视觉化的传播过程。

●行为识别-通过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来宣传组织的精神和思想,达到建立名牌组织的目的。

●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分别是组织识别系统的“心脏”、“手段”、“脸面”或“根”、“枝”、“叶”

●视觉识别系统VIS的基本要素包括

1)企业名称2)企业标志3)企业标准字体4)企业标准色

5)企业象征图案

●理念识别的开发途径有:

通过组织独特的思想、精神、价值观等,来体现组织形象。个性化的组织精神、特色化的经营理念、感召力的形象口号。

●行为识别的开发途径有:

通过组织的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体现组织的形象。途径:业务管理、行为规范、教育培训、整体优化、对外传播

●公共关系广告旨在推销组织形象

●在组织的开创阶段,适宜采用的方式是建设型公关

●塑造员工形象和领导形象的途径

(1)塑造员工形象的主要途径:1)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2)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3)力求让员工享受最好的待遇,4)鼓励员工建立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价值观。5)加强制度建设。

(2)塑造领导形象的主要途径:1)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知识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合理化;2)实行发惟才是举的方针,不拘一格提拔和使用人才;3)及时反馈工作业绩,考核领导的政绩和作为;4)培养领导者的服务意识,让其正确认识自己承担的角色,严已律已,率先垂范;5)加强自我学习。

●社会组织领导人在公共关系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领导人,由于其地位、影响力和交往范围的宽广,其在公共关系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的形象代表着组织的形象。在对外交流中,公众自觉或不自觉地透过领导的一言一行,对其所在的组织产生初步的印象。

2)领导人由于经常出现在重要的公众场合,所以他们肩负着对外传播组织重要信息的重任,其传播的信息会对公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引起广泛传播。

3、由于领导其特殊的地位,因此在处理某些棘手的公共关系事务,尤其是危机公关时,其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退避三舍”,不在着急时刻挺身而出,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

4、在组织内部,领导在塑造形象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其言行举止,道德品行,对内部员工能否和谐相处,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5、领导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保证。一个组织公共关系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和不断提升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支持和身体力行。

--------------------------------------------------------------------------------------------------------------------

第七章公共关系调查

●公共关系调查-社会组织根据公共关系管理的需要,收集、处理和研究信息,发现存在问题,确立公共关系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的完整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

1)能使组织能够准确地进行形象定位,从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通过公共关

系调查,可以测量出组织自我期望的形象和其在公众心目中实际形象的差距,从而组织可以针对这个差距策划行之有效的公共关系行动方案。

2)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保证决策正确,开展调查是最基础的工作,通过调查,可以收集影响决策的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根据公众的需求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案。

3)使组织及时把握公众舆论。公众舆论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只有及时开展调查,才能监测公共的言论,了解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并采取对策,扩大积极的舆论,缩小不利的言行。

4)提高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率。组织在开展某项公共关系活动之前,必须对目标公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使活动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对现有人力和物力的条件调查和现场考察,才能对所要开展活动的客观条件有所了解,以便量力而行,保证活动成功开展。

●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内容:组织形象地位、组织公众舆论、组织社会环境

●公关调查的原则有:全面性、代表性、客观性、定量化

●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方案、分析处理结果

撰写调查报告

●实施公关调查方案时经常会发生的问题:被调查者数量不够、被调查者拒绝合作、被调查者偏见、不诚实或应付了事、调查者的倾向性

●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有: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实验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调研法、文献调研法

●问卷调查的类型:封闭式、开放式

●公关调查随机抽样方法有:

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随机抽样3)层随机抽样4)聚类随机抽样

●公关调查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1)判断抽样2)定额抽样3)典型调查4)个案调查

●公共关系管理的过程一般为:

1)公关调查2)公关策划3)公关实施4)公关评估

●组织形象调查的第一个环节是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

●知名度―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和认识的程度。

●美誉度―一个组织被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

●在组织形象地位的测定中,属于最佳公共关系状态的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

第八章公共关系策划

●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按功能定位,公关策划目标分类:传播信息、联络感情、改变态度、改变行为

●公共关系策划活动的基本方法

1)审时、借时2)度势、运势、造势3)择术

●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真实性、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可行性、可调性

●公共关系策划中的创造性思维:灵感的激发、想像的突破、因素的组合、思维的碰撞

●公共关系策划的环节:确定策划工作的类型、设计主题、选择媒介、编制经费预算、审定方案

●公关策划书的主体内容:背景概述、公关目标、公关活动项目、传播方式、时间地点、费

用估算、实施程序等项内容构成。

――――――――――――――――――――――――――――――――――――――

第九章公共关系的实施和评估

●公共关系实施是将公共关系策划所确定的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这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第

三个步骤,也是最复杂、最多变的环节。

●公共关系实施是解决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决定策划实现的程度和范围、是后续方案制

定的基础和依据。

●影响公共关系实施的因素:

(1)策划方案中的目标障碍-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可以比较和衡量、是否指出了所期望的结果、是否实施者力所能及、是否规定了恰当的完成期限

(2)实施过程中的沟通障碍-语言障碍、观念障碍、习俗障碍、心理障碍、组织障碍

(3)突发事件的干扰

●公共关系实施的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在公共关系的实施过程中,保证公共关系实施活动不偏离公共关系的

策划目标

(2)控制进度原则-根据公共关系策划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掌握工作进度,以避免畸

轻畸重、不协调的现象

(3)整体协调原则-在公共关系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合理互补、配合协作、

和谐统一。

(4)选择时机原则-把握公共关系实施的时机,选择针对性的策略。

●公共关系评估-根据特定的标准,对公共关系计划、实施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判断得失,以便适时采取后续措施,加以改善。

●公共关系评估分类

(1)按效果分类-组织形象评估、工作成效评估、传播效果评估

(2)按功能分类-状态评估、调查评估、传播评估、成果评估

(3)按参与主体分类-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公众评估

(3)按评估方法分类-定量评估、定性评估

●公共关系评估程序

明确评估目标->评估分析->汇报总结->评估结果运用

●公共关系评估依据

大众媒介传播状况-报道频次、报道质量、媒介影响力

内部资料-领导和管理层的评估、内部员工的评估、内部各类资料的反映

外部资料-消费者与用户、相关组织(如供应商等)、社区公众、政府公众

公众受影响程度-知晓公众数量、改变观点和态度的公众数量、发生期望行为和重复期望行为的数量

●公共关系评估方法

报告法、内部评估法、外部监察法、比较法、实验法

●公共关系评估内容

(1)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评估-调查过程、策划过程和实施过程评估

(2)专项公共关系活动评估

――――――――――――――――――――――――――――――――――――――

第十章组织内外部公共关系

●全员公关-组织全体人员都要具备公共关系的意识。包括形象意识、沟通意识等。

●组织外部的公共关系主要有:顾客关系、社区关系、名流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

●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的途径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关心员工生活

3)尊重员工主人翁意识

4)让员工有成就感

5)加强员工之间交流

6)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7)强化组织文化建设

●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形式及其优缺点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3)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

4)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

各自优缺点

正式沟通:优点-严肃正式、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不足-层层传递、速度缓慢、缺乏灵活性。

非正式沟通:优点-方便直接、速度快、容易了解内部公众真实的的思想和态度;不足-渠道难以控制、传递信息容易失真、可能形成小团体、影响组织和稳定性和凝聚力。

单向沟通:优点-快捷迅速、对处理紧急情况有效;不足-容易形成一家之言、接受者容易产生对抗。

双向沟通:优点-有利于相互理解,有平等感和参与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不足-传递速度慢

横向沟通:优点-促进组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和团结协作;不足-头绪过多造成信息散乱,也可能成为发牢骚、讲怪话的途径,造成士气涣散。

纵向沟通:优点-权威性强;不足-信息失真。

书面沟通:优点-信息长期保存,可供长期研究。不足-相互交流不充分,情况变化适

应差

口头沟通:优点-互动性强;不足-传播面窄。

●外部公共关系:顾客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竞争对手关系●企业处理好顾客关系的途径

企业与顾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处理好顾客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求。树立顾客永远的对的思想,并且根据顾客的喜好安排和组织生产。如日本女洗手间的水声装置、欧美妇科医院的全女性化等。

(2)向顾客提供优质名牌产品。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建立品牌的无形资产。这样,可以使消费者能够对企业产生亲和力。

(3)提供完善的服务。按工作标准为顾客提供售前、售后和售中服务,热情、礼貌、周到,建立客户跟踪档案,及时、诚恳、负责地处理顾客的意见。

(4)尊重顾客权利,保护顾客利益,妥善处理与间的纠纷。“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这一妥善处理与顾客间纠纷的一把金鈅匙。

●组织开展社区公共关系的特点

发展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为了争取社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组织创造一个稳固的生存环境。同时体现组织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社区关系扩大组织的区域性影响。

(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组织就会失去立足之地。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多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劳动就业关系,本地顾客关系。因此,要善于同各种不同背景的社区公众打交道,以争取社区提供各种地方性的服务和支持。

(2)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

社区公众涉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类型繁多,涉及面广,对组织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因此社区对组织的要求和评价差异性大。由于处于同一组织,对组织的评价和看法又及易相互传播,形成区域性影响,从而形成组织的某种组织形象。

所以,组织要提高自身在社区中的地位,就要树立一个“合格社区公民”的形象,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像爱护自己的家业一样爱护社区,在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为社区公众多做贡献。

●社会组织处理好与媒体关系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公众舆论。大众媒体的接受对象数量巨大,涵盖面极广,可以迅速地帮助组织扩大知名度,同时通过新闻界做出的客观报道,也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有利于美誉度的提高。

(2)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大众传播媒介一般不是由组织内的公共关系人员直接掌握的和控制的,有关信息能否被大众媒体报道及报道时机、频率、力度和角度的掌握,取决于专业的传播机构和人士。

(3)当组织遇到危机时,大众媒体反应速度、力度和态度,可以决定组织的生死存亡。

所以,与新闻界人士建立广泛良好的关系,是运用大众媒介、争取媒介宣传机会的必要前提。与新闻界的关系越密切,组织有关有利信息的报道数量就越多;与新界的关系越好,报道的质量就越好。

●社会组织处理好名流关系的重要意义

(1)借助于名流的的知名度,扩大组织的公众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2)有助于组织充分利用他们的见识和专长,为组织的管理提供有益的意见咨询。

(3)利用名流良好社会关系网络,为组织广结善缘,扩大组织的社会交往范围。

(4)借助名流较高的社会声望,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如何与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1)遵纪守法,公平竞争,不做危害竞争对手的事情。

(2)加强企业决策者之间的交往,建立私人感情,从而使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3)摒弃“同行是冤家”的旧观念,加强业务协作和联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期,共同发展。

(4)及时化解矛盾与纠纷,消除误解。

(5)参与行业组织,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渠道。

----------------------------------------------------------------------------------------------------------------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谈判

●当社会组织与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或有共同利益需要争取时,通过谈判方式加以解决,是公共活动的重要方式。

●公共关系谈判原则-目标确定、真诚求实、求同存异、时间效率、灵活应变、双赢互利

●公共关系谈判背景

(1)人员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素质、知识结构、谈判能力、社会关系

(2)环境背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项目背景

●公共关系谈判结构

(1)谈判当事人-主谈人、协谈人、场外配合人员

(2)谈判议题-主要议题、一般议题;分议题;复合议题等

(3)谈判议程-谈判时间、地点、程序等

●公共关系谈判过程

(1)探询阶段-目的: 探询谈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访问考察、技术交流、函电、委托第三方等

(2)准备阶段-谈判主题的确定、谈判背景、谈判议程、相关资料、相关策略等

(3)接触阶段-谈判氛围的形成、双方基本立场的表白

(4)磋商阶段-判断形势、目标调整、讨价还价、运用技巧

(5)小结或休会阶段-清理局面、摆脱僵局、重造氛围、调整策略、修改条件、寻求新办法和新途径

(6)终结阶段-判断终结与否:各方对谈判的评价、共同点与分歧、交易条件是否成熟;终结形式-成交(达成协议)、破裂(失败)、中止(或暂停)

●公共关系谈判技巧-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回答技巧、叙述技巧、幽默技巧等

----------------------------------------------------------------------------------------------------------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写作

●写作是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公共关系实务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公共关系活

动中的传递信息、方案表述、联系内外、商谈工作、综合协调等,往往通过文书形式来进行●新闻稿-When Where Who What Why

●公关广告-简练得体、突出特色、生动活泼、抓住心理

●演讲稿-围绕主题、适应气氛、文字优美、富有感染力

●组织简介-高度概括历史和现状;突出业绩、特色、地位和未来发展

●简报-实、快、新、简;报头、目录、正文、报尾

●策划书-活动背景、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案、经费预算、效果预测

●其他文书-请柬;通知、通告、公告;慰问信、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海报、标语、

口号;通报;发文稿等

----------------------------------------------------------------------------------------------------------

第十三章公共关系礼仪

●日常社交礼仪:称呼和打招呼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作客与待客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礼品礼仪

●服饰礼仪的TOP原则:时间适合、场合适合、地点适合

●一般握手礼节:握手时尊者先伸手、主人先伸手、女士先伸手、长者先伸手

●一般介绍礼节: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年纪大的介绍给年纪轻的●外事礼宾礼仪的原则:不卑不亢、信守约定、热情有度、不必过谦、不宜先为、尊重隐私、女士优先、入乡随俗、以右为尊――――――――――――――――――――――――――――――――――――――

第十四章危机型公共关系实务

●危机事件经常会严重损害组织形象,关系到组织的生存的发展,掌握危机公关工作的原则和技巧,对及时化解危机相当重要。

●危机公关-用公共关系手段减少组织危机给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维持或重新树立组织的形象。

●危机公关有哪些类型:

1)产品与服务缺陷造成的危机公关

2)公害问题引起的危机公关

3)意外灾难事件引起的危机公关

4)舆论负面报道引起的危机公关

5)竞争对手或个别公众故意破坏引起的危机公关

6)公众心理伤害造成的危机公关

●形成公共关系危机的因素

1)组织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很多组织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应对危机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方法。平安时没有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和战略关系,不注重公共媒体的关系;出现问题时,

“病急乱投医”,或想方设法置身事外,使问题演变成一场危机。

2)组织自身决策违背了“与公众共同发展”的公共关系理念。往往过多考虑了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公众的利益,引发公众对组织的抵触、排斥和对抗,形成危机。

3)全员公关意识薄弱,组织或个人言行不当。偶然的过激或伤害公众的言论和观点,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反戈。

4)没有建立正常的传播沟通渠道。平时与公众交流不充分,关键时期公众就不能把握组织的全面状况。尤其在在公共关系危机时,不适当的封锁信息,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公关危机的特点:

1)来势凶猛需要很大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社会影响大以致处理复杂和棘手

3)传播快冲击力造成处理风险大

4)公众的强烈不满以致组织恢复形象难。

●危机公关的原则

及时主动原则、透明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原则、统一原则、防患未然原则、配合媒体原则、巧妙接招原则

●危机公关工作的主要流程和环节

1、成立组织。由于危机事件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要由领导挂帅,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成员各部门和有关危机公关专家组成,制订和实施危机公关方案、统一信息发布等。

2、真诚说明。迅速通过媒体(如:电视、广播新闻联播、门户网站和主要市场所在出击地的主流媒体),向公众说明事件的发生和进展情况。

3、处理责任人。第一时间内,不论什么原因,让相关责任人停职检查,如属责任事故,追求刑事责任。

4、媒体交流。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恳请媒的监督和支持,并明确继续协助媒体做深层次的调查,强调企业与媒体的共同点,就是为公众服务,维护公众权益。

5、协商沟通。与危机直接相关的公众真诚沟通,及时、主动地提供信息,以求取得谅解,共渡难关。

6、调查原因。邀请权威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帮助调查事件真相。

7、开放参观。邀请公众参观组织机构,与公众探讨如何改变现状,杜绝此类事件再现等问题。

8、重新塑造形象。尽快推出公益广告、召开各类会议等,适时参与公益活动,在重大活动中亮相。

另外,要掌握好及时主动、透明、勇于承担责任、信息发布统一、防患未然、配合媒体、巧妙接招等原则。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课程、教材介绍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介绍 英国著名的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Jefking)指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但是,从种种的公共关系定义之中,无疑可作出一些最为基本的概括: 1.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诸如一定的组织机构,团体等。 2.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即与该社会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3.社会组织借助于一定的信息传播媒介与客体沟通交往。它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与电视等。一定的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与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就构成为公共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与有关公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以求得组织的发展,运用传播媒介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双向沟通的努力和活动。 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 1.公共关系学与市场学 市场学是一门以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根据产品购销,市场变化、消费者状况而制定相应的策略,更为有效和大量地吸引顾客。 市场学与公共关系学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从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发展到组织形象的竞争,因此,市场营销必然要关心组织形象的建设,加上市场学同样要关注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要以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以发展自己。这样,它与公共关系学在许多方面就有相通、互鉴之处。 但是,公共关系学与市场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它包括企业然不限于企业。如政府、学校、工会等等。 ②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它除了消费者,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公众。消费者仅仅是一种类型的公众。 ③公共关系的沟通交往包括人事管理、社会交往、新闻传播等等,它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限于市场营销的研究。 ④公共关系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市场营销的直接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经营目的。 ⑤公共关系以信息沟通为主,不象市场营销那样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作为市场营销基本要素的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营销战略。 第二,帮助企业明确科学的营销谋略。 第三,帮助企业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巧,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 如果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这些公关方法、技巧又可分为开拓性公关、生存性公关、日常性公关、巩固性公关、发展性公关、矫正性公关、危机性公关、应变性公关、突破性公关,进攻性公关,等等。 2.公共关系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有着较长历史的学科,因为管理活动是社会组织最古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管理是人们对事物系统的运动,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协调控制行为。当代管理学对有效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在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沟通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知识,它在一个方面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基础。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直接的目的不同。管理学追求的是组织的秩序和效率。公共关系学侧重组织的形象和声望。 ②方法手段不同。管理学强调行政手段,借重指挥和领导,是一门有意识控制组织活动的学科。公共关系学则以传播和沟通为主要方法,是一门研究争取公众信任的学科。 ③性质范围的不同。管理学重视组织内部环境中各种事物运转情况。公共关系学还要全面地探讨组织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史纲 1.比较中西古代公共关系的异同 2.简述现代公共关系诞生时期的三个阶段 现代公共关系诞生时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公众该死、公众理应知晓、以及双行道:相互适应和调整。 1.公众该死的时代是专业的利用宣传、公关手段盈利的时代。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与观念 1.简述并评价公共关系理论诸流派的主要观点 公共关系理论主要分为三个流派:管理典范、宣传-说服典范和关系典范。 1.管理典范:强调公关的管理职能,职能在于促进沟通、议题管理、相应舆论、担当公益、 调试环境和预警未来。认为公共关系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的传播管理。同时公关也是一种战略管理,管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代表性理论有森特、布鲁姆等人的开放系统论和格鲁尼格夫妇等人的卓越公关理论。 2.宣传-说服典范:将公关理解为组织对内、对外的沟通,以期获得认知、理解、信任和赞 誉。同时认为公共关系由各种计划性的沟通、交往所构成,目标在于促进各方的相互理解。将公关理解成为一种专业化的沟通行为、过程和方法。这一典范的代表人物有艾维李、伯纳斯等 3.关系典范:公共关系并非简单的“制造认同”的宣传,而是一个组织遵循“公共利益”和社会 意义“调整自身行为,以建立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它视公关为组织和公众建立契约关系的一种方式,强调组织与公众相互调查和彼此适应。代表人物有蔡尔兹和里奇等人。就学术源流而言,上述三个典范的发轫、成熟存在明显的先后先后次序,典范之间并没有造成相抗相毁、势均力敌的争端,各典范代表人物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有融摄。总体而观,管理、传播和关系皆为公关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 2.简述并评价公共关系的四种模式 1980年代中期,美国公关学者格鲁尼格和亨利提出了著名的“公关四模式论”,把现代公关的观念和实践大体按发展阶段分为四种模式:新闻代理、公共信息、双向非均衡、双向均衡。1.新闻代理模式兴起、发展于19世纪中后期,他们为雇主——企业、政党、政客代理宣传业务,即把雇主所欲宣传的信息提供给报刊,开展有利于自己的宣传并因此获利。其宣传特点是单向性传播,采用夸大其词、招摇撞骗和愚弄公众的方式。此种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姆,出名的公关活动有马戏团事件。 2.公共信息模式产生于20世纪初,组织利用可能的传播渠道,如宣传册、公众演说和大众媒体,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以向公众施加影响。其宣传传播也具有单向性,其代表人物是艾维李,他划清了自己与新闻代理人的界限,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受骗鼓吹者,确立了公关“讲真话“”开明互惠“的核心信条。 3.双向非均衡模式在20世纪中期占据主流,强调公关既要向公众传递信息,也要从公众那里获取信息,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但这种互动并不对等和均衡,组织的世界观仍然是通过宣传、说服向公众施加影响,而不是平等对话,代表人物是伯内斯,具有双向传播的雏形。 4.双向均衡模式流行于20世纪后期,被认为是卓越公关的根本特征,旨在促进统治联盟与公众之间的双向、对等沟通。它强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开放,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增进了解、消解冲突、达成共识、寻求合作。目的是双赢,双方共同获益。代表人物有格鲁尼格。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宣传范式

公共关系学概论

公共关系学概论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和塑造自身形象而进行的创意策划及开展传播活动的过程。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 交流沟通、塑造形象 三、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三个基本要素:组织、公众与传播。 四、公共关系学和社会学 1)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现象 2)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关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 五、公共关系学和传播学 1)第一个从市公共关系职业的职业者是艾维·李 ...(传播学家) 他被尊称为“公关之父” 1906,他发表的《原则宣言 ....》,全面阐述了其公关活动的宗旨。 2)第一部公共关系学著作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 公共关系的实践家和公共关系学专家爱德华·伯尼斯 ......(公共关系大家) 世界上第一位 ...公共关系学教授 .......和专家,著作《公共舆论的形成》 在纽约大学以教授身份主讲了世界上第一门公共关系课程 其理论核心明确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公关·原则 六、公共关系与广告 1)广告和公关的关系 广告是付费的宣传 2)广告和公共关系的目标差异 A、传播目的不同 公关的目的是赢得公众的信赖、好感、合作与支持,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 广告的目的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对产品产生好感 B、传播原则不同 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引人注目。 公关传播的原则是首先是真实可信,绝不能有任何虚假。 C、传播方式不同 广告为了引人注目,可以采用包括新闻的、文学的及艺术的传播方式,可以采用虚构的乃 至神话的夸张手法,以激起人们的兴趣,加速人们的购买欲望。 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是用事实说话。 D、传播周期不同 做广告不等于进行公共关系,但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 E、广告和公关的本质区别

公共关系学习内容

公共关系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基本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 公共关系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一般的公共关系状态和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又表现为一种活动,它是由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构成。 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是:组织机构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去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以达到组织自身顺利发展的目的。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指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这些组织都是公共关系的活动主体。 2.公共关系的客体——社会公众 公众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关系工作的活动对象。公众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 3.公共关系方法与手段——管理职能和信息传播 公共关系工作在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的发挥可以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流得以实现。 第三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公众利益的满足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各种规律,以及社会组织利用管理工作和传播手段谋求组织自身发展的各种策略。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我们可将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界定为: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公共关系的应用。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公共关系的起源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活动的产生,受制于三个基本条件: 1.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与公共关系同时产生。因为,商品经济要求商品自由流通,自由竞争,等价交换,这必然带来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产生了企业、部门、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的客观要求。这种经济联系即为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开始。 2.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政治前提 民主政治与公共关系密切相联。民主政治是与专制政治相对而言的。民主政治消除了以高压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以种种方式来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实质上这也是公共关系

(完整版)自考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现象、理论和技巧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组织形象管理、沟通协调、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能力。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公共关系策划、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公共关系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3、掌握公共关系沟通协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内外部的利益关系。 4、掌握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组织面临的危机事件。

5、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能够将公共关系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内容 1、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3、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 4、公共关系的策划与实施 5、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 6、公共关系的危机应对 7、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课堂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

亲身实践公共关系技能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公共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验分享:通过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等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五、考核方式 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估。 2、平时作业: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案例分析报告等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4、项目成果:根据学生在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进行评估。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主要内容提纲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杰夫金斯)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1978.8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学科”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管理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具有的五个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相关概念: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舆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态度; 形象——组织在公众中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人群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间——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亚力士多德《修辞学》 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制造假新闻“清垃圾运动” 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科学化《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重要特点是“投公众所好”主张 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辅助决策功能的主要表现: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评价决策效果;

自考《公共关系学》大纲考核要求及答案

自考《公共关系学》大纲考核要求及答案 ▲代表识记■领会●应用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基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定义 1。管理说 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Rex L。Harlow)所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Scott M .cutlip﹠Ailen H .Center)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 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 Jefkin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3.传播管理说 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James E .Grunig,Ph 。D)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于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说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蔡尔兹(H .L 。chils)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 “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 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传播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试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抓住公共关系得本质属性,就能够将它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不同属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 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型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公共关系学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广告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还是工商管理(专科)(市场营销方向)、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物业管理、旅游专业、药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一、培养目标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社会形象为宗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是一个好组织,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的价值与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共关系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并不断地得到认可。在现代信息社会,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是一门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相关基础学科有: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广告学、消费心理学等等。同时它所应用的操作方法也广泛而多样。公共关系学作为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发挥着多种社会功能。 因此,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与其它相关科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掌握通过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三、公共关系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科学理解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①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②公共关系活动: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手段,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活动,即以创造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2.公共关系有自觉和盲目之分 ①公共关系意识(观念):人们在公共关系时间中形成的影响其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已为人所共识的公共关系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潜在观念,使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②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公共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二、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2.社会基础——XX政治制度的产生 3.技术基础——传播手段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4.文化基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我们目前的公共关系是狭义的、自觉的。 三、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说真话 1、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真实是公共关系的生命 2、面对公众,处理各种关系时态度必须真诚; 3、好事要出门; 4、坏事要讲清。 (二)做善事 1、发展自己,自我完善——(做得好,小善) 2、乐善好施,兼济天下——(做好事,大善) (三)塑美形 1、对艺术美的追求,公共关系是真善美的艺术 2、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和视觉美)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 在于其公共性,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传播沟通关系”,是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沟通学科”,组织与公共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四、理解公共关系说服、倡导、咨询、管理等职能 1.说服:(1)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2)制造舆论(3)影响民意 2.倡导:(1)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2)倡导一种文化认同 (3)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经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4)倡导组织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5)倡导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对公共利益的贡献。 3.咨询:(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2)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

公共关系学要点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公共关系的定义:指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 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还 有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和社会观念 3.公共关系观念: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 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5.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 6.公众的分类: 根据公众和组织的所属关系分:内部和外部公众、 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 7.公共关系的中介—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和传递新闻,事 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换和分享。 8.传播的要素:信源(传播者,传者即信息的制造者),信宿(信息的接收者),信息 符号,信息退通道 传播的活动过程: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传播学研究的先驱H。 拉斯韦尔,集研究之大成,于1948年提出看著名的拉斯韦尔要素,即五w要素的 理论。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反应如何 9.宣传:是指社会组织有意识的把某种观念,意识,态度和情绪,以及风俗,信仰传 播于社会的努力,是一种有意控制社会心理的活动。区别:工作性质不同,工作方 式也不同。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 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 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公共关系学电子版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该定义组成部分: 第一,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第二,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 第三,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交流。 第四,以上条呼应了本书从出版以来的一直推行的公共关系“主体、客体和过程”三要素说。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 公共关系三个构成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 公共关系学的诞生: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23年,美国著名学者伯内斯撰写了《舆论之凝结》(《舆论明鉴》)一书,并在美国纽约大学首先开设了公共关系课。 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 1、1983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成为设立公关部的首家国有企业; 2、1986年,我国内地第一家专业公关企业——中国环球公关公司; 3、1986年11月6日,中国内地第一个省市级公共关系组织上海公共关系协会成 立; 4、1998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将公共关系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典》。 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关系同步发展; 2、“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 3、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1、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公共关系发展的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必须土壤; 3、“关系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共关系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共关系在美国肇始的原因: 1、相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尤其自身特点; 2、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国民中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与全体观念; 3、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的工业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置于同一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国内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 4、阶级矛盾的激化 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 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核心思想是“说真话”,1906年艾维.李发表《原则宣言》。 伯内斯,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他的立足点是“投公众所好”,著作《舆论的形成》、《公共关系学》、《舆论》。 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特点: 1、公共关系自身的职业化行业化; 2、公共关系在理论上的规范化、国际化; 3、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多元化;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32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公共关系学》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提高理论 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通过课程基本原理的学习和实务操作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初步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方法,增强学 生的公关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关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公共关系概论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公共关系的作用,公共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关系概念的核心内容. 2、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3、掌握公共关系的特征及作用。 4、熟悉公共关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重点难点: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2、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个人、社会的作用. (二)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结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基本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性质、地位、模式和特点. 2、了解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经营范围和服务特点. 3、理解公务人员的日常业务,素质要求,培养方法等问题。 4、把握公共关系行为主体的特征. 重点难点:1、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公共关系社团的区别与联系。 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战略和公共关系策略。 基本要求: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战略和策略。 2、分清战略与策略的特征。

公共关系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课程内容: 1、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 2、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3、公共关系学概念及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基本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 2、分析比较若干与公共关系概念相关的学科概念, 3、把握公共关系概念的特殊性,全面、正确地理解公共关系概念的科学涵义。 本章重点: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 本章难点:公共关系学概念及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内容: ※1、公共关系的起源; 2、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几个代表人物; 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基本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 2、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3、了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几个关键性人物及所做的突出贡献;通过对公共关系沿革的了解,深入认识其优势和不足,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事业。 本章重点:公共关系的起源 本章难点: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爱德华·伯尼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 课程内容: 1、公共关系主体涵义; 2、公共关系组织的类型; 3、公共关系部的构成模式; ※4、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5、全员PR 基本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公共关系主体的涵义和特征, 2、熟悉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把握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3、充分认识公关机构和公关人员对做好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本章重点: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组织的类型、全员PR 本章难点:公共关系组织的类型;公共关系部的构成模式。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客体 课程内容: 1、公众的涵义及特征; 2、公众的分类; ※3、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对象 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公众的涵义、特征; 2、掌握公众分类的方法; 3、掌握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 4、正确认识公共关系的对象。 本章重点:掌握公众分类的方法;掌握公共关系工作中常见的目标公众。本章难点:正确认识公共关系的对象、了解公众的涵义。 第五章:公众心理分析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 文化传播系 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关系》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独立性的学科又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因此她既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又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培养和掌握公共关系原理和技能。 二、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论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产生与发展,研究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特征 了解公共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向 掌握公共关系的原则、职能、对象、方法与意义 难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关在组织中的职责范围 了解公关的基本原则与功能 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难点: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第三章公共关系三要素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媒介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要素及内容 熟悉公众的特征及分类方法,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难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公共关系运作过程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活动运作的四个步骤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四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公共关系实施步骤和排除实施中障碍的技巧 掌握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标准 难点: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四个步骤的相互关系 掌握公共关系实施步骤中排除实施中障碍的技巧 第五章公关人员 [基本内容]:公关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关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科发展史 二、公共关系学的产生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学”产生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美国。公共关系学的产生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美化宣传、丑化宣传和深刻反省阶段,有人把三个阶段称为宣传、反思、革新阶段。 1、美化宣传阶段:美化宣传是以世界上第一份廉价与大众化报子——美国《便士报》的产生而开始的。不过,当时的商品宣传带有强烈的虚假成分。因此被被历史学家戏称为“美化宣传”或“公众受愚弄时期”。 2、丑化宣传阶段:无原则的美化宣传愚弄了公众,导致公众对广告的不信任。于是。在19世纪末,一些作家和记者发起了一场揭露广告的虚假和阴暗面的运动。据统计,当时几乎每天都有揭丑的文章刊登在报子上,并持续了将近10年。揭丑文章沉重打击了当时新兴的广告业和利用广告作宣传的企业,迫使他们进行反思,从而把公共关系带到一个新的时期——深刻反思阶段。 3、深刻反思阶段:思想认识,在这个阶段,企业家们认识到必须纠正过去的观念,对公众讲真话,才能使组织真正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这个运动开始于20世纪初,是由被命名为“公共关系之父”的美国人艾维·莱德拜特·李(Ivy Ledbetter Lee)发起的。 三、公共关系学的发展 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实践化、学科化、理论化和普及化阶段。 1、实践化阶段—核心思想的形成:公共关系学产生于社会需要,因此,从它产生之日起,社会实践就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企业界开始逐步推广公共关系制度。公关咨询业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思想形成。这个核心思想就是艾维•李提出的“讲真话”的基本思想和“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公关原则。 2、学科化阶段—基本理论的形成:使“公共关系”成为一门学科,并在大学教育中成为正式课程的人,是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顾问——爱德华•伯纳斯。爱德华•伯纳斯被誉为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集大成者。1923年,他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公共关系专著《舆论明鉴》;当年,他又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一课,1925年,他编写了《公共关系学》教科书。由此,“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人类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在爱德华•伯纳斯的《公共关系学》中,他解决了公共关系的原则、职能、功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形成。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024 开课学期:各学年各学期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时:28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专门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中客观存在的关系,随着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在经营管理、市场营运、大众传播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开设本课程不仅要了解和探讨公共关系与其相关学科交叉点及重合的界域,更重要的是要寻找那些尚未涉足的领域,加强公共关系学功能的研究,拓宽公共关系学的应用范围。 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了解和认识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入手,介绍了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条件以及公共关系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着重分析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公共关系职能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通过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较好地认识公共关系的管理作用和社会作用。本课程还详细分析了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特征,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内涵、外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公众行为的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还介绍了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主要媒介。最后介绍了各种公共关系的实务,认识公共关系的具体实务方式和业务特点。尤其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范围和特征,并在最后一章介绍了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意义,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则及政府公共关系的实际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涵义,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必然性,并认识公共关系的管理作用和社会作用,还要了解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的特征,了解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特征。尤其要掌握公共关系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了解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掌握公共关系的具体实务方式和业务特点,掌握企业公共关系的应用范围和特征,认识政府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和意义及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任务和原则,政府公共关系的必然性和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建议 当今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公共关系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外学者将以电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富裕生活程度和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并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志。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不能满足于背诵概念、原则,而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的理论、原则、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注重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要把它充分运用到我国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社会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去。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亲自实践,二是间接练习。最后要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结合。公共关系这门综合性学科的三大理论支柱是管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要对公共关系有个透彻的了解,就要对这三门学科的基本力量有所掌握。总之,学习公共关系学结合

公共关系学内容概要

《公共关系学》学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关系导论 ●“公共关系”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PR”,简称“公关”。或称“公众关系” ●公共关系的概念: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协调和改善组织内外部关系,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的一种思想、艺术和管理职能。 ●对公共关系的不同理解剖析:管理职能论、传播沟通论、社会关系论、现象描述论、表征综合论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即公共关系的三要素是组织、公众、传播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和承担者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共关系主体实施公关活动的对象 ●公共关系的原则 1)真实真诚 2)互惠互利3)尊重公众 4)日积月累5)不断创新 ●公共关系的特征

1)传播双向性2)追求美誉度3)全员公关4)遵纪守法5)长远方针 ●公共关系的功能 1)社会经济增效功能 一是组织经济增效:通过研究经济政策,开发经济信息,了解公众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掌握同行业的产供销及人员组织管理情况,为组织和公众提供咨询服务,为组织经济增效。二是整体经济增效:经济联合可以打破条块分割,专业化协作和优化组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增效。 2)社会环境优化功能 一是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所有社会成员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福利条件,促使社会各部门、各团体协作,改善社会经济中薄弱环节和落后方面。二是社会心理的优化:提高良好关系氛围、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恐惧和忧虑,帮助人们获得心理控制能力和释放能力。 3)民主政治促进功能 一方面,树立“民本位”思想,增强社会管理人员的公仆意识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和管理的愿望。 4)人员素质提高功能 促进个人观念的更新-注重个人形象、尊重他人、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